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规划试题讲课讲稿
模块一 园林规划设计基础知识ppt课件

7
可编辑课件
(2)色彩美
园林中的黄栌、落羽杉、银杏、元宝枫等 秋色植物以及绚丽多彩的花卉、彩叶植物,均 能为园林增辉添色。
8
可编辑课件
9
园林中的色彩美
可编辑课件
10
园林中的色彩美
可编辑课件
(3)姿态美
园林中的植物为适应环境,自然形成了各 种各样优美的姿态,如黄山松的奇特、大王椰 子的挺拔、雪松的秀丽等。
(5)广场与道路:除建筑前广场为规则式外,园林中的 空旷地和广场的外轮廓为自然式的。道路的走向、布 列多随地形,道路的平面和剖面多由自然起伏曲折的 平曲线和竖曲线组成。
(7)园林小品:园林雕塑、瓶饰、园灯、栏杆等装饰、点缀了园 景。西方园林的雕塑主要以人物雕塑布置于室外,并且雕塑多配 置于轴线的起点交点和终点。雕塑常与喷泉、水池构成水景主景。 规则式园林的规划手法,从另一角度探索,园林轴线多视为 是主体建筑内中轴线向室外的延伸。一般情况下,主体建筑主轴 线和室外园林轴线是一致的。
(3)种植:自然式园林种植要求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之美,不成
行成列栽植。树木不修剪,配置以孤植、丛植、群植、密林为主
要形式。花卉的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要形式。庭院内也有花台
76
的应用。
可编辑课件
自然式园林的特点
(4)建筑:单体建筑多为对称或不对称的均衡布局;建 筑群或大规模建筑组群,多采用不对称均衡的布局。 全园不以轴线控制,但局部仍有轴线的处理。中国自 然山水园的建筑类型有亭、廊、榭、舫、楼、阁、轩、 馆、台、塔、厅、堂、桥等。
71
可编辑课件
2.自然式园林
自然式园林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
中国园林从周朝开始,经历代的发展,不论是皇家 宫苑还是私家宅园,都是以自然山水园林为源流。发 展到清代,保留至今的皇家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 暑山庄、圆明园;私家宅园,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 园等都是自然山水园的代表作品。从6世纪传人日本, 18世纪后半叶传人英国。
《园林规划设计》课件及名词解释,真题,试题

第一章中外园林概述重点:1、中外园林发展经历的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2、国外园林发展概况及造园特点及世界园林发展趋势难点:如何将各国园林特色融合于现代园林设计园林可以分为东方(中、日、朝,受中国影响,主要以写意山水园为主)、西亚(古埃及的墓园、园圃、古阿拉伯地区的花园、教堂园)、欧洲(古希腊、罗马、意大利、英国、法国、俄国,受古罗马影响,主要以规则式园林为主)三大体系第一节中国园林概述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3000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四个时期:(一)、生成期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
1.殷、周:朴素的囿2.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3.西汉山水建筑园(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自然山水园、佛寺丛林(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1. 隋代山水建筑宫苑2. 唐代宫苑和游乐地、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写意山水园(四)、成熟时期及成熟后期1.宋山水宫苑2.元、明、清宫苑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地方特色(一)、江南园林(庭院)园林受诗文绘画的影响,追求园林的“诗情画意”。
主要分布于江浙一带:苏州的拙政园、溜园、网师园、浪沧厅等。
(二)、北方园林(北京室园)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
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一带:恭王府花园、米万钟勺园(北大一部分)(三)、岭南园林(庭院)岭南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且多数是宅园,一般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建筑的比重较大。
主要分布于广东省:顺得县的清浑圆、番禹的社荫山房,、东莞的可园。
(四)、巴蜀(川西)园林以“文、秀、清、幽”为风貌,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相比更接近民间。
园林规划规划设计基础设计讲座

• 园林设计工作的特点有较强的综合性,所 以,要求做到适用、经济、美观、生态四 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四者之间的关系是相 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应根据不同性质、 不同类型、不同环境的差异,彼此之间有 所侧重。
ppt课件
15
(五)园林规划设计的对象
20
• 园林绿地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一定目的和 用途,在规划的原则指导下,运用园林艺 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 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途径等创 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这个环境是一 幅立体画,是一首无声的诗,它可以使游 人愉快、欢乐并能产生联想。
