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合集下载

必修二专题一: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每课名题4)-教师版)

必修二专题一: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每课名题4)-教师版)

必修二专题一: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每课名题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0分)1.(2011年4月江西重点中学质检26题)2010年12月24日至26日,在广东省阳江市体育馆举行“南海一号”文物图片展”。

“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于8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出水瓷器数千件,品种极多,其中有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

专家们认为“南海一号”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其可供研究的“学术价值”体现在()①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④制瓷技术的进步⑤“洋味”十足的瓷器是指珐琅瓷A.①②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答案】B【点拨】审题时注意“南宋时期”。

中国的手工工场出现在明朝中后期的江南地区,故③不正确;珐琅瓷出现在清朝康熙年间以后,故⑤不正确。

因此选B项。

【结束】2.(2011年1月常德市质检4题)《梦梁录》记载:“……坊、市界限被打破,夜市与晓市不断出现,时都城临安(今杭州)人口达到一百二十万,城内极其繁华,被称为东南第一州”。

与这段描述的情景可能同时代出现的有()A.在西藏地区设宣政院进行管辖B.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输出国外C.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D.《四书章句集注》始编成【答案】D【点拨】本题考察宋朝时期的史实。

根据提干信息“都城临安”分析,所述现象属于在南宋时期,因此排除A项,西藏设宣政院是在元朝时期;B项应是在北宋;《四书章句集注》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著作。

从8世纪末开始,中国陶瓷开始向外输出【结束】3.(2011年2月济南市调研4题)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对外交流和手工业发展情况。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 解析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结合题干材料
可知其反映的是丝织业的发达,从材料中的
“比屋”“比户”可判定应是民营丝织业。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史料笔记《松窗梦语》记载:“杭 州……桑麻遍野,茧丝棉苎之所出,四方咸取给 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缯币
④春秋战国:春秋时期的矿井使用石质和铜质工具,
战国时期的矿井有大量铁质工具,表明冶炼水平提 高。
(2)冶铁技术
①春秋战国时期:现在已知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 是 春秋晚期 的遗物;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在许多 地区有大量出土。 同时,炼钢和 淬火 工艺已有所发展。
②汉代:汉武帝时推行铁业官营制度;冶铁开始使用
5.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品为什么能在海外广受欢迎? 提示 (1)日用品和艺术品的结合。中国古代的
手工业品集内质美、造型美、色泽美于一体,传
到海外,备受珍视。它广泛应用于人类物质生活 和精神生活,而且通过物的交流,给世界人民带 去了美的情趣,传播着绚丽多彩的中国文化,富 有东方民族色彩。
(2)古代封建王朝利用馈赠手工业品的方式,加
煤炭作燃料;供风形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竖炉冶铁由 起初的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鼓风,然后又有畜力 鼓风,东汉南阳太守 杜诗 创造出水力鼓风装置—— 水排。 ③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技术先进的灌钢法。 ④北宋时期:已出现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3.陶瓷业 (1)制陶业:原始时代的彩陶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汉武帝以后, 煮盐、铸铁等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4.如何认识“工官”制度? 提示 极性。 (2)影响:这种制度使手工业技术水平比较高; 但加重了政府的财政开支;使新的生产技术难 以推广;匠户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1)特点: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服务对象 的特殊性;不计成本的奢侈性;劳动者缺少积

人民版 专题一 第二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人民版 专题一 第二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工官”和“匠户” 工官” 匠户”

纺织业的发展

先进的冶金技术

陶瓷业的成就
手工业概况
一、手工业发展阶段
⒈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形成独立的生产 原始社会晚期: 部门 夏商周时期:主要由官府垄断, ⒉夏商周时期:主要由官府垄断,代表为 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 ⒊春秋战国时期:家庭手工业和私营手工 业形成, 业形成,以后与官营手工业长期并存 明朝中后期: ⒋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 手工工场
纺织业的发展
1新石器时代:萌芽;原料:麻、葛、丝 新石器时代:萌芽;原料: 新石器时代 2商代: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 “妇功”是“国有六职” 商代: 妇功” 国有六职” 商代 之一 3汉代:技术相当发达,起绒锦技术较高,纺织品通过“丝绸之路” 汉代:技术相当发达,起绒锦技术较高,纺织品通过“丝绸之路” 汉代 远销地中海 4唐代: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作坊兴起 唐代:官营纺织业规模大, 唐代 5宋代:棉、丝纺织技术都达到很高水平(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推 宋代: 宋代 丝纺织技术都达到很高水平 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推 广到闽、粤等地区) 广到闽、粤等地区 6元代: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创造出了新式纺车 元代: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创造出了新式纺车 元代 7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 纺织业中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 明代
陶瓷业的成就
唐 南 青 北 白


