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下册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
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优质课教学设计_4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大危机: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概况、新特点及影响。
罗斯福新政:背景、概况、主要内容、新特点、实质和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技能目标:学习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罗斯福新政,提升分析、比较、概括水平,及知识迁移水平。
情感目标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大危机是一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转折点;2.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3.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和耕田等行径,理解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4.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重点和难点重点: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难点:1.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
2.罗斯福新政中的一些内容,学生要全面、辨证地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总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使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经济高度繁荣。
不过,繁荣背后却蕴藏着极大的危机。
〔讲授新课〕(板书本课标题)一、“繁荣”及其崩溃(板书)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努力发展经济,很快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
美国的发展尤为迅速。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以增强感性理解)(观看课件幻灯片3,视频: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2.后来,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在讲述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时,要给学生指出,繁荣后面潜伏的危机。
就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片欢乐声中,资本主义危机突然降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巨大灾难中。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板书)1.危机爆发(板书)关于危机产生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使学生理解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因为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
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增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
4.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最大水准避免国有化而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做的局部性调整。
5.影响
①经济影响:较大水准地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坏,虽未能也不可能根除经济危机,但促动了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②政治影响:使社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和自由企业制度,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的崛起和扩大;
②在大危机中美、德、日分别走上不同道路,二战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的打击;②罗斯福竞选总统成功。
2.主要内容
项目
具体内容
增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中心措施)
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和持续生产过剩。
推行“以工代赈”
兴办公共工程,刺激生产和消费,稳定社会秩序。
情感
目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大危机是一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转折点;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教材分析
大危机是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转折点,前所未有,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二战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
第4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目
标
要
求
知识
目标
大危机:原因(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概况、新特点及影响。
罗斯福新政:背景、概况、主要内容、新特点、实质和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综合:大危机中美、德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
技能
目标
学习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罗斯福新政,提升分析、比较、概括水平,及知识迁移水平。
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优质课教学设计_5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经济危机。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水平。
《国家工业复兴法》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历史发展上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展示图片、漫画、讲故事等形式,设置悬念,让学生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导火线、原因,表格归纳危机的特点、表现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1、战后短暂的繁荣:1924――1919年,一战后,经过几年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并一度出现了繁荣景象。
说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危机,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的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消除,经济危机就一定会爆发。
2、经济危机:时间:1929――1933年地点: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原因: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磊生产之间的矛盾。
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只要这个矛盾存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不会消失。
②资本家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这是引发这场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标志(导火线):纽约股票交易所波及范围:始自美国波及德国、英国,并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问题探究二:根据材料分析了解经济危机的特点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最深刻、持续时间最长的危机。
影响:在危机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跌,企业和银行纷纷倒闭,失业激增。
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问题探究三: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哪些影响?(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危机的危害)(图片展示)影响:在危机中,使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资本主义世界受到严重打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跌,企业和银行纷纷倒闭,失业激增。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导学案 中华书局版

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学习目标1.认识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
2.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3.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根除。
4.重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与影响;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预习导学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1)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由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并一度出现繁荣景象。
然而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危机。
(2)经济大危机大危机时期美国穷人居住的棚屋区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龙以上三幅图片都是经济大危机造成的影响,经济大危机是怎么回事?围绕经济大危机,补充以下知识:①时间: 1929-1933年。
②范围: 从美国开始,很快波及德国、英国,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③特点: 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最深刻、持续时间最长的危机。
④影响: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跌;企业和银行纷纷倒闭,失业激增;劳动人民生活恶化;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加剧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2.罗斯福新政及其历史意义(1)罗斯福新政①背景: 美国是这次经济大危机的发源地,遭受的打击最严重。
胡佛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并没有缓解危机带来的危害,反而给美国带来更大的混乱,各阶层对其不满。
1932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
②时间: 1933年。
③目的: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④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实行了《国家工业复兴法》。
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生产的调节和控制。
其他措施:该法案同时也规定了工人的一些基本权利,如规定了每周的最高工作时数和最低的工资额,工人有权组织工会等。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课件(21页)