• 园林绿地设计的内容包括地形设计、建 筑设计、园路设计、种植设计、园林小品 和配套水电等方面的设计。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
,通过改进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 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丽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
园林的构成要素有地形,水体,植物和建筑,统称
园林四大要素。
ppt课件
11
• 园林规划即园林绿地的总体规划,是综合 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的性质,
ppt课件
12
园林规划设计的概念ppt课件 Nhomakorabea22
(三)园林规划设计的性质
• 园林规划设计的性质是以园林艺术原理 为基础的一门综合科学,具有知识面广, 实践性强的特点,是一门集工程、艺术、 技术于一体的课程,即要求有科学设计的 精神,又要有艺术创新的想象力,还要有 精湛的技艺。
ppt课件
23
三、园林的作用
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 之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设计:具体实现规划中某一工程的实施方案,是 具体而细致的施工计划。
园林设计课件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园林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要素。
2. 培养学生运用园林设计的基本方法进行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审美能力和空间布局能力。
教学重点:1. 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2. 园林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3. 园林设计的实践操作。
教学难点:1. 园林设计中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与艺术性。
2.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景观搭配。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园林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要素、步骤、方法等。
2. 园林设计案例图片:展示优秀园林设计作品。
3. 实践操作工具:绘图工具、模型制作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园林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园林设计的特点。
2. 提问:什么是园林设计?园林设计有哪些基本要素?二、讲授新课1. 园林设计的基本概念:介绍园林设计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2. 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讲解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原则,如整体性、功能性、生态性、艺术性等。
3. 园林设计的要素:分析园林设计中的基本要素,如地形、水体、植物、建筑、道路等。
4. 园林设计的步骤:介绍园林设计的全过程,包括前期调研、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监理等。
5. 园林设计的方法:讲解园林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如空间布局、植物配置、景观搭配等。
三、案例分析1. 展示优秀园林设计案例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设计手法和特点。
2. 讨论案例中的设计原则、要素和方法,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中。
四、实践操作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园林设计主题,进行方案设计。
2.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园林设计的绘图和模型制作。
3. 交流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互评和总结。
五、总结与评价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要素和方法。
2. 评价学生的设计方案,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园林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园林设计规范知识讲座

续
• 2)不承受水平荷载的护栏玻璃应采用公称厚度不小于5MM的钢化玻璃或6.38MM的钢 化夹层玻璃,当护栏玻璃最低点离一侧楼地面高度在于5M时,应采用公称厚度不小于 12.38MM钢化夹层玻璃。
• 3)组合护栏中承受水平荷载的玻璃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2MM的安全玻璃或公称厚度不 小于16.76MM钢化夹层玻璃。当护栏玻璃最低点离一楼地面高度在3M或3M以上、5M 或5M以下时,应使用公答厚度不小于16.76MM钢化夹层玻璃。当护栏玻璃最低点离一 侧楼地面高度大于5M时,不得使用承受水平荷载的栏板玻璃。
连接扁钢厚度不应小于3mm。 • 6护栏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 1)主体结构及构件应能够承受护栏传来的荷载和作用。连接件与主题锚固承载力设计
