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侧向支撑梁的完全支撑刚度的FEM分析

合集下载

大跨度悬挑梁脚手架支撑体系有限元分析

大跨度悬挑梁脚手架支撑体系有限元分析

大跨度悬挑梁脚手架支撑体系有限元分析
随着现代建筑的高度和复杂度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大跨度悬挑梁结构被广泛应用于
建筑结构中。

在施工过程中,大跨度悬挑梁脚手架支撑体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保
证了施工安全,还能提高施工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大跨度悬挑梁脚手
架支撑体系设计方法。

首先,需要对大跨度悬挑梁脚手架支撑体系进行分析和设计。

该体系由垂直支架、水
平支架和倾斜支架三部分组成。

垂直支架主要通过固定在地面和建筑物墙体上来承担垂直
向的载荷;水平支架则通过跨越悬挑梁两侧来承担横向载荷;倾斜支架则通过固定在建筑
物墙体上来承担倾斜载荷。

在设计之前,需要对悬挑梁的荷载进行分析,包括自重荷载、
活荷载和风荷载等。

其次,将该体系建模并进行有限元分析。

将所有支架分别建模,选择合适的材料、截
面和受力方式,设置初始条件,加入荷载,进行模拟分析,并获得支架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通过分析,可以确定支架的数量、位置和尺寸等参数,并优化设计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
在模拟分析时需要考虑支架和结构之间的耦合效应,避免出现不合理的结果。

最后,进行施工实践。

在施工之前需要对支架进行验收,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组装。

需要注意的是,在拆卸支架时,也要严格按照顺序进行,以避免可能带来的损害。


实践中需要注意各个支架的协同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支撑效果。

总之,大跨度悬挑梁脚手架支撑体系的设计和优化需要进行有限元分析,并结合实践
进行完善和调整。

该体系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荷载和支架的受力情况,确保施工安全和高
效率。

10)FEM9.831-自动化仓库设计(公差间隙挠曲度)(译文)

10)FEM9.831-自动化仓库设计(公差间隙挠曲度)(译文)

目 录页 码 1 介绍和目的 2 范围 3 定义 4 影响因素 4.1 水泥地板 4.2 地轨4.3 上部导向轨 4.4 单位荷载4.4.1 荷载组成附属物 4.4.2 荷载 4.5 外形检查4.6 中心定位(仅 ) 4.7 S/R 机4.7.1 由于S/R 机引起的系统公差 4.7.2 弹性变形 4.7.3 定位公差4.7.4 定位标志的公差 4.7.5 注释 4.8 货架结构4.8.1 无荷载状态下的制造和安装公差 4.8.2 由于外力造成的变形 4.8.3 由于工作荷载造成的变形 4.8.4 由于柱倾斜造成的额外变形 4.8.5 可允许的变形 5 净空5.1 通道净空5.2 货架分隔间净空 5.3 通道净空 5.4 特殊障碍物 6 控制计算6.1 净空影响因素汇总 6.2 相互作用 6.3 计算方法 附录计算实例欧盟制造标准SECTION IX堆垛起重机FEM 9.831自动化仓库的设计(公差、间隙和挠曲度)(英文版) 1995年2月1介绍和目的包含S/R机的高位仓库构成一个功能单元,它由常遭受由制造、安装和操作变形造成公差的部件组成。

S/R机设计成在完全的运行安全性上自由地从所选取的位置上储存和取出单位荷载。

一方面,太小的净空对运行的安全性构成风险以致于使仓库中的处理操作不得不停下来。

另一方面,当净空太大时浪费了有用的储存空间。

本文的目的是确定可允许的公差和变形,以便能使关系到一个高位仓库所需安全性能的经济的尺寸、制造和安装等因素最佳化。

在高位仓库中公差和变形(如果有的话)由下列功能部件造成:-水泥地面-地轨-上部导向轨-单位荷载-外形检查-中心位置(中心的准确度)-S/R机-货架结构下文将分析由上述因素造成的影响并尽可能地量化。