北宋 钧窑月白釉碗
陶瓷业的成就 宋
宋 代 汝 窑 天
宋 定 窑 八 方 四
代 汝 窑 天 青 长 宋 定窑孩儿枕颈 瓶
南宋, 南宋,官窑穿戴瓶
系 釉 瓶 宋 钧窑玫瑰紫釉尊 长 颈 镶 金 瓶 乾隆御提诗(金字) 乾隆御提诗(金字)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习题参考答案(2021年)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习题参考答案(2021年)

2
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 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2021 年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战国以前冶铁技术的发展
【解析】材料铁器实物并非就是铁制农具,故 A 项错误;图中新疆地区出现铁器实物,但不
权力’”不符,故 C 项错误;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货币与材料的内容“青铜器在商周时
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B
12.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
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 现的背景。(15 分) 【考点】(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古代 中国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八股取士);经典力学;近代科学技术 【解析】(1)第一小问中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依据材料一中“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 工业技术”和“被誉为‘17 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 要文献”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来分析,可归纳出注重传统经验技术的 总结,缺乏创造,是传统科技的集大成;牛顿科技成果的特点结合近代科技的特点和牛顿力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明代玉器制造业;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后期商

高中历史2教学案:专题一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高中历史2教学案:专题一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1.家庭手工业(1)特点: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

(2)产品:大部分归广大农户自己消费,有时也进入流通领域。

2.田庄手工业(1)表现:山东滕州宏道院出土的汉画像石。

(2)特点:田庄中的手工业生产仍属于自然经济活动的范畴。

二、“工官”和“匠户"1.“工官”制度(1)形成:从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

(2)生产目的: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3)弊端: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2.“匠户"制度(1)含义: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

(2)演变: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

宋代匠户往往被官府以强制方式役使。

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不得脱籍改业,必须世代相袭,承担指定的工役。

三、纺织业的发展1.丝织业的发展(1)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纺织技术已经萌芽.(2)商代: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

(3)汉代:汉代华美轻柔的纺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4)唐宋时期:唐代官营纺织业有相当大的规模,并且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开始兴起.宋代丝织工艺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

2.棉纺业的发展(1)宋代: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2)元代:元代棉纺织家黄道婆创造了新式纺车,推广传授“捍(搅)、弹、纺、织”之具和先进织造技术。

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3.结果:明代时在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落实基础【强化记忆】-——(解题的必备工具)1.官营手工业含义:官营手工业是古代手工业三大经营形态之一,专门负责官府专用和皇家私用物品的制造。

夏商周时期即出现官营手工业,从汉武帝时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也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

特点: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不计成本的奢侈性,其经营对民间市场没有影响,是朝廷财政的大支出;技术工艺的高超性,“工官”工场的制作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但是技术工艺的传承也具有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

2.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含义:民营手工业即由民间私人经营,生产目的是为市场服务,产品主要是民间消费品;家庭手工业是以纺织为主,一般为农户的副业,其产品主要用来缴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买卖。

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这两种经营形态,自给自足性质的家庭手工业长期存在;民营手工业也有杰出的技艺贡献,而且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出自民营手工业。

3.古代中国的瓷器制瓷历程:早期的瓷器不过是釉陶,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唐代的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清代康熙年间,发明了粉彩瓷器工艺。

种类:青瓷、白瓷和粉彩瓷;名窑:定窑、钧窑、龙泉窑、耀州窑和景德镇窑等。

4.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冶金业——青铜器:商周时代,进入繁荣时期。

铁器: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步推广;东汉时期,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炼钢:春秋晚期,中国已能制造钢剑。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的灌钢法,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制瓷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商朝工匠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出白瓷,到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代著名的江西景德镇瓷窑,到元代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工官”为秦汉时期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
特殊行业的垄断性(盐、铁等)
特点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不计成本的奢侈性 技术工艺的高超性 技术传承的封闭性
利: 技术水平高
影响 弊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使新的生产技术难以推广 匠户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在一定时期,工匠被编入专门户籍,被称为匠户。
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
技术不断进步,分工细化,规模不断扩大
• 材料:清朝雍正帝谕: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 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范文澜 《中国通史》
发展长期受制于农业,居依附地位
提示
明朝中后期出现“机 户出资、机工出力”、 “计工受值”的劳动关系。
亚欧非地区
二、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一)纺织业的发展 1、新石器时代: 纺织技术萌芽(原料、工具) 2、商 3、汉 4、唐 5、宋 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祭祀蚕神;专职官员;发现玉蚕;“妇功” 代:
妇女地位相对较高
品种多、技艺高(素纱褝衣、起绒锦)、 朝: 远销海外( “丝国”) 朝: 官营规模大;私营兴起。
青花瓷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 然后施以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温一 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由于釉下钴料在 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故习称“青 花”。瓷质细洁纯白,配以釉下彩的蓝 色彩绘,幽菁雅淡,深受人们喜爱。
青花瓷的无穷魅力
奥运地铁支线中 青花瓷风格的车站
奥运颁奖礼服中 青花瓷元素
定窑
官窑
朝: 棉织业发展,棉植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6、元 朝: 黄道婆革新;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7、明 朝:资本主义萌芽;丝织中心——苏杭;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人民版必修二原创资料)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人民版必修二原创资料)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教材中提供的历史文献,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能对其种类、部门、管理等方面进行列举。

