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爱国主题阅读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爱国主题阅读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借助关键语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如今的毁灭之痛,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

2.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的含义。

3.明白题目是“毁灭”,却花大量时间写“辉煌”的原因。

4.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七子之歌》《和平宣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圆明园的辉煌1.搜集资料,感受“举世闻名”(1)点出“举世闻名”上课,同学们你好,请坐。

这节课我们接着走进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皇家园林?预设:举世闻名。

(板书:举世闻名)“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预设:全世界都知道。

全乐山的人都知道这座皇家园林,它是——全中国的人都知道这座万园之园,它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东方有个神奇的地方,它是——圆明园。

(2)高度评价,筛选资料乾隆皇帝这样评价圆明园。

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

——乾隆皇帝《圆明园后记》1744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法)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1861年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建筑史学家郭黛姮2020年·为什么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会给圆明园如此高的评价?请同学们拿出上节课做的研学单,结合研学单,你认为圆明园值得这么高的评价吗?(出示研学单)评价:能从众多资料里挑选出有用的,你真会筛选。

你找到了支撑观点的依据。

(3)世人对圆明园高度评价,作者王英琦也称赞圆明园——指读举世闻名。

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请同学们默读2-4段,你认为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谁来说,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宏伟建筑。

还凭什么举世闻名?珍贵文物。

(板书:宏伟建筑、珍贵文物)3.感受宏伟建筑(1)读好建筑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勾出圆明园的宏伟建筑。

《圆明园的毁灭》阅读练习及答案

《圆明园的毁灭》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圆明园的毁灭①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②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③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④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⑤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附文:①……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寺迹就是圆明园。

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

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圈明园。

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话。

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

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宝岛,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为了建造圆明园,人们经历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看圆明园毁灭有感8篇

看圆明园毁灭有感8篇

看圆明园毁灭有感8篇看圆明园毁灭有感篇1圆明园的毁灭,是我们中国历史上一段不可磨灭的耻辱,每当想起这件事,我就感到无比的愤怒,恨中国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而造成圆明园毁于一旦。

恨英法联军的可恶,他们在我们的土地上胡作非为,抢走我们的文物,今天,我们学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大概内容如下:圆明园在北京的西北郊,占地面积就有350多公顷,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可就在1860年的时候,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把能拿走的统统掠走,拿不走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大火连烧三天三夜,圆明园就这样化为灰烬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非常不甘心,圆明园那一园林的宝物,就这样洗劫一空了吗?我真想对清朝政府说:你们当时眼睁睁的看着圆明园被毁,你们不心疼吗?修建圆明园,整整用了150年,也相当于一个多世纪了,就这样轻易被毁,不值得吧,你们为什么不分期奋起反抗呢?我也真想对英法联军说:你们就杂货给你着自己的国家强大,来欺凌我们中国,你们真可恶啊!圆明园没有了昔日的辉煌,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我只想说两个字:愤怒!为此,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我们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我们国家献出我的力量!看圆明园毁灭有感篇2学习完《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我感到非常遗憾。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全园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浓缩了全国最有代表性的名胜,被誉为“万园之园”,艺术价值很高。

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多年才修成的,堪称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可惜如此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在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的一把巨火,稀世珍宝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仅存的残垣断壁,诉说了百年的耻辱。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他们这帮强盗蛮横无理,在我国领土上为所欲为,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这三个不平等条约。

课文阅读赏析圆明园的毁灭PPT

课文阅读赏析圆明园的毁灭PPT

整体感知
同学们边朗读课文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
第一部分(1): 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部分(2-4): 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
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 的宏伟壮观。
第三部分(5):讲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小试牛刀
你能用首尾呼应的写法写两段话吗?
示例:开头:饶老师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 她上课时语言准确生 动,语调抑扬顿挫,情感真挚感人,她的课具有磁铁一样的吸引力。 我们最喜欢饶老师的语文课了。
结尾:饶老师的语文课就是这样,她以丰富的情感,创造 出一种具体生动的情境,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探索。 我们喜欢饶老师的语文课。
5.面对着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你想说些什么?
英法联军真是无耻的强盗!
我们要以史为鉴,勿忘国耻, 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主题归纳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 意践踏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 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激发人们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造句:这个大厅装修得豪华气派,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工艺品和供玩 赏的太湖石等)。 造句:这件水晶饰品玲珑剔透,非常精美。 【象征】 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 【诗情画意】 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 【流连】 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造句:桂林如画的景色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幻想】 以社会或个人的思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 【宏伟】(规模、计划等)宏大雄伟。 造句:这次到北京旅游,我一定要去参 观宏伟的人民大会堂。

2023最新-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优秀3篇】

2023最新-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优秀3篇】

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可爱的编辑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优秀3篇】。

