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专题十六 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西双版纳

合集下载

《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教师教学实施方案

《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教师教学实施方案

教师教学实施方案(地理)授课年级高二课题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课程类型新授课时1上课日期年月日授课老师1.识记珠江三角洲与西双版纳的位置、范围及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及经济特点。

教学目标 2. 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开放体系、外向型经济和城镇化状况,西双版纳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导学建议课前准备重点 1.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特点及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西双版纳支柱产业的优势。

难点 2. 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作用及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指导学生阅读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图,外资占全国比例图,外向型经济图、城镇变化图、西教学双版纳景观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建议为学生提供有关华人、华侨的事迹纪录片,以及改革开放后广大华侨、华人为改变祖国落后面貌献计献策,还大量在国内、家乡投资捐资助学等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准备: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2.上网收集多姿多彩的热带雨林植物和动物的大量图片及视频片断,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网上查阅有关旅游活动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回想自己在旅游时,有没有对环境造成破坏。

2.把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和同学讨论或请问老师。

导学过程设计程序设计创设情境新课导入学习内容新课导入教师行为【旁白】展示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标志性地理事物,引出本课时学习内容。

媒体学生行为(预设)运用仔细辨认课件上的精美PPT 课件图片。

第一层级第二层级预习情况检查环节一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环节二对学案探究内容分析整合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各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看的情况,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考。

学生独立完成,与同伴互查,疑难问题交与小组讨论。

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结构性预习,达到预想的预习效果。

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预习情况,小组间相互点评、质疑、补充、纠正等。

2019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导学案

2019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导学案

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1.识记珠江三角洲与西双版纳的位置、范围以及珠三角城镇化及经济特点。

2.理解珠三角地区多层次开放体系、外向型经济和城镇化状况,西双版纳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一、珠江三角洲1.对外开放的前沿(1)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①部,②下游,毗邻③,与④地区隔海相望。

(2)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中,⑤和⑥位于珠江三角洲。

(3)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⑦区。

2.外向型的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三角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⑧,引进了大量外资、先进的⑨、⑩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加工制造企业,发展经济。

3.城镇的发展(1)独特的土地利用景观: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

(2)城镇化的表现:非农业人口的增长和的扩张。

二、西双版纳1.位置:山脉最南端,南部和、缅甸接壤。

2.丰富的旅游资源(1)热带自然风光秀美景观独特:望天树、板状根、绞杀植物等。

热带动物王国:、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2)少数民族风情独特:以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增加了机会和人均,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

1.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2.你能说出云南有哪些旅游资源吗?探究一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互动探究] 1.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有什么有利条件?近几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却逐渐失去了台商的青睐,其原因又是什么?2.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产量降低的原因是什么?探究二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互动探究] 1.读云南位置及景洪市气候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左图中适当位置填注靠近我国西双版纳的邻国。

(2)景洪市的气候类型是,气候特征是。

(3)试举出景洪市气候条件下的代表性动植物。

(4)举例说明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认识省内区域PPT教学课件

认识省内区域PPT教学课件

二、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 (1)作用:计时仪器,每隔0.02 s打一次点. (2)工作条件 电磁打点计时器:6 V以下交流 电源电火花计时器:220 V交流电源 (3)纸带上点的意义: 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2.利用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1)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0._1_s. (2)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____0._80_m/s2,方向___A_→_B_(填A→B或
B→A). (3)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3时,物体的速度大小v3=___0_.3_2_m/s,方
向___B_→_A_(填A→B或B→A).
疑 难 精 讲 名师解疑·能力备考
2、外向型经济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起着 极大的促进作用,你能对黄屯的经济发展献 计献策吗?
§1.4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知 识 精 要 高效梳理·知识备考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3.会利用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 电路,如图所示.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绳的另一端挂上 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纸带要放在复写纸下 面),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 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5.一般要测出六段位移x1、x2、x3、x4、x5、x6. 6.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实验原理”中给出的公式算出加速度

【VIP专享】认识省内区域.doc珠三角、西双版纳

【VIP专享】认识省内区域.doc珠三角、西双版纳

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 西双版纳 专题十六 1.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 作用。

2.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 用。

4.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 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 影响。

一、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图16-1 珠江三角洲区域略图 1.地理位置: 南 香港 澳门 深圳 珠海 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面向②________海,毗邻 A.______ 和 B.________,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 门”,该地区有两个经济特区⑤________和④________。

2.城市和交通: 广州 (1)城市:主要城市有广东省省会③________、沿海开放城 市深圳、珠海等。

京广 京九 珠 (2)交通:主要的铁路有北京到广州的⑥________线和北京 到香港九龙的________线,此外,本区的内河航运(主要是利用 ①________江)和高速公路也很发达。

