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
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_2

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12-07T06:07:31.755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8月15期作者:刘成龙李岩[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刘成龙李岩济南黄河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市场潜力不断增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重视 BIM技术在地铁建设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加快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进程。
关键词:BIM技术;地铁轨道交通;施工管理;应用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不断增加,从早期的“单轨”发展到目前的“地铁+有轨电车+市郊铁路+轻轨”等多种模式。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施工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更加突出。
由于在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工程资料和实际施工不一致等问题,而 BIM技术则可以对整个工程进行一个完整的管理。
BIM是在建筑过程中引入的新概念和新技术。
利用它可以把工程与环境、设备、信息、物理等数据进行共享,提高相关人员工作效率并保证整体项目效率与质量。
因此, BIM技术在地铁施工管理方面有着巨大潜力。
一、在施工管理过程中 BIM技术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过程中如何利用 BIM技术和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管理是当前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传统的施工方法只能从单一维度对工程进行控制。
但由于我国地铁项目具有空间大、时间长、建设成本高等特点,使得许多业主都面临着难以完成建设任务的难题。
因此,利用BIM技术能为地铁工程建设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统计、控制和优化等工作; BIM技术与项目团队的有效合作可以有效解决各部门间信息不共享、协调困难、效率低下等问题。
并且,这种共享能够使施工管理更加精准且科学、高效。
(一)与其他技术的协同作用由于各施工部门和各专业之间存在着诸多利益相关者,因此要想充分发挥 BIM技术的优势,就必须要保证各专业之间有效衔接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共赢、高效的效果。
轨道交通BIM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轨道交通BIM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轨道交通作为重要的城市交通方式,越发变得日益繁忙和
复杂。
对于轨道交通建设和维护,采用BIM技术可以提高工程设计和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提高工程品质、确保工程安全。
因此,BIM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奠定了轨道交通建设的信息化基础。
目前,国内的轨道交通BIM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地铁建设,在地铁建设中,BIM技术广泛应用于施工图设计、工程量清单、供应商管理等,如上海地铁1号线、2号线等项目;二是高铁建设,在高铁建设中,BIM技术主要应用于火车站建设、桥梁隧道设计
和施工等,如北京南站、南昌长江大桥等项目;三是城际铁路建设,城际铁路建设中,
BIM技术主要应用于线路规划和维护,如广深港高铁、武广高铁等项目。
发展趋势方面,随着智能交通技术的不断推广,轨道交通系统的数据量将会越来越大,轨道交通BIM技术将向大数据技术转变。
同时,轨道交通BIM技术将更加智能化,采用人
工智能等技术来实现数据的快速分析和精准决策,实现智能化交通系统的建设。
此外,
BIM技术和VR/AR技术的结合,将为轨道交通工程培训和可视化管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总之,轨道交通BIM技术在未来将会更加广泛地应用到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和维护中,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工具之一。
BIM应用案例:上海市轨道交通17号线工程

BIM智库| 超详细BIM应用案例:上海市轨道交通17号线工程一、项目概况上海市轨道交通17 号线是一条贯穿于青浦区东西向的区域级轨道交通线,西起历史文化古镇朱家角镇(东方绿舟),东至上海市规划的重要交通枢纽—虹桥枢纽,线路的建设对青浦新城新的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轨道交通17号线依托虹桥枢纽,接收中心城的辐射,串联青浦区的徐泾镇、青浦新城和朱家角镇,17号线的建设将大力促进青浦区新一轮的建设和发展。
本线路全长约为35.341km,采用高架和地下结合的敷设方式,其中地下线长度约为16.157km,高架线长度约为18.479km,敞开段长度约为0.705 km。
沿线共设置车站13座(自西向东分别是东方绿舟站、朱家角站、淀山湖大道站、漕盈路站、青浦新城站、汇金路站、赵巷站、嘉松中路站、徐泾北城站、徐盈路站、蟠龙路站、诸光路站、虹桥火车站站),平均站间距为2.898km,其中虹桥火车站站属于虹桥枢纽范围,与轨道交通2、10、原规划17号线换乘。
本线共设徐泾车辆段一处,朱家角停车场一处;控制中心选址设于徐泾车辆段内;地面主变电站两处,分别位于徐泾车辆段内和漕盈路站附近。
二、BIM 技术应用概况1、建模范围据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建设范围,制定BIM技术应用的建模范围。
2、应用目标上海市轨道交通17号线BIM 技术深度应用于项目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实现基于BIM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期信息管理,优化设计方案和设计成果,控制施工进度,减少工期,降低成本投入,提高设计质量和施工管理水平,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同时通过在运维阶段BIM应用提高运维管理水平。
以BIM 为核心,整合应用GIS、物联网等技术,形成合力,突破行业发展瓶颈,实现上海轨道交通行业向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转型升级。
