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_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增分课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1分子和原子课时训练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1 分子和原子课时训练(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1 分子和原子课时训练(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1 分子和原子课时训练(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3。
1分子和原子1.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B.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
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D。
可构成分子2。
下列物质中属纯净物且是单质的是( )①液态氧②水③硫粉④水银⑤纯净的蔗糖水⑥铜锈A.②③④ B。
①④⑤ C.③⑤⑥ D。
①③④3.水结成冰是( )A。
分子变大了 B.发生了化学变化C.分子间的距离变了D.物质种类变了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二氧化锰 B.高锰酸钾 C。
氧化镁 D.液氧5。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有新物质生成 B。
有发光放热现象C。
有气体放出 D。
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于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间的间隙可以改变,决定了物质有三态变化B。
一些物质的热胀冷缩,证明了分子间的间隙是可以改变的C。
一个水分子很小,就像一粒细沙一样不易看到D。
冰水混合的物质不是混合物7.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C.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8。
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D.分子的大小及质量都比原子大9。
新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1分子和原子同步测试卷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分裂变成了原子
B.经过食堂附近,闻到饭菜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更旺,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熄灭,说明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4)写出乙图变化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
18.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甲烷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
A.水分子可以再分B.水分子很小C.水分子间有间隔D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3.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若它们组成的分子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一种新的化合物生成B.反应物为双氧水
C.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D.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4.如图向盛水的烧杯中放入一粒品红,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形成红色溶液,此实验能说明()
【分析讨论】(1)由A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步骤三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
四、解答题
20.为了证明粒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教材中安排了下述实验;取100mL酒精和100mL水,在量程为200mL的量筒中混合.试回答下列问题:
(1)预测结果可能是怎样的实验结果又如何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导学导练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目标导学
化学用语天天练 导学导练 随堂检测 课后作业 1
目标导学
2
化学用语天天练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氧化汞的分解: _氧__化__汞__→__(加__热__)_氧__气__+_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高__锰__酸__钾__→__(加__热___)锰__酸__钾__+_二__氧__化__锰__+_氧__气__________ 3.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过__氧__化__氢__→__(二__氧___化__锰__)氧__气__+_水___________________ 4.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氯__酸__钾________氯__化__钾__+_氧__气_________。
A.分子可分,而原子在任何情况下不可再分 B.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要先构成分子才 能构成物质
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保持物 质的化学性质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解成原子,这些原子又 可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
15
导学导练
知识点2.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练习】
2. (2015本溪模拟) 在学习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后,四 位同学对它们的区别作了如下发言,正确的是
9
导学导练
知识点2.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小组讨论】
通过“冰的融化”和“氧化汞受热分解”分析微 粒的变化
10
导学导练
物质发生的变化
知识点2.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分子是否 变化的类别(物
改变
理或化学)
不变
物理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15.(中考·武汉)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 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 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 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 小药瓶上无瓶塞。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见习题 5 C
2C
6A
3A
7B
4 见习
答案呈现
13 见习题
10 C
14 见习题
11 B
15 A
12 见习题
16 D
1.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的,如__分__子____、__原__子____等。如氧气由_氧__分__子_构成, 液氮由__氮__分__子__构成,水由___水__分__子___构成,二氧化碳 由__二__氧__化__碳__分__子__构成。硅由__硅__原__子__构成。
14.如图所示,在一个烧杯中,加入100 mL水,向水中放入 一小块冰糖。在容器外壁用铅笔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请 回答以下问题:
(1)糖块放入水中后,会逐渐变小的原因是 ___分__子__在__不__断__运__动____。 【点拨】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糖块放入水中后,会 逐渐变小;
(2)当糖块完全溶解后,液面比所画的水平线__低____(填“高”或 “低”),此现象说明了__分___子__之__间__有__间__隔___。 【点拨】由于构成糖的分子和水分子运动到彼此的间隔中 去了,所以糖块完全溶解后,液面比所画的水平线低;此 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测试)学校:___________ 姓名:班级:得分:一、单选题(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对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于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答案】C【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单个的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则由阴阳离子共同保持其化学性质。
2.氧气在降温加压变成液态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B.分子质量变小C.分子体积变大D.分子运动速率变大【答案】A【解析】氧气由气态变成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质量不变,分子的体积不变,分子运动速率很慢。
故选A.3.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离子能构成物质B.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答案】C【解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A错误;分子、原子间均有间隔,B错误;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C在正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原子不能再分,D错误。
故选C。
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氨气B.氯化钠C.镁D.金刚石【答案】A【解析】A、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 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的间隔大B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停运动C 气体热胀冷缩分子可变大可变小D 1个水分子质量约为3×10-26kg 分子很小【答案】C【解析】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的分子之间有间隔,且间隔比较大;能够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的不断运动;物质的热胀冷缩是因为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10-26千克,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
山东滨州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习题(含解析)

山东滨州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习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大写字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镁、锰、锌B.铝、银、汞C.氖、钠、硅D.氯、钙、铜2.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香水挥发﹣﹣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C.液氧与气态氧气都能支持燃烧﹣﹣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D.10mL 水与 10mL 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 20mL﹣﹣分子间有间隔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A.空气液化——分子间间隔改变B.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C.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4.如图所示的是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B.硫属于金属元素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D.一个硫原子有16个质子5.下列关于物质构成描述正确的是()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B.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电子层都有8个电子C.Na+和CH4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相同D.通常条件下N2和O2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发生改变6.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新分子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微粒在不断运动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而氧气比较活泼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A.A B.B C.C D.D 7.如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镁、铝三种原子都有3个电子层B.氢、锂、钠三种原子的最外层都有1个电子C.铍、镁两种原子易得到电子变成离子D.图中有五种金属元素8.下列客现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NaOH溶于水放热——离子扩散过程吸收的热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B.金属很难被压缩——分子间没有间隔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D.白磷、红磷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磷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9.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D.水比冰更容易被压缩——分子间的间隔大小不同10.下列图示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氧气的验满D.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二、填空题11.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青岛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习题(含答案解析)