通常不能指出涉及到水泥地面的合适的数据。

只有到系统的所有部件的供应商确定后才能确定最后的净空。

为了保证系统的功能性,首先必须定义机器的设计理念(如控制模式、稳定性等)和相关的货架分类。

龙门吊结构的强度分析- FEM 大作业

龙门吊结构的强度分析- FEM 大作业

龙门吊结构的强度分析- FEM 大作业1.问题概述:龙门吊几何模型如下所示,需要校核吊车在横梁左端和中间两个极限位置下,龙门吊的受力情况。

采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求解材料的应力和变形,校核材料是否满足强度要求。

图1 龙门吊几何模型已知条件:已知龙门吊模型如上所示。

材料为Q235,吊车和吊具的合力为60000N,分析吊车位于龙门吊左端和中间两个极限位置时结构的受力情况。

2.问题分析:ANSYS是一种广泛的商业套装工程分析软件。

所谓工程分析软件,主要是在机械结构系统受到外力负载所出现的反应,例如应力、位移、温度等,根据该反应可知道机械结构系统受到外力负载后的状态,进而判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机械结构系统的几何结构相当复杂,受的负载也相当多,理论分析往往无法进行。

想要解答,必须先简化结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

由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相应的软件也应运而生,ANSYS软件在工程上应用相当广泛,在机械、电机、土木、电子及航空等领域的使用,都能达到某种程度的可信度,颇获各界好评。

使用该软件,能够降低设计成本,缩短设计时间。

本文采用ansys软件对龙门吊结构进行强度分析,加载重力载荷和吊车及其吊具载荷,考虑龙门吊两个极限位置处的受力情况。

首先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ansys求解处龙门吊结构的应力状态,根据材料力学第四强度理论进行强度校核。

3.求解步骤首先通过Proe建立三维模型,随后将三维模型通过ansys几何结构导入至ansys软件中,导入后的几何模型如图1所示结构材料为Q235,弹性模量为2.1e11Pa,泊松比为0.3。

在ansys中材料定义如下所示:图2 材料属性采用四面体网格进行龙门吊模型的网格划分。

主梁部分采用六面体网格划分方法,其中四面体单元类型为solid187,六面体单元类型为solid186,有限元网格模型如下所示,网格总数为203990,节点总数为111067。

网格划分中,单元尺寸设置为20mm。

超静定组合结构桥梁受力特性的3DFEM模拟分析

超静定组合结构桥梁受力特性的3DFEM模拟分析

铁道科学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超静定组合结构桥梁受力特性的3D-FEM模拟分析姓名:***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桥梁与隧道工程指导教师:***20030301(C)立面图图1.17德国高速铁路美茵河桥·丹麦一瑞典的6resund海峡桥连接丹麦一瑞典的6resund海峡桥为公铁两用桥,上层为四车道公路(设计车速120Km/h),下层为双线铁路(设计车速200Km/h)。

主桥为三跨连续斜拉桥,跨长为30l(=141+160)+490+30l(=160+141)m。

丹麦侧引桥为4X120+9X140+9X140m连续梁,瑞典侧引桥为9X140+9×140+6×140+3×120m连续梁。

主梁经过多种方案比较,最终采用等高度双层组合板钢桁粱,引桥横截面见图1.18。

该桥施工采用全截面预制悬臂架设法安装,建成于2000年。

并于2002年被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IABSE)评选为晟有创意的工程之一。

r·203.S-一a.‘一、,“…一、商t.。

.。

?≯““一o“≮.一,№妊。

蕊描谢馘叠爱:黧j芤毒≤i畦罴甄全桥立面图图1.18Oresund海峡桥1.3.4日本新干线组合梁桥日本自欧洲引进组合结构桥梁技术后,经过消化和进一步深入研究,很快在新干线上推广应用,使组合结构形式多样化。