在设计阶段BIM应用旨在创建精确且满足应用需求的各专业三维信息模型,通过平立剖检查、场地现状仿真、冲突检测及三维管线综合、竖向净空优化、工程量复核、装修效果仿真等多个应用点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控制项目造价。
城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指南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指南住房城乡建设部2018年5月前言为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3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建质函〔2015〕159号)要求与《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 51212-2016)、《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 51235-2017)、《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 51269-2017)等有关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编制本指南。
本指南在编写过程中,组织业内60余位专家深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有关问题,在北京、天津、石家庄、上海、兰州、西安、重庆、厦门、深圳等城市开展实践调研,组织30余位专家分章节起草指南内容,多次征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高校科研机构与信息化领域专家有关方面意见。
本指南的主编单位: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滨海新区轨道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铁建华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本指南的主要起草人员:金淮、丁树奎、罗富荣、于海霞、张波、辛佐先、李明洪、路宗存、李宏安、杨志团、马虎、周明科、路清泉、霍滨、黎忠文、高银鹰、张志伟、郑习羽、布永忠、和杉剑、聂鑫路、段宪锋、李茂源、马骉、苑露莎、王辉、桑学文、王浩任、杜新明、王瑞军、康佐。
目录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模型创建与管理 (6)4.1 一般规定 (6)4.2 模型创建基本要求 (6)4.3 模型创建范围、模型细度和成果 (8)4.4 模型与文件管理 (12)4.5 基于BIM的协同工作 (13)5可行性研究阶段BIM应用 (14)6初步设计阶段BIM应用 (16)7施工图设计阶段BIM应用 (17)8施工阶段BIM应用 (19)8.1施工准备 (19)8.2 施工实施 (20)8.3 竣工验收模型交付 (21)9BIM数据集成与管理平台建设 (22)9.1 一般规定 (22)9.2 建设目标与要求 (22)附录A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各阶段BIM应用内容 (25)1 总则1.1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引导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筑信息模型(以下简称BIM)应用与数字化交付,提高信息应用效率,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信息化水平,制定本指南。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指南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指南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以下简称为轨道交通工程),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应用已经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轨道交通工程BIM的应用指南。
首先,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的目标是提高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的效率和质量。
在设计阶段,BIM技术可以通过数字化建模实现对轨道交通线路、车站和设施的可视化展示,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工程设计方案。
在施工阶段,BIM技术可以将设计模型转化为施工图纸和施工程序,提高施工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BIM技术还可以实现施工进度的跟踪和管理,帮助项目团队进行实时的施工监控和资源调度。
在运营阶段,BIM技术可以实现轨道交通线路的设备和设施管理,包括设备维护和运行管理等。
第三,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需要建立合理的标准和规范。
由于轨道交通工程的特殊性,要求建立相应的BIM应用标准和规范,以确保BIM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实施。
这些标准和规范包括BIM模型的数据结构和命名规范、BIM模型的内容和质量控制要求等。
此外,还需要对项目团队进行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他们的BIM技术应用水平。
最后,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术机构的共同推动。
政府在轨道交通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标准,推动BIM技术的应用。
企业需要重视BIM技术的引入和培训,并在工程中积极推进BIM技术的应用。
学术机构可以进行相关研究和开展培训,为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综上所述,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的指南主要包括:确定应用目标,实现数据整合和共享,建立标准和规范,推动BIM应用。
通过合理的BIM 应用指南,可以提高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效率,为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城市轨道交通bim一体化管理模式及应用

目录1.概述2.城市轨道交通BIM一体化管理的概念3.城市轨道交通BIM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4.城市轨道交通BIM一体化管理的应用案例5.城市轨道交通BIM一体化管理未来发展趋势6.结论1. 概述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城市轨道交通成为了城市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应用逐渐成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市轨道交通BIM 一体化管理模式及其应用,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2. 城市轨道交通BIM一体化管理的概念BIM一体化管理是指通过BIM技术,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等各个阶段的数据信息集成到一个统一的评台中进行管理。
