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元素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周期律以及元素符号等知识的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三单元课题3的课后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理解题目要求,规范书写,提高解题效率。
4.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课题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探究不同元素的化合价规律。
5.进行一次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内容包括元素符号、元素周期律、实验现象等。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详细讲解元素周期律的规律,如原子半径、电负性、金属性等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周期律的应用。
4.引导学生学会查找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周期或族的特点,归纳总结规律。
-设计互动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深化对周期律的理解。
-创设真实情境,如生活中的元素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周期律解释现象,增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2.针对元素符号的记忆难点,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采用趣味性记忆法,如编写元素符号顺口溜、制作元素符号卡片等,提高记忆效果。
-定期进行元素符号默写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记忆成果。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 元素》精品教学课件

探究新知 知识点 1 元素
概念 观察下列分子的组成,总结它们的共同特点。
氧化汞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HgO
汞原子 氧原子
O2 氧原子
H2O
氢原子 氧原子
CO2
碳原子 氧原子
探究新知
上述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 属于同类分子吗?
物质
HgO O2 H2O CO2
相同原子
O O O O
相同原子的核电荷数 (即质子数) 8 8 8
宏观组成:只 讲种类,不讲 个数 微观构成:既 讲种类,又讲 个数
巩固练习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元素符号
探究新知
知识点 2 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的来历
国际规定:用 元素拉丁文名称的 第一个字母大写来 表示该元素。
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 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知识点 3 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1869年2月,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了他的第 一张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第二张元素周期表
探究新知
仔细观察教材附加的元素周期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探究新知
周期:每一横行叫一周期,共7个周期。 族:每一纵行叫一族(其中8、9、10三个纵 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元素周期表的起始: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C)
A.氟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9 B.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g C.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D.氟元素和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教案)

课题3元素【基础主干落实】一、元素1.概念: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3.在地壳中的含量:按质量分数,含量在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4.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
二、元素符号1.书写:“一大二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2.意义(1)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如“N”表示氮元素。
(2)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如“C”表示1个碳原子。
3.物质的组成与构成(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如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
(2)微观上,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三、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
(2)单元格信息【漫画辨析】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与该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妙法指引】(1)元素的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层,该元素就位于第几周期。
(2)每个周期开头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是非金属元素,结尾是稀有气体元素。
【重点案例探析】考点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典题1】(2023·绥化中考)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原子序数为7和15的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O2-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
(3)铝、硅、磷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是因为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典题2】(2023·湘潭中考改编)2023全球6G技术大会3月22日在南京召开。
硅(Si)是制作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请结合图2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元素的概念、性质及其分类,理解元素在物质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2.熟悉周期表的结构,学会运用周期表查找元素信息,了解元素周期律。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与元素的关系。
为达成上述目标,本节课将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例如,通过对比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让学生掌握它们的本质区别;通过周期表的探究,使学生了解周期表的构成及应用,能运用周期表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
2.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元素周期律,发现元素性质的规律。
3.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思考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问题。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问题导向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实验资源,以及生活实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元素的相关知识。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元素的概念、性质、分类及周期表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首先,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实际问题,如根据某种元素的性质,判断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深入探究元素周期律。最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2024-20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思考与讨论
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 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S O2
SO2
H2O2
H2O O2
形成观念
7.下图为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一种 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不可分 B.该反应的生成物属于混合物 C.该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你知道吗?
图片中“补充钙、铁、锌” 指的是补充什么?
钙、铁、锌三种元素
你知道吗?
碘元素
氟元素
铁元素
分析归纳
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的组成和性质不同,为什 么它们都含有氧元素?