青岛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习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以下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教室进行消杀后室内充满消毒液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说明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C.氮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这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D.和两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A.H2O B.H2C.O D.2HNH)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粒子是()3.与铵根离子(+4H O D.LiFA.+Na B.-OH C.24.各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B.C.D.5.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粒子都不能再分6.下列关于物质构成描述正确的是()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B.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电子层都有8个电子C.Na+和CH4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相同D.通常条件下N2和O2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发生改变7.相同质量的钠、镁、铝、铁中,含有原子数目最多的是( )A.钠B.镁C.铝D.铁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A.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9.从下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A.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10.从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这是一个分解反应B.分解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单质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D.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二、填空题11.美国两位科学家利用碘元素,进行了“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揭开了“细胞如何感知周围环境”之谜,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知识点(附2套试卷)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初步认识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a. 这些微观粒子真实存在b. 大部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有一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金属、稀有气体、大部分固态非金属(金刚石C,石墨C,单晶硅Si 等)c. 不同的物质中含有不同的粒子(水中含有大量水分子,铁中含有中大量铁原子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和联系★温馨提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一、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
(肉眼是无法看到的。
)(2)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着。
(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思考:糖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哪个溶解得快?湿衣服阳光下干得快,还是阴凉处干得快?为什么?(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通常情况下:气态>液态>固态。
特殊情形:水在4℃时密度最大,此时水分子间距离最小)a. 物质的三态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分子本身的形状、大小不发生改变。
b.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c. 100ml 水和100ml 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水分子和氧分子性质不同、二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硫分子的性质不同)(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说,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a. 例如:一个氧分子(O2)由2 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H2O)由1 个氧原子和2 个氢原子构成的。
b. 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例如: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气体被压缩为液态,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本身大小也没有变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01 知识管理
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物质的构成: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 。
(2)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 。
(3)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受物质的状态和温度的影响。
说 明:(1)同一物质不同状态: 分子间的间隔> 分子间的间隔> 分子间的间隔。
(2)
温度:温度升高,分子间隔 ,遇冷时 。
注 意:温度改变,物质的体积改变,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改变,但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
2.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概 念:(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 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 的最小粒子。
关 系:分子是由 构成的。
实 质:在化学变化中, 可以分为 ,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 。
注 意:“最小”是指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
而离开化学变化这一条件,它则不是最小粒子,且可以
分为更小的粒子。
02 基础题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氧气
B.过氧化氢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
2.(岳阳中考)“五月粽香飘万家”,能闻到粽香的原因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3.下列事实说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A.水结成冰
B.水分蒸发
C.过氧化氢分解
D.水汽化
4.化学上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 )
A.原子的质量很小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的体积极小
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5.(娄底中考)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热胀冷缩”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遇热体积变大,遇冷体积变小
B.分子遇热间隔变大,遇冷间隔变小
C.分子遇热不断运动,遇冷静止不动
D.分子遇热数目增多,遇冷数目减少
6.如图所示是氢气和氯气(Cl2)反应的示意图,试回答:
(1)该反应的类型属于________反应;
(2)在反应中,氢分子变成________,氯分子变成________,它们相互结合成的新分子是________;
(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因此在这个反应中,
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
7.(河南中考)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酒香不怕巷子深。
(2)加压时,6 000 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
03 中档题
8.如图,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清水和红墨水,使其有较明显的分界面,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浸在热水中的试管里的两种液体分界面模糊的更快些。
该对比实验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 )
A.体积小、质量小
B.在不断运动
C.相互之间有间隙
D.随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
9.下图是分子结构模型示意图(图中“○”“●”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10.(宿迁中考)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C.分子在不断运动,原子静止不动
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11.(湘潭中考)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事实微观解释
A 温度降低,汽油的密度增大分子的体积变小
B 春天公园里散发出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 10 mL酒精与1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 mL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一滴水中含有约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12.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该反应示意图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
B.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氧化汞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D.氧化汞、汞、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13.(1)向容积为250 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 ,说明 。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
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 ,说明 。
仪器A细颈部的作用是 。
14.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
(1)从图中,你可看出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别是什么?
(2)从图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04 实验突破
15.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
仪器A的名称是什么?其用途是什么?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说明了氨气具有哪些性质?
(3)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
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什么?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哪种试剂具有挥发性?
请规范的抄写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
氧 气O2: 、 、 ,氢气H2: 、 、 ,二氧化碳CO2: 、 、 ,氨气NH3: 、 、 ,氯 气Cl2: 、 、 ,氯化氢HCl: 、 、 。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知识管理
1.很小 越快 气体 液体 固体 变大 缩小 2.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中 原子 分子 原子 分子
基础题
1.A 2.C 3.C 4.D 5.B 6.(1)化合 (2)氢原子 氯原子 氯化氢分子 (3)氢分子 氯原子 氢分子和氯分子 7.(1)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答: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
中档题
8.D 9.D 10.B 11.A 12.A 13.(1)整瓶水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2)液面低于刻度线且距离较远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便于观察液面变化 14.(1)答: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联系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变化(或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实验突破
15.(1)答:仪器A的名称是胶头滴管,用途是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
(2)答: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滤纸条上酚酞试液从右向左依次变红,这说明了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不停地运动,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3)答: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酚酞与氨水的位置滴反了,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