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采风2

合集下载

采风的心得体会范文

采风的心得体会范文

采风的心得体会范文美术系的学生都会有一次专业的采风之旅。

每个人心里一直都有一份自己的期待。

虽然早就知道了美术系要出去采风,可是到了就要出发的时候,心里有点激动和紧张,激动的是可以到其他学校及大都市参观与交流;紧张的是这次我们大学中唯一的一次。

我们要去的有四个省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共十个地方。

5月9日早上,八点钟,我们寝室的都把必需品装好了,九点半我们几个赶到火车站集合,同学们整装待发,在火车站坐上了开往我们采风的序幕。

第二天的早上九点我们就到了杭州火车站,在我们去安徽黄山的路上,大巴车里弥漫着兴奋与激动,看着安徽的那些大山让我找到了一种归属感。

经过了半天的路程,我们在下午四点到达了第一站的目的地——宏村。

有两个导游带着我们全班进去。

走到一个大池旁边,宏村温柔的韵味已经让我沉醉了。

向对面看过去,眼前的景象让我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自己走进了一幅画中,感觉像是画廊聚集地,这时,我才对这采风的第一站有了点认识。

据导游介绍,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一绝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但是天公不作美,断断续续地下着雨,让采风活动蒙上了一层遗憾。

下午五点半我们在村门口集合,然后回到酒店,结束了我们采风的第一站。

第二天早上七点,向我们的第二站出发,八点多就到了黄山的脚下,我们分两组上山,一组坐缆车,另一组步行上山。

坐缆车的先到上面等步行上去的同学。

可惜还是阴雨天,上面雾很大,有很多的景点都看不到。

晚上我们都住在了上面。

第三天早上,早早的起来看日出观云海,然后继续我们的旅程;直到中午,我们才集体下山奔我们的第三站江苏。

第四天早上我们就去了中国美术学院,在那里参观了他们的教学课程及作品,还进去包豪斯博物馆参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徽州采风过程及内容

徽州采风过程及内容

徽州采风过程及内容徽州采风是一次对安徽徽州区域进行文化考察和收集的活动。

徽州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

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徽州地区的文化表现出独特的特色和魅力。

徽州采风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地调研阶段和整理收集资料阶段。

进入实地调研阶段后,采风团队深入各个徽州古镇、村落,对当地的文化景观、民俗传统、民间工艺等进行了全面的搜集和记录。

团队成员在采风期间既是观察者,又是参与者,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和互动,亲身体验并感受当地文化的魅力。

同时,他们还利用摄影、录像等方式对采风过程进行了记录,以便后续的整理和展示。

采风团队在徽州地区采集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然景观方面,徽州地区山水相依,风景秀丽。

采风团队深入徽州的自然山水之中,记录下了许多美景,如苗岭、溪流、古村庄等。

他们通过摄影等方式,将这些美景记录下来,并用文字和影像的方式展示给观众。

人文景观方面,徽州地区以其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闻名于世。

采风团队深入徽州的古镇村落,记录下了许多独特的建筑样式和装饰艺术。

他们还对当地的传统节日、民间习俗等进行了记录,以展示徽州独特的民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徽州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徽州药膳、徽墨、徽剧等。

采风团队深入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记录下了他们的技艺和传统知识,并对他们进行了访谈和采访。

通过这些记录,团队希望能够传承和保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徽州采风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徽州地区的文化特色和独特之处,传承和保护了当地的文化遗产。

这不仅有助于增进人们对徽州文化的认知,也促进了当地的文化旅游发展,使更多人了解、走进徽州,共同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手册】采风手册

