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民居的概念及其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传统民居艺术魅力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传统民居的定义和特点。
探讨传统民居在各个地区的差异和特色。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民居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图片展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传统民居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第二章: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性类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常见类型及其特点。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民居的常见类型,如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云南丽江古城等。
分析各种类型民居的建筑特点、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类型民居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类型民居的欣赏和看法。
第三章:传统民居建筑技艺与艺术特色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民居建筑的技艺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传统民居建筑的技艺,如木结构、砖石结构、土木结构等。
探讨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特色,如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园林景观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传统民居建筑的技艺和艺术特色。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传统民居建筑的艺术魅力。
第四章:传统民居与现代社会的融合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民居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传统民居保护与传承的认识和责任感。
4.2 教学内容探讨传统民居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与改造。
分析传统民居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融合与冲突。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使学生了解传统民居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有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初中美术人美八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传统民居的基本概念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等特点了解有代表性的民居布局极其典型特征。
通过掌握传统民居的特点以及对,典型民居解剖室的图解,分析,能够从功能特点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方面对邻居进行简单的解读分析,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升对传统民居的欣赏和评述棱力2.过程与方法欣赏传统民居通过查阅和搜集资料的方式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了解其特色,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美术进行分析和研究本课内容。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民居所体现的文化内涵,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通过讨论和分析概括归纳和总结所在地区的传统民居特色,进而培养学生关注传统民居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邻居之所以美,之所以能赢给当代人的共鸣,主要在于民居中蕴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的传统,让学生在感悟传统民居的形式美和意境美的同时认识的,她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而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文化的热情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传统民居的布局结构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特点及其体现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了解民居特有的艺术魅力和蕴含的深厚文化传统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分组收集或查找传统民居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播放各地传统民居的图片2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且地域广阔的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建筑类型,这样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居模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中国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板书课题)。
(二)明确民居的概念和特点及历史概念:百姓居住之所。
《礼记·王制》:“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
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
”(教师简述)特点: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学生看图总结)(三)师生共同了解,欣赏北京四合院。
1.课件展示中国典型传统民居的地理分布图2.欣赏北京四合院(1)根据课件向学生展示北京四合院整体布局及细节部分。
新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

新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一、课前准备:利用互联网百度搜索,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传统民居的相关资料。
二、教材简析:1、教学目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多种说明方法。
3、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利用互联网,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各种民居的图片、有关传统民居的视频,帮助学习学习、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合作探究法。
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学习,了解各地民居的特点,体会中华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识民居。
1.谈话导入: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独特的艺术形式。
不仅如此次,个民族的住宅也各具特色,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各具特色的民居。
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要求如下:研究内容: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传统民居的魅力?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传统民居与众不同之处在哪?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演讲小组合作的成果。
(三)、集体交流,感受特点。
1、抽小组组代表介绍传统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2、小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
第11课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 2022—2023学年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

第_9_周第_10_课时__4__月__25__日序号__10_____单元课题造型表现课时题目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课题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知道传统民居的基本概念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等特点了解有代表性的民居布局极其典型特征。
能够对传统建筑进行写生。
过程与方法:欣赏传统民居并分析结构布局,准确写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传统民居的造型特点教学难点对传统民居进行写生教法启发,讲授,合作学法实践资源与手段目的和手段通过讲授和启发式提问带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动手能力形式及效果PPT 图片视频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步骤、环节)学情分析及方法师:同学们,只要提到蒙古,大家下意识地觉得蒙古人住在哪里呢生:蒙古包师:那黄土高坡居民呢?生:窑洞师:非常棒,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1、展示视频:《大鱼海棠》片段提问:场景中的建筑真实存在吗?答:存在,是福建土楼的原型2、图片讲解福建土楼的构造特点及原因师:土楼群有方有圆,土楼是外刚内柔的,从外部看土楼,泥土堆起来的高墙坚不可摧,走进土楼,又全部都是传统的木质结构,榫卯交错,环环相扣师:移居在此的人们,只能住在山贼出没的山区荒地,为了保护自己,土楼的的发明,就一、导入提问导入本课主题。
二、新授1、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民居样式2、深入学习民居福建土楼构造特点传统民居的建筑样式体现了当地的风俗习惯,不身临其境很难深入的理解其中含义。
通过动画片段进行导入,可以让学生提起兴趣的同时更直观的了解不同建筑物的具体构造。
是以居为墙,以墙为居,族人抱团为城,让防御和居住的需求在有限的资源里,得到最大的满足3、师:那欣赏过福建土楼之后呢,我们继续来欣赏一下蒙古包他的不同之处师:由于草场随四季更替变换位置,牛羊长期啃食导致草场退化,为在寒冷的高原生存,人们不得不逐、水、草而居,四季迁徙,为适应这种生活,人们搭建起了方便移动、御寒保暖的蒙古包师:蒙古包的大小,主要根据哈纳的多少,也是等级的标志,百姓住四扇哈纳蒙古包,富人住6---10扇,王爷住12扇,可汗居住的蒙古包等级最高,规模最大,装饰最丰富。
《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民居的概述:包括民居的定义、分类和分布。
2. 民居建筑特点:包括房屋结构、布局、装饰等方面。
3. 民居艺术魅力:包括民居中的绘画、雕塑、建筑风格等。
4. 民居文化内涵:包括民居与民俗、民居与地理环境等关系。
5.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制作民居模型或绘制民居图案。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居的定义、分类、建筑特点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案例,让学生感受民居的艺术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民居与民俗、民居与地理环境等关系。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民居模型或绘制民居图案,提高动手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民居图片、建筑特点、艺术魅力等内容。