让学生养成阅读历史文献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借助历史文献进行独立学习和探险究的能力。

通过历史图片和手工业发展的数据,鼓励学生进行推理和论证,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

结合地图并结合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手工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感和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历史文献和图片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推理和主动的探究。

并尝试运用观察法、阅读法、调查法进行历史的探究和思考。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讨论过程和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学生讲述中国古代手工业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的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通过书中文献、历史图片和地图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文明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探究指导历史宫殿【基础知识解析】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以小农经营为主的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

这种自然经济的特点是,在一个小的社会单元内部,可以基本做到自给自足。

2.古代田庄经济的特点(1)田庄是地主依靠政治特权取得或兼并农民土地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2)田庄里的劳动者为依附农民(3)田庄手工业主要是满足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主要不是为了交换,田庄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温馨提示1:中国古代的田庄经济在经济性质上仍然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而在把握田庄经济时要注意其自给自足的性质。

例题1:在古代中国手工业中()A.多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B.官营手工业主要供平民消费C.私营手工业主要自己消费D.家庭手工业主要供民间消费思路与技巧:官营手工业的产品由政府指定和调拨;私营手工业的产品主要流入市场;家庭手工业的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发展水平的 顶峰;但其技术发明无法服务于社会,新技 术难以推广。
概念:在一定时期,工匠被编入 专门户籍,被称为匠户。
匠户制度
影响 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 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对封建国家而言,可以十分方 便地征调各类工匠。
二、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
(一)纺织业的发展 新石器 时代
骨瓷,因在其黏土中加 • 目前中国瓷器在世界排名第六、七位上徘徊, 入牛、羊等食草动物骨灰 (以牛骨粉为佳)而得名, 世界各地大饭店根本不用中国瓷器,很多器物 是环保的绿色消费品 。
只能在国外地摊上卖:无论是工艺、原料都落 1794年由英国人发明的。 后了。现在国外用动物骨头做原料,配上瓷土, 长期以来是英国皇家和贵前唯一世界 上公认的高档瓷种,兼有使 子值我们一桌青花瓷的钱。
已知中国最早人工冶炼铁器:春秋晚期
战国:淬火的钢件——炼钢淬火工艺发展
冶 铁
汉武帝时铁业官营制度
汉代用煤炭作燃料
供风形式: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 畜力鼓风—水力鼓风(水排、东汉杜诗)
南北朝:灌钢法 北宋:以煤为燃料
从材料、燃料、供风形式角度 概括冶金技术发展变化的史实:
材料:铜—铁—钢
燃料:木炭— 煤
供风形式: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鼓风 —水力鼓风 (水排)
人力鼓风
东汉杜诗水排
(杜诗)迁南阳太守……造作水排,铸为器,用 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
瓷器王国
来啊,观赏这件瓷器,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 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 艺术。 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 ——十八世纪法国赞美中国瓷器的诗歌
半坡人面网纹盆
彩陶
高柄杯山东龙山 文化黑陶
(二)陶瓷业 1、发展过程(先有陶后有瓷)
产生——原始时代彩陶(蛋壳黑陶)
陶器 商中期到东汉晚期:陶——瓷
独特技术——唐三彩
色 唐彩 三 彩绚 丽
解说语: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
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 为“唐三彩”。她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 活气息而著称,同时还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 术的特点 。唐三彩的生产在中国已1300多年的历史。
解说语: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是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
瓷之一 。出现于康熙晚期,至雍正王朝达到历史上最 介绍 高水平。粉彩瓷艳丽清逸、色调柔和,所绘花鸟虫鱼形 态逼真,其精者甚至到了“花有露珠,蝶有茸毛” 的程度,充分反映了雍正时期制瓷工艺的精致细美。
清朝 珐琅彩瓷
黄 地康 珐 琅熙 彩年 花间 瓷 碗
粉 光彩 绪云 龙 年盘 间螭 长 瓶
——
素纱 襌衣
马王堆汉墓:素纱襌衣
西汉
丝绸之路:中国被称为丝国
——纺织技术相当发达
我的眼里只有你—“赛里丝”
“赛里丝”

