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不等高嵌固工程计算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高层建筑结构两层地下室嵌固端选取的探讨

关于高层建筑结构两层地下室嵌固端选取的探讨

关于高层建筑结构两层地下室嵌固端选取的探讨摘要: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选取对结构计算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一个工程实例论证了其对结构内力配筋的影响情况,提供了一种如何确定结构嵌固部位的方式,并为以后结构设计人员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层建筑;刚度比;嵌固端;PKPM软件1.前言高层建筑在进行结构分析之前必须首先确定结构嵌固端的所在位置,而嵌固端的选取却面临着各种不同情况,如不设地下室但基础埋深较大,从设计的角度讲不经济;有地下室但层数或多或少,且基础形式各种各样;另外,高层建筑结构计算软件的计算模型对嵌固端的选取也是在假设的基础上,针对上述诸方面的考虑,因此,正确选取结构嵌固端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结构计算中某些构件内力分配的准确性,而且还影响结构产生侧移的真实性和局部结构的经济性。

2.地下室顶板作为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嵌固端的条件及技术措施根据《高规》第5.3.7条及《抗规》6.1.14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规范要求,地下室的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应塔楼侧向刚度的2倍,但实际上地下室的侧向刚度与塔楼的侧向刚度是不连续的至少很大部分是不连续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下室往往比塔楼平面大,抗侧力构件数量增多;2)地下室往往有较厚的侧壁和地下水池、人防墙体等混凝土墙,从而大大增加了地下室的侧向刚度,但这些构件与上部结构是不连续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

当然如果地下室与基础设计成箱形基础时,刚度的均匀性要好得多。

因此,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往往是有条件的或者说是一种弹性的,这个条件就是地下室与上部结构之间必须有良好的侧向力传递。

基于这个条件,地下室的嵌固作用就与带转换层的结构非常类似了。

1)结构竖向构件的连续性,上部的框架柱、抗震墙都尽量能落在地下室,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能尽量的加强;2)楼板的作用,如加厚板厚,加大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加大楼板的配筋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嵌固端及计算模型选取的若干关键问题探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嵌固端及计算模型选取的若干关键问题探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嵌固端及计算模型选取的若干关键问题探讨发布时间:2021-01-18T02:23:02.018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0年20期作者:邓荣斌[导读] 不同于多层建筑,在高层建筑结构中,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水平荷载将成为控制因素,在水平力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受力特点类似于一个竖向悬臂构件,其倾覆弯矩与高度的关系呈二次方的关系,结构顶点的位移与高度呈四次方的关系。

广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摘要:从高层建筑结构受力特性来看,水平作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在高层建筑分析和设计中起着主要作用,由此带来结构的侧向刚度、位移、地震效应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因此高层建筑的结构分析和设计要比一般的中低层建筑复杂得多。

而嵌固端及计算模型的选取,无疑是影响计算结构和分析计算合理性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嵌固端及计算模型选取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重点阐述,并结合实际分析计算结果,提出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计算模型引言不同于多层建筑,在高层建筑结构中,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水平荷载将成为控制因素,在水平力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受力特点类似于一个竖向悬臂构件,其倾覆弯矩与高度的关系呈二次方的关系,结构顶点的位移与高度呈四次方的关系。

由于高度的增加,结构的振动周期加大,结构柔度更大,顶部位移迅速增大,使得抗侧力结构的设计成为关键,即必须设置有效抵抗水平力的结构体系(柱、剪力墙、筒体或支撑等抗侧力结构)。

在建立计算模型时,比较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嵌固端的确定,以及计算模型的选择问题,本文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重点论述。

1、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若干关键问题:1.1、关于计算嵌固端与设计嵌固端:计算嵌固端为计算模型的嵌固端,或成为力学嵌固端(或刚度嵌固端),设计嵌固端为预期塑性铰出现部位或成为强度嵌固端。

高层建筑结构由于地下室土体约束作用,在地下室顶板产生刚度突变,地震作用下,地下一层吸收了绝大部分上部传来的地震力,可能使高层建筑的塑性铰由基础顶部转移到地下室顶板以上,故规范要求地下室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适当加强,可考虑地下室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即预期塑性铰出现部位,确定嵌固部位后就可以通过刚度和承载力调整迫使塑性铰在预期部位出现。

建筑结构嵌固部位的选取

建筑结构嵌固部位的选取

建筑结构嵌固部位的选取发表时间:2017-10-17T11:22:12.1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作者:何晓东[导读] 摘要:建筑结构嵌固部位是结构计算模型的一个重要假定,嵌固部位的选择不仅影响到整个结构计算的精确度,还影响到整个建筑结构设计的模型和实际承受荷载的能力。

