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检测题

合集下载

初一生物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单元测试含答案

初一生物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单元测试含答案

初一生物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是某些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道内的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判断曲线 X 表示的应该是A.淀粉B.水C.蛋白质D.脂肪2.如图是小肠绒毛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肠绒毛是小肠内表面皱襞上的绒毛状突起,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B.图中6所示的结构是肠腺,它分泌的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C.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它们都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营养物质中的麦芽糖、氨基酸等成分能通过小肠绒毛壁进入循环系统3.如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C.③内含有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D.x是大肠,是吸收a、b、c的主要场所4.下图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2号试管中滴入1ml唾液B.37℃是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C.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D.1号试管中淀粉糊2ml,2号试管中淀粉糊1ml5.如图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支试管充分振荡,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B.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不变蓝色,2号试管变蓝色C.该实验可以证明唾液对淀粉进行了物理性消化D.该实验无法说明37℃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6.下表是某校生物小组的实验记录,该小组探究的课题是试管编号①②加入物质浆糊、唾液浆糊、唾液、盐酸温度37℃37℃时间10分钟10分钟加入碘液后的现象不变蓝变蓝A.探究淀粉遇碘液是否变蓝B.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C.探究唾液能否消化淀粉D.探究盐酸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7.下列有关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B.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C.口腔中的消化酶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D.大肠能吸收少量水分和无机盐8.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消化系统由口腔、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B.胃只有贮存食物的功能C.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D.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含有多种消化酶9.下列哪个器官不属于消化系统()A.口腔B.肛门C.大肠D.大脑10.图甲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图,图乙是膈肌所处的两种状态,图丙是气管a、肺c、胸腔b三者组合示意图。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检测试题一、选择题。

1.呼吸道能够使气体变得清洁的主要原因是( )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B.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并能够分泌黏液C.呼吸道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D.支气管能够发出很多分支2.下列是“人体的呼吸”的相关知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跑时,体育老师建议我们用鼻吸气、用嘴呼气,必要时可以用嘴辅助吸气B.吸气时,呼吸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C.在相同时间内,打篮球比慢跑耗氧量大D.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3.如图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时:呼气,膈顶下降B.b→c时:吸气,膈肌收缩C.c→d时:胸廓容积扩大D.c→d时:外界气压>肺内气压4.空气中的PM 2.5因为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故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

目前苏州市正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降低PM 2.5指数。

下列各项中属于减少空气中PM 2.5等污染有效措施的是( )A.大力新建化工厂,促进经济快速发展B.鼓励购买使用私家车,提高居民生活水平C.直接焚烧生活垃圾,避免“垃圾围城”D.积极植树种草,增大城市绿化面积5.如图是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实验装置图。

