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教案水的组成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3.1 水的组成一、学生分折1、学生已经在第二单元课题2和课题3分别学习了氧气和氧气的制取方法。

2、学生在地理课中已经学习自然界中与水有关的知识。

3、学生已有化学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

4、学生所处的年龄是一个充满好奇好动的年龄,特别是学生自己做实验时表现出的强烈的动手意向。

二、教材分折本课题第三单元课题1围绕水的组成问题,将水是由哪种元素组成的、什么叫做单质和什么叫做化合物有序地串联起来,并介绍氢气和氧气的检验方法。

其中水的电解实验是化学中重要的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3)能区分单质、化合物;(4)了解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自来水的电解实验,了解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初步学会水的电解这种基本实验操作;(2)通过对水的电解实验的探讨,让学生了解氧气和氢气的检验方法,并学会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3)培养学生有珍惜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策略1、本课题的教学可以从学生熟悉的自来水问题着手,创设好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较强的求知欲。

2、教学中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并在课前准备好实验用品,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交流,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3、课后结合本课题水的电解实验,让学生制作简易的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解水的实验难点: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元素有哪些。

六、教学准备1、水电解器、学生电源、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木条、火柴、简易氢气发生装置(含试剂)、尖嘴导管、盛氧气的干燥集气瓶、蒸馏水一瓶。

2、布置学生在课后从网上或资料书中查找有关于水的资料。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1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1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水的组成》化学教案《水的组成》化学教案1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才能。

如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堂中学生上台展示预习的内容,在课中实验活动探究中,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学生来展示自己当堂所学,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分成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另外,让学生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训练,并且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本质性教学活动。

3、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来攻破教学难点。

水的组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本节课对课本的实验[3-1]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实验室中水电解器上的电极有问题不能做实验),这样全体学生都能看到,防止了演示实验时有一局部同学看不到的敝处,而且现象比拟明显,还节省了时间,当然不能用多媒体演示代替实验。

这个探究过程中贯穿以“提出问题—作出猜测—设计实验—进展实验—表达与交流—得出结论—知识应用”的科学探究环节,学生对这个探究实验很感兴趣,参与度较高,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此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才能、合作才能、表达才能、动手才能和应用才能,进步了科学素养。

4、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进步学生的科学素养。

展示我们的地球,同时展示没有水的火星,在强烈的比照下,让同学们体会到水对我们地球上一切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命的一种情感。

此外,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仍存在需要改良的地方,尤其是在学生进展了探究活动后,应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展学习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客观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有待进步的方面,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

例如,在课堂达标检测中,有的学生的正确率不高,未能当堂及时给与指正和评价,这些存在的问题假设能及时向学生指出,那么更有利于他们下一阶段的开展。

二、教学施行过程中的反思整节课的教学过程顺畅,教学节奏还行,语言的感染力有点欠缺,需要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进步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以下两个方面也有待改良:《水的组成》化学教案2 目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教案《水的组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教案《水的组成》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一水的组成【目标要求】【知识与能力】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1. 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2.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难点:1.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课题分析】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实验准备】:小试管、酒精灯、火柴、木条、电解用水、水电解器、直流电源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参考课件3.1/3.1a)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今天开始学习自然界中的水。

水是我们最熟悉,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

水究竟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呢?水的组成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讲授新课:一、水的组成下面我们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演示实验】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这里的水含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

1.现象:(负氢——父亲)(1)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水的概念;2. 掌握水的组成及分子结构;3. 了解水的性质及用途。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2. 运用分子模型探究水的组成;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意识;2. 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章以水的组成为主题,通过学习水的组成、分子结构、性质及用途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水的相关知识。

2.2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问题,能够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2.3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概念,掌握水的组成和分子结构,探究水的性质及用途。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生活中常见的水资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性质。

3.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水的概念、组成和分子结构。

3.3 实验观察进行水的沸腾、蒸发等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变化。

3.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性质及用途。

3.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组成、性质及用途,强调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的组成、性质及用途的理解程度。

4.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水的组成和性质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九年级化学》课本。

5.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等实验器材。

5.3 课件制作有关水的组成、性质及用途的课件,辅助教学。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阐述水的组成、分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6.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水的沸腾、蒸发等实验,演示水的性质变化。

6.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性质及用途。

6.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水的组成和性质。

6.5 案例分析通过水资源利用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观察、思考等方法探究物质组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

2. 难点:电解水时,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解水装置、氢气收集瓶、氧气收集瓶、火柴、试管等。

2. 教学课件:水的组成相关图片、视频等。

3. 教学素材:有关水的组成的文章、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2. 探究水的组成:介绍电解水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4. 讲解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解释电解水时,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的原因。

