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铜矿浮选中硫酸铵对S~(2-)消耗的影响试验
氧化铜矿浮选技术

氧化铜矿浮选技术一、前言氧化铜矿是一种重要的铜矿资源,其开采和利用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氧化铜矿的浮选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提取方法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氧化铜矿浮选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影响因素以及优化措施。
二、原理氧化铜矿浮选技术是通过将氧化铜矿与药剂混合后进行搅拌和吹泡,使得氧化铜矿中的铜离子被药剂吸附到泡沫表面上,从而实现铜的分离和提取。
该技术主要依靠药剂与氧化铜矿之间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来实现分离。
三、工艺流程1. 粗选阶段:将经过初步粉碎和筛分后的原料进行粗选,去除掉其中较多的杂质和非金属物质。
2. 中选阶段:将粗选后的物料进行中选处理,通过调整药剂种类和用量等参数来实现对于含铜量较高的部分进行提取。
3. 精选阶段:将中选后的物料进行精选处理,通过再次调整药剂种类和用量等参数来提取残留的铜矿石。
四、影响因素氧化铜矿浮选技术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剂种类和用量:药剂种类和用量是影响氧化铜矿浮选效果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2. 搅拌速度和时间:搅拌速度和时间对于氧化铜矿浮选过程中泡沫生成和控制起着关键作用。
3. 浮选机型号和规格:不同规格、型号的浮选机对于氧化铜矿浮选效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4.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也会对于氧化铜矿浮选产生一定影响。
五、优化措施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措施来提高氧化铜矿浮选技术效率:1. 选择合适的药剂种类和用量,通过实验确定最佳使用方案。
2. 控制搅拌速度和时间,保证泡沫生成和控制的稳定性。
3. 选择合适的浮选机型号和规格,根据生产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4. 优化环境条件,如保持温度、湿度等在合适范围内。
六、总结氧化铜矿浮选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铜矿提取方法,其原理简单、工艺流程清晰。
但是其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措施。
通过对于药剂种类和用量、搅拌速度和时间、浮选机型号和规格以及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优化可以提高氧化铜矿浮选技术效率,实现更加高效的铜矿提取。
硫酸铵焙烧法综合利用低品位氧化锌矿报告

硫酸铵焙烧法综合利用低品位氧化锌矿报告硫酸铵焙烧法是一种综合利用低品位氧化锌矿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氧化锌矿种的数值较低,一般小于20%的矿石。
下面我们将详细讨论硫酸铵焙烧法的具体原理、工艺流程以及优缺点等方面。
硫酸铵焙烧法的原理硫酸铵焙烧法是通过将氧化锌矿和硫酸铵经过高温氧化反应,使得铵盐中的硫酸离子变为SO2,在高温下将氧化锌矿还原为金属锌,从而实现综合利用氧化锌矿的目标。
具体流程如下:硫酸铵焙烧法的工艺流程①硫酸铵的加入将氧化锌矿、硫酸铵和适量水混合,得到湿指低的矿浆。
然后将矿浆放入高温(600°C左右)熔炉内,开始焙烧。
在高温下,硫酸铵分解成 NH3 和 SO2 两种气体,SO2 会与矿石的氧进行化学反应。
②焙烧和还原在焙烧和还原的过程中,SO2和氧化锌发生反应,生成ZnSO4和ZnO。
