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 教案 课件 人民版选修一.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教材课件(部编新高考版) 选修(一) 拓展训练 走进高考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教材课件(部编新高考版)  选修(一) 拓展训练 走进高考
殆”句式结构对称,排除D项。
2.下列对文中加颜色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儒家六经之一,相传由孔子根据鲁国史官记录加以整理而
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纪传体史书。 B.“深明博察”的“博”指广博、广泛,与《中庸》中“博学之,审问

周召公年十九,见正而冠,冠则可以为方伯诸侯矣。人之幼稚童蒙 之时,非求师正本,无以立身全性。夫幼者必愚,愚者妄行;愚者妄行, 不能保身。孟子曰:“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故善材之幼 者,必勤于学问,以修其性。夫学者,崇名立身之本也。仪状齐等,而 饰貌者好,质性同伦,而学问者智。是故砥砺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金; 诗书德言,非我也,而可以厉心。夫问讯之士日夜兴起厉中益知以分别 理是故处身则全立身不殆士苟欲深明博察,以垂荣名,而不好问讯之道, 则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何以立躯也?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教材课件(部编新高考版)
《〈老子〉八章》《季氏将伐颛臾》
选修(一)
《中庸(节选)》《〈孟子〉一则》
拓展训练 走进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夫本不正者末必倚,始不盛 者终必衰。《诗》云:“原隰既平,泉流既清。”《春秋》之义,有正 春者无乱秋,有正君者无危国。《易》曰:“建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 厘,差以千里。”是故君子贵建本而重立始。
(摘选自刘向《说苑·建本》,有删改) 注 切、磋、琢、磨是古代加工玉、石、骨、象牙器的基本工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问讯之士/日夜兴起/厉中益知/以分别理/是故处身则全/立身不殆/
B.夫问讯之/士日夜兴起/厉中益知/以分别理/是故处身则全/立身不殆/ C.夫问讯之/士日夜兴起/厉中益知/以分别理/是故处身则全立/身不殆/ D.夫问讯之士/日夜兴起/厉中益知/以分别理/是故处身则全立/身不殆/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选修一教师用书 第1课时(新人教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选修一教师用书 第1课时(新人教版)

第1课时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1.梭伦改革:(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商鞅变法:(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梭伦改革:(1)梭伦改革的背景、措施及特点;(2)梭伦改革的影响;(3)梭伦改革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2.商鞅变法:(1)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商鞅变法的举措及特点;(3)商鞅变法的评价;(4)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及启示。

对应学生用书P218,梭伦改革(一)梭伦改革的必要性1.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尖锐。

2.解决危机的尝试失败(1)建立僭主政治的尝试——基伦暴动。

(2)法制改革——《德拉古法典》。

3.萨拉米危机加剧了雅典社会内部矛盾。

(二)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基本特点1.主要措施(1)经济领域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一切债务。

②鼓励发展工商业,保障了平民生活。

(2)政治领域①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公民按财产多寡来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

②进行政权机构改革,创设了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

2.基本特点(1)目的: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措施:带有“折中”色彩,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

(3)结果: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又带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

(三)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1.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2.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

3.梭伦的价值观及其创立的公民行使职权的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有重要意义。

,商鞅变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1.政治格局:宗法统治秩序瓦解,战国七雄形成。

2.经济: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3.阶级关系(1)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社会变革。

(2)各国先后进行变法。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一 第34讲 课型1:知识体系讲解【课件】(60张)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一 第34讲 课型1:知识体系讲解【课件】(60张)

核心知识整合 重点难点深化 规律方法总结 提升应考能力
③文化方面: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了深 刻变化。
④军事方面:建立了一支近代化军队,军事实力得到增强,为 摆脱民族危机和实行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
⑤对外方面: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 强国并跻身于世界帝国主义国家行列。
核心知识整合 重点难点深化 规律方法总结 提升应考能力
(3)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县制的建立及推广预示着它将取 代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国采邑制,成为新的政体制度。而国君直接任 免官员则使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 强化了中央集权,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
2.全面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1)汉化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推行汉制等 内容。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民族而言, 丰富、发展了各民族文化。
核心知识整合 重点难点深化 规律方法总结 提升应考能力
六、戊戌变法 1.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 台。
核心知识整合 重点难点深化 规律方法总结 提升应考能力
力的强烈反对;措施比较全面,都调整了生产关系
核心知识整合 重点难点深化 规律方法总结 提升应考能力
5.1861 年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这次改革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 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 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2)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 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 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使改革后俄国近代化面临深刻的危机,所 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九 戊戌变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专题九戊戌变法[考纲]戊戌变法。

