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适能及运动处方

合集下载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第十九章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第一节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概述
2. 运动形式
有氧运动
根据代谢特点健身活动分 无氧运动 选择运动形式的条件
混和运动
经医学检查已许可;运动强度符合本人体力;过去的运动 经验与本人喜欢的项目;场地、设备器材许可;有同伴与 指导者。
第十九章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第一节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概述
第十九章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第一节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概述
(1) 肌肉力量测验 测定肌肉力量最容易和最方便的方法是1RM测验,1RM是指,恰 能举起一次 (仅一次重复)的最大重量,1RM最大负荷是通过测验 和修正而决定的。例如,开始时采用很轻松地举起的质量,以后增 加负重直至只能举起一次为止。这一测验可用通用体育器械或杠铃 完成。在训练开始时,不论用哪种装置来测验力量,在以后的所有 测验中就必须用它。 1RM力量测验应包括被评定的每一肌群。已提 出用下述练习来测定不同肌群1RM的最大力量。①硬推,用于测验
及治疗情况。如实填写PRA-Q问卷。通过调查和问卷初步
筛选出怀疑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可嘱其到医院进行运动试 验复查。
问卷内容:
(1)医生是否告诉过你,根据你的心脏情况,只能参加医 生推荐的体力活动。
(2)当进行体力活动时,你是否感到过胸部疼痛。
(3)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不进行体力活动时,你有没有感 到过胸部疼痛。 (4)你有没有过因为头晕而失去平衡或曾失去感觉。 (5)你有没有因为体力活动改变而使骨和关节方面的症状
进行,若超出安全的界限,则可能发生危险。在制定和实
施运动处方时,应严格遵循各项规定和要求,以确保安全。
(4)全面性原则:运动处方应遵循全面身心健康的原则,
在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中,应注意维持人体生理和心理 的平衡以达到“全面身心健康”的目的。

运动生理学9体适能及运动处方

运动生理学9体适能及运动处方
(2)目的明确 (3)选择性和控制性
(四)运动处方的基本内容 运动形式
运动强度 运动处方的四要素
运动时间 运动频率 运动目的 运动时间带 注意事项及调整
1.运动形式 1)按运动供能特点分类 有氧运动:步行、慢跑、长距离游泳(中、小强度运
动) 无氧运动:短距离全速跑、投掷(极量、亚极量强度
运动) 2)按肌肉活动特征分类 动力性运动 走、跑、跳 静力性运动 支撑倒立、蹲马步 3)按动作结构分类 周期性运动 跑、骑自行车、划船 非周期性运动 体操、武术、羽毛球
4)按肌肉工作的相对强度分类 极量强度运动 100m、200m跑、50m、游泳 亚极量强度运动 400~1500m 跑、武术、自由体
操 大强度运动 10000m跑 中等强度运动 马拉松、公路自行车、长距离游
泳 2.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运动量/运动时间)
是运动处方四要素中最重要因素。 运动强度的控制: 1)心率(HR)
女子12分钟跑测试成绩评分表
体力级别 30岁以下 30-39岁 40-49岁
1 极差 1500米以下 1400米以下 1200米以下
2差
1500-1799 1400-1699 1200-1499
3 稍差 1800-2199 1700-1999 1500-1799 4 好 2200-2599 2000-2399 1800-2299
谢相当,=250ml•min-1吸氧量
(3)自感用力度(主观运动强度 RPE)
(4)最大摄氧量贮备百分比
最大摄氧量贮备 = 最大摄氧量 - 安静时摄氧量
低强度:
≤50%最大摄氧量
中等强度: 55~65%最大摄氧量
亚极量强度: 70~80%最大摄氧量