等到炉内温度升到1000°C左右,开始还原反应,ZnO被还原成金属锌。
对于细小的ZnO颗粒,需要加入适量基性料,来增加ZnO的粘结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氧化锌全部还原。
③防止粘附在矿石还原时,金属锌很容易在熔渣中粘在铁冶炼用的炉墙上,这样会引起工业安全事故。
因此,在采用硫酸铵焙烧法时,需要注意控制炉内粒度的大小,以避免锌锰矿和硅锰矿等杂质被熔融,附着在炉壁上。
硫酸铵焙烧法的优点硫酸铵焙烧法作为一种低品位氧化锌矿综合利用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①可以将一些有价值的金属元素从废渣中提取出来,这些元素包括铅、银、锡等。
在焙烧过程中,硫酸铵发生分解反应,SO2生成后又与废渣的氧化铅反应,生成硫酸铅,从而达到提取废渣中铅等有价值元素的目的。
②可以防止锌锭的流失。
在硫酸铵焙烧法的过程中,锌锭不容易被其他金属元素和杂质污染,从而确保了锌锭的纯度。
③可以将二氧化硫和氨气从废气中脱除,控制环境污染。
硫酸铵焙烧法的缺点硫酸铵焙烧法也存在一些缺点:①焙烧过程中生成的硫酸盐在水沥滤时易形成硬块,难以处理。
②焙烧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燃料来加热熔炉,导致该方法的能耗较高。
不同氨-铵浸出体系对氧化铜矿铜浸出率影响规律的研究

酸铵。采用氨一 氨基 甲酸 铵 浸 出体 系对 新 疆 滴 水 高 钙镁 低 品 位 泥 质 氧 化 铜 矿 进 行 浸 出 试 验 , 浸 出 率 高 铜
达 8.5 。 52%
关 键 词 :高 钙镁 ; 氧化 铜 矿 ; . 浸 出体 系 ; 出 氨铵 浸
中图 分 类 号 : F 1 T8 1
c o sc p e xd r nXij n tr n h o p rla hn aei a ih a 5 2 % . e u o p ro ieo ei ni gWae .a dt ec p e e c ig rt s shg s8 . 5 a
K EY O RD S: h g ac u a d m a n su W ih c l i m n g e i m ; o p ro i e o e; m mo i — mm o um e c i y t m ;e c i g c p e xd r a naa ni la hng s se la h n
MAO Yn -o F NG Ja - n WE Y Z AO We - a W NG S a WE h —o g ig b A inj u N a H nj n u A hh IZ ic n
( aut o a dR e uc n ie ig K n n n e i c ne n eh ooy K n ig6 0 9 , hn ) F cl L n rs r E gne n , u mi U i r t o Si c dTcn l , u m n 5 0 3 C ia yf o e r g v syf e a g
第2 l卷
第 1期
矿
冶
V0 . . N0 1 I21 . Mac 2 2 rh 01
东川某难选氧化铜矿石氨基甲酸铵浸出试验研究

东川某难选氧化铜矿石氨基甲酸铵浸出试验研究保靖琨;毛莹博;孙占学【摘要】东川某氧化铜矿矿石铜品位为1.16%,铜氧化率很高,92.10%的铜以氧化铜的形式存在,碱性脉石含量高,铜矿物嵌布粒度较细,嵌布特征复杂,属高钙镁难选氧化铜矿石.为合理开发利用该矿石,针对硫化—浮选和酸碱浸出效果较差的问题,采用氨基甲酸铵作为浸出剂进行浸出试验研究,考察磨矿细度、氨基甲酸铵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搅拌强度、液固比对铜浸出率的影响.在确定的最佳浸出试验条件下,最终可获得铜回收率为85.42%、损失在浸渣铜品位仅为0.194%的良好指标.该浸出试验结果可为该碱性难选氧化铜矿石的工业利用提供技术参考.【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5页(P55-59)【关键词】难选氧化铜矿;氨浸;氨基甲酸铵;碱性脉石【作者】保靖琨;毛莹博;孙占学【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我国氧化铜矿资源约占铜矿资源总储量的10%~15%,每年总产量30%左右的铜金属是以氧化铜矿的形式产出[1]。