[课标]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一、酝酿中的变革1.国际背景19世纪下半叶起,世界历史发展经历着两大变局。

在经济上,欧美列强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始向电气时代过渡。

在政治上,英美等国开始建立文官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变革旧的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

2.国内背景(1)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甲午战争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西方列强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末,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下,许多有识之士把发展资本主义、抵制洋商洋厂看做是挽救民族危亡的手段之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①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②康梁的维新思想主张内容:呼吁变法图存,提倡兴民权,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宣传方式: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公车上书”,成立强学会和保国会等组织,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

(4)直接原因: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激起举国愤慨。

二、百日维新1.施政纲领:1898年1月,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变法的具体办法,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开始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3.主要内容(1)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办报,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2)经济: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

(3)军事:裁汰绿营,用西法训练军队。

高考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讲

高考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讲

经典精品试卷[考试目标]1.熟悉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6.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第一课时一、化学用语与化学量 1、 化学符号(1) 元素符号、核组成符号、原子和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每种元素符号都包括了三种含义:①表示元素的种类,②表示元素的一个原子,③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要准确记住七个主族元素的符号和一些常见的过渡元素的符号,如:Ti 、V 、Cr 、Mn 、Fe 、Co 、Ni 、Zn 、Cu 、Ag 、Au 、He 、Ne 、Ar 、Kr 。

书写元素符号一定要规范。

核组成符号的写法是,在元素符号左下角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原子核中质子数目,在元素符号左上角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2) 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点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式子。

写电子式时,阴离子要用[ ]号,并在其右角上表明所带电性和电量;阳离子除铵根离子外,一般就是其离子符号。

电子式的书写包括:分子、原子、简单离子、某些复杂离子(如OH -、NH 4+)、基(-CH 3、-OH )、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原子电子式 阳离子 电子式阴离子电子式 共价化合物 电子式 离子化合物 电子式Na +Mg 2+(3)离子符号和化合价符号离子符号是在元素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用“+”、“-”表示其所带电性,在电性符号前边用阿拉伯数字标明所带电量, 1可以省略。

如H +、S 2-、SO 42-离子。

化合价符号是在元素符号的上方用“+”、“—”表示正、负价,在“+”、“—”号后边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其价数。

镁离子 硫离子 氯化钙 氢氧化钠元素符号 核组成符号 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氯元素“Cl ”、 铜元素“Cu ” X —元素符号 A —质量数 Z —质子数如:12 6C Mg : ·Cl : ‥‥[:Cl :]- [:O :H]- ‥ ‥‥ ‥H :S :H ‥ ‥Na +[:O :]2-Na +‥‥AZ X①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模块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案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模块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案 新人教版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梳理]一、古代中国的改革1.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

(2)背景:战国时期,秦国落后于六国,秦孝公为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3)内容①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②政治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③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

(4)影响和评价: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较为彻底的一次改革运动,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实行改革。

(2)内容①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设立三长制,健全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

②迁都洛阳。

③推行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融合。

(3)影响和评价①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③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

3.王安石变法(1)时间:1069年。

(2)背景: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

(3)内容①理财之法: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②强兵之法:整顿军队,推行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设军器监等。

③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唯才用人等。

(4)影响和评价①增加了政府收入。

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③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二、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

(2)内容①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②实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

③进行教育、军事方面的改革。

(3)影响①积极影响: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②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①明治维新之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封建落后。

高考历史一轮学案人教版选修一第6讲

高考历史一轮学案人教版选修一第6讲

第6讲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考 纲]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课 标] (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一、历史背景1.国内(1)政治方面:处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控制之下,形成帕夏、马木路克等政治力量,尤其是马木路克首领们争权夺利,导致埃及政局混乱,社会动荡不安。

(2)经济方面: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手工业破产,商业和贸易萎缩,经济萧条,国力衰弱。