深圳市国际印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西南宁分公司广西南宁 530020摘要:建筑结构嵌固部位是结构计算模型的一个重要假定,嵌固部位的选择不仅影响到整个结构计算的精确度,还影响到整个建筑结构设计的模型和实际承受荷载的能力。

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正确选取建筑结构的嵌固部位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主要分析了建筑结构嵌固部位的选取,以供参考完善。

关键词:建筑结构;嵌固部位;选取要求嵌固部位作为抗震设计的关键部位,是指与建筑规定相接近的计算基面,因此在实际选取嵌固部位时,需要严格计算嵌固端上下的刚度比,确保上部结构进入到非弹性阶段,嵌固部位能够承载上部结构传递到地基的荷载。

在地震的作用下,嵌固部位有足够的整体刚度、强度,使嵌固面上部竖向抗侧力构件在嵌固端出现预定塑性铰的基础面。

由此可见,如何正确选取建筑结构的嵌固部位,是结构设计中的重要问题。

1、作为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条件当地下室顶板满足以下基本条件时,即可确定为建筑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1)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顶板应避免开设大洞口;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不宜低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小于0.25%;(2)地下室四周必须设有与建筑顶板相连的抗震墙;(3)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倍;(4)相关范围地下室顶板不宜有错层;(5)地下室顶板梁柱节点应适当加强。

2、嵌固部位选取应考虑可行性地下室虽然可以作为嵌固部位,但是需考虑地下室顶板是否满足嵌固部位的选取条件[1]。

(1)[转载]“嵌固部位”及设计步骤

(1)[转载]“嵌固部位”及设计步骤

(1)[转载]“嵌固部位”及设计步骤1、嵌固部位和地下室顶板嵌固部位,就是预期塑性铰出现的部位。

从理论上讲,结构下部的嵌固部位应能限制结构上部构件在水平方向的“平动位移”和“转动位移”,并将上部结构的剪力全部传递给下部结构。

因此,对作为主体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其整体刚度和承载力应加以控制。

地下室顶板,很容易满足规范要求的嵌固条件。

当地下室顶板为嵌固层时:(1)嵌固层位于地下室顶板,地下室顶板以上没有大底盘裙房方法一:按第3种剖分法,将整体模型离散化,分别设计;方法二:按第1种剖分法对塔楼主体进行设计,按第3种剖分法对大底盘进行设计;大底盘与塔楼主体之重叠构件取大值设计。

关于多塔结构的单塔剖分方法:第1种剖分法:沿塔楼周围向两个方向取地下室层高的2倍范围内的构件。

这种方法较适用于底盘为地下室,且地下室面积相对塔楼面积比较大的情形。

第2种剖分法:即45°线剖分法。

比较适用于塔楼层数较多,底盘裙房层数相对较少,多塔相对底盘布置对称,即所谓的“典型多塔结构”,工程中大多数的多塔结构都属于这种情形。

第3种剖分法(即变“多塔”为“单塔”):单独将各塔楼从大底盘顶部取出,在底部嵌固。

底盘结构也进行周期比验算,验算时将各塔楼质量加在底盘顶相应位置。

第3种剖分法比较适合于大底盘层数较多的“非典型多塔结构”,或大底盘按嵌固设计时的情形。

一般对应两种情况:•如多塔结构仅有地下室没有裙楼,在设计中可以采取措施使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部位(这不难实现,特别是有人防要求时)。