【手册】采风手册
采 风 日 志(二)
采风日期
2011年8月17日
采风日期
采风2情0况1记1录年8月16日
采风情况记录
8月17日 8月16日
晴 晴
早上一起来,就被外面毒辣辣的太阳给吓到了,但是第一天采 今天的天气很好,太阳很大。 风拍照的好奇心强大的战胜了太阳的光芒,拿着相机,我们小组进
入了我宏们村一的伙大人门,。伴着一车的欢声笑语,踏上了去安徽的旅途。对
能够成为如此美丽的山水画的一笔!最后,我们恋恋不舍的回来。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采风日期
采 风 日 志(三)
2011年8月18日
采风情况记录
8月18日

今天早上我们起的很早,吃好早饭,收拾好东西我们就出发了— —西递,我们来了!
有连过,多汩的汩精力清来泉欣从赏各周户围潺的潺美流景过,,老层师楼对叠我院们与讲湖述光了山采色风交的辉具相体映安,
排处与处要是求景,让,步我步们入心画里。有闲数庭。兴之步后其自间由,活悠动然,之但情是浓我烈实得在没让有人那心份醉。
兴致去游玩了,洗洗也就睡了,养足精神,期待明天宏村之行! 每一处景色都感染着我们,流连忘返。有点羡慕这儿的人们,
为期5天的采风,我们都很期待,这也是我们班第一次这么多人, 不得不说宏村悠久的历史文化感染了我,在皖南众多风格独特
这么长时间出来采风,实在是一次比较难得的体验,相信收获一定 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从整个外观上说,宏
很大! 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
水乡下风午貌4点,素左有右“,中我国们画来里到的了乡宏村村”,之一美天誉的。旅村途中劳各累户,皆让有我水们道没相

采风创作总结报告范文(3篇)

采风创作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为了更好地挖掘我国丰富的民俗文化,提升自身的创作水平,我于近日参加了为期一周的采风创作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我国各地民俗文化的内涵,通过实地考察、采访当地居民等方式,收集素材,为今后的创作提供丰富的灵感。

以下是本次采风创作的总结报告。

二、采风地点及时间本次采风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前往了我国南方、北方和西部地区,历时一周。

具体行程如下:1. 第一阶段:南方地区(3天)地点:浙江省杭州市、江西省婺源县2. 第二阶段:北方地区(2天)地点:河北省承德市、北京市3. 第三阶段:西部地区(2天)地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三、采风成果1. 文字素材:在采风过程中,我详细记录了各地民俗文化的特点、传说故事、民间艺术等,整理成文字素材共计5万字。

2. 图片素材:通过拍摄各地民俗活动、风景、人物等,收集图片素材共计1000余张。

3. 视频素材:录制了各地民俗活动的视频,共计100分钟。

4. 采访素材:对当地居民、民俗传承人进行了采访,了解他们的生活、信仰和传承故事,共计10余万字。

四、采风感悟1. 民俗文化的多样性:通过此次采风,我深刻认识到我国民俗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各地民俗文化在历史、地理、民族等方面均有独特之处,为我国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

2. 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采风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民俗文化正面临着传承困境。

许多传统技艺后继无人,民俗活动逐渐消失。

因此,加强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刻不容缓。

3. 创作灵感:在采风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魅力,为今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我将结合所学知识,将这些素材融入作品,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秀作品。

五、创作计划1. 撰写民俗文化主题的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以弘扬我国民俗文化。

2. 创作以民俗文化为背景的绘画、摄影作品,展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3. 参与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公益活动,为传承我国民俗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采风报告

采风报告

民俗采风写生报告班级:环艺082姓名:刘志远学号:200880614209指导老师:何淼淼安徽采风报告一、实习时间:2011年4月25日——5月3日二、实习地点:安徽宏村、西递、南屏等三、实习内容:风景速写写生、风景拍摄继大一万仙山的写生之后,我们迎来了大三的采风。

