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扶贫现状问题与对策
产业扶贫有哪些措施_产业扶贫工作举措_整改措施_

产业扶贫有哪些措施_产业扶贫工作举措做好产业扶贫工作,可以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从而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提高生活的质量,走出贫困,奔向小康。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一、扶扶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1、鼓励贫困村利用相关资产通过承包、入股等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经镇政府、驻村单位评估认可且有投资主体参与的项目,可以安排不高于50万元的扶贫资金,无偿拨给贫困村参与入股。
所形成资产、股份收益归为村集体所有。
2、对村企合作、农村专业合作社开发项目、投资兴建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纳入全县产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
3、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的贫困村,村干部工作报酬绩效部分上浮20%,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列支。
二、扶扶特色种养业及加工业发展4、贫困户种植油茶、栽培速生丰产林的,优先安排林业项目。
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按1500元/亩安排项目资金;不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油茶按800元/亩、速生林按400元/亩安排项目资金。
项目资金分三年拨完后,县林业局每亩再扶持400元。
5、贫困户培育造林绿化苗木的,县林业局每亩补助.500元,并负责育苗技术指导。
杉木、香樟、杨树、松树等造林苗木达到质量标准的,由县林业局包销。
6、贫困户饲养3头以上肉牛(血吸虫疫区除外,下同)的每头奖励200元,饲养5只以上肉羊的每只奖励50元,饲养10头以上生猪的每头奖励100元,饲养100只以上家禽的每只奖励5元。
7、贫困户稻田养蟹每亩补助苗种资金800元,稻虾连作每亩补助苗种资金600元,其它特色养殖每亩补助苗种资金400元。
8、贫困户办小作坊,有工商营业执照且持续运转一年以上的,除享受扶贫贴息贷款外,一次性奖励财政扶贫资金20xx元。
9、支持农村新型经营主体。
对吸纳贫困户参股或吸收贫困户就业,增收效果好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除享受扶贫贴息贷款外,安排5—1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给予支持。
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怎样扶”,是抓好精准扶贫的关键所在。
应结合帮扶对象自身实际,为其“量身定制”脱贫计划。
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扶贫工作是我们一项艰巨的任务。
现我以五山乡为例,该乡地处大新偏远地区,属大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半石漠化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尽管近几年来,上级部门加大了扶贫的力度,农村电网、农村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和文教卫生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的人均收入和整体生活水平仍然落后,较其他地方的农村生活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本人分析主要的原因有几点:1、“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
除了部分劳务输出外,有相当部分的村民就靠几亩薄田,开垦几亩坡地种植一些玉米、黄豆,以及政府给予的扶贫鸡、扶贫猪来维持生活,甚至一些困难户就是些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思想保守不愿多努力的,伸手就要,不求变,得过且过,出现一种以争当贫困户为荣的极端现象。
2、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难以改变。
现在,相当部分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经商的,有的家庭全年可支配性开支均在万元左右,但相当部分的农户把这些收入消费在平时的吃喝和节庆活动上,而不是如何发展生产。
3、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交通等问题,当地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生产和发展的意识相对淡薄。
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和扶贫工作的推动下,有了不小的改变,仍有相当部分的村民停留在粗放生产、无序经营的层面。
虽然该乡近年也有些种养户的出现,但生产经营没有典型,没有形成产业化,覆盖面小,农村经济发展还是相对缓慢。