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一公开课教案1.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同学的民族意识,激发同学的爱国情感。

3.进一步提高同学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整理本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阅读一两篇课外读物。

第一、二课时习作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俺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民族的羞耻历史、侵略者们的残虐暴行、人民的繁重苦难、烈士们的光辉事迹,把一幕幕鲜活的、震动人心的中国近代史展现在俺们的面前。

俺想同学们和俺一样,很想把读书后的感受写下来,是这样吧?明确要求请同学们默读习作提示,看看有哪些要求。

出示要求:读懂文章内容;写出读后感受;引用相关资料。

读悟写作方法转自由读例文《圆明园的毁灭》,用不同符号画出哪些是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

感受,哪些是作者引用的相关课外资料?小组交流,总结读后感应怎样写。

(使同学体会到,写读后感要先写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写自身对文章中一两方面内容的感受,还可以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思想表达。

)自由写作请同学们就本单元所读的课文或课外读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评议修改读一读自身写的习作,把自身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标出来。

在小组内互读,小组推出两篇习作在全班展示。

全班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结合评议,自身修改作文。

第三课时交流平台口语交际图像导入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从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激发同学的演讲热情。

)提出要求俺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演讲竞赛,你们能说说演讲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吗?是的,演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围绕一个主题抓准几个方面列举有力事例组织通顺语言表达有声有色这节课,就让俺们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展开一场演讲竞赛好吗?自主准备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想一想你对近代中国所受的屈辱有了哪些了解?你认为要振兴中华应从哪做起?列一个简单提纲。

圆明园的毁灭的读书笔记怎么写

圆明园的毁灭的读书笔记怎么写

圆明园的毁灭的读书笔记怎么写读书笔记:《圆明园的毁灭》概述:《圆明园的毁灭》是一本关于中国历史上一次痛苦而令人惋惜的事件的书。

这本书详细地描述了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以及这一事件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深远影响。

本文将按照书籍的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浅表到深度,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评估和回顾,并分享作者的个人观点。

一、圆明园的建造与辉煌(阐述事件背景,包含主题文字)圆明园,作为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以其壮丽的建筑、丰富的艺术品和独特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建造在清代乾隆时期,圆明园是中国皇帝展示财富和权威的象征。

它体现了中国古代花园艺术的精髓,其中包括建筑、园林、雕塑、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

二、圆明园的毁灭(详细阐述事件经过,包含主题文字)然而,圆明园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破坏。

这场灾难性的事件导致了圆明园的完全毁灭和大量文物的失窃。

这场劫难无疑使得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

三、对圆明园毁灭的评价(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我深感痛惜和心痛。

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不仅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更是全人类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然而,这一毁灭不仅在物质层面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更在精神层面对中国人民造成了一次深刻的伤痛。

四、圆明园毁灭的影响(讨论影响范围,包含主题文字)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化层面上,圆明园的毁灭使得中国失去了许多宝贵的艺术品和文物。

这些文物代表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是后人对过去的了解和研究的重要依据。

在精神层面上,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国家意识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中国人民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记忆和反思,有助于激发对国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意识。

五、回顾和总结(总结文章内容及主题文字的重要性)通过对《圆明园的毁灭》的阅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事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也可以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 课内阅读(1-4)

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 课内阅读(1-4)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单元课内阅读(一)圆明园的毁灭(节选)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动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从“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上一段讲的是,下一段讲的是。

这样的句子叫做句,作用是。

2.从第1自然段,我们知道为什么作者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用原文回答)3.读了第2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二)少年中国说(节选)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1.选文第1自然段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是(A.象征 B.烘托)2.“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象征着(A.少年中国突然崛起 B.中国的美好生活)。

3.“干将发硎”中“硎”的意思是。

4.第2自然段是作者对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赞美和希望。

5.“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一句中,“哉”的意思是。

6.连一连。

(1)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象征中国的巨大前程。

(2)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象征中国进步不可限量。

(3)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象征中国的美好生活。

(4)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象征中国顶天立地的形象。

(5)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象征中国少年奋发有为。

(三)少年中国说(节选)但是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快,超过320千米每小时。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之课文主题思想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之课文主题思想

课文主题思想是一篇文章或故事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主题。

在《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中,主要围绕着圆明园的建设和毁灭展开,其中蕴含了一些主题思想。

以下是有关《圆明园的毁灭》课文的主题思想的详细阐述。

1.文化与历史的宝贵2.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圆明园的毁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文章中提到,许多文物被破坏和掠夺,这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巨大损失。

这个主题思想告诉我们,保护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努力保护、传承并宣传我们的历史文化。

