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焦之实是胰腑

合集下载

[原创]根据《内经》:“三焦”不是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概括

[原创]根据《内经》:“三焦”不是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概括

[原创]根据《内经》:“三焦”不是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概括根据《内经》:“三焦”不是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概括“三焦”一词,首见于《内经》。

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由于《内经》对心包络的具体部位论述不明确,特别是《难经》在《二十五难》中提出:“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

在《三十八难》中又说:“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

《难经》两次提出三焦“有名而无形”之后,就引起了后世医家之争论。

如孙思邈、滑寿、李梃、张山雷等,皆宗《难经》主无形之说。

主有形之说者,如虞抟、章潢、张介宾、唐宗海等。

其实,这种有形、无形之争无任何价值。

若无形,何以主持诸气?若无形,何以为水谷精微运行之道?有三焦之功能必有其形,这是一定的。

今之中医基础理论对三焦又是如何论述的呢?如《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基础理论》说:“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

作为六腑之一的三焦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诸如通行元气、疏通水道等。

又由于三焦是胸腹腔的一个大府,上、中、下分布的部位包括了其它脏腑,故三焦又包括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生理特点”。

在“解剖形态”中说:“对三焦解剖形态的认识,历史上有‘有名无形’与‘有名有形’之争。

即使‘有形’论者,对三焦实质的争论,至今尚无统一的看法。

一般认为,它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五脏六腑之中,唯三焦最大,无与匹配,故三焦有‘孤腑’之称。

关于上、中、下三焦的部位划分,一致认为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横膈以下至脐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肾、大肠、小肠、膀胱和女子胞等。

其中肝脏按其部位而言,应归属中焦,但因其在生理功能上与肾关系密切,故将肝与肾一并划归下焦。

按其部位划分的上、中、下三焦的概念,实际上已是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概括。

”我们认为,按着《教材》关于三焦的论述,完全不是六腑之一的三焦。

如其谓“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以及对上、中、下三焦的部位划分,显然与《内经》所论“三焦”为六腑之一的含义相去太远。

胰腺与中医“三焦”的关系探讨

胰腺与中医“三焦”的关系探讨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8卷第28期 -53-(9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改善睡眠情况的总有效率对比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n(%)]观察组401821139(97.50)对照组4012131525(62.50)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的对比经不同的治疗,对照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的对比组别n收缩压(mmoI/L)舒张压(mmoI/L)观察组40125.31±4.3685.31±5.31对照组40145.32±5.6495.31±3.643讨论失眠症属于中医“不寐”范畴,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入睡较为困难,睡眠时间不充足,时寐时醒,或者是说醒来后便难以入睡,严重的患者可彻夜不寐,而各中医学论著中指出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阳气亢盛于上,肝肾阴分亏虚于下,生理状态被打乱,更容易出现失眠症状,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2,3]。

耳穴压豆是我国中医学传承至今的物理疗法之一,从生理学方面说,作为人体的缩影,耳朵含有组织、五脏六腑、肌肉、骨骼等敏感穴点,再从经脉走行方面讲,人体内有六条经脉循行于耳周围,耳朵再通过脏腑和经络相连,与人体的病理和生理密切相关。

我院采取耳穴压豆疗法,通过耳穴贴刺激耳部的穴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脏腑功能,加强患者经络的运行,从而促使患者阴平阳秘、气血调畅,故可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4]。

在现代医学中,有学者认为耳朵分布着较为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其可与内脏和大脑皮质密切相连,同时运用耳穴压豆的疗法,可经过末梢神经传至大脑皮质的相应区,抑制病理兴奋灶,使患者大脑皮质兴奋得以抑制,从而达到较好睡眠的功效。

再者,在没有临床不良反应的同时,耳穴压豆疗法还可节约医疗资源,在无形中也提高了医疗工作者的诊疗水平[5]。

【海外中医】“大三焦”理论解读

【海外中医】“大三焦”理论解读

[作者简介] 王永洲,主任中医师,1985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针灸启蒙于郑魁山教授,后又受教于张涛清、金安德主任医师。

