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课题1.空气的性质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三维目标1、证实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2、认识到空气是有质量的。

3、认识到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重点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教法启发、谈话、演示难点认识空气有质量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关键空气有占据空间的性质,空气也有质量教具水槽、注射器、塑料袋、饮料瓶等程序一二教学内容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师生活动设计1、猜谜语2、生回答3、谈话4、提问: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怎样证明它的存在5、学生演示实验方法。

6、用塑料袋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7、学生演示并说明原理。

8、小结。

1、谈话:这是一只气球,你们能把它吹大吗?2、让几名学生试着吹一吹。

设计意图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探究空气是否有占据空间的性质时间10分10分程序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时间三四学生实验,进一步验证空气占据空间总结3、提问:气球为什么吹不大?4、学生讨论:制定研究方案5、学生实验,汇报结果。

6、师小结。

1、谈话:空气是否真的占据空间2、分组实验3、汇报结果4、提问5、学生讨论汇报6、小结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让学生在实验中觉察到空气的存在。

18分2分板书设计1、空气的性质会流动占据空间课后反思优点:能以学生认知背景为基础去指导他们。

缺点:实验时还不够细化,学生参与不全。

改进: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动手参与实验得出结论。

课题1、空气的性质课型新授课时2教学三维目标1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并归纳概括空气的性质。

2体会压缩空气的运用,拓展所学知识,增强实践能力。

3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点比较空气和水的压缩性教法讲解演示难点压缩空气的运用学法合作探究动手实践关键拓展知识,增强实践能力。

教具杯子、水槽、注射器等程序一二教学内容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点归纳空气的性质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师生活动设计1、提问:过去我们认识过水,水有什么性质呢?2、讨论:水和空气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4、师演示水和空气压缩性的比较试验。

四年级上册科学新苏教版教案(精选8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新苏教版教案(精选8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新苏教版教案(精选8篇)四年级上册科学新苏教版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能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

2、能认识我们身边的导体和绝缘体。

3、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本课时的重点为能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并总结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难点为判断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材料是否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三、教学准备课件、电路检测器、20种以上的材料、检测记录单。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教师出示未连接好的电路检测器,问学生这是什么?2、学生汇报。

3、让一名学生连接好电路检测器,使小灯泡发光。

4、教师介绍电路检测器,并把电线的两端包着塑料的地方连接起来,问学生小灯泡为什么不亮?学生回答。

5、教师出示一根铁棒,把它接到电路检测器中,看小灯泡是否会亮,这个实验让一名学生来做。

但这个实验在另一个有问题的电路检测器中来做,小灯泡肯定不会亮,这时让学生推测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再连接到完好的电路检测器中。

学生推测。

6、教师小结:研究中预先测试检测工具是否有问题,是实验前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

(二)新课呈现1、教师出示本课时的学习目标2、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20种材料来检测它们是否导电,但检测之前我们首先来制定一个“我们的研究计划”,(教师提醒同学们今天的研究计划不用手写,小组讨论后口述一下,研究计划就是我们怎样来检测,以及具体的人员分工。

)3、学生小组讨论研究计划,并汇报。

4、教师提醒检测的方法:预测——检测——再检测——判断,并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再次检测,指名学生回答。

5、小组开始检测20种材料否导电,并做好检测记录单。

6、如果学生做的比较快,鼓励他们检测身边的材料是否导电。

7、检测完后,学生汇报检测结果,其他小组有质疑的随时提问。

其他小组汇报时说他们和汇报了的小组不一样的地方。

8、教师提问:有的小组检测了手指,小灯泡不亮,有问题吗?学生讨论回答。

9、教师讲解人体和大地以及湿抹布都是导体,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供学习)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供学习)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2020)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教材是2020年秋季的新版苏教科学教材。

1.以学生的发展为教材编写的宗旨。

本教材的设计理念与国家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高度-致。

以面向儿童终身受益的学习,如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对自然的好奇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核心要素,构建大科学观统领下的主题单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活动。

2.以科学世界观作为整册教材的组织线索。

这些线索包括对科学本体的应有认知和对自然界的应有认知。

教材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低年级到中高年级螺旋上升式体现了这一组织线索,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起这样的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不仅是有规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个统一的整体。

