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组织培养

合集下载

桉树的组培工厂化生产

桉树的组培工厂化生产
芽 接 入 继代 培 养 基 上 。 根培 养基 以 12 生  ̄ MS+IA . m / N A . m / B 15 g L+ A O5 g L+糖 2 g L 切 生 根 芽 时 , 0/。
利用 15m顶芽 , .c 不用第二节芽 , 这样 的生根瓶 苗整齐 , 出根率高。 出根时间与温度有很 大关 系 , 温 度 2 ̄ 8C左右时 , 6 第 天根原基凸露 , 此时可搬至炼苗棚接受 自然光炼苗 , 天左右 , 1 5 叶片舒张 , 茎叶
为确保桉树繁殖材料的纯化及防止变异 , 外植体都是采用优树的萌芽条 以诱导潜伏 腋芽 , 进而 培养丛生芽 的再生途径 。 在常规化生产过程 中 , 每年都搞一次外植体 , 一年半 至两年更新一 次繁殖 材料 , 这样确保组培苗 品质的性状稳定。
1 生产 的基本流程
11 初代培养( . 外植体诱导 ) 这是组培 的起始阶段 , : 目的获得无菌材料 , 并促使 外植体潜伏 的腋 芽诱发出来 。 具体操作方法是 , 晴天 ( 在 最好 5 ~9 月 月) 取伐桩萌芽条的半木质化茎段 , 剪掉叶片 , 用塑料薄膜包 回 , 用流水和洗衣粉反复冲洗干净 。 在超净台上用0 1 汞处理 5—6 .% 分钟 , 无菌水冲
状, 过强直射光苗 易老化 , 过弱的光芽易徒长 , 芽体细弱 , 易玻璃化 。
13 生根培养 。 . 无菌芽经过不断继代培养 , 达到一 定基数 时 , 即可进行 生根培养 , 以获 得完 整植 株。 具体把继代苗 中较粗壮 , 木质化较好的单芽切下 , 一瓶接 2 个芽 , 0 接人生根培养基上 , 余下 的绿
性, 同时 要细 心 观 察 , 知道 摸 清 楚 一 个 品种 的生根 配 方 要 经 过 很 长 一 段 时 间 , 中 间要 经 过 无 数 可 这 次 重复 配方 才可 成 熟 。 知桉 树 不 定根 诱导 是桉 树 组 培 流程 中最 关 键 一 环 , 苗不 定 根 发生 率及 根 需 瓶

桉树组培快繁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桉树组培快繁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桉树组培快繁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问题一:愈伤组织生长不良组织培养器材耗材存在污染问题,建议按组培工艺流程进行彻底的消毒,以避免污染问题的产生;合理控制组培基质的配料比例,保证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的平衡,从而促进愈伤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加愈伤组织的培养时间,同时加强组织的剖析和清洗处理,除去不良组织和污染物,以利于健康愈伤组织的生长发育。

问题二:愈伤组织变性或坏死合理选择供试材料,充分检查材料的质量和保存条件,避免使用过老或损伤严重的材料;合理控制组培条件,如温度、光照、湿度等,以保持愈伤组织的健康状态;对于培养基中添加的生长调节剂、抗生素等成分,应根据具体品种和培养阶段的不同进行调整,以保证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

问题三:愈伤组织块体化差合理控制培养周期和营养条件,保证愈伤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增加组织剖析和清洗处理,防止组织块体化差;选择适当的切割工具和切割方式,尽量减少组织受创,从而促进块体形成;加强组织对培养环境的适应性,如改变培养基的pH值、激素浓度和添加辅助性物质等,以消除组织块体化差。

合理选择供试材料,避免使用太过弱势或高致病性的材料;做好组织的剖析和清洗处理,及时发现病变组织和异物,避免病原体的传播;加强组织鉴定和检测,确保愈伤组织的物种纯度和基因稳定性。

问题五:种苗移栽失败率高合理选择移栽时间和移栽工具,保证种苗的活性和移栽效果;加强移栽后的护理管理,如水肥管理、光照管理等,保证移栽后的种苗正常成长;加强移栽区的病虫害防治,保护苗木的健康和生长。

桉树组培快繁技术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桉树繁殖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只有加强技术管理和优化工艺流程,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才能保证桉树繁殖工作的顺利进行。