许多铜矿矿床上部都有氧化矿带,或者深部氧化为氧化矿床,并且几乎都具有结构松散、易碎、含水含泥较多、细粒不均匀嵌布、氧、硫混杂等特点。
浮选效果差,选矿成本也比硫化矿高[2]。
硫化铜矿容易与脉石分离,浮选回收较为容易。
市场对铜需求量的增加刺激着易选硫化铜矿石的不断开发利用,高品位的硫化铜矿已日益减少[3-5]。
因此,从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方面考虑,寻求合理的氧化铜矿的处理方法,是当前我国铜选矿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目前,氧化铜矿的回收方法主要有硫化—浮选法和湿法浸出法,其中浸出主要分为酸浸和氨浸。
酸浸适用于以酸性脉石为主的氧化铜矿[6-7]。
对于碱性脉石含量较高的氧化铜矿进行酸浸,不但会消耗大量的酸,而且还会出现板结现象,浸出效果差[8-9]。
氧化铜矿浮选捕收剂的研究与应用

氧化铜矿浮选捕收剂的研究与应用根据浮选方法的不同可将氧化铜矿物的浮选捕收剂分类以下几类:(1)黄药及其衍生物为;(2)烃基含氧酸(盐)类;(3)其他综合类。
一、黄药及其衍生物类迄今为止,硫化,黄药浮选用是选别氧化铜矿的主要方法,黄药类药剂则是氧化铜矿的主要捕收剂,或者是黄药类捕收剂与其他捕收剂的混合用药。
我国多数氧化铜选厂所采用的黄药类捕收剂是正丁基黄药。
如云南东川矿务局的几个氧化铜矿选厂都采用正丁基黄药作捕收剂,用硫化钠、磷酸乙二胺、硫酸铵作调整剂,松醇油作起泡剂,获得了良好的分选效果。
为了满足各种矿石对于其他类型黄药的需求,有关部门也做过这方面研究工作,如异丁基黄药、异戊基黄药及杂黄药等。
在很多情况下,这些药剂可以代替正丁基黄药,同时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异丁基黄药性能与正丁基黄药相似,但较正丁基黄药稳定,选择性更好。
国内外有许多选厂采用异丁基黄药作捕剂做了一些试验,如红透山铜矿采用异丁基黄药,其用量比正丁基黄药减少20g/t,二号油减少了5.5g/t,并且在回收率相近的情况下铜精矿品位提高1.2%;柏坊铜矿改用异丁基黄药后,铜精矿品位提高2.25%,回收率提高0.3%。
仲辛基黄药作为氧化铜矿物捕收剂也有这方面的报道。
这种捕收剂对氧化铜矿物的捕收能力较强,并且具有一定起泡性,能减少起泡剂的用量。
二、烃基含氧酸及其盐类这类捕收剂通常在其极性基中含氧、氮等原子,同时非极性基分子量较大,属于阴离子型捕收剂。
(一)羧酸类的应用。
在氧化铜矿物浮选早期一般多用脂肪酸(如油酸钠、棕榈酸)作捕收剂直接浮选。
但由于脂肪酸来源受到限制,且用量大,目前在氧化铜矿物浮选中逐渐被其他捕收剂所取代。
20世纪70年代末,有C5,C9或C7,C9合成脂肪酸,用于硅孔雀石、氧化铜矿石浮选的生产报道。
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了许多改善其性能的方法,得到了一系列有关的捕收剂,其中某些化合物,具有改善脂肪酸类捕收剂浮选结果的能力,即所谓的脂肪酸增效剂。
某氧化铜矿浮选试验

用氧化铜矿捕收剂浮选小结
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三种常用的氧化铜矿捕 收剂对该氧化铜矿的浮选效果都很差, 收剂对该氧化铜矿的浮选效果都很差,所得的铜 精矿品位和回收率都很低, 精矿品位和回收率都很低,最高的铜品位只有 12.21%,回收率只有18.60% 18.60%。 12.21%,回收率只有18.60%。而且这几种捕收剂 的价格也相对较贵, 的价格也相对较贵,即使在加大药量的情况下能 得到较好的结果,经济上也是不划算的。总之, 得到较好的结果,经济上也是不划算的。总之, 试验结果说明此矿不宜采用氧化铜矿捕收剂直接 进行浮选,为此放弃进一步的试验。 进行浮选,为此放弃进一步的试验。下一步的试 验采用技术比较成熟的常规硫化浮 选法。 选法。
2、原矿物相分析 表2 铜、铅和锑物相分析结果
铜物相 铅物相 锑物相
原编号
氧化铜中的铜 /%
硫化铜中的铜 /%
总铜/%
Pb/%
Sb/%
物相
2.52
0.30
2.82
0.50
0.22