3.珠三角对外开放的优势: 侨乡 劳动力 (1)区位因素: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交通便利。

(2)人文因素:全国著名的“____________”,吸引大量的海 外华侨投资;________资源丰富。

外向型 (3)政策因素:国家实行“对外开放,优先发展”的策略。

4.珠三角的经济: 港澳贸易渠道 欧洲 电子 (1)经济类型:__________经济。

日用消费品 (2)贸易渠道:通过________________ ,出口至东南亚、 ________、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

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 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珠三角地区 与港澳的合作“__________”为基本模式。

前店后厂 5.城镇的发展: (1)原因: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 服务业的发展。

认识省内区域与跨省区域教学文案

认识省内区域与跨省区域教学文案
(2)政策因素: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形成一 个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在内的 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3)历史因素: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对外开 放的历史传统。 (4)全国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海外投资和国外 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5)抓住了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机
一、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2.外向型的经济 (1)工业部门: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且多暴雨
地面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点击图标Biblioteka 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等,破坏了地面植被
开矿、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破坏了地面植被
和稳定的地形
点击图标
(2)危害。 ①影响农业: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养分流失,土壤肥 力下降,农作物产量下降。 ②加剧洪涝: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其含沙量剧增,泥 沙淤积下游河床,威胁黄河防洪安全。 ③影响生态: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泥石流等自 然灾害的发生。经常出现水旱等气象灾害,并多发滑 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 ④影响经济:制约当地交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并给 生产、生活带来众多的不便。
港澳地区 外向型经济
东南亚 非洲 欧洲 美洲 大洋洲
珠江三角洲
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
合 作 模 式 港澳地区
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

前 店 后 厂

一、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1.主要区位因素
(1)地理位置: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 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祖国的“南大门”。
1.描述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
二、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广东省中考地理备考特训 专题十六 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西双版纳(无答案)

广东省中考地理备考特训 专题十六 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西双版纳(无答案)

专题十六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西双版纳一、选择题1.(2011年广东阳江)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 )A.北方地区 B.福建东南部C.雷州半岛南部 D.广东省东南部2.(2011年广东阳江)东南亚华人和华侨祖籍,多为中国的( )A.浙江、广东 B.广东、福建C.台湾、海南 D.广西、云南3.珠江三角洲的外资主要来源于( )A.港澳地区 B.南亚地区C.东南亚地区 D.日本4.关于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外向型企业多由港商投资,工人、管理人员、产品的样本均来自香港B.珠江三角洲生产的产品,主要通过港澳贸易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C.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机械产品出口基地之一D.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的城镇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城镇化发展迅速,已达到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B.城镇化发展会占用宝贵的耕地资源C.城镇化发展太快,难以保证居民的居住环境D.城镇化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6.(2012年广东汕头)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较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下列不属于其经济发展优势的是( )A.毗邻港澳,位置优越,交通便利B.是著名的侨乡C.是沿海经济开放区,有政策优势D.重工业基础雄厚7.“前店后厂”地域分工与合作模式指( )A.港澳与珠江三角洲B.港澳与京津唐C.台湾省与福建省D.朝鲜与辽中南8.称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又被形象地称作祖国的“南大门”的是( )A.长江沿江地带 B.珠江三角洲C.港澳地区 D.北京9.(2010年广东东莞)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它优越的区位优势,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其区位因素的是( )A.毗邻港澳 B.多优良港湾C.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D.侨乡(2012年湖南娄底)读甲、乙两图(图16-6),完成10~11题。

甲乙图16-610.甲、乙两地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与乙地相比,甲地发展工业的突出优势是( )A.煤、铁等矿产分布集中B.多港湾,海上运输便利C.邻近港澳,很多地方是“侨乡”D.高等院校众多,科技资源丰富11.关于乙图中A城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交会B.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最大港口C.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D.拥有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区(2012年山东青岛)读珠江三角洲图(图16-7),完成12~13题。