4、目前,扶贫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农村扶贫工作没有根据农村实际做出长远计划,没有认真组织调查,基本流于形式,跟踪服务不到位。
如五山乡扶贫母猪的发放相对一些仅有孤寡老人的家庭来说不仅没有起到效果,反而是增加养殖成本,增加额外开支;还有火龙果的种植没有专业性的指导,只种不管,也很难形成产业,所以没有明显的成效等。
农村产业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农村产业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农村产业扶贫工作是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和农村产业发展的不断完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影响了农村产业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有必要对农村产业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以推动农村产业扶贫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问题分析1. 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仍然存在着传统农业比重过大的问题,缺乏多元化、产业多样化的特色。
农村地区的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缺乏新兴产业的带动,导致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不够均衡,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增长。
2. 产业发展水平低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整体偏低,技术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一些传统农产品的生产方式落后,产品附加值低,造成了农村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的现状。
3. 缺乏产业扶贫的有效模式目前,农村产业扶贫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模式和经验,有的地方对产业扶贫工作缺乏系统规划和科学部署。
缺乏有效的产业扶贫模式,导致了产业扶贫工作的效果不明显,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影响了农村产业的发展。
4. 农村产业发展缺乏资金支持农村产业发展需要投入资金,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产品营销等方面的支持。
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受地域和资源限制,缺乏资金支持,导致农村产业发展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5. 缺乏人才支撑农村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支持,包括管理、营销、技术等各方面的人才。
一些农村地区由于长期的人才流失和培养不足,缺乏人才支持,制约了农村产业的发展。
二、对策建议1.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多元化、特色化的产业。
通过引导农民转移就业、开办企业、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产业的多样化发展。
2. 强化农村产业技术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产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技术人才培养,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在农村地区开展技术示范和推广,提高农村产业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洛阳市农业科技扶贫的现状与对策

面貌 , 贫 困地 区的农 民 脱贫 致富 奔小 康 , 使 还需 要 一
个过程 。扶贫 开发 , 技是 根 本 , 技要 先行 。搞 好 科 科
科 技扶贫 , 做好 下一阶 段扶 贫 开发 工作 , 利 实 现 对 顺
“ 十五” 目标 都具有 十分重要 的意义 。
洛阳市 的地 貌 总 体 上 是 “ 山、 五 四岭 、 分 川” 一 ,
山地 和 陵 面 积 较 大 , 宜 发 展 林 果 业 。“ 五 ” 适 九 期 间 , 阳市科 委安排 了“ 洛 酸枣接 大 枣丰 产技 术 试验 与 示范 ” “ 阳县 姜 山林 果新 技 术 示 范基 地 ” “ ,宜 , 大粒 樱 桃新 品种 引 进与 示 范 ” 项 目。在 这 些 项 目的示 范 等
维普资讯
第盟卷
第1 期
洛 阳 农 业 高 等专 科 学 校 学报
Junlo u yn glttrl ol e o ra fL o agA r dua lg e C e
.
2 No 2
20 0 2年 3月
Ma . 0 口 r2 0
洛 阳 市 农 业 科 技 扶 贫 的现 状 与 对 策
范给农 民 看 , 近 了 农 业 科 研 单 位 与 农 村 的 距 离 。 拉
科技 人员 时 时刻刻 可 以得 到来 自生产 第 一 线的各 种 技术 方面及 市场 需 求 方 面 的信 息 , 导农 民 发展 高 引
