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习俗各地不尽相同

合集下载

农历正月十五风俗

农历正月十五风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

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1.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

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

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

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节“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

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元宵节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北方的元宵节庆祝习俗

北方的元宵节庆祝习俗

北方的元宵节庆祝习俗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

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元宵节有着独特的庆祝习俗。

本文将介绍北方地区常见的元宵节庆祝习俗,带您一探北方元宵节的风情。

一、吃元宵元宵节最重要的传统活动之一就是吃元宵。

在北方,人们喜欢亲手制作元宵,制作过程中选用优质糯米粉,加入各种馅料如花生、红豆、芝麻等。

制作出的元宵呈圆球状,色泽鲜艳,外皮润滑,吃起来口感柔软。

吃元宵的时候,人们通常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分享这个快乐时刻。

二、赏灯会元宵节晚上,北方的城市和农村都会举办盛大的灯会活动。

人们在这一晚会点亮各种各样的彩灯,装饰得五光十色。

常见的灯笼造型有花灯、动物灯、人物灯等等。

在街道上漫步,欣赏着灯火辉煌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三、舞龙舞狮在北方的一些地方,元宵节期间会举行盛大的舞龙舞狮表演。

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舞蹈形式,寓意着吉祥和福运。

人们表演时,会穿上龙、狮子的服装,手持着龙头和狮头,伴随着锣鼓和鞭炮声,舞动身体,展示出狮子张狂、龙腾云涌的威武形象。

观赏这样的表演,不仅可以欣赏到舞蹈的精彩,还能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气氛。

四、猜灯谜猜灯谜是北方地区元宵节常见的习俗之一。

人们会将灯谜写在红纸上,然后将红纸贴在灯笼上,供大家猜谜。

灯谜的答案通常隐藏在几个字的线索中,需要参与者动动脑筋去猜测。

猜灯谜不仅考验智力,还增添了节日的趣味和互动。

五、烧焰火元宵节晚上,北方的一些地方也会有烧焰火的活动。

焰火绽放时,五光十色的火花在夜空中绽放,美不胜收。

人们聚集在一起观赏焰火,同时也希望焰火的光芒能驱走一年的霉运,迎来新一年的好运。

总结:北方的元宵节庆祝习俗丰富多彩,让人们在节日期间感受到浓厚的喜庆氛围。

人们通过吃元宵、赏灯会、舞龙舞狮、猜灯谜以及烧焰火等活动来祈愿幸福的来临,祈福明年的顺利和吉祥如意。

北方的元宵节,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能感受到节日的热闹和欢乐。

汉译英短文翻译

汉译英短文翻译

在从前的农业社会里,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就是过年。

对过去的一年来说,这是结束;对未来的一年来说,这是开始。

一进入腊月,街头巷尾就充满了过年的气氛,这种气氛要持续一个半月之久。

大家通过各种游乐节目来调剂一年来的辛劳,在游乐中流露着一种乐观进取的精神。

过年时,每家门上都贴上了春联,耀眼的红纸给人们带来了喜气,优美的字句提供了勉励。

In previous/former agricultural society, the Spring Festival was the most important holiday in China. It is the end of the past year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next. As soon as the twelfth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begins, streets are filled with an atmosphere of celebrating the Spring Festival for a month and a half. People relax and get rid of the past year’s hard work by a variety of entertainment with a sense of optimism and enterprise. During the holiday,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are put on the door of every household. The shining red paper brings happiness to people, and the elegant/graceful words offers encouragement.上海是一座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多姿多彩的国际化大都市。

元宵节的各地庆祝方式和特色活动

元宵节的各地庆祝方式和特色活动

元宵节的各地庆祝方式和特色活动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农历正月十五的夜晚,也是中国春节期间的最后一个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纷纷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的期望。

