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观word版本

合集下载

儿童观的具体内容

儿童观的具体内容

儿童观的具体内容《关于儿童观》儿童观啊,那就先从孩子的天真无邪说起吧。

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园里看到一个小男孩,大约四五岁的样子。

他手里拿着一个小玩具飞机,在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

他跑着跑着突然停下来,眼睛直直地盯着草地里的一只小虫子。

然后小心翼翼地蹲下身子,胖乎乎的小手慢慢地伸过去,想要去抓那只小虫子。

他的表情特别认真,小嘴微微嘟着,好像在进行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

我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心里觉得特别有趣。

他好不容易抓到了小虫子,举起来高兴地大喊:“妈妈,你看我抓到了什么!”那兴奋的模样,仿佛他抓到了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贝。

他妈妈笑着走过来,看着他手里的小虫子,没有嫌脏也没有催促他赶紧扔掉,而是温柔地和他说这是什么虫子,还给他讲了一些关于虫子的小知识。

看到这一幕,我就想啊,儿童观不就是要尊重孩子的这些小小的举动和好奇心嘛。

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每一个小发现对他们来说都是那么了不起。

我们不能用大人的眼光和标准去衡量他们的行为,而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耐心,让他们自由地去体验和成长。

孩子啊,总是用他们最纯粹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

他们的快乐很简单,一只小虫子就能让他们开心半天。

他们也会因为一颗糖果、一句表扬而满心欢喜。

我们要珍视他们的这些纯真和美好,不要过早地给他们灌输过多的成人观念。

儿童就像是一朵朵刚刚绽放的小花,需要我们精心地呵护。

我们要明白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式和节奏,不能急于求成。

就像那个小男孩抓虫子,这可能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他来说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和成长的契机。

所以,让我们用正确的儿童观,陪伴着孩子们慢慢长大吧,让他们始终保持着那份宝贵的童真和活力。

这就是我理解的儿童观呀,就是从这些小小的事情中体现出来的呀!。

我心中的儿童观

我心中的儿童观

我心中的儿童观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是纯真、天真的存在,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对于社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儿童的需求与权益,以确保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认为儿童应该得到良好的教育。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此外,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人。

儿童的身心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同时,儿童应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

此外,儿童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得到重视,家庭和学校应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情绪管理能力。

我认为儿童应该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自由游戏。

自由游戏对于儿童的发展非常重要,它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家庭和学校应该给予儿童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地进行游戏和探索。

我认为儿童还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和保护。

社会应该建立健全的儿
童保护机制,保护儿童免受虐待和剥削。

同时,社会也应该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资源,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福利和权益。

在我心中,儿童是社会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只有给予儿童关爱和保护,他们才能够茁壮成长,为社会的未来做出积极贡献。

儿童观

儿童观

儿童观,就是对儿童的看法和认识。

涉及儿童的特性、权利与地位、儿童期的意义以及教育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对儿童的看法和认识不同,教育儿童的内容、方法以及具体的教育任务也不同。

错误的儿童观会导致不科学的教育方法会对儿童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阻碍人类自身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

中外古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儿童观。

20世纪以后,随着对儿童研究的深入,开始了解儿童具有的特性、儿童的发展潜能,早期教育开始受到重视。

儿童是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权利,以幼儿为本,尊重学习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个别差异。

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

儿童的健全发展离不开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儿童身心发展都处在不稳定阶段,大人和老师的监护很重要,但是要注意发挥儿童的自主性,不要过多干预儿童的行为,也许他们做得对,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

以前的我不喜欢调皮的孩子,觉得他们很讨厌,总是不听话,爱打爱闹,静不下来,但是现在我知道了,这是他们那个年龄特有的一种活跃,作为老师或家长,对于他们的调皮我们应该尊重,不能把他们当成大人那样去对待,去要求。

但也不能因为尊重他们而纵容,我们的威严还是必须有的,这不是说要威吓孩子让孩子害怕,而是靠我们的人格魅力让孩子信服以前的我受父母影响,会把一个孩子跟另一个孩子做比较,现在我不会了,我知道了孩子和成人一样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

