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的发病原因

合集下载

养了三年的金鱼死掉了

养了三年的金鱼死掉了

养了三年的金鱼死掉了养了好久的金鱼好像要死掉了怎么办啊是怎么回事啊失鳔病~~~~病鱼的鱼鳔常充满气体无法调节,鱼只无法正常游泳摄食,使腹面朝上翻覆于水面,发病原因尚不很清楚,可能与喂饲的饲料颗粒太小及慢性发炎等造成鳔管阻塞等有关,也有可能与水温剧烈变化有关。

失鳔病(鱼鳔失调症,翻覆病)病状:罹患此病的金鱼无法维持其躯体的平衡,有时会有倒栽葱似的翻跟斗,最后不是沉在水底,就是浮在水面上。

短身腹部肥大的金鱼最常患此病,病鱼也有正常食欲,能生存很长时间,但失去观赏价值。

防治办法:不治之症。

经验之谈:鱼鳔失调是最令鱼病专家头疼的金鱼疾病之一,目前没有好的治疗方法,一般认为,浅水静养有助于恢复;还有就是做人工手术:或在鱼肚里添加石子,或在背鳍上栓泡沫,以外力帮助金鱼寻找平衡。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偏方,用煮熟的绿豆喂失鳔的金鱼,一天一粒,据说有效,但说不出原理。

我家养的金鱼怎么会接二连三的死掉?谢谢。

养金鱼其实没有什么窍门,我可以坦然的说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养金鱼有一些常识是必须掌握的。

金鱼的死因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食量过大而死。

这种情况通常是出于主人的“溺爱”心理,总怕自己的鱼会饿到,其实金鱼是非常怕撑的,如果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金鱼,只需要三天喂一次,一次喂一小捏便可;如果是大一点的金鱼需要一天喂一次(这样的金鱼通常已经有二到三年之久了。

)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试。

2换水不当致使金鱼不适应环境而死。

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粗心或怕麻烦引起的。

在夏天应该一周左右换一次水,如果天气较热就多换几次,但不能太多,鱼是很依赖环境的一种动物。

冬天的时候可以10天左右换一次水。

换水的时候要注意:如果有条件应该准备一个小鱼缸,在换水的时候把鱼放在小鱼缸里(小鱼缸里的水必须是已经装过几天的,把小鱼缸尽量放到离大鱼缸比较近的地方,这样能保持水温一致,让鱼不感觉到环境的突变),换到大鱼缸中的新水不能是刚放出来的自来水,同样需要把水放几天然后再使用,否则自来水太凉,金鱼是承受不住这种温度的。

兰寿(Ranchu)金鱼疾病的预防和对策

兰寿(Ranchu)金鱼疾病的预防和对策

兰寿(Ranchu)金鱼疾病的预防和对策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anchu Goldfish重在预防Prevention is Key要饲养兰寿的话,所有人都会为鱼生病感到烦恼。

越晚发现患病,鱼的生存率越低。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自不必说,但在这之前最重要的是不要让鱼得病。

为了明确预防的方法,在这里列出疾病预防的五大原则。

Everyone who want to feed Ranchu will be bothered by sickness of the fish.The later discovery of illness, the lower rate for fish to survive. What matter most is to keep fish healthy, needless to say 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Here,the five principles are listed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thod of prevention.原则1 饲养水的维持、管理不能懈怠Principle 1 Maintaining and managing the feeding water should not been let up 饲养水槽是兰寿唯一的生存环境。

饲养水的状态与兰寿的健康息息相关。

导致鱼得病的原因,除了从外部引入的特定病原体之外,就只有饲养水的管理不足了。

Feeding trough is the uniq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Ranchu. The condition of feeding water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Ranchu’s health.The only cause lead to fish disease is the lack of management,except of a specific pathogen from the outside.原则2 多加注意防止引入疾病Principle 2 Pay more attention ,or you will lead in disease不论如何努力管理水质,如果带入了疾病就前功尽弃了。