5. 巩固知识: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水的组成的掌握情况。

6. 拓展延伸:介绍水的净化、水资源保护等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8.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水的组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1. 学习水的分子结构,理解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 掌握水的化学式H2O,并了解其含义。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思考并描述水的电解过程。

2. 讲解水的分子结构,用模型或图示展示水分子的构成。

3. 解释水的化学式H2O的含义,强调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关系。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书写水的化学式,并解释其含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组成》导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组成》导教案

老师学生姓名教材版本姓名学科年级上课时间月日:–:名称课题水的构成名称教课认识水的基本构成目标教课电解水实验重点【知识重点】一、水的电解实验1.实验装置2. 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电源正极上产生的气体和电源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1:2.3.查验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查验正极上产生的气体,发现木条复燃(从头焚烧),说明是氧气;点燃负极上产生的气体,发现能焚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4.实验结论教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能产生氧气和氢气.这一过程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学水通电氧气+氢气过程因为氢气中的氢和氧气中的氧都来自于水,所以水是由氢和氧构成的.二、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沸点气球凝结点状态水的异样现象【典型例题】例 1.若通电分解水共收到 48ml 气体,则正极和负极上产生的气体各多少毫升?例 2.对于电解水的实验有以下表达,你以为不正确的选项是().A.为加强水的导电性,常常在水中加入少许硫酸B.该实考证了然水是由氢和氧构成的C.实验中采集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1: 8D.该实考证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能产生氢气和氧气”这一重要性质例 3.阅读以下对于水的表达,此中是描绘水的化学性质的是().A.往常状态下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滋味的透明液体B.水在通电条件下会产生氢气和氧气C. 在 101kPa时,水的凝结点是0 CD. 水受热汽化变为了水蒸气例 4.对于水的构成,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C、水是由氢和氧构成D、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例 5. 以下对于水的性质的表达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降温到0 C,水结成冰B、加热到 100C ,水变为水蒸气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D、给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例 6. 如下图,是表示水的两种变化,请从宏观和微观(原子和分子的看法)两个角度描绘它们的变化过程.(1)宏观:微观:(2)宏观:微观:【讲堂练习】1.在以下条件中,能使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是().A. 将水加热至100 CB. 将水放入冰箱冷冻室C. 将从蓄电池两极上引出的两根导线插入水中D. 将冰块放入热水中2.利用电解水的实验,不单能够研究水的构成,并且能够推出一些其余的结论,在以下结论中,你以为正确的选项是().A. 氧气和氢气B. 氧气能支持焚烧,氢气能焚烧C. 氧气和氢气都不易溶于水D. 氧气和氢气都易溶于水3.以下气体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A. 水蒸气B. 空气C. 氧气D. 氢气4.欲使必定量的水的体积增大,以下举措能够达到目的的().A. 通直流电B. 降温至0 C以下C. 加热至100 C以下D. 加热至100 C5.冬季,在我国北方有这样的自然现象:水会结冰,而食盐水不结冰.此外,实验研究表示,食盐固体能使冰消融.请你依据上述信息剖析,欲消除高速公路上的积雪,以下举措可行的是().A. 将食盐末撒在积雪上B. 洒热水使雪消融C. 洒冷水使雪消融D. 氧气和氢气都易溶于水6.理论上,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 2:1.针对这一发现,你以为以下做法不行取的是().A.频频多次实验查找原由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差不多,能够以为实验已经成功C.勇敢提出假定: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D.查找实验装置能否漏气7.往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电源后,两根玻璃管内的液面都降落.以下描绘中正确的选项是().A. 插正极的玻璃管内水面降落快B. 插负极的玻璃管内水面降落快C.两支玻璃管内水面降落同样快D. 以上描绘都错误8.对于电解水的实验,以下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正极产生的气体不可以焚烧,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焚烧B、正、负极产生的气体都是水蒸气C、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约是正极产生气体体积的两倍D、做电解水实验时,通的是直流电9.以下对水的性质的描绘错误的选项是()A、水往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B、纯净的水略带甜味C、1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CD、 10 C 的水是固态10 .以下对于水的电解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这是化学变化B、这是物理变化C、这是物理性质的表现D、实验中产生的氧气体积较大11 .水的以下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水电解后能生成氧气和氢气B、水跟生石灰联合变为了熟石灰C、在高温下水也会分解成氧气和氢气D、水在往常状况下是液体12.冬季,北方室外的自来水管往常要用稻草包裹,这主假如因为水的哪个性质?()A、水在4 C 时的密度最大、水的凝结点为0 CBC、水的沸点是 100 CD、水结冰时体积膨胀13.以下对于水的构成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D、水是由氢和氧构成的14.以下不属于混淆物的是()A、干净的空气B、冰水混淆物C、天然水D、矿泉水15.依据图所示的电解水的实验达成以下各问题.(1)两电极分别连结电源的哪极? A:;B:;(“正”或“负”)( 2)通电后能察看到的现象是.( 3)甲管内产生的气体是,乙管内产生的气体是.( 4)管内产生的气体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管内产生的气体能够焚烧.(5)因为水的导电性较差,故实验前往常要往水里先加入少许的氢氧化钠或硫酸,目的是16.剖析表中相关地球水储量数据,并回答以下问题:(1)地球上储量位居前三位的水体依次是,,。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的组成》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介绍水的组成和水的性质。