值应大于连接件本身的承载力设计值。 • 2)主体为砌体结构时,主体结构与护栏连接处应涉及尺寸不宜小于
240mm*240mm*180mm的混凝土预埋砌块,预埋切块等级不应低于c20,在混凝土 砌块上埋设预埋件或锚栓与护栏连接。 • 3)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应在连接处埋设预埋件或预留钢筋或采用化学螺栓与护栏连 接。 • 4)栏连接处为钢结构时,主体结构应在连接处预留螺栓孔,采用螺栓与护栏连接或采 用焊接。 • 5)与护栏连接处主体结构为木结构时,主体结构应设连接件与护栏可靠连接。6)木 护栏,玻璃护栏应设金属连接件与主体结构连接。 • 7)木护栏,玻璃护栏的金属连接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铜钢护栏。 • 8)护栏立柱,扶手在主体结构必须有可靠的锚柱,应采用螺栓及预埋钢板在混凝土上, 每连接处螺栓不应少于两颗,直径不应小于12mm,连接钢板厚度不应小于4mm。 • 6.GRC栏干的高度 • 低栏0.2~0.3米,中栏0.8~0.9米,高栏1.1~1.3
于60MM。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小于0.2%,且不少于2根,直径不小于6MM,分布筋间 距不应大于300MM,直径不小于4MM。压顶纵向钢筋必须与主体有可靠的连接。 • 3)砌体护栏宜设置钢筋混凝土立柱,转角应设立柱。立柱间距不宜大于3米,最小截 面尺寸不宜小于180MM*120MM,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根,直径不小于12MM,箍筋间距 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小于4MM。 • 4)砌体护栏应沿砌体高每隔500MM配置2根直径6MM拉结筋与主体结构或立体拉接, 伸入砌体内不应少于700MM,锚入钢筋混凝土构件内不应少于300MM。 • 5)砌体护栏中使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 2混凝土护栏应符合下列要求: • 1)混凝土护栏所采用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 2)采用悬臂式栏板时,板厚度不应小于100MM。板风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竖向受力 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水平分布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直径不应小于6MM。顶部宜设压顶梁,压顶梁宽度不宜小于150MM,高度不宜小于 120MM;纵筋不应少于4根,直径不小于8MM ,箍筋间距不大于250MM,直径不小 于6MM。
(整理)园林规划设计文本课件

园林规划设计绪论重点:1 园林规划设计的的概念2 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与原则3 园林规划设计的对象难点:园林规划和园林设计的理解与区别一、什么是园林规划设计(两层定义)园林规划设计:在一定范围内,主要由山、水、植物、建筑(亭、廊、榭等)、园路、广场、动物等园林基本要素,根据一定的自然科学规律、艺术规律以及工程技术规律、经济技术条件等,利用自然、模仿自然而创造出来的既可观赏、又可游憩的理想的生态环境。
包括:地形设计、建筑设计、园路设计、种植设计、园林小品设计。
园林规划:综合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基础设施、空间综合布局、建设分期和投资估算的活动。
园林设计:使园林的空间造型满足游人对其功能和审美要求的相关活动。
二、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与原则依据:1.科学依据2.社会需求3.功能要求4.经济条件原则:适用、经济、美观三、园林规划设计的对象新建和需要改造的城镇及各及企事业单位,具体包括七大部分:1公共绿地 2交通道路绿地 3单位附属绿地 4居住区绿地5生产绿地 6 防护绿地 7风景名胜区绿地四、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特点:理论性强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第一章中外园林概述重点:1、中外园林发展经历的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2、国外园林发展概况及造园特点及世界园林发展趋势难点:如何将各国园林特色融合于现代园林设计园林可以分为东方(中、日、朝,受中国影响,主要以写意山水园为主)、西亚(古埃及的墓园、园圃、古阿拉伯地区的花园、教堂园)、欧洲(古希腊、罗马、意大利、英国、法国、俄国,受古罗马影响,主要以规则式园林为主)三大体系第一节中国园林概述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3000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四个时期:(一)、生成期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
《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讲稿

《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讲稿第一章植物景观设计程序及步骤第一节现状调查与分析一、获取项目信息(一)了解项目概况⑴绿地的属性和功能:使用功能、所属单位、管理部门、是否向公众开放等;⑵绿地的使用情况:使用人群、主要开展的活动、主要使用时间等;⑶甲方对该绿地的期望及需求:如风格、建筑、小品、水景、景墙、景石、入口的处理、标志、植物的选择要求、同一时间容纳的人数、逗留的时间、人流的走向等;⑷工程期限、造价;15-200元/m2⑸主要参数和指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绿视率、植物数量和规格等;⑹有无特殊要求:如观赏、功能方面。