曾经就职于甘肃省中医院、甘肃皇甫谧针灸研究所、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

1992年和1996年两次参加中国卫生部援外医疗。

发明“颊针”,获得2007年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

2001年留学移民法国,2005年开始在巴黎十三大及六大医学院从事针灸教学,全欧洲中医药专家联合会针灸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理事,世中联自然疗法及骨伤研究会常务理事,云南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临床专家。

前言三焦作为包罗全身无以匹配的孤府,是元气、水谷、津液的共同通道。

分而为三,各居其位,各司其能,合而为一,统领五脏六腑之气化、主导经络营卫的内通外联,完成升降出入、吐故纳新的生命代谢,我们将其称为大三焦,以区别于十二官之一的“决渎之官”三焦。

大三焦是中医学整体观的应用实例,三焦理论是对藏象理论及气血津液理论的互补和完善,使人体在结构上更加趋向整体性,功能上成功地进行了两级整合。

大三焦把人体全部空间看作一个超大脏腑,以气化为主轴,贯穿新陈代谢活动的始终,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抓住了生命的本质,是生命认识史上的一个创举。

“大三焦”理论解读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文/【法国】王永洲本文选自《中医药导报》三焦是一个最能够突出中医整体思维的概念,也是最难解释清楚的概念之一,无论结构与功能、病机和诊断,都带有太多的涵括性和歧义性,明显与其他中医学所指的脏腑有所不同,历代对三焦争议纷纷,定义至今仍未统一体验ui8]=本文抛砖引玉,希望有识之士共同参与,加深理解三焦理论,并将这个体系逐步完善,更好地为临床所用。

三焦分歧源流三焦在被誉为中医元典的《黄帝内经》中已经埋下分歧的伏笔,三焦可分为两类:一是指“十二官之一”的三焦,《素问·灵兰秘典论》将其定义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灵枢·本输》曰:“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

给胰腺在中医里找个“家”

给胰腺在中医里找个“家”

给胰腺在中医⾥找个“家”胰腺,在⼈体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胃和腹膜后⾯约平第⼀腰椎椎体处,横卧于腹壁后,为⼀条条状腺体。

长约14—18厘⽶,重65—75克。

是⼈体的重要组织器官之⼀,有着不可取代的⽣理功能和⽣理特性,它的⽣理作⽤和病理变化都与⼈体的⽣命健康息息相关。

现在医学认为,胰腺是⼈体的重要消化腺之⼀,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部分。

外分泌腺主要由腺泡和腺管组成,由腺泡分泌胰液(各种消化酶),通过腺管排⼊到⼗⼆指肠,主要参于消化蛋⽩质、脂肪、糖。

内分泌腺主要由胰岛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分泌胰岛素、胰⾼⾎糖素等,以调节⼈体的糖代谢。

中医学对胰腺的认识,是将其通过类象及功能特点等系统的划分在某⼀个系统功能中。

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书,较为准确的描述了胰腺的位置、形态、功能等。

即便这样,中医学对于胰腺的认识还是⼀个很模糊的概念,对于胰腺在中医的五⼤系统功能中的归属问题,仍然是⼀个疑问,⼀个争议。

当今中医学界,就这个问题,争议颇多,总结起来有以下⼏种说法:⼀,胰腺归属于三焦的范畴;⽀持这种说法的⼈,多是从脏腑经络的⾓度去考虑,认为⾜太阳膀胱经上的三焦俞所对应的位置就是胰腺,⽽且认为三焦经的部位在膈下的脏腑除胰腺外都有归属,故此胰腺当归属于三焦。

⼆,胰腺归属于脾的范畴;⽬前⽀持这种说法的较多,因为⽆论从胰腺的⽣理功能和解剖位置上讲都与脾系统密不可分。

三,胰腺归属于肝系,这种提法⽬前甚少,但从胰腺⽣理功能的⽣理功能、病理变化、解剖位置及五⾏类象上都密不可分。

究竟胰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脏腑在中医⾥应当归属于哪个系统?咱们还得回到中医认识脏腑的观念上出发来认识。