本章通过介绍水的组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分子结构,以及水分子的组成元素。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水的化学性质和水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对原子和分子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水的组成和水分子结构的认知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知识。

2.了解水分子的结构,能描述水分子的组成元素。

3.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并理解其原因。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的理解。

2.水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然后提问:“我们知道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让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呈现(10分钟)使用PPT课件呈现水的组成的知识,介绍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知识,并呈现水分子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分子的组成。

操练(15分钟)进行水的电解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加深对水的组成和性质的理解。

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水的组成和性质,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性质与其他物质的关系,如二氧化碳、硫酸等,并进行小组讨论。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回顾水的组成和性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篇1课型:试验探究课课时:1课时学问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通过电解水的试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科学素养目标:初步培育同学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依据电解水的试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试验器村,同学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教学过程:复习争论:讨论性学习,调查本县的空气,水源等污染状况,同学们调查状况如何,相互展现成果,污染现状如何,污染缘由有哪些,应如何消退或削减污染。

参考要点:①污染形势较为严峻。

②污染缘由a工业“三废”b农业生产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的污染。

c生活上的污染③消退或削减污染的建议a严控工业“三废”b严控农业上的污染c严控生活上的污染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洁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叙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掩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

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特别亲密,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晰有关水的学问,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叙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看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同学争论:小组汇报要点:1、无色无味液体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同学试验:讨论水的组成(试验3-1)经过试验,同学得到下列结论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同学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育严谨的科学态度。

同学试验:(试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推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同学结合上述试验结论争论水的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一水的组成
【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
1. 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2.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难点:
1.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课题分析】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实验准备】:
小试管、酒精灯、火柴、木条、电解用水、水电解器、直流电源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参考课件3.1/3.1a)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今天开始学习自然界中的水。

水是我们最熟悉,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

水究竟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呢?水的组成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讲授新课:
一、水的组成
下面我们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演示实验】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这里的水含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

1.现象:(负氢——父亲)
(1)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2)与是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

(3)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

讨论: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论:有氢气和氧气生成,说明电解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H 2O −−
→−通电 H 2 + O 2 (分解反应) 讲述: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能重新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那么究竟由几个氢、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呢?
【讲述】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有相同的分子数。

”实验测得电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1,可以认为水电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目约为2∶1。

氢和氧的分子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可推测1个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也约为2∶1。

教师可以稍做推导。

设问:水的化学式怎样写?
讲述:人们经过大量的实验精密测定,证实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所以,水的化学式应写成H 2O 。

讲述:每一种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人们经过大量的实验精密测定,每一种纯净物只有一个固定的化学式。

结论: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事实,我们可以得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二、介绍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3)验纯方法:如图所示。

(管口朝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
若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已纯。


(4)未来的理想能源(为什么?)
制备来源广泛,热值高,没有污染。

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水的组成,并对氢气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

作业:
板书设计:
一、水的组成
H 2O −−→−通电
H 2 + O 2 (分解反应)
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二、介绍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3)验纯方法:
(4)未来的理想能源:
制备来源广泛,热值高,没有污染。

教后记:
第二课时:(参考课件3.1/3.1a)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讨论:氢气H2氧气O2水H2O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从元素种类的角度去考虑)
2.讲授新课:
三、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如:氧气、氮气、铁、镁、碳、硫、磷,等等都是单质。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等,都是化合物。

单质
纯净物氧化物
物质化合物
混合物非氧化物
问题:比较下列H2O2、KClO3、KMnO4、SO2、CO2、SO2化学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或纯净物)。

例如H2O2、SO2、CO2、SO2等。

小结:略。

随堂练习:
1.有下列物质:①河水②铁粉③二氧化硫④清新的空气⑤过氧化氢⑥液氧⑦高锰酸钾⑧充分加热高锰酸钾后的残余物。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

2.下列物质中,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的是()
A.空气
B.稀有气体
C.液氢
D.氧化铁
作业:
板书设计:
三、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单质
纯净物氧化物
物质化合物
混合物非氧化物
3.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或纯净物)。

例如H2O2、SO2、CO2、SO2等。

教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