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S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MEMS生物传感器

MEMS生物传感器

MEMS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MEMS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1、根据生物活性物质,可分为:酶传感器 、免疫传感 器 、DNA传感器、组织传感器和微生物传感器等 。 DNA传感器、组织传感器和微生物传感器等 2、根据检测原理,可分为:光学生物传感器、电化学 生物传感器及压电生物传感器。其中光学生物传感器 应用广泛,检测方式有荧光 、椭偏、干涉 、折射、 波导 、表面等 。 3、根据所监测的物理量 、化学量或生物量而命名,可 命名为热传感器、光传感器、胰岛素传感器 等。 4、根据用途可统称为免疫传感器 、药物传感器等等 。
总之,MEMS生物传感器是近几年 MEMS和传感领域研究热点 ,具有诸多 优异性能 ,在医学的用 日益广泛 。上述 几个典型例子,仅是其部分应用范围, 旨在说明其优势 与用途。MEMS生物传 感将在诊断、监控、给药、手术 、免疫、 DNA分子定多方面给现代医学带来革新 。
我的讲课完毕!谢谢!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可在微米到纳米的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可在微米到纳米的
尺度上制造固态传感器,并易与信息处理电路 集成在一块芯片上 ,为生物微传感器实现小型 化、便携式 、低成本 ,高灵敏度的片上系统提 供了有力技术支持 。
二、 MEMS生物传感器的特点: MEMS生物传感器的特点: MEMS生物传感器 MEMS生物传感器 由分子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器 组成 。 分子识别元件即感受器 ,由生物活性物质构成 , 直接接触待检测物质 ,具有分 子识别能力 ,有 的还能放大反应信号 。 信号转换器就是换能器 ,属于电化学或光学检测 元件 ,可将生物识别事件转换为可检测的信号。 被分析物中的特异性待测物与分子识别元件结合 后产生 的复合物、光、热等 , 就被信号转换器 转变为电信号或光信号等送出并经 显示处理 , 进行分析监测。

智能CMOS图像传感器与应用

智能CMOS图像传感器与应用

目录分析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图像传感器在许多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 CMOS图像传感器以其高性价比、低功耗、高集成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手机、 安防、汽车、医疗等多个领域。为了更好地理解并应用CMOS图像传感器,许多 专业人士撰写了相关的书籍,其中,《智能CMOS图像传感器与应用》一书便是 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著作。本书将对该书的目录进行分析,以便读者更好地了 解其内容及结构。
《智能CMOS图像传感器与应用》这本书为我们揭示了CMOS图像传感器的智慧 与魅力。通过深入浅出的文字和生动的实例,作者让我们对CMOS图像传感器有 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本书也为我们展示了CMOS图像传感器在未来可能 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无论大家是对电子技术感兴趣的初学者,还是在这个领域有一定经验的专家, 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收获和启示。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探索CMOS图 像传感器的智慧与魅力吧!
内容摘要
本书还对CMOS图像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讨论了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可能性,以及CMOS 图像传感器如何继续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智能CMOS图像传感器与应用》是一本为那些对CMOS图像传感器及其应用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全 面、深入和最新信息的书籍。无论大家是工程师、研究人员,还是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学者,都 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宝贵的见解和指导。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通俗易懂,语言流畅,使得那些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阅读和 理解。无论是对于技术的研究者,还是对于普通读者,这本书都是一本极好的 科普读物。它不仅能帮助读者了解CMOS图像传感器的技术原理,还能使读者对 其应用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智能CMOS图像传感器与应用》这本书是一本极具价值的科技著作。它不仅深 入浅出地介绍了CMOS图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更对其在各个领域的 应用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对于那些对图像传感器技术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 书无疑是一本宝贵的参考书。它也是一本极好的科普读物,能让读者轻松了解 到这一技术的最新发展。

不得不知的生物特征识别十大关键技术

不得不知的生物特征识别十大关键技术

不得不知的生物特征识别十大关键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在近几年有了长足的进展,但要使生物识别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众多的科研单位还需要突破和解决其中一系列的关键技术。

从统计的意义上讲人类的指纹、掌形、虹膜等生理特征存在着唯一性。

因而这些特征都可以作为鉴别用户身份的依据。

1、生物特征传感器技术
通过某种原理可以测量生物特征,并将其转化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字信号,这就是生物特征传感器的主要任务,也是生物特征识别的第一步。

大部分的生物特征都是通过光学传感器如CCD或CMOS形成图像信号,例如人脸、指纹、虹膜、掌纹、手形、静脉等。

但是虹膜和静脉图像需要主动的红外光源才可以得到细节清晰的个性特征。

由于外加主动光源能够克服可见光线变化对生物特征的影响,所以最近在人脸识别领域有研究人员设计了红外成像设备,来克服人脸模式随光照变化的类内差异,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人脸识别的精度。