据史书记载,古罗马人 十分喜爱中国的丝织品,公 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执政 官恺撒,身穿丝袍出现在剧 场曾轰动一时。那时期,身 穿中国丝织品衣服,成为罗 马社会上层的风尚。他们甚 至不惜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 购买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 磅竟值12两,迫使皇帝下令 禁止皇家穿用丝绸,但仍屡 禁不止。西方称中国“赛里 丝”(丝国),长期以来丝 绸之路绵绵不绝。
1.1米
鼎重832.84公斤 司母戊鼎是目前 已发现的中国古 代形体最大和最 重的青铜器,在 世界上也是仅见 的,反映出商代 青铜冶铸业具有 极高水平。
1.33米
司母戊鼎
蕉叶形 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羊的前腿 四羊方尊 独特造型、精美工艺——无价国宝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湖北江陵楚墓出土。因剑 身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经无损科学检测,其 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花纹处含硫高,因硫 化铜可防锈。长55.7cm,宽4.6cm,柄长8.4cm,重875g,锋利 无比。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 经营形态主要有:官营、私营、家庭经营等, 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部门多、规模大、分工细、管理严、技术高 • 技术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各国 • 明清时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青花瓷的无穷魅力
奥运地铁支线中 青花瓷风格的车站
奥运颁奖礼服中 青花瓷元素
中国瓷器的出路在哪里?
用和艺术的双重价值,是权 利和地位的象征,号称瓷器 之王。
继承与发扬 创新与发展

葛又名葛藤、葛麻, 豆科 藤本植物,长可达八米, 其根可食,其藤含有丰富的 纤维素。可作纺织原料。 葛藤长在野外,一般均为采 集利用。葛除西藏和新疆 外,中国大部分省(区) 均 有分布。朝鲜半岛、日本、 泰国、印度等地也有分布。 野生在路旁,山坡草丛较阴 湿的地方,或者阔叶林内、 灌木丛中。
原始青瓷——商代(一种釉陶) 成熟青瓷器——东汉末期 瓷器
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青瓷、白瓷成就突出、首 创釉下彩绘„„ 宋代名窑:汝、官、哥、钧、定窑 粉彩瓷——康熙年间发明,雍正时 期达顶峰
汉朝
唐代: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夺 得 千 峰 翠 色 来 君 家 白 碗 胜 霜 雪 白瓷碗
原始青瓷
宋: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地区 元:黄道婆推动棉纺织业发展,棉布成民众主要衣料
棉布的优点:结实、保暖、价格低廉
古时所谓布,一般是指麻布,人们用“布衣”一词形容 平民百姓,是因为穷人穿不起丝织品,只能以麻布蔽体。
明: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二)先进的冶金技术
冶 铜
青铜时代: 大多为礼制的象征; 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商周
二、古代中国的 手工业经济
田庄手工业
概况:除了进行农业生产外,手工业生产也 是田庄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田庄是一个相 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实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定义:“工官”为秦汉时期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 署。
工官制度
特点:专门负责制造官家及皇家私用物品; 对民间市场没有影响; 对手工业的发展有利有弊:工官的制
栽此百日功,唯将一朝舞。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 ------[唐]韦应物 《杂体》
南宋棉毯
棉毯出土于浙江兰溪县一 座南宋墓葬里。它是现存最 早最完整的棉毯,长2.51米, 宽1.16米,经纬条线一致, 两面拉毛均匀、细密。
黄 道 婆
元代脚踏三锭棉纺车
唐代
官营纺织业有相当规模 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 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 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 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 以高岭土作坯。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瓷器的胎体无 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的不上釉
解说语:康熙时期又 出现了珐琅彩的瓷器,其 花纹凸起有立体感,画面 瑰丽,华美绝伦。到雍正 时期,把珐琅彩中花、鸟、 竹、石与诗、书法融为一 体,富丽中见古雅之风, 使人爱不释手。
原始青瓷——商代(一种釉陶) 成熟青瓷器——东汉末期 瓷器
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青瓷、白瓷成就突出、首 创釉下彩绘„„ 宋代名窑:汝、官、哥、钧、定窑 粉彩瓷——康熙年间发明,雍正时 期达顶峰
青瓷莲花盏托 釉 瓷 唐 下 水 彩代 盂 绘
宋朝五大名窑之精品
河北定窑
河南汝窑
河南 官窑
浙江龙泉(哥)窑 河南钧窑
元代青花瓷瓶
明宣德青花瓷器
清朝雍正粉彩蝠桃纹瓶
在2002年香港苏 富比拍卖会上,这只 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 榄瓶上拍,以4150万 港元的惊人价格拍出。 价格创下当时清代瓷 器拍卖的世界纪录。
最初原料:麻和葛 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出现 甲骨文——祭祀蚕神 商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周礼》——国有六职 ——纺织业地位重要
商周 时期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汉令 朝世 界 惊 叹
1972年在中国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 一号墓出土, 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面料为素纱, 缘为几何纹绒圈锦。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 方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可谓“薄如蝉翼”、 “轻若烟雾”, 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 它代表了 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