[教育学]第十九章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教育学]第十九章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2.肌适能
肌适能主要包括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它既是实现完满 的健康效益的前提条件,又对人体外观,自我表象和工作 业绩及运动成绩起着基础效用。 1、肌肉力量 力量是肌肉在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或者 说是肌肉抵抗阻力的能力。力量是实现一切身体活动的基 础,人体所有的生活、生产和运动活动几乎都是对抗阻力 而产生的。
动幅度及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皮肤和其他组织 的弹性和伸展的能力。在动作过程中,柔韧性越好,关节 运动幅度越大,动作就越舒展、协调和优美,动作质量也 越高,同时还有利于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采用坐位体前屈评价柔韧 适能
4.体成分 体成分常以体脂百分数或去脂体重来表示。
二、 运动处方
(一)运动处方的概念
WHO于1969年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使得它在国际 上得到认可。它是根据参加活动者的体适能水平和健康状 况以处方形式确定其活动强度、时间、频率和活动方式, 这如同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开出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的 用量的处方一样,故称运动处方
但二者的不同在于:一是目的不同,前者是用来提高体适 能、促进健康或预防疾患,后者是用来治疗疾病。二是终 点不同,临床药物处方,在病人痊愈后即停止使用,而运 动处方,为了获得相关健康及体适能的功效,在整个人生 中都必须持续进行适当的运动。
3、 肌适能的测定
(1) 肌肉力量测验 测定肌肉力量最容易和最方便的方法是1RM测验,1RM 是指,恰能举起一次 (仅一次重复)的最大重量,1RM最 大负荷是通过测验和修正而决定的。例如,开始时采用很 轻松地举起的质量,以后增加负重直至只能举起一次为止。 这一测验可用通用体育器械或杠铃完成。在训练开始时, 不论用哪种装置来测验力量,在以后的所有测验中就必须 用它。 1RM力量测验应包括被评定的每一肌群。已提出 用下述练习来测定不同肌群1RM的最大力量。

运动生理学_19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运动生理学_19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男子12分钟跑测试成绩评分表 体力级别 30岁以下 30-39岁 40-49岁 1 极差 1600米以下 1500米以下 1400米以下 2 差 1600-1999 1500-1799 1400-1699
3 稍差 2000-2399 1800-2199 1700-2099
50岁以上 1300米以下 1300-1599 1600-1999
6.运动目的 1)促进生长发育; 2)防治某些疾病,保持健康延缓衰老; 3)增强体质,提高工作效率; 4)丰富文化娱乐生活,调节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 量 5)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提高竞技水平。 7.注意事项及调整 以治疗和康复为目的运动处方应指出禁忌内容。 第二节 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 一、运动处方的制定步骤 1)进行一般调查和填写健康调查表;(疾病史、运动 史等)
在实施中要注意每一次训练安排、运动量的控制及医务监督
1.一次训练课的安排 1)准备活动部分: 10min左右 2)基体部分: 按运动处方内容要求进行 3)整理活动部分 5min以上 2.运动处方实施过程的自我监控 1)心率的测定
(1)基础心率测定: 健康运动晨脉基本稳定;出现加快或减慢说明有疲劳或疾病 (2)运动过程中心率: 随水平的提高,同强度下运动时心率下降,如增加则查原因 (3)运动后恢复期限心率: 运动后心率恢复延长时则可能有疲劳或强度过大。 2)血压 (1)机能下降训练后收缩压上升明显,舒张压也上升,恢复 时间延长。 (2)机能不良:训练后收缩压上升不明显,舒张压上升或出 现异常反应, 恢复时延长。 (3)过度疲劳:训练后清晨,血压经常保持在140毫米汞柱
(2)代谢当量(梅脱 MET) 梅脱:运动时能耗与安静时能耗比。1Met与安静时代 谢相当,=250ml•min-1吸氧量 (或3.5 ml•Kg-1•min-1吸氧量)

健康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健康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健康體適能與運動處方一、體適能的定義及重要性二、健康體適能的五大要素三、體適能的測量項目四、增進體適能的方法與運動項目五、正確的運動步驟六、運動效果的評量方法七、如何避免運動傷害八、運動記錄表的使用一、體適能的定義及重要性定義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的定義,可視為身體適應生活、運動與環境(例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綜合能力。