不同地区有各自独特的庆祝方式和特色活动,以下将为您介绍一些。

1. 北京灯会: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元宵节的庆祝活动非常盛大。

北京灯会是一项举世闻名的庆祝活动,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赏。

在北京灯会期间,灯笼、彩灯、灯彩等都会点亮并摆放在街道上,形成美丽的灯海。

此外,还有各种传统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

2. 南京江宁花灯:南京江宁的元宵节花灯展览是中国最大的花灯展览之一。

花灯以纸、竹制成,造型各异瑰丽,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动物、植物等各种主题。

游客们可以欣赏到整个花灯展览的视觉盛宴,同时还能感受到传统的中国民俗文化。

3. 四川汉族舞龙灯:四川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在元宵节期间,四川地区有一项独特的庆祝活动——舞龙灯。

舞龙灯是一种由竹子、纸和绢制成的灯笼,形状如龙,高达几十米。

在夜晚,舞龙灯会点亮,并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给人们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

4. 广东花市会:广东是中国南部的一个沿海省份,元宵节期间的花市会是广东地区的特色活动之一。

在广东的各个城市,都会举办花市会,市场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年花,如桔梗花、梅花、腊梅等。

人们可以在花市中欣赏到美丽的花朵,同时还能品尝到传统的广东美食。

5. 台湾灯节:台湾是中国的一个海岛省份,也有着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

元宵节期间,台湾会举办盛大的灯节活动。

灯节包括灯光秀、花车巡游、舞狮、舞龙等多个项目,其中最有名的是澎湖县的“天灯”。

天灯是一种类似于孔明灯的飞行灯,人们在灯上写下自己的愿望,然后将它放飞到空中,希望愿望能如灯一般实现。

以上是对元宵节各地庆祝方式和特色活动的简要介绍。

无论是北京的灯会、南京的花灯、四川的舞龙灯,还是广东的花市会和台湾的灯节,每个地区都有着丰富多样的庆祝方式。

精选-批改网翻译参考译文

精选-批改网翻译参考译文

1、元宵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不尽相同,其中赏花灯(lanterns exhibits)、猜灯谜、吃元宵等是几项最常见的民间习俗。

据说,吃元宵的习俗起源于汉代,唐宋时期开始盛行。

如今,元宵已成为人们的日常饮食之一,在超市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到。

The Yuanxiao Festival is the first important festival after the Spring Festival. Although customs of the festival vary from region to region, the most common ones include appreciating lantern exhibits, trying to solve riddles written on lanterns, and eating yuanxiao. It is said that the custom of eating yuanxiao originated from the Han Dynasty and became popular 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periods. Nowadays, yuanxiao has become a food in people’s daily life, which is available in supermarkets all the year round.2、皮影戏(shadow puppetry)是流行于中国的一门古老民间艺术。

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于两千多年前,到了宋代,皮影戏已十分发达。

13世纪时,皮影戏传到西亚,到了18世纪传到世界很多地方。

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影画艺术。

过去没有电影、电视等现代娱乐,皮影戏成为重要的娱乐形式。

Shadow puppetry is an ancient folk art popular among the Chinese people. The art form first appeared 2,000 years ago and by the Song Dynasty it had become highly developed. In the 13th century it was introduced into West Asia, and by the 18th century, it had spread to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Shadow puppetry is the world’s earliest movie art with the accompaniment of human voice. In the past, without film, television, or other modern entertainments, shadow puppetry was an important form of entertainment.3、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 TCM)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疗法和理论体系。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1、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习俗: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

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习俗:春节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家人吃团圆饭,一起看春节晚会。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4、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5、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习俗:扫墓、踏青。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

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6、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兴宁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

兴宁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

兴宁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又是一年元宵佳节。

在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共庆佳节。

在兴宁,元宵节与春节一样重要。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每一年的元宵都是值得我们大家深情回忆的,我们应当好好珍惜,深刻铭记。

过元宵时,全国各地的风俗都不尽相同,其中,吃汤圆,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这天中最为重要的几项民间习俗。

我的家乡也是如此。

我喜欢吃汤圆,不仅是因为汤圆的味道鲜美,夺人眼球,更是因为汤圆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一家人团团围坐在餐桌上吃汤圆,如此画面,是多么和谐,愉悦啊!或许,那时的汤圆是充满爱的,是最为鲜美的吧。