如庭院:①家庭情况:成员及年龄、职业等;②甲方的喜好:颜色、风格、材质、图案、植物种类、植物景观;③甲方的爱好:喜欢的户外活动、休闲活动、园艺活动、晒太阳;④空间的使用:开展的活动、使用时间等;⑤生活方式:晨练、聚会、宠物等;⑥特殊需求⑺项目的目标定位;⑻项目实施的意义。
(二)获取图纸资料⑴测绘图(地形图),了解设计范围(红线范围、坐标数字)、面积大小、地形和标高、现有或者拟建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设施的位置、利用及拆迁等情况;周围工矿企业、居住区的名称、范围,道路和交通状况等;⑵规划图,了解拟建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交通的今后发展状况;⑶现状树木分布图,包括现有树木的位置、品种、规格、生长状况以及观赏价值等,以及现有古树名木情况、需要保留植物的状况等。
⑷地下管线位置图,包括地下管线及其设施的位置、规格以及埋的深度等。
(三)自然条件1、光:与坡向、建筑等因素有关2、温:年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及其分布时间,极端最高温和最低温;3、水:年降水量、空气湿度;水系分布、水面面积、水源形式、水质情况、污染情况、水体形式、水体功能、平均水深、驳岸形式;地下水位及波动情况、有无污染及使用情况4、土:土壤类型、pH值、有机质含量、含水量、有无污染、水土流失状况;5、空气:冬夏季的主导风向、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风向(四)现状植物1、乡土植物种类、群落组成以及引种植物情况;2、可供选择的乡土植物和引种植物3、基地植物现状4、古树名木调查(五)人文历史资料调查1、地区性质2、历史文物3、当地的风俗习惯4、传说故事5、居民人口6、民族构成二、基地调查(一)踏查1、核对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实测进行补充;包括:⑴自然条件:光、温、水、土、空气、植物、地形地势、小气候;⑵人工设施:现有道路、桥梁、建筑、构筑物;⑶环境条件:周围的设施、道路交通、污染源、人员活动。
《园林规划设计教学》课件

园林规划设计的定义、特点
详细描述
园林规划设计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和设计,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结合 ,创造出具有美学、生态和功能价值的绿色空间。其特点包括空间多样性、生 态环保、人文关怀和艺术审美。
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总结词
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详细描述
园林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尊重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以人为本,满足 人的需求;整体性原则,注重空间布局和景观协调;文化传承,体现地域特色。
园林规划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园林规划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详细描述
园林规划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园林规划设计的理念、风格和技术也在不断演变。 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未来,园 林规划设计将更加注重创新、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01
园林规划设计的基 本要素
空间要素
01
02
03
04
空间要素是园林规划设计的核 心,包括平面空间、立体空间 以及空间的比例、尺度和节奏
等。
空间要素需要考虑人的行为心 理和感受,创造舒适、宜人的
空间环境。
空间要素需要与周围环境相协 调,形成统一的整体。
空间要素需要考虑景观的层次 感和深度感,通过空间的变化 和引导,增强景观的视觉效果
根据设计方案和施工要求,编制合理的工程 预算。
设计成果的评审与完善
成果评审
对设计成果进行评审,检查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是否存在问题。
交付使用
设计完成后,将成果交付给客户或施工单位,供 其实施和使用。
ABCD
反馈与修改
根据评审结果,对设计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尺度:是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见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尺寸感觉。
2、节奏:是景物简单的反复连续出现,通过时间的运动而产生美感。
3、韵律:是有规律但又自由地抑扬起伏变化,从而产生富有感情色彩的律动感,产生更深的情趣和抒情意味。
4、规则式园林: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等都要求严整对称。
5、比例:是事物的整体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体现。
5、自然式园林:以模仿再现自然为主,不追求对称的平面布局,立体造型及园林要素布置均较自然和自由,相互关系较隐蔽含蓄。
6、混合式园林:主要指规则式、自然式交错组合,全园没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园的主轴线或副轴线,只有局部景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布局,或全园没有明显的自然山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
7、写意山水园: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的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称为写意山水园。
