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写实性
当代中国重彩工笔人物画的表现

当代中国重彩工笔人物画的表现当代中国重彩工笔人物画,是指以人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采用工笔技法,并注重色彩的鲜明对比和细腻表现。
这种画风在当代中国绘画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成为当代中国画坛的重要艺术流派之一。
重彩工笔人物画主要借鉴了传统工笔绘画的技法,但在风格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写实表现,而是更注重个性化和艺术表现力。
画家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和构图的设计,使作品更具有现代感和时代气息。
重彩工笔人物画将传统的平面构图拓展到空间上,使形象更立体化,更生动活泼。
重彩工笔人物画的表现主要集中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
画家通过对人物的神态、面容、衣着等方面的描绘,来传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情感。
画家在表现人物形象的注重刻画人物的动态感和情感表达。
通过对人物的眼神、动作和表情的捕捉和处理,使人物更加栩栩如生,让观者能够感受到人物的魅力和生命力。
在色彩的运用上,重彩工笔人物画采用了鲜艳明亮的色彩,强调对比和衬托。
画家运用色彩的明暗和渐变来塑造人物的形象,同时通过颜色的运用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气氛。
有些画家还会运用饱和度和色彩的对比来强调人物的形象和意境。
重彩工笔人物画还注重细节的表现和纹理的描绘。
画家通过精细的笔触和细致的描绘,来表现人物的皮肤质感、服饰纹理等细节,以增加作品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画家还通过对背景和环境的描绘,来营造出特定的场景和氛围。
当代中国重彩工笔人物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表现力,在当代艺术界取得了一席之地。
它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审美观念和创新理念,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和审美情趣。
无论是在展览、拍卖还是私人收藏领域,重彩工笔人物画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推崇,成为当代中国绘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写实性”及我的创作实践

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写实性”及我的创作实践摘要当今我们的世界正在快速的发展之中,我们正在受着全世界各国文化的熏陶。
诚然,当代工笔人物画也在各国文化交流中发展前行。
在西方的写实性油画、摄影、素描、日本画等的影响下,使得当社会的人们越来越青睐于写实性绘画,更加喜爱写实性工笔人物画。
从我学习绘画开始,在工笔人物画的实践中都充分感受到了“写实性”所具有的魅力。
它不仅仅是将事物的形态照搬照抄的描绘出来,而是作者在不断地摸索、提炼的过程中,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去感受它,通过写实的手法表现浓厚的思想感情,从而创作出属于极具特色的绘画风格。
所以,认真的去研究工笔画中的写实性因素也是我未来进行工笔画创作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写实性;新时期;多元化;创作研究一、概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现状(一)工笔人物画的演变1.古代时期工笔人物画从唐代开始繁盛起来。
这一时期的张萱跟周昉可谓是较为典型的画家。
张萱描绘的贵族妇女的生活较多,例如他的《捣练图》,描绘了8个正在捣练缝衣的妇女,生动自然。
每个年龄不同,身份不同的人在做着相应的动作,线条流畅,人物的形象惟妙惟肖。
他用朱色晕染耳根以及面部,每个人物的神态,都刻画的极为传神,人物衣饰颜色鲜艳却不落俗套。
周昉的代表作品《簪花仕女图》,他借鉴张萱的绘画手法,运用在自己的绘画中。
因为周昉出身在贵族家庭,当朝为官,所以他对于自己所处的贵族生活周围的人非常的熟悉。
唐代是以胖为美,所以周昉用淡墨细线,体现的女人肌肤丰韵、白皙,衣服纱和罗的薄和透,体现唐代人物画最重的“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1】。
《簪花仕女图》中代表行的特点就出现了,比如,衣饰的华丽,头饰的牡丹花朵,都很精细的刻画出来,包括人物妆面的花钿,都按照当时的人物特色所描绘。
作者从他所处的社会生活中,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阶层.。
“多层烘染、罩染、分染相结合和以色代线的手法都开启了唐代工笔人物画的新风”。
2.近现代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人民高喊口号“名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来印证当时所处的现实生活景象,以农民工的题材为主,成为当时的主要文艺方向。
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

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中国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流派,起源于宋代,经过明清时期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这种绘画技法以细腻的线条和精细的色彩着称,注重描绘人物形象的细节和神态。