为了提高生物识别系统的易用性、舒适性和用户的接受程度,同时又要保证生物特征信号的质量,此外还要小巧精致、成本低廉,生物特征传感器技术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最近已经有通过非接触方式采集的3D 指纹传感器技术。

生物特征传感器的核心技术包括:
1)智能定位技术
生物特征获取装置必须让用户和识别系统处于合适的距离和位置才可以捕获合格的生物特征信号。

最理想的方案是让采集装置自动判别用户的位置,然后主动调节光学系统或者直接通过机械装置移动采集设备,这样就可以降低对用户的要求,采集方式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2)人机接口设计
生物特征采集系统应该以人为本,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生物特征和采集装置之间的交互接。

cmos的工作原理简述及应用

cmos的工作原理简述及应用

CMOS的工作原理简述及应用1. 什么是CMOS技术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即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是一种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CMOS技术主要通过硅基材料和氧化物薄膜构成的半导体MOS管实现的互补工作原理。

2. CMOS的工作原理CMOS技术的核心是构成集成电路的两个互补型MOS管:P型MOS管(PMOS)和N型MOS管(NMOS)。

这两种管子具有互补的作用,通过互相接驳实现集成电路的正常工作。

在CMOS电路中,PMOS管和NMOS管的栅极电压(即输入信号)不同,栅极电压高时,PMOS管导通,NMOS管截止;栅极电压低时,PMOS管截止,NMOS管导通。

这种互补工作原理使得CMOS电路在工作时能够产生高的电平和低的电平,从而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3. CMOS的优点CMOS技术在集成电路领域具有许多优点:•低功耗:CMOS技术采用的是固态器件,因此功耗非常低,具有较低的能耗。

•高集成度:由于CMOS电路的小尺寸和高集成度,可以将大量晶体管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实现复杂的功能。

•抗干扰性强:CMOS电路采用互补工作原理,可以有效降低电磁干扰和噪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稳定性好:CMOS电路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比较成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工作电压范围广:CMOS电路可以在较低的电压下正常工作,从而降低功耗。

4. CMOS的应用领域由于CMOS技术具有低功耗、高集成度和稳定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中。

4.1 处理器CMOS技术是现代处理器的基础。

高性能和低功耗是处理器设计的两个关键要求,而CMOS技术的优势正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CMOS处理器具有更高的性能、更低的功耗和较低的发热量,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服务器和移动设备等领域。

4.2 存储器CMOS技术在存储器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都是常见的CMOS存储器。

cmos技术工艺和mems技术工艺

cmos技术工艺和mems技术工艺

cmos技术工艺和mems技术工艺CMOS技术工艺与MEMS技术工艺CMOS技术工艺和MEMS技术工艺都是在微电子学领域中应用广泛的技术工艺。

虽然两者在技术领域和应用范围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CMOS技术工艺是一种半导体工艺,用于制造集成电路(IC)。

CMOS代表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CMOS工艺使用n型和p 型晶体管,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逻辑门电路,从而实现计算机中的数字逻辑运算。

CMOS工艺的优点在于低功耗、高稳定性、高可靠性、低成本等。

MEMS技术工艺是一种微机械系统工艺,用于制造微型机械设备。

MEMS是微机电系统的缩写,是一种将机械、电子、光学和生物学等多学科技术融合在一起的交叉学科领域。

MEMS技术工艺使用微型加工技术,将微机械设备制造成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小型化设备。

MEMS技术工艺的优点在于微型化、高精度、高可靠性、多功能等。

虽然CMOS技术工艺和MEMS技术工艺在技术领域和应用范围上存在差异,但在实际应用中,两者经常会结合起来使用。

例如,在手机上,CMOS技术工艺用于制造摄像头,而MEMS技术工艺则用于制造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传感器。

在CMOS和MEMS结合的应用中,CMOS工艺用于制造芯片,而MEMS技术工艺用于制造微型机械设备。

CMOS技术工艺通过制造芯片,实现微型芯片与微型机械设备的结合。

例如,CMOS技术工艺制造的芯片可以与MEMS技术工艺制造的微型机械设备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传感器。