由此可见,本试样中总铜为2.82%, 由此可见,本试样中总铜为2.82%,硫化铜中 2.82% 的铜仅为0.30% 占总铜的10.64%; 0.30%, 10.64%;氧化铜中 的铜仅为0.30%,占总铜的10.64%;氧化铜中 的铜为2.52% 占总铜的8936% 2.52%, 8936%。 的铜为2.52%,占总铜的8936%。此矿石属典 型的氧化铜矿,氧化率高达90% 90%。 型的氧化铜矿,氧化率高达90%。
从表中可以看出,1000一2000g/t的硫化钠用量不 从表中可以看出,1000一2000g/t的硫化钠用量不 足以形成大量的硫化膜,因而活化效果不好, 足以形成大量的硫化膜,因而活化效果不好,铜的 回收率最高仅有25% 11一30一 实验, 25%。 回收率最高仅有25%。11一30一4实验,再次表明此 矿不宜直接使用氧化铜矿捕收剂浮选。因此, 矿不宜直接使用氧化铜矿捕收剂浮选。因此,有必 要在条件试验时加大硫化钠的用量, 要在条件试验时加大硫化钠的用量,只有这样才能 使大部分氧化铜矿物表面被硫化而上浮,这是提高 使大部分氧化铜矿物表面被硫化而上浮, 选矿回收率的关键所在。 选矿回收率的关键所在。在试验中还发现加与不加 溶液的PH值差别不大,而且Na PH值差别不大 Na2CO3,溶液的PH值差别不大,而且Na2S本身水解 就显示利于黄药作用的弱碱性,随着其用量的增大, 就显示利于黄药作用的弱碱性,随着其用量的增大, 这种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因此在接下来的试验中, 这种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因此在接下来的试验中, 没有加入Na 没有加入Na2CO3 。
氧化铜矿石的浮选及实例

立志当早,存高远氧化铜矿石的浮选及实例一、自然界含铜矿物有硫化铜矿物及氧化铜矿物(一)硫化铜矿物黄铜矿:CuFeS2 辉铜矿:Cu2S 斑铜矿:Cu5FeS4 铜蓝:CuS 黝铜矿:4Cu2S·Sb2S3 砷黝铜矿:4Cu2S·AsS3(二)氧化铜矿物赤铜矿:Cu2O 黑铜矿:CuO 蓝铜矿:2CuCO3·Cu(OH)2 孔雀石:CuCO3·Cu(OH)2 硅孔雀石:CuSi03·2H2O 氯铜矿:CuCl2·3Cu(OH)2 胆矾:CuSO4·5H2O 氧化铜矿石的可浮性,一般较硫化铜矿石的可浮性差,并且受矿物中铜的存在形态和脉石的组成等条件的影响较大,例如:铜是以碳酸盐的形态(孔雀石、蓝铜矿)存在时,可浮性相对较好,以硅酸盐的形态存在(硅孔雀石)可浮性就较差,游离的氧化铜容易浮游,结合氧化铜基本上不能用单一的浮选法回收。
凡成单独状态存在的氧化铜矿物称为游离氧化铜,所有的游离氧化铜均能溶于氰化物的溶液中,当铜与脉石(例如氢氧化铁)胶结在一起成某种形态存在的氧化铜矿物称为结合氧化铜,其胶结的型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机械方式成为脉石中极细分散的铜矿物之包裹体,也可以是化学方式成类质同象,也可以成吸附型的色染体,所有的结合氧化铜均不能溶于氰化物溶液中。
结合铜在氧化铜中的百分含量称为结合率。
脉石矿物以硅质为主的(例如石英)较易浮选,以碳酸盐类为主的(例如方解石,白云石等),就较困难一些,如果含有较多量的氢氧化铁和粘土质矿泥时,特别是它们之间成紧密结合时分选就更困难。
二、氧化矿物的浮选大多采用硫化法由于硫化之后氧化矿获得很高的浮选速度,所以第一次粗选的头1-2 槽直接产出精矿产品。
药剂的添加方式对氧化铜矿的浮选有特殊的意义,特别是硫化钠,它既是氧化铜矿的活化剂又是硫化铜矿的抑制剂,所以在添加时按量不。
硫酸铵在氧化铜矿相转移活化浮选中的作用

硫酸铵在氧化铜矿相转移活化浮选中的作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硫酸铵在氧化铜矿相转移活化浮选中的作用,通过实验验证硫酸铵可以有效地促进氧化铜矿的浮选效果,提高铜的回收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硫酸铵;氧化铜矿;相转移;活化浮选;回收率1.引言氧化铜矿是一种重要的铜矿石,其含铜量较低,一般在0.5%以下,且含有较多的杂质,因此提取铜的难度较大。
为了提高氧化铜矿的浮选效果,需要采用一些浮选剂来促进铜的回收率。
硫酸铵是一种常用的浮选剂,具有良好的活化作用,能够促进氧化铜矿的浮选效果,提高铜的回收率。
本文将探讨硫酸铵在氧化铜矿相转移活化浮选中的作用。
2.实验方法2.1 实验材料本实验采用的氧化铜矿样品来自某铜矿厂,其主要成分为Cu、Fe、S、SiO2等。
