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三元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周期律以及元素符号等知识的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三单元课题3的课后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理解题目要求,规范书写,提高解题效率。
4.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课题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探究不同元素的化合价规律。
5.进行一次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内容包括元素符号、元素周期律、实验现象等。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详细讲解元素周期律的规律,如原子半径、电负性、金属性等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周期律的应用。
4.引导学生学会查找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周期或族的特点,归纳总结规律。
-设计互动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深化对周期律的理解。
-创设真实情境,如生活中的元素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周期律解释现象,增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2.针对元素符号的记忆难点,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采用趣味性记忆法,如编写元素符号顺口溜、制作元素符号卡片等,提高记忆效果。
-定期进行元素符号默写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记忆成果。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 元素》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 元素》精品教学课件

探究新知 知识点 1 元素
概念 观察下列分子的组成,总结它们的共同特点。
氧化汞
氧气

二氧化碳
HgO
汞原子 氧原子
O2 氧原子
H2O
氢原子 氧原子
CO2
碳原子 氧原子
探究新知
上述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 属于同类分子吗?
物质
HgO O2 H2O CO2
相同原子
O O O O
相同原子的核电荷数 (即质子数) 8 8 8
宏观组成:只 讲种类,不讲 个数 微观构成:既 讲种类,又讲 个数
巩固练习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元素符号
探究新知
知识点 2 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的来历
国际规定:用 元素拉丁文名称的 第一个字母大写来 表示该元素。
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 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知识点 3 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1869年2月,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了他的第 一张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第二张元素周期表
探究新知
仔细观察教材附加的元素周期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探究新知
周期:每一横行叫一周期,共7个周期。 族:每一纵行叫一族(其中8、9、10三个纵 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元素周期表的起始: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C)
A.氟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9 B.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g C.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D.氟元素和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教案)

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教案)

课题3元素【基础主干落实】一、元素1.概念: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3.在地壳中的含量:按质量分数,含量在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4.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

二、元素符号1.书写:“一大二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2.意义(1)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如“N”表示氮元素。

(2)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如“C”表示1个碳原子。

3.物质的组成与构成(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如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

(2)微观上,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三、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

(2)单元格信息【漫画辨析】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与该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妙法指引】(1)元素的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层,该元素就位于第几周期。

(2)每个周期开头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是非金属元素,结尾是稀有气体元素。

【重点案例探析】考点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典题1】(2023·绥化中考)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原子序数为7和15的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O2-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

(3)铝、硅、磷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是因为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典题2】(2023·湘潭中考改编)2023全球6G技术大会3月22日在南京召开。

硅(Si)是制作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请结合图2回答下列问题。

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

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

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 元素》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元素的概念,识别元素符号,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并能初步运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微观世界的探索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导入教师行为:•教师展示一张包含多种物质的图片(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虽然性质各异,但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吗?”•接着,教师引出元素的概念:“构成这些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元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元素的奥秘。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尝试从物质的组成角度寻找答案。

•学生对元素的概念产生初步兴趣,期待进一步了解。

过程点评:•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和问题的引导,教师成功激发了学生对元素概念的探究欲望,为新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定义讲解:教师详细解释元素的概念,强调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符号教学:教师介绍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并展示几个常见元素的符号,如H(氢)、O(氧)、C(碳)等,让学生跟读并尝试书写。

•元素周期表初探:教师展示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特点,如横行(周期)和纵列(族)的划分,以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互动环节:教师提出挑战性问题,如“在元素周期表中,你能找到哪些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元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答案。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元素的概念和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尝试总结其结构特点,并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对于挑战性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热烈,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并给出答案。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定义讲解、符号教学和周期表初探等多个环节,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元素的概念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元素的概念、性质及其分类,理解元素在物质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2.熟悉周期表的结构,学会运用周期表查找元素信息,了解元素周期律。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与元素的关系。
为达成上述目标,本节课将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例如,通过对比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让学生掌握它们的本质区别;通过周期表的探究,使学生了解周期表的构成及应用,能运用周期表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
2.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元素周期律,发现元素性质的规律。
3.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思考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问题。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问题导向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实验资源,以及生活实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元素的相关知识。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元素的概念、性质、分类及周期表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首先,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实际问题,如根据某种元素的性质,判断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深入探究元素周期律。最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3单元 课题3 元素(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3单元  课题3  元素(有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 元素知识点一元素一、元素的概念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氧元素是所有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的总称,碳元素是所有质子数为6的原子的总称。

1、正确理解元素概念元素是对原子的分类,分类的标准是原子中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不同种元素原子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同种元素的原子,它们的质子数一定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例题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这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A.质子数不同B.电子数不同C.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中子数不同例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B.核外电子数相同的一类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C.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D.同一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例题3、物质NH4NO3由几种元素组成(C)A.1 B.2 C.3 D.4练习题1、A、B、C三种原子,质子数都是x个,但中子数都不相等,则A、B、C属于( A )A、同一种元素B、同一种原子C、不同种元素D、不同种原子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C)A.3 B.5 C.4 D.6二、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三、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1、元素在地壳中分布不均匀。

地壳中含量占前九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

谐音记为“养龟铝铁盖,哪家没青(菜)”或“养闺女帖盖头”;按质量计,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2、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碳、氢、氮。