他们是人,是独立存在的。

我们不能随意贬低任何一个孩子,更不要当众批评孩子。

作为成人的我们,很在乎顾及自己在众人面前的形象,那孩子也是如此,他们同样需要在同伴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作为老师,很多人都喜欢外向开朗,积极活跃,成绩好的孩子,包括我也是这样的。

但是现在我知道了,我不能这样。

有很多成绩差的孩子他们不敢表现自己,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他怕出错了被老师骂,被同学歧视。

这类孩子的内心很矛盾,他们很想被表扬,很想也成为大家的焦点,当有表现机会的时候,他们在蠢蠢欲动,当错过表现机会时他们则显得相当失落。

教资幼儿科一《儿童观》必背知识

教资幼儿科一《儿童观》必背知识

儿童观
我国所倡导的儿童观:“育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念依据。

1.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体力+智力+道德)
2.基本内容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根本途径)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重点,一定要背下来,并能灵活应用。

1.儿童是发展的人
①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方向性、顺序性/连续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②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快速性、幼稚性和全面性
2.儿童是独特的人
1儿童是一个完整的人
2儿童是独一无二的人
3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
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4.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①儿童和成人具有平等的地位和相同的价值;
②儿童作为权利主体拥有权利;
4儿童作为权利主体的特殊性;
记忆口诀:二主独发。

儿童观范文

儿童观范文
主要作品: 《人类理解论》、《政府论》、《教育漫话》 塔科夫:《为了自由:洛克的教育思想》,三联书店, 2023
1.天赋自由
“人类禀受天赋,生来就有免于一切隶属的自由。” Freedom from doing something“消极自由” Freedom to do something“乐观自由” 教育使强制变得合理吗?我们能否强制一个人自由? 人性的根本原理:人最渴求的是要得到自由,或认
儿童并非天生具有理性人的自然本性,它是进展的结果。关于 儿童的“进展” 是从人性的假说中建立起来的哲学观念,而不是 科学理论,这些儿童的哲学观念恰恰构成了后世儿童科学争论的 哲学假说,并且预示了不同的儿童争论流派。
原罪 VS 人性
预成 VS 进展
A. 康德:天赋理性
Immanuel Kant,1724-1804,“一 般认为是近代哲学家产中最宏大的。 我个人不同意这种评价,但是假设 不成认他特别重要,也可以说是愚 蠢无知。” 〔罗素《西方哲学史》P.247〕
“印刷术制造了一个新的成年定义,即成年人是指 有阅读力量的人;相对地便有了一个新的童年定义, 即儿童是指没有阅读力量的人。”〔P26〕
印刷术造就了文明,也制造了儿童
〔二〕人的觉察
Gainsborough(1727-1788),蓝衣少年
文艺复兴后期到启蒙运动,即18-19世纪中叶。人的觉察就是 觉察人的自然本性,启蒙运动的全部主题就是:从人的自然本性 动身,如何建立一个抱负的社会?其关键突破点是:反对原罪说, 由于它把人性视为恶。
儿童怎样看儿童?儿童怎么看大人?
〔一〕没有童年的时代
“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儿童在根本上隶属于 城邦或者教会,儿童自身的特性尚未被人们 觉察,儿童与成人的关系处于‘混沌状 态’。”

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强化德育教育
学校应注重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 公民意识。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创造安全、舒适、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动力。
通过社会教育培养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01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会应倡导尊重儿童权利、关注儿童发展的理念,营造关爱儿童、支持
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
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他们学习,促 进其智力发展。
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
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有助于培养其良 好的心理素质。
儿童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相信儿童的潜力
01
每个儿童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家长和教育者应相信并鼓励他
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关注儿童的需求
教育应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成长需求,提供适合儿童发展的教 育环境和资源。
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以儿童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和潜 力。
教育应尊重儿童的个性
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
每个儿童都有独特的个性特点和发展轨迹,教育应尊重儿童的个 性差异,避免一刀切的教育方式。
鼓励儿童发挥特长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与孩子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促进孩子的心 理健康。
在学校教育中实践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注重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全 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 情感、社会性等方面。
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 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 自主学习能力。
关注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 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 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儿童观答题模板