CMOS技术工艺和MEMS技术工艺在微电子学领域中的应用各具特色。

CMOS技术工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和通信领域,而MEMS技术工艺的应用则更广泛,包括医疗、汽车、机器人、航天、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CMOS技术工艺和MEMS技术工艺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带来更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CMOS技术工艺和MEMS技术工艺在微电子学领域中各具特色,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相互结合,形成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scmos基于瞬态光谱

scmos基于瞬态光谱

scmos基于瞬态光谱SCMOS(Scientific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是一种基于瞬态光谱的成像技术,它在科学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SCMOS技术的原理、仪器构成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原理解析SCMOS技术主要利用光电二极管和CMOS传感器的结合,实现对光信号的高灵敏度和高速响应。

其工作原理基于光电效应,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电子会被光电二极管吸收,并转化为电荷。

随后,电荷经过传感器阵列的传输和放大,最终形成图像。

二、仪器构成SCMOS系统由光源、物镜、评估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

光源可以是白光、激光或LED等,根据不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光源波长。

物镜负责将光线聚焦到被测物体上,并收集反射、散射或荧光信号。

评估器用于接收和放大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荷。

数据采集系统则负责获取、处理和存储图像数据。

三、应用领域3.1 生物医学研究SCMOS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瞬态光谱,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和分析生物体内部的光反应过程,从而深入了解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例如,在显微成像中,SCMOS技术可以实现高速拍摄,捕捉细胞内部的瞬态现象,帮助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

3.2 材料科学在材料科学中,SCMO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材料表面缺陷的研究。

通过观察材料的瞬态光谱,研究人员可以检测材料表面的光-电转换效应以及电子与晶格相互作用等关键过程。

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改善材料的光电性能、优化电子器件的性能,并推动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3.3 环境监测SCMOS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光谱信息可以提供关于大气、土壤、水体等环境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浓度和组成的信息。

瞬态光谱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实时监测和分析环境中的污染物、有害气体和溶解物等,进而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3.4 光电子学SCMOS在光电子学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CMOS图像传感器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CMOS图像传感器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CMOS图像传感器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研究摘要:CMOS图像传感器是一种重要的光电转换器件,在医学成像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CMOS图像传感器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首先,介绍了CMOS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然后,详细讨论了CMOS图像传感器在医学成像领域的应用,包括内窥镜、放射性成像和超声成像等。

最后,分析了CMOS图像传感器在医学成像中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1. 引言医学成像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CMOS图像传感器由于其高集成度、低功耗和小尺寸等特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CCD图像传感器,成为医学成像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围绕CMOS图像传感器的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进行研究。

2. CMOS图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CMOS图像传感器是一种基于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技术制造的光电转换器件。

与CCD传感器相比,CMOS传感器具有以下优点:低功耗、高集成度、小尺寸、灵敏度高和成本低等。

CMOS图像传感器是由光电二极管阵列、信号读出电路和图像处理电路等组成。

3. CMOS图像传感器在内窥镜中的应用内窥镜是一种用于观察和诊断人体内腔器官的医疗设备。

CMOS图像传感器因其小尺寸和低功耗等特点,成为内窥镜领域的理想选择。

通过将CMOS图像传感器与光学透镜组件相结合,可以实现对人体内部器官的高清晰度成像。

此外,CMOS图像传感器还可以提供实时图像传输和便携式设备的设计,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4. CMOS图像传感器在放射性成像中的应用放射性成像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来观察生物体内部功能和结构的技术。

CMOS图像传感器用于放射性成像可以提供更高的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

通过与放射性核素结合,CMOS传感器可以实现放射性成像的定位和跟踪,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5. CMOS图像传感器在超声成像中的应用超声成像是一种使用超声波探测器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结构的无创检测技术。

cmos 波长范围

cmos 波长范围

cmos 波长范围CMOS波长范围是指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设备的工作波长范围。

CMOS是一种集成电路技术,广泛应用于数字逻辑电路和微处理器中。

CMOS器件通常以纳米级别的尺寸制造,因此其工作频率受到波长范围的限制。

下面是一些与CMOS波长范围相关的参考内容:1. CMOS器件的工作波长范围通常在红外区域(700 nm至1000 nm之间)。

这是因为在这个波长范围内,CMOS器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2. 许多CMOS摄像头和光传感器的波长范围从可见光到近红外光(400 nm至1000 nm)。

这允许它们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照下进行图像捕捉和识别。

3. 由于CMOS器件的制造技术的限制,其工作波长范围不能涵盖远红外光(超过1000 nm)。

对于在远红外光频谱范围内的应用,通常需要使用其他器件和技术,如红外焊接。

4. CMOS器件在不同波长范围内的响应特性具有差异。

例如,在可见光范围内,CMOS器件对波长的响应类似于人眼,可以准确地捕捉并呈现可见光谱中的不同颜色。

而在近红外光范围内,CMOS器件的响应特性主要用于透射图像捕捉和红外辐射检测。

5. CMOS器件的波长范围对于许多应用非常重要。

例如,在生物医学领域,CMOS器件可以用于红外成像,帮助诊断疾病和疟疾。

在安防领域,CMOS摄像头可以用于夜视和人脸识别。

总的来说,CMOS器件的工作波长范围通常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之间,其响应特性和应用范围取决于具体的器件设计和制造技术。

