直属北语19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作业_3
北语 19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一)》作业_1234

19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一)》作业_1
一、问答题( 每题50分, 共2道小题, 总分值100分)
1.儿化韵的读音规律。
(50分)
答:(1) 音节末尾是a o e u 的加[r],
(2) 音节末尾是i n 的,丢韵尾加[r], 例如:
(3) 音节末尾韵母是i [i]、ü[y] 的加[r]:
(4) 音节末尾韵母是-i [] 、-i [] 的韵母变[r]:
(5) 音节末尾是ng 的,丢ng,前面的元音鼻化加r. q:80 / 500 / 9261 2.请你写出普通话中“i”可能属于的音位。
(50分)
19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一)》作业_2
一、问答题( 每题50分, 共2道小题, 总分值100分)
1.教案一般包括哪些要素?(50分)
2.请画出元音分布图。
(50分)
19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一)》作业_3
一、问答题( 每题50分, 共2道小题, 总分值100分)
1.汉语语音教学原则包括哪些?(50分)
2.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是什么?(50分)
19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一)》作业_4
一、问答题( 每题50分, 共2道小题, 总分值100分)
1.请你写出元音e的音位变体。
(50分)
2.语气助词“啊”的音变规律。
(50分)。
直属北语19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作业_2

单选题1(4分) : 能受否定副词“不”和程度副词“很”等的修饰,表示事物的属性的是()。
A: 性质形容词B: 状态形容词C: 正向形容词D: 负向形容词2(4分) : 结构助词()是状语的标志。
A: 的B: 地C: 得D: 了3(4分) : 据不完全统计,外国留学生所出现的语法错误,跟虚词相关的要超过()%。
A: 40B: 50C: 60D: 704(4分) : 比较性质或程度的差别、高低的比较句叫做()。
A: 等比句B: 差比句C: 同比句D: 异比句5(4分) : “你喜欢这本还是那本?”是()。
A: 是非疑问句B: 特指疑问句C: 正反疑问句D: 选择疑问句6(4分) :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内容的安排应该以习得顺序的考察和研究为依据,如根据邓守信(1999 年)统计和调查,在实际教学中,“了1”和“了2”的教学顺序应该是()。
A: 先“了1”再“了2”B: 先“了2”再“了1”C: “了1”和“了2”同时学习7(4分) : 量词和数词、代词组合构成的短语后的语法特点不包括()。
A: 可以作主语和宾语B: 可以作谓语C: 可以作状语D: 可以作补语8(4分) :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为主。
A: 教师讲授语法B: 教师训练学生怎样学习并运用语法9(4分) : 语气副词“难道”只能用于()。
A: 是非疑问句B: 选择疑问句C: 特指疑问句D: 一般疑问句10(4分) : “对不起,我今天又来晚了。
”这个句子的结果补语语义指向()。
A: 受事B: 施事C: 动词D: 补语多选题1(4分) : 常用来表示概数的一些副词、助词和数词有()等。
A: 近B: 上C: 来D: 左右2(4分) :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可接受性表现为内容要()。
A: 循序渐进B: 由易到难C: 由简到繁D: 由常用到非常用3(4分) : 形容词重叠的形式有()。
A: AA 式B: A一A 式C: ABAB 式D: AABB式4(4分) : 对副词在句法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大致可以从()方面考虑。
北语 19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作业_1234

19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是学习汉语最大的困难所在。
A. 汉语拼音B. 汉语发音C. 汉语听力D. 汉字答案:D V:131;9666;29062.强调后天因素决定一切的第一语言习得理论是()。
A. 刺激-反应论B. 先天论C. 普遍语法论D. 遗传论答案:A3.语言以()系统为核心,各分支系统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赖,紧密联系。
A. 语音B. 语义C. 语法D. 词汇答案:B4.对于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来说,“他想结婚她。
”这样的偏误主要是由下列哪个原因造成的?A. 母语负迁移B.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C. 文化因素负迁移D.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影响答案:A5.中国人对长辈、上级不能直呼其名的情况体现了语言哪个方面的文化因素()。
