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材答案 - 中教网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八年级语文单元考试属于水平测试,们好好复习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试卷练习题。
以下是店铺给你推荐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一、基础知识(24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A.溃退(guì) 舀水(yǎ0) 白洋淀(dìng)B.绥靖(suí) 脂粉(zhǐ) 蹿一蹿(cuàn)C.寒噤(jīn) 拂晓(fú) 颤巍巍(chàn)D.提防(tí) 惊骇(hài) 迫击炮(pò)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眼花嘹乱晨曦血腥闪烁B.臭名昭著荒谬憧憬珐琅C.响彻云宵杀戮箱箧揣摩D.精疲力竭纳粹鞠恭铁锈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3分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A.占有牵制封锁B.占领控制封锁C.占领控制封闭D.占有牵制封锁4.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B.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最主要的要素。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为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华夏旅行社设计并开通了20余条精品线路B.绿树葱茏,树上的鸟儿大约有一百多只。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D.赵大爷种植的大樱桃刚采摘完毕,就基本上全部被抢劫一空。
6、默写古诗(6分)(1)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1.正确答案为C。
改写: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是哪一项。
C.酷似(kù)悄然(qiǎo)由衷(zhōng)一丝不苟(gǒu)锐不可当(dǎng)退(kuì)泄(xiè)要塞(sài)。
2.正确答案为A。
改写:以下词语书写有误的是哪一项。
A.顽强、歼灭、凛冽、摧古拉、朽。
3.正确答案为D。
改写:以下句子中使用不恰当的词语是哪一项。
D.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4.正确答案为B。
改写:以下说法有误的是哪一项。
B.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荷兰的范托夫、德国的贝林,法国的普吕多姆和迪南。
5.正确答案为C。
改写: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哪一项。
C.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
1.飞行塔台内舰载机监控在飞行塔台内,眼睛布满血丝的工作人员们紧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着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
2.中国航天成就报告会中国航天专家在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专题报告,总结了中国载人航天、火箭发射、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航天成就。
他们强调,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目前已经达到航天大国的水平,而且“十二五”期间,中国每年的航天发射数量稳居世界前三,值得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是,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的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
3.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在校园里,你的文明可以表现在上下楼梯时的靠右行走,或者阅览室取书时的轻拿轻放;在校园外,你的文明可以表现在公交站台上的有序上下车,或者公共场所中的轻言细语。
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共同参与创建文明卫生城市。
4.联合国通过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决议第69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关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决议。
决议决定联大将于5月召开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会议,认可各会员国对反法西斯战争有各自的胜利。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和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和答案一、积累及运用(33分)1.在括号内填入拼音或汉字(2分)①祈dǎo( ) ②mù( )集③蹊( )跷④愠( )怒【答案】祷募 qī yùn【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常用规范汉字的书写与拼音的掌握。
书写汉字时注意相近字形的区别,注意“祷”与“筹、寿”等字的区别。
“愠”不要写作“wēn”。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解释下列文言加点字(4分)①齐人固善盗乎( ) ②叶徒相似( )③吏二缚一人诣王( ) ④缚者曷为者也( )【答案】本来只,只是往,到曷:同“何”,什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重在考查课文中文言文实词用法与意义的理解。
“曷”的通假字现象,同“何”,什么。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0分)①五岭逶迤腾细浪,。
②,家书抵万金。
③,夜泊秦淮近酒家。
④,铁马冰河入梦来。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
⑥梁园虽好,。
⑦感时花溅泪,。
⑧橘生淮南则为橘,。
⑨,寡人反取病焉。
⑩像山泉在呜咽,。
【答案】①乌蒙磅礴走泥丸②烽火连三月③烟笼寒水月笼沙④夜阑卧听风雨声⑤留取丹心照汗青⑥不是久恋之家⑦恨别鸟惊心⑧生于淮北则为枳⑨圣人非所与熙也⑩像波涛在澎湃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许多市民积极执行武汉市慈善会的倡议,将一天的所得送到灾区捐赠点,奉献爱心。
B.和煦的阳光驱散了夜幕的阴冷,草原展现出明媚、柔和、恬静之象。
C.游客一进入柳侯公园,看到的第一眼就是用花岗岩制作的古朴庄重的柳宗元雕像。
D.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我市六县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A、搭配不当,改为“许多市民积极响应武汉市慈善会的倡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一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一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答案:B.陡峭(dǒu)涨潮(zhǎng)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答案:B.融会贯通源远流长消声匿迹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答案:A.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制假窝点曾两次停业,待风声一过又东山再起。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答案: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5.给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答案:C.③⑤①④②6.注意交通安全,平安回家。