效农业 。
几 年来 , 阳 市 在 科 技 扶 贫 项 目的 选项 、 洛 立项 中, 突出畜 牧业 , 点 安 排 了“ 阳 良种 猪 繁育 示 范 重 汝 基 地及 产业 化 开发 ” “ , 高档 特 禽 巴 巴里 鸭 的引 进 饲
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准扶贫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
自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实施以来,各地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多点发力,实现了精准脱贫的巨大进步和阶段性成果。
但脱贫攻坚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很多。
一、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X市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突出问题:(一)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扶贫力度与三农投入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有较大改善,但贫困地区受制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历史条件等多方面约束,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与发展基础依然薄弱。
比如阳新县不少贫困村坐落于偏僻的山坳里,道路狭隘弯急、崎岖险峻,水资源匮乏、土壤贫瘠。
若没有这些年的外出务工经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许将世代穷困。
(二)部分农民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局限自我发展。
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者,其综合素质水平往往决定了收入的高低。
通过梳理后发现,我市X年底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94.8%,小学及文盲半文盲占比65.3%;致贫原因中80.4%为因病、因残致贫。
可见农村贫困人口身子差、体质弱、文化水平低是导致长期贫困的主要原因。
同时,受长期小农思想禁锢,不少贫困人口“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
(三)农村长效脱贫措施不足,农民持续增收乏力。
当前,各地正在集中优势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扶贫措施与手段也是层出不穷。
然而,始终是输血式的多,造血式的少。
应付检查的多,深入思考的少。
着重眼前的多,考虑长远的少——这样的扶贫是缺乏生命力、难以持续的。
我市不少贫困村的主要脱贫措施表现为简单地向贫困户送猪仔、送果苗,抑或简单的进行贷款贴息、政策兜底,只注重眼前能够脱贫越线即可,没有采取长效的脱贫措施,也没有顾及随时可能面临的返贫风险。
(四)农村产业项目缺乏创新,人才短缺瓶颈难破。
涉农贷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涉农贷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近年来,涉农贷款作为金融服务“三农”的主要抓手,在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时期,全省涉农贷款余额累计新增4167.87亿元,2019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2016-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9.64%,为“十三五”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但是,全省涉农贷款增长仍然面临产业化支撑不足、基建贷款增长压力加大、创新业务开展难、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待解决。
一、省涉农贷款基本情况今年以来,全省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全省涉农贷款保持稳定增长。
截至3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1.19万亿元,比年初新增563.93亿元,同比多增169.16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1.65%,高于上年同期增速2.37个百分点。
从“三农”口径看:全省农业贷款余额1774.15亿元,比年初新增54.60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3.44%;农村贷款余额9953.97亿元,比年初新增535.67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5.09%;农户贷款余额3245.89亿元,比年初新增183.62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5.69%。