A. 语构B. 语义C. 语用D. 语音答案:C6.研究发现,97%的永久性语言障碍都是由()受损伤引起的。
A. 左半球B. 右半球C. 前脑D. 后脑答案:A7.()先生于1984年题词写道:“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
”A. 王力B. 朱德熙C. 吕叔湘D. 赵元任答案:A8.根据语言习得关键期理论,习得母语的最佳时期是()以前。
A. 青春期B. 中年C. 青年D. 更年期答案:A9.从对语言掌握的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外语、非本族语和第二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 )。
A. 主要语言B. 次要语言C. 首选语言D. 必备语言10.先天论的代表人物是()。
A. 乔姆斯基B. 奥斯古德C. 索绪尔D. 桑代克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1.下列属于认知学派的学习的是()。
A. 多种辨别学习B. 概念学习C. 原理学习D. 解决问题的学习答案:BCD2.专门出版对外汉语教材、工具书和理论著作的专业出版社有()。
A. 商务印书馆B.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C. 华语教学出版社D. 上海教育出版社答案:BC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表现在()。
北语 19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作业_1234

19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5道小题, 总分值60分)1.()又称“改革法”或“自然法”。
A. 语法翻译法B. 直接法C. 认知法D. 交际法答案:B联系1/3/1/9/6/6/6/2/9/0/62.两种语言没有对应词的情况表现出的是语言哪个方面的文化因素()。
A. 语构B. 语义C. 语用D. 语音答案:B3.马建忠的()的出版标志着我国语言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A. 《马氏文通》B. 《新著国语文法》C. 《语言学概论》D. 《语言论》答案:A4.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用得最多的方法是()。
A. 观察法B. 经验总结法C. 调查法D. 文献研究法答案:B5.20世纪初德国出现的反对构造主义的心理学流派是()。
A. 机能主义B. 行为主义C. 格式塔心理学D. 精神分析学派答案:C6.自觉对比法以直接法为对立面,客观上成了()的继承和发展。
A. 阅读法B. 语法翻译法C. 情景法D. 认知法7.学校中进行的期中期末考试是下列哪种测试类型()。
A. 水平测试B. 成绩测试C. 诊断测试D. 潜能测试8.以下不属于调查的具体方法的是()。
A. 访谈法B. 问卷法C. 测试法D. 观察法9.研究发现,97%的永久性语言障碍都是由()受损伤引起的。
A. 左半球B. 右半球C. 前脑D. 后脑10.成绩测试和诊断测试要求有较高的什么效度()。
A. 表面效度B. 内容效度C. 共时效度D. 预示效度11.据史书记载,汉代一些少数民族就派人来()学习汉语和汉族文化。
A. 洛阳B. 长安C. 开封D. 北京12.刺激—反应理论是()学习理论的基础。
A. 行为主义B. 本能主义C. 刺激主义D. 人本主义13.从拉多1957年发表( )算起,对比分析研究已经有了50多年的历史。
A. 学生偏误的意义B. 中介语C. 跨文化语言学D. 论第二语言习得14.定量分析主要用的是()。
直属北语19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作业_4

1(4分) :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是我们的一个总原则。
A: 精讲精练B: 精讲多练C: 多讲多练D: 多讲精练2(4分) : 教学语法和理论语法无论在教学对象、教学目的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关于二者的不同,语言学家和英语教学专家()先生曾就教学语法和理论语法作过很好的论述。
A: 许国璋B: 王力C: 刘洵D: 吕叔湘3(4分) : ()比较适用于中高级阶段的语法教学,其特点就是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总结语法规则。
A: 实物道具法B: 对话法C: 举例法D: 图示法4(4分) : 老师选择便于用上所学语法项目的话题,并要求或暗示学生在问答时用上所学的特定的语法项目。
这一语法练习方法是()。
A: 接龙练习法B: 定向回答练习法C: 扩展对话练习法D: 叙述练习法5(4分) : 结构助词()是定语的标志。
A: 地B: 得C: 了D: 的6(4分) : “了1”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或实现,“了1”的功能不包括()。
A: 事件的发生或完成B: 事件正在发生C: 事件的前后顺序D: 主要事件的标志7(4分) : ()只能作状语,不能作主语、宾语,也不能作谓语、定语等。
A: 名词B: 动词D: 助词8(4分) : 所谓(),就是在意义上有区别事物的作用,主要用来给事物进行分类的词。