对这种结构进行离散模型计算,不必切分地下室,可以将各个塔楼的地上部分分别按“单塔”进行。

•如多塔结构既有裙房又有地下室,但裙房设缝,仍可仿照上面的做法,使地下室满足嵌固条件,将各塔楼及裙房地上部分沿缝切开,不切分地下室,分别按单塔结构计算分析。

(2)嵌固层位于地下室顶板,地下室顶板以上有大底盘裙房方法:仍按整体模型计算。

2、嵌固部位的条件《高规》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嵌固端设计要点

嵌固端设计要点

嵌固端概念
四、地下室顶板为什么能做嵌固端 ●有记录强震观测显示:地下室在地震中会产生整体水平位移外,还 会产生一个(很小的)整体转角。这表明两个基本情况:一是地下室 经过剪力墙加强后其变形呈现出与刚体变形相似的特征;其二是地下 结构的转角体现了柔性地基的影响。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高层建筑,基础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 要保证上部结构在强震作用下能实现预期的耗能机制,要求基础结构 的刚度和强度大于上部结构刚度,逼使上部结构先于基础结构屈服, 保证上部结构进入非弹性阶段时,基础结构仍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始 终能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安全传递到地基上。
无梁楼盖的楼板足够厚时,如楼板厚度不小于跨度的1/18时且不小于180mm时, 可认为属于梁板结构。
■ 嵌固端概念 ■ 规范规定
● 抗震规范(GB50011) ● 高层规范(JGJ3) ● 地基规范(GB50007) ● 筏基规范(JGJ6) ● 上海抗规(DGJ08) ● 广东高规(DBJ15)
嵌固端概念
●四周外墙与土层紧密接触、且具有较多纵横墙的箱形基础和带有外 围挡土墙的厚筏基础其特点是刚度较大。能承受上部结构屈服超强所 产生的内力。同时地震作用逼使与地下室接触的土层发生相应的变形, 导致土对地下室外墙及底板产生抗力,约束了地下结构的变形,从而 提高了基侧土对地下结构的阻抗和基底土对基础的转动阻抗。 ●既然在强震作用下,四周与土层接触的具有外墙的地下室其变形与 刚体变形基本一致,同时为保证上部结构在强震作用下能实现预期的 耗能机制,要求基础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大于上部结构刚度,那么在抗 震设计中可假设地下结构为一刚体,上部结构嵌固在地下室的顶板上, 而在嵌固部位处增加一个大小与柔性地基相同的转角。
GB50011
规范规定

对嵌固部位及相关规范条文的理解与应用

对嵌固部位及相关规范条文的理解与应用

对嵌固部位及相关规范条文的理解与应用目前结构设计人员对嵌固部位刚度比等问题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正确理解其精髓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就此问题与大家讨论一下。

标签:底部加强部位;楼层侧向刚度比高层建筑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日渐广泛,关于嵌固部位和刚度比等问题结构设计人员应是不陌生的。

怎么正确运用就需要设计人员查阅各个规范条文以指导工作。

不但对其中重要的条款要掌握熟悉,还要正确理解其含义和使用范围,从而避免概念错误,减少设计浪费,防止出现结构安全问题。

下面就几个相关规范条文的理解与应用进行简要阐述:一、结构底部嵌固层是指下端为嵌固部位的楼层:(即嵌固部位的上一个楼层)一般为上部结构的首层。

如果地下室顶板做为嵌固部位时,首层就是结构底部嵌固层。

当地下室顶板不能做为嵌固部位时,可下移至地下二层顶板(或其以下楼层),那么“结构底部嵌固层“为地下一层(或依此类推)。

二、结构底部嵌固层与其相邻上层刚度比仅对“有剪力墙的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等)需要进行结构底部嵌固层与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核算。

见”高规”公式3.5.2-2。

當地下室顶板做为嵌固部位时上部首层(即底部嵌固层)与二层的侧向刚度比宜满足Y2≥1.5。

其它情况可不用满足此要求。

(顺便说一下“楼层侧向刚度”就是指结构自身的刚度)。

应特别注意:此处“结构底部嵌固层与其相邻上层侧向刚度比的要求“与高规第5.3.7条”上结构嵌固部位“的侧向刚度比(是指嵌固部位以下的紧邻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侧向刚度与上部结构首层的侧向刚度的比值。

当地下室顶板做为嵌固部位时就是地下一层与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的比值)。

二者在计算部位和公式上均有差异。

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特点工程的具体情况及计算部位采用合适的方法。

三、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也就是塑性铰出现的部位。

在进行结构计算分析之前必须首先确定嵌固端所在的位置。

嵌固部位的正确选取是高层结构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假定。

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理解及运用

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理解及运用

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理解及运用摘要:高层建筑结构嵌固部位的选取直接影响到上部结构力学模型的建立,只有正确选取嵌固端的部位才能准确计算上部结构的内力及配筋,并通过嵌固端相关构造措施的正确实施确保上部结构塑性铰在预期的部位产生,故嵌固端的合理选取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理解及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嵌固端;概念;合理选取;注意事项1 嵌固端的概念1.1 力学意义上的嵌固端力学意义上的嵌固端是指嵌固端完全约束,即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和转角位移均为零。

1.2 规范意义上的嵌固端规范意义上的嵌固端是指上部结构预期塑性铰出现的部位。

因此规范嵌固端是强度嵌固而非力学嵌固。

由于地下室土体对地下室顶板的影响,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变化。

规范要求地下室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适当加强,可以考虑地下室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确定嵌固部位可以通过刚度和承载力调整迫使塑性铰在预期部位出现。

规范嵌固端相关条文均以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为前提进行规定,具体的主要规定如下:1)如果地下室的上部结构嵌入屋顶为现浇梁结构,则楼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30,楼板的厚度不得低于180mm。