金鱼治病

金鱼治病

金鱼治病一、病毒性和细菌性鱼病: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鱼病,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等。

出血病黏球菌性烂鳃病肠炎竖鳞病黄乳泡病水霉病打粉病表皮增生症二、寄生虫鱼病:寄生性鱼病属传染性鱼病,是由寄生虫或藻类寄生鱼体所致。

危害金鱼的寄生虫种类很多,几种常见的寄生虫如下:白点病寄生虫性烂鳃鱼虱锚头蚤三代虫寄生虫性白内障三、非传染性鱼病:非传染性鱼病一般是指机械损伤,水质不良,缺氧中毒,营养缺乏及其他敌害致伤引起的疾病。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往往许多非传染性鱼病引起鱼体虚弱或创伤,为传染性病原体侵入提供了条件,从而由非传染性鱼病交叉感染并发传染性鱼病,这是不可忽视的。

中暑与闷缸烫尾病鱼鳔失调症萎瘪病金鱼的敌害◎肠炎的成因及治疗方法[发病原因] 金鱼金发生肠炎的病因尚未完全肯定。

大多专家认为此病是由肠道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引起。

故称之为细菌性肠炎。

金鱼的肠炎,主要水质不洁和喂了***饵料有关。

[症状] 病鱼开始时呈现呆浮、行动缓慢、离群、厌食、甚至失去食欲,鱼体发黑,头部、尾鳍更为显著,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初期排泄白色线状黏液或便秘。

严重时,轻压腹部有血黄色黏液流出。

将病鱼进行解剖后,可看到肠道发炎充血,甚至肠道发紫,故很快就会死亡。

[发病季节] 多见于4—10月。

[防治方法](1)忌喂***变质的饲料,注意保持水质清洁。

(2)在5千克水中溶呋喃西林或痢特灵0.1—0.2克,然后将病鱼浸浴20一30分钟,每天1次。

平时预防,还可用土霉素0.25克;或四环素0.25克;或氟哌酸0.1克等抗菌素药物,药量为每50千克水中放2粒(即0.25×2,或0.1×2)。

浸浴2—3天后换水。

(3)用呋喃西林或痢特灵药液泼洒全池(缸),药量按每50千克水放0.1克,来作为平时预防,收较显著。

(4)按每1千克鱼体重用0.1克的痢特灵拌在人工饲料中(粒状或片状均可)投喂病鱼,每天1次,连喂3—4天。

◎金鱼出血病的成因及治疗方法[发病原因] 引起金鱼患出血病的因素较为复杂,一般有病毒性、细菌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引发:1.病毒、细菌(一般认为由单胞杆菌)和寄生虫侵害鱼体致使鱼体周身或局部受损。

金鱼日常疾病

金鱼日常疾病

金鱼日常疾病一、白点病(小瓜虫病)概述:白点病是金鱼最常见的疾病。

每年3-6月,11-2月为流行盛期。

由原生动物所引起,病原体名为白点虫,它会深入皮肤的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白色的小点状胞囊。

白点虫吸取鱼体组织的营养而长大并增加数目,后来破囊而出,游到水中,再返回鱼体上侵袭皮肤,形成更多的小白点。

病状: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有白点状的囊泡,严重时全身皮肤和鳍条满布着白点和盖着白色的粘液。

病鱼瘦弱,鳍条破裂,多数漂浮水面不游动或缓慢游动。

鳃组织被破坏,因此病鱼经常呈浮头状。

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磨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的病原体,若不立刻治疗,病鱼身体会迅速受严重破坏而死亡。