苹果桉组织培养技术探讨

苹果桉组织培养技术探讨
6B 一 A和 N A,6B 浓 度 设 3个 处 理 , 即 0 5 A 一A .、 1 0 . g・ . 、1 5m L~,N A浓度 为 0 1m L~。生 A . g・
快繁体 系 ,并用 于工厂 化育 苗 ,对 优 良品种 的推广
产生 了积极 的作用 。但 观赏桉 树种类 繁 多 ,对 于苹
管理 容易 、成本 低廉 、易 于修剪 和抗病 虫害 能力强
等优 点 。随着社会 经 济 的发 展 ,国 内开 始重 视观赏 桉扦 插繁殖 及组织 培养 快速 繁育 。桉树 是异 花授粉 植物 ,有 性繁殖 容易 导致变 异 ,难 以保 持物 种 的优
良性 状 ;用扦插 方式进 行繁 殖 ,其 繁殖 速度无 法满
试 验 于 20 0 9年 进 行 。供 试 材 料 为苹 果 桉 ,由 武汉香 草花 卉有 限公 司提供 ,组 织培养 外植 体是播 种后 1年生 盆栽植 株枝 条 。
1 2 方 法 .
等 部位形 态优美 独 特 ,色彩 艳 丽。具 有观 赏价值 的 桉树 ,主要来 自桉树 属和伞 房属 ,包 含 了 10余 种 0
桉 树 是 桃 金 娘 科 (  ̄ ce 桉 树 属 My a a ) ( ua pu) E cl ts 、杯 果 木 属 ( n oh r 和 伞 房 属 y A gp o a) ( o m i) 的众 多树 种 的 统 称 ,包 括 8 8个 种 和 Cr b y a 0
1 7个 亚种或变 种 。桉树 具有 生 长快 、材 质 好 、轮 3
加 10m L N A时 ,小 苗 可快 速 生 根 ,且 不 会 产 生 愈 伤 组 织 。 . g・ A
关 键 词 :苹 果桉 ;组 织 培 养 ; 养 基 培
中图 分 类 号 :S 7 2 3 9 .9 文 献 标 志 码 :B 文 章 编 号 :0 2 —0 7 2 1 ) 6 1 8 —2 5 8 9 1 ( 0 1 0 —2 6 0

桉树无性系雷11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桉树无性系雷11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桉树无性系雷11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杨卫星;卢开成;安冰【摘要】[目的]建立桉树无性系雷11组织培养与再生体系.[方法]以桉树半木质化萌发茎段为材料,对外植体诱导及无菌组织培养体系进行研究.[结果]最佳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为MS+ 6-BA 0.8 mg/L+ NAA 0.4 mg/L,萌芽率为93%;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0.5mg/L+ NAA 0.25 mg/L,增殖个数为3.48;最佳生根培养基1/2MS+ IBA 0.2mg/L+ ABT 10.4 mg/L,生根率可达100%,根长7.45 cm.[结论]初步达到工厂化生产要求,并获得了桉树诱导、增殖和生根的适宜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25【总页数】2页(P34-35)【关键词】桉树;外植体;组织培养【作者】杨卫星;卢开成;安冰【作者单位】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广西宁明532500;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广西宁明532500;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广西宁明53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3.1桉树(Eucalyptus)为桃金娘科(Myrtlefamily)桉属常绿高大乔木,原产地大多数在澳大利亚[1]。

桉树喜光好湿、耐旱畏寒、抗热抗病,因其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技术成熟、用途广泛且经济效益优良,而被世界上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引种栽培,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速生树种之一。

桉树引种我国已有百年历史,在我国林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

建立桉树组织培养与再生系统,既可为商品化大规模育苗做准备,又有助于建立转基因系统,为利用转基因手段改良桉树性状奠定良好的基础[3]。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所采用桉树无性系雷11(E.leizhou No 11)为材料,雷11是雷州林业局研究开发的优良无性系,具有生长迅速、抗病性强等特点[4]。

1.2 试验方法外植体的取材与灭菌:选用三年生桉树半木质化萌发茎段为外植体,取材时间宜天气晴朗3 d后,10:00~15:00采集萌芽条,材料用饱和洗衣粉溶液刷洗干净后备用。

桉树组培快繁及其应用进展

桉树组培快繁及其应用进展

桉树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的统称,共有945个种、亚种和变种(谢耀坚,2008),绝大多数原产于澳洲及邻近岛屿。

19世纪引种至世界各地,目前有一百多个国家或地区栽培。

桉树具有种类多、适应性强、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的特点,是当前世界上最主要的木纸浆原料树种,也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造林树及发展速生丰产林的战略树种。