然而,尽管工笔人物画以其细致入微的表现方式闻名,但在其中蕴含着一定的写意性。
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工笔人物画在传达人物形象时,注重表达内在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通过艺术家的笔触,人物的神态和表情得以生动地展现出来。
无论是喜悦、愤怒、哀伤还是平静,工笔人物画都能通过细腻的线条和色彩表达出人物的情感状态。
这种表现方式不仅仅是在复制现实,更是在传达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和揣摩。
其次,中国工笔人物画在刻画人物服饰和周围环境时,具有一定的自由表现力。
尽管工笔绘画强调细节的描绘,但在人物服饰和背景细节中,艺术家常常运用写意的手法。
他们可以通过简洁的线条和色彩,准确地表达出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这种自由表现力使得工笔人物画在细致入微的基础上,融入了一定的艺术创造性。
最后,中国工笔人物画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追求形神兼备的境界。
艺术家通过观察和揣摩,以细腻的线条和色彩,将人物的外貌特征和内在的精神特质相结合。
这种塑造方式不仅仅是对人物外貌的再现,更是对人物个性和精神状态的揭示。
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工笔人物画展现了人物的真实和独特之处。
综上所述,中国工笔人物画虽然以其细腻入微的表现方式著称,但其中蕴含着一定的写意性。
通过传达人物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自由表现人物服饰和周围环境、塑造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工笔人物画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种写意性的体现使得工笔人物画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成为了中国绘画文化的瑰宝。
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写实性与构成性

作者简介:毛珠明,男,汉,安徽人,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理论与创作。
构成的概念最早是由古希腊人提出的,古希腊毕达 哥拉斯学派就用数与节奏的和谐原则考察音乐、雕刻、 建筑等艺术,发现了“黄金分割率”、提出圆球形是 最美的图形等观点。此后的西方艺术更是遵循一定的 构成规律,和谐、优美充斥着古典主义,直到现代主义、 野兽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才把构成单独系统的 研究,研究艺术的形式表达方式。林风眠早在 20 世纪 处就在比较东西方艺术特征时提及形式问题。“西方 艺术,形式上之构成倾向于客观一方面,常常因为形 式之过于发达,而缺乏情绪之表现,把自身变成机械, 把艺术变为印刷物……东方艺术,形式上之构成,倾 向于主观一方面。常常因为形式之过于不发达,反而 不能表现情绪上之所需求……其实西方艺术上之所短, 正是东方艺术之所长,东方艺术之所短,正是西方艺 术之所长,短长相补,世界新艺术之产生,正在目前”。 林先生批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形式方面“过于不发 达”在当时应该是比较客观的。相比西方对艺术的研究, 中国古代的画史画论主要研究的是艺术家主观情感和 个人修养,而西方却在科学系统的研究形式和构成。如: 构图有研究点线面排列的平面构成;画面空间研究有 透视学;甚至有物质材料结构关系的研究;就连画布 表面纹理、色彩、笔触形态及其厚薄,以及颜料之间 的物质化学反应也一一细化研究。由于对待绘画艺术 的角度不同,西方人对中国绘画注重内心体验至今的 确是很难理解的。随着林风眠、吴冠中、刘国松对于 形式构成的呼吁和传播,形式构成已被绘画界重视。 近三十年来,形式构成已自觉地介入中国画创作中, 特别是工笔重彩创作在借鉴日本画风和西方表现主义 后我们总可以在各种类型的展览中发现许多作品相当 普遍地运用平面、色彩构成以及材质对比等等因素的 形式结构关系。而形式美或形式关系的处理,也的确 给当代中国画的创作带来了新的契机。
当代中国重彩工笔人物画的表现

当代中国重彩工笔人物画的表现
当代中国重彩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延续和创新,它以浓墨重彩的画法
表现人物形象,强调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当代中国重彩工笔人物画在表现形象上注重写实性和立体感。
通过准确的线条和细致
的描摹,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观赏性。
画家运用色彩的层次感和对光影的把握,刻画出人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使人物形象更加逼真、生动。
在题材和表达上,当代中国重彩工笔人物画展示出浓重的时代气息与个人风格。
画家
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历史题材,而是把目光投向当下的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和
命运。
他们通过对人物表情、动作、服饰、背景等细节的把握,传递出对社会现象和人民
生活状态的思考和关怀。
画家们注重个人的艺术表达,体现出个体的独特风格和观点,使