防治办法:1、用硝酸亚汞2ppm浓度浸洗。

水温15℃以下时,浸洗2.5小时;15℃以上时,浸洗1~2小时。

浸洗后在清水中饲养1~2小时,使死掉的虫体和粘液脱掉。

用硝酸亚汞溶液全池遍洒。

水温在10℃以下时,用0.2ppm浓度;水温在10~15℃时,用0.15ppm 的浓度;水温在15℃以上时,用0.1ppm浓度。

2、用孔雀石绿0.3ppm~0.4ppm浓度的水溶液浸洗鱼体。

水温在20℃左右时,浸洗2小时。

浸洗后在清水中饲养1小时,洗去药液、死亡虫体和粘液。

在6天后必须用同样浓度再浸洗1次。

3、用福尔马林(甲醛)200ppm~250ppm浓度和孔雀石绿1ppm~2ppm合剂浸洗鱼体1小时。

浸洗后在清水中饲养1小时,在6天后必须用同样浓度再浸洗1次。

4、用加热棒将水温加热至30度,保持一周。

5、加强饲养管理。

每天投喂活水蚤、水蚯蚓等,增强鱼体对小瓜虫病的免疫力。

已发病的水缸、水泥池先要刷洗干净,然后用5%食盐水浸泡1~2天,以杀灭小瓜虫及其胞囊。

并用清水冲洗后再养鱼。

经验之谈:有些鱼病也有白点症状,按中金网焉老的经验,凡是能用毛刷刷掉的白点就是白点病。

行家治白点,多用加温疗法,不伤鱼,也不破坏水族箱生态。

另外,硝酸亚汞是治疗白点的特效药,把握好剂量,一次就可以全部灭杀,见效快,不需要重复用药,缺点是毒性大。

金鱼鱼病防治知识汇编

金鱼鱼病防治知识汇编

金鱼鱼病防治知识汇编一.发病原因金鱼的发病原因很多,有些是因饲养管理不当引起,有些是因细菌、寄生虫感染所致,有些与长途运输有关。

(1)温差变化:金鱼在换水时,新旧水温相差5度或更多,常会引起鱼体不适,导致发病。

尤其是在春季、秋季、和冬季,换水时要格外注意。

(2)水质变化:金鱼的饲水,由于投饵过多,残饵发酵引起水质变坏,如不及时换水,会诱发金鱼生病。

此外,刚放出来的自来水,由于晾晒时间不够,金鱼放入后引起身体不适或中毒死亡。

或是自来水中投放去氯药品大苏打数量过多,引起水质白浊,如不注意观察,会引起金鱼死亡,这种情况在高温天气尤多见。

(3)水土变化:金鱼经过长途运输,到达一个新的环境中,由于异地气候和水质差异,如果调理不当,会诱发金鱼生病。

(4)机械损伤:金鱼在日常捕捉或运输中,粗心大意或操作不当,导致金鱼鳞片脱落或器官损伤,如观察不及时,容易诱发金鱼生病。

(5)病菌感染:每年的春秋两季,是金鱼都会遇到的两个易发病的季节,这是自然环境引起的,人力难以抗拒,如果疾病判断不准确或用药不当,都会引起金鱼大批死亡。

常见的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真菌引起的肤霉病、细菌引起的白头白嘴病和肠炎等。

金鱼患病的几种表现:1.当人走近鱼池(缸)时,金鱼无动于衷,仍浮在水面(叫水、浮头),靠近池(缸)壁,懒于游动,给予震动,才人水中,不一会又浮于水面。

2.金鱼在池(缸)中,急窜、急游、打转,久浮水面不得下沉或沉于池(缸)底不得上升,甚至用身子擦着池(缸)边或身子侧卧,倒立水中。

3.鱼儿离群,呆浮水中,背鳍不挺,胸鳍无力少动,腹鳍不敞开,尾鳍无力下垂。

不像往日投食时愿意靠近主人,红虫吞到嘴里,一会儿又随水吐出来。

4.鱼体色变得暗淡而无光泽,鱼体消瘦,水泡萎缩,或呈乳黄色、紫血色游动时只晃脑袋,不动身子,鱼鳞间或局部有红肿发炎、溢血点或溃疡点,鱼鳍充血,周身荫片竖立,腹部两侧鳞片出现脱落现象,尾鳍末端有腐烂现象。

