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颎传原文及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高俭传》(附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高俭传》(附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俭,字士廉,以字显,齐清河王岳之孙,父励乐安王,入隋为洪州刺史。
士廉敏惠有度量状貌若画观书一见辄诵敏于占对。
仁寿中,举文才甲科,补治礼郎。
斛斯政①奔高丽,坐与善,贬为朱莺主簿,以母老不可居瘴疡地,乃留妻鲜于奉养而行。
会世大乱,京师阻绝,交趾太守丘和署司法书佐。
时钦州俚师宁长真以兵侵交趾,和惧,欲出迎,士廉曰:“长其兵虽多,停军停等,势不得久,城中胜兵尚可战,奈何觉制于小?”和因命为行军司马,逆击破之。
高祖遣使徇岭南,武德五年与和来降,于是秦王领雍州牧,荐士廉为治中,亲重之。
进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蜀人畏鬼而恶疾,虽父母病皆委去,望舍投饵哺之,昆弟不相假财。
士廉为设条教,辩告督励,风俗翕然为变。
又引诸生讲授经艺,学校复兴。
秦时李冰导汶江水灌田,濒水者顷千金,民相侵冒。
士廉附故渠厮引旁出,以广溉道,人以富饶。
入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
雅负娄拳,又详氏谱,所署州,人地无不当者。
高祖崩,摄司空,营山陵;加特进,迂尚书右仆射。
士廉三世居此官,世荣其贵。
有疾,帝即所舍问之。
贞观二十一年疾甚,帝幸其笨,为流涕,卒年七十一。
又欲临吊,房玄龄以帝饵金石,谏不宜近丧。
帝曰:“朕有旧故姻戚之重,君臣之分,卿置勿言。
”即从数百骑出。
长孙无忌伏马前,陈士廉遗言,乞不临丧,帝犹不许,无忌至流涕,乃还入东范,南向哭。
诏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文献,陪葬昭陵。
方寒食,敕尚宫以食四举往祭,帝自为文。
丧出横桥,又登城西北楼望哭以过丧。
高宗即位,加赠太尉,配享太宗庙廷。
(节选自《新唐书・高窦》)注:①斛斯政(?-614年),复姓斛斯,司州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鲜卑族,隋朝政治人物。
10 .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士廉敏惠A有度量B状C貌若画D观书E一见F辄诵G敏H于占对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县军远客,文中指宁长真军队远道而来,孤军深入而缺乏后援,是不能持久的不利条件。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北史 高睿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高睿传》原文及翻译北史原文: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
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
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
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
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
神武崩,哭泣呕血。
及壮,将婚,貌有戚容。
文襄谓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何嫌而不乐?”对曰:“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
”言未卒,呜咽不自胜,文襄为之悯然。
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
文宣受禅,进爵为王。
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事,有知人之鉴。
天保二年,出为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时年十七,称为良牧。
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
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
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成谓一时之要。
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竞不一尝,兵人感悦。
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
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
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
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鄹,拜尚书令。
河清三年,用师及突厥至并州。
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
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
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
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
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
”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衮州刺史。
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
旦欲入朝,妻子成谏止之。