3、空气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依次是氮、氧。

四、元素与物质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自然界中,物质的种类繁多,但组成物质的元素并不多,目前人类已知的只有一百余种。

例如,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硫是由硫元素组成的,稀有气体氩气是由氩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氧和碳两种元素组成的。

理解辨析1、经常说的补钙,这里的“钙”是物质还是原子?还是元素?是元素五、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2024-20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2024-20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思考与讨论
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 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S O2
SO2
H2O2
H2O O2
形成观念
7.下图为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一种 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不可分 B.该反应的生成物属于混合物 C.该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你知道吗?
图片中“补充钙、铁、锌” 指的是补充什么?
钙、铁、锌三种元素
你知道吗?
碘元素
氟元素
铁元素
分析归纳
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的组成和性质不同,为什 么它们都含有氧元素?
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 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
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将质子数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 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4.写出元素名称或元素符号。
Li
; Na
; Al
; Si
;K
;

;镁
;磷
;硫
;金
;
5.改正下列写错的元素符号。
氦(he)
铜(CU)
锌(zN)

2.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元素符号O既表示氧元素,又表示氧元素的一个原子。
选择每种元素符号对应的意义
硫元素
铁原子
铁元素
记忆比赛
元素周期表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和稀有气体元素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 并标上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2.新课:讲解元素的定义、分类、符号及周期表的结构,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元素符号书写、周期表观察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4.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探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5.应用: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和化学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生活实例: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应用,如氧气瓶、钠光灯、镁粉等,让学生思考这些元素的性质和应用之间的关系。
2.化学故事:讲述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家们是如何探索元素之间的规律的。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元素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了解我国在化学领域的重要贡献。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认识到化学知识对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一下午5点前。
3.解释以下现象:为什么钠和钾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以下要点:
1.元素的概念、分类、符号及周期表结构。
2.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元素周期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给予解答和指导。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其化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探究一]
参见图3-17和表3-3,在元素周期表中逐一查询这些元素 的有关信息(如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符号、相对 原子质量,等等)。并将其中标明的元素按一定的标准进 行分类(如含量的多少、属于金属还是非金属等)。
[探究二] 探究元素周期表规律 考察每周期开头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靠 近尾部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结尾是什么 类型的元素。
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后只表示微观意义, 不再表示某元素!!
2H 只表示2个氢原子
想一想:
(1)元素符号N、Cu、Ne、S表示的意义?
表示氮元素 N
一个氮原子
表示氖元素
表示铜元素 Cu 表示铜这种物质
一个铜原子 表示硫元素
Ne 表示氖气
S 表示硫这种物质
表示一个氖原子 表示一个硫原子
超级市场里有成百上千种商品,为了便于顾客 选购,必须分门别类、有序地摆放。
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采用的是拉丁文 。
2.书写原则:一大二小!
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O C HN S
氧碳氢氮硫
Fe Cu Al Mg Hg 铁铜铝镁 汞
练习 课本65页第5题
1.将下列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
铜CU Cu 锌ZN Zn 银AG Ag 氯cl Cl 钙cA Ca
一大二小!
2、元素符号的含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表示一种物质(原子构成的物质
)如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固态非金属元素等。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F
铁元素 (宏观) 铁这种物质(宏观)
e 一个铁原子(微观)
P表示什么意义?
磷元素、一个磷原子 磷这种物质
思考
5P表示什么意义? 五个磷原子
课题三 元素 第二课时
二、元素符号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又是为大众的。为了书写和学术 交流的方便,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
元素符号发展史
关于元素符号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希 腊,那时人们已经开始用符号来记述他们 所谓的元素了。但当时不仅各国,甚至每
个人所用符号也n个硫原子
2、用符号和数字表达含义
5个氧原子:5O
2个铜原子:2Cu
氮元素 :N
3个磷原子: 3P
每周期的开头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是非 金属元素,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这说明随着原子序数 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出现了周期性变化。这种规律性的变 化也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名称的来源,它反映了元素之间 的内在联系。
1、说说下列符号的意义 Cl :氯元素、一个氯原子
2N: 2个氮原子
2Mg: 2个镁原子
直到十九世纪,道尔顿设 计了一套用各式各样圆圈饰 以不同图案或字母来代表各 种化学元素。那时已知元素 只不过二三十种,用这些符 号来表示尚有可能,后来
发现的元素种类逐渐增多,他设计的元素符号就越显得
粗笨、繁杂了,不便于记忆和书写。
1860年,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 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 素,如果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 相同,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 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 单元课题三元素
2020/9/19
想一想
水由什么组成?而水分子由什么构成?
组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成 物质由元素来组成;
构 成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 氧原子构成
分子由原子来构成
即:物质 元素 组成 分子 原子 构成
1、元素的概念是什么?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含量最多 的金属元素是什么?地壳中的元素含量位 于前四位的是什么元素?大气中含量最多 的元素是什么?
三、元素周期表简介
门捷列夫
1、周期:7个横行——每一横行叫做
一个周期。 共 7 个周期。
2、族: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
18 个列, 16 个族。
(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1

2
非金属元素
周期
3 汞(Hg)是金属,
4 1 2 常温下为液态 5 3 4 5 67
6
11稀1213141516
8
9 10
有 气

7

特殊素:三个竖行
为一个族
3.原子序数:为了便于查找,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
核 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所以对于原子而言有如下关系式: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识图
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电荷数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