5.鱼儿排泄一种带有白色黏液状、拖得很长而细的粪便,而在鱼池(缸)底很少发现有成形的黑(棕)色的粪便。

金鱼的气泡病

金鱼的气泡病

金鱼的气泡病
摘要:发病原因:水中的藻类等浮游植物或青苔过多,尤其是在夏季在室外饲养环境气温高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而水受阳光强烈照射后,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大大加强,产生大量的氧,水中无法溶解,于是氧形成气泡。

鱼体附着气泡以及误吞气泡,使得鱼失去控制沉浮的能力,发病原因:水中的藻类等浮游植物或青苔过多,尤其是在夏季在室外饲养环境气温高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而水受阳光强烈照射后,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大大加强,产生大量的氧,水中无法溶解,于是氧形成气泡。

鱼体附着气泡以及误吞气泡,使得鱼失去控制沉浮的能力,无法自由游动,在水中挣扎,消耗很大,最终死亡。

在运输过程中过度送气也容易引起气泡病。

症状表现:鱼的体表、鳃、鳍和其它器官出现气泡,鱼无法自由控制体身的沉浮,在水面挣扎游动,气泡小时鱼还能反抗浮力,但身体已经失去平衡,虽然想向下沉,但只能头向下钻,沉不下去。

治疗方法:将鱼移到室内清水缸中养。

- 1 -。

几种金鱼的常见病

几种金鱼的常见病

几种金鱼的常见病1、白点病白点病是因为寄生虫“小瓜虫”所引起的,书上说:“易发生于早春、晚秋或梅雨季节水温变异时。

”但是我觉得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换水时使用没有经过晾晒的水,再加上鱼的抵抗力如果偏低的话或者是小鱼,那么回很容易被感染,病鱼的症状一般都是体表、鳍、眼、鳃盖上等任何部位,可以看见很明显的直径为0.5-1毫米的小白点。

治疗的方法十分简单,可使用甲基蓝,孔雀石绿,硝酸亚汞(市场上卖的白点净等特效药,一般的主要成分就是硝酸亚汞),另外如果手头没有这些药,也可以下大盐并且升温至28度至30度之间,一般一周之内都可治愈。

2、立鳞病又叫松鳞病,病鱼鳞片立起腹部冲水涨起,就像松球,主要病原因可能是水治不好引起的或者是其他病引起的,还可能与病菌的感染有关,感觉治疗起来比较困难,一般用呋喃西林(但是我没只好过),在论坛上看到过有人发帖说有大蒜捣碎后泡水也能治。

(但是我没有试过)3、烂鳃病烂鳃病的发病原因很多,环境不好水质的的恶化,寄生虫的感染与细菌的侵袭感染等都有可能会造成鱼鳃的病变,鱼鳃可能只有局部烂掉组织坏死,或全部都变白腐烂,病鱼没有食欲,经常单独漂浮在水面上,呼吸困难,急促。

病鱼死亡率极高并且发展很快。

治疗的方法比较简单,一般呋喃西林,漂白粉,孔雀石绿都可治愈。

4、烂尾病又叫烂鳍病,一般由外伤加上细菌感染,造成体表鱼鳍等组织受损。

一般下盐或呋喃西林都可以治好。

5、红斑病主要病因是由水质恶化、缺氧、饲养密度较大、水温剧变化等。

病鱼常有血斑并随伴着出血症状,或腹腔积水、肿胀、立鳞病等症状,病鱼亡率高。

治疗时需使用抗生素或抗菌剂等配合水质环境改善。

6、疥疮病一般因为鱼的体表因捕捞运输或寄生虫的寄生等造成伤口鱼鳞脱落,再加上水质不好,细菌感染,接着,露出溃疡伤口,慢慢扩大,有的时候可以露出骨头,容易引起水霉病发生。

治疗时可局部消毒伤口,可以有呋喃西林或高锰酸钾涂抹,也可以药浴。

7、水霉病由水霉菌感染所引起的,水霉菌只会附生于受伤坏死的组织上,病鱼可能因为捕捞运输或寄生虫的感染或其他慢性病等,使体表组织先有受损坏死病变,水霉菌再附生感染,或是水质不好。