(3)阶级关系:马木路克的经济掠夺、政治统治引起人民不满,阶级矛盾尖锐。

(4)民族意识:埃及人民在反侵略的起义过程中,民族意识逐渐形成,要求独立自主的呼声高涨。

2.国际(1)英法展开对埃及的争夺,阿里建立穆罕默德·阿里王朝,虽然把英法赶出埃及,但埃及随时面临着西方殖民入侵的威胁。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埃及倾销商品,使埃及形势进一步恶化。

二、内容及对埃及的历史影响1.土地制度改革(1)内容⎩⎪⎨⎪⎧ ①取消免税地和没收违规宗教地产。

②废除包税制,将全部包税地收归国有。

③改革赋税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2)影响:消除了马木路克和长老阶层对政权的威胁,巩固了统治基础,为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条件。

2.经济改革(1)内容⎩⎪⎨⎪⎧ ①农业:兴修水利,推广改良农具,引种新的 农作物品种。

②工业:从西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和 资金,初步建立埃及的民族工业。

(2)影响:改革发展了农业、商业,建立了近代民族工业,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埃及社会历史进程。

3.政治改革(1)内容:核心是确立高度的中央集权。

仿效欧美国家,在中央设立国务会议和咨议会;同时,在地方设立各级行政机构。

(2)影响:结束了埃及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4.文化教育方面(1)内容:实行开放政策,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