8、园林布局:由园林设计者把各个景物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则有机的组织起来,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这个过程称之为园林布局。
9、静态风景:游人在相对固定的空间内所感受到的景观。
10、闭锁风景:当游人的视线被四周的树木、建筑或山体等遮挡住时,所看到的风景。
11、开朗风景:在视域范围内的一切景物都在视平线高度以下,视线可以无限延伸到无限远的地方,视线平行向前,不会产生疲劳的感觉。
12、花镜:沿着花园的边界或路缘种植花卉,也有花径之意。
13、绿篱:耐修剪的灌木或小乔木,以相等距离的株行距单行或双行排列而组成的规则绿带,是属于密植行列栽植的类型之一。
14、孤植:园林中的优型树,单独栽植时,称为孤植。
15、列植:乔、灌木按一定的直线或缓弯线成排成行的栽植。
16、色相:指一种颜色区别于另一种颜色的相貌特征,即颜色的名称。
17、明度:指色彩深浅和明暗的程度。
18、纯度:指颜色本身的明净程度。
19、借景:把园外的风景组织到园内,成为园内风景的一部分,称为借景。
20、对景:位于园林轴线及风景线端点的景物叫对景。
21、框景:就是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类似画框的门、窗洞、框架、或有乔木的冠环抱而成的空隙,把远景范围起来,形成类似于“画”的风景图画,这种造景方法称为框景。
22、夹景:当远景的水平方向视界很宽时,将两侧并非动人的景物用树木、土山或建筑物屏障起来,让人从配景的夹道中观赏风景,称为夹景。
23、障景:利用遮挡的方法将劣景屏障起来。
24、点景:利用其它形式如对联、石刻等增加诗情画意,点出景的主体,给人以联想,还具有宣传和装饰等作用,这种方法称点景。
25、平地:园林中坡度比较平缓的用地统称平地。
26、花坛:在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种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观花、观叶与观景的园林植物,从而构成一幅富有鲜艳色彩或华丽纹样的装饰图案以供观赏,就称之为花坛。
27、花境:也叫境界花坛,即沿着花园的边界或路缘种植花卉,称为花境。
28、绿篱:是耐修剪的灌木或小乔木,以相等距离的株行距,单行或双行排列而组成的规划绿带。
29、孤植:园林中的优型树,单独栽植。
30、对植:一般是指两株或两丛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左右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法。
31、说明书:说明建设方案规划设计的思想、建设规模、使用土地的范围﹑面积、建设条件等。
32、红线:在城市规划建设图纸上划分出的建筑用地与道路用地的界线。
33、道路分级:是决定道路宽度和线型设计的主要指标。
34、道路总宽度:也叫路幅宽度即规划建筑线(红线)之间的宽度。
35、分车带:又叫分车线,车行道以上纵向分隔行驶车辆的设施,用以限定行车速度和车辆分行,通常高出路面10cm以上。
36、交通道:为便于管理交通而设于路面上的一种岛状设施。
37、人行道绿化带:又称步行道绿化带,是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的绿化带。
38、分车绿带:在分车带上进行绿化,也称为隔离绿带。
39、防护绿带:将人行道与建筑分隔开来的绿带。
40、基础绿带:又称基础栽植,是紧靠建筑的一条较窄的绿带。
41、安全视距:是指行车司机发觉对方来时立即刹车而恰好能停车的距离。
42、视距三角形:为保证行车安全,道路交叉口、转弯处必须空出一定的距离,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或侧方来往的车辆,并有一定的刹车和停车的时间,而不致发生撞车事故。
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的三角形。
叫“视距三角形”。
43、行道树:有规律地在道路两侧种植用以遮荫的乔木而形成的绿带,是街道绿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最普遍的形式。
44、街道小游园;在城市干道旁供居民短时间休息用的小块绿地。
45、花园林荫道:与道路平行而且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绿地,也可称为带状街头休息绿地。
46、步行街:城市中专供人行而禁止车辆通行的道路。
47、高速公路;是具有中央分隔带及四个以上车道立体交叉和完备的安全防护设施,专供车辆快速行使的现代公里。
48、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常常是公共建筑集中的地方。
49、居住区:广义就是人类聚居的区域;狭义讲是指由城市主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的生活居住地段。
50、覆盖率:用地上栽植的全部乔灌木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及花卉、草皮等地被植物的覆盖面积占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51、公共绿地:指人民公共使用的绿地。
这类绿地常与老人、青少年及儿童活动场地结合布置。
52、道路绿地:道路两侧或单侧的道路绿化用地,根据道路的分级、地形、交通情况等的不同进行布置。
53、组团绿地:是直接靠近住宅的公共绿地,通常是结合居住建筑组布置,服务对象是组团内居民,主要为老人和儿童就近活动、休息提供场所。
54、公园: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是室外休息﹑观赏、游戏、运动、娱乐,由政府或公共团体经营,为保证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提高国民教育素质、并自由享受的市政设施。
55、体育公园:是市民开展体育活动、锻炼身体性质的公园。
