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阅读真题总结
九年级名著阅读《初三名著阅读》习题整理部编版语文1知识梳理

九年级名著阅读《初三名著阅读》习题整理部编版语文1知识梳理一、名著阅读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艾青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艾青诗选》共收录了他98首诗,分为30年代和40年代两部分。
B.《傅雷家书》中傅雷先生以自己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让我们感受到那份动人的舔犊之情。
C.《西游记》里的菩提祖师住在灵山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是传授美猴王武艺的师傅,对三教九流、长生之术、七十二变、腾云驾雾等样样精通。
D.《水浒传》中宋江原是一刀笔小吏,怒杀阎婆惜后被逼上梁山。
人称“孝义黑三郎”的他,在回沂州接老父时,曾杀了四只吃掉老父的老虎。
2.下面是选自《水浒传》的一段话,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着醋钵儿大小拳头,……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②“打得好!”①处的人物是:____________(填人名)。
②处为什么说“打得好”?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空。
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结尾“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没有灯光的晚上”指______;“温暖”指____;诗句表现了诗人______的情怀。
4.名著阅读《水浒传》中的林冲有优点,也有缺点。
请根据你的阅读,写出他的一个优点和一个缺点。
5.阅读名著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
A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A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A只一躲,躲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的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A却又闪在一边。
九年级名著阅读《初三名著阅读》测试卷及答案知识梳理

九年级名著阅读《初三名著阅读》测试卷及答案知识梳理一、名著阅读题1.下列关于名著的内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件分别是: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败走麦城,水淹七军。
B.《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傅聪和傅敏的家信摘编,书信中,谈到祖国的时事政治,对傅聪日常安排的建议,及傅聪留学所在国的看法。
C.《海底两万里》书中的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其中潜艇的主人是尼摩船长,他会说的四种语言是法语、德语、英语和俄语。
D.《艾青诗选》中的诗歌的艺术特性要素是忧郁,我们叫它“艾青式的忧郁”,给予读者一种深沉的力量。
诗的中心意象之一是太阳,如《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等表现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不息追求。
2.根据名著内容判断正误。
(1)《西游记》中观音菩萨领如来法旨,在去东土寻找取经人的路上,先后收服沙悟净、猪悟能、小白龙、孙悟空,为唐僧取经路上陆续收徒埋下了伏笔。
(_______)(2)《骆驼祥子》中刘四爷因嫌弃祥子是个臭拉车的,并且怀疑祥子是因为贪图他的钱财而娶虎妞,在寿诞之日与虎妞争吵至闹翻。
(_______)(3)水浒英雄各有绰号,有些绰号鲜明地概括出人物的特征,如“豹子头”,突出林冲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神行太保”则突出戴宗能“程途八百里,朝去暮还来”。
(_______)(4)“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这句话是鲁迅写在《阿长与<山海经>》结尾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深切真挚的怀念。
(_______)3.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古典小说《水浒传》在结构上的特点。
4.名著阅读。
(1)这两幅插图表现的是《水浒传》中两个著名的故事情节,请分别写出其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你对《水浒传》人物形象的了解,以下不属王《水浒传》中人物的一项是(_____)A.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生的豹头环眼,燕领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中考常考名著真题答案解析

中考常考名著真题答案解析近年来,中考对名著的考查在语文科目中占比越来越大。
学生们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也成为中考成绩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
下面,将针对中考常考的一些名著真题进行答案解析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第一题: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下面的题目。
(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表:《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名著之一,它描写的是一批被统治者剥削压迫,逃避迫害,聚众为义的农民起义领袖艰苦斗争的故事。
(1)《水浒传》的题材是。
A. 讲述农民生活困苦的小说B. 讲述农民起义的小说C. 描写士兵生活的小说(2)请写出你对《水浒传》的用一句话的评价。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水浒传》的理解。
根据材料可以得知,《水浒传》描写的是一批被统治者剥削压迫,逃避迫害,聚众为义的农民起义领袖艰苦斗争的故事。
所以,题目(1)的答案应该是B,即讲述农民起义的小说。
对于题目(2),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例如“《水浒传》生动地展现了人民的抗争精神和斗争意志”。
第二题: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0分)A.《红楼梦》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
B.《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小说之一。
C.《红楼梦》曾用名《石头记》。
D.《红楼梦》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贾府的荣华富贵。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红楼梦》的基本了解能力。
其中,A、B、D三项是《红楼梦》的正确说法,而C项是错误的说法。
所以,答案是C。
第三题:阅读下面一段话,判断正(T)误(F)。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