这包括建筑物、结构、设备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可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和共享。
3. 城市轨道交通BIM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城市轨道交通BIM一体化管理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它可以帮助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方和管理方在设计阶段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正,在施工阶段提高效率和质量,在运营和维护阶段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4. 城市轨道交通BIM一体化管理的应用案例以北京地铁S1线为例,该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都采用了BIM 技术,从而实现了信息共享和管理一体化。
在设计阶段,建设方利用BIM技术对线路进行了精确的模拟和分析,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在施工阶段,建设方通过BIM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和优化,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在运营阶段,建设方利用BIM技术对线路进行了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了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这一案例表明,城市轨道交通BIM一体化管理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5. 城市轨道交通BIM一体化管理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不断创新,城市轨道交通BIM一体化管理模式将会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数据共享和集成化:未来城市轨道交通BIM一体化管理将越来越注重数据共享和集成化,实现各个环节的信息互联互通。
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中的前景分析

标准技术 / S t a n d a r d T e c h n o l o g y160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蒸蒸日上,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发展,不仅数量与日俱增,而且工程规模扩大,施工难度增加,工程建设要求提高。
在此背景下,以往施工技术呈现不适应现象,促使对BIM 技术的探索和应用,以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伐,促进城市进步。
因此,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BIM 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中的应用前景意义重大,值得深思。
1 BIM 技术相关概述BIM 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的缩写。
此理念是由Chuck Eastman 教授提出的,在我国被称为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数字信息的应用,可以实现集成管理,模拟实际的建筑工程建设行为,可为施工过程中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并对多个目标进行高效管理控制,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工作方式,其应用日益普及。
在建筑领域内,BIM 技术深受欢迎,通过对其合理应用,解决了施工、设计等不同环节的难题。
但是现阶段,BIM 人才匮乏,阻碍其作用发挥,在日后的发展中,突破应用局限,将会拥有良好的前景。
2 BIM 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中的前景探究BIM 技术凭借自身种种优势,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将其与城市轨道交施工作业结合,能够发挥更大效用,可提高设计生产率,确保设计科学性、可行性,减少设计返工,降低成本。
基于BIM 的Visualization,能够运用设计可视化,更加直观的设计环境。
基于Coordination 可进行各专业模型之间的碰撞检查,提高设计效果,减少冲突。
在协调好的模型的基础上,既能够进行管线安装顺序的模拟,又有助于促使机电安装深化设计效率提高,并模拟施工进度,可减少工期延误、工程质量不佳等问题的发生。
具体来说,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中,BIM 技术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2.1 快速算量,精度提高在科技环境下,促使BIM 技术日益成熟和完善,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超详细BIM应用案例:某市轨道交通17号线工程_建筑设计_经典资料

超详细BIM应用案例:某市轨道交通17号线工程一、项目概况xx市轨道交通17 号线是一条贯穿于青浦区东西向的区域级轨道交通线,西起历史文化古镇朱家角镇(东方绿舟),东至xx市规划的重要交通枢纽—虹桥枢纽,线路的建设对青浦新城新的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轨道交通17号线依托虹桥枢纽,接收中心城的辐射,串联青浦区的徐泾镇、青浦新城和朱家角镇,17号线的建设将大力促进青浦区新一轮的建设和发展。
本线路全长约为35.341km,采用高架和地下结合的敷设方式,其中地下线长度约为16.157km,高架线长度约为18.479km,敞开段长度约为0.705 km。
沿线共设置车站13座(自西向东分别是东方绿舟站、朱家角站、淀山湖大道站、漕盈路站、青浦新城站、汇金路站、赵巷站、嘉松中路站、徐泾北城站、徐盈路站、蟠龙路站、诸光路站、虹桥火车站站),平均站间距为 2.898km,其中虹桥火车站站属于虹桥枢纽范围,与轨道交通2、10、原规划17号线换乘。
本线共设徐泾车辆段一处,朱家角停车场一处;控制中心选址设于徐泾车辆段内;地面主变电站两处,分别位于徐泾车辆段内和漕盈路站附近。
二、BIM 技术应用概况1、建模范围据xx轨道交通17号线建设范围,制定BIM技术应用的建模范围。