56、纪念性公园:是以当地的历史人物﹑革命活动发生地、革命伟人及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而设置的公园。
57、屋顶花园:是指将各类建筑物的顶部栽植花草树木,建造各种园林小品所形成的绿地。
58、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包含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绿地设计两个含义。
园林绿地规划是指对未来园林绿地发展方向的设想安排:即按照国民经济的需要,提出园林绿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规模﹑速度和投资等。
园林绿地设计是指对某一园林绿地(包括已建和拟建的园林绿地)所占用的土地进行安排和对园林要素即山水﹑植物﹑建筑等进行合理的布局与组合。
59、园林风格:是指每一个园林绿地所具有的自己的独到之处﹑鲜明的创作特色﹑鲜明的个性。
60、园林艺术:是研究关于园林规划﹑创作的艺术体系,是美学﹑艺术﹑绘画﹑文学等多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尤其是美学的运用。
61、对称:是以一条线为中轴,形成左右或上下在量上的均等。
62、均衡:是对称的一种延伸,是事物的两部分在形体布局上的不相等,但双方在量上却大致相当,是一种不等形但等量的特殊的对称形式。
63、对比:对比是比较心理的产物。
对风景或艺术品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加以组合利用,取得相互比较、相辅相成的关系。
64、协调:是指各景物之间形成了矛盾统一体,也就是在事物的差异中强调统一的一面,使人们在柔和宁静的氛围中获得审美享受。
二、填空题1、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是科学依据、社会需要、功能要求、经济条件2、园林规划设计包括: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绿地设计两个含义3、园林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是“适用、经济、美观”。
4、园林的自然美的共性有变化性、多面性、综合性。
5、艺术美的具体特征是形象性、典型性、审美性。
6、从形式美的外形式方面加以描述,其表现形态主要有线条美、图形美、体形美、光影色彩美、朦胧美等五个方面。
7、根据园林的布局形式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三大类。
8、园林构图的素材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水体、和动植物等自然景观及其建筑、构筑物和广场等人为景观。
9、突出主景常用的方法有:主景升高、中轴对称、对比与调和、动势集中、重心处理及抑景等。
10、根据人们在观赏景物时,其垂直视角的差异可划分为平视风景、仰视风景、和俯视风景三类。
11、人对园林色彩的感觉主要有对色彩的温度感、色彩的距离感、色彩的重量感、色彩的面积感、色彩的运动感五个方面。
12、借景有远、邻、仰、俯借四种方式。
13、地形的表现方式有:等高线表示法、标高点表示法、蓑状线表示法、模型表示法、其它表示法。
14、平地可作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草地、建筑方面的用地。
15、水在园林绿地中的作用提供消耗、供灌溉用、影响和控制小气候、控制噪音、提供娱乐条件。
16、按水体的形式,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和混合式三类。
17、亭在园林中常作为对景、借景、点缀风景用。
18、园路按功能可分为主要园路(主干道)次要园路(次干道)和游憩小路(游步道)。
19、雕塑在园林中有表达园林主题、组织园景、点缀、装饰、丰富游览内容、充当适用的小设施的功能。
20、公园建设工程中种植工程总造价包括三部分(苗木购置费;草皮购置费;苗木、草皮的挖掘、栽植费用)。
21、公园建设工程中工程设施总造价包括五部分(园林建筑、购筑物及小品;公园道路广场;水景工程;照明设施;各项工程设施施工费用)。
22、公园规划设计费按整个绿化投资的(3%-6%)这一标准收取。
不可预见费按整个绿化投资加公园规划设计费的(5%)计算。
23、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类型:放射环形道路系统、方格形道路系统、方格对角线道路系统、混合式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系统。
24、根据道路在城市中的地位、交通特征和功能可分为城市主干道、市区支道、专用道。
25、城市的主干道是城市的大动脉、可分为高速交通干道、快速交通干道、普通交通干道及区镇干道。
26、根据不同的种植目的,道路绿地可分为景观种植与功能种植两大类。
27、城市道路绿化形式有: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及其他形式。
28、交通岛俗称转盘。
29、行道树常用的种植方式有树带式、树池式两种。
30、树池式种植行道树其池的边长或直径不得小于(1.5米),长方形的短边不得小于(1.2米),长短边之比不超过(1:2)。
31、树池式种植行道树,从树干到靠近车行道一侧的树池边缘不小于(0.5米),距车行道缘石不小于(1米)32、一般在可能的条件下绿带占道路总宽度的(20%)为宜。
33、般来说,为了防止人行道上绿化带对行车视线的影响,其树木在一般干道的株距不应小于树冠直径的(2倍)。
34、一般干道分车带上可以种植(70厘米)以下的绿篱、灌木、花卉、草皮等。
35、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植物时,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米),宜选低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
36、分车绿带的种植方式分为封闭式种植和开敞式种植两种。
37、街道小游园绿地大多地势平坦、可设计为规则对称式、规则不对称式、自然式、混合式等多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