硫酸铵为AR级试剂。
2.2 实验步骤(1)将氧化铜矿样品研磨至粒度为0.074mm以下,制备成浮选试样。
(2)将制备好的浮选试样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硫酸铵溶液中,进行搅拌反应。
(3)将反应后的试样进行浮选处理,测定铜的回收率。
3.实验结果与分析3.1 硫酸铵浓度对氧化铜矿浮选效果的影响将不同浓度的硫酸铵溶液与氧化铜矿样品进行反应,测定其浮选效果。
结果如下表所示:硫酸铵浓度/% 铜的回收率/%0 80.30.1 86.50.2 90.20.3 92.80.4 94.5由表可知,随着硫酸铵浓度的增加,氧化铜矿的浮选效果逐渐提高,铜的回收率也逐步增加,当硫酸铵浓度为0.4%时,铜的回收率达到最高值94.5%。
3.2 硫酸铵对氧化铜矿相转移的影响将氧化铜矿样品与硫酸铵溶液进行反应,通过SEM和EDS分析氧化铜矿的表面形貌和元素分布情况。
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氧化铜矿经过硫酸铵的处理后,表面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面变得更加光滑,颗粒间的空隙也变得更加明显。
此外,硫酸铵的加入还导致氧化铜矿中铜、铁等元素的分布发生了变化,铜的含量明显增多。
4.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硫酸铵可以有效地促进氧化铜矿的浮选效果,提高铜的回收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
代
矿
业
A r .2 1 p l 02 i
MORD N N EN MI I G
总 第 5 6期 1 2 1 年 4 月第 4期 02
氧 化 铜 矿 浮选 中硫 酸铵 对 S一消耗 的影 响试验 2
邢 春 燕 贾瑞 强
( 昆明理 工大学 国土资 源工程 学院)
氧 化铜硫 化 浮选 的 重要原 因。
关键 词
氧
为 10 m 。 0 L
硫化- 黄药浮选法 是指将磨 细的氧化铜矿浆加 硫化剂进行硫化 , 然后添加黄药类捕收剂进行浮选 。
氧化 铜矿 处于 硫化 钠 溶 液 中 , 附硫 氢 根 离 子 和 硫 吸 离 子 , 附平衡 后 , 面 被 一 层 硫 化 铜 覆 盖 , 药 在 吸 表 黄 硫 化 过 的氧化 铜表 面 的吸 附 , 像 在 硫 化 铜 表 面 吸 就 附一样 。经 硫 化 的氧化 铜矿 表 面形成 了一 层硫 化 铜
摘 要 针 对硫 酸铵 在 氧化 铜矿 硫 化浮 选 中的作 用进 行 了研 究 。采 用动 态跟踪 的 方法测 量矿 浆中 s 卜浓度的变化, 初步探 索了硫酸铵在氧化铜矿硫化 浮选 中对 S一 消耗的影响。结果表 明, 在
氧化铜矿硫化浮选 中, 硫化钠 除了活化氧化铜矿, 形成硫化铜薄膜外, 同时发生 了复杂的氧化反应 , 该氧化过程与体 系的 p H值存在密切的关系。硫酸铵在氧化铜矿硫化 浮选过程 中对矿物表面进行 了清洗 , 高 了矿 物表 面的 活性 , 提 既促 进 了硫 化 过程 的进 行 , 加 快 了 S 的氧 化 , 也 卜 这是 硫 酸铵 促 进
相 中交 换 , 么 两相 间 的 电位 差 仅 由两 相 中 目标 离 那 子 的 活度来 决 定 。所 以在 此 试 验 中 , 离 子 电位 的 硫
薄膜 , 使氧化铜矿物表 面具有硫化铜矿物表面的性 质, 再经黄药类捕收剂进行浮选。在该方法中, 硫化 过 程进 行 的好 坏起 着 关 键 的 作 用 , 其 问题 的关 键 但
一
s
t 4 q - ,一
004m .7 m粒 级 , 再用 蒸馏 水 多次 清洗 后作 为试 验
矿料 , 试验 用 水均 为蒸 馏水 , 剂 为 硫 化 钠 ( aS・ 药 N 9 : 和硫 酸 铵 , 均 为化 学 纯 。试 验 中硫 化 钠 和 H 0) 且
饕s 一
一
6
况 的影 响 , 示硫 酸 铵 促 进 氧 化 铜 矿 硫 化 浮选 的原 揭
因。
平衡计算特定 p H值下 的硫离子浓度 , 硫离子浓度
对数 ( 已根据 硫 离子 浓 度 与 电位 的标 定 曲线 将 硫 离 子 电位转 换 为硫 离 子浓 度 , 再将 硫 离 子 浓 度 转 换 为
1 试验原料
57
总 第 5 6期 1 3 2 硫 化钠 的 自然 氧化试 验 .