目的地就是位于安徽黄山市宏村、西递等。

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在这个有着南方风韵的地方,描绘出与北方完全不同的画卷。

九天来对徽派建筑的触摸、受徽州古文化的熏陶,已让我对这片宁静祥和之福地产生了种浓厚的依恋之情。

它那高高的马头墙、幽深的古巷,粉墙青砖黑瓦的古民居,精雕细琢的明清雕刻,极具魅力的明清家具,无不令人徘徊踟躇、流连忘返。

九天的时间里,我们去过不少的景点。

宏村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我们是在到安徽的第三天(4月27日)去到的宏村。

导游带领着我们进村游览,刚进村便是秀丽的南湖和横跨其上的画桥,湖中芙蓉俏,湖边垂柳生,电影里李慕白牵马过桥的场景再次浮现眼前。

宏村的水系遍布全村的街道,每家每户出门便可打到清水做饭洗衣。

听别人说,顺着水流时出村,逆着水流时进村。

我们便逆水向上,来到了村中有牛胃之称的月沼,因为池塘的形状为规则的半月,所以村中人又叫它半月谭。

在宏村里还有很多存活几百年以上的古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

最为著名的是在牛角处的两棵参天大树,在树下,抬头向上看,完全被树叶所遮蔽,听村中的人说,这两棵,一棵是白果,一棵是红杨,它们俩都五百多岁了。

当地的风俗是逢新人结婚,需要绕红杨三圈,才许嫁娶,凡丧人要绕白果三圈,才许入后山土葬。

也算是当地的一种别具的风土人情吧。

当然,在这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之间,随处可见的是支着画架、凝神挥笔的学生,同学在此写生纷纷从自己最广阔的情怀来展现这里的建筑的特别和风景的美,在绘画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也同时锻炼了自己,展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我们随意走动,宏村这里到处都是高高的马头墙,曲径通幽的小巷子,贯穿全村的水系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更创造了一种“浣汲何妨汐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还有满目的绿色,再加上完美的徽派建筑……让宏村这个古村落有了灵动的感觉,也更具魅力!在画家眼里,宏村就是人间天堂。

民间采风资料(最新)

民间采风资料(最新)

简介:哲学家说,一滴水中见大海,一粒沙中见世界。

为了探寻生活背后的“学问”,关注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我踏上去远方的路,到民间采风。

第一站——彩云南国刚一到云南,满眼的...哲学家说,一滴水中见大海,一粒沙中见世界。

为了探寻生活背后的“学问”,关注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我踏上去远方的路,到民间采风。

第一站——彩云南国刚一到云南,满眼的山野风光,飘荡着自然热土的气息。

正当沉醉佳景时,耳后传来轻松,欢快的乐曲,闻声寻人——三个妇女,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

她们自由地歌唱着,以对歌为乐,作为一种娱乐活动。

我想,这正是我所追寻的——云南的“歌”。

后听当地人介绍才知“金满斗会”是民歌风俗中盛大的集会。

乡村男女老少百多人,六人围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一连三天才散场,主要目的是传歌,男女老少连唱三天,不愧是“十年难逢金满斗”。

彩云南国,歌满天国,踏着歌声去旅行。

第二站——钱塘江畔亲临浙江,只见家家户户忙里忙外,小孩子脸上笑开了花,想必是到了邀饮春酒的时日了。

漫步大街小巷,四处飘荡着自酿的八宝酒的香气,这是在别处不曾有过的香味。

我想,这正是我所追寻的——浙江春酒。

一到过年,人们最期盼的就是喝春酒,早在一个月前,用黑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两粒橄榄泡着,酒香加药香,香得醉人。

钱塘江畔,酒香飞飘,斟着春酒去旅行。

第三站——华北门户刚到天津,我就直奔泥人张店铺,看着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泥人从泥人张手中诞生,真是惊叹不已。

在捏泥人像时可以不看不瞅,瞬息而就。

形神兼备,出神入化,当之无愧的“奇人”啊。

杨七,杨巴也是两位响当当的人物,杨七手艺好,杨巴口才好,精明细致。

关于这三位“奇人”,有这样一段评说:手艺道上捏泥人,咸丰年间两地带,明山偶遇张海五,斗智斗勇传奇事;兄弟合伙生意火,中堂大人怒摔场,巧嘴滑舌解危难,杨巴茶汤名远扬。