體適能良好的人能勝任日常工作,有餘力享受休閒娛樂生活,又可以應付突發的緊急情況的身體能力。

重要性健康體能的涵意為人的心臟、血管、肺臟、血管系統及肌肉組織等都能發揮相當有效的機能。

所謂有效的機能乃是能勝任日常工作,有餘力享受休閒娛樂生活又可應付突發緊急狀況的身體適應能力。

二、二、健康體適能五大要素(一)心血管循環耐力健康體能五大要素中最重要的ㄧ項,其所涉及的範圍包括:心臟,血管及血液等組織系統的機能。

根據研究證實,心血管循環耐力可以藉長時間的耐力運動得到改善。

耐力型運動如:跑步,快走,游泳,踩腳踏車等,運動生理學家和醫學研究都已一致證實心血管循環耐力是體能評量的最重要指標。

(二)肌肉力量肌肉力量是健康體能最根本的要素之一,指的是肌肉一次所能發出的最大力量。

肌肉力量訓練的運動可以使肌肉纖維變粗,相對的也增加了他本身所發出的力量。

身體任何大小的動作都是靠著肌肉牽引骨骼而完成的,肌肉本身若無法發出適當的力量,自然有些動作會顯得相當吃力或甚至無法完成,進而使肌肉產生疲勞。

很多成人患有下背疼痛的情形,其中身體肌肉力量不足是最主要的原因。

(三)肌肉耐力這一項經常被人誤以為和肌肉力量一樣,其實肌肉力量代表的是某一部份的肌肉或肌群一次能發揮的最大力量,而肌肉耐力則是某一部份肌肉或肌群在從事反覆收縮動作時的一種耐力能力;或是指有關的肌肉維持某一固定用力狀態持久的時間而言。

訓練肌肉耐力的運動有:仰臥起坐,伏地挺身,以及屈臂懸垂;其他一些日常的工作,如:除草,洗衣,修剪樹叢,拖地,擦洗門窗,油漆粉刷牆壁,爬幾層樓等也都需要好的肌肉耐力才能勝任。

第19章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第19章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的健康人进行自我监督,对治疗性运动处方的实施应进行医
务监督。
实验课:体适能测评和运动处方制订
小结:
1 、体适能是指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
倦,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由健康
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组成。
2 、运动处方是健身活动者进行身体活动的指导性的条款。 根据参加活动者的体适能水平和健康状况以处方的形式确 定其活动强度、时间、频率和活动方式。
(二)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
(1)因人而异的原则:要根据每一个参加锻炼者或病人的具体
情况,制定出符合个人身体客观条件及要求的运动处方
(2)有效的原则: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应使参加锻炼者或病 人的功能状态有所改善。
(二)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
(3)安全的原则:按运动处方运动,应保证在安全的范围内进 行,若超出安全的界限,则可能发生危险。在制定和实施运 动处方时,应严格遵循各项规定和要求,以确保安全。 (4)全面的原则:运动处方应遵循全面身心健康的原则,在运 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中,应注意维持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平衡 以达到“全面身心健康”的目的。
第三节 运动处方的制订和实施
一、 运动处方的制定内容 1、运动形式
• 依据运动中代谢的特点,将健身活动分为有氧、无氧及混 合性活动。
有氧运动
无氧运动
混合运动
步 行
短距离全速跑
足 球
慢 跑
举 重
橄榄球
自行车
拔 河
手 球
网 球
跳跃项目
篮 球
排 球
投 掷
冰 球
远 足
肌力训练
间歇训练
2、运动强度
•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即:运动强度=运动 量/运动时间。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课件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课件

循序渐进原则
运动负荷的安排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 步增加运动负荷,即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 都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运动处方实施步骤
体检和收集资料
全面了解病人的病史及健康状况,以确定是否是医疗体育的 适应症。医生对病人做全面系统的检查,明确器官、系统的 功能状况,还需要做专门的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肝 功能等),最后做出鉴定。
运动处方
针对青少年的运动处方应注重全面性、多样性和趣味性。推荐的运动项目包括跑步、游泳、篮球、足 球等,同时可结合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和协调性训练,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运动强度和时间 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但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成年人体适能特点及运动处方
成年人体适能特点
成年人身体各项机能相对稳定,但随着 年龄增长,身体逐渐出现衰退现象,如 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此阶段应注重 维持和提高身体机能,预防慢性疾病。
未来运动方式将更加多元化,包括传统体 育运动、健身运动、户外运动、虚拟现实 运动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康复医学中运动处方制定方法
1 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在制定运动处方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 估,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等方面。
2 确定运动目标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制定明确的运动目标 ,如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等。
3 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目标,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如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注意事项
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和高强 度间歇训练,如跑步、游泳、 举重、HIIT等。
运动强度
运动频率
每周进行5-7次有氧运动,2-3 次力量训练和1-2次高强度间 歇训练。

健康体适能运动处方

健康体适能运动处方

健康体适能运动处方一、体适能的理论基础有关健康体适能的诠释有许多,如它是身体适应能力,是心脏、血管、肺脏与肌肉效率运作的能力,是指能完成每天的活动而不致过度疲劳,且尚有足够体能应付紧急状况(林正常)。

体适能是指人体组织器官,尤其是指呼吸、循环、心脏、肌肉、骨骼、神经等有效率地执行其机能,发挥其功能的能力;而体适能又分竞技体适能(sport-related phyical fitness)和健康体适能(health related physical fitness)两类。