当手向上推时,人体的呼吸状况应该是( )A.处于吸气状态B.膈肌舒张C.胸廓体积增大D.肺内气压减小6.如图是某同学做模拟实验,并绘制的肺内气压变化曲线图。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图甲中曲线的AB段与图乙都表示吸气状态B.图甲中曲线的BC段与图乙都表示呼气状态C.图甲中曲线的AB段与图丙都表示呼气状态D.图甲中曲线的BC段与图丙都表示吸气状态7.如图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A、B是两种不同的气体,①、②是两种不同的液体。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和②的成分完全相同B.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C.据图判断此血管为小动脉D.组织细胞中B浓度低于②8.某同学用嘴往气球里吹气,吹一段时间后感到头晕,其原因是( ) A.呼吸肌运动过于强烈,使呼吸中枢疲劳B.呼吸肌运动过于强烈,使呼吸中枢兴奋C.吹气过长,吸气短促,呼出的二氧化碳少,使体内二氧化碳增加,抑制呼吸中枢D.吹气过长,吸气短促,吸入的新鲜空气少,使脑供氧不足9.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其实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原因是( )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B.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C.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D.有利于保护声带10.打嗝是因为膈肌不由自主地痉挛,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间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检测试题一、单选题1.以下正确的是()A.食物经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B.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胚、受精卵→种子C.尿液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D.外界空气进入肺部: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2.打嗝是因为膈肌不由自主地痉挛,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晾骤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下列不符合打嗝时状态的是( )A.胸廓容积扩大B.肺收缩C.膈肌收缩D.肺内气压小于外界3.呼吸道和消化道共有的器官是()A.鼻腔B.咽C.喉D.气管4.人体呼吸的主要器官是()A.鼻B.气管C.呼吸道D.肺5.人体的呼吸肌主要是()A.肋间肌和膈肌B.肋间肌和腹肌C.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 D.膈肌和腹肌6.肺的结构与呼吸功能相适应,与此无关的叙述是()A.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B.肺泡外包着毛细血管C.毛细血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肺左右各一个,分布在胸腔中7.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的结构有()①声带②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③ 鼻黏膜④会厌软骨⑤鼻毛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⑤8.人在感冒时,呼吸不畅的原因是()A.鼻腔粘膜分泌粘液过多,堵塞了鼻腔B.鼻腔粘膜充血肿胀,堵塞了鼻腔C.气管分泌的痰过多堵塞了呼吸道D.声带发炎肿胀,气体不能通畅流动9.外界气体进入肺的途径是()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B.口→鼻→喉→气管→支气管C.咽→口→鼻→喉→支气管D.支气管→口→喉→鼻→气管10.吸入的氧气会从肺泡内进入血液的过程,其原理是()A.呼吸作用B.扩散作用C.消化作用D.呼吸运动11.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间的气体不断交换是因为()A.肺泡有良好的弹性B.肺泡内的气体浓度高,压力大C.肺泡内氧的含量比血液中氧的含量高,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低D.肺泡内的氧的含量比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12.下列结构特点中,与“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无关的是()A.气管比较长B.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C.肺泡数量多D.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13.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器官组成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B.运动系统C.循环系统D.呼吸系统14.PM2.5是指大气中的可入肺颗粒,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PM2.5经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B.PM2.5指数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好C.PM2.5由肺泡进入血液只需穿过一层细胞D.PM2.5直接危害人的消化系统15.如图中a表示人体的膈肌,据此判断甲、乙两人所处的呼吸运动过程分别是()A.甲、乙都吸气B.甲呼气、乙吸气C.甲吸气、乙呼气D.甲、乙都呼气16.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呼吸道是气体交换的场所B.肺泡的壁很薄,由一层细胞构成C.流经肺部的血液可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D.呼出气体比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17.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下列各项正确的是①胸腔容积缩小②胸腔容积扩大③肺收缩④肺扩张⑤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⑥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A.②④⑤B.①③⑥C.①③⑤D.②③⑥18.柴静的记录片《穹顶之下》首发,片中聚焦了雾霾及空气污染深度调查.雾霾中PM2.5颗粒物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在雾霾天气频发的情况下,用鼻呼吸尤为重要,原因是()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②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③嗅细胞接受气味的剌激④鼻粘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二、填空题19.下图表示人体内某处气体交换的示意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共四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共四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测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器官中,不属于组成人体呼吸道的器官是( )①口腔②鼻③咽④喉⑤气管⑥支气管⑦肺A ②③B ③④C ⑤⑥D ①⑦2.膈肌收缩时,胸腔的变化是 ( )A 上下径增大B 上下径缩小C 前后径增大D 前后径缩小3.小红测量胸围差得到数据是:第一次10厘米,第二次9厘米,第三次11厘米,则她的胸围差是 ( )A l0厘米B 9厘米C l1厘米D 30厘米4.在呼气时,肺容积及肺内气压的变化是()A 肺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B 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升高C 肺容积缩小,肺内气压下降D 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5.边说笑边吃东西,食物容易掉人气管,其原因是 ( )A 气流冲击使声门裂开大B 气流冲击使喉腔扩大C 会厌软骨没能盖住喉的人口D 环状软骨扩大6.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 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B 清洁空气C 吸人氧气D 呼出二氧化碳7.下列关于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要卫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鼻腔内有鼻毛,能阻挡空气中的灰尘B 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粘住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C 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使冷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D 口腔内有吃饭时残留的食物,影响呼吸8.气管、支气管中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的结构是( )A 气管软骨B 腺细胞C 气管纤毛 D.喉9.