那一个个圆熘熘的白滚滚的大汤圆惬意地躺在带汤的玻璃碗中,它们紧密的挨在一起,别提有多可爱了。

此时此刻,想起汤圆的鲜美,不经意间,早已垂涎三尺。

在元宵节这天,汤圆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美食。

我还曾在一次元宵节之夜有幸赏过一次花灯。

那时,不管是地上,树上,湖中,都可以见到花灯的身影,五彩缤纷的花灯无处不在,你仿佛就置身于一个花灯的世界,全世界都是五彩的幻影,看似飘渺虚幻,却又是人间真实……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妙绝伦,梦幻无限。

传闻,在水中放置花灯可以祈福许愿,人们都深深地相信,天上的神明会实现平凡的人们的所有奇特,独一无二的愿望。

元宵节的习俗20字

元宵节的习俗20字

元宵节的习俗20字元宵节是中国一个重要的节日。

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元宵节定为参佛的吉日良辰。

元宵节的习俗20字范文,欢迎借鉴元宵节的习俗20字一: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观灯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

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

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元宵节的习俗20字二: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the Lantern Festival),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宵节习俗各地不尽相同元宵节习俗各地不尽相同元宵节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北京】老北京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

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百姓要整整娱乐五昼夜。

老北京的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是赏灯。

明代北京的灯市在东城灯市口,元宵夜,街道两旁列市,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各铺户俱张挂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

到了清代,灯市遍布整个北京城。

【河北省】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

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

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

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

xx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

xx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安徽省】临近元宵这几天,xx市xx区上窑镇的街道社区和乡村田野里,各种民俗文艺表演一场接着一场。

扭花鼓灯、耍龙灯、狮子滚绣球、高跷、抬阁、花棍、花灯、伞灯、旱船、独竿桥等多彩多姿的表演,不仅把新年的气氛推向高潮,而且也让十里八乡的老少爷们领略了独特的淮河风情文化。

淮河两岸,旧有正月十五大似年的说法。

年初一到初三的大年三天,人们忙于辞旧迎新、探亲访友,顾不上吃顾不上玩,元宵节才是年味最浓的时刻。

阜阳人民勤劳聪明,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群众文化。

有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曲艺,有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舞蹈和戏剧。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这些异彩纷呈的群众文化汇聚成独具特色的阜阳灯会。

阜阳灯会始于隋唐,盛行于明代。

宋代欧阳修在颍州任太守时曾写下去年元月夜,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一诗,说明宋代阜阳的灯会已很盛行。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便是传统的灯会,每到这一天,群众都会自发地把自己扎制的花鸟虫鱼兽灯、十二生肖灯等等各种不同造型的彩灯悬挂自家门前。

元宵佳节灯会期间还要唱一些大戏,有一台戏或两台以上的戏对唱,又称之为戏台戏。

同时,各家还燃放各种焰火助兴。

【山西省】元宵农历元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元宵节是中国最古老的夜的节日。

相传西汉平定诸吕,汉文帝元月十五日开基,定为元宵节。

举国上下张灯结彩,欢度佳节。

深宫皇室,大家闺秀也可上街看观灯游玩。

元宵节,家家户户自制元宵。

元宵古称浮元子,是一种雅俗共尝,甜而不腻,脍灸人口的民间小吃,全国流行。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轻圆绝胜鸡头肉,涌腻偏宜蟹眼汤。

古诗人如此描摩元宵圆,难怪此物历经千年,风行不衰。

挂花灯,是山西人民欢庆元宵节必备的一种形式。

每逢元农宵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挂起各式各样的灯,从十四至十六,每晚都开,远远望去,楼房张灯结彩五颜六色,将整个城市装扮的富丽辉煌,各单位也争相制作各种各样的花灯,在街上挂起,供人们欣赏,花灯样式之多,数不胜数,有动物的,有生肖,有谜语猜谜的,有宫灯的,有现代电器的,也是歌颂现代人新生活的,飞机,火箭,飞船的,有鼓灯、润饼灯、鱼虾鸡鸭鹅灯、柑桔香蕉菠萝灯、宫灯、如意灯、料丝灯、玻璃灯、走马灯形形色色,异彩纷呈。