3.强化对科学探究和二工程实践的指导。

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工程设计的步骤与要领是科学课程重要的学习内容。

为此,在每册教材的后面设有“专项学习”,将有关科学探究和工程设计(含科学思维与工程思维)的指导系统化和显性化,在保证过程完整的基础上,将探究和设计要素按年级有所侧重,又螺旋上升地加以编排。

4.设计专门针对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STEM单元。

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英文缩写,是当下炙手可热的跨学科项目学习模式。

与主要指向概念理解及运用的主题单元不同的是,STEM主要指向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

5.强调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和学习资源的全配套。

教材设计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有探究性学习,有探究性游戏,有科学DIY,有种植和饲养,还有观察与阅读...这些学习活动有趣、有效、易做。

为配合学习活动,教材配套了供学生观看的高清视频,供学生动手做的学具材料和供学生记录、课外拓展用的活动手册。

全新的网站还将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6.重视科技史的学习。

为了有助于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有助于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认识,教材在主题单元中渗透科技史内容,在专项学习中有专题介绍,在每个年级教材的最后--面,还特别对科技史作概略的梳理,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加以呈现。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钓鱼第一课:认识鱼类- 目标:通过观察和感受,让学生初步了解鱼类的外形和特点,培养他们对鱼的兴趣。

- 教学活动:- 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看到不同种类的鱼,并询问学生对鱼的认识和了解。

- 2. 通过观察大屏幕上播放的鱼类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鱼类的生活性和特点。

- 3.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的鱼缸,让他们亲自观察和感受不同种类的鱼,并和同伴分享观察结果。

- 4. 结束课堂,布置课后作业:设计一个鱼类海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鱼。

第二课:钓鱼的基本方法- 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钓鱼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对钓鱼的兴趣,并了解到钓鱼的环保意义。

- 教学活动:- 1. 复前一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设计的鱼类海报,引发钓鱼话题。

- 2. 向学生介绍钓鱼的基本装备和工具,并讲解使用方法。

- 3.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钓鱼装备的分析和实际操作,体验钓鱼的过程。

- 4.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要保护鱼类资源?钓鱼的环保意义是什么?第三课:钓鱼的技巧和安全知识- 目标:培养学生掌握钓鱼的技巧和安全知识,增强他们参与钓鱼活动的自信心和安全意识。

- 教学活动:- 1. 复前两课的内容和研究成果,让学生回顾自己在上一课的钓鱼体验。

- 2. 向学生介绍钓鱼的常见技巧,并示范演示。

- 3.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钓鱼技巧的模拟操作,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

- 4. 强调钓鱼的安全知识,讲解如何避免意外和保护自己的安全。

第四课:鱼类的保护与环境保护- 目标:通过研究鱼类保护的意义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 教学活动:- 1. 向学生介绍鱼类面临的威胁和环境污染的影响。

-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鱼类资源和水域环境?- 3.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活动,设计海报、标语等,传播环境保护的理念。

- 4.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2、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3、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2、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3、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空间。

教学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

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2)实验二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2)自我设计实验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精品】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分课时)

【精品】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分课时)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证据。

(2)能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收集到的证据。

(3)能对证据进行比较、归纳、概括等加工,并作出合理解释。

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标准(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气,知道氧气对生命的意义。

(3)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空气这些性质的应用。

(4)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5)知道因地球的形状,空气冷热不匀时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标准(1)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3)愿意合作与交流。

第一课时空气的性质教学目标:过程与技能 1、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直接感知的空气。

2、能根据压“气垫”的感觉和观察,作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科学知识1、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2、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地球的表面覆盖着厚厚的一层气体,我们叫它大气层,通常大家把它叫做空气,对于空气大家了解多少呢?2、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关于空气是材料,大家交流。

二、探索和调查空气是占据空间的1、空气有这么多的性质,你能证明它的存在吗?这里有一个透明的大玻璃缸(出示已注有大半缸水的大玻璃缸),如果将玻璃杯倒置,垂直放到玻璃缸的底部,杯中的纸会怎样呢?2、演示、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认为杯子里的纸湿了吗?学生观察汇报3、分组实验将玻璃杯垂直取出。