儿童观答题模板

儿童观答题模板摘要:一、引言1.儿童观的定义2.儿童观的重要性二、儿童观的主要内容1.儿童的权利2.儿童的成长需求3.儿童的教育需求三、正确的儿童观1.尊重儿童的权利2.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3.关注儿童的教育需求四、家长在树立正确儿童观中的作用1.家长的态度和观念2.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3.家长的角色和责任五、社会在树立正确儿童观中的作用1.社会对儿童权益的保障2.社会对儿童成长环境的营造3.社会对儿童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六、结论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的重要性2.全社会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的儿童成长环境正文:一、引言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认识和理解,它影响着人们对待儿童的态度和行为。

在当今社会,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儿童的成长、教育和社会环境。

二、儿童观的主要内容1.儿童的权利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等基本权利。

这些权利是儿童观的核心内容,应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尊重。

2.儿童的成长需求儿童的成长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

这些需求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家长和社会应关注并尽可能满足儿童的这些需求。

3.儿童的教育需求儿童的教育需求包括知识教育、品德教育和技能教育。

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途径,家长和社会应关注儿童的个性化教育,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三、正确的儿童观1.尊重儿童的权利尊重儿童的权利是树立正确儿童观的基础。

家长和社会应充分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为儿童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成长环境。

2.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是树立正确儿童观的必要条件。

家长和社会应关注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儿童提供全面、均衡、健康的成长条件。

3.关注儿童的教育需求关注儿童的教育需求是树立正确儿童观的关键。

家长和社会应重视儿童的教育,关注儿童的个性发展,为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四、家长在树立正确儿童观中的作用1.家长的态度和观念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态度和观念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儿童观的基本内容

幼儿儿童观的基本内容

幼儿儿童观的基本内容
以下是 8 条关于幼儿儿童观的基本内容:
1. 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呀!就像一朵正在绽放的小花,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节奏和方式。

比如当孩子想要自己选择衣服穿时,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的选择,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2. 孩子是充满无限潜能的宝藏呢!难道不是吗?就如同未被完全挖掘的宝石,他们有着太多可以闪耀的可能。

看到孩子努力搭积木想要搭出一个城堡,就该相信他们蕴藏的创造力呀!
3. 记住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情绪呢,好神奇是不是?他们就像一个个小情绪罐子,会开心,会难过,会生气。

当宝宝因为心爱的玩具丢了而哭泣,别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要理解他们的感受哦。

4. 要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呀!这就好比种一棵树,需要时间慢慢长大。

别着急让孩子一下子就学会所有东西,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探索。

5.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哇哦!就像天上的星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颗。

孩子画画的风格各有不同,不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他们。

6. 要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呀!像温暖的阳光照耀着花朵一样。

当孩子摔倒了,赶紧去抱抱他们,给他们爱的力量。

7. 孩子的世界单纯又美好,这不就像童话里的世界吗?所以不要用大人复杂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行为。

孩子天真地说要和玩偶做朋友,不要嘲笑他们哦。

8. 相信孩子可以做得很好呢!难道不应该吗?好比给他们一艘小船,他们就能勇敢地去远航。

当孩子自己努力完成了一幅拼图,要给他们大大的鼓励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对待幼儿,我们要有正确的儿童观,尊重、理解、关爱、信任他们,让他们在一个温暖、自由、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第一节儿童观一、儿童观的概念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二、儿童观的演变历史西方儿童观的发展历程1、儿童是“小大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缩小”的大人,儿童是小大人,儿童和大人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有的话,那也只是身高和体重的不同而已。

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儿童被期待象成人一样去行动,充当童工,充当童农,充当童商等,使之过快、地审地生长发育。

儿童的特点、儿童期的意义则被完全忽视。

2、儿童是“有罪的”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一生下来,就充满罪恶,是有罪的“羔羊”,卑贱无知,成人应该对他们严加管束、约制,使儿童能不断地进行赎罪。