作品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
当代中国重彩工笔人物画在表现技法上创新多样。
画家们摒弃了传统工笔画中以细腻、含蓄为主的表现风格,大胆运用鲜明明亮的色彩,强调对比效果,营造出艳丽、炫目的视
觉效果。
他们也善于运用装饰性的构图和造型,将人物描绘得更加丰富多变,给人一种视
觉上的冲击力和刺激感。
当代中国重彩工笔人物画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写实描绘、时代题材的选择和个人风格的
表达,展示出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当代
中国艺术的创新和突破,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中国古代人物画创作浅谈

中国古代人物画创作浅谈1. 引言1.1 古代人物画的起源古代人物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绘画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代人物画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在古代,人物画多以皇帝、王侯、文人、美女等为主要题材,通过不同的绘画表现方式来表现人物的气质、神采和情感。
古代人物画的起源也受到当时的宗教信仰、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古代人物画在表现形式和题材选择上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古代人物画中,画家们通过细腻的笔墨以及独特的构图方式,展现了对人物形象的深刻描绘和表现,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古代人物画的起源为后世的绘画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代绘画在人物表现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1.2 古代人物画的特点1. 反映时代特征:古代人物画通常从人物的服饰、姿态、表情等方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
通过人物画可以了解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习俗和价值观念。
2. 强调写实性:古代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形象时注重写实性,力求准确描绘人物的面部特征、身体比例和动态感。
这种写实性既展示了画家的技术功力,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3. 崇尚典雅风格:古代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形象和环境时追求典雅的审美风格,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调和,强调画面的整体美感和节奏感。
这种风格体现了古代文人雅士对于审美追求的追求和品味。
4. 寓意深刻:古代人物画往往通过人物形象和背景构图暗示一定的寓意和象征意义,给观者以思考和启示。
通过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构图,揭示出人物内心世界和社会背景的复杂关系。
1.3 古代人物画的意义古代人物画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中国绘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
古代人物画以人物形象为主题,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生动的表现方式,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物的品质,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
古代人物画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对当时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的生动再现,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现代工笔人物画特点

现代工笔人物画特点现代工笔人物画特点一、写实性传统的工笔人物画大都突出绘画的“写意性〞,用简练、概括的笔墨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强调将客观物象与自我的审美情趣、思想观点相融合,最终到达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艺术境界。
随着西方绘画艺术流传入我国,西方的绘画风格对工笔人物画的开展也起到一定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西方写实绘画。
写实绘画的造型艺术以写真为主要特征,这与工笔人物画造型“以形写神〞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补充。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写实性〞。
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受到的美术教育,或多或少都涉及西方写实主义所凸显的造型观和色彩观,这就使得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在审美态度、创作观念、表现手法上发生变化,写实性具有了可能。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许多技法相比传统形式更注重造型的真实感和形式技巧上如光、色彩、质地、空间透视等的运用。
