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自传》读后感600字
梵高自传读后感

梵高自传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梵高自传读后感(一)梵高的一生,是很极端的一生。
青年时,志向想成为一名教士,并到最艰苦的矿场去传教,最后却发现教士的虚伪,并因此产生了对上帝的怀疑。
之后,开始学画画,并开始疯狂一般的工作。
的确,当人心中有某种无法宣泄的情绪时,往往会找一个方式来疏导它,更何况是像梵高这样内心极其澎湃的那种人。
性格决定命运,我一直非常相信这句话。
天才也有天才的性格,而其性格往往都是异常的极端,却往往与这个社会大多数人无法合拍。
平庸者有平庸者的性格,他们做事都是那么的到位,那么的合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他们是这个社会的主流,当然,主流,也就意味着平庸。
剑走偏锋,才能创出一套不同凡响的绝世武功,而正是因为走的偏锋,所以弄不好会极大的伤害习武者,所以绝顶高手与走火入魔者,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就像我们经常说的,天才和疯子,往往也只有一线之隔。
他们的共同点是,不按常规出招,达到某种极致。
梵高的那幅巨作向日葵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吧,金黄色那是一种像太阳一般炽热的颜色,充满了生命力,野性的力量,一种扭曲的倔强,一种刺目的绚烂,但也是一种让人confusion的颜色,一种迷离的色彩。
他的名画系列,向日葵和麦田系列给我们的印象应该是深刻的吧。
他的这两个系列的画,我也是喜欢的。
天才注定都是孤独的,但不能反过来说,孤独的绝大多数实际上是庸才。
所以我们大不可以用天才的孤独来安慰自己的孤独,来给自己阿Q一下,来给自己麻醉一下。
自从看了梵高的自传,他给我的感觉是一头在黑暗中受伤的野兽,独自在暗处舔着自己的伤口。
他是那么地渴望爱情,那么地渴望友情,但这些东西,对于他来说,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他第一次爱上了他表姐,才成为寡妇带着一个孩子的表姐,他那如潮水般汹涌的爱以及对画画的无比狂热却挣不到一分钱吓坏了其表姐,离他而去。
受伤的梵高,和一个洗衣女工住在了一起,正如他在给其哥哥的信中所陈述到,她并不漂亮,也谈不上贤慧,但我有一个家了,还有一个孩子——洗衣女工与他人的孩子,我感到平静与幸福。
《梵高传》读后感

《梵高传》读后感《<梵高传>读后感》读完《梵高传》,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仿佛是一扇通往梵高内心世界的窗户,让我得以窥探他那充满激情与痛苦、热爱与挣扎的一生。
梵高,这个名字在艺术史上闪耀着独特而耀眼的光芒。
然而,在他生前,却鲜有人能真正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他在孤独与贫困中坚守着自己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书中描绘的梵高,并非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艺术巨匠,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矛盾和困惑的普通人。
他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从小就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流。
但他对大自然和生活却有着异常敏锐的感知力,这种感知力在他后来的绘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梵高的绘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他早期的作品风格较为灰暗,充满了对生活的迷茫和不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他大胆地运用鲜艳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将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倾注在画布上。
他笔下的向日葵,不再是简单的植物,而是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对光明的渴望;他画中的星空,不再是宁静的夜空,而是充满了流动的能量和无尽的幻想。
然而,梵高的艺术成就并没有给他带来物质上的富足和生活上的安宁。
他一生贫困潦倒,靠弟弟提奥的资助维持生计。
在爱情方面,他也屡屡受挫,这无疑给他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创伤。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热爱,依然坚持每天作画,用画笔表达着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梵高的精神世界是如此丰富和复杂。
他对艺术的追求近乎疯狂,他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他对色彩和形式的探索,对传统绘画规则的突破,都展现了他非凡的勇气和创新精神。
但同时,他内心也充满了孤独和痛苦,他不被世人理解,甚至被视为疯子。
这种精神上的折磨,最终导致了他的崩溃。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为梵高的命运感到悲哀。
他是一个天才,却生不逢时,在他活着的时候,未能享受到应有的赞誉和尊重。
但同时,我也被他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所深深打动。
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艺术的真谛,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幅幅画作,更是他灵魂的倾诉和生命的见证。
艺术家读《梵高传》有感