儿童体内的各种毒素,是儿童犯罪的根源,容易导致儿童的错误行为,而严酷的纪律则会减轻、甚至消除儿童的这种行为,可以责骂、鞭打儿童,对儿童施行体罚是应该的。

儿童承受了各种肉体的、精神的折磨,遭受成人的轻视,任何带有创新乃至尝试意识的行为都会受到指责,人格被严重摧残。

3、儿童是“白板”“白板”是空白的板或擦过的黑板。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刚生下来的时候,其心灵就象一块白板,成人可以任意塑造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就象是一张白纸,洁白无瑕,成人可以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就象是一个空容器,成人可以任意填塞,把各种知识经验灌输进去,而不考虑儿童的需要。

儿童的发展仅仅是周围环境的产生,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结果,完全忽视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4、儿童是“花草树木”文艺复兴运动对人权的倡导,使人们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儿童,在儿童观上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开始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有独立存在价值的实体,儿童有自己的权利、思想、情感、需要。

提出不应用成人的标准去儿童,儿童应该象个“儿童”,要倍加珍惜童年的生活。

尊重儿童具有的纯洁美好、独立平等的自然本性。

儿童和生长发展是按自然法则运行的,教育者的作用就象是“园丁”,活动室就象是是儿逐步成熟的“花园”,每个儿童的成熟都有内部的时间表,在恰当的时间学习特别的任务,而不能强迫是儿去学习。

儿童的成熟过程至少和儿童的经验一样重要。

5、儿童是“私有财产”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父母婚姻的结晶,产生于母体,归父母所有,是父母的隶属品。

父母可以左右儿童的命运,控制儿童的生活,决定儿童的一切事情,要求儿童学习许多并不感兴趣的课程,把儿童培养成为他们认为是最理想的人,压服儿童,让儿童唯命是从。

儿童特别是男童被认为是家庭的希望、传宗接代的工具,开始重视儿童、关心儿童,但儿童仍然被视为家庭和家族的附属品,父母的私有财产,没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地位,与其抚养人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依附关系。

例如,“老子打儿子”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是家庭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

6、儿童是“未来的资源”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国家潜力最大的资源、未来的兵源和劳动力。

对儿童的进行教育,就是对未来进行最有价值的投资,这种投资,利国利了。

多投资,才能高产出。

7、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人类的童年期长于动物的童年期,这为儿童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儿童在体力、智力、情感、社会性、道德等许多方面,都不同于成人,他们是正在发展中的人。

不能因为儿童弱小、需要保护,就轻视他们,使他们被动发展。

儿童是有能力的、积极主动的权利主体,应有主动发展自己潜能的机会,在出生、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成为自主的行动者,能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意见,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

8、儿童就是“人”、“儿童”持有这种观点的认为,儿童首先就是一个“人”,其次它才是一个“儿童”。

我们不可以过多地夸大“儿童”的作用,把儿童放到一个之高的高度,也不可忽视儿童的一些根本特性。

三、现代社会的儿童观现代儿童观的基本内涵1、儿童是人,具有人的尊严和一切基本权利;2、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他具有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权利。

3、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他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4、不同性别的儿童应受到平等待遇;5、儿童有其内在的生动的精神生活;成人应当尊重和珍视这种精神生活,儿童还具有行文以外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人应注意理解和参与儿童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活动,不应将成人文化无条件的强加儿童学习。

6、儿童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可以给成人启示;承认应当向儿童学习。

7、每位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儿童的发展, 而且还在于儿童的欢乐和幸福。

8、儿童有权拥有欢乐自由的童年,应最大限度的发展儿童的智能。

儿童观现代化的途径1、对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作进一步的梳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梳理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2、站在时代制高点上观照各种文化中的儿童观,以便洋为中用;(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参照不同文化的儿童观;)3、加强国际合作,在法律上保障儿童的权利;(在法律上保障儿童的权利;)4、作好宣传普及工作,使现代化的儿童观深入人心。