现代矿 业
21 0 2年 4月第 4期
试验所用硫化钠为化学纯( a 9 : ) 是一 N: H O , s・ 种不稳定的物质 , 自然条件下容易氧化成硫氧化 在 物 。首先进行了硫化钠 的 自然氧化试验 , 在分析天 平上 称取 N : 9 2 .4g 于 10mL的 容 量 aS・ H O0 2 溶 0 瓶中 , 将该硫化钠溶液倒人烧杯中, 搅拌并测量硫离 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硫离子浓度对数与时间的关
高低代表了硫离子浓度的高低 。
3 试 验 研 究
3 1 l-值 与硫 离子 浓度 的关 系试 验 . aI I
在 分析 天平 上称 取 N 9 .4g然 后用 aS・ H 002 , 蒸馏 水 溶于 10m 0 L的容 量瓶 中 , 根据硫 化钠 的水 解
量, 研究硫酸铵对 氧化铜矿硫 化浮选 中 s一 消耗情
系 见图 2 。
9. 9. 1 . 0 7 1 . 15 l . 2 3 1 . 5 9 0 3 1 . 1 1 1 . 19 1 _ 2 7
p 值 H
硫酸铵浓度均为 1 ~ m lL 溶液或者矿浆体积均 0 o , /
图 1 硫离 子浓 度的对数与 p H值 的关 系
由图 1 可见 ,H值在 1 p 0左右时 , 硫离子浓度在
是 必须 严格 控 制硫 化 剂 的 用 量 , 因为 硫 化 剂 既是 氧 化 铜矿 物 的有效 活 化 剂 , 是 硫 化 铜 矿 物 或 被硫 化 又 过 的氧 化铜 矿 物 的抑 制 剂 , 是 在 加 入 硫 化钠 的 同 但 时 或者 之前 加入 与硫 化钠 等量 的硫酸 铵可 以消除过 量 硫化 钠 的抑制 作用 , 且 已被工 业实 践证 实 。 并 本 研 究 采 用 动 态 跟 踪 硫 离 子 电 位 进 行 连 续 测
{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 目( 编号 . 1 J5 ) 2 00 8 。 0 邢春燕 (9 4 ) 女 , 18 一 , 硕士研究生 , 0 9 6 0 3云南省昆明市 。 5
1 m l 0 o L左右 ,H值在 1 左右时, / p 2 硫离子浓度在
1 m lL左右 。 0 o /
2 试 验 原 理
试 验 采 用 电位 型离 子 传 感 器 , 采用 硫 离 子 选择 电极进 行 动态 跟踪 测量 。离 子选 择性 膜是 所有 电位
型离子传感器的核心组件。其原理是如果离子能够 渗透过两相 的界面, 然后达到一个 电化学平衡 , 其中 两相形成不 同的电位 , 如果仅有一种离子能够在两
试验样 品采用取 自云南东川汤丹的氧化铜矿 ,
铜含 量 为 5 .% 。氧 化铜 矿 物 为 孔 雀石 纯 矿 物 , 65 富 矿经 过手 选 、 瓷磨 、 纯后使 用 。矿 样经 磨 细筛分 为 挑
一
硫离子浓度的对数 , 同) p 下 与 H值 的关系见 图 1 。
O
餐- 一
蛊 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