2. 准备民居模型或图纸,供学生实践使用。
3. 准备相关视频资料,以便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民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魅力。
2. 讲解基本知识:介绍民居的定义、分类、建筑特点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案例,让学生感受民居的艺术魅力。
4. 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探讨民居与民俗、民居与地理环境等关系。
5.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制作民居模型或绘制民居图案。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民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民居的定义、分类、建筑特点等。
2. 评价学生对民居艺术魅力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课堂讨论、实践作业等方面进行。
3. 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通过实践环节的作品来进行评价。
4. 评价学生对民居与民俗、民居与地理环境等关系的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来进行。
七、教学建议1. 建议在讲解民居建筑特点时,能够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摄影技巧的运用,能够通过摄影作品展示民居的美。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民居的定义及其特点。
2. 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及艺术特色。
3. 摄影技巧在拍摄民居时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民居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魅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民居建筑的摄影作品。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拍摄民居。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民居摄影作品。
2. 准备摄影器材,如相机、三脚架等。
3. 准备相关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观看一些民居摄影作品,引发学生对传统民居的兴趣。
2. 讲解民居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魅力,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内涵。
3. 分析具体的民居摄影作品,讲解摄影技巧在拍摄民居时的运用。
4. 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分组拍摄民居,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摄影技巧展示民居的美。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分享自己拍摄的作品,讨论拍摄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传统民居的认识和兴趣。
2. 评估学生在拍摄民居时的摄影技巧运用,如构图、光线、角度等。
3. 收集学生的摄影作品和心得体会,分析他们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收获。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民居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民居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
2. 邀请摄影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摄影技巧和后期处理方法。
3. 组织学生举办民居摄影展览,展示他们的作品,提升审美能力和摄影技巧。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定期与学生交流,关注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进展和成果。
九、教学资源:1. 利用互联网搜集更多传统民居摄影作品,丰富教学资源。
10《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2021-2022学年人美版美术八年级下册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执教: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传统民居的形式和特点,学会欣赏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以小组合作方式搜集我国传统民居图片,体验并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对民族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难点】认识种类多样的传统民居,区分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
三、教学方法展示法,讲授法。
交流合作法。
四、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多媒体器材。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图片进入本节课,并对同学们提出问题“这些造型特别的建筑有什么居住优点?”“大家觉得这些朴实的窑洞外形好看吗?”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总结由此引出板书《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二)直观感知展示福建土楼与广东开平碉楼的图片,学生们欣赏比较他们的相同及不同之处并发言。
老师总结学生发言“福建土楼是圆形,碉楼是长方体楼式建筑”“福建土楼和碉楼在居住之外都有一定防御功能的设计意图”它们都饱含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情。
(三)具体分析展示北京四合院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讨论“四合院分为几个组成部分”“有哪些寓意”并发言。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分为正房、厢房、中心院落、中门、大门组成。
四面房子都朝中心院落打开,给居住者一种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的感受(四)领悟探究继续展示蒙古包、藏族碉楼图片,并分小组讨论,传统民居的美感来源于哪里?从造型,寓意,色彩,居住功能等方面进行思考。
学生自主发言,教师讨论总结“传统民居因地制宜,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造型流畅,结合舒适性和实用性功能”(五)小组评述提供更多传统民居图片,让每个小组选出自己喜欢的民居进行小讨论,“如果让大家选择,那么你愿意住哪种民居,从多角度分析这件民居的艺术感受”讨论结束,学生推荐代表发言,老师进行总结“传统民居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尊重与传承”(六)小结作业回顾本节课学到的传统民居相关知识内容。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传统民居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等信息。
通过学习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可以使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1.2 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民居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传统民居的主要建筑风格及艺术特点;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
1.3 教学内容1. 传统民居的定义与分类;2. 传统民居的主要建筑风格;3. 传统民居的艺术特点。
第二章:传统民居的定义与分类2.1 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民居的定义;2. 掌握传统民居的分类。
2.2 教学内容1. 传统民居的定义;2. 传统民居的分类:客家围屋、北京四合院、云南一颗印、藏族碉房等。
2.3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2. 学生分享了解的传统民居案例;3. 讨论交流,总结传统民居的特点。
第三章:传统民居的主要建筑风格3.1 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民居的主要建筑风格;2. 分析不同地域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
3.2 教学内容1. 北方民居:土木结构、砖木结构;2. 南方民居:木结构、竹结构、砖木结构;3. 西北民居:土木结构、窑洞。
3.3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2. 学生观察图片,分析不同地域民居的建筑特点;3. 小组讨论,总结各种建筑风格的特点。
第四章:传统民居的艺术特点4.1 教学目标1. 掌握传统民居的艺术特点;2. 培养学生对传统民居艺术的欣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1. 民居建筑艺术:布局、装饰、建筑材料等;2. 民居雕刻艺术:木雕、石雕、砖雕等;3. 民居绘画艺术:壁画、彩绘等。
4.3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2. 学生观察图片,分析传统民居的艺术特点;3. 小组讨论,分享对传统民居艺术的欣赏心得。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1. 总结本课程所学内容;2. 激发学生对传统民居艺术的研究兴趣。
5.2 教学内容1. 回顾本课程所学内容;2. 拓展学习:参观当地传统民居,深入了解其艺术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
一、课前准备:
利用互联网百度搜索,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传统民居的相关资料。
二、教材简析:
1、教学目标:
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多种说明方法。
3、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利用互联网,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各种民居的图片、有关传统民居的视频,帮助学习学习、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合作探究法。
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学习,了解各地民居的特点,体会中华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识民居。
1.谈话导入: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各民族
有不同的风俗习惯,独特的艺术形式。
不仅如此次,个民族的住宅也各具特色,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各具特色的民居。
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要求如下:
研究内容: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传统民居的魅力?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传统民居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演讲小组合作的成果。
(三)、集体交流,感受特点。
1、抽小组组代表介绍传统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2、小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
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
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