《西游记》以孙悟空为主角,讲述了他保护唐僧取经之路上的艰辛历程。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是《西游记》。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西游记》的了解。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以得知《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所以答案是T(True)。
通过以上三道题目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中考对名著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名著的基本情节、题材和主要人物的了解上。
中考名著阅读知识总结(3篇)

中考名著阅读知识总结(3篇)中考名著阅读知识总结第1篇(1)“名著人物”形象栏。
(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点)(2)“精彩情节”大家看。
(简要概述与此人物紧密相关的一个精彩情节)(3)“读后一得”交流台。
(写出你对此人物或此情节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中考名著阅读知识总结第2篇二、重点字词尴尬: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威慑:用武力或威势使对方感到恐惧。
聪慧:聪明而有智慧。
宽宏大量:”形容人度量大,心胸开阔,能容人、事。
对人和事抱着宽大的胸怀去对待。
独具慧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能作出精细的判断(如在质量方面)。
慧:聪慧,敏锐。
蛛丝马迹: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
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一字不漏:一个字也不漏掉,没有偏差,形容很全面。
滚瓜烂熟:象从瓜蔓上掉下来的瓜那样熟。
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对知识掌握得透彻明白。
整装待发:整理好行装,等待出发。
三、课文理解(一)内容主旨中考名著阅读知识总结第3篇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结构,使小说的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本书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
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林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宋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
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中考常考名著阅读知识点总结

一、中考常考名著之《西游记》1、作者简介吴承恩(1501-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朝江苏淮安人。
他自幼敏慧好学,聪明过人,博览群书,年轻时即以文名著于乡里。
但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加深了他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用志怪小说的形式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2、作品简介《西游记》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是一部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
《西游记》讲的多是妖神魔鬼怪的故事,所以题材是神魔小说。
全书共100回,分为3部分:(1——7)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8——12)唐僧出身及取经缘起;(13——100)师徒四人西天取经。
3、创作背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的一位高僧,俗名“陈祎”,法号叫玄奘。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时年二十八岁的玄奘自长安出发去印度取经,冒险西行数万里,历时19年,行程五万里,取回佛经657部。
回到长安后,在慈恩寺又以19年时间,译出佛经75部,创立了佛经的重要宗派——法相宗。
玄奘在取经回归后,他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以口述的形式完成了他的著名作品——《大唐西域记》,这可以说是《西游记》最早的源泉。
4、主要人物唐僧1.身份或名称演变:金蝉子——江流——玄奘——三藏——旃檀功德佛2.三大法宝:锦襕袈裟,九环锡杖,紫金钵盂。
3.独自遭受的灾难:金蝉遭贬第一难,出胎几杀第二难,满月抛江第三难,寻亲报冤第四难,出城逢虎第五难,落坑折从第六难,双叉岭上第七难。
4.性格特点:信念坚定,慈悲善良;人妖不辨孙悟空1.身份或名称演变: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行者——斗战胜佛2.出生地:东胜神洲花果山(今江苏连云港)3.武器: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有丈二长短,碗口粗细。
相传为大禹治水时候的一把尺子。
4.身高:四尺,即1.33米。
5.外貌:祖师道:“你虽然像人,却比人少腮。
”原来那猴子孤拐面,凹脸尖嘴。
初中名著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名著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哪四个字?A. 通灵宝玉B. 金玉良缘C. 玉洁冰清D. 宝玉通灵答案:A2.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傅是哪位?A. 菩提祖师B. 唐僧C. 观音菩萨D. 太上老君答案:B3.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首领是?A. 宋江B. 吴用C. 林冲D. 李逵答案:A4.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船队被谁用火攻所败?A. 诸葛亮B. 周瑜C. 刘备D. 关羽答案:B5.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最终梦想是什么?A. 拥有一辆自己的车B. 成为一名司机C. 娶一个好妻子D. 离开北京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别称是______。
答案:潇湘妃子2.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中,猪八戒的法号是______。
答案:悟能3. 《水浒传》中,宋江的绰号是______。
答案:及时雨4.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武器是______。
答案:青龙偃月刀5. 《骆驼祥子》中,祥子在故事开始时的职业是______。
答案:人力车夫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贾宝玉性格中既有反叛封建礼教的一面,又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他聪明、多情、善良,但同时也有些任性和不拘小节。
2.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是什么?答案: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是指他能够变化成七十二种不同的形态,包括动物、植物、器物等,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况。
