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总复习补充习题(1) (2)

合集下载

211总复习补充习题(1) (5)

211总复习补充习题(1) (5)

补充习题第9单元总复习一辆货车一次最多能装50箱水果,这些苹果和梨能一次运走吗?答案提示:29+27=56(箱)56>50答:这些苹果和梨不能一次运走。

5 中彩那天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的 6 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财富、修理厂、名牌、方式、赠给、拥挤、道德、难题、彩票、存根、号码、回忆等。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 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情感。

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名言导入,直奔中心①导入:齐读一句名言:“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一位普通的母亲朗读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除了记得这句话,还了解了哪些内容?(再次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明白父亲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难题”)●品析词句,探究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学习三~五自然段走向父亲的心灵深处,去细细品味这位家境贫寒的父亲,在中大奖后的那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过程。

①自读三~五自然段,并用“──”画出描写父亲中彩后表情的句子。

②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品析词句。

a.中彩后的父亲有怎样的表情?(中彩获车──神情严肃)b.品读句子:“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揣摩人物心理:同学们,为什么中彩后父亲会不高兴呢?(因为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做了记号“k”,正是这张带“k”字标记的彩票中了奖)比较父子间的不同态度:(我的心情与父亲的心情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父亲的不悦)c.拓展想象,练习说话,深入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

大街上人声鼎沸,只有神情严肃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车,他的心里矛盾极了。

在这里穿插的句式练习比较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剖析父亲当时矛盾的心里:我想留,但不能留,。

211总复习补充习题(1) (4)

211总复习补充习题(1) (4)

补充习题第9单元总复习下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答案提示:锐角、直角、锐角、钝角、钝角。

3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

教师随即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4学生动笔。

5相互交流,修改。

课后反思:9 自然之道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7 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在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读。

1、指名读本组的导读提示,说说本单元的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看看大自然给了我们人类什么启示。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朗读全文2、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3、“自然之道”什么意思。

三、学习全文1、“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是一件什么蠢事,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3、4 自然段,一会儿我请同学上来表演一下幼龟和嘲鸫。

2、指名表演,表演后评价,引导学生抓住“欲出而止、踌躇不前”来评价幼龟,并理解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来评价。

3、当我们看到这种情景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读一下课文的第4 自然段,指名读,指导学生应抓住哪些词来读,比赛读,指名分角色朗读,齐读。

4、师:我想问问刚才读导游的同学,你说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5、再自由读全文,想想:我们倒底做了一件怎样愚蠢的事。

6、比较句子,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

(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的事,好心办成坏事,说是愚不可及。

211总复习补充习题(1) (4)

211总复习补充习题(1) (4)

补充习题第9单元总复习下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答案提示:锐角、直角、锐角、钝角、钝角。

2.作者对“舞台”有怎样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3.再找出与这句相照应的句子读一读。

(结尾句)(二)交流、讨论学生找出以下句子,随机交流。

1.我还没有出生,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1)你从哪里看出舞台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2)读了句子,你感受到什么?是啊,在娘胎时,“我”就“登台唱戏”;一出世,就亮开嗓门唱;这些精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我”的艺术天分。

2.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

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我”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我”的观众无处不在,奶奶、爷爷,就连小花猫也成了“我”的观众。

一个活泼可爱、热爱艺术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我”的家里是多么热闹,作者笔下的场景是多么生动有趣。

谁能读出有趣?指导朗读。

3.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趣盎然。

“兴趣盎然”指我看戏的兴趣很浓,“憋闷”一词写出了“我” 热得难受。

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不难看出“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小小年纪就随母亲到处奔波,艺术的种子早已埋在了“我” 的心里,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一幕。

那么,你知道文中的“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的母亲是谁吗?(三)引入资料介绍新凤霞,同时推荐新凤霞名言:“台上做戏,台下做人。

不屈为至贵,最富为清贫。

”(四)小结1.“我”在艺术上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特别是离不开母亲的影响,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

但是,“我”的成功更离不开“我”在艺术舞台上练就的勇气和力量。

2.快速浏览课文,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在艺术生涯中磨练自己的勇气和力量?全班交流。

211总复习补充习题(1) (4)、北师大二上数学期末试卷

211总复习补充习题(1) (4)、北师大二上数学期末试卷

补充习题第9单元总复习下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答案提示:锐角、直角、锐角、钝角、钝角。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送给小朋友: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收获很多吧!运用你所学过的知识来检测一下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吧,祝你们取得好成绩!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2÷7 81÷9 32÷4 7×9 25÷555+36 72÷8 8×5 100-19 21÷64÷4 18÷3 5×9 16÷2 59÷713+24-10 9÷3+3 7×8-8 4×5+10 65-27-12二、想一想、填一填。