竞技体适能又称运动体适能(motor fitness),这种体适能是运动员追求卓越、超越颠峰,所必备的,其内容包括动作技巧、心肺耐力、身体组成、协调性、敏捷性、反应时间等相关因子;而健康体适能是一般人想要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并增进日常生活工作效率及享受休闲活动所需的体适能,而且也受身体活动习惯的影响(Hastad & Lacy, 1998;吕香珠)。

杨忠祥认为体适能亦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有良好体适能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才能应付自如,也才能从中体会生活的乐趣。

方进隆认为体适能为所有活动的基础,包括工作、学习与生活中的必要活动,它也影响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自我成长。

阐述体适能是由身体几种不同特质体能所组成,而这些体能与从事日常生活或身体活动的质量或能力有关,因对象和需求不同,又可以分为:(一)竞技体适能(又称运动适能)往往是体能状况优异者或运动员所追求的体能,(二)健康体适能,是与一般人想要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并与增进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所需的体能,然竞技体适能与运动体适能有相同的诠释;健康体适能则包括有:有氧适能、肌肉适能、柔软度与身体组成,其解释如下:1.有氧适能:又可称为心肺适能,指身体肺部吸入氧气,心肺循环系统携带、运送氧气和肌肉利用氧气产生能量的能力。

2.肌肉适能:肌肉所具有的功能与特质,如从事某一负荷或活动的最大肌力或长久反复收缩的肌耐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伍、健康體適能與運動處方一、運動處方的意義運動處方(exercise prescription)是運動指導員、運動教,乃至運動者本身,對所指導的運動者或自己,擬定出的運動內容。

運動處方之稱為處方,祈望運動者,能遵循處方內容,持之以恆,獲得預期的訓練效果,就像患者的病痛,因醫師的處方,迎刃而解。

運動處方之擬定,須有相當的背景知識;同樣的,運動處方的開立,對於運動者身體狀況,必須正確的把握。

二、運動處方的要素運動處方的要素是指運動內容的組合,妥善的內容組合,使運動訓練的過程能夠循序漸進,有脈絡可循,確保運動訓練的成果。

運動處方之要素,究竟有那些呢?1.運動強度(Intensity):是指以多強、多激烈的意思,是運動的激烈程度。

跑步時,跑多快,每分鐘多少公尺,或每小時多少公里、多少英里。

跳繩的話,每分鐘跳幾下,上下台階則指每分鐘上下幾下。

2.持績時間(Duration):是指在強度設定了之後,此強度究竟要持績多少時間,是持續運動時間的長短。

運動強度一定的條件下,持續時間增加一倍,則運動負荷量或運動的卡路里消耗量,大致也增加一倍。

運動訓練強度強一些時,欲達相同訓練效果,訓練的時間可以短一些。

同樣的道理,強度弱時,欲達相同的訓練效果,訓練的持續時間必須長一些。

3.訓練頻率(Frequency):是指每週運動多少天的意思。

如運動的強度與持續時間一定,每週運動六天的運動負荷量或運動的卡路里消耗量大致是每週訓練三天的兩倍。

4.運動型式(項目) (Mode):是指選擇的運動種類,如慢跑、快走、游泳、騎車、或足球、重量訓練等的不同運動。

由於不同的運動,引起身體不同的反應,訓練效果多少不同。

譬如,無氧性運動訓練(如重量訓練)的效果,主要在於肌肉的發達,有氧性運動訓練(如慢跑)的效果,主要的影響,在於心肺耐力的提升。

以及卡路里消耗後,體脂肪的減少。

可見不是任何運動訓練都會有同樣的訓練效果。

(三)心肺耐力的訓練處方:美國運動醫學會與我國行政院衛生署,對於健康成人運動練皆有所建議:增強心肺適能訓練的運動方法◆美國運動醫學會 ( 1995指引 )強度:最大心跳率60-90%或最大攝氧量(最大保留心跳率) 40/50-85%持續時間:20-60分,最少20-30分頻率:每週3-5天運動種類:有氧運動◆行政院衛生署 (1996年指引)強度:最大心跳率60%以上,稍覺流汗,自覺有點喘又不太喘持續時間:每次最少20-30分。

頻率:每週至少3次。

運動種類:全身性大肌肉,具節奏性,可持久進行,又易於自我控制之運動。

(二)肌力與肌耐力的訓練處方運動醫學與運動生理學家原本不太趣勵一般社會大眾從事無氧運動,因為無氧運動通常會增加血壓,對小孩、年老與血壓高的人較不適合。

但是,後來專家們發現肌力在日常生活中,日益重要,尤其重量訓練有助於五十歲後常發生的骨質疏鬆症的預防,美國運動醫學會終於此1990年一反常態的推薦無氧性的重量訓練。