(4分)7.古诗文默写(6分)1)枯木XXX犹再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XXX《赠从弟》)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XXX《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XXX《登幽州台歌》)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母亲的目光》一文,回答第8—11题。
(14分)8.文中的“母亲的目光”指的是什么?(2分)答案:母亲对儿子的期望和关注。
9.文中的“他”指的是谁?(2分)答案:作者的儿子。
10.文中作者对儿子的期望是什么?(4分)答案:希望儿子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有爱心的人。
11.文中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表达对儿子的期望?(6分)答案:作者通过儿子的成长经历、义务劳动、关心他人等事例来表达对儿子的期望。
答案: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珍惜,认识到母亲对自己的爱和关怀是无私的,也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10.这句话的含义是,即使是一件微小的事情,也能给人带来深深的幸福和满足感,对于作者和母亲来说,这种成全是非常宝贵的。
11.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感悟到母爱的伟大和珍贵,也意识到生命是XXX的,我们要珍惜眼前人,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
12.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童话的喜爱和阅读的惯,并分享了自己对XXX《人鱼公主》的感受和理解。
(精编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
(3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溃.退(kuì)要塞.(sài)遗嘱.(zhǔ)B.颁.发(pān)轻盈.(yínɡ)默契.(qì)C.桅.杆(wéi)仲.裁(zhōnɡ)咆.哮(páo)D.由衷.(zhōnɡ)翘.首(qiào)镌.刻(juān)2.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3分)A.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之后,海外华人华侨纷纷对此予以严厉谴责,揭露一些国外媒体的荒谬..言论。
(荒谬:极端错误的,不合情理的。
)B.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锐不可当:尖锐得不可抵挡。
)D.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3.下面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
B.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C.“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让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4.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正因如此,这一传播手段迅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
②微博之所以如此受公众关注和追逐,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③任何受过教育的人,都能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展示自己的“名言警句”。
④微博没有任何门槛,无需任何包装,只要想说,就可以通过微博说出来。
新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0分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
5分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è,歼灭和击溃一切抵御之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锐不可挡”来形容;学习《芦花荡》,我们结识了鱼鹰一般的老英雄,他手拿竹篙撑着船,剥着莲蓬,转瞬便让小鬼子张皇失措;朗读《蜡烛》,我们感受了一位南斯拉夫老母亲跨越国界的情谊,这份情谊在炮火烧zhuó的战场上,在高高耸立的瓦lì之间闪烁,如烛光般让人温暖;朗读《亲爱的爸爸妈妈》,健忘的人们又怎能不忆起那充满荒谬与杀lù的场面?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歼灭击溃竹篙荒谬2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书写要规范、工整。
2分阻è烧zhuó瓦lì杀lù3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改正。
1分改为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肖华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B.艺术家们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热情讴歌了建党92周年来的丰功伟绩。
C.不久死者已经完全被泥土盖住了。
老妇人还没有满意。
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D.今年春天天气变化异常,气温忽高忽低,让广大市民在穿衣方面显得手足无措。
3.2021•天津模拟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
B.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使用并研制了禽流感灭活疫苗,在实验检测中,有效率可达100%。
C.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的原因: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D.经过努力,使我市评为“2021年中国十大经济活力城市”之一。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语是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B.《蜡烛》是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写的一篇战地通讯,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战斗友谊,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听C. 早D. 林2. 《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A. 朱自清B. 老舍C. 鲁迅D. 巴金3. 下列哪个词语是表示颜色的?A. 碧绿B. 鸟语C. 花香D. 温暖4. 《背影》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A. 父子之情B. 母女之情C. 师生之情D. 友情5. 下列哪个字是会意字?A. 明B. 林C. 早D. 听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鲁迅。