3.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中有哪些人物是因被逼无奈而上梁山的?答案:《水浒传》中,有许多人物是因为遭受官府的迫害、社会的不公或个人的不幸而被迫上梁山的,如林冲、武松、宋江等。
4.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如何成功欺骗司马懿的?答案:诸葛亮利用司马懿的多疑心理,故意在城楼上弹琴,表现出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使司马懿误以为城中有伏兵,不敢轻易进攻,从而成功地欺骗了司马懿。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必考考点整理,重点知识点总结,中考真题解析!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必考考点整理,重点知识点总结,中考真题解析!中考语文名著复习《三国演义》1. 作者是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成就最高的通俗演义小说。
2. 小说的思想倾向是拥刘反曹。
表现出封建的正统观念,对黄巾农民起义有所诋毁,把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当作小说的中心人物来描写。
3. 刘备,字玄德,人称刘皇叔,仁善是他主要的性格特点,最能突出他这一特点的情节是携民过江。
此外他还具有知人善任、礼贤下士_等性格特点。
4. 关羽,字云长、美髯公、关公,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使一把青龙偃月刀,骑赤兔马马,忠、义是他的主要特点,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等情节表现其勇,义释曹操表现其“义”。
.5. 张飞,字翼德,使用的兵器是丈八蛇矛,被吕布称为环眼贼。
6. 周瑜,字公瑾,东吴水陆大都督(官名),有勇有谋,有儒将风度,但与诸葛亮较量却屡屡失败,故死时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7.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自封汉相,是奸雄形象,为人奸诈残酷,惯用惯用权术与机诈,他信奉的人生格言是. 宁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8.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称赞的是赵云他的字是子龙,主要的性格特点是勇武忠诚、正直有谋略9. 奠定三国鼎立格局的基础的那次战役是赤壁之战。
10. 被称“三绝”的分别是: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义绝关羽。
⒒ 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3分)(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⒓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4分)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等二、写出与下列情节有关的人物⒈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⒉怒鞭督邮:张飞⒊千里走单骑:关羽⒋过五关斩六将:关羽⒌跃马过檀溪刘备⒍草船借箭:诸葛亮⒎群英会:周瑜蒋干⒏巧授连环计:庞统⒐三气周瑜:⒑割须弃袍:曹操⒒七擒孟获:诸葛亮⒓木牛流马:诸葛亮⒔辕门射戟:吕布⒕智料华容道:诸葛亮⒖单骑救主:赵云⒗义释严颜:张飞⒘智取瓦口隘:张飞⒙拔箭啖睛:夏侯惇⒚舌战群儒:诸葛亮⒛挂印封金关羽21.火烧连营七百里:陆逊三、下面描写的人物分别是谁?用两三个词概括其主要性格特点。
初中语文名著必考考点整理,知识点+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语⽂名著必考考点整理,知识点+练习题(附答案)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语⽂考试中都会出现对名著的考核,但很多学⽣进⼊初中后,由于学习任务重,对名著的阅读也越来越少。
今天,⼩编分享的是初中阶段重点考察的⼀些名著考点+中考真题,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1.《西游记》中考典型真题1.(2017·绍兴中考)名著阅读。
(1)不属于散⽂集《朝花⼣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项是( )A.抒发对往⽇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表现中国农民的⽣命和活⼒是怎样被扼杀的。
(2)《⽼⼈与海》的主⼈公名字叫桑地亚哥,但⼩说称呼他为“桑地亚哥”仅4处,以“⽼⼈”称呼他却有214处,结合⼈物形象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7·湖州中考)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任务。
(1)为下⾯三位同学的读后感标题选择合适的书名。
(填写字母)标题:①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读《________》有感②我也可以旧事重提——读《________》有感③见字如⾯墨短情长——读《________》有感书名:A.《朝花⼣拾》 B.《简·爱》 C.《培根随笔》 D.《傅雷家书》(2)同学们针对《骆驼祥⼦》中“⼈把⾃⼰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还把⾃⼰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这句话展开了讨论。
下⾯是甲、⼄两位同学的发⾔,你怎么看?请结合⼩说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甲:祥⼦是被他周围的⼈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你怎么这么说呢?是祥⼦⾃⼰把⾃⼰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你怎么这么说呢?是祥⼦⾃⼰把⾃⼰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16·湖州中考)名著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阅读
【12东城2】8.名著阅读(3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篇,也称“诗三百”。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是各地的歌谣,我们学过的《》就出自“秦风”。
答案:305 国风蒹葭(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
【12西城2】8.名著阅读(3分)
孟子是①时期②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著作《孟子》一书中阐明“舍生取义”精神的篇章是《③》。
答案:①战国②儒家③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评分标准: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该空有错不得分。
【12朝阳2】8.名著阅读(3分)
《①》,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这些诗歌分为三个部分,最精华的部分“②”,是各地的歌谣,我们学过的《关雎》和《③》都选自这部分。