A: 名词B: 区别词C: 动词D: 离合词9(4分) : 对外汉语教学是()研究的“试金石”,同时也为其研究和发展提出新的课题。
A: 教学语法B: 理论语法C: 语法教学D: 试验语法10(4分) : 很、太、非常、特别、格外都是()。
A: 程度副词B: 范围副词C: 时间副词D: 情态副词多选题1(4分) : 汉语的句类和别的语言一样,也是主要分为()。
A: 陈述句B: 疑问句C: 感叹句D: 祈使句2(4分) : 一般的理论语法著作介绍疑问句的类型时,一般说有()。
A: 是非疑问句B: 特指疑问句C: 正反疑问句D: 选择疑问句3(4分) : 假设复句常见的格式有()。
北语19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作业1(100分)

19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作业1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内容的安排应该以习得顺序的考察和研究为依据,如根据邓守信(1999年)统计和调查,在实际教学中,“了1”和“了2”的教学顺序应该是()。
A.先“了1”再“了2”
B.先“了2”再“了1”
C.“了1”和“了2”同时学习
正确答案:B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为主。
A.教师讲授语法
B.教师训练学生怎样学习并运用语法
正确答案:B
“你明天去机场接谁?”是()。
A.是非疑问句
B.特指疑问句
C.正反疑问句
D.选择疑问句
正确答案:B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的语法,而()指的是语法的教学过程。
A.教学语法
B.理论语法
C.语法教学
D.语法理论
正确答案:C
编写()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教授语法和学生学习语法。
A.教学语法
B.语法教学
C.语法理论
正确答案:A
“我听懂他的话了。
”这个句子的结果补语语义指向()。
北语20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作业3.doc

1.“比N还N”(如:比林黛玉还林黛玉)这种超常组合具有()的独特效果。
A.言简意赅B.生动形象C.新颖别致D.冗长累赘【参考答案】: ABC2.对副词在句法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大致可以从()方面考虑。
A.对句类的特殊要求B.对音节的特殊要求C.对“肯定”和“否定”的特殊要求 D.对位置的特殊要求 E.对简单和复杂的特殊要求【参考答案】: ABCDE3.汉语中能带双宾语的动词是非常有限的,主要是()这几类。
A.表示给予的B.表示取得的C.表示述说的D.表示喜爱的【参考答案】: ABC4.量词重叠的形式有()。
A.AA 式B.一AA 式C.ABAB式D.AABB式【参考答案】: AB5.根据语义特征进行的分类,即从人们对某一性质的态度来说,形容词可以分为()。
A.性质形容词B.状态形容词C.正向形容词D.负向形容词【参考答案】: CD6.结构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但是状语和中心语之间加不加“地”,似乎是很灵活的,如限制性状语后一般用“地”,如:“我已经习惯了这儿的生活。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A7.教学语法与理论语法没有区别。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A8.“因为……所以……”和“既然……就……”二者都表示因果关系,但有不同,如“因为……所以……”用于说明性因果,表明实际的原因和结果,“因为”后面是事情发生的原因,“所以”后面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具有客观性##“既然……就……”用于推论性因果,通过事实提出推论,“既然”后是说话人双方已知的事实,“就”后是说话人的推断和意见,具有主观性。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9.“把”字短语和谓语之间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副词和时间词语等,这些词语应该放在“把”的前面(时间词语也可以放在主语的前面)。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10.“我很好”“他很帅”这些句子中的“很”并不是表示程度高,只是为了满足语法上的需要。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11.“可”字感叹句固然表达赞美、惊讶等感情,但它在表达这种感情的同时,重在强调所说千真万确,且程度很高。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试卷三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试卷三一、填充题(10%,每空1分,共10题)01、“施事、受事”等涉及到()的关系。
02、“陈述、疑问”等涉及到()的关系。
03、“雪白、笔直”虽然跟“聪明、能干”不完全一样,但它们仍是()词。
04、虚词总是附着在()或短语上边,表示一定的语法作用,它的位置比较固定。
05、“材料丰富”和“丰富生活”中的“丰富”是()词。