金鱼九种常见疾病,金鱼常见之疾病

金鱼九种常见疾病,金鱼常见之疾病

金鱼九种常见疾病,金鱼常见之疾病金鱼常见之疾病(四)(多)鱼十一、烂鳃病烂鳃病的原因很多,环境水质的刺激、寄生虫的感染与细菌的侵袭感染等皆会造成鳃组织的病变,鳃组织可能只有局部溃烂坏死或全面性的肿胀增生,严重时病鱼食欲丧失,呼吸困难,死亡率极高,治疗时需找出确实病因,并配合水质环境的改善,才能有效控制,并尽量避免大量换水,移动或下重药等紧迫的伤害,以免病情加重。

十二、烂尾病或称烂鳍病,多半因为先有寄生虫的寄生或物理性伤害,造成体表鱼鳍等组织受损,柱状菌等二次性病原侵入感染,造成鱼鳍组织等溃烂缺损,治疗时若有寄生虫的感染,需先处理寄生虫,再配合抗生素或抗菌剂等控制细菌性的感染。

十三、红斑病本病是由产气单胞菌(aeromorushydrophila)所引起,为一种条件性病原菌,普遍存在于水中,水质恶化、缺氧、密饲、水温剧变及运输紧迫等各种环境水质不良因素是本病爆发的诱因,病鱼常有菌血症并随伴着出血症状,或腹水,肿胀,立鳞等症状,近几年来已有抗药性的强毒菌株出现,感染鱼只常有高死亡率。

治疗时需使用抗生素或抗菌剂等并配合水质环境改善。

十四、溃疡病或称寄孔病,与产气单胞菌或柱状菌等的感染有关系。

多半因为鱼只的体表因捕捞运输或寄生虫的寄生等造成伤口,再隆起潮红,接着鱼鳞脱落。

露出溃伤口,有时可深入肌肉层甚至露出内脏或骨骼,病变部除溃烂坏死组织外,常伴随有水霉菌或钟形虫等的感染。

常发生于低水温期,有时候夏季水温回升后可自然痊愈,治疗时可局部消毒伤口,并配合抗生素的给予。

十五、水霉菌水霉病又称覆棉病或水生菌病,由水霉菌(saprolegniasp.)感染所引起,水霉菌只为附生于受伤坏死的组织上,鱼只多半因为捕捞运输或寄生虫的感染或其它慢性病等,使体表组织先有受损坏死病变,水霉菌再附生感染,病变部会有污秽状棉絮物附着,常随伴着钟形虫等的附生感染,处理时可使用甲基蓝、孔雀绿或福尔马林等来控制水霉菌,并配合治疗其它细菌性疾病的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发病原因金鱼的发病原因很多,有些是因豢养管理不当引起,有些是因细菌、寄生虫感染所致,有些与长途运输有关。