创办各类学校,聘请外国专家来讲学;选派埃及青年去欧洲留学,以及翻译欧美国家的著作等。

2021届广西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 选修一 单元整合·探究升华 课件

2021届广西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 选修一 单元整合·探究升华 课件

选修一
单元整合·探究升华
单元知识盘点
破解高考密码
-8-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以便朝廷对信息来源进行登记、查核及反 馈”“管驿权利依然归属陆军部”得出传统驿制凸显皇权,陆军把持 特权;根据材料“驿传出现虚耗公帑”“驿传不能对民间开放”得出驿 传耗费巨大,阻碍政情流通;根据材料“新式邮政价格低廉,若有特定 目的,寄信者且可以匿名方式投寄”得出近代通信技术的变化,需要 方便士民上书和民间书信传递。第(2)问,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主 动开启近代化历程,驿传改革顺应了清末“新政”的趋势,推动了驿传 的近代化;根据材料“若有特定目的,寄信者且可以匿名方式投寄”, 可知驿传改革后,有特定政治目的的信件能够上达,起到冲击原来 政治结构的作用;根据材料“邮传部在收回邮政自办及裁驿置邮等 事务上,纠缠直至清亡”,可知各方利益复杂,改革具有艰巨性的特点。
选修一
单元整合·探究升华
单元知识盘点
破解高考密码
-10-
2.规律性认识 (1)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 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2)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反对,因而具有 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所以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 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 功的根本原因。 (4)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适合本国国 情的改革之路。
选修一
单元整合·探究升华
单元知识盘点
破解高考密码
-6-
对点训练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驿传除传书递信、递运货物、接待官员外,各类政务 信息、人事变迁均须经铺递、驿传体系层层上报,以便朝廷对信息 来源进行登记、查核及反馈。但驿传出现虚耗公帑,公务延搁,回 执伪造,甚至于直省重大政情被隐瞒漏报。驿传不能对民间开放, 新式邮政价格低廉,若有特定目的,寄信者且可以匿名方式投寄。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正式发布上谕,其中“轮船、铁路、电 线、邮政,应设专司,着名为邮传部”,但管驿权利依然归属陆军部。 光绪三十三年颁布的邮传部新官制,原设计的邮电司被分为电政司 与邮政司,邮政司“司掌全国邮政”,其中亦无涉及驿务。邮传部在收 回邮政自办及裁驿置邮等事务上,纠缠直至清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梭伦改革★
一、历史背景
㈠改革根本原因 : 贵族与平民和工商业矛盾的激化
1、平民与贵族矛盾的激化
(1)原因
A、政治上:①平民虽享有公民权,但因经济贫困而无 法参与国家政权。②贵族把持国家政权,包揽官职, 制定法律压迫平民。
B、经济上:①贵族占有大量财富,剥削平民。②平民 因欠债而沦为雇工、债务奴隶或买到海外抵债,“六 一汉”是典型代表。 (2)结果—— 雅典平民武装暴动 (3)影响 政局动荡不安,社会面临严重的危机。
(2)确立资本主义: 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二、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背景归纳(目的)
1、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 ( 缓和矛盾、挽救危机、 维 护统治) 2、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改弦更张、移 风易俗、解放思想)
3、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
三、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成败原因归纳
1、成功的改革:梭伦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明治维新
改革是否一定成功?
1.前提—— 顺应历史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潮流 (生产力)
2.关键—— 掌握政权/人民支持
3.其他因素——
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改革者;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
肯定/否定一次改革/革命的标准是? 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改革什么时候才算结束? 社会在不断发展,改革也在不断前进……
课标解读:
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 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 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 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 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梭 伦 改 革
课标要求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 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3)评价:
雅典贵族政治的评价
进步性:
①彻底废除了个人独裁、世袭制、终身制,建立了集体 统治的法治原则; ②在民众中树立了一种新的观念,对于谋求专权者,人人 得而诛之,从而为国家权力进一步下移提供了可能。
局限性:
①是少数贵族集体统治,普通民众没权力参与; ②缺少民众监督和有效制约,雅典贵族侵吞平民财产, 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贵族制危机
古今中外重大改革规律总结
一、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分类: 1、奴隶社会的改革 ——梭伦改革
2、封建性质的改革 (1)确立封建制度:
商鞅变法
(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 :王安石变法、
(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 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 合的 性质):
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思想文化领域: 欧洲的宗教改革
领导力量和方式:是国家、政府的行为,是统治者主 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生产力: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标准:生产工具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机械化
生产关系: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间关系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资 料归属
产品 分配
奴隶主
全部归 奴隶主
地主 上缴/剩余
给统治者敲响警钟,必须进行社会政治改革
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
(1)原因:
公元前8世纪以后,铁农具的使用,农业生产力提高, 手工业取得较大进步,推动了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部分 雅典公民借此发财致富,成为工商业奴隶主。
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 选修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部分:整体把握 改 革?
根本原因:旧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
调整_生__产__关__系_以适应_生__产__力_的发展
根本目的、实质: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某种 制度的自我完善,以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 护自己的统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人与人 完全归属 人身依附
的关系
谁更进步/自由? 原因?
资产阶级
按资 分配 雇佣
改革
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方式还有? 比较?
革命
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区别 1、背景不同: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革命时社会背景相对动
荡。 2、方式、力量不同: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
式,相对于革命来说具有相对平和的社会背景。改革是国家、 政府的行为,是统治者主动实行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 巩固自己的统治。而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的暴 力方式,其根本目的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3、根本目的不同:改革与革命的目的不同。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 固自己的统治。革命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主动的调整政策、缓和矛盾来实现某种 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对其中某些环节进行 局部的改造,以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而 革命则是对旧制度的根本改造,是新制度代替旧制度的斗争。 4、对生产力影响不同: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 是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在改革的同时不会造 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而 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因此革命必然对国家机器, 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对国家机器、 生产力等进行重建,因此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奠定了希腊国家的雏形。
(二).雅典的贵族政治(贵族共和国)
1.确立: 公元前7世纪初
2.机构与特点:
元老院(贵族组成)——是国家最高权力机
权力机关 关,拥有最高司法裁判权;
执政官——是最高行政长官,有9名(从贵族中 选出,任期1年)。
政治特点:选举制,任期制;贵族集体当政;平等协商、少
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
2、、失败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 戊戌变法 3、成功改革的共同原因:
(1)改革本身顺应时代潮流——根本原因 (2)改革领导者的杰出才干和灵活决策 (3)改革者的坚定意志和强硬手段 4、失败改革的共同原因: (1)改革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革者本身的 局限(2)反对势力的强大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重点:1、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
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作用; 3、萨拉米危机对改革的作用;
难点: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雅典早期政治体制
(一)、王政时代:提修斯改革 1、确立:提修斯改革,建立王政。 2、内容:
⑴以不侵犯私有财产为前提,动员贵族放弃司法审判权。 ⑵以雅典为中心,建立起中央议事会和各种行政组织。 3、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