1、桌子上摆着3盘苹果,每盘放2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加法算式是( )这是( )个( )相加,乘法算式( )×( )或( )×( )2、想一想、在一个位置上观察一个长方体的电视机纸箱,你最多能看到( )个面。

3、1分=( )秒 80分=1时( )秒 60分=( )时 1时40分=( )秒4、公共汽车上有41人,到公园站前门上来5人,后门下去17人,现在车上共有( )人。

5、当你面向北时,后面是南,左面是( ),右面是( )。

6、有15架飞机,每3架飞机编成一组,可以编成( )组。

如果每4架飞机编成一组,可以编成( )组,还剩( )架。

7、长绳的长度是短绳的( )倍,如果长绳长27米,那么短绳的长度是( )米。

8、钟面上有( )个大格,( )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 )时,分针走一个大格是( )分。

9、O O ( )时( )分 ( )分O班级:姓名:10、盒子里有7个红球,2个黄球,任意摸出一个,摸到()球的可能性更大些。

三、相信自己、你能行。

1、时针走一个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

()2、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绘制的。

211总复习补充习题(1) (4)

211总复习补充习题(1) (4)

补充习题第9单元总复习下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答案提示:锐角、直角、锐角、钝角、钝角。

7 尊严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6 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能懂得什么是尊严。

学习重、难点通过抓住哈默的言行、神态,体会他自尊的可贵品质。

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将来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的含义。

学习时间:2 课时。

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这位大家认识吗?课前同学们查找了关于他的资料,能用一两句给我们介绍一下吗?学生会说:哈默先生是一位传奇人物,被誉为20 世纪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大富翁。

哈默先生被誉为石油大王。

邓小平同志称他为“勇敢的人”。

哈默先生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他用智慧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奇迹。

……)二、同学们用简练的语言向大家做了介绍,你们了解的都是在他成名之后,人们对他的赞誉。

可是在他年轻的时候,在他一无所有的时候,就有人赞美他,预见他会取得成功。

结合课前的预习,谈一谈,(1)赞美哈默的是谁?怎么赞美他的?(师出示问题)三、师:杰克逊大叔为什么会赞美他,为什么在他一无所有时会预见他成功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读课文,汇报。

四、师:刚才同学们说,哈默在自己非常饥饿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先干完活再吃饭,从这种行为,你有什么疑问吗?1、学生提出问题。

2、师:带着这些问题,请大家认真默读2-5 自然段,找一找哈默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读完后同位交流一下。

3.在学生汇报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语言因素,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提升认识。

如:1、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1)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联系前文谈一谈感受!师:此时此刻,叮着送到嘴边的食物,他在想些什么呀?小结过渡:是呀,此时的哈默非常的饥饿,可是他就是不愿意像其他难民那样接受无偿的施舍,不愿意不劳而获。

211总复习补充习题(1) (3)

211总复习补充习题(1) (3)

补充习题第9单元总复习画一画,几时整,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直角。

()时()时答案提示:(3 )时(9)时课文编提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以学生的“春游”创设情境。

“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金华的双龙洞游玩,好吗?汽车开动着,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样。

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学们现在下车,我们一边登山一边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广这一创设的春游情境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兴趣盎然。

二、整体感知,拟定郊游教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课堂练习本上拟出游踪,请一生到黑板前画出导游图,教师和其余学生一起协助修正、定图。

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拟出游览路线,学生头脑中有清晰思路,为下面的分景点学习打好基础。

三、游览景点,挖掘特点紧紧扣住每个景点不同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想象等多方面感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

(一)领悟美,感受情──学习“路上”1.课文中哪些是写路上的?2.把描写路上美的句子找出来,想想美在哪里?全班齐读这些美句。

(教“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这句话写作顺序怎样?这么多颜色,你感觉怎么样?这么美的句子值得我们好好品读。

(学生比赛回答、比赛读)4.为什么“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哪位同学能读出溪流变化?5.闭上眼睛,听老师把前三个自然段朗读一遍,边听边欣赏路上的美景。

(二)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过渡:路上景色如画,但我们目的不在这里,我们目的在双龙洞。

211总复习补充习题(1) (3)、北师大五上数学期末试卷

211总复习补充习题(1) (3)、北师大五上数学期末试卷

补充习题第9单元总复习画一画,几时整,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直角。

()时()时答案提示:(3 )时(9)时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60分钟完卷)班级姓名成绩一、直接写出得数(10分)5.43+1.47= 5-3.28= 0.46÷4.6= 4×0.25=3÷0.3= 4.5×0.4= 0.63÷0.7= 1.8×0.4=9.58×101-9.58= 85÷(1-0.9)=二、填空题(20分)1、3.248×1.26的积里有()位小数。