(1)温差变化:金鱼在换水时,新旧水温相差5度或更多,常会引起鱼体不适,导致发病。

尤其是在春季、秋季、和冬季,换水时要格外注意。

(2)水质变化:金鱼的饲水,由于投饵过多,残饵发酵引起水质变坏,如不及时换水,会诱发金鱼生病。

此外,刚放出来的自来水,由于晾晒时间不够,金鱼放入后引起身体不适或中毒死亡。

或是自来水中投放去氯药品大苏打数量过多,引起水质白浊,如不注意观察,会引起金鱼死亡,这种情况在高温天气尤多见。

(3)水土变化:金鱼经过长途运输,到达一个新的环境中,由于异地气候和水质差异,如果调理不当,会诱发金鱼生病。

(4)机械损伤:金鱼在日常捕捉或运输中,粗心大意或操做不当,导致金鱼鳞片零落或器官损伤,如观察不及时,容易诱发金鱼生病。

(5)病菌感染:每年的春秋两季,是金鱼都会遇到的两个易发病的季节,这是天然环境引起的,人力难以抗拒,如果疾病判断不准确或用药不当,都会引起金鱼大批死亡。

常见的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真菌引起的肤霉病、细菌引起的白头白嘴病和肠炎等。

金鱼患病的几种表现1.当人走近鱼池(缸)时,金鱼无动于衷,仍浮在水面(叫水、浮头),靠近池(缸)壁,懒于游动,给予震动,才人水中,不一会又浮于水面。

2.金鱼在池(缸)中,急窜、急游、打转,久浮水面不得下沉或沉于池(缸)底不得上升,以至用身子擦着池(缸)边或身子侧卧,倒立水中。

3.鱼儿离群,呆浮水中,背鳍不挺,胸鳍无力少动,腹鳍不敞开,尾鳍无力下垂。

不像往日投食时愿意靠近主人,红虫吞到嘴里,一会儿又随水吐出来。

4.鱼体色变得暗淡而无光泽,鱼体消瘦,水泡萎缩,或呈乳黄色、紫血色游动时只晃脑袋,不动身子,鱼鳞间或局部有红肿发炎、溢血点或溃疡点,鱼鳍充血,周身荫片竖立,腹部两侧鳞片出现零落现象,尾鳍末端有腐烂现象。

5.鱼儿排泄一种带有白色黏液状、拖得很长而细的粪便,而在鱼池(缸)底很少发觉有成形的黑(棕)色的粪便。

头部及鱼体发生黑色斑纹,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压之腹部肛门有血黄色黏液流出。

6.鳃部有充血、惨白、灰绿色或灰白色等异常征象,以至出现小米样颗粒鳃有腐烂缺损,黏液增加等现象。

7.鱼体表面黏液增加,有一层白霜覆盖周身或出现小白点,或有棉团样絮状物和一块块白绒毛等。

8.健康鱼放在手上,鱼眼球就在水平方向回转活动,而病鱼则这种反应较弱或完全消失。

金鱼常见的鱼病金鱼的疾病主要分为传染性鱼病和非传染性鱼病两种,其中传染性鱼病又分为病毒和细菌性鱼病、寄生虫病三种。

传染性鱼病:一、病毒性和细菌性鱼病: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鱼病,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等。

出血病黏球菌性烂鳃病肠炎竖鳞病黄乳泡病水霉病打粉病表皮增生症二、寄生虫鱼病:寄生性鱼病属传染性鱼病,是由寄生虫或藻类寄生鱼体所致。

危害金鱼的寄生虫种类很多,几种常见的寄生虫如下:白点病寄生虫性烂鳃鱼虱锚头蚤三代虫寄生虫性白内障三、非传染性鱼病:非传染性鱼病一般是指机械损伤,水质不良,缺氧中毒,营养缺乏及其他敌害致伤引起的疾病。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往往许多非传染性鱼病引起鱼体虚弱或创伤,为传染性病原体侵入提供了条件,从而由非传染性鱼病交叉感染并发传染性鱼病,这是不可忽视的。

中暑与闷缸烫尾病鱼鳔失调症萎瘪病金鱼的敌害家庭豢养观赏鱼,平时可自备如下常用药物:1、氯四环素,疾病对象是烂鳍.水棉病.溃烂症等,用药浓度10~20mg/L,鱼病时可持续药浴4~6天,可根据需要重复药浴。

2、呋喃西林,疾病对象是烂鳍.烂尾.水棉病.溃烂症等,鱼病时持续药浴5天,可重复药浴,用药浓度0.1~0.3mg/L。

3、羟四环素Oxy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疾病对象是全身细菌感染如溃疡症,大型鱼间接注射,可重复使用至症状消失,剂量10~20mg/鱼重kg。