富 兰 克 林 德 拉 诺 罗 斯 福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昆十八中 孙力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并掌握经济危机爆 发的原因、表现;1929——1933年经济危 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中心内容 和历史意义。
2、通过对罗斯福总统事迹的了解,感受并学 习罗斯福的精神。
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 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步调 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但在资本主 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 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追求 利润,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就势必打破平 衡,引发恶性竞争,进而导致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 所有制的矛盾。
——罗斯福
材料七、生产“恢资复柱本状主图 义在8天之内得救了” 这个他的前任胡佛总统在4年中想做, 但又始终未能做到了。
——莫利
知识梳理经济危机一、源自因(背景)罗罗斯福当选
斯
国家对工业的调整(中心措施)
福 二、内容
特点
新 政
三、影响
以工代赈
美国经济恢复,加强了资本 主义民主制度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D )
A.大力整顿银行
B.大力调整农业政策
C.推行多项社会保障 D.对工业的调整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 随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感
冒了。"
胡佛总统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爆发 的生产过剩危机。它一般表现为:商品积 压,物价下跌,企业倒闭,生产下降,失 业增多。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生产资料的 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生产 持续增长与社会购买力相对萎缩的矛盾, 经济危机就是上述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经济危机自1825年第一次在英国爆发后, 每隔十年左右就重演一次,成为资本主义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案中华书局版

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重点:一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二是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看书完成下列题1. 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年—年间,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2. 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从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世界。
其主要特点有;;。
3.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危机。
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年,美国实行;而德、日则建立了专政,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4.美国新政的目的是在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
中心措施是,通过《》。
5.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重振了,稳定了;维护了美国的。
6.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特点?有何影响?罗斯福新政有何作用?如何正确评价美国罗斯福新政?达标测试1.他在1933 年就任总统的时候,正是美国处在空前经济恐慌之时,但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他”是指美国总统()A.林肯 B.罗斯福 C.杜鲁门 D.尼克松2.“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首流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歌曲,反映了当时美国A.兴建基础设施 B.乞讨风气时尚 C.出现经济危机 D.社会道德沦丧3.为积极应对美国的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总统领导的美国政府A.实行了自由放任 B.加强了经济干预 C.强化了科技创新 D.大力发展了第三产业4.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1931年世界形势时认为,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
这一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A、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B、希特勒建立法西斯专政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D、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5.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3月4日就任美国总统,到1945年4月12日逝世,连任四届美国总统。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课件 中华书局版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一二
一、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
1.原因:生产的社会化与 生产资料 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2.爆发:1929 年, 美 国。 3.扩展:波及德国、英国,并蔓延到整个 资本主义 世界。 4.特点:最严重、最深刻、持续 时间最长 。 5.影响: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引发了各国严重 的 政治危机 。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问题1
问题2
【问题 1】 为什么 20 世纪 2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却带来了危 机?
探究:20 世纪 2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社 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快 速增长与劳动人民消费能力的相对缩小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这些矛盾一直 没有解决,暂时的“繁荣”背后孕育着更大的危机。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参考课件

法西斯势力趁机抬头:
意大利:法西斯党 德国:纳粹党 日本:军部法西斯 英国:“雅利安人运动” 法国:“火十字党”
美国:“德国人在美协会”
富兰克林•罗斯福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 四届的美国总统; (1933-1945)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 轮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是继华盛顿、林 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 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 A.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罗斯福新政 ▪ D.拉美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
▪ 2、某同学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
▪ 进范围广、破坏性强等特点
②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破坏生产。
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 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 火烧光。
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荷兰,在 丹麦,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 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 被杀死。巴西资本家则销毁了两个多万 袋咖啡。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
4、影响:
③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 尖锐,政局动荡。
美国政府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最近两年来,金融危机首先从美国爆 发,随即席卷全世界,成为全球性的金融 海啸,我国也深受影响。为此,我国采取 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①加大政府投资,扩大内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②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
……人们还看到,有人全家走进垃圾堆捡 骨头和西瓜皮来啃。因为蛆虫多,芝加哥市有 一个寡妇在捡东西吃时总是先把眼镜摘掉,眼 不见为净。
------《光荣与梦想》
4、影响:
①经济危机使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工人大量失业, 劳动人民生活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