4、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三、小游戏:比赛吹气球1、我想请位同学帮忙做一个游戏:比赛吹气球。

新苏教版(2021新教材)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苏教版(2021新教材)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苏教版(2021新教材)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案目录(内含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及单元知识点)苏教版(2021)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3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 8 1给动物分类 8 2鱼类 15 3鸟类 19 4哺乳类 25 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 29 5运动与位置 29 6不同的运动 34 7运动的快慢 38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44 8力与运动44 9弹力 49 10摩擦力 54 11浮力 61 第四单元简单电路 67 12点亮小灯泡67 13导体和绝缘体 72 14电路暗箱 76 15生活中的电 79 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85 16常见的岩石 85 17 认识矿物 90 18 矿物与我们的生活 94 2021年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100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 100 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 105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108 第四单元简单电路 112 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 115 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120 苏教版(2021)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p 本教材是2021年秋季的新版苏教科学教材。

1、以学生的发展为教材编写的宗旨。

本教材的设计理念与国家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p “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 “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高度-致。

以面向儿童终身受益的学习,如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对自然的好奇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核心要素,构建大科学观统领下的主题单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活动。

2.以科学世界观作为整册教材的组织线索。

这些线索包括对科学本体的应有认知和对自然界的应有认知。

教材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低年级到中高年级螺旋上升式体现了这一组织线索,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起这样的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不仅是有规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个统一的整体。

3.强化对科学探究和二工程实践的指导。

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工程设计的步骤与要领是科学课程重要的学习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对课程标准的落实科学知识: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科学探究: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2.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1.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2.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

3.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9.1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1.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低年段说出生活中常见动植物的名称及主要特征,知道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一年级下册《动物与植物》)中年段1.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识别常见动物类别,描迷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描述昆虫的特征,说出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四年级下册《昆虫的一生》)3.学习和比较动物繁殖方式的不同(四年级下册《繁殖》)高年段认识微生物,了解其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五年级下册《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1.能从一组动物的观察、比较中,归纳概括这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按照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并能够识别常见动物类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1、探究过程和方法:·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空间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自行车气门心、气筒、塑料袋、塑料管、白、餐巾纸、天平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吗性质:要占据一定空间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所占据的空间,有压力2、空气是会流动的吗教学目标1、探究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板书设计空气是流动的吗空气是会流动的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气球孔明灯3、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教学目标1、探究过程和方法:·会对小车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会对比不同情况下小车运动的不同,总结出空气对它们的影响2、知识与技能:·知道有的飞行器要借助空气运动,例如飞机、帆船等·空气也可以对运动的物体形成阻力·了解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原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生活中体验科学的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对飞行器升空原理的探索兴趣,产生对人类发明的热爱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阻力、借助空气运动)难点: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作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长型气球2个、胶带、剪刀、小车模型、卡纸、塑料绳、塑料纸、白纸,相关图片板书设计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空气:借助空气运动:飞机、降落伞……减小空气阻力:新干线、飞机机身设计……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教学目标1、探究过程和方法:·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我们有责任保护它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堂一课时,课后调查汇报一课时)教学准备盆栽植物两盆,塑料袋,空气污染的图片,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第二单元冷和热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搜集数据发现热水变凉的规律。

会用多种方法证明热的传递方向。

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跑”的。

能够通过实际的测量了解沙和水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一样。

能够自己设计实验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和吸热和散热的性能。

能够运用各种手段研究物体受热以后的变化。

能够通过模拟云、雨、雾、霜的形成实验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变化。

能够通过讨论总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知识与技能:知道热水温度下降是有一定规律的。

知道热的传递是有一定规律的,是不可逆的,总是从高温处传向低温处。

知道热传递的三种形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能够想像物体的传热过程。

知道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

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

会设计实验证明热水在冷水中的流动过程。

会设计实验证明物体的颜色和吸热的关系。

知道物体受热以后会发生许多变化,有体积的变化,有质地的变化,也有形态的变化等。

知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运用。

能够认识云、雾、雨、雪、霜、冰等自然界中常见的水的形态。

会做云、雾、雨、霜形成的模拟实验。

知道水有三态变化,也知道水在大自然中是怎样循环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数据对结论的重要性。