虽然CMOS器件在红外区域的响应相对较弱,但它们在可见光谱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性能,因此在许多应用中仍然得到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0 器件的 ,%& F "(& 的转移特性曲线
另外, 7 型 ,$-./ 的阈值电压为负值,便于读 出电路使用地电势作为参考电势。因此,在 ,$-./ 基 的 生 物 传 感 器 中 通 常 应 用 7 型 ,$-./ 作 为 敏 感 元件;7 型 ,$-./ 的阈值电压的表达式为
[1, 5]
极;然而,利用标准 B"#$ 工艺难于将其集成化。 一 种 比 较 好 的 解 决 方 案 是 设 计 一 个 包 含 ,$-./ 和
4.-./ 的差分电路结构:将两个 -./ 源极差分信
号作为检测到的反映器件阈值电压变化的待处理
图*
C 器件的 ,%& F "(& 的转移特性曲线
信号。不过,此电路结构当中仍需要一个与溶液 直接接触的金属电极 (称为准参考电极) 。虽然金 属电极与溶液的接触电势会随溶液成分的变化而 发生变化,但是所采用的差分结构能够消除由此 产生的共模信号。
!"#$ %&’()*+*,- .*/ 01*2&)2*/ 344+1’3%1*)
F?=G HI5J,F?= FKJ6EIKJ6,L" M7@J6EN75
(!"#$ %& ’##()"* +,-.)/. , 01232 42)5 , 6,327.,3 >;//B, , 6,)23 )
502%/3’%: &I5 O5P76J @JO Q@RS7T@U7KJ KQ "#$%&ER@P5O PUSVTUVS5 S5@97W5O 7J @J VJ2KO7Q75O TK225ST7@9 *.+# U5TIJK9K6X @S5 6785JD &I5 US@JPQ5S TI@S@TU5S7PU7TP KQ QKVS O7QQ5S5JU "#-:& @S5 TK2’@S5OD ? O7QQ5S5JU7@9 7JU5SQ@T5 T7STV7U 7P S5’KSU5O @JO S5@97W5O 7J UI5 P@25 *.+# U5TIJK9K6XD &I5 7JU5SQ@T5 T7STV7U T@J R5 2KJK97UI7T@99X 7JU5S6S@U5O KJ @ TI7’ Y7UI UYK "#-:& , YI7TI 6S5@U9X 72’SK85P UI5 ZV@97UX KQ R7K25O7T@9 P5JPKSPD 6&- 7*/82 :"#-%& ; P5JP7U785 252RS@J5 ; O7QQ5S5JU7@9 TKJQ76VS@U7KJ;S5Q5S5JT5 595TUSKO5
图5
,$-./ 差分电路
上 述 电 路 当 中 , ,$-./ 和 4.-./ 的 漏 源 电 流
,$-./ 三明治栅结构的表面电荷; $, 是单位面积栅
微纳电子技术
,0$ 以及漏源电压 "0$ 完全相同;在保持恒定偏置的 %’ !"#$%&’&%()(*+$%&"* ,(*-&%)%./0 !"#$"%& ’(()
收稿日期: ,//<[/3[,A
形成器件的栅极,溶液与栅介质表面产生的电化 学势将使 -%& 硅界面的沟道电导发生调制效应。
微纳电子技术
!""# 年第 $ 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0 !"#$"%& ’(()
!"!# 器件与技术
!"!# $%&’(% ) *%(+,-.-/0
不同之处在于,图中的 ,$-./ 与 4.-./ 是作为电 子 电 路 的 一 个 元 件 , 而 不 是 附 加 传 感 器 ; 4.-./ 与 ,$-./ 结 构 基 本 相 同 , 唯 一 不 同 之 处 在 于
4.-./ 的栅极钝化材料对 7@ 的灵敏系数极低
而 ,$-./ 恰恰相反。
[5]
(>?) ・ "/4 8!.$9#$$ ’ $:+9%, ’ $,;<!-;&’ ( )=+ (2) ・ (7@97@2AB) * 9 !<"&#?)+C <!-;"$C $:+ 上式中, !.$ 为与电极相连的电介质与半导体之间的 功 函 数 ; %$$ 是 绝 缘 层 电 荷 和 等 效 界 面 态 ; %, 是
转移特性曲线。
’()# 工 艺 的 制 作 方 法 ; 其 测 量 的 结 果 如 图 3 所
示, + 器件的阈值电压大约为 I23J7 E 。但是,其