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2)这里应注意地下室的顶板应避免大开洞,主楼范围内的顶板与纯地下室顶板的高差不应过大。

3)高层建筑结构整体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

这里的地下室应为全埋地下室,地下室的四周外墙与填土紧密接触,地下一层刚度可考虑相关范围内刚度,刚度比为剪切刚度比。

相关范围一般指上部主楼外扩不大于三跨的地下室范围。

4)地下一层柱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不小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且地下室顶板梁柱节点左右端截面与下柱上端同一方向实配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小于地上一层对应柱下端实配的受弯承载力的1.3倍。

5)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

关于嵌固端你应该知道的

关于嵌固端你应该知道的

关于嵌固端你应该知道的来源:结构狗说本⽂已获授权什么是嵌固端嵌固端是上部结构计算的固接⽀座,地震来袭时,嵌固端界⾯以下部分⼟体、基础及地下室随地⾯⼀起运动,界⾯以上上部结构产⽣相对运动。

刚度要求:嵌固端⽀座三个⽅向的平动及转动均为0。

⽆地下室嵌固端以下的基础及⼟体应有⼀定的刚度,有地下室嵌固端以下的地下室、基础及⼟体应有⼀定的刚度。

强度要求:地震作⽤时,嵌固端上部的竖向构件底部应先于嵌固端以下构件屈服,嵌固端要能紧紧的抱住柱脚。

普天之下,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嵌固端。

⽐如基础有差异沉降,那么Z向的约束就不可能是0。

嵌固端可以认为是上部结构实际地震的输⼊点,⽬前采⽤反应谱和时程法时地震是通过加速度从上部结构输⼊的。

⽤于确定上部结构抗震等级的建筑⾼度,规范字⾯意思为室外地⾯,实际宜从嵌固端开始算,当超过规范⾼度不多时可酌情处理。

剪⼒墙结构确定底部加强区时,同样应从嵌固端开始计算。

⽆地下室嵌固端要求(1)嵌固端应位于地⾯以下。

若需要露出地⾯应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2)计算的底层层⾼应取⾄嵌固端。

(3)地梁顶标⾼应在嵌固端处,且应该有⼀定的抗弯及抗剪能⼒。

部分设计⼈员构造设置地梁且不设置加密区的做法不妥。

(4)地梁应双向设置。

若柱脚铰接,地梁的作⽤可仅考虑控制差异沉降,仅单向设置,⽐如门刚。

对于设置吊车的固接柱脚,若单向设置地梁时,⽆地梁⼀侧的弯矩应全部由独⽴基础或桩基础承担。

(5)基础短柱应有⼀定的刚度,设置地梁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过度强调短柱与上部框架柱的抗弯刚度⽐。