中医学认识脏腑是以解剖形态为基础,基于解剖⽽⼜⾼于解剖的,重视功能⽽⼜强调⽐类取象的⿊匣理论,区别于西医的⽩匣理论,更强调⽣命活体的“象”,通过类⽐、意象的思维加以概括,例如⽊性曲直,肝归属于⽊系,故功能上能主升发、向上等。

因此,胰腺在中医的归属问题,也必须遵守这⼀原则。

三焦膜原学说

三焦膜原学说

膜腠三焦学说宋兴整理陈氏在脏腑病机理论研究方面,除倡“五脏宜通”论,深刻阐明了脏腑气机活动特点外,还立“膜腠三焦”说,对三焦形质、生理、病理、治疗作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不少新创见。

一深究三焦形质三焦形质有无,自《内》、《难》伊始,即开争论之端。

《难经》二十五难称“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三十八难也说:“所谓府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名而无形。

”后世持此论者,以“形”为“实”,认为三焦仅仅只是脏腑在人体不同区段的代称,上焦即心肺,中焦即脾胃,下焦即肝肾。

舍此而求三焦,三焦并无形质———具体组织可徵。

而《灵枢·本输篇》却说:“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

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是六府之所与合者。

”《论勇》篇更形象指出:“勇士者三焦理横,怯士者三焦理纵。

”故宗此说者,认为《内经》既然认定三焦是下出肾系,上连肺系(居于中间的其它三脏,不言而喻,自与相系)六府与合的一种组织,甚至还有“理横”、“理纵”之分,讲得那么肯定,那么具体,那么形象,绝不会是有名无实的空论,一定有其物质基础存在。

但三焦的物质基础到底是什么?《内经》却又并未明示,因而成了千古之谜,后世医家不断探索,各有建树,迄至陈氏,最具代表性的见解,约略有以下几种:1一腔之大腑。

倡此说者,为明代医家张景岳。

他在《类经》中明确提出:“此三焦之所以际上极下,象同六合,而无所不包也。

观本篇六府之别,极为明显,以其皆有盛贮,因名为府。

盖即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

故有中渎、是孤之名,而亦有六府之形。

”认为三焦就是一腔之大府———整个躯体的体腔。

上焦、中焦、下焦自然成了体腔不同区段划分的名称了。

2人身之油膜。

以此立说者,清代医家唐容川、张锡纯所论最详。

唐容川在其《血证论》中称三焦“即人身上下内外之油膜也”。

张锡纯对此说极为赞同,他在《衷中参西录》中进一步发挥,谓:“三焦为少阳之府。

既名为府,则实有其物可知……至唐容川独有会心,谓三焦即网油,其根蒂连于命门,诚为确当之论。

三焦理论

三焦理论

方面,三焦作为人体上、中、下三部的 名称,用来辨别病变部位,并作为诊断, 治疗疾病的方法。因此,对于“三焦学 说”的认识,我们不能单纯以解剖学的 器官组织为基础,而是要从人为一个整 体以整体功能为基础,根据体表所呈现 出来的体征、功能联系起来综合理解。
第十章 手少阳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手少阳经络
手少阳三焦经在无名指与手厥阴心包经衔接, 在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经、淋巴、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
上焦的温煦作用,相当于现代生理学所 谓的呼吸和循环功能,这与胸腔内器官 组织的功能相符合。腹膜内腔相当于中 焦的范围,中焦上界为横膈,下界为腹 膜,前为腹壁,后为后腹膜;其主要组 织除脾、胃、肝、胆、小肠外,有植物 神经、淋巴、胰腺;从腹膜内腔的脏腑 功能来看,主要是消化,这与中焦主腐 熟水谷,生化血气的说法是一致的。腹 膜外腔相当于下焦的范围,下焦的上界 为腹膜和横膈的后部,下界由提肛肌、 尾骨肌所构成,关为后腹膜和下前腹壁,
手少阳三焦经脉循行简示小指次指端两指间腕骨前臂外两骨间上臂外肘上臂外肘肩交足少阳之后缺盆膻中络心包遍属三焦膻中络心包遍属三焦项耳后耳上角面颊眶下入耳中入耳中出耳前出耳前目外眦胆目外眦胆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1嗌肿喉痹
论“三焦学说”
教学内容
1.概说 2.三焦的实质 3.三焦的生理病理 4.三焦的临床应用 5.近代研究进展 6.小结
4.整体代谢三焦说:
认为三焦是机体“整个代谢过程 的三个阶段”(首先饮食摄入、腐熟为 中焦的功能;然后上焦吸收精微物质化 生精、气、血、津液以利组织利用;最 后下焦排泄浊气、浊液等糟粕),是 “机体体液平衡调节系统”,是“水液 代谢过程”,包括“循环、呼吸、消化、 排泄各器官的功能”。
5.胰腺三焦说:

中医论三焦与三消

中医论三焦与三消

中医论三焦与三消三焦之说,始于《内经》,列为脏腑之一。

自《难经》倡三焦“有名而无形”之后,历代医家对其看法不一,争论至今,对其认识,尚未统一。

我们通过专题学习,领会到:①三焦之论,有狭义广义之分;②三焦之辨,有上下浅深之别;③三焦为手少阳之经,胰为手少阳之腑;④三消之证,在于胰腺功能之失常。

现简述之。

1 三焦之论,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之三焦:为六腑之一,有形质(“有散膏半斤”、“脂膜如手大”),有功能,其相应的经络为手少阳三焦经,胰腺为其腑。

广义之三焦: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是人体胸腹腔内区域的划分,即上焦、中焦、下焦及其功能:心肺居于上焦,主司气血之敷布;脾胃肝胆居于中焦,主水谷精微的转运输布;肾膀胱居于下焦,主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是指三焦的两个系统:一个是以肺脾肾为中心的三焦气化系统;一个是以心肝肾为中心的三焦相火系统。

前者“三焦气化是指水谷精气津液的生化、布敷、调节以及废料的排泄等整个代谢功能而言。

所谓…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简单明了而形象化地描述了三焦气化的全过程。

”后者“三焦属少阳相火。

是指人身之阳气,它体现了生命的能源,根于命门,及于全身。

”主一身升降出入,总司人体的气化作用,推动脏腑功能,将水谷精微化生为营、卫、气、血、精、津、液,以敷布全身。

总之,广义三焦的功能是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化,通行元气,运化水谷精微,通调全身水道。

三焦之辨,有上下浅深之别三焦部位的划分和所属脏腑:膈上胸中为上焦,包括心肺;膈下脐上腹部为中焦,包括肝、胆、脾、胰、胃;脐下腹部为下焦,包括肾(命门)、小肠、大肠、膀胱、女子胞(精室)。

三焦辨证:这是吴鞠通汲取部位三焦的概念,并追乎仲景,师于叶桂,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系统地阐述温病三焦辨证论治的一种方法,以描述温病的发生、发展及传变规律。

其部位与所属脏腑,基本与三焦部位相同,惟将肝归于下焦,这是因为“肝肾两脏,精血同源”。

将温病后期病位较深,精血耗伤较重而出现的一系列病证归于“下焦肝肾”。

范怨武:三焦是个孤腑,是个有名无形的一个东西,它是一个空腔器官,它里面囊括了很多东西

范怨武:三焦是个孤腑,是个有名无形的一个东西,它是一个空腔器官,它里面囊括了很多东西

范怨武:三焦是个孤腑,是个有名无形的一个东西,它是一个空腔器官,它里面囊括了很多东西范怨武:三焦是个孤腑,是个有名无形的一个东西,它是一个空腔器官,它里面囊括了很多东西三焦到底是什么?那么讲到三焦,大家会很困惑,三焦是什么?三焦是个孤腑,是个有名无形的一个东西,它是一个空腔器官,它里面囊括了很多东西。

在陈潮祖教授的《中医治法与方剂》里面,讨论过三焦是什么。

足少阳胆由胆管和肝相连,有形可征,向无争议;唯手少阳三焦有无形质,《内》《难》伊始,即开争论之端。

持《内经》之说者,谓其有形;宗《难经》之说者,谓其无形。

其实,手少阳三焦是由膜原和腠理组成,确有形质可征,勿庸争辩。

三焦之膜,大至胸腹之膜,小至细胞之膜,广阔无垠,故称膜原,是连接全身上下内外组织,膜外空隙,包括皮肤之中、分肉之中、胸腹肓膜、五脏经隧夹层、眼膜间隙、脑外腔隙、称其为腠,膜之所至,腠即随之,膜腠合称少阳三焦,成为卫气水津升降出入之路。