放焰火,为山西人民元宵节最为喜人的活动。

元宵节夜在广场都要进行放烟火活动,到时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丽的烟火,烟火越来变得越美,越来越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颜色越来越美越来越艳丽。

文艺踩街,堪称民间文化化妆大游行。

装扮故事,盛饰珠宝,钟鼓喧天,一国若狂。

从十四到十六,连续三天各县区的都组织大大小小的各种文艺汇演到市里来,有民间艺术,有现代艺术展示,有传统文艺,有古老乐曲,有八音会,有古装戏,花样之多,数不胜数。

办大型灯展。

各单位都想声,光,色俱全的大型灯展在街上展出。

有代表吉祥的,有代表幸福的,有代表古老传说的,有带有启迪意义的。

【山东省】xx市附送:元宵节习俗和由来元宵节习俗和由来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观灯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

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

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

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中国的情人节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欧阳修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

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走百病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

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

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

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

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

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

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灯会时间一般都从正月十三开始,到十八止,为时6天,十三谓之试灯,十四至十六谓之正灯,十七以后谓之残灯,十八日落灯,整个灯节活动才基本结束。

设盛馔以供祖先,在墓上插竹,悬纸灯,叫“点坟灯”。

灯会时间一般都从正月十三开始,到十八止,为时6天,十三谓之试灯,十四至十六谓之正灯,十七以后谓之残灯,十八日落灯,整个灯节活动才基本结束。

有些地方把元宵活动和该地市集结合,便于农民购买东西。

每逢元宵,民间以“麻心汤圆为食”。

以糯米粉为原料,捏成桂圆大的粒,放入芝麻、猪油、白糖做成的馅,煮熟后又在汤里放入白糖薄荷,其特点是色白、汤甜、香味可口,一口咬进去,皮软有弹性,猪油都冒出来,又甜又香又清味,吃后满口是香。

上元节之夜,有些人家“炒糯谷,爆为花,以卜丰稔,名曰‘花稃’。

”(俗语叫“打哮薄”)。

妇女农家请紫姑及簸箕神,以卜诸事休咎。

凡是11岁到16岁的姑娘,元宵节前都要亲手做一只绣鞋,在元宵节夜里,把这只鞋同几小碟切成细丝的祭品,如红的萝卜丝,绿的芹菜丝,白的大蒜头丝(象征各色丝线)等,到村口茅坑边祭拜董四娘(传说中为绣花遇难的姑娘),一边祭拜,一边念着:“董四娘呀董仙师,教我绣花好花样,教我上鞋好鞋跟,教我织布好制衣。

董四娘呀供上头,教我提笔画花画柳画云朵,教我挑,教我绣,精通女艺。

”后来,女孩子觉得在田村外茅坑边祭拜,一是抛头露面,二是刮风下雨不方便,就把供奉的地方改在自己房间床前的踏板上了。

因为踏板一侧过去是置放马桶的,这马桶就表示茅坑了。

元宵节煮黑豆抛梁上以辟鼠,曰“打老鼠眼”。

设盛馔以供祖先,在墓上插竹,悬纸灯,叫“点坟灯”。

屋内、井、灶、门、厨,皆燃红烛,叫“间间亮”,又曰“照耗”。

“伴灯馍”流行于陕西铜川一带。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期间,各家各户在自己房屋里,设香案点烛焚香,鸣放鞭炮。

屋内处处点灯,灯旁放着各式各样的花馍,称为“伴灯馍”。

“点火塔塔”是流行于陕西省榆林地区XX县的民间节日娱乐习俗。

点火塔塔的时间在除夕夜和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内。

春节前家家户户将捡拾好的大量煤块,摞成平整的方形。

然后在门口前垒成3~4米高的火塔塔,其中有圆锥形,有四棱分明的大雁塔形,也有底座为正方形,上端为圆锥形的。

火塔的中间可以放置柴木,底部有通风口,俗名“炉炕”,必须正对家户门。

除夕夜或正月十四、十五、十六点火塔的时间是在零点至一点。

一般是先放鞭炮,由户主点火,约两小时后,可将塔身烧得通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