(6)基础四周回填⼟应提出压实要求。

地下室顶板嵌固端要求(1)地下室四周应全埋。

局部外露时,露出部分不宜⼤于地下室层⾼的1/4,不应⼤于层⾼的1/3。

(2)地下室顶板应有⾜够的平⾯内刚度,不宜开⼤洞(要求应严于上部结构),顶板⾼差不应⼤于1m。

洞⼝及⾼差处应加强刚度及强度。

(3)地下室顶板厚度不⼩于180,双层双向配筋0.25%,混凝⼟不低于C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工程概况 昆明市某高 级 住宅 区, 总 建 筑面 积约 8 万 m2 , 地
处山地, 地面标高介于 1 970 63~ 2 044 58m 之间, 相对 高差 73 95m 。场地类别为 类, 抗震 设防烈 度为 8 度 ( 0 2 g ) , 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抗震设防 类别为丙类。数 段长条形的建筑顺山就势, 由坡脚向坡 顶延伸, 造成结 构的连续不等 高嵌固, 其嵌 固高度 的差 异远大 于建筑 自身高度。典型剖面及结构计算模型简图见图 1, 2。 2 结构分析 初步设计采用 SATWE 程序进行常规 计算, 在初步 设计审查中, 其计算成果的合理性受到 专家质疑, 甲方 随即委托专业咨询公司进行结构技术优化。 面对这样的 一个结 构单 元, 上下 部分 的嵌固 位置 高差近 20m, 而户型是类似叠加别墅 洋房类, 结合地形 连续 退 台、 收 进, 建 筑 抗 震 设 计 规 范 ! ( GB50011 ∀ 2001) [ 1] ( 简称抗震 规范 ) 和 常用 计算 分析 手段都 受到
图2 计算模型简图
2 1 基本认识
挑战, 结构设 计需要 新的解 决方 案。有意见 认为 该结 构竖向刚度极不连续, 结构 最大高度 大于 28m, 应该按 复杂高层建 筑处理, 甲方感 到难 以接受。设 置多 条防 震缝是另一思路, 这样 可以减 少每 个结构 单元 内的嵌 固位置高度的变 化幅 度和数 量, 有 利于在 一定 程度上 简化模型[ 2, 3] 。但在该项目 中, 每 一台的 宽度较 小, 设 缝在建筑和结构两方面都会带来较多的 问题。咨询过 程中提出这样一 个指 导性结 构模 型: 倾斜 的地 平线结 构模型( 图 3) 。该 模型 得到 大 多数 专家 的 认同, 即从 本质上该项目应 该仅 仅是一 个低 层建筑, 一个 条件特 殊的低层建筑, 不解决这个问题, 难免就会 如初步设计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a typical structure with varied solid ends 1 2 2 Sun Baifeng , Li Haishan , Zhong Yang
( 1 Kunming Hengfeng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Design Co. , Ltd. , Kunming 650041, China; 2 Yunnan Architecture Design Institute, Kunming 650041, China) Abstract: The solid end of the structure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seismic design, and the structure with varied solid ends is a puzzled problem for eng ineers. Based on a rare and typical project,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different calculation methods, the suggestions were given to design. Keywords: varied solid end; seismic design; declining horizon
第 40 卷 第 10 期




2010 年 10 月
结构不等高嵌固工程计算分析
孙柏锋 ,
[ 摘要 ]
1
李海山 ,
2Hale Waihona Puke 钟阳2( 1 昆明恒锋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昆明 650041; 2 云南省建筑工程设计院 , 昆明 650041)
在工程抗震设计中 , 上部结构嵌固位置的确定 是设计的出发点 , 而同一结构单元的不等高嵌固问题 长期困 扰设计人员。针对一极为少见而又颇具代表性的工程实例 , 通过概念分析和不同计算手段的比较 , 对目前电 算方法 的合理性进行了有效判别 , 并提出了明确的设 计建议。 [ 关键词 ] 不等高嵌固 ; 抗震设计 ; 倾斜地平线
图1
建筑剖面示意
作者简介 : 孙柏锋 , 硕士 , 工程师 , Email : sbf119@ sina. com 。
62
图3
倾斜的地平线结构模型
图4
S ATWE 与 ETABS 周期对比
一样, 出现# 3 层的建筑、 9 层的模型∃、 # 低 层的建筑、 高 层的模型∃ , 设计成果失真。类似结构还 存在其他技术 难点, 如整体稳定问 题、 基础 与挡 墙的关 系、 挡墙 与主 体结构的关 系等, 均 需要 仔细处 理。以下 主要研 究其 上部结构的计算模型及不同分析手段与实际状况的吻 合程度。 2 2 整体建模反应谱分析 分别采用 SATWE 和 ETABS 程序 独立 建模并 进行 反应谱分析, 为保证对比的有效性, 主要 计算参数和构 件尺度均保持一致。 2 2 1 周期 选取 前 10 阶 振型 进行比 较, 如图 4 所 示, SATWE 和 ETABS 计算结 果均 表明 第 1 阶 振型 以 Y 向平 动为 主, 第 2 阶振型以 X 向平动为主, 第 3 阶振型以扭转为 主, 且两种软件的计算结果相近。 2 2 2 楼层剪力 两种软件计 算所 得的地 震引起 的楼 层剪力 ( 简称 楼层地震剪力) 比较见图 5。可以看 出, 在结构 相对完 整的上部层 6~ 8, 两 种计算程 序的结 果保持了 高度的 一致 性, 而自出现 局部嵌固的 层 5, 两条 数值曲线的差 距随着楼层的降 低开始 越来越大, SATWE 楼层 地震剪 力依然从上至 下呈连 续单 调增加, 与常 规建筑 并无不 同, 而 EATBS 的曲线则出 现突变、 反弯, 在底层 两者计 算结果最大相差近 5 倍, 这早已超出普 通误差的范围, 可见, 这是基本 模型的问 题。分析 其原 因在于 SATWE 的层模型核心 概念在 此处 并不适 用, 层 模型隐 含着结 构作用由上而下的累计、 叠加关系, 虽然 上部楼层很多 框架柱已经在不同高度落地, 不再和下 部结构有关, 但 在层模型分析中依然将其作用继续向下传递。 2 3 整体建模时程分析 采用 ETABS 进行了时 程分析, 输入 调幅后 的三条 地震波( 两条天然地震波, 一条人工地震 波) , 天然波取 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