()2. “温暖”这个词语是表示颜色的。
()3. “鸟语”这个词语是表示声音的。
()4. 《背影》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母子之情。
()5. “碧绿”这个词语是表示颜色的。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
2. “______”这个词语是表示颜色的。
3. “______”这个词语是表示声音的。
4. 《背影》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______之情。
5. “______”这个词语是表示颜色的。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要介绍一下《春》这篇文章的作者。
2. 请简要介绍一下《背影》这篇文章的主要情节。
3. 请解释一下形声字的特点。
4. 请解释一下会意字的特点。
5. 请列举三种表示颜色的词语。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春》这篇文章的主题。
2.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背影》这篇文章的主题。
3. 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形声字和会意字的区别。
4. 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词语“温暖”和“鸟语”的意义。
5. 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词语“碧绿”和“花香”的意义。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一下《春》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
2. 请分析一下《背影》这篇文章的叙事手法。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用自己的话写一段关于春天的描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70分) 一.积累与运用(36分)1、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填合适的词语:(4分)(选项:恐惧呼唤憧憬喜悦)孩子们对未来的 ,对生命的 ,对死亡的 ,对亲人的,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著—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2、填写下列成语:(8分)锐不可眼花乱然无存月明风名其实丰伟绩转弯角永垂不3、根据拼音在括号中写出正确的汉字:(4分)阻è管xiá寒jìn jū躬4、常识填空:(6分)A、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是、、、背景和结语。
B、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有《》、《》。
C、《芦花荡》的作者是。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3分)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______ 江阴要塞,________长江。
A.占有牵制封锁 B.占领控制封锁 C.占领控制封闭 D.占有牵制封锁6、默写。
(8分)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2) ,_______________.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伴随着战争,产生了丰富的战争文化。
请你展示:A、有关战争的成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B 有关战争的诗句: , .7、根据下面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5个字).(3分)据台湾媒体报道宋楚瑜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于13日下午3时40分许返抵台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一、语言积累和运用(54分)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 逶迤 磅礴 压黔境 蜷 骨碌 呜咽 愠怒 焦灼2、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5分)péng pài niān jǔ jué liàng qàing ( ) ( )巴 ( ) ( ) ái'ái cù chù 雪( ) ( )然 ( )立3、请解释下列词语(8分)等闲:开颜:调虎离山:千锤百炼:酣然入梦:逶迤:磅礴:万籁俱静:4、默写填空(16分)(1)《七律 长征》一诗中运用了夸张修辞的颔联是:(2)《四渡赤水》这首歌词中,运用了比喻修辞形象表现红军和人民群众亲密关系的词句是:(3)《过雪山草地》这首歌词中,揭示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难的根本原因的词句是: 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的困难处境的词句是: (4)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 , , , ,像山泉在呜咽, 。
5、词句解释:(12分)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诗在诗中的作用是: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两句诗中的"更喜"二字表现了 ,"尽开颜"写出了 。
(3)"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这两句歌词表现了 。
(4)"金沙水拍云崖暧,大渡桥横铁索寒。
"现金句中的"暧"字写出了: ,"寒"字写出了 。
6、有人曾以红军长征翻山过草地写过一副对联,下面是对联的上联,请写出下联:(2分) 上联:过草地红军历尽千苦 下联:7、《老山界》一课在写夜宿雷公岩里写到夜的寂静是以声写静,更显夜的"寂静"。
古诗文中有类似意境的语句吗?请写出一两句来。
(2分)8、关于长征,人们有很多评价,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评价文字,从这些评价文字中你也许会对长征有一个更新的认识,请结合你已学知识谈几点认识。
(1)毛泽东在他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2)《中国历史》则说: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字;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3)也有人说:长征是中国人民坚强的革命意志的体现。
二、阅读(一)阅读《长征组歌》第六乐章《飞渡大渡河》,回答后面的总是总是问题(13分) 飞渡大渡河水湍急,山峭耸,雄关显,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流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1)谈谈你对下面两个词语的理解。