2、非零整数的最小计数单位是();纯小数的最大计数单位是()。

3、把3.0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再向右移动两位,结果是()。

4、8÷11的商保留两位小数约是();保留一位小数约是();保留整数约是()。

5、当梯形的上底逐渐缩小到一点时,梯形就转化成();当梯形的上底增大到与下底相等时,梯形就转化成()。

6、比x的5倍多8的数是();6除以x的商减去8的差是()。

7、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厘米,三角形的高是()。

8、在(24-3x)÷6中,x等于()时,结果是0;等于()时,结果是1。

9、0.8分=()秒 4.26公顷=()公顷()平方米10、比a的4倍少5的数是()。

11、32×5=()1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三、判断题(5分)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2、计算一个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是上底、下底和高。

()3、4+a=4a ()4、38x-4=0 是方程。

()5、x2=2x ()四、选择题(5分)1、1÷3的商是()。

A、纯循环小学B、混循环小数C、无限不循环小数2、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比,()A、平行四边形大B、长方形大C、相等3、一个三角形中,其中两个角的平均度数是45度,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211总复习补充习题(1) (4)

211总复习补充习题(1) (4)

补充习题第9单元总复习下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答案提示:锐角、直角、锐角、钝角、钝角。

正确读写“鼓动、跃动”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三)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学时数 2 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师:张海迪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该书自1998 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 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

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

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 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1、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小组合作学习,抢读生字生词卡片,比一比谁认识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交流: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评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充习题
第9单元总复习
列乘法算式计算。

(1)两个乘数都是6,积是多少?
□×□=□
(2)3个6相加,和是多少?
□×□=□
(3)6乘5的积是多少?
□×□=□
答案提示:
(1)6×6=36
(2)6×3=18
(3)6×5=30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
笛的呢?(展示课件第四屏)
2.思考:为什么爷爷的芦笛声会让强强感到一股浓浓的海水味呢?想象中的爷爷的芦笛声到底
给了强强怎样的感受呢?
3.带着美好的憧憬,齐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次笛声。

1.过渡:好玩的小闸屋,如诗如画的大海,有趣的芦笛,这一切让强强无限向往。

现实生活中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与强强一起,来到苇叶葱茏的海边,来到爷爷的小闸屋,去亲自聆听爷爷的芦笛声。

2.默读 2—6 自然段,思考:美丽的大海,清脆的笛声又给强强怎样的感受?
3.想想画面有感情朗读 2—6 小节。

二、细读课文,突破难点
(学习第三次笛声)过渡:慈祥的爷爷,温柔的大海,丛生的芦苇,飞舞的海鸟,特别是清脆的笛声,给强强带来无比的快乐。

可这次海边之行,笛声带给强强的仅仅是快乐吗?学习课文 7 —13 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展示课件第五屏)1.默
读7—13 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
出描写大海和强强的句子。

2.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大海狂怒了?强强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二)交流汇报大海狂怒的句子,体会强强的恐惧,(展示课件第六屏)指导朗读。

(三)思考:是什么将强强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
(四)爷爷的芦笛声想告诉强强什么?
(展示课件第七屏)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 这句话)
(五)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引领学生入情入境读书,通过朗读感受大海的美丽,爷爷芦笛声的美妙。

给孩子们足够的自学时间,大胆放手,鼓励他们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并培养他们不动笔墨就不读书的好习惯。

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大海狂怒的图片和声音,调动学生视听功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学生入情入景地聆听着,充分感受到海水是如何的汹涌,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

)
语文(S)教学设

教材:语文(S)四年级
下册课文:语文百花园一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情趣,在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语海畅游”中的字词句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掌握学习方法。

2.“积少成多”中的内容,意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文化。

引导学生多读多记,自己感悟。

学生如有疑问,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和讲解,丰富学生的积累。

3.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发展思维能力。

4.“能说会道”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表达真情实感。

锻炼学生听、说、评的能力。

5.“笔下生辉”利用例文引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类积累词语,让学生感悟一个意思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2.小组交流,说说寒假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认真回忆事情的经过,注意别人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学习转述并评一评:是否讲得清楚明了,是否语句通顺。

3.指导学生阅读例文,了解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抓住重点、突出中心的写作方法。

借鉴例文的写法,以“话说寒假生活”为内容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注意
写出寒假生活的情趣。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注意积累习作素材。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分类积累词语。

2.引导学生把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寒假生活表达出
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