(1)连续组合结构桥梁日本铁路连续组合结构桥梁中,作为中间支点附近负弯矩区混凝土裂纹的对策,通常采用如下几种方法:①采用中间支点升降法在负弯矩区导入预应力。

②近代连续组合梁桥已基本不采用设置预应力钢筋导入预应力的方法,多数采用中间1d采用艘堆钢艘扳的讴出是都方R。

.》¨.力目(a)立面图(b)截面图(c)埋入式PBL剪力键图1.24北陆新干线黑部川桥(5)SRC桥面板钢桁架组合结构日本JR奈良线鸭川桥跨越公路,受梁下净空高度限制。

要求轨顶至梁底高度控制在1.3m以内,故此,与过去混凝土桥面板的下承式桁梁相比,桥面标高应降低65cm。

吊车梁是否可作为柱的侧向支撑

吊车梁是否可作为柱的侧向支撑

吊车梁是否可作为柱的侧向支撑
温宗宝;胡松
【期刊名称】《工业建筑》
【年(卷),期】2006(36)5
【总页数】2页(P111-112)
【关键词】吊车梁;支撑;侧向;门式刚架
【作者】温宗宝;胡松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55.2;TH21
【相关文献】
1.浅谈钢管砼柱、吊车梁及屋面梁的制作 [J], 许小燕
2.次梁算不算是主梁的一个侧向支撑? [J],
3.多侧向支撑梁的完全支撑刚度的FEM分析 [J], 曹峰;潘正琪;孙旭光
4.重型吊车梁无临时支撑托梁拔柱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J], 梁宏文;宋文智
5.柱梁板整体浇筑与柱、梁板分开浇筑时满堂支撑架受力分析与比较 [J], 郭献忠;张昭;李彬;王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钢框架-支撑体系侧向刚度分析

钢框架-支撑体系侧向刚度分析

Zh g Ya x a an n i
Lu Jn a i i y o
( h o l eo i l n r n p r t nEn ie r g e i gI si t fC vl gn e n c i cu e B in 1 0 4 ) T e l g fC v d T a s o t i gn ei ,B i n n t u eo iiEn ie ra d Ar ht t r e ig 0 0 4 C e ia ao n j t e j
s r t a l ba t biiy, i i t d e he d t r i a in o e s a e lt a tfne so t e r m e b a i g s s e t ucur lg o ls a lt t s s u i d t e e m n to fr a on bl a er ls if s fs e lf a - r cn y t m
钢 框 架 一支 撑 体 系侧 向刚度 分 析
张艳 霞 刘 金 瑶
北 京 1O 4 ) O O 4 ( 京 建 筑工 程 学 院 土 木 与 交 通 工 程 学 院 北 摘
要 从 弹 性 位 移 限 制 、 小剪 重 比 、 力 二 阶 效 应 、 构 的 整 体 稳 定 四 个 方 面就 钢 框 架一 支撑 体 系 e n ma i m lsi ds lc me t s do xmu ea t ipa e n ,mii m h a/ ih a i,g a iys c n ay efc n c nmu s e r weg trto rvt e o d r fe ta d
u d r fe u n a t q a e ,wh c a a i t t h c e e i n o t u t r s n e r q e te rh u k s ih c n f cl a e t e s h me d sg f sr cu e . i

轴向受载多跨弹性支撑连续梁的模态分析

轴向受载多跨弹性支撑连续梁的模态分析张鹏;叶茂;曹文斌;黎咏言;任珉【摘要】以轴向受载的多跨连续等截面Bemoulli-Euler梁为研究对象,将多跨连续梁的自由振动转化为单跨梁在支座反力下的受迫振动.采用Laplace变换求解振动微分方程.根据连续梁的边界条件及弹性支撑处的变形相容条件得出频率特征方程.由频率特征方程得出自振频率,及其相应模态.结合数值算例,验证了理论推导与计算程序的正确性.最后分析了在不同边界下,中间弹性支撑刚度对连续梁稳定临界轴压的影响.【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4(014)009【总页数】5页(P122-126)【关键词】轴向荷载;多跨连续梁;Laplace变换;弹性支撑;模态分析【作者】张鹏;叶茂;曹文斌;黎咏言;任珉【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淡江大学工程灾害控制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广州510006;广州大学-淡江大学工程灾害控制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广州510006;广州大学-淡江大学工程灾害控制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广州510006;广州大学-淡江大学工程灾害控制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广州510006;广州大学-淡江大学工程灾害控制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343连续梁广泛应用于土木、机械工程中。