峭耸:兼程:(2)上面这首歌词的中心句是:(3)这首诗主要赞扬红军战士,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4)歌的前四句"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对表达中心起什么作用?(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所写的主要事件。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23分)已经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这会儿看见了可吃的东西,更觉饿得难以忍受。
为了不致一口吞下去,他把面团捏成了长条。
正要把它送到嘴边,突然听见一声低低的叫声: "同志--"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
他略微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
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树底下,才看清楚那个打招呼的人。
他倚着树杈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是一汪浑浊的污水,看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
他的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粘贴在前额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地流着。
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努力地闭着,只有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地抖动,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同志--同志--"听见卢进勇的脚步声,那个同志吃力的张开眼睛,挣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来,但动不了。
卢进勇看着这情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
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
"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而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
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
好大一会儿,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
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
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
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
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记住, 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话就在这里停住了。
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
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1)文章讲述了一个动人心魄的悲壮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2分)(2)无名战士已是生命垂危之时,可他却能先发现卢进勇,为什么?(2分)(3)从无名战士的外貌描写中,你能想象他头天夜里是怎样过来的吗?请写一段想象文字,注意对人物的刻画。
150字左右。
(5分)(4)从文段中找出两处刻画人物的描写,分析这些描写是如何表现人物品质的。
(6分)(5)这段文字多处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处来分析其作用。
(6分)(6)选文最后一段,写卢进勇的眼睛"模糊了",而在他的泪眼中,为什么"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2分)三、写作(10分)教师节到了,班上将举行一次庆祝会,由你来当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和一段结束语。
开场白:结束语: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材答案一1、wēi yí pang bó yā qián quán gū lu yè yùn zhuó2、澎湃 蔫 咀嚼 踉跄 皑皑 猝 矗3、平常,寻常;欢悦;比喻为了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人离开原来的地方;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甜美、畅快地入睡;弯曲绵延的样子;气势雄伟的样子;各种声音都没有。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象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波涛在澎湃。
5、(1)总领全诗,高度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限险,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2)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红军战士战胜雪山后的喜悦和胜利在望的喜悦。
(3)红军战士在风雨饥饿的考验面前仍保持坚定的信念,乐观精神。
(4)五月春暖的金沙江实景,又烘托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景象;烘托卢定桥自然环境,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6、翻高山红军走过万难7、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鸟鸣山更幽,蝉噪林愈静;万籁此俱静,但余钟磬音。
8、略(从赞扬长征对中国革命的作用,对红军及党的作用等方面回答。
)二、(一)(1)陡峭的山高高地峭高着;指白天黑夜地赶路。
(2)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3)健儿巧渡、孤舟勇、显威风、留英名(4)从侧面烘托红军的英勇机智。
(5)巧渡金沙江,安顺场渡江;攻打(飞夺)卢定桥(二)(1)无名战士把部队最需要的火柴委托卢进勇带给部队。
(2)因为无名战士是在怀着急切的心情等待战友,要把七根火柴托付给他,所以他能先发现卢进勇。
(3)略(4)"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不,没......没用了""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两次拒绝卢进勇对他的救助,表明他盼同志到来,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不是为了自己活下去,而是希望把火柴交给同志带给部队,反映了他把革命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好,好同志,你把它带给......"朴素的语言体现了革命战士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
(5)党证里的火柴象火焰在跳,既然象征了无名战士一颗火热的心,也象征着这些火柴将燃起一堆堆温暖的火,给部队带来希望。
"像擎着一碗贮满水的碗"形象地体现了无名战士对火柴的珍惜,凝聚着无名战士牺牲前为革命事业贡献最后一点力量的心愿。
"手象路标,形象地表明了无名战士临终前仍不忘红军前进的方向,体现他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念。
(6)"模糊"是失去战友的悲痛;"清晰"是对烈士精神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