2、应用目标xx市轨道交通17号线BIM 技术深度应用于项目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实现基于BIM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期信息管理,优化设计方案和设计成果,控制施工进度,减少工期,降低成本投入,提高设计质量和施工管理水平,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同时通过在运维阶段BIM应用提高运维管理水平。
以BIM 为核心,整合应用GIS、物联网等技术,形成合力,突破行业发展瓶颈,实现xx轨道交通行业向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转型升级。
▲▲▲在设计阶段BIM应用旨在创建精确且满足应用需求的各专业三维信息模型,通过平立剖检查、场地现状仿真、冲突检测及三维管线综合、竖向净空优化、工程量复核、装修效果仿真等多个应用点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控制项目造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指南住房城乡建设部2018年5月前言为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3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建质函〔2015〕159号)要求及《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 51212-2016)、《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 51235-2017)、《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 51269-2017)等有关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编制本指南。
本指南在编写过程中,组织业内60余位专家深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有关问题,在北京、天津、石家庄、上海、兰州、西安、重庆、厦门、深圳等城市开展实践调研,组织30余位专家分章节起草指南内容,多次征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高校科研机构及信息化领域专家有关方面意见。
本指南的主编单位: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滨海新区轨道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铁建华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本指南的主要起草人员:金淮、丁树奎、罗富荣、于海霞、张波、辛佐先、李明洪、路宗存、李宏安、杨志团、马虎、周明科、路清泉、霍滨、黎忠文、高银鹰、张志伟、郑习羽、布永忠、和杉剑、聂鑫路、段宪锋、李茂源、马骉、苑露莎、王辉、桑学文、王浩任、杜新明、王瑞军、康佐。
目录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模型创建与管理 (6)4.1 一般规定 (6)4.2 模型创建基本要求 (6)4.3 模型创建范围、模型细度和成果 (8)4.4 模型与文件管理 (12)4.5 基于BIM的协同工作 (13)5可行性研究阶段BIM应用 (14)6初步设计阶段BIM应用 (16)7施工图设计阶段BIM应用 (17)8施工阶段BIM应用 (19)8.1施工准备 (19)8.2 施工实施 (20)8.3 竣工验收模型交付 (21)9BIM数据集成与管理平台建设 (22)9.1 一般规定 (22)9.2 建设目标及要求 (22)附录A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各阶段BIM应用内容 (25)1 总则1.1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引导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筑信息模型(以下简称BIM)应用及数字化交付,提高信息应用效率,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信息化水平,制定本指南。
1.2本指南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新建、改建、扩建等项目的BIM创建、使用和管理。
1.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应结合实际制定BIM发展规划,建立全生命期技术标准与管理体系,开展示范应用,逐步普及推广,推动各参建方共享多维BIM信息、实施工程管理。
1.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BIM创建、使用和管理除应符合本指南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1 BIM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
2.2BIM数据集成与管理平台利用GIS、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信息数据集成、传递、共享和应用的软硬件环境。
2.3模型元素模型的基本组成单元。
2.4模型细度模型元素组织及其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的详细程度。
2.5协同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共同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
基于BIM的协同工作主要包括参建单位之间的协同、参建单位内部不同专业之间、专业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的协同以及阶段之间的数据传递及反馈等。
3 基本规定3.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宜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等建设全过程应用BIM,并实现工程的数字化交付。
3.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宜根据工程实际需要按附录开展各阶段BIM应用工作。
3.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可在本指南框架下建立模型创建、模型应用、模型交付等BIM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确保模型的创建、使用和管理及模型数据的传递和共享满足BIM应用并符合工程建设要求。
3.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各参建单位可按照以下要求开展BIM应用工作:1建设单位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明确工程建设各阶段BIM应用目标;(2)建立组织架构和BIM应用管理体系;(3)建立包含模型创建要求、各阶段模型创建内容和模型细度、各阶段模型应用与交付要求、模型与文件管理等的BIM技术标准;(4)建设BIM数据集成与管理平台,满足各参建单位协同工作需求,辅助工程建设管理;(5)根据BIM数据集成与管理平台运行的需求,建立配套的硬件和网络环境;(6)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设备采购等相关招标文件中,对BIM 工作内容和技术指标提出要求;(7)制定BIM交付成果审核机制和激励措施,规范、督促和引导各参建单位的BIM应用工作;(8)对各阶段、各参建单位的BIM交付成果进行审核、管理和归档;(9)组织相关单位审核竣工验收模型与工程实体、竣工图纸的一致性,并向运营单位和相关部门移交竣工验收模型。