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
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
”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
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译文:高睿从小丧父,聪慧早熟,特别受到北齐神武帝的钟爱,将他抚养在后宫中。
高凤文言文翻译

高凤,字文通,陈留圉人也。
家世贫贱,而好学,不治产业。
家贫,常空乏,数年不尝肉味。
妻子饥寒,仰给于其母。
母好礼,每亲至其家,为设酒食,必陈俎豆,进退容止,不失仪矩。
凤性严,有识者皆畏之。
凤年四十,始举孝廉,对策高第,拜郎中。
迁太中大夫,再迁光禄勋。
居位数年,以病免。
家居,不问产业,惟以读书为事。
所著诗赋,凡数十篇,皆传于世。
凤性刚直,不能阿谄。
当权者恶之,出为齐相。
齐俗尚武,凤到官,罢儒术,崇刑法。
齐人患之,凤以直言敢谏,不为所屈。
齐王怒,欲杀之,凤逃归陈留。
陈留守闻凤贤,礼请为上宾。
齐王闻之,益怒,发兵围陈留。
陈留守与凤坚守,齐兵不能克。
齐王乃罢兵,而凤以病免。
后迁光禄勋,再迁太中大夫。
居位数年,以老病致仕。
家居,不问政事,惟以读书为事。
所著诗赋,凡数十篇,皆传于世。
凤性简傲,不修威仪。
人或讥之,凤曰:“吾性自然,何为矫情以徇人?”然其德行,人莫不称之。
凤既老,子孙皆不肖,家道中落。
凤虽贫,而好施与,常周急扶困。
邻里有急,凤辄倾家赀以救之。
凤卒,年七十二。
所著诗赋,凡数十篇,皆传于世。
凤之为人,刚直不阿,忠诚勇敢,虽贫贱不失其志,诚可敬也。
译文:高凤,字文通,是陈留圉人。
他的家世贫寒,但他热爱学习,不经营产业。
家中贫困,常常空乏,数年未曾尝到肉味。
妻子和孩子饥寒交迫,依靠他的母亲生活。
他的母亲讲究礼仪,每次亲自到家中,都会准备酒食,摆放祭器,举止得体,不失礼仪。
高凤性格严肃,有见识的人都对他敬畏有加。
高凤四十岁时,才被举荐为孝廉,对策考中高第,被任命为郎中。
后来升迁为太中大夫,再后来升迁为光禄勋。
在官位上任职数年后,因病辞职。
居家期间,不问产业,只以读书为事。
他所著的诗赋,共有数十篇,都流传于世。
高凤性格刚直,不能曲意奉承。
当权者对他怀恨在心,将他外放为齐相。
齐地风俗崇尚武力,高凤到任后,废除儒术,推崇刑法。
齐人对他非常不满,但高凤直言敢谏,不为所屈。
齐王愤怒,想要杀他,高凤逃回陈留。
陈留太守听闻高凤贤能,以礼相待,请他为上宾。
《隋书·高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隋书·高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隋书·高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隋书·高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隋书·高颎传》原文及翻译隋书原文:高颎,字昭玄,自云渤海蓚人也。
颎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
初,孩孺时,家有柳树,高百许尺,亭亭如盖。
里中父老曰:“此家当出贵人。
”年十七,周齐王宪引为记室。
寻从越王盛击隰州叛胡,平之。
高祖得政,素知颎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遣邗国公杨惠谕意。
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
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
”于是为相府司录。
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颎,委以心膂。
尉迥之起兵也,遣子惇率步骑八万,进屯武陟。
高祖令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莫敢先进。
高祖以诸将不一,令崔仲方监之,仲方辞父在山东。
时颎又见刘昉、郑译并无去意,遂自请行,深合上旨,遂遣颎。
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歔欷就路。
至军,为桥于沁水,贼于上流纵火筏,颎预为土狗以御之。
既渡,焚桥而战,大破之。
军还,侍宴于卧内,上撤御帷以赐之。
进位柱国,改封义宁县公,迁相府司马,任寄益隆。
高祖受禅,拜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
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
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
数日,上曰:“苏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
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于是命颎复位。
俄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
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
上特命勿去,以示后人。
其见重如此。
炀帝即位,拜为太常。
时诏收周、齐故乐人及天下散乐。
颎奏曰:“此乐久废。
今或征之,恐无识之徒弃本逐末,递相教习。
”帝不悦。
帝时侈靡,声色滋甚,又起长城之役,颎甚病之。
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隋书 王世积传》原文及翻译

《隋书·王世积传》原文及翻译隋书原文:王世积、阐熙新囶人也。
父雅,周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世积容貌魁岸,风神爽拔,有杰人之表。
在周,有军功,拜上仪同,封长子县公。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从韦孝宽击之,每战有功,拜上大将军。
高祖受禅,进封宜阳郡.公。
高颎美其才能,盛善之,尝密谓颎曰:“吾辈俱周之臣子,社稷沦灭,其若之何?”颎深拒其言。
未几,授蕲州总管,平陈之役,以舟师自蕲水趣九江,与陈将纪瑱战于蕲口,大破之。
既而晋王广已平丹阳,世积于是移书告谕,遣千金公权始璋略取新蔡。