愿意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

意识到想像需要证据来证明,体会到证据的重要性。

体会到身边的许多现象中蕴含着科学。

意识到自然界总是不断地变化的。

1、热水变凉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知识与技能: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价值态度观: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教学重难点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水杯、热水、温度表等。

板书设计数据图表2、热往哪里传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能够做液体热对流实验。

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跑”的。

知识与技能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认识液体的热对流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能够预测温度的变化,能初步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探究热现象的意识。

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认识液体的热对流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跑”的。

教学准备热水、冷水、温度表、计时器、塑料袋、蜡烛、铝片、水槽、冰块、管子、颜料、酒精灯、烧杯、试管、试管夹等。

3、吸热和散热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完成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有认真、细致、严格操作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教学重难点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教学准备杯子、温度表(两根)、水、沙、记录表、黑白塑料手套、黑白纸杯、不同颜色的气球等。

4、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给糖加热认识到物体会融化和凝固。

能够通过给铁圈加热和冷却认识到固体的热胀冷缩。

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液体和气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受热以后会改变形状、体积和其他一些物理性质。

知道有一些物体受热会融化成液体,遇冷会凝固成固体。

知道热胀冷缩现象,即物体一般在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遇冷体积会缩小。

能够设计实验证明物体的热胀冷缩变化。

知道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避免许多危害。

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难点知道有一些物体受热会融化成液体,遇冷会凝固成固体。

知道热胀冷缩现象,即物体一般在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遇冷体积会缩小。

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能够设计实验证明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用雪碧或者可乐的罐子做成的小锅、糖、铝箔、铁圈、木板、铁钉、滴管、饮料瓶、气球皮、易拉罐、吸管、橡皮泥、水槽、毛巾、热水、弯玻璃管、蜡烛或者酒精灯、玉米粒等。

5、水的变化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云和雾的模拟实验了解云、雾的形成原因。

能够通过雨的模拟实验了解雨的成因。

能够通过蒸发和沸腾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形成。

能够通过亲身感受认识到蒸发会吸收热量。

能够通过实验了解水结冰的条件。

能够通过图示法总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知识与技能知道云、雾、雨、露、霜、雪、冰、雹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知道云、雾的成因。

知道雨、露的成因。

知道水蒸气的成因。

知道水在蒸发和沸腾的时候要吸收大量的热。

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结冰,成为固体。

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体三态会互相转化。

知道大自然中水的循环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

愿意通过一些实验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体会到自然界神奇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知道云、雾、雨、露、霜、雪、冰、雹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知道云、雾的成因。

知道雨、露的成因。

知道水蒸气的成因。

知道水在蒸发和沸腾的时候要吸收大量的热。

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结冰,成为固体。

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体三态会互相转化。

知道大自然中水的循环过程。

教学准备杯子、冰块、玻璃片、开水、温度表、烧杯、试管、酒精灯、试管夹、易拉罐等。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传播,音量强弱、音调高低提出与事实相一致的假设。

能够用实验、搜集资料等科学方法对现象作出解释,检验假设的合理性。

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可以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

知道声音有音量强弱、音调高低之分。

知道耳的各部分名称,认识耳的各部分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中利用证据及运用想像建立假设的重要性。

意识到耳朵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要好好保护它。

正确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经历“假设与搜集证据”这一科学探究过程。

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

能够想办法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研究中要尊重事实。

教学重难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

能够想办法验证假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蜡线、纸杯、水(每组一套)或其他有关的实验用品。

2、铝箔。

学生准备:自带各种能发声的物体,如:气球、报纸、尺子、玻璃瓶、铅笔盒等。

2、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作出假设。

能够设计活动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通过空气、水及周围的一些固体传播的。

理解假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知道声音是通过空气、水及周围的一些固体传播的。

能够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作出假设。

能够设计活动验证假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烧瓶、小铃、水、皮管、夹子(每组一套),底面开孔的小鼓、蜡烛(每组一套),木棍、小闹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