关于采风心得体会范文

关于采风心得体会范文

关于采风心得体会范文古代称民间歌谣为"风",所以采集民歌的活动称为采风,参加采风活动之后,我相信大家都有深刻的想法。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采风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采风心得体会篇1云南短暂的采风生活过去了,回想想起来,有苦也有甜,有美也有丑??最大的感受就是云南的民族建筑风格、云南的民间艺术、云南的古城建筑给我们带来的新鲜感。

其中最另我印象深刻的是云南独特的民族建筑风格和民族服饰。

首先我想谈谈我们前往云南途中的感想,因为这一段时间是我最难忘的时刻,还记得去云南途中吧,我们满怀着对云南的向往,在这之前我们都没有去过这么远的地方,当时心里真是激动不已,导致我连续两天都没睡觉,一直望着窗外,云南的风景到底有多美,云南的人又是怎么样的别致?对这一切的东西都充满着好奇,导致我的心情一直都静不下来。

很多时候都在考虑这些。

同学们的身上仿佛也有用不完的劲。

我恨不得现在就能听见列车员们说这样一句话:“尊敬的旅客朋友们请带好自己的行李云南到了请下车。

”可是就这么一句话等的我们好辛苦,好累啊,感觉过了一个星期一样。

时间过得真慢,仿佛我们又吃了好几次年夜饭,我的云南,云南到了,我们提前了半个小时就把带的行李准备好准备下车,当我们下车的时候天不知不觉亮了起来,面带笑容轻轻深呼一口气,空气好新鲜好美,心中美滋滋的想云南我来了,走出火车站,我们都以为我们要好好玩一玩了,没想到还有半天的路程在等着我们就这样我们坐上我们的大巴前往那个我们盼望已久的大理古城,很快我们到达了那里,感觉不错,记得当时天已经快黑了,我们赶紧找好住的地方,洗洗我们疲倦的身体,冲掉一身的疲惫。

然后没等休息就走出了住的地方,不能浪费这美景啊。

在大理,出游的第一天,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云南大理古城高大的城墙虽然是仿建但仍旧能显现出它的美感,走上前摸了摸,仿佛依然保留着那种悠久历史的韵味,随之我们见到了大街小巷交错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走进了一家服饰的店铺,我们看到了很多美丽的美丽布料做成的衣服,很美,听老板说这些都是手工缝制的,摸上去很滑,看上去一根一根线整齐的编制而成。

采风心得感想3篇

采风心得感想3篇

采风心得感想3篇采风活动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能够为艺术带来巨大的帮助。

采风心得范文1:这天我们个个打扮了一番以休闲的一面出现在聚中点,在人力资源部总监的带领下我们上了旅游车,天气特好,同事嘻嘻哈哈说个不停,交流着喜悦的心情。

一个小时的车程似乎也随着我们幸福的心情很快到达了我们的所要采风的地方千佛洞。

它主要有千佛洞、莲花观和文圣阁三处主要的景点,我们跟随着导游进入千佛洞,洞穴里采用土雕的特殊技法,雕刻着神态各异的释迦牟尼佛、菩萨、罗汉和各派祖师等,全是用黄土雕制。

洞穴设计独特,雕塑的特别逼真,很值得观赏同时也能了解到小部分成语的来龙去脉。

随后我们去了文圣阁里面雕塑着华夏五千年在不同领域中涌现出的百余位杰出的人物,其中有文学家、书法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等,他们勤于学习以惊人的毅力为中国乃至世界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和才智,让人真的很敬佩和自豪。

最后又去了莲花观同样里面也塑造了我国开天辟地的经典神话故事和传奇的远古人物,内外八卦图式布局极具高超的艺术,以其厚重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启教作用,让我们在这次采风中了解到更多的历史任务及其他们的故事。