該運動醫學會認為每週最少二次,每次十種運動,每種運動10~12次反覆是從事重量訓練,也就是肌力訓練的最少分量。

在此必須醒的是採用的重量,最好是反覆試舉10~12 下即感覺相當吃力的重量。

從事重量訓練時,最需要注意的,是事前必須有足夠的熱身運動、伸展操等,且在用力時避免閉氣用力,以免因管壓突升,造成循環的不適。

重量訓練時,最好是用力的時候吐氣,還原的時候吸氣,切忌用力的時候閉氣。

上述10~12次反覆的要求,適用於槓鈴、啞鈴或任何用力的方式之鍛鍊。

反覆10~12次甚感吃力的重量,是一般人提升肌力最合適的重量。

上述之重量訓練處方,事實上是肌力與肌耐力的訓練處方。

此類訓練,似有不同於心肺耐力訓練的訓練要素。

以下是肌力與肌耐力訓練時,應有的處方內容。

負荷重量:指多少公斤或多少磅的槓鈴或啞鈴重量。

反覆數:指一定的負荷重量反覆上舉或運動的次數。

回合數:一定的負荷重量,完成設定的反覆次數力是為一回合通常每一部位之訓練,往往不止一回合。

訓練頻率:指每週訓練的天數或次數。

運動部位:指每週訓練為例,一次訓練可能針對八至十個身體部位,逐一訓練。

運動種類:如採用引體向上、仰臥起坐、伏地挺身、推舉槓鈴等不同的方式。

國內外的不同機構曾先後提出不同重量訓練處方之建議,如表4-2。

《表4-2》國內外各種機構建議的重量訓練法◆1978年美國運動醫學會聲明未強調◆1990年美國運動醫學會聲明一組 8-12反覆 8-10運動主要肌群每週2天◆1995年美國運動醫學會一組 8-12 反覆 8-10運動主要肌群每週2天◆1990年美國心臟協會運動標準指引一組 10-15反覆 8-10運動主要肌群每週2-3天◆1995年疾病控制與預防美國運動醫學會公共健康聲明強調運動要持之以恆,方法未明確規定。

◆1996年行政院衛生署促進國民健康體能指引1-63組 10-12 反覆每週最少2次重要訓練或肌用力性運動,產生輕微疲勞為原則。

一、柔軟度的訓練處方柔軟度也是健康體能的一個項目,因此柔軟度訓練的運動處方也需要加以介紹。

柔軟度一般可藉伸展操、立位體前屈、坐姿體前屈、伏臥後弓等運動予以強化。

柔軟度訓練的處方要素,包括:運動型式:伸展操、立位體前屈、坐姿體前屈、伏臥後弓等之不同選擇。

持續時間:持續伸展並維持用力的秒數,一般為持續10~13秒。

訓練頻率:指一週訓練的次(天)數。

回合數:某一肢體持續伸展一定時間後放鬆為一回合,一般伸展操,一次(天)訓練皆伸展一至三個回合。

運動部位:指一次伸展操訓練,到底包括那些身體部位。

行政院衛生署對國人柔軟度訓練,曾做了建議,其內容如表4-3。

《4-3》 1996年行政院衛生署增進柔軟度的運動建議◆運動類型:伸展操、動態與靜態伸展操。

◆訓練頻率:每週最少規率運動三次。

◆持續時間:肌肉繃緊狀態持續20-30秒左右。

◆回合數:每一部位反覆1-3回合◆運動強度:伸展至關節附近之肌肉明顯繃緊但不至於疼痛的程度二、運動處方的其他條件運動訓練者或運動指導者,在擬定運動訓練處方時,除運動處方的一些要素需考慮之外,尚有一些條件必須注意。

這些條件包括:訓練者的運動訓練經歷,運動者的身體情況(年齡、健康情況與體能情況)。

(一)運動訓練經歷同樣的運動處方,不同運動訓練經歷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訓練反應,產生不同的訓練效果。