06、对短语的划分,除了结构标准外,还有功能标准。
按照第二个标准,短语可以分为体词性短语()和加词性短语。
07、“解决、装饰、享受、利用、等待、阻拦”等动词中,不能进入“被”字句的是()。
08、书面上,一个复句的末尾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而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用()。
09、按照分句间的关系,一般将复句分为()两类。
10、可以用于各种语气的语气词是()。
二、单项选择题(16%,每题1分,共16题)11、有三句话:(1)“他要吃饭”,(2)“他要吃的”,(3)“他要一碗饭”中的三个“要”分别是( )。
A、动词、动词、助动词B、助动词、动词、动词C、动词、助动词、动词D、助动词、助动词、动词12、“兴趣、兴致、兴奋”词性分别是( )。
A、形容词、形容词、形容词B、名词、形容词、形容词C、名词、名词、形容词D、名词、名词、名词13、“抢着干活不收礼品使他们的声誉高了起来”中的动词有()。
A、3个B、4个C、5个D、6个14、汉语虚词的主要作用是()。
A、连接和附着B、单独充当句法成分C、单独回答问题D、表示性质和状态15、“将心比心”中的“将”和“比”的词性分别是()。
A、介词和介词B、介词和动词C、动词和动词D、动词和介词16、“上完了课就去学校了”中的两个“了”的词性是()。
A、助词和助词B、助词和语气词C、语气词和助词D、语气词和语气词17、有两个复杂短语:新研制成功的北京出的洗衣粉北京出的洗衣粉的功效①②③④按“从大到小”的分析方法,下面两个短语的“第一刀”应该切的地方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题
1(4分) : “地板擦干净了。
”这个句子的结果补语语义指向()。
A: 受事
B: 施事
C: 动词
D: 补语
2(4分) : 不用“比”的比较句,而是“跟/和/同/与”,叫做()。
A: 等比句
B: 差比句
C: 同比句
D: 异比句
3(4分) : ()是汉语很有特色的一个语法现象,也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
A: 动词重叠
B: 动词带宾语
C: 有心理动词
D: 有能愿动词
4(4分) : 立刻、马上、已经、常常都属于()。
A: 程度副词
B: 范围副词
C: 时间副词
D: 情态副词
5(4分) : 下列不属于紧缩复句的是()。
A: 一……就……
B: 越……越……
C: 再……也……
D: 边……边……
6(4分) : ()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语法规则并能够很好地运用。
A: 教学语法
B: 语法教学
C: 语法理论
7(4分) : 如仅仅表达赞美、惊叹、兴奋等感情,而无意向不知情者介绍这种情况,我们就用()。
A: “可”字感叹句
B: “真、好”字感叹句
C: “多”字感叹句
D: “多么”感叹句
8(4分) :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的语法,而()指的是语法的教学过程。
A: 教学语法
B: 理论语法
C: 语法教学
D: 语法理论
9(4分) : A问B,B回答后接着问C,C回答后接着问D……最后再问到A,A回答,一个循环结束。
这个语法练习方法是()。
A: 接龙练习法
B: 定向回答练习法
C: 扩展对话练习法
D: 叙述练习法
10(4分) : “我听懂他的话了。
”这个句子的结果补语语义指向()。
A: 受事
B: 施事
C: 动词
D: 补语
多选题
1(4分) : 并列复句的典型代表有()等。
A: 又……又……
B: 也……也……
C: 既……又……
D: 一边……一边……
2(4分) : 性质形容词,尤其是单音节的形容词大部分都可以重叠,部分状态形容词也可以重叠,但重叠方式不同。
重叠形式大致有以下三种()。
A: AA式
B: ABB式
C: AABB式
D: ABAB式
3(4分) : 副词“多少”和“稍微”都可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
A: 程度不高
B: 时间不长
C: 数量不大
D: 人数不多
4(4分) : 母语教学语法的教学对象一般是()。
A: 小学生
B: 中学生
C: 国外小学生
D: 国外中学生
5(4分) : 量词重叠的形式有()。
A: AA 式
B: 一AA 式
C: ABAB 式
D: AABB式
判断题
1(4分) : 虚词在任何语言里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分析型语言的汉语里尤为如此。
A: 对
B: 错
2(4分) : 一些结合得比较紧密的动宾短语(包括离合词),如“洗脸”、“吃饭”、“睡觉”、“洗澡”等,用“连”字句时应将动宾分开,将宾语提前放在“连”的后面,将否定词置于动词之前。
A: 对
B: 错
3(4分) : “多”字感叹句直言说话人和听话人自己时,常有提醒人注意的“你瞧、你看”等。
A: 对
B: 错
4(4分) : “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主语代表的人或事物通过动作行为使某个人或事物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个变化可以是位置移动,可以是性质发生变化,也可以是形式上发生变化,甚至可以是在别人的认识中发生变化。
只有在上述情况之下才使用“把”字句。
A: 对
B: 错
5(4分) : “多(多么)”、“好”字感叹句句末常有语气助词“啊”及其变体“呀、哪、哇”。