小型鱼可按 60~75mg/鱼重kg的比例与饵料混合饲喂,持续1~2周。

4、福尔马林,疾病对象是鱼体表粘液症.皮肤及鳃寄生吸虫(钟形虫.三代虫.车轮虫等) ,持续药浴数天,用药浓度20~25cc/ T水。

5、孔雀绿,疾病对象是霉菌.白点虫.丝绒病.皮肤粘液症等,持续药浴数天,用药浓度为0.1~0.3ppm(百万分之一)。

6、甲基蓝,疾病对象是霉菌.白点虫.丝绒病.皮肤粘液症等,持续药浴数天,用药浓度为1~2ppm。

7、高锰酸钾,疾病对象是鱼虱等外寄生虫,短时间药浴30分钟,用药浓度为1~3ppm。

8) 金魚疾病的用藥1) 細菌**染 - 爛尾, 爛鰭, 魚鰭或魚身出血絲, 身體出現白霉, 腸炎, 爛鰓等....可用以下藥品:a) 鹽b) 呋喃唑酮 (俗稱"痢特靈")c) 青霉素d) 氯霉素e) 孔雀石綠f) 四環素g) 土霉素2) 寄生蟲 - 寄生蟲性爛腮, 寄生蟲, 白點病等....可用以下藥品:a) 敵百蟲b) 高錳酸鉀c) 硝酸亞汞3) 物理性潰瘍 - 如表皮創傷, 折鰭等....可用以下藥品:a) 紅藥水b) 青霉素白点病(又名小瓜虫病)[发病原因] 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

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

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

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

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

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症状] 每当小瓜虫的幼虫侵入鱼的皮肤、尾鳍或鳃瓣表皮后,这种虫就以鱼的组织细胞为营养,引起组织坏死,形成白色囊孢(即肉眼所见的鱼体出现的许多小白点),故名白点病。

严峻时,病鱼表现为体表覆盖白色黏液层,体色暗淡,少光泽,懒于游动,腹鳍不畅,单独滞浮水面,有时也集群绕池,停食少便,鱼体消瘦,呼吸受阻,最后密布白点而死亡。

[发病季节] 一般发生在12月至翌年6月间,水温在14—25℃时,为小瓜虫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也是此病的好发季节。

而水温在10℃以下或高于28℃以上时,则小瓜虫幼虫发育停止或逐步死亡。

[防治方法](1)换水时应注意温差过大,致使鱼体“感冒”,让病虫乘虚侵害鱼体。

(2)充分利用小瓜虫在24小时后找不到寄主即可自行死亡这一弱点,豢养金鱼的水,应经过曝晒或静置2—3天后再使用。

这是预防小瓜虫病最好的方法之一。

(3)按每立方米水体用0.05—0.1克硝酸亚汞比例进行全池(缸)倾泻或者当水温在15℃以下,可在50千克水中放入0.01克硝酸亚汞,将病鱼浴洗 0.5一l小时右右,然后用等温新水过洗,再放回消毒过的新水池(缸)中,稍加绿水后静养。

但是要注意的是硝酸亚汞毒性大,应慎用。

尤其小金鱼对药液的抵抗力比大金鱼弱,故药液浓度要适当降低,浸洗时间要适当缩短。

(4)在10千克水中放人红汞(即医用红药水)0.5—1毫升,浴洗病鱼5—15分钟。

如果是成色,则可间接用红汞搽擦局部或周身。

后用新水过洗,再放入干净新水中豢养,也可按l立方米水体(即l000千克)倾泻3—5(克)毫升红汞使池(缸)水浓度为3—5毫克/升。

隔2—3天后视病情状况,可改用上述浴洗法治疗一次,然后换入干净新水(嫩绿水)豢养,同时延长日照时间,适当提高水温、停食、增氧,可获得满意疗效。

(5)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特点,放在太阳下晒,将水温提高至30℃时,在鱼的周身搽擦一次红汞,再经新水过洗后捞人干净等温嫩绿水中豢养、停食、晒阳1周后更换新水即见痊愈。