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 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
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将质子数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 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4.写出元素名称或元素符号。
Li
; Na
; Al
; Si
;K
;
氮
;镁
;磷
;硫
;金
;
5.改正下列写错的元素符号。
氦(he)
铜(CU)
锌(zN)
。
2.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元素符号O既表示氧元素,又表示氧元素的一个原子。
选择每种元素符号对应的意义
硫元素
铁原子
铁元素
记忆比赛
元素周期表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和稀有气体元素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 并标上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反思,总结元素的概念、性质和周期表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3.教师介绍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如物质的制备、反应条件的选择等,让学生体会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分发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原子结构模型搭建、元素性质验证等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魅力。
2.教师提出讨论题目,如“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是什么?如何利用周期表预测元素的性质?”引导学生针对元素的知识进行深入探讨。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育学生关爱环境,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通过学习科学家们的研究历程,激发学生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协调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如网络、数据库等,查找元素的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2.新课:讲解元素的定义、分类、符号及周期表的结构,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元素符号书写、周期表观察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4.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探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5.应用: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和化学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生活实例: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应用,如氧气瓶、钠光灯、镁粉等,让学生思考这些元素的性质和应用之间的关系。
2.化学故事:讲述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家们是如何探索元素之间的规律的。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元素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了解我国在化学领域的重要贡献。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认识到化学知识对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一下午5点前。
3.解释以下现象:为什么钠和钾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以下要点:
1.元素的概念、分类、符号及周期表结构。
2.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元素周期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给予解答和指导。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其化学素养。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采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化学知识的热情。
2.掌握原子结构的主要内容,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了解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
3.掌握元素的主要性质,包括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认识元素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分布和应用。
4.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物质的推断和分析,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元素的概念、性质及原子结构。
2.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如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元素性质的比较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组织小组竞赛,如元素知识问答、实验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4.引导学生总结小组讨论成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教师提出讨论题目:“请你们小组探讨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及元素性质的变化原因。”
2.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总结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和元素性质的变化原因。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3.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活动
04 自然界中的元素
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养闺女、贴)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 氧(O)硅(Si)铝(Al)铁(Fe) ,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O)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 3 元素(共28张ppt)
生物细胞中的元素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O);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钙(Ca);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氧(O)。
C.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
D.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E.氢气由两个氢元素组成
F.氢气由氢元素组成
③讨论: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
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点燃
硫+氧气
二氧化硫
H2O2
H2O O2
S O2
SO2
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元素组成
氧气、氢气、氨水等 构成 分子 铁 、汞 、金刚石等 构成 原子 硫酸铜、氯化钠等 构成 离子
结论:
✓ 有的纯净物由分子构成,有的由原子构 成
✓ 纯净物都由元素组成。
✓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原子直接构成 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以及固态非金 属(除去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 3 元素(共28张ppt)
② “一类原子”指的是其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所含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 类原子。
③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一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 3 元素(共28张ppt)
22
课堂活动
01 学以致用
①下列微粒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BD )
A微粒
质子数6 中子数8 电子数6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 3 元素(共28张ppt)
22
课堂活动
04 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钠(Na)、铁(Fe)、镁(Mg)、铝(Al)、钙(Ca)、铜(Cu)、金 (Au)……
“钅”字旁(汞除外,俗称“水银”)
非金属元素:氢(H)、碳(C)、氧(O)、磷(P)、硫(S)、氯(Cl)、碘(I)……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 3 元素(共28张ppt)
知识小结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物质
组成
宏观概念
构
构成
成
微观概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 3 元素(共28张ppt)
分子
构成
元素
总 称
原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 3 元素(共28张ppt)
知识小结
1
0
1
氢原子B
1
1
1
表1
氢原子C
1
2
1
原子 碳原子A 碳原子B 碳原子C
质子数 6 6 6
中子数 6 7 8
核外电子 6 6 表2 6
质子数都为1的氢原子 质子数都为6的碳原子
22 课堂活动
把核电荷数为8(即质子数为8)的所有的氧原子
统称为氧元素
氧气、水、二氧化碳、氧化汞中都有氧元素
O2 H2O CO2 HgO
①(“石”字旁)固态
碳磷硫硅等
②(“氵”字旁)液态
溴
③(“气”字头)气态
氢氧氮氟氯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 3 元素(共28张ppt)
稀有气体元素: 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 找偏旁的规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 3 元素(共28张ppt)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 3 元 素
中物理
化学(人教版)
我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些食物都能补充身体所需的“钙”、 “铁”、“锌”等物质,那么这里所说的“钙”、“铁”、“锌” 是以什么形式存在于这些食品中的呢?
22 课堂活动
观察表1,表2的各种粒子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原子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
氢原子A
②是 微 观的概念 ③可直接构成 分子 ,也可构 成_物__质____ ④化学变化中原子的 种类 、 _数__目__、 质量 都不变
相互 元素是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 原子的总称, 关系 原子是 元素 的个体,是 化学变化 中的最小粒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 3 元素(共28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 3 元素(共28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 3 元素(核电荷数)相同的一
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①只讲 种类 ,不讲_个__数___
①既讲 种类 ,又讲_个__数___
不 同 点
②是宏 观的概念 ③只能组成物质,不能构成_分__子_ ④化学变化中元素的 种类 和_质__量_ 不变
核电荷数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
核电荷数为6的所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判断某两个原子是否为同种元素的依据是什么? 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相同,元素相同
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元素不同
33 课堂小结
一、元素
01 元素的定义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①决定元素种类的为质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相同,即为 同种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 3 元素(共28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 3 元素(共28张ppt)
33
课堂小结 1、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元素的种类。 2、化学变化前后一定改变的是:
分子的种类、
物质的种类
3、化学变化前后可能改变的是:
分子的数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 3 元素(共28张ppt)
22
课堂活动
01 元素符号的书写
二、元素符号
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 (1)由首字母表示元素符号(大写)。 (2)若首字母相同,则第一个字母(大写),附加第二个字母(小写)
O C HN S 氧 碳 氢氮 硫
Fe Cu Al Mg Hg 铁 铜铝 镁 汞
B微粒
质子数8 中子数8 电子数8
C微粒
质子数12 中子数12 电子数1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 3 元素(共28张ppt)
D微粒
质子数8 中子数8 电子数1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 3 元素(共28张ppt)
22
课堂活动
02 学以致用
②下列对氢气(H2)描述正确的是( BCDF ) A.一个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 B.氢气由氢分子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