!"#$%&’&%()(*+$%&"* ,(*-&%)%./0 !"#$"%& ’(()
%&
微纳电子技术
!""# 年第 $ 期
!"!# 器件与技术
器件 B 、 ’ 的栅极采用悬浮多晶硅层与具有敏 感作用的钝化层直接相接的方式;而器件 + 、 C 在 多晶硅与钝化层间布有导通金属层。设计 = 种结 构的目的是为比较各自的性能,以选择最佳的可 利用 ’()# 实现的传感单元。 通 过 实 验 得 出 B 器 件 的 &@. D !A. 的 转 移 特 性 曲
,在 ’()# 工艺研制成功性能极其稳定的 "#56& [7] 制作过程中,保留部分多晶硅作为悬浮电极实现 漏源区的自对准,多晶硅与钝化层之间布有导电 性极佳的金属层。还制作了 3 种不同几何结构的
"#56&,依次考察阈值电压 !& 的变化,取得显著成
果 。 鉴 于 亚 微 米 工 艺 的 吸 引 力 , +89,0,: 采 用 ,如 ;2< !4 工艺设计了 = 种不同结 构 的 "#5%& [=] 图 1 所示。
!"!# 器件与技术
!"!# $%&’(% ) *%(+,-.-/0
!"#$ 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杨 振,颜永红,齐良颉
>;//B, )
(湖南大学应用物理系,湖南 长沙
摘要:介绍了应用传统 *.+# 工艺实现 "#-%& 的设计方法,比较了四种不同结构 "#-%& 的传输 特性,提出了应用同一 *.+# 工艺实现衔接电路的差分结构形式,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此电路设 计的合理性。传感单元 "#-%& 与衔接电路可整体集成于同一芯片,提高了生物传感器的品质。 关键词:离子敏场效应晶体管;敏感膜;差分结构;参考电极 中图分类号:&=<BCD; ; &),;,D<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C3;E>33C (,//> ) /;E//<>E/>
!"!# $%&’(% ) *%(+,-.-/0
在测量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并且可重复 性差。与 !"#$ 的 !%& ’ "(& 特性比较而言, ) 器件的 转移特性曲线如图 * 。由此可以看出,两者具有极 其 相 近 的 性 质 , 三 明 治 结 构 不 会 影 响 + 型 ,$-./ 的阈值电压。 电容; $:+ 是单位面积栅的总电容; +C 为体掺杂浓 度; "$C 是源区与衬体的反相偏置电压; !- 是体硅 的费米势;* 是 7@ 敏感绝缘层的灵敏系数。此外,
7@2AB 是 ,$-./ 绝缘层零电荷的 7@ 值。
上 式 表 明 , 固 定 结 构 的 ,$-./ 的 阈 值 电 压 能 反映 溶 液 7@ 值 的 变 化 , 上 式 即 是 ,$-./ 检 测 7@ 值的机理。
D
,$-./ 衔接电路的差分设计
通常,,$-./ 采用 E( F E(B= 作为典型的参考电
图*
B 器件的 &@. ? !A. 的转移特性曲线
器件 ’ 的转移特性如图 = 所示:当 !A. 线性增 大时, &@. 非线性减小;相对于 B 而言 , &@. 的 值 非 常小;同样, ’ 结构的器件不能应用于对 GH 值的 检测。
(, ) B 器件
(L ) + 器件
(K ) ’ 器件 图1
(@ ) C 器件
0 器 件 与 "#$-./ 的 !%& ’ "(& 的 转 移 特 性 如 图 1。与相同尺寸的 2"#$ 比较而言, 0 器件的阈值
电压 3/4 将减小 5* 63 。因此, 7 型 ,$-./ 相对 + 型 ,$-./ 具有更高的灵敏性。
%&$
电路工作原理 所设计的差分电路结构如图 5 所示。与以往
图!
"#$%& 结构
线如图 * 所示。在 !@.>3 E 的情况下, &@. 具有较大 的值约为 * 4B。电流值随 !A. 增大而呈线性下降关 系 , 这 与 F()# 的 行 为 恰 好 相 反 。 通 常 情 况 下 ,
然而, "#$%& 栅极结构的独特性导致其制作过 程 与 标 准 ’()# 工 艺 不 相 容 。 ’()# 技 术 中 ,
图=
’ 器件的 &@. ? !A. 的转移特性曲线
采用 ’()# 实现的 = 种 "#5%& 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