陈江州司马黄偲弃城而遁,始璋入据其城.世积继至,陈豫章太守徐璒、庐陵太守萧廉等,及鄱阳、临川守将,并诣世积降。
以功进位柱.国.、荆州总管,赐绢五千段,邑三千户。
后数岁。
桂州人李光仕作乱,世积以行军总管讨平之。
上遣都官员外郎辛凯卿驰劳之。
及还,进位上柱国。
上甚重之.世积见上性忌刻,功臣多获罪,由是纵酒,不与执政言及时事。
上以为有酒疾,舍之官内,令医者疗之,世积诡称疾愈,始得就第。
拜凉州总管,令骑士七百人送之官。
未几,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竟配防桂州事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穷困因徼幸上变,称:“世积尝令道人相其贵不?道人答曰:‘公当为国主。
’谓其妻曰:‘夫人当为皇后。
'又将之凉州,其所亲谓世积曰:‘河西天下精兵处,可以图大事也。
’世积曰:‘凉州土旷人稀,非用武之国。
'”由是被征入朝,按其事。
有司奏:“左卫大将军元旻、右卫大将军元胄,并与世积交通,受其名马之赠。
”,世积竟坐诛,旻、胄等免官,拜孝谐为上大将军。
(节选自《隋书•王世积传》)译文:王世积,阐熙新人。
父亲王雅,北周国的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
王世积容貌魁伟,腰带十围,神情清爽,风标过人,有英雄豪杰的仪表.在北周,有军功,授为上仪同,封爵为长子县公.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时,尉迟迥造反,世积随韦孝宽讨伐尉迟迥,每次作战均有战功,授为上大将军.高祖受北周禅让后,晋封世积为宜阳郡公.高赹赞赏他的才干,对他很好。
《隋书·苏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隋书·苏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隋书·苏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隋书·苏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隋书·苏威传》原文及翻译隋书原文: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
高颍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拜太子少保,俄兼纳言、民部尚书。
威上表陈让,诏曰:“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
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
”威乃止。
初,威父在西魏,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颇称为重。
既而叹曰:“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
后之君子,谁能弛乎?”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
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典,上悉从之。
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
上为之改容,雕饰旧物,悉命除毁。
寻复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
治书侍御史梁毗以威领五职,安繁恋剧,无举贤自代之心,抗表劾威。
上曰:“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因谓朝臣曰:“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辩无双,至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
”其见重如此。
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舛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律令格式,多威所定,世以为能。
国子博士何妥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共为朋党,上令蜀王秀、上柱国虞庆则等杂治之,事皆验。
上以《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令威读之。
威惶惧,免冠顿首。
上曰:“谢已晚矣。
”于是免威官爵,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余人。
(选自《隋书·列传第六·苏威》)译文:苏威字无畏,京兆府武功县人。
高颍多次称他贤能,高祖也一向重视他的名望,就征召他。
到了之后,高祖请他进卧室,跟他交谈,非常高兴。
任命他为太子少保,不久又让他兼作纳言、民部尚书,苏威上书陈辞谦让,高祖下诏说:“大船当负荷重载,骏马当长途奔驰。
因为你一人兼有许多人的才华,不要推辞多任事务。
”苏威才没有推辞。
当初,苏威的父亲在西魏任度支尚书,因为国家资财不足,制定了征税的法令,被认为很重。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隋书 卢贲传》原文及翻译

课外古诗文《隋书卢贲传》原文及翻译随书原文:卢贲,字子徵,涿郡范阳人也.贲略涉书记,颇解钟律。
时高祖为大司武,贲知高祖为非常人,深自推结。
及高祖初被顾托,群情未一,乃引贲置于左右。
高祖将之东第,百官皆不知所去。
高祖潜令贲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而谓曰:“欲求富贵者,当相随来。
"往往偶语,欲有去就。
贲严兵而至,众莫敢动.高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
贲谕之,不去,瞋目叱之,门者遂却。
后进说曰:“周历已尽,天人之望,实归明公,愿早应天顺民也。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高祖甚然之。