因其随处异形,所在皆有,不似其他脏腑有其固定形态,仅居一隅,是故《难经·二十五难》才谓“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

所谓有名而无形,是言有名而无一定形态。

因其无处不有,漫无边际,景岳才谓三焦“际上极下,象同六合,而无所不包也”。

所谓六合,乃指天地与其东南西北言也。

陈潮祖教授认为,三焦是由膜腠组成,就是说所有的膜形成的空腔,大的胸腹之膜、小至细胞之膜,广阔无垠,叫膜原,就是所有的空隙都可以称之为三焦,这些空隙的地方就是进行气化的场所,同时也是水液害化后变为痰湿并储存痰湿的地方,所以痰湿才能全身无处不到,也就是说痰湿在三焦里面作怪。

我这样讲大家可能有点不太好理解,既然都是三焦了,那为什么还分五脏六腑呢?打个比方,人体是一个三焦,它里面住着五脏六腑,而五脏六腑里,则是不计其数的三焦的大小“机构”——我们可以把房子理解为一个三焦场所,房子里面有主卧,有次卧,有厨房,有厕所,有储物间,有进水系统,有电力系统,有下水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光明 中医20 06年 2月 第 2 1巷第 2期
C G ' M Fbur 20 . o2 . J MI era 0 6 V l 12 、 C y
论 三焦 之实是胰 腑
史 小进 山西 中 医学 院(304 田雨 河 山 西省 孝 义市 中 医院(330 002 ) 0 20 )
若 罔闻 , 本来 胰腺 亦 为奇恒 之府 , 附于脾 , 内藏精 汁 , 既
藏叉泄, 其胰 液 注于 十二指 肠是 重 要 的消化 酶 , 内含 许 多激 素 , 入血 液敷 布周 身 , 进 以激 发推 动各 脏腑 组织 器
官 的 功能 , 酷似 古人 所言 狭义三 焦 的作 用 。
从 消渴 病 中悟 出古人 所言六 腑 之 一的 三焦 可能 是 胰腺 。? 渴 病 包 括 现 代 医学 所 称 的糖 尿 病 , 饮 ( 肖 多 上
焦, 是
所 指 的实质 可能是 胰 腑 了。 本 来 脏 腑 是 根 据 内脏 的功 能 特 点 , 为 划 分 的 。 人
莫 属 了 。在 治疗 中用 胰 岛素便 可 使三 消之 症 消 。微 量 的胰 岛素决 定着 消 渴 病 的痊 愈 与否 , 以 说 明胰 腺 的 足
以提 高? 病 的 治 愈 率 。糖 尿 病 属 于 中 医 的 消 渴 之 肖渴 证 , 般认 为 此证 多 属 阴 虚 躁 热所 致 , 在 肺 、 肾 。 一 病 胃、 根 据 肺热 、 胃热 、 肾虚之 不 同情 况 , 分别 采用 清热润 肺 、 清 胃养 阴 , 阴 补肾等 法 。其病 情 浅者 , 过 治疗可 以 滋 经
胰腺 有 丰富 的 血 液 循 环 , 多元 素参 与人 体 的 生 许 命 活 动 , 腺 的一切 生 理活 动 , 靠气 化 , 胰 一 二靠 血行 , 抓
住 了 这两 个理 论核 心 , 设计 了治 三消病 以补 气活血 , 通 泄 胰腑 的方案 , 到 了满意 的疗 效 。 收
I 床 上运 用活 血化 瘀 的方法 改善 胰腺 血 液循环 可 I 缶
焦 又有 上焦 、 中焦 、 焦 的解 释 , 下 既无 临 床指导 意 义 , 又 把 脏腑 概 念 混 淆 不 清 。但 古 人 又 对 胆 的认 识 非 常 明 确 , 它附 于肝 , 中精之俯 , 说 为 内藏胆 汁 , 世 证 明有 乳 后 化脂 肪 , 助酶 消化 的功 能 。但 是 有 形 可 见 的胰 腺 却 置