我国主要栽培区为云南、广东、广西及海南等南部省区,种植品种有蓝桉、直干蓝桉、柠檬桉、大叶桉及观叶型铜钱桉等。

桉属树种是异花授粉多年生木本植物,种间天然杂交导致杂种繁多,后代分化严重,因此有性繁殖难以保持树种优良性状(佘小涵,2002),导致实生苗造林的林分分化大、产量低、质量差;而采用扦插、压条等常规繁殖方法育苗的成活率低,难以提供大量苗木,大面积推广造林受到限制。

组培快繁是在保持桉树优良品种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的种苗无性快速繁殖,是其产业化、规模化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技术(温茂元,2005)。

桉树组织培养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桉树种类的快繁体系被建立,至2000年全世界约60种桉树进行过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绝大部分成功获得再生植株(谢耀坚,2000)。

通过组培获得的桉树种苗具有保持母体优良性状、繁殖系数大、生长期短等优点,在种源缺少的条件下能很快地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采用组织培养育苗是桉树优良品种快速繁殖的必要途径,对加速桉树人工林营建、提高其产量和质量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总结近几十年桉树组培快繁研究及其应用进展,为建立桉树高效快繁体系、加速桉树人工林营建步伐以及桉树品种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方法和理论依据。

1 组培快繁研究1.1 外植体选取和消毒1.1.1 外植体选取桉树与其他多年生植物一样,有明显的生长期和休眠期,因此外植体的采集应在植株生长的旺盛时期。

通常以春夏季节取材灭菌容易且易成活,秋冬季取材再生能力差、不易成活;雨季或湿热季节取材容易染菌、消毒不易成功(李云,2001)。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somatic embryo stem sterilant sterilization subculture vitrification
ABA р-CPA
CH DMSO
IAA KT NAA PEG
琼脂糖 种质 半纤维素 异核体 激素 体外 培养基 微繁 茎段培养 小植株,苗 原球茎 吡哆醇 再分化 茎尖
项目教学法、现场指导法 项目教学法、现场指导法 项目教学法、现场指导法 项目教学法、现场指导法
组培苗的驯化与移栽
项目教学法、现场指导法
(三)考核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 核方法,由此建立了平时测评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并举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评 价体系。本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组成:理论考试 50%+实践考试 50% (1) 理论考试包括平时表现考核 10%、作业和提问 40%、期末考试 50%等四 部分。 期末考试为闭卷形式。 (2)实践考试包括实验表现 10%,实验实训报告 50%,实践技能考试 40% 。 实验实训报告和随堂进行数据记录,课后整理完成。实践技能操作选择几个常规 的实验实训方法(如培养基制做、灭菌、接种、培养检查等),分数评定主要依据 操作规范程度和污染率及成活结果等来决定.

(5)花梗、花粉及花药、细胞的

通过对蝴蝶兰组培过程
培养方法;

的学习,使学生的理论
(6)组培苗的驯化与移栽方法
2组
和动手能力都能得到进
(7)污染产生的原因 8 及解决方

一步的提升。
法;

(8)褐化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

法;
植物组培工厂的经营与管理
(9)蝴蝶兰组培中遗传稳定性的 4

浅谈桉树组培技术

浅谈桉树组培技术

浅谈桉树组培技术作者:韦秋莉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1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桉树组培的诱导技术、组培继代苗及生根苗的管理技术,以及组培车间的管理技术,对于组培生产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桉树;组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前言:桉树是世界著名的速生丰产用材树种。

我国引种桉树已经有120年的历史,是广西、广东、海南等华南各省的最主要造林树种,可在平原、台地、丘陵、低山等地貌的林地种植,是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的树种。

并且,桉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用途,它是造纸原料的重要来源,它的木材还可以加工成家具,不但质量好,而且十分美观。

而桉树组培的成功,主要解决了一些难以生根的树种或无法采用扦插方法增繁无性系的繁殖问题,加快优良无性系的繁殖速度,桉树组培苗的生产前景非常广阔。

1、组培设备桉树组织培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无菌条件要求严格,对实验室设备及人员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组培实验室应配备下列设备。

第一、洗涤设备:设置洗涤室、洗涤剂及各种洗涤工具。

第二、灭菌设备:设置高压高温灭菌锅。

第三、化学实验设备:设置实验台架、药品柜、冰箱、天平、各种、玻璃器皿、PH计、搅拌器等。

第四、无菌操作设备:设置接种室、超净工作台、镊子、剪刀、解剖刀及酒精灯等。

第五、培养设备:设置培养室、培养容器、三角瓶、罐头瓶等。

2、培养基及其附加成分植物组织培养应用的培养基,一般都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碳水化合物,并添加各种各样的附加物,如维生素、氨基酸、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