及受禅,命贲清宫,因典宿卫.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频、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岁余,贲复爵位,检校太常卿。
贵上表曰:“臣闻五帝不相沿乐,三王不相袭礼,此盖随时改制,而不失雅正者也。
"上竟从之,即改七悬八,以黄钟为宫。
诏贲与仪同杨庆和删定周、齐音律。
后迁怀州刺史,决沁水东注,名曰利民渠,又派入温县,名曰温润渠,以溉舄卤,民赖其利。
后数年,转齐州刺史。
民饥,谷米踊贵,闭人粜而自粜之。
坐是除名为民。
后从幸洛阳,上从容谓贲曰:“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
坐与凶人交构,由是废黜.何乃不思报效,以至于此!吾不忍杀卿,是屈法申私耳.”贲俯伏陈谢,诏复本官。
后数日,对诏失旨,又自叙功绩,有怨言。
上大怒。
苏威进曰:“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上曰:“然."遂废于家,是岁卒,年五十四。
(节选自《随书·卢贲传》)译文:卢贲,字子徵,是涿郡范阳人.卢贲略略读了点书,对音律頗有所知.当时隋高祖为大司武,卢贲知道高祖是个不同寻常的人物,与他深深地交结.高祖刚受宣帝托付总理朝政时,群情还不一致。
高祖就把卢贲引到自己身边.高祖将到东宫去,文武百官都不知去向。
高祖悄悄地让卢贲部署人马,然后召来百官,对他们说:“想求富责的,就跟我来。
”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想跟着去,有的想离开.卢贲率兵赶到,大臣都不敢动。
北史·高睿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北史·高睿传原文及译文解析北史·高睿传原文及译文解析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
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
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
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
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
神武崩,哭泣呕血。
及壮,将婚,貌有戚容。
文襄谓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何嫌而不乐?”对曰:“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
”言未卒,呜咽不自胜,文襄为之悯然。
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
文宣受禅,进爵为王。
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事,有知人之鉴。
天保二年,出为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时年十七,称为良牧。
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
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
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成谓一时之要。
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竞不一尝,兵人感悦。
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
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
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
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鄹,拜尚书令。
河清三年,用师及突厥至并州。
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
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
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
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
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
”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衮州刺史。
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
旦欲入朝,妻子成谏止之。
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
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
”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
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练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B.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C.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D.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高颎,字昭玄,自云渤海蓓人也。
父宾,背齐归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氏。
颎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
初,孩孺时,家有柳树,高百许尺,亭亭如盖。
里中父老曰:“此家当出贵人。
”年十七,周齐王宪引为记室。
武帝时,袭爵武阳县伯,除内史上士,寻迁下大夫。