答案:①诗经②风(国风)③蒹葭(共3分。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12海淀2】8.名著阅读(3分)
《论语》和《孟子》都是我国儒家经典,学习它们,可以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启示。
如孔子有许多关于教育的论述,他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启发我们学习时要注重①的学习方法;孟子在我们所学的《②》一文中,提出的③的道德观,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标准。
答案:①学思结合②鱼我所欲也③舍生取义(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
【12通州2】8.名著阅读(3分)
《孟子》是①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② 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通过严密论证,提出了③ 的主张。
答案:①儒②战国③舍生取义(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
【12大兴2】8.名著阅读(3分)
《战国策》是西汉末(1)编定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阐述道理时善于运用讽喻的手法,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2)的事例中感悟出(3)的道理,讽喻齐王接受自己的建议,鼓励臣民进谏。
答案:(1)刘向(2)示例:与徐公比美(3)示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共3分。
每空1分)
【12房山2】8.名著阅读。
(3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至春秋的诗歌①篇(首),故也称“诗三百”。
②是全书的第一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一,在《蒹葭》中,③(填诗句)便是用秋景起兴,引出思念的对象“伊人”。
答案:①305 ②《关雎》③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也可填“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或“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共3分。
每空1分,②③两空有错别字、增减字该空不得分)
【12怀柔2】
8.名著阅读(3分)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①》中的一个回目。
其中花和尚指的是②;豹子头指的是③。
答案:
8.名著阅读(3分)
①水浒传(或水浒)②鲁智深(或鲁提辖)③林冲
《论语》是________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辑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其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则,阐述了_______的辩证关系。
出自《论语》的成语__________阐述了复习旧知识才能更好地获取新知的道理。
答案:春秋学与思温故知新(共3分,每空1分)
【12石景山2】8.名著阅读(3分)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的①。
《西游记》以丰富想象描绘奇异的神魔世界的同时,也借唐僧师徒在西天取经途中斩妖除魔的故事,表现了②的古老主题。
其中“三打白骨精”、“计盗紫金铃”、“③”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答案:①吴承恩②惩恶扬善(邪不胜正)③示例:“真假美猴王”
评分:共3分。
每空1分,第①空有错字不得分。
【12丰台2】8.名著阅读(3分)
《水浒传》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①(填写人物)是天生的英雄,天赋他一颗正义之心,绝世武功。
“拳打镇关西”,嫉恶如仇,为弱小伸张正义;“②”(填写事件),敢做敢当,为朋友两肋插刀。
而③(填写人物),乃是人间打造的英雄,是逼成的英雄。
“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步步紧逼上梁山。
答案:鲁智深(或鲁达、花和尚)大闹野猪林林冲(或豹子头)
评分说明:共3分,每空1分,如果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2昌平2】8.名著阅读(3分)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西汉时被尊为①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②是其中的一首,它抒发了诗人思念秋水中的伊人③之情。
答案:①儒②《蒹葭》③而终不得见的惆怅
【12密云2】8.名著阅读(3分)
《论语》是孔子的再传弟子辑录的语录,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其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则,阐述了的辩证关系。
答案:①孔子及其学生②儒③学与思(学习与思考)(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12燕山2】8. 名著阅读(3分)
《水浒传》一开头,并没有直接写水泊梁山的英雄好汉,而把①(情节)作为全书的引子,金圣叹曾这样评价这一高明的写法:“盖不写他,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作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他,则是②也”。
小说创造了梁山好汉主要英雄人物精彩的性格传记,如前16回③(人名)、鲁智深、杨志被逼上梁山的故事,以及其后的宋(江)十回、武(松)十回、石(秀)十回都是小说中最精彩的章节。
答案:高俅发迹乱自上作林冲(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
【12门头沟2】8.名著阅读(3分)
在历史上,人们一向将孔子、孟子合称为“孔、孟”,将他们的学说统称为“孔孟之道”。
《论语》《孟子》作为学说的经典著作,记载了孔、孟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以及他们在修身、交友和学习方面的见解。
其中,孔子提到的“,”这句话,启示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孟子倡导的“”的主张,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一脉相承。
答案:(1)儒家(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舍生取义评分说明:共3分,每空1分,如果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
其中,鲁迅写了两位对他有深刻影响的老师,一位是三味书屋的①先生,另一位是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②先生;还表达了对曾经给他买《山海经》保姆③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答案:①寿镜吾②藤野先生③阿长
【12顺义2】8.名著阅读(3分)
《孟子》是家经典之一,书中对修身、治国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原则。
《孟子》中的文章善用比喻来讲道理,《鱼我所欲也》一文用来比喻生命和道义,当二者不可得兼时,孟子认为应该。
答案:儒鱼和熊掌舍生取义评分:本题共3分,每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