桉树芽的诱导可选用N6和MS等作基本培养基、胚状体的诱导可选用B5H及改良H等作基本培养基。

3、桉树无性系无菌材料诱导技术目前,桉树无性系组织多采用外植体直接诱导腋生丛生芽,然后切取足够长度,长得健壮的小芽转到生根诱导培养基中,形成生根植株。

采用这种方法,桉树的遗传性最稳定。

(1)外植体的采集采集对象为桉树嫁接苗或伐桩、环割、萌芽条。

桉树组培快繁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桉树组培快繁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桉树组培快繁出现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桉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具有快速生长、耐旱耐盐等优点,在林业和造纸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桉树的繁殖效率和缩短繁殖周期,人们开始尝试利用组培技术进行快速繁殖。

组培技术是将植物的组织或细胞培养于无菌培养基上,并通过适当的生长调节剂和生长条件,使其快速繁殖。

在桉树的组培快繁中,这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实现大规模繁殖和生产。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愈伤组织的不稳定性、微生物污染等。

探索如何有效控制这些问题,优化组培快繁的条件,提高繁殖成功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将对桉树组培快繁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2. 正文2.1 快繁技术在桉树组培中的应用桉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用途。

传统的桉树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种子繁殖,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繁殖周期长、繁殖成功率低等问题,限制了桉树的大规模种植和生产。

近年来,随着快速繁殖技术的发展,桉树组培快繁成为一种新的繁殖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桉树组培快繁利用植物的离体培养和再生能力,通过组织培养、离体诱导根和生根培养等技术,可以大大缩短繁殖周期,提高繁殖成功率,实现快速繁殖。

桉树组培快繁技术在桉树种苗繁殖和树木种质资源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组培快繁可以大幅缩短桉树种苗的生长周期,提高苗木的质量和数量,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

快繁技术还可以有效保存珍稀桉树种质资源,避免种质资源的流失和遗传退化。

快速繁殖技术在桉树组培中的应用为桉树的种植和生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桉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随着繁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相信桉树组培快繁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桉树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2.2 桉树组培快繁出现的问题桉树组培快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植株变异现象。

由于组织培养条件的不稳定性,桉树快繁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变异风险。

这可能导致繁殖后代的品质和特性与母株差异较大,影响后续的研究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桉树组织培养
1.桉树组织培养技术
1.1 桉树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桉树组织培养成苗途径有:由愈伤组织分化成苗,从顶芽和腋芽发育成苗,用胚性细胞诱导成苗。

2.1
概述
桉树顶芽和腋芽在离体培养中均可被诱导发育成苗,单芽可萌生出单一的或多个苗。

将新形成的芽切割下来,使之再萌生出新的苗或丛生芽,将2-3cm的芽或茎段(带1~2个节)切割后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就能得到能种植到土壤中去的完整小植株。

将丛生芽转移继代,约经30天可重复这种芽—苗的再生过程。

经不断重复芽—苗增殖的培养,在短时间内就能迅速获得无数的嫩茎,从而生产出大量的再生植株来。

2.2
无菌苗的获得用纱布将桉树种子包裹浸于冷开水中10min,然后用75%酒精消毒30S,转入0.1%升汞溶泡10min,无菌水冲洗4~5次,然后用无菌滤纸吸干水,接种于7~8g/L琼脂的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7~9d 可生出2~3cm高的无菌苗。

以幼嫩枝节段和顶芽作外植体,可取当年萌发的幼嫩枝条上部,去叶后用洗衣粉水洗净,在超净工作台上经常规消毒后,切取顶芽或茎段(约0.8cm,带一个茎节)接种于MS+BA0.5+IBA0.2的初代培养基上。

培养条件以25±2℃,1000~1500LX,每天光照10~14h为宜。

经过30d的培养,每个外植体可形成一个或多个无菌芽。

首次接种,因材料是从田间采集而来,灭菌措施不可能很彻底,以致污染率较高,为了降低污染率,提高效率,初次接种时以每瓶放一块材料为好。

2.3
继代增殖
从上述无菌芽中选取生长较健壮的芽从原茎段上切下(约1cm,带1~2个茎节),或将密集的小丛生芽分割为单株或丛芽小束,转接到MS+BA1.0-1.5+KT0.5+IBA0.1-0.5的增殖培养基上,以促进培养物的腋芽和侧芽萌发。