在研究连续梁的动力特性时,其模态作为本质属性,得到了人们重点关注。

轴向荷载对梁的振动频率有重要影响。

文献[1]使用有限元方法,给出了轴力荷载对单跨Bernoulli-Euler梁的自由振动固有频率影响系数的高精度表达式。

文献[2]研究了单跨分段阶梯梁受轴压时的自由振动,将阶梯梁分成若干子段,并采用Laplace变换求解运动微分方程。

文献[3—5]采用转换矩阵法分析了轴力对具有分布弹簧-质量的多跨Timoshenko、Reddye-Bickford梁自由振动的影响。

对于多跨的结构,其模态分析的另一种方法是去掉多跨结构的中间支撑,而采用竖向支座反力替代。

基于FEM的钢筋混凝土梁开裂数值模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能力的提升,有限元分析(FEA)已经成为了求解各 种工程问题的重要方法,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析。本次演示基于有限元分析 软件ANSYS,对钢筋混凝土梁开裂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钢筋混凝土梁的开裂现象
钢筋混凝土梁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构件,其开裂是常见的工程问题。开裂的原 因主要包括荷载过大,混凝土材料抗拉强度不足,以及施工过程中的不当操作 等。开裂可能会对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产生严重影响。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通过ANSYS的模拟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对于钢筋混凝土梁, 应力集中区域是开裂的易发部位;其次,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滑移是开裂过程 中的重要现象;最后,不同的加载条件和构造措施对梁的开裂行为有显著影响。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些限制。例如,ANSY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数值模拟工 具,其结果会受到模型设定、网格划分、材料参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 实际工程中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和荷载条件是复杂多变的,这需要 我们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考虑。
3、局部和全局分析:当前的模型主要了整体的力学行为。未来可以考虑进行 更详细的局部和全局分析,以更好地理解开裂过程的细节和影响因素。
4、多尺度方法:对于大型结构或复杂的局部细节,使用单一尺度的FEM可能会 产生较大的计算负担。多尺度方法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在不同的 尺度上使用不同的模型和算法。
讨论与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验证了基于FEM的混凝土开裂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可以较为精确地预测混凝土 开裂过程和裂缝形态。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混凝土开裂的影响因 素和预防控制措施。此外,本研究的成果还可以为其他类似结构的开裂分析提 供参考,为工程实践中的结构安全评估和优化设计提供有力支持。

femtools模型修正案例

femtools模型修正案例使用FEMtools模型修正案例1. 引言FEMtools是一款强大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可用于模拟和分析各种结构和系统的行为。