以平齐功,拜开府。
寻从越王盛击隰州叛胡,平之。
高祖得政,素知颎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遣邗国公杨惠谕意。
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
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
”于是为相府司录。
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颊,委以心膂。
尉迟迥之起兵也,遣子惇率步骑八万;进屯武陟。
高祖令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莫敢先进。
高祖以诸将不一,令崔仲方监之,仲方辞父在山东。
时颎又见刘昉、郑译并无去意,遂自请行,深合上旨,遂遣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歔欷就路。
至军,为桥子沁水,贼于上流纵火筏,颎预为土狗以御之。
既渡,焚桥而战,大破之,因平尉迟迥。
军还,侍宴于卧内,上撤御帷以赐之。
进位柱国,改封义宁县公,迁相府司马,任寄益隆。
高祖受禅,拜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上每呼为独孤而不名也。
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
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
数日,上曰:“苏威高蹈[注]前朝,颎能推举。
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于是命颎复位,俄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
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
上特命勿去,以示后人。
其见重如此。
母忧去职,二旬起令视事。
颎流涕辞让,优诏不许。
开皇九年,晋王广大举伐陈,以颎为元帅长史,三军谘禀,皆取断于颎。
及陈平,以功加授上柱国,进爵齐国公。
颎又逊位,诏曰:“公识鉴通远,器略优深,此则天降良辅,翊赞朕躬,幸无词费也。
”其优奖如此。
是后右卫将军庞晃及将军卢贲等,前后短颎于上。
上怒之,皆被疏黜。
因谓颎曰:“独孤公犹镜也,每被磨莹,皎然益明。
”未几,尚书都事姜晔、楚州行参军李君才并奏称水旱不调,罪由高颎,请废黜之。
二人俱得罪而去,亲礼逾密。
上尝从容命颎与贺若弼言及平陈事,颎曰:“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
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帝大笑,时论嘉其有让。
(选自《隋史·高颊传》
[注]高蹈,隐居
译文:
高颎字昭玄,自称是渤海蓓人。
父亲高宾,背弃北齐归顺北周,北周大司马独孤信召他做了幕僚,赐他独孤姓氏。
高颎少年时聪明敏捷,很有度量胸襟,读了一些史书,特别擅长辞令。
当初,在孩童时,家有一棵柳树,有百尺多高,繁茂挺拔如同车盖。
乡里的父老说:“这家要出大贵人。
”十七岁,周的齐王宇文宪召引他做记室。
武帝时,又承袭爵位做了武阳县伯,又被任用为内史上士,不久又升为下大夫。
因平定北齐有功,被封为开府。
不久随越王宇文盛进攻隰州叛乱的胡人,平定了叛乱。
高祖主持朝政,早知道高颎精明强干,并且熟习军事,计谋丰富,便想延揽入丞相府。
于是派邗国公杨惠传达丞相的意思,高颎领会旨意十分高兴地说:“愿意接受驱使。
即使事业不能成功,我也不怕灭族之灾。
”于是任丞相府司录。
当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都因为奢侈放纵被疏远,高祖愈加看重高颎,把他作为心腹重臣。
尉迟迥起兵叛乱,派遣自己的儿子尉迟惇步骑兵八万,进驻武陟。
高祖命令韦孝宽攻击叛军,官军到河阳,诸路大军都不敢领先出战。
高祖见诸将没有统一指挥,便命令崔仲方前去监军,崔仲方以父亲在山东为由推辞。
那时高颎见郑译、刘昉都没有前往前线的意思,便主动请求出行,很合高祖的心意,于是派
遣高颎。
高颎接受指令立即出发,派人代为辞别母亲,说忠孝不能两全,便感慨叹息着上了路。
到军中,在沁水上架桥,贼军在上游放下点着火的小船,高颎预先制作土狗(水中障碍,前锐后广,前高后低,状如坐狗的土墩)以抵御火船。
渡过沁水后烧掉桥与叛军背水一战,大败叛军,于是平定了尉迟迥。
军队撤回,出席皇帝内室举办的宴会,皇帝竟撤下御帐赏给他。
晋位柱国,改封义宁县公,升任丞相府司马,信任倚托的地位更加提高。
高祖接受周的禅让,高颎拜受尚书仆射,兼任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皇上常常称他为“独孤”而不叫他的名字。
高颎很注意避开权力地位,上表章请求辞职,请苏威接替。
皇上想成就他让贤的美名,同意他解除仆射的官职。
几天后,皇帝说:“苏威在前朝隐居不肯做官,高颎能推举他。
我听说推荐贤能的人受上赏,怎么能让他除去官职呢?”于是命令高颎恢复原位,不久又拜高颎为左卫大将军,原来的官职不变。
高颎时常坐在朝堂北边的一棵槐树下办公处理政务,那棵树不在行列之内,主事的要砍掉它,皇帝特别指示不要砍,用它昭告后人。
高颎被看重到这种程度。
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二十天就被命令起身来朝办公。
高颎流着眼泪推辞,但皇帝的命令不允许。
开皇九年,晋王杨广大举讨伐陈国,任命高颎为元帅长史,三军凡有咨询禀告的事,都由高颎决断。
等到陈国被平定,凭借功劳加授上柱国,进封爵位齐国公。
高颎又提出让位,皇帝下诏说:“先生见识高远,深谋远虑,这就是上天降下优秀的辅臣,赞助我啊,希望你不要再多说了。
”他被褒奖到这种地步。
这以后右卫将军庞晃和将军卢贲等,先后在皇上面前诋毁高颎。
皇上很生气,这些诋毁的人都遭罢黜。
皇上借机对高颎说:“独孤先生就像一面镜子,经常被磨擦,却更加明亮。
”不久,尚书都事姜晔、楚州行参军李君才一起上奏称风雨不调,发生水灾旱灾,罪过都是因为高颎,请求罢免他。
二人都因得罪而被罢黜,皇上与高颎关系更加亲密。
皇上曾随意让高颎和贺若弼谈论平定陈国的事,高颎说:“贺若弼先献十个计策,后又于蒋山苦战击败贼军。
我只是文臣,怎么敢跟大将军争功呢?”皇帝大笑,当时大家都夸奖高颎有谦让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