通常最初转入增殖时,嫩茎增加的倍数较底,继代多次以后,增殖倍率会逐渐增加,继代增殖在23℃~25℃条件下,约30~35d转接一次,继代次数不能超过8,否则很容易引起物种变异。

芽的增殖速度在离体快速繁殖中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在这阶段中繁殖速度快生产实践中才有应用价值。

决定繁殖速度的因子最主要是材料本身的生理生长状态和培养基及其附加成分的相互作用。

通过适当的处理可以改善—外植体的生理状态。

如对赤桉,在外植体的继代培养中发现,如果总在23℃~25℃条件下培养芽就会逐渐死亡,但如每次继代培养繁殖时,先在15℃下培养3d,再转到25℃下培养,外植体便可保持其良好的繁殖速度。

在培养过程中发现,芽的增殖在25℃恒温下培养,且无昼夜温差,芽就会逐渐发黄枯竭,但在继代培养中期,置于10℃~15℃下培养3~5d25℃恒温下培养,芽生长速度加快,有效芽增多。

不超一个月便继代培养一次,可大大提高繁殖效率。

2.4
生根培养
将继代增殖培养过程中获得的丛芽
(无根苗)
分割成单株,
或将其中较大的个体切
割成长约1cm的带一个腋芽的茎段,然后转接到1/2MS+ABT一号生根粉1.5+IBA0.1+0.25%活性炭生根培养基上,经25d左右培养,即可获得可供瓶移栽的完整植株。

接入生根培养基10d左右即可生根,在上述培养基中,生根率虽然较高,但大多数根是从植株下端愈伤组织分化出来的,移栽时,根较易脱落,且易污染,成活率不高。

经过实验,其结果表明ABT与IBA配合的使用,有利于桉树生根,其生根率是单独使用IBA的2.7~8倍,每株生根数是单独使用IBA的1.7~6倍,并促进了芽的生长。

ABT浓度超过1.5,则抑制芽的生长。

IBA浓度超过0.01,就可诱导愈伤组织的产生,使根从愈伤组织中生出,从而影响移栽的成活率。

为抑制生根过程中愈伤组织的产生,促进芽的生长,又设计了1/2 MS+ABT1.0-1.5+IBA0.05;1/2MS+ABT1.0-1.5+赤霉素0.05的生根培养基。

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GA3可明显抑制生根中愈伤组织的产生,且促进苗的生长,生根率、每株生根数和ABT1.0-1.5与IBA0.05配合使用差不多。

2.5
瓶苗的移栽、管理
当桉树幼苗长至株高3~4cm时即可出瓶移栽。

但瓶苗要从培养基移栽到土壤中,是
一个由“异养”到“自养”的转变,这种转变有个逐渐锻炼适应的过程。

在桉树的组织
培养中,常常见到在培养基中生长得很好,可一旦从瓶中移出,往往会大量死亡,成活
率很底。

这是由于瓶苗一直在无菌、适温、高湿、低照度的微环境下生活,而移出后条
件改变剧烈,处于恶劣的环境中,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失败。

因此,移栽前要在室
内或室外弱光下揭开瓶盖炼苗3~5d,让幼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条件。

移栽时向瓶内倒入
一定量清水并摇动几下以松动培养基,然后用长镊或小钩小心将幼苗取出放置在盛有清
水的盆中,小心地将根黏附的培养基彻底洗干净,以免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招致真菌或细菌大量繁殖生长,而使苗污染死亡。

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幼苗基部刚长出3~4条白色根,根系损伤极少的苗移栽到营养袋中。

营养土不能采用有机质多的肥沃土壤,以免造成霉菌危害,一般采用深层少菌的黄土。

将黄土装入营养袋后,用0.3%高锰酸钾溶液或多菌灵等灭菌药喷淋一遍
5
后再栽植,然后用喷雾器浇足定根水。

移栽淋透定根水后,设塑料拱棚保湿(相对湿度在85%以上,温度保持25℃~30℃)70%的遮阳网搭阴棚以避免直射阳光曝晒,并防止棚内温度过高。

浇水要少浇勤浇,每天2~3次,至少早晚个用。

一次,每次要浇透。

移栽一周后,可用MS液或0.2%的尿素液进行喷雾施肥,以促进苗木生长。

每周1~2次。

10~15d后,可揭开遮阳网使其逐渐适应日光照射。

一个月后,可将苗移到室外进行炼苗,让幼苗在自然条件下风吹日晒,这样苗生长健壮,抗逆性增强,容易成活。

此阶段要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

经1~2个月的精心管理,当苗高15~20 cm时即可上山造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