由此可见,当代工笔人物画在造型原那么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传统工笔人物画“以形写神〞、“随类赋彩〞的特征向追求写实与意向相结合的特征转变。
对于当代工笔人物画没有完全延续传统工笔人物画,而是将西方的艺术元素融入其中,我们应当正确的看待这个问题。
工笔人物画的开展不能把自身局限于一个范围之内,,应该提倡创新、积极学习外来文化,经过长期的融合,最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艺术形式。
二、题材多样性由于宗教、文化、政治等的影响,古代的工笔人物画题材较为单一。
题材大致可分为仙佛罗汉、帝王君杰、宿世人物、高逸雅士、绚罗仕女、市井杂流、妇孺婴戏等等。
进入到现代之后,随着文化的开展、政治制度的变化,当代工笔人物画在题材上趋于多样化,涵盖了现实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更多的描绘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
如可爱的儿童、慈祥的老人、朴实的农民、勤劳的工人等,都成为了当代画家的绘画对象。
此外,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步转变,人体艺术才成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绘画题材。
工笔人物画家才利用毛笔、宣纸等工具来描绘具有东方内涵和魅力的人体之美。
论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写实性表现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第一章引言 (1)一、学术背景与研究意义 (1)二、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一)研究目的 (1)(二)研究内容 (1)三、研究方法 (2)第二章概述工笔画的写实性 (3)第三章工笔人物画的认识及主要作品分析 (5)一、工笔写实人物画的认识 (5)(一)传统工笔人物画 (6)(二)当代工笔人物画 (7)(三)中外艺术形式的融合 (8)二、日本人物画的代表作家以及绘画手法 (8)三、明清及近现代写实人物画的分析 (10)(一)明清时期的画家作品分析 (10)1、任伯年作品分析 (10)2、郎世宁作品分析 (12)(二)近现代画家作品分析 (13)3、任率英作品分析 (13)4、王叔晖作品分析 (15)第四章现代写实性代表人物何家英作品分析 (18)一、何家英的绘画经历 (18)二、绘画的技法 (19)(一)用线造型 (19)(二)色彩的运用 (20)(三)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特点 (21)三、何家英作品分析 (21)第五章工笔画创作中写实性的表现形式 (25)一、对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写实性表现分析 (25)(一)对现代学院工笔人物画创作表现的分析 (25)(二)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误区和发展趋势 (26)1、现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的误区 (26)2、现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发展趋势 (27)二、我对写实性工笔人物画的研究与分析 (27)结语 (29)参考文献 (30)致谢 (31)第一章引言一、学术背景与研究意义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在现在的学术上来看,是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魅力的。
由于西方绘画的观念,现代的工笔人物画在表现形式上来看,一步步的朝着写实性的方向在发展,写实性的表现手法是工笔人物形式的突破。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笔人物画经过了几代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意义和形式上的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写实性
作者:高宁
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11期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工笔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继承者,同样拥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意蕴,它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意趣,但又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
本文主要从线条的淡化、细节的重视、空间观念的变化、造型基础的改变等四方面分析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写实特征。
【关键词】中国工笔人物画;写实;精神
中图分类号:J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1-0175-01
一、绪论