A: 对
B: 错
6(4分) : 递进复句后一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分句更进一步,所以要注意分句之间的可比性,如不存在可比性则不能使用递进复句。
A: 对
B: 错
7(4分) : “往往”和“常常”两个词的意义是一样的。
A: 对
B: 错
8(4分) : 汉语中时间、地点状语的顺序都是从大到小、整体先于部分。
A: 对
B: 错
9(4分) : 光杆动词不可以充当“把”字句的谓语,或其后出现补语或其前出现状语。
A: 对
B: 错
10(4分) : 使用递进复句时要注意它们的层次性,一定是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更进一步才行,否则不能使用。
A: 对
B: 错
单选题
1(4分) : “地板擦干净了。
”这个句子的结果补语语义指向()。
A: 受事
B: 施事
C: 动词
D: 补语
2(4分) : 不用“比”的比较句,而是“跟/和/同/与”,叫做()。
A: 等比句
B: 差比句
C: 同比句
D: 异比句
3(4分) : ()是汉语很有特色的一个语法现象,也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
A: 动词重叠
B: 动词带宾语
C: 有心理动词
D: 有能愿动词
4(4分) : 立刻、马上、已经、常常都属于()。
A: 程度副词
B: 范围副词
C: 时间副词
D: 情态副词
5(4分) : 下列不属于紧缩复句的是()。
A: 一……就……
B: 越……越……
C: 再……也……
D: 边……边……
6(4分) : ()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语法规则并能够很好地运用。
A: 教学语法
B: 语法教学
C: 语法理论
7(4分) : 如仅仅表达赞美、惊叹、兴奋等感情,而无意向不知情者介绍这种情况,我们就用()。
A: “可”字感叹句
B: “真、好”字感叹句
C: “多”字感叹句
D: “多么”感叹句
8(4分) :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的语法,而()指的是语法的教学过程。
A: 教学语法
B: 理论语法
C: 语法教学
D: 语法理论
9(4分) : A问B,B回答后接着问C,C回答后接着问D……最后再问到A,A回答,一个循环结束。
这个语法练习方法是()。
A: 接龙练习法
B: 定向回答练习法
C: 扩展对话练习法
D: 叙述练习法
10(4分) : “我听懂他的话了。
”这个句子的结果补语语义指向()。
A: 受事
B: 施事
C: 动词
D: 补语
多选题
1(4分) : 并列复句的典型代表有()等。
A: 又……又……
B: 也……也……
C: 既……又……
D: 一边……一边……
2(4分) : 性质形容词,尤其是单音节的形容词大部分都可以重叠,部分状态形容词也可以重叠,但重叠方式不同。
重叠形式大致有以下三种()。
A: AA式
B: ABB式
C: AABB式
D: ABAB式
3(4分) : 副词“多少”和“稍微”都可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
A: 程度不高
B: 时间不长
C: 数量不大
D: 人数不多
4(4分) : 母语教学语法的教学对象一般是()。
A: 小学生
B: 中学生
C: 国外小学生
D: 国外中学生
5(4分) : 量词重叠的形式有()。
A: AA 式
B: 一AA 式
C: ABAB 式
D: AABB式
判断题
1(4分) : 虚词在任何语言里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分析型语言的汉语里尤为如此。
A: 对
B: 错
2(4分) : 一些结合得比较紧密的动宾短语(包括离合词),如“洗脸”、“吃饭”、“睡觉”、“洗澡”等,用“连”字句时应将动宾分开,将宾语提前放在“连”的后面,将否定词置于动词之前。
A: 对
B: 错
3(4分) : “多”字感叹句直言说话人和听话人自己时,常有提醒人注意的“你瞧、你看”等。
A: 对
B: 错
4(4分) : “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主语代表的人或事物通过动作行为使某个人或事物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个变化可以是位置移动,可以是性质发生变化,也可以是形式上发生变化,甚至可以是在别人的认识中发生变化。
只有在上述情况之下才使用“把”字句。
A: 对
B: 错
5(4分) : “多(多么)”、“好”字感叹句句末常有语气助词“啊”及其变体“呀、哪、哇”。
A: 对
B: 错
6(4分) : 递进复句后一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分句更进一步,所以要注意分句之间的可比性,如不存在可比性则不能使用递进复句。
A: 对
B: 错
7(4分) : “往往”和“常常”两个词的意义是一样的。
A: 对
B: 错
8(4分) : 汉语中时间、地点状语的顺序都是从大到小、整体先于部分。
A: 对
B: 错
9(4分) : 光杆动词不可以充当“把”字句的谓语,或其后出现补语或其前出现状语。
A: 对
B: 错
10(4分) : 使用递进复句时要注意它们的层次性,一定是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更进一步才行,否则不能使用。
A: 对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