(作好宣传工作,使现代儿童观深入人心。

)第二节儿童权利的扩大与保护一、儿童权利的国际认识(儿童权利的发展)1924年国际联盟通过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这是第一个主张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文件,重在救济、保护儿童,防止奴役、贩运童工迫使其卖淫等。

1959年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儿童的权利得到了扩大和加强,并把儿童主体的作用提高到了重要的地位。

1979年联合国发起了”国际儿童年“,继承并发展了联合国大会于1959年提出的儿童权利的基本思想。

1989年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

它是第一个强调儿童权利的国际公约,首次把国际社会保护儿童权利的思想转变成了各国政府的诺言,对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负责,开始进入政府的职责和行为范畴,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90年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提出“一切为了孩子”的90年代新的儿童观,确认在儿童问题上的进步应成为国家全面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

二、儿童权利的中国承诺1990年8月我国政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1991年我国签署了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

1991年第7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其中有关条款对幼儿的保护做了专门的规定。

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1995年3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学前教育的性质、任务,幼儿园的保育规范、卫生保健规范和幼儿保护规范。

1996年颁布实施的规章《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有相关的条款。

2001年颁布实施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则对儿童的发展提出了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

第三节儿童的发展一、儿童发展的含义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二、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①先天因素主要是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包括遗传、生长、发育与成熟等。

其中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遗传,即亲代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②后天因素主要是指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教育。

③先天因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后天因素则是个体发展的条件。

幼儿正是在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1、遗传决定论=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帅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代表人物:柏拉图(先天理念说)、格塞尔(成熟势力说)、高尔顿2、环境决定论=后天影响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代表人物:孔子“性相近,习相远”。

洛克:“白板说”。

华生:“教育万能论”3、辩证客观地对待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制约儿童的发展。

事实上,遗传和环境始终交织在一起,二者不可分离。

儿童的任何发展都有二者的作用,都有两种成分的参与。

三、儿童发展的特点人类作为一种生物体,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生物学特点,而人类个体的发展变化,作为生物性个体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必然受到人类发展特点的制约,表现出特有的规律性。

儿童发展的规律性,就是在儿童随其年龄增长、身体和心理变化中普遍存在的特点。

概括而言,儿童发展表现出如下五种普遍特点。

1、顺序性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

例如,儿童身体发展方面,就整体结构的发展而言,其顺序是头部首先得到发展,而后是躯干和四肢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孩子越小,其头部在身高中比例越大的原因。

在骨骼与肌肉的协调发展中,首先得到发展的是大骨骼与大肌肉,而后才是小骨骼与小肌肉群的发展与协调。

所以,儿童行动能力的发展中,依照着翻身、坐、站、走和跑,然后才有可能写字、绘画等精细动作出现这样一种不变的顺序。

儿童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遵循着先具体后抽象的秩序。

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这种顺序是固定不变的。

先前的发展变化,又是其顺序序列中紧随其后的发展和变化的基础,顺序性所具有的这一特点,使儿童身心发展成为一种连续的、不可逆转的过程。

2、不平衡性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

一般认为,新生儿(出生第一年)与青春期(13.14岁~15.16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

不平衡性,是指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身体和心理发展并不完全协调、统一的现象。

就儿童发展的整体而言,生理成熟是先于心理成熟的。

十几岁的孩子就其身体发育来看,已经很接近成人的水平了,而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却要比成人低得多。

但就某个具体方面而言,也有可能表现心理能力不受生理成熟条件控制的情况。

例如,3~5岁的儿童的语言掌握能力和记忆能力,往往优于成年人的水平。

3、阶段性儿童发展的阶段性,指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

这些特点无论从表现方式上、发展速度上,以及发展的结构方面,与其他阶段相比较,都会具有相当不同的特征。

这种情况,又被称之为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例如,在学龄前的幼儿阶段,儿童认识事物的能力,主要的特点是易于形成与实物相对应的、单个的概念,而到了儿童时期,儿童的认识能力,已发展到了可以了解和掌握事物间联系的程度,但是这种联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具体事物的帮助。

只有到了青年时期,人的认识能力才开始以抽象概念为基础,逻辑思维才成为人的认识能力的根本性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