临 床上 收效 甚微 的套 方 , 了规 矩 准 绳 。 自从 把 胰腺 成 归 为六 腑之 一 , 牢记六 腑 以通 为用 的原 则 论治 糖尿病 , 选用 了通 络之 品 , 到 了 明 显 疗 效 , 腺 也 有 阴 阳 表 收 胰
持诸 气 , 总司 人体气 化 的作用 , 行元 气 和水谷 运 行 的 通
又有 “ 孤府 ” 称 , 如《 经 》 提 出 的 , 焦 是 : 腑 之 正 类 所 三 脏 之外 , 躯体之 内 , 罗诸 脏 , 腔 之 大 府 也 。三 焦 有 主 包 一
证 , 归类 划 分 , 于 提高 临床 疗效 是不 可估 量 的。 来 对
传统 的 三消病 治 则方 药 , 束缚着 医者 的思想 , 本来
生 理 功能 , 理变化 便 是 三焦 实 质 所 挣 , 病 由此 , 胰腺 疾
病 便 可 以按 照 中医 的脏腑 辨证 、 纲辨证 、 八 气血津 液辨
《 问・ 素 五脏 别论 篇》 曾有 以下 记 载 : 谓 五脏 者 , 精 所 藏 气 而不 泻也 , 故满 而不 能实 ; 六腑 者 , 传化 物而 不 藏 , 故 实而 不 能满 也 。《 医学 基础》 四版 教 材 ) 用 古 说 : 中 ( 沿 三 焦亦 为腑 之 一 , 因在 人 体 十 二脏 腑 中 , 它最 大 , 唯 故
消之 病根 是胰 腺 功能 低 下 , 岛细 胞 分 泌 胰 岛素 水 平 胰 不 足所 致 , 使 提高胰 岛 水平 , 须运 用 活血 化瘀法 改 欲 必 善胰 腺 血循 环 , 复 胰 岛细 胞 功 能 。 中 医 前 辈刘 树 农 恢 教 授 认 为 : 阴虚 燥热 是糖 尿 病血 瘀 的 主要 原 因” “ 。可 谓 一 语 中的 , 盖燥 热 愈 甚 而 阴愈 差 , 愈 虚 而 燥 热 愈 阴 使社 会 出 现 较 多 的 “ 证 论 治 之 医 ” “ 阳 会 通 之 辨 和 阴 医” 更好 地 为人 民的健 康 服 务 , 好 地 促 进 中医理 论 , 更 的完 善 发展 , 更好 地振 兴 中医 。
关键词 : 三焦, 胰腑 中图分类号:21 R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1{060・ O- 1 3 9420)2 O6 2 0 8 O 0
三焦历 来 争议甚 激 , 三 焦有 广狭 之 分 , 义 的三 但 广
吗 ?换 言之 , 焦的 实 质 在 消 渴病 中胰 腺 病 变 是 非 它 三
渐 渐 向愈 。但 也有 不 少病 人久 治无 效 , 病情 日渐加重 。
究其原因, 主要 由于过 分偏 于 养 阴润燥 , 没有 抓住 三 而
消 ) 多食 ( , 中消 ) 多尿 ( , 下消 ) 其 病理 核心 胰 岛素低 下 ,
所致 。小小 的 胰 腺 所 产 生 之胰 岛 素 不 足 始 发 生 三 ? 肖 症 , 焦如雾 , 上 中焦 如 沤 , 焦 如渎 的功 能造 成 严 重 失 下
通路 , 气发 源于 肾 , 必借 三 焦 为通 路 , 能 敷 布 全 元 但 才
里 、 实寒热 之 证 ; 有 气虚 、 虚 、 虚 亦 血 气滞 、 瘀之 证 型 , 血
采 用相 应 的治则 方药 , 收到 了远期 降低 血糖 的疗效 。
身, 以滋 发推 动各 个 脏 腑 组织 器 官 的功 能 活 动 。而 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