从主要用途看:全省农林牧渔业贷款比年初新增54.60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3.4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比年初新增108.60亿元,余额同比增长4.42%;农业生产资料制造贷款比年初减少1.87亿元,余额同比增长2.37%。
二、目前涉农贷款效用发挥面临的掣肘(一)贷款需求仍缺乏农业产业化支撑。
从全省农业发展现状看,近年来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成效明显,但全省农产品供给仍以初级产品为主,农产品加工企业聚集程度低、产品精深加工滞后、缺乏高附加值产品等问题仍是全省农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足,造成相关领域贷款需求增长缺乏有效支持。
截至3月末,全省农产品加工、农业生产资料制造、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动等产业类涉农贷款余额为732.68亿元,占涉农贷款余额的比重仅为6.18%,余额同比减少4.07%。
乡村振兴视角下休闲农业扶贫的问题与对策——以发展茶文化旅游为例

2020年第12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建设‘美丽湖南’视阈下的大湘西乡村生态旅游扶研究”(项目编号:18B559)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妃(1982-),女,汉族,湖南衡阳人,硕讲,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收稿日期:2020年11月10日。
湘西是湖南省旅游资源最为集中之处,这里山河毓秀,人杰地灵,除了悠久的湘西赶尸文化闻名天下之外,这里的茶文化也深厚凝重,茶楹联、采茶调、三茶六礼、三道茶等远近闻名。
只是这些年来,湘西虽一直在发展旅游产业,但是茶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度不足,无形中降低了休闲农业扶贫的力度。
找到其中影响因素,对于湘西旅游文化和茶文化融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1乡村振兴和休闲农业扶贫的关系以农村、农业、农民为代表的三农问题涉及到居住地、从事行业以及行业主体三位一体综合发展,即让农民通过科学种植以及农业产业调整实现富裕,让农村得以稳定发展。
这便是我党提出的“三农政策”。
三农政策目的是为了振兴乡村经济,使得农村九亿人口可以摆脱贫困,并激活农村人口的创业意识,积极地改变农村产业结构,为现代农业打下基础。
在三农乡村振兴政策下,我国抓住了基层经济发展的关键,形成了由下而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保证中国快速稳健发展。
这其中休闲农业扶贫工作将农村旅游作为扶贫致富的具体抓手。
休闲农业涉及到了当地各种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也包括农村的风俗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等。
可以说,休闲农业是将农村资源整合以后,向游人提供独特旅游服务的一种经济模式[1]。
2湘西休闲农业扶贫当中茶文化发展现状提起湘西,很多人都知道张家界、凤凰山等知名的国家5A 级风景区,实际上湘西州还是全国文明的茶叶产业基地,但和湘西自然景观旅游相比,湘西茶知名度却相对不足。
在湘西休闲农业扶贫工作里,虽然很重视茶叶扶贫,但相对比来说,只是将其作为经济因素加以看待,并没有进一步挖掘茶文化,导致茶文化在乡村休闲项目当中植入不够充分,其只是碎片式存在其中,没有发挥出其深厚历史积淀以及独特的文化感召力。
四川现代农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四川现代农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节约宝贵的土地、淡水、石油等资源,减少化学农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最近,中央决定设立成渝新特区,探索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新途经和发展模式,为四川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
因此,探讨现代农业的内涵、本质及特征,把握四川现代农业的现状和问题,对于四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加快四川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及特征(一)现代农业的内涵从农业发展史来看,迄今为止,人类农业生产共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现代农业是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相对于传统农业和原始农业而言的。
现代农业在发达国家率先兴起,并得到长足发展。
究竟何谓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呢?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中,对现代农业的内涵共分为三个领域来表述:产前领域,包括农业机械、化肥、水利、农药、地膜等;产中领域,包括种植业(含种子产业)、林业、畜牧业(含饲料生产)和水产业;产后领域,包括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运输、营销及进出口贸易技术等。