艺术家读《梵高传》有感> 文档作者:xxx一、引言《梵高传》是一本描写荷兰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生平的传记,凭借其深刻的心灵描写和艺术理念的探索,吸引了无数艺术家的关注。
作为一位艺术家,我读完这本书后产生了很多感悟和思考,下面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二、艺术家的孤独与痛苦梵高这位卓越的艺术家一生都在追求美与真理,但同时也背负着巨大的孤独和痛苦。
书中深入剖析了梵高内心的挣扎和折磨,使我深刻认识到艺术家创作的背后常常是一种孤独的存在。
正是这种孤独和痛苦的折磨,催生了他伟大的艺术作品。
三、梵高的创作理念梵高的绘画风格独特,他追求的是表现内心情感,通过色彩的运用和形式的放大,使作品充满强烈的表现力。
我在读完《梵高传》后,对其创作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生活中细微的美,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将这种美展现给观者。
梵高的作品饱含着对自然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这激发了我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和追求。
四、梵高的艺术影响梵高的创作方式以及对色彩的运用对现代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作品中所展示的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对许多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毕加索等。
作为当代艺术家,我被他的作品所打动,从中汲取了灵感,并且在自己的创作中尝试运用了一些梵高风格的表现手法。
五、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通过《梵高传》这本书,我更加理解了作为一位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
艺术不仅是表现美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梵高坚持着自己的艺术信念,透过他的作品,我们看到了他在为社会呐喊、为人民发声。
这让我认识到,作为艺术家,我们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反映人们的内心世界,用艺术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
六、结论《梵高传》不仅仅是描写一位艺术家的传记,更是呈现了梵高一生的奋斗和心灵的成长。
作为一位艺术家,通过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艺术的意义和影响力。
梵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去追寻自己的艺术梦想,而他的作品将永远在艺术史上闪耀。
通过阅读和研究,我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创作中融入他的精神和意愿,并致力于创造出具有深度和情感的艺术作品,为社会作出贡献。
《梵高传》读后感

《梵高传》读后感《<梵高传>读后感》读完《梵高传》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梵高,这位传奇的画家,他的一生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让我感慨万千。
在书中,我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梵高的世界。
他的生活充满了挫折和困苦,但他对艺术的热爱却从未熄灭。
梵高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他的性格有些孤僻和执拗,这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显得与众不同。
他不善于迎合他人,总是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
梵高早期的画作并不被人们所认可,他的生活也因此变得异常艰难。
他没有稳定的收入,常常食不果腹,居无定所。
但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创作。
他的画作中充满了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线条,那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梵高在阿尔勒的那段时光。
他租下了一间黄色的房子,试图在这里建立一个艺术家的乐园。
他每天都沉浸在绘画中,从日出到日落。
那时候的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希望能和其他艺术家一起交流创作,共同追求艺术的真谛。
他画了那著名的《向日葵》,那些鲜艳的黄色花朵,就像他心中燃烧的热情。
然而,现实却总是残酷的。
他的行为和作品在当时的人们眼中是如此的怪异和不可理解,他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支持。
记得有一次,梵高在田野里作画。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蓝天白云下,金黄色的麦田一望无际。
梵高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眼睛里只有那片美丽的麦田和天空。
他不停地挥动着画笔,脸上沾满了颜料,衣服也变得脏兮兮的。
周围的农民路过,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甚至有人嘲笑他是个疯子。
但梵高根本不在乎,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仿佛整个世界都只有他和他的画。
当他终于完成那幅画时,他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那一刻,他觉得所有的辛苦和委屈都是值得的。
还有一次,梵高为了画一个农妇,他跟着她在田间劳作了一整天。
他仔细观察着农妇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
他看到农妇粗糙的双手,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庞,还有那疲惫但坚定的眼神。
他把这些都画进了他的作品里,让这个农妇的形象变得无比生动和真实。
《梵高传》读后感