第三部分 专题十六 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西双版纳

第三部分 专题十六 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西双版纳
地理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专题十六 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 角洲、西双版纳
地理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1.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 作用。 2.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 用。 4.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 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 影响。
3.西双版纳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大。 (1)建筑:傣家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屋顶坡度___ 湿热 有关。 一是有利于防潮,二是有利于通风散热,这与当地气候_____
地理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2)舞蹈:傣族人喜跳美丽多姿的孔雀舞,与当地美丽多姿 的孔雀有关,长期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形成的。 (3) 饮食:傣家人喜吃竹筒饭,与当地竹林茂密,广种 水稻 粮食作物)密切相关。 _____( 4.丰富的旅游资源 望天树、巨大的板状根、 (1)热带动植物资源:高大挺拔的______ 独木成林 残忍的绞杀植物、气势磅礴的“ _________”。西双版纳是除 海南 亚洲象 ____省之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有 _____、 绿孔雀 ______等国家级的保护动物,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2)别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以____ 傣 族为主。
【名师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 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珠江三角洲地区 城镇的发展。
【答案】A
地理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真题 1】(2011 年广东阳江)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 D ) A.北方地区 C.雷州半岛南部 B.福建东南部 D.广东省东南部
【真题 2】(2011 年广东阳江)东南亚华人和华侨祖籍,多为

11.认识省内区域 认识跨省区域

11.认识省内区域    认识跨省区域

认识省内区域认识跨省区域一、知识要点。

1、珠江三角洲(1)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区位因素:濒临南海,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的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人文因素:全国著名的侨乡政策因素: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珠三角沿海经济开放区南方地区、平原为主,一年三熟。

吸引外资数量多,外资主要来自港澳地区(2)外向型经济、“前店后厂”、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远离市场,人才储备不足。

(3)城镇化带来的问题:难以保证居民的居住环境,占用有限的耕地资源2、西双版纳(1)云南省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

(2)热带雨林植物:“独木成林”;“热带动物王国”:亚洲象、绿孔雀(3)热带季风气候与傣族文化生活:竹楼、孔雀舞、竹筒饭、泼水节、佛教建筑群(4)支柱产业旅游业。

带动多个部门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

问题与对策:不法商贩影响声誉——严惩不法商贩;部分景点大同小异,没有特色——加强现有景点的规划和改造,避免重复建设,实现整体协调发展等。

3、黄土高原(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位于北方地区,黄河中游、第二阶梯。

传统民居窑洞。

(2)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支离破碎,土层疏松;夏季多暴雨;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人们开垦、采矿(煤矿等)、修路等活动。

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

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地形破碎、气候干旱、这里的自然环境特别容易遭到破坏且破坏后很难恢复。

(3)生态建设经验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陡坡);建梯田和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缓坡、坡脚);退耕还林还草、科学放牧等合理的生产活动措施。

4、长江沿江地带(1)东起上海,西至攀枝花的“带状”区域;地势低平、平原丘陵为主;亚热带、湿润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地表水资源丰富。

(2)纽带作用:“H”格局;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东部沿海产业、技术、信息向西通道、东西部商贸纽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9
452
(1)根据材料判断,珠江三角洲比长江三角洲( B )
A.人口总量多 C.城市人口比重小 B.人口密度大 D.农业人口多
(2)有关两地经济发展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珠江三角洲发展用地多于长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国民生产总值低于珠江三角洲
C.长江三角洲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3)2007年长江三角洲进出口总额比珠江三角洲多( A.21446 亿元 C.452 亿元 B.609 亿元 D.157 亿元 D )
考向一
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典例 1】(2011年广东阳江)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发展迅 速,根本原因是( ) A.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C.临近港澳 B.土地价格便宜
D.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交错分布
【名师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
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珠江三角洲地区 城镇的发展。 【答案】A
【真题 3】(2011年广东湛江)自2011年起,每年的5月19日 为中国旅游日,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西双版纳所属的省份 是(
A )
【真题 4】(2011年广东东莞)下列四幅图中,反映傣族人民 生活的是( B )
专题十六
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 西双版纳
1.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 作用。 2.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 用。
4.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
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 影响。
A.便于大型轮船通行
B.缩短通行距离
C.加大桥面的宽度 D.减小施工难度
考向二
以旅游业为重要支柱产业的西双版纳
【典例 2】(2011年广东省卷)“住竹楼,跳孔雀舞,吃竹筒 饭,过泼水节”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A.云南省
C.海南省
B.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名师点拨】 “住竹楼,跳孔雀舞,吃竹筒饭,过泼水节” 的少数民族是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 【答案】A
【真题 2】(2012年广东东莞)正在修建的港珠澳大桥全长约 50千米,中间段是6千米长的海底隧道。读图16-5,完成(1)~ (2)题。
图 16-5
(1)关于港、澳两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珠江口东岸
B )
B.都由岛屿和半岛组成
C.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D.支柱产业都是博彩业 A )
(2)港珠澳大桥中部建设成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真题 1】(2012年广东省卷)读 2007 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 三角洲相关数据,完成(1)~(3)题。
地区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土地面积 常住人口/ 非农业人 国民生产 进出口总 2 口比重/% 总值/亿元 额/亿元 /万 km 万
11
2.5
9 749
4862
25 4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