从上述界定可以看出,现代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等领域,而是包括了生产资料工业、食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和交通运输、技术、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内容,原有的第一产业扩大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现代农业成为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群体。
这个围绕着农业生产而形成的庞大的产业群,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与农业生产形成稳定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
从发达国家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产业扶贫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业产业扶贫现状问题与对策
本文以陕西略阳县乐素河镇小湾村为例以“解剖麻雀”的手法,对当前的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产业扶贫存在着“长、短期项目结构不合理,支柱产业无法凸显优势,新型农业主体数量少、带动作用小,农业项目技术支撑不够,一二三产融合链条断缺”等问题,指出“合理布局产业结构,突出特色品牌建设,发挥新型主体带动作用,夯实产业技术措施,重视乡土人才发掘、兴办龙头企业”是做好农业产业扶贫的基本对策。
农业产业扶贫是陕西扶贫攻坚“八个一批”中首当其冲的第一场攻坚战,也是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基础。
当前,抓好产业扶贫要以一产为载体、技术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抓手,实施集约化农业战略、走“一、二、三”产融合、特色农产品品牌引路、农村互联网拓展营销,进一步把“生产服务、产品加工、市场消费”三位一体有机结合起来,立足县、镇、村情,扬长避短、瞄准优势,切实走一条促进农业健康有序发展、农村生态美丽富饶、农民依托产业增收的小康之路。
因此,农业产业扶贫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这三个问题。
本文就以陕西略阳县乐素河镇小湾村为例,对其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做了详细调查与分析,旨在
摸索产业扶贫的根本途径。
略阳县地处陕西省西南端,秦岭南麓,汉中市西缘,嘉陵江上游,南朝四川广元,西接甘肃陇南康县,地理位置属于陕甘川三省交汇地带,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秦巴片区县域经济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
全县辖15个镇2个街道办145个行政村20个社区,全县总面积2831k?O,总人口20.1万,总农户34779户,农村人口13.97万,贫困村95个,贫困人口13255户,42997人,分别占总农户与农民的38.1%、30.8%,贫困户和贫困农民超过两个1/3。
全县农业产业扶持8452户,30634人,分别占全县总农户和农民的24.3%和21.9%,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占总农户的1/4,贫困人口超过1/5。
乐素河镇小湾村是略阳县95个贫困村之一,辖小湾、大湾、蔡家山、冯家坪、杨家坎5个村民小组,共计162户612人;其中,贫困户102户367人,发展产业的87户339人,分别占全村总农户和农民人数的53.7%、55.4%。
全村65岁以上老人116人,占19.0%;劳动力323人,占52.8%;劳务输出215人,占35.1%,全村劳动力资源充足。
全村耕地面积89.7h?O,人均0.15h?O;林地面积1125.3h?O,退耕还林106.0h?O。
贫困户及产业现状
种植业:全村常年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等作
物面积23.3h?O。
2017年102户贫困户种植天麻1940窝,猪苓33035窝,种植柴胡7.5h?O,银杏0.37h?O,白芨、梭罗果、黄精等0.33h?O。
养殖业:贫困户养猪28头,牛19头,羊12只,蜜蜂179箱,乌鸡200只。
(非贫困户,养蜜蜂15箱)新型农业主体:全村有博兴中药材合作社、建辉猪苓合作社、云林中药材合作社、云天外农业开发公司等4家新型农业主体,主要发展中药材和略阳乌鸡。
累计带动周边20户贫困户发展猪苓栽培15000窝,供应群众略阳乌鸡苗4500只。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短、平、快与长效项目结构不合理
项目范围小,技术不规范。
例如:短期项目魔芋,略阳县农业局投资9.75万元,免费发放7.5t种芋,全村102户贫困户中仅有46户种植,面积2.67h?O,据调查魔芋栽培技术粗放、栽前种芋消毒的有15户,仅占1/3,魔芋软腐病和白绢病潜在流行的风险较大。
随意性种植、市场观念不强。
在长效项目猪苓宅配上,102户仅有61户栽植,共栽猪苓15990窝。
“猪苓”这种“懒药材”,种植后一般3年可见效,每一窝栽种0.5kg,可收获2.5-3.0kg,虽然市场价格近年有所波动;据调查千品也达70元/kg,鲜品30元/kg,是省事、省力的地方特色药材,致富
潜力较大。
柴胡种植上,农户几乎是放任管理。