传统的中国工笔人物画,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智慧和人类对客观事物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中华艺术瑰宝的中国工笔人物画加入了西方艺术和文化,在现在这个时代就要用新时代的艺术感受重新表现这种传统绘画,从而在众人面前呈现一种完全不同的工笔人物画形式。
“写实”从字面上来说就是真实的描述,根据直观的感受进行如实的描绘。
在西方绘画中,写实可以解释为造型艺术,画家通过用写实的方法描绘特定的人或物。
中国画总的来说是一种写意的艺术,工笔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它作画的技法使得工笔画偏向于“写实”,从文人画开始,写实风格的中国画就一直被排斥,苏轼也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
可见当时文人画对写实风格是怎样的态度。
这种观念影响了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但在二十世纪初,西方文化的渗入使得中国画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写实的工笔人物画发展起来。
到了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写实性发展得更加成熟。
工笔画的“写实”不只是简单地对客观对象进行真实再现,而是要进行艺术地加工提炼,舍掉无益部分,保留有益部分,并且融入画家的情感和审美,给观赏人一种源于心灵的感悟,所以中国画不是对自然的描摹,而是一种精神情感的体现。
二、当代工笔人物画写实性的特征
(一)线条的淡化
中国工笔画造型主要是靠线条的粗细、转折、穿插来表现的,而且中国工笔画的线条具有概括性。
无论是二维、三维的空间还是多么复杂多面的事物,画家用线去表现时,不局限于客观事物的表面特征,通过主观加工处理去掉无益的部分,进行意向的表达。
线条的淡化使得线在画中不那么突出,融入到墨色中,更加注重结构的凹凸变化,通过颜色和笔墨的层次感表现空间体积,线条不再处于主要地位,它的组织变化与人物造型动态相结合,避免传统工笔画线
条的概念化,服务于画所表现的主题。
例如:在喻继高的作品中,树枝树干没有用线条勾勒,而是通过撞色撞水的方法,直接用颜色的块面、深浅表现。
(二)重视细节描写
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工整精炼,这也是由工笔画的技法和工具材料的特性所决定的,使得工笔画更加注重细节,同样一件东西在不同的人眼里或不同的精神状态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外观形态,艺术家是用眼睛去发现并寻找灵感的人群,能够注意到常人注意不到的细节。
如果一个事物没有细节只是外形,那就只有其形而失其真也。
可见细节的发现和表现可以反映出事物的本质。
就工笔画精细工整的特点而言,细节的表现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例如:在罗寒蕾作品的画面中,可以看到她所画人物形象的每一个细节,丝丝分明的头发,脸上的妆纹、短小的胡茬、不同衣物呈现的不同质感,细致到每一个针脚。
即便是大片的背景也一笔一笔画出了绢的感觉,细腻的质感让人忍不住想去抚摸一下,由此可见她对细节的热爱,也通过这些细节反映出她所画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
(三)空间观念的变化
传统工笔画讲究“记白当黑”,营造一个虚拟空间,让观赏者可以在这个空间联想和想象,比如画一个梳妆台或是一张床,就表示是一个卧室。
中国画的传统是以虚代实。
构图时,不是对环境的真实描绘,而是将所要表现的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式安排在画面上,当代的工笔画在空间观念发生了变化,它采用光影、明暗以及透视的表现方法,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发展,以此来描绘一个“真实”空间,与传统的中国绘画有着显著的差异,同时构图上出现大面积甚至整幅画面渲染,不留空白,到处是实在的物象,包括对天空和地面的处理,传统的是大片的留白,当代画家却将他们画了出来。
此外,通过透视将明暗层次感也表现了出来,丰富了画面,这些突破使得工笔画的写实性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四)造型基础改变
传统的中国工笔画对造型的要求高,它需要对工笔人物形象进行脸部的刻画,加深对客观对象的感官认识,进行意境所需要的情感表达。
同时传统工笔人物画对衣物的褶皱处理更加生动形象,它利用线条的干湿浓淡和线条的浓密变化、穿插细化衣褶,突出前后关系和工笔人物的形态动作。
而现在中国工笔画更加注重对人物造型的处理,她在传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脸部的阴暗层次,突出了鼻梁的高低、嘴唇的薄厚,强化了人物的立体感。
同时现代工笔画增加了现代的创作手法和现代材料技法。
例如:在衣褶的处理上,更加突出工笔人物衣物本身的肌理,利用各种衣物的不同质感展现不同的衣物。
这种使用方法更加突出了主体人物的生动性,在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中,实实在在地进行了改造,增加了画面的意趣性,同时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对人物本身的情感投入更多,是从造型到意境的一种深入,也使中国现代工笔画从形到意的转化更加协调。
三、结语
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学习研究,在传统工笔画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在现在工笔画的基础上不断深入,以古为师,进行深入地学习、创作,同时吸收其他绘画技法,使得中国工笔画不断前进,以求更好的发展,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