在这个地方又有双龙洞、莲花台等其他景观的陪衬,还能吃上农家饭,真是美极了!通过这次旅游采风,不但增加了见识、还能了解了更多的历史知识,这次旅游采风是我们努力的结果,我们以后更要把万狮情店刊越办越好。

采风心得范文2:大二的第二学期了,广告专业的学生都会有一次专业采风活动。

这个话题一直从开学延续到学期末,每个人心里一直都有一份自己的期待。

结束了紧张的期末考试,终于迎来了这个日子。

7月3日早上,同学们整装待发,在学院集中后由老师带领,坐上了开往我们采风的第一站丽水的大巴。

这是我第一次跟着这么一大队人一起出这么远的门。

一路上,大巴车里弥漫着兴奋与激动,我们谈笑风生,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未来几天的计划。

经过半天的路程,我们在午饭时间到达了目的地。

炎热的天气、暴晒的阳光,所有的兴致在我们下车的一瞬间烟消云散了,面对眼前还未完工的旅馆,心情就跟被太阳暴晒的泥地上的尘土一样无所适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考察报告班级:环艺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安徽采风报告考察时间:2012年10月9号——2012年10月19号考察地点:安徽黟县歙县等地的古村落考察形式:速写、摄影考察目的:通过写生,提高同学们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

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

从民俗民风中感知“场所精神”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的重要性。

从地域特色感知自然色彩。

从大自然中领悟色彩的光与色的变化与魅力。

要求大家在实习中遵守实习纪律,争取从大自然中和民族建筑文化中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

并在风景写生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我们主要实习的落脚点安排在宏村,以宏村为起中心,我们在实习的10天时间里参观考察了南屏、关麓、唐模古镇、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徽州古城(渔梁古坝)、宏村、西递等地点。

一、宏村布局形式未到宏村之前,我们已经通过老师的提前讲解和上网收集资料大体的知道了宏村的布局。

到达宏村之后,通过导游的讲解,我们更加详细的了解了,宏村的整体布局。

图一图二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17°38′,北纬30°11′,村落面积19.11公顷,整个村依山伴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爽,可挡北面来风,既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又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

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有先建水系后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所以使它有了水一样的灵性,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筑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

说道宏村的布局不得不说的是宏村的风水,这是一座严格按照风水来设计的村落。

明永乐年间,宏村76世祖三次聘请风水先生“何可达”进行查审。

何认为宏村的地理风水形势乃一卧牛,必须按照“牛型村落”进行规划和开发。

首先利用村中一天然泉水,扩掘成半月形的月塘,作为“牛胃”(如图一);然后,在村西吉阳河上横筑一座石坝,用石块砌成有六十多厘米宽400余米长的水圳,引西流之水入村庄,南转东出,绕着一幢幢古老的楼舍,并贯穿“牛胃”(如图二),这就是“牛肠”。

沿途建有踏石,供浣衣、灌园之用。

“牛肠”两旁的民居里,大都有栽种着花木果树的庭院和砖石雕镂的漏窗矮墙,曲折通幽的水榭长廊,小巧玲珑的盆景假山。

弯弯曲曲“牛肠”,穿庭入院,长年流水不腐。

然后在村西虞山溪上架四座木桥,作为“牛脚”。

从而形成“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的牛形村落。

据说开挖月塘时,很多人主张挖成一个圆月型,而当时的76世祖妻子重娘却坚决不同意。

她认为“花开则落,月盈则亏”,只能挖成半月形。

最终,月塘成为“半个月亮爬上来”。

后来的风水先生认为,根据牛有两个胃才能“反刍”的说法,从风水学角度来看,月塘作为“内阳水”,还需与一“外阳水”相合,村庄才能真正发达。

明朝万历年间,又将村南百亩良田开掘成南湖,作为另一个“牛胃”,历时130余年的宏村“牛形村落”设计与建造告成。

“牛形村落”科学的水系设计,为宏村解决了消防用水,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妨溪路连,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引而不发的羽箭”,南湖(牛胃)效仿杭州西湖“平湖秋月”样式,整个湖面呈大“弓”形,“弓背”为两层湖堤,上层宽达4米;贯穿湖心的长堤如箭在弦上,一座拱桥如同羽族。