3.历史的记忆与教训课文揭示了圆明园的毁灭是来自外国侵略者的袭击,给我们留下了沉痛的教训。

这个主题思想告诉我们要警惕历史的重复,珍惜和保卫我们的国家和文化。

4.保护自然和环境课文中还提到了圆明园的美丽自然景观,它与人工建筑相结合,显示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它提醒我们要保护环境,善待我们的大自然,避免人为破坏和浪费。

5.保卫家园与国家圆明园被烧毁的事件展示了侵略者对中国的威胁和破坏力。

文章传达了保卫国家和家园的重要性,呼吁每个人应该有责任为自己的国家和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6.勇敢与坚韧描述圆明园毁灭的部分也描绘了当时人民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坚韧。

这个主题思想向我们展示了应对挑战和逆境的勇敢精神,教导我们不畏艰难,保持乐观和坚定。

7.爱国主义圆明园的毁灭是一个国家的痛,也是每个爱国者的痛。

文章中各种细节描述了当时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它们对圆明园的感情。

这个主题思想强调了爱国主义的重要性,激发了人们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和为之奉献的精神。

总之,《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中蕴含了许多主题思想,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历史的记忆与教训、保护自然和环境等。

通过阅读和理解文章中的这些主题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主动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热爱和守护我们的国家和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的毁灭
以文带文、读写联动课型
[ 教学内容]:
1、学习“一主”教材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历史,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3、《经典诵读》:《圆明园》《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教学流程]:
一、课前齐诵(3分钟)
集体诵读《经典诵读》中的《圆明园》《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二、回顾单元导读,引入新课(2分钟)
1、齐背单元导读。

2、齐读课题,重点指导写“毁”字。

三、一文并列式带两文教学环节
“一文并列式带两文教学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1、出示词语。

第一组:举世闻名皇家园林金碧辉煌玲珑剔透奇珍异宝亭台楼阁
第二组:一片灰烬不可估量
(1)认读词语。

师:认读这两组词语时,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组词语描写圆明园的“辉煌”,第二组词语描写圆明园的“毁灭”。

(2)师(总结):圆明园有着无缘辉煌的过去,法国的文学家雨果曾这样评价: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2、自主批注阅读课文,交流分享。

(1)师生问答读。

师:《说文解字》中说:圆,全也。

那么圆明园“全”表现在哪里呢?
生(齐):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师:明:日月照耀,横贯中外,纵贯古今。

生(齐):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园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师:所以说——
生(齐):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师生合作读。

师:圆明园中——
生: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
生: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
生: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师: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
生:还有西洋景观。

师:漫步园内,有如——
生: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
师:流连其间,仿佛——
生: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园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
生: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师: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出示图片:相机引导学生背诵,并用名言总结:(老师相机板书: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安澜园,狮子林……)
出示名言: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圆明园。

这是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选自《给巴特勒上尉复信》林瑟瑟,水泠泠,溪风群籁动,山鸟鸣。

斯时斯景谁画得?非色非空吟不成。

——(清)乾隆
(注释:瑟瑟(sè sè),形容林间树叶经风时的轻微声响。

泠泠(líng líng),形容水声的清澈盈耳。

非色非空,佛经云“色不离空,空不离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处更明确地阐发了佛家“色空”观。


4、拓展阅读《经典诵读》中的《圆明园》。

师:雨果说:这是一个奇迹。

他又是怎样描述这个奇迹的呢?
生(齐):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饰以琉(liú)璃、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再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lù)和孔雀……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5、再读第二至四自然段,渗透写法。

师(小结):这3段运用了总写,分述的写法,其中“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
贵的历史文物”这一句是过渡句。

6、以读代讲,激发情感。

师(过渡):可是,在1860年的10月6日,这辉煌的一切都毁于一旦。

生(齐):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师:文中哪些词语刺痛了你的心?
生:……
师:从此,圆明园,没有了——
生:金碧辉煌的殿堂
师:也没有了——
生: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没有了——
生: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师:也没有了——
生: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没有了——
生: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
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师:也没有了——
生: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师:从此,圆明园,不仅没有了——
生:民族建筑。

师:也没有了——
生:西洋景观。

师:不但没有了——
生:宏伟的建筑。

师:还没有了——
生: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从此,圆时园中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
生:没有了。

师: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生:也没有了。

师: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生:没有了……
师: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生:也没有了……
师:这园林艺术的瑰宝——
生:没有了……
师:这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也没有了……
师:从此,圆明园中一切都——
生:没有了……
师:圆明园中没有了——
生:一切……
7、看图填空说话。

(出示圆明园遗址图片)
圆明园除了留下伫立在风雨中的废墟,还留下,留下,留下。

三、升华情感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两个“不可估量”,你读懂了什么?
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