(6)在水温20—26℃范畴内,每立方米水体(1000千克)用0.3克或0.4克孔雀石绿溶液浴洗病鱼2小时,能够杀死小瓜虫,对金鱼也比较安全。

白头白嘴病/白云病白头白嘴病:其病原体是粘液球菌。

病鱼的额部和嘴部发生溃疡,并呈现乳白色,病鱼摄食困难。

防治方法:选用一克呋喃唑酮,溶于十千克水中,浸洗病鱼20-30分钟。

也可用稀释的碘酒,涂抹在伤口处。

白云病:是由寄生在鱼体上的口丝虫或鞭毛虫、斜管虫引起的一种疾病。

其体表各处附有一层白色的薄雾状物质,这是寄生虫迅速繁殖、刺激寄生处的上皮细胞所引起的皮肤分泌物增加的结果。

防治方法:用1∶50000的高锰酸钾液浸浴病鱼,每次10--30分钟。

当水温较低诱发白云病时,可用2%--2.5%食盐水浸洗病鱼15分钟后,再放回清水中,反复进行。

严峻病例可用1%食盐水浸洗1小时。

孔雀石绿也可表皮增生症表皮增生症[发病原因] 主要由于皮肤上皮细胞受病毒感染引起的。

[症状] 病鱼患处的上皮细胞异型增殖,局部呈乳白色,并显著地增厚,形成白色衣样。

[发病季节] 一般在春季、黄霉季节及晚秋多见。

[防治方法] 目前对此病毒的防治方法尚在探讨研究之中。

使用红霉素全池倾泻,比例为每立方米水体用0.4—1克(注:药量还要视鱼体大小、水温、病情、季节等条件加减),有一定效果。

一般鱼类均有一种通明的分泌黏液,这种分泌物对鱼体本身是起到了保护做用,它可减少对鱼的侵袭。

但当金鱼局部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初期时,它的分泌物往往也会增加的。

特别是一些头部有发达肉瘤的金鱼在肉瘤间隙中,容易产生一种白色分泌物,有的较稀薄,有的像厚脓样,这种现象往往多见于早春和秋季鱼病好发季节。

一旦发觉上述情况,就要进一步检查患处有无炎症和寄生虫害,以便对症下药。

豢养过程中往往在金鱼肉瘤间隙中,会出现有白色乳状物,有的金鱼豢养前辈称这种白色乳状物为“发头”。

这种白色乳状物的产生没有传染性,用棉签悄然一擦或一压挤就能够擦去,然后涂上一点红汞就好了。

为此,当你看到鱼体上有白色乳状物时,特别是头部肉瘤间隙中的白色黏状物,应仔细观察局部有无炎症,结合观察鱼的活动,食欲和鱼便能否正常等情况,不要草率用药。

如果没有什么病变,鱼的活动、食欲和鱼便均属正常,则只需用点红汞涂擦几次就会好的。

千万别盲目用药,尤其有毒性的药物,更要慎用。

肠炎肠炎[发病原因] 金鱼金发生肠炎的病因尚未完全肯定,投放饲料量变化过大,突然变换饵料品种,水中含氧降低,水质污染,饱食后搬动鱼体,投喂不洁饲料等均能得肠炎病。

大多专家认为此病是由肠道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引起。

故称之为细菌性肠炎。

金鱼的肠炎,主要水质不洁和喂了腐败饵料有关。

[症状] 病鱼开始时呈现呆浮、行动缓慢、离群、厌食、以至得到食欲,鱼体发黑,头部、尾鳍更为显著,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初期排泄白色线状黏液或便秘。

严峻时,轻压腹部有血黄色黏液流出。

将病鱼进行解剖后,可看到肠道发炎充血,以至肠道发紫,故很快就会死亡。

[发病季节] 多见于4—10月。

[防治方法](1)忌喂腐败变质的饲料,注意保持水质清洁。

(2)在5千克水中溶呋喃西林或痢特灵0.1—0.2克,然后将病鱼浸浴20一30分钟,每天1次。

平时预防,还可用土霉素0.25克;或四环素0.25 克;或氟哌酸0.1克等抗菌素药物,药量为每50千克水中放2粒(即0.25×2,或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