南湖湖面浮光倒影,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

历史上南湖曾经有三次整修。

南湖四时景色不同,日夜风光各异。

清人有诗“夹岸桃李花,浓英殊窈窕”“入夏菱荷香,镜面净为扫”“最是夜阑风浪静,楼台灯火半模糊”。

按照当时风水的设计形成了现如今风格独树一帜的村落。

为世界文化遗迹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二、对徽派建筑风格的认识实习的十天时间里,在老师,当地学着和导游的帮助下,我们对历史悠久的徽派建筑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1、徽派建筑的形成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熟的古建筑流派之一,徽州的先辈在古徽州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地繁衍,在为改善居住环境而成年累月的劳动创造之中,创造了辉煌的建筑文化。

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此后雄踞中国商界长达二、三百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晚期唯一可以与财力雄厚的晋商平分秋色、鼎足而立的商贾大帮。

与此同时,一批批富商大贾不断涌现,清代垄断盐经营的徽商竟富得可以先后接待清帝康熙、乾隆南巡。

另外,徽州人“儒而后贾”、“贾而好儒”,广交官府、文士,有的本人就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因此“亦儒亦贾”,实现了“官”“贾”“儒”的三位一体。

这些徽商为光宗耀祖、炫跃乡里而大兴土木,建豪宅、修祠堂、竖牌坊、造园林……给徽州的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

这些古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合理,装饰精致,变化自然,具有纯正天然的乡土气息;加之徽州盛产木材,民间向来就有雕刻、绘画传统,砖雕、木雕、石雕别具一格;同时具有很高文化素养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布局结构、内部装饰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不仅实用性强,而且内涵丰富,被誉为“中国建筑艺术的一大派系”。

徽州原来是古越人的聚居地,早期徽派建筑是典型的“楼上厅”形式,这是越人的“干栏式”建筑格局,在潮湿山区能有效防止瘴疠之气的入侵。

后来中原士族大规模迁入,人稠地狭,构建楼房就成为最佳选择。

为了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解决通风和光照方面的问题,由中原士族带来的“四合院”形式逐步演变成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

另外,山区木质结构的房屋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马头墙应运而生了。

正是在外来文化与原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徽派建筑风格一步一步地形成了。

2、徽州建筑的特点通过十天的考察,我对徽州建筑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将它的特点总结为以下六点:(1)、在布局特征方面,徽州建筑布局一般顺应自然山水形势,包括建筑的起承转合和层高的起伏。