《梵高传》读后感《<梵高传>读后感》读完《梵高传》,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梵高,这位艺术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一生就像一部震撼人心的悲剧,却又充满了对生命和艺术的无尽热情。
书中描绘的梵高,并非一开始就是那个被后世敬仰的伟大画家。
他早年的经历充满了迷茫和挫折,做过牧师、店员等工作,却始终未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然而,正是这种在黑暗中不断摸索的过程,为他日后的艺术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情感。
梵高对艺术的热爱是纯粹而炽热的。
他不顾世俗的眼光,毅然决然地投身于绘画之中。
他的画作中充满了强烈的色彩和粗犷的线条,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是他内心深处情感的喷薄而出。
他不追求传统的绘画技巧和规则,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和感受。
在梵高的作品里,我看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那金黄的麦田、璀璨的星空、盛开的向日葵,都被他赋予了生命和灵魂。
他用色彩来诉说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让观者仿佛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微风的吹拂。
然而,梵高的一生却又是如此的孤独和悲惨。
他的艺术在当时并不被世人所理解和接受,他贫困潦倒,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
但他却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艺术追求,在孤独和困苦中坚持创作。
他与弟弟提奥之间深厚的兄弟情,是他生命中为数不多的温暖。
提奥在精神和物质上都给予了梵高极大的支持,让他能够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前行。
但即便如此,梵高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依然无法得到完全的缓解。
最让我感到痛心的是,梵高最终在精神的极度痛苦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离去,让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也让我们深刻地反思社会对艺术家的态度以及人性的冷漠。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思考:究竟是什么让梵高能够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坚持创作?是他内心对艺术的坚定信念,是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还是他对美的不懈追求?或许,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才造就了他独特而伟大的艺术成就。
同时,梵高的故事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常常在追求成功和被他人认可的道路上迷失自己,而梵高却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并非来自于外界的赞誉和财富,而是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对梦想的执着。
梵高传读后感600字

梵高传读后感600字梵高传读后感。
《梵高传》是一部描写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一生的传记,作者是美国作家欧文·斯通。
这本书通过对梵高一生的描写,展现了他那种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以及他内心的孤独和痛苦。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感动,也对梵高的艺术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梵高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他的一生都在与自己的内心和外部世界作斗争。
他对艺术的热爱让他不顾一切地投入到绘画中,但同时他也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痛苦。
他的作品在当时并不被人们理解和接受,这让他倍感孤独和无助。
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抑郁,最终导致了他的自杀。
在梵高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也看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痛苦。
这种矛盾和冲突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力量和张力,也让他成为了后世艺术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在读《梵高传》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梵高的艺术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热爱是他对生活的一种理解和表达。
他的作品中有着强烈的色彩和笔触,这些都是他内心情感的流露。
他的作品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痛苦,也让人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这种矛盾和冲突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力量和张力,也让他成为了后世艺术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通过阅读《梵高传》,我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梵高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人,他的作品是他内心情感的流露,也是他对生活的一种理解和表达。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痛苦和抑郁。
这种矛盾和冲突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力量和张力,也让他成为了后世艺术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总的来说,《梵高传》是一本令人深受感动的传记,通过对梵高一生的描写,让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的艺术和人生。
梵高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人,他的作品是他内心情感的流露,也是他对生活的一种理解和表达。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梵高的艺术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敬佩他对艺术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
梵高传读后感

梵高传读后感《梵高传》是一部描写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一生的传记作品,作者是著名的法国作家欧文·斯通。
这本书以其精湛的文笔和深刻的洞察力,深深地吸引了我。
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梵高的一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梵高是一位充满激情和执着的艺术家,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挣扎。
他的艺术天赋早在年轻时就显露出来,但他的一生却充满了挫折和痛苦。
他的家庭并不富裕,而他又没有得到充分的艺术教育,因此在他年轻的时候,他的艺术创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支持。
然而,梵高并没有放弃,他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在他的一生中,梵高经历了无数的挣扎和磨难。
他的内心充满了孤独和痛苦,但他却将这些情感转化为了他艺术创作的灵感。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每一幅画作都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浓烈的色彩和激烈的笔触,表现出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读完《梵高传》之后,我对梵高的艺术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幅幅画作,更是他内心世界的抒发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每一幅画作都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浓烈的色彩和激烈的笔触,表现出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阅读《梵高传》,我对梵高的一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挣扎,但他却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每一幅画作都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浓烈的色彩和激烈的笔触,表现出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他的作品,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艺术的力量和艺术家的使命。
他的一生是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也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总的来说,《梵高传》是一本充满魅力的传记作品,通过对梵高一生的描述,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梵高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挣扎,但他却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梵高传》观后感