2勘察单位(含环境调查单位)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根据建设单位BIM技术标准要求创建地质模型和场地模型;(2)利用模型检查、核实地质勘察和周边环境调查资料的可靠性、完整性;(3)根据工程和企业自身需要,研究支持多种数据表达方式与信息传递的工程勘察数据库建设方法;研究便于提升地质模型和场地模型创建质量和效率的技术;建立基于BIM的地质勘察和周边环境调查的工作流程与工作模式,实现地质勘察和周边环境调查技术的升级。
3 设计单位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根据建设单位BIM技术标准要求创建设计模型;(2)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开展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的BIM应用工作;(3)根据工程和企业自身需要,研究建立基于BIM的协同设计工作模式;建设BIM数据集成与管理平台实现各专业设计信息的集成与共享;研究基于BIM的辅助设计工具,提高BIM应用工作效率;(4)参与竣工验收模型与工程实体、竣工图纸的一致性审核工作。
4 施工单位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根据建设单位BIM技术标准要求,结合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工法与工艺及项目管理要求完善施工图设计模型,形成施工模型;(2)利用施工模型完善施工方案、指导现场施工;(3)建设BIM数据集成与管理平台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等进行管理;(4)按照建设单位BIM技术标准创建竣工验收模型;(5)根据工程和企业自身需要,利用施工模型对工程成本进行实时、精确的分析和计算,提高对项目成本和工程造价的管理能力;综合应用数字监控、移动通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施工现场即时通讯与动态监管、施工时变结构及支撑体系安全分析、大型施工机械操作精度检测、复杂结构施工定位与精度分析、施工安全风险动态监控等智慧建造,提高施工精度、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
5监理单位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根据建设单位BIM技术标准要求,审核施工过程模型信息与施工现场的一致性;(2)参与审核竣工验收模型与工程实体、竣工图纸的一致性;(3)利用BIM数据集成与管理平台辅助施工监理工作。
6 设备供应单位应根据建设单位BIM技术标准要求,提供适用于日常管理的设备简化模型或适用于检修的设备精细化模型。
7 第三方监测单位、质量检测机构、风险咨询机构、材料供货商等参建单位,应按照建设单位BIM技术标准要求创建模型或提供信息。
8 各单位可根据需要委托BIM咨询单位提供技术支持。
3.5建设单位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各阶段的BIM应用目标和应用内容制定工作方案。
方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 BIM应用目标和工作原则;2 各阶段BIM应用内容和成果要求;3 人员组织架构和相应职责;4 模型创建、使用和管理要求;5 BIM应用进度、质量要求;6 各参建单位协同工作方式;7信息安全要求;8 相关保障措施。
3.6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应根据建设单位工作方案和合同要求制定本单位实施方案。
3.7建设单位组织制定竣工验收模型交付标准时,应征求运营管理单位意见。
4 模型创建与管理4.1一般规定4.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开展BIM应用工作前,应根据工程需要对各阶段的BIM应用内容、模型种类和数量、软硬件需求等进行整体规划。
4.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各阶段的模型包括方案设计模型、初步设计模型、施工图设计模型、深化设计模型、施工过程模型和竣工验收模型等。
深化设计模型宜在施工图设计模型基础上,通过增加或细化模型元素等方式进行创建;施工过程模型宜在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深化设计模型基础上创建;竣工验收模型宜在施工过程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工程验收要求,通过修改、增加或删除相关信息创建。
4.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应建立协调机制和方法,使各阶段模型能集成为逻辑上唯一的本阶段项目部分或整体模型。
4.1.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各阶段的模型创建应考虑所处阶段BIM应用内容和模型数据集成的需求,并对模型创建软件和创建方法进行规定。
4.1.5在满足BIM应用需求的前提下,模型创建可采用较低的模型细度。
4.1.6各参建单位按照BIM实施方案开展模型创建、使用和管理工作,并按要求向建设单位交付相关模型和资料。
各参建单位根据建设单位的协同工作管理办法,获取相关模型及应用成果。
4.1.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各参建单位应保证各自创建的模型及应用成果的真实、完整、有效。
4.2模型创建基本要求4.2.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各阶段BIM模型应按照统一的规则和要求创建,当按工程部位、专业等分别创建时,各模型应协调一致,并能够集成应用。
4.2.2模型创建应采用统一的坐标系和度量单位。
4.2.3地质模型宜全线统一创建,按工程部位、标段划分等进行拆分并提供给相关单位使用。
4.2.4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地形等场地模型宜全线统一创建,按工程部位、标段划分等进行拆分并提供给相关单位使用。
场地模型的创建范围应符合设计、施工要求。
4.2.5工程本体可按工程部位、专业、系统等分解模型创建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可参照下列原则分解模型创建工作:1车站模型按专业、楼层分解;2区间模型按专业、里程分解;3车辆段和停车场宜按专业、功能分区分解;4控制中心、办公楼等大型单体建筑物宜按专业、楼层分解。
4.2.6模型颜色应统一规定,并符合下列要求:1地上环境建(构)筑物模型的颜色应尽量接近实物效果;2地质模型的颜色应体现地质分层和岩土特征;3市政管线模型的颜色应便于区分不同管道系统,宜与二维图纸的管线颜色保持一致;4工程各专业模型的颜色应满足模型展示美观和直观区分各专业、系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