本文将介绍使用FEMtools对一个结构模型进行修正的案例。

2. 模型描述我们选取了一个简单的桥梁模型作为案例,该桥梁由混凝土构成,具有固定支撑和悬臂梁的结构。

模型包括梁体、支撑和荷载等组成部分。

3. 初始模拟我们使用FEMtools对该桥梁模型进行初始模拟。

根据设计参数和材料性质,我们设置了相应的梁体属性和边界条件,并施加了合适的荷载。

通过初始模拟,我们可以获得桥梁的静态响应。

4. 模态分析接下来,我们进行模态分析,通过求解桥梁的固有频率和模态形态。

通过对比模态分析结果和实际观测数据,我们发现某些模态的频率存在较大偏差。

5. 修正步骤1:材料参数修正我们对桥梁模型的材料参数进行修正。

通过对比实测数据和模拟结果,我们发现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密度存在一定差异。

通过调整材料参数,我们逐步逼近实测数据,使模拟结果更加准确。

6. 修正步骤2:边界条件修正接下来,我们对桥梁模型的边界条件进行修正。

通过对比实测数据和模拟结果,我们发现支撑的刚度存在一定差异。

通过调整支撑的刚度系数,我们可以减小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之间的误差。

7. 修正步骤3:几何参数修正在进行修正之前,我们首先对桥梁的几何参数进行检查。

通过对比实测数据和模拟结果,我们发现桥梁的长度存在一定差异。

通过调整桥梁的长度,我们可以更好地匹配实测数据。

8. 修正步骤4:荷载修正我们对桥梁模型的荷载进行修正。

通过对比实测数据和模拟结果,我们发现施加在桥梁上的荷载存在一定偏差。

通过调整荷载的大小和分布,我们可以使模拟结果更加接近实际观测数据。

9. 修正结果分析经过以上修正步骤,我们得到了修正后的桥梁模型。

通过对比修正前后的模拟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修正后的模型更加准确地反映了实际结构的行为。

10. 结论本文介绍了使用FEMtools对一个结构模型进行修正的案例。

有限元结构静力学分析


04
有限元结构静力学的应用实例
工程实例一:桥梁结构的静力分析
总结词
桥梁结构的静力分析是有限元结构静力学分析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分析可以获取桥梁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变 形和应力分布,为桥梁设计提供依据。
详细描述
桥梁结构的静力分析通常需要考虑重力、车辆载荷、风载荷等作用,利用有限元方法可以将桥梁离散化为有限 个单元,并通过对单元进行刚度分析和受力分析,得到桥梁的位移和应力分布。根据分析结果,可以优化桥梁 设计,提高其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建立有限元模型
选择合适的单元类型
建立节点坐标系
根据结构的形状和受力特性选择合适的单元 类型,如三角形、四面体、梁、壳等。
确定每个节点的三维坐标,为单元划分和节 点连接提供基础。
划分单元网格
定义材料属性
根据节点坐标系将结构划分为相应的单元网 格。
为每个单元赋予相应的材料属性,如弹性模 量、泊松比、密度等。
有限元分析中的参数不确定 性以及误差控制是一个重要 问题,需要发展更有效的误 差控制和不确定性量化方法 ,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和精度。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02
03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与 数值方法(第二版)》 ,陆明万、罗学富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年。
《有限元法教程(第二 版)》,王勖成 著,清 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有限元结构静力学分析与人工智 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结合,使 得分析过程更加智能化,能够自 动优化模型、选择合适的参数, 提高分析效率。
有限元结构静力学分析与材料科 学、流体动力学、热力学等领域 的交叉融合,使得分析结果更加 全面和准确,为工程设计和优化 提供更好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多侧向支撑梁的完全支撑刚度的FEM分析
作者:曹峰, 潘正琪, 孙旭光, CAO Feng, PAN Zheng-qi, SUN Xu-guang
作者单位: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浙江杭州,310022
刊名:
江苏建筑
英文刊名:JIANGSU CONSTRUCTION
年,卷(期):2009(z1)
1.Wang Y C Ultimate Strength Anasysis of Three-Dimensional Braced I-Beams[期刊论文]-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1988
2.Tong Gen-Shu;Chen Shao-Fan Buckling of Laterally and Torsionally Braced Beams[期刊论文]-J Construct Steel 1988
3.Tong Gen-Shu;Chen Shao-Fan An Unified Approach for Multiple Lateral Bracing of Columns[期刊论文]-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1989(02)
4.Rajasekaran S;Murray D W Finite Element Solution of Inelastic Beam Equations[期刊论文]-Journal of the Structural Division ASCE 1973
5.吕烈武;沈世钊钢结构构件稳定理论[期刊论文]-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3
6.严剑松两端铰接的楔形杆的平面外稳定[期刊论文]-杭州:浙江大学 200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sjz2009z1005.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