換句話說,不曾訓練的人,進步幅度大,曾經長久訓練的人,進步緩慢,甚至,充其量僅能維持既有的體能水準也不一定。

因此,運動訓練經歷是擬定運動處方時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

(二)年齡年齡影響一個人的體能,由於訓練的強度與體能息息相關,因此擬定運動處方時,年齡條件必須予以考慮。

一般而言,年紀輕、體能佳的人,訓練強度應該強些,以期獲得良好的訓練效果;年紀大、體能弱者,訓練強度不可過分強調,應降低訓練強度,以增長訓練的持續時間為宜。

年齡也影響一位訓練者對於訓練處方的反應,如年齡高的人,雖然同樣會有訓練效果,但是他們產生效果的速度似乎較慢,且產生效果的幅度似乎較小。

(三)健康情況擬定運動處方時,也應考慮個人的健康情況。

每一個訓練者的健康情況皆不相同,即使同一個人,每天的健康情況也不見得相同。

身體虛弱或情況不佳,如生病、疲憊時,應酌減訓練份量,或甚至不必勉強從事運動訓練。

擬定個人運動訓練處方時,應該評估個人的身體健康情況。

唯有健康的身體,身體才能正常的反應運動訓練的刺激,獲得理想的訓練成效。

身體情況的評估,可以「身體情況自我評量表」表4-4簡易地評估,有些人,如曾患運動器疾病、心血管疾病、成人病,以及對自己健康沒有把握的人,甚至應該找醫師從事進一步的健康檢查,才可以展開運動訓練。

《4-4》身體情況自我評量◆醫生是否告訴過您,您的心臟有些問題,您只能做醫生建議的運動?◆當您活動時是否會有胸痛的感覺?◆過去幾個月以來,您是否有在未活動的情況下出現胸痛的情況?◆您是否曾因暈眩而失去平衡或意識的情況?◆您是否有骨骼或關節的問題,且可能因活動而更惡化?◆您是否有因高血壓或心臟疾病而需服藥 (醫師處方)?◆您是否知道您有任何不適合活動的原因?(四)體能情況體能情況也是影響訓練反應的一個因素,同樣的訓練強度,體能好的人,引起較低的生理反應,產生的訓練效果較差,體能弱的人,引起較大的生理反應,可望獲得較大的訓練效果。

因此,擬定運動處方時必須考慮訓練者的體能。

為了了解訓練者的體能情況,運動訓練前,應從事訓練者的體能測驗。

運動訓練前,體(適)能測驗的結果,可作為運動處方有關依據。

由於運動處方隨運動訓練的進展,兩三個月需要修正,修正時,又必需以當時的體能為依據,進行體能測驗,此時的體能測驗,除可作運動處方修正的依據外,也可評估先前運動訓練的效果,評估運動處方的適當性。

(五)個別差異每一位運動訓練者有不同的運動經歷、身體情況、健康情況、體能情況,因此,運動訓練計畫因人而異,乃是天經地義的。

不但是運動員須有個別化的訓練計畫,即使是從事健康體能運動訓練的人,也皆應有個別化的訓練計畫。

第三節增強心肺適能與減肥的新方向一、前言運動科學的研究日新月異,過去許多用以增進人類健康的運動方法與原則,也因科技的進步與不斷的研究、探討、分析和比較,加上顧及社會群眾,環境狀況及全民運動等因素後漸,而逐漸有所改變的趨勢。

像過去健身運動計劃的擬訂,較強調健康成年人之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的增進,如提高心肺耐力,但目前的方向則逐漸較注重運動對健康狀況的改善,即如何藉運動來減低會危害健康的因素,像降低血脂肪之膽固醇濃度。

此外,現在藉運動提昇健康之重要方法之一,是如何增加身體細胞利用脂肪的能力,藉以消耗更多能量減輕體重。

如果運動健身計劃會因健康的需求、社會現況與研究潮流而改變時,從事體育及健康保健之工作人員,亦需要隨時了解這些改變的研究及社會背景,並把握運動健身的新原則與重點,期能更有效更安全的促進人類健康。

美國運動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是國際上具有權威的運動醫學、生理學及健康保健禨構,在1975年開始出版運動測驗與處方指南(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後,對於有關運動與健康及增進體適能的原則與方法,具有明確性與科學性的指導作用。

尤其在增進心肺功能與減輕體重的重要健康問題,更站在專業科學之立場發表其指導原則與要點,使在百家爭鳴而無所適從的民眾,能有一個明確而科學的依循方向。

在1986年已印行第三版,國內推展全民健康的觀念與原則,目前主要仍以第三版的內容為依據。

在經過五年後(1991),第四版在綜合多來年的研究成果後又發行了,其中有許多對增進心肺功能與減肥的原則與觀念皆稍有修正與改變,作者覺得有必要將這些新的改變與方向,連同一些新的研究趨勢介紹給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