思想守旧、特色种植极少。
例如:黄精、白芨、银杏等中药材,仅有6户贫困户栽植,面积0.25h?O。
油用牡丹,仅云天外农业开发公司种植5.3h?O。
没有凸显地方支柱产业,忽视了传统养殖
对“略阳乌鸡”支柱产业的认识不到位。
略阳乌鸡是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县农业局对小湾村出台优惠政策:对于10元/只的乌鸡苗,补贴8元/只,贫困户只掏2元/只;百味网以不低于30元/kg的价格回收成品鸡。
全村乌鸡饲养总量4500只,贫困户养殖200只,不到2只/户。
对“菜篮子”不重视,不能保障日常所需。
例如养猪:102户贫困户仅有28户养猪28头,肉食供应,不能自给;牛、羊?B殖更是少之又少,多数农户吃菜靠购买。
养蜂技术落后、产量小效益低。
据调查102户贫困户中,有7户养蜂179箱;年产蜂蜜1.5-5.0kg/箱,平均2.5kg/箱,产量小、产值低、效益差。
新型农业主体少而单一、辐射带动效果不明显
专业单一,技术不规范。
目前全村运行的只有3个专业合作社(建辉猪苓合作社,于2016年4月注销),带动5户/社,主打品种都是猪苓。
据笔者4月中旬至5月初入户调查,猪苓种植技术无标准、无规范,有大行种植的,也有挖窝种植的,对于椴木和蜜环菌每窝用量是多少,农户众说纷纭。
龙头企业起步晚,示范带动作用小。
全村仅有云天外农业开发公司一家企业,目前为村民孵化略阳乌鸡苗4500只,公司后续设施正在完善之中,期望进一步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养殖,形成“公司+农户”模式。
无专业化协会组织。
镇域土专家和本村能人的技术与经验不能切磋、交流、总结和推广,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技术支撑不够,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不足
养殖业的疫病恐惧问题。
以养鸡为例:据入户走访,农户反映过去养鸡成活率不到80%,因此对于略阳乌鸡养殖项目是瞻前顾后、心存顾忌。
种植业的技术不懂不精。
以魔芋种植为例:生产关键技术之一就是“种芋消毒”,虽然县农业局派精兵强将搞技术培训,但是2/3的群众培训后并没有在地里实施这项技术。
特色栽培上犹如盲人摸象。
群众对于油用牡丹、白芨、黄精等名贵油料、药材的种植技术是一筹莫展。
技术储备、更新跟不上需要。
各级技术部门对于专业细分的产业发展新形势估计不足,许多新领域、新技术干部也是“不懂、不会、不清楚”难以解决当前农业产业扶贫的问题。
产业链条断缺,农产品加工增值无望
村上没有形成“一、二、三”产融合的格局,农产品粗加工、深加工、精加工企业俱无,“互联网+”农业更是无从
谈起,农产品缺乏深度开发,产值无法进一步提升。
农业产业扶贫对策的探讨
科学产业布局,发展特色种植。
一是分户施策。
因户谋划一年与多年发展项目;二是后续服务。
集中技术力量指导管护,对46户贫困户种植的2.67h?O魔芋及早联络产品销路;三是横向合作。
借助中药材部门对43户种植的7.5h?O 柴胡实施技术指导,以管促收;四是实施“精细化”指导,排除群众在黄精、白芨、银杏、油用牡丹种植中的技术难题。
“以干部下乡入户分类指导为基础,以各项管理技术措施落实为手段,以促进全面丰产增收促发展,以增加群众货币收入为目的”,切实从“产业布局、跟踪服务、产品销路”上下功夫,做好农业产业发展“一条龙”服务,确保产业扶贫见成效。
巩固供给基础,狠抓支柱品牌。
一是狠抓品牌建设。
倡导贫困户养鸡,力促地方名片“略阳乌鸡”这个支柱产业,适度控制户养规模,确保养多少、成多少;二是巩固菜篮子工程。
倡导每个贫困户至少养殖1头猪,保证肉食供给;三是狠抓山地养蜂。
利用山地蜜源植物种类繁多的优势,倡导每个贫困户至少养5箱蜜蜂,村上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统一指导。
通过“保供给、重支柱、巧发展”加快小湾村脱贫致富的步伐。
培育新型农业主体,示范引领群众脱贫。
一是加大扶持
力度。
对云天外科技公司?o予政策优惠扶持,尽快完善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为贫困户养殖略阳乌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携手走“公司+农户+市场”的发展之路;二是倡导专业细分。
培育特色专业合作社,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生产模式,提供市场信息、促进产业扶贫向“名、优、特”方向发展,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号召。
三是成立专业协会。
在村上现有3个猪苓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猪苓种植协会,协同攻关技术、产品和市场的问题,探索猪苓丰产栽培模式,带动长效项目的实施。
提供技术支撑,确保产业入户。
一是实施病虫防控。
干部下乡切实指导好动、植物疫病的防控,解除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的后顾之忧;二是实施跨学科指导。
干部要与时俱进,开展特色种养殖技术指导,解决魔芋、油用牡丹、柴胡、黄精、乌鸡等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三是实施技术培训。
切实注重县级师资、镇村干部及贫困户的“三方”技术培训工作,解决技术断链的问题,全程跟进服务贫困户。
挖掘乡土人才,兴办龙头企业。
大力发掘农村人才资源、发掘农村能人,带头兴办龙头企业,切实做到企业“规模适度、技术精湛、效益明显”;利用现有龙头企业,把一、二、三产融合起来,开发、提升农产品价值,带动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