这使徽州建筑群的秩序依附于自然山水的脉络。

而徽州建筑中天井的灵活性及单体形态的简练性,使得建筑与自然更加协调。

(2)、从形象特征来看,徽州建筑除祠堂、牌坊和景观建筑外,民居等大多数建筑的形象,都通过国粉墙黛瓦的马头墙组合起来,而失去单体的个性。

这使得徽州建筑形象上群体组合的韵律更突出。

(3)、就其精湛的砖、木、石雕工艺而言,从入口门罩和八字墙上的砖雕,到登堂入室后,梁架隔扇栏杆上的木雕、彩绘,以及台阶、柱础的石雕,无不精美绝伦。

大凡见过徽州建筑中的三雕,再看中国其他地区民居的类似雕刻,总不免有粗疏之感。

(4)、徽州“其风最为近古”。

徽州文化的精神特征更多地体现儒家伦理的有序、敦厚、沉稳、静谧。

如果说,苏州建筑园林特质如汤显祖所概括的那种不拘法度的“风流”,徽州建筑则表现为一种“理趣”。

(5)、街巷景观量丰富,几乎达到“步移景异”的程度。

街巷空间目标模糊,曲折通幽,层次丰富。

(6)、徽派建筑注重人本观念,如:用于村民交往的公共亭阁、廊桥,增加了私密性的影壁,以及小巷的门楼或拱门,无不体现对人的关怀之心。

3、徽派建筑的艺术说道徽派建筑的艺术,不得不说的是徽派三雕:砖雕、木雕、石雕。

在建筑特点里面已经略微提到这三雕,下面是对这三雕的详细讲解。

砖雕:图三图四砖雕是徽州盛产质地坚细的青灰砖上经过精致的雕镂而形成的建筑装饰,广泛用于徽派风格的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屋瓴等处(如图三),使建筑物显得典雅、庄重。

它是明清以来兴起的徽派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

砖雕有平雕、浮雕、立体雕刻,题材包括翎毛花卉、龙虎狮象、林园山水、戏剧人物等,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

(图四)石雕:图五图六石雕在徽州城乡布很广,类别亦多,主要用于寺宅的廊柱(如图五)、门墙(如图六)、牌坊、墓葬等处装饰,属浮雕与圆雕艺术,享誉甚高。

徽州石雕题材受雕刻材料本身限制,不及木雕与砖雕复杂,主要是动植物形象、博古纹样和书法,至于人物故事与山水则较为少见。

在雕刻风格上,浮雕以浅层透雕与平面雕为主,圆雕整合趋势明显,刀法融精致于古朴大方,没有清代木雕与砖雕那样细腻繁琐。

木雕:图七图八木雕主要用于旧时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装饰,遍及城乡,其分布之广在全国随处可见。

宅院内的屏风、窗楹、栏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房用具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风采,几乎是无村不有。

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虫鱼、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

徽州木雕是根据建筑物体的部件需要与可能,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表现手法。

明代初年。

徽派木雕已初具规模,雕风拙朴粗扩,以平面淡浮雕手法为主。

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炫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木雕艺术也逐流向精雕细刻过渡,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

4、徽派建筑的文化底蕴在徽州建筑的物质文化中隐含着深层的精神文化。

它们虽然是无形的,却在时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从而为建筑物质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感性的有利条件。

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集中反应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学倾向,房屋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

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代表徽州人一种特殊的精神寄托,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

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徽派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至今仍保持着独有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风格。

徽派建筑文化受到了古典生态观中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外表具有宗教的神秘色彩,实质上体现了古代人们朴素的自然观和生态观,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观念,也体现了对自然的顺从和适应。

它们以最直接的方式与自然接触,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的形式,定居地靠近水源及物质材料的获取场所,建造材料与营造方式都是当地所能获取的。

此外,儒家思想的宗法礼制文化、程朱理学的封建伦理、道家老庄哲学、“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无一不在这些精美的建筑中体现出来。

它们既是物质的财富,又是精神的宝藏;既是技术产物,又是艺术的创作,其精神内涵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建筑本身的功能。

总结:人类的一切文化都是从造物开始的。

一座称得上建筑的房子,总是物化了一个时期的思想和技术,物化了一个时期的文化,物化了人们的人生观。

建筑是一种丰富的信息载体与文化形态,它是那个时代、那个民族、那个国家、那个地域的社会观念、经济基础的综合。

既有人们对材料、结构、加工工艺的理解,即自然科学的信息凝聚,也有人们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的反馈,即社会科学信息的记录。

这些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徽派建筑特别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无论是造型、装饰 ,还是环境设计、总体规划 ,无一不展示了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 .其建筑艺术所蕴含的人文性和所体现的生态化特点及独特的审美价值等 ,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而且对于现代环境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是建筑的恢弘、壮观及安全实用;二是建筑的人文色彩及装饰美;三是建筑环境设计的园林化情调;四是建筑规划上仿生学的运用被国内外专家及中外游客称之为“东方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的徽派古民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