《梵高传》观后感《<梵高传>观后感》在看完《梵高传》之后,我的内心像是被一场绚烂而又深沉的色彩风暴席卷过,久久无法平静。
影片中,梵高的一生就像一幅充满了强烈对比和冲突的画作。
他那对艺术的执着和狂热,仿佛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烈火,即便在生活的重重困境中,依旧燃烧得那么炽热。
我清晰地记得片中梵高在阿尔勒的那段时光。
那个小镇,阳光似乎格外偏爱,慷慨地洒在每一寸土地上。
梵高就置身于那片灿烂的阳光中,他的眼睛里满是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痴迷。
他会在麦田里一站就是几个小时,风吹过,金黄的麦浪一波接着一波,而他全然不顾自己的形象,身上沾满了泥土和麦穗,只是专注地观察着光线在麦穗上的变化,捕捉着每一个瞬间的色彩和形状。
他住的那间小屋子,简单而破旧,但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他的气息。
墙上挂满了他未完成的画作,颜料随意地摆放在桌上,地上还散落着一些画稿。
他常常在深夜里,点着一盏昏暗的油灯,继续在画布上挥洒着自己的激情。
还记得有一次,他为了画一幅星空,半夜爬上了屋顶。
夜晚的风凉凉的,吹在他的脸上,但他丝毫不在意。
他抬头仰望着那片浩瀚的星空,眼中闪烁着惊喜和感动。
星星像是一颗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黑色的天幕上,而那轮明月则洒下柔和的光芒。
他就这样静静地看了很久很久,仿佛要把这片星空深深地刻在自己的脑海里。
然后,他迫不及待地回到屋里,拿起画笔,将他所看到的一切都呈现在画布上。
他的笔触急促而有力,色彩浓烈而奔放,那一刻,他仿佛不是在画画,而是在与星空对话,在向世界倾诉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梵高也是那么的真挚和单纯。
他和高更一起生活的那段日子,充满了欢笑和争吵。
他们会为了一幅画的创作理念争得面红耳赤,也会在灵感迸发时一起兴奋地欢呼。
有一次,他们一起去郊外写生,看到了一片美丽的花园。
高更想要用写实的手法来描绘,而梵高却主张用更加夸张和富有表现力的色彩。
两人争论不休,最后决定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画。
当他们完成作品后,互相看着对方的画,先是一阵沉默,然后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梵高自传》读后感600字
性格决定命运,我一直非常相信这句话。
天才也有天才的性格,而其性格往往都是异常的极端,却往往与这个社会大多数人无法合拍。
梵高的一生,是很极端的一生。
青年时,志向想成为一名教士,并到最艰苦的矿场去传教,最后却发现教士的虚伪,并因此产生了对上帝的怀疑。
之后,开始学画画,并开始疯狂一般的工作。
的确,当人心中有某种无法宣泄的情绪时,往往会找一个方式来疏导它,更何况是像梵高这样内心极其澎湃的那种人。
就像我们经常说的,天才和疯子,往往也只有一线之隔。
他们的共同点是,不按常规出招,达到某种极致。
梵高的那幅巨作向日葵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吧,金黄色那是一种像太阳一般炽热的颜色,充满了生命力,野性的力量,但也是一种让人混乱的颜色,一种迷离的色彩。
他的名画系列,向日葵和麦田系列给我们的印象应该是深刻的吧。
他的这两个系列的画,我也是喜欢的。
天才注定都是孤独的,但不能反过来说,孤独的绝大多数实际上是庸才。
所以我们大不可以用天才的孤独来安慰自己的孤独,来给自己阿Q一下,来给自己***一下。
自从看了梵高的自传,他给我的感觉是一头在黑暗中受伤的野兽,独自在暗处舔着自己的伤口。
他是那么地渴望爱情,那么地渴望友情,但这些东西,对于他来说,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