呼吸运动的完成依赖于()A 肺泡的弹性B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C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D 气体分子的扩散10.如图,当膈肌由B状态向A状态转换时,正在()A 完成吸气动作,此时膈肌舒张B 完成呼气动作,此时膈肌舒张C 完成吸气动作,此时膈肌收缩D 完成呼气动作,此时膈肌收缩11.在寒冷的冬天里,为了保证教室内的空气清新和同学们的身体健康,采取的下列措施错误的是()A 上课时,为保持一定的温度,教室的门窗是紧闭的B 下课后,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去活动,并且打开门窗C 放学后,要求同学们先洒水再打扫教室D 早晨来到教室后,不许同学开窗通风12.呼吸是指()A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B 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C 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D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13.长跑运动员的肺活量比一般人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A 肺泡数量多于一般人B 呼吸频率加快C 肺比一般人的肺大D 呼吸肌收缩有力14.当我们进行体育活动时,呼吸活动会()A 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B 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C 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会加强D 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会增加15.以下与呼吸系统疾病无关的是()A 汽车尾气的排放B 臭氧层破坏C 被动吸烟D 扬尘天气16.在科学研究和社会调查中,常采用五点取样法,正确的五点取样法是()17.石灰厂、水泥厂或有些特殊的工厂,粉尘比较多,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工人容易患()A 大脑炎 B尘肺 C心脏病 D关节炎18.人体吸进的氧气用于()A 使细胞内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 B使大脑清醒C 使肺内气体充足 D使人体体重减轻19.适应于肺泡与外界空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A鼻腔内有鼻毛 B气管、支气管都有软骨支架C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20.要保持环境中空气的清洁、新鲜,下列措施中不适宜的做法是()A.经常喷洒杀虫剂,将空气中的细菌杀死B.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减少室内微生物的含量C.注意绿化环境,利用绿色植物净化空气D.经常打扫环境和房间,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二、非选择题21.人的生活离不开空气,人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测试一、单选题(共19题;共38分)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按顺序应当是()A.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B.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C.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D.鼻、喉、咽、支气管、气管、肺2.人体呼出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减少最多的气体为()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水蒸气3.人的气管之所以不变形,保证气流顺畅通过的原因是()A.有“C”型软骨支架B.有甲状软骨C.气管壁较硬D.周围有肌肉牵挂4.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A.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肺的换气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组织换气5.肺的通气是通过什么实现的()A.气体扩散B.呼吸运动C.膈肌收缩D.肺的扩张6.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其实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原因是()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B.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C.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D.有利于保护声带7.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于()A.肺B.血液C.细胞D.鼻腔8.肺吸气时,肺容积及气压的变化是()A.肺容积增大,气压增大B.肺容积缩小,气压升高C.肺容积增大,气压下降D.肺容积缩小,气压下降9.用手按压胸部两侧,深深吸气,你会感觉到()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②肋骨向上、向外运动③胸廓缩小④胸廓扩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下列各项试图说明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但有一项与此不符,应该是()A.粘膜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冷空气B.鼻粘膜内的嗅细胞可以感受气味的刺激C.鼻毛能阻挡吸入的空气里的尘埃D.鼻粘膜分泌粘液可以清洁湿润吸入的气体11.人体内,红细胞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的场所是()A.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B.主动脉C.肺静脉D.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12.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几层细胞A.一层B.二层C.三层D.四层13.呼吸运动是怎样引起的()A.肺的扩张与收缩B.呼吸肌的收缩与扩张C.胸廓的扩大与缩小D.肋骨和胸骨的运动14.下列结构中食物和空气共同经过的是()A.气管B.咽C.喉D.肺15.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A.气管B.口腔C.咽D.喉16.平常所说的痰来自()A.鼻B.咽C.喉D.气管和支气管17.空气中PM2.5的含量是检验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PM2.5颗粒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在进入血液之前,还会经过的结构依次是()A.肺泡、支气管、气管B.气管、肺泡、支气管C.支气管、肺泡、气管D.气管、支气管、肺泡18.氧气进入人体,最终在什么部位被利用()A.肺B.血液C.细胞D.心脏19.下列关于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吸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B.呼吸运动只需肋间肌提供动力C.人体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二氧化碳D.人工呼吸依据的原理是气体扩散作用二、填空题(共5题;共25分)20.人在平静状态下呼气时,膈肌________,膈顶部________,肋骨________,胸廓容积________21.如图是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气体由外界进出[7]的过程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2)气体进入[7]时,[7]处于________状态,此时人体处于________状态.(3)[6]与[7]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________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图中的________之间.(4)二氧化碳从图中的________场所产生,请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氧气在人体内出现并经过的途径:________.(5)图中[8]内的气体同[5]内血液的气体交换后,结果使血液由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2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________叶,右肺有________叶。

初中生物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单元测试及答案

初中生物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单元测试及答案

初中生物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测试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是淀粉在人体某器官内的消化过程示意图,其中a表示淀粉分解形成的产物,M 表示器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a表示麦芽糖,则M可表示口腔B.若a表示葡萄糖,则M可表示胃C.若a表示葡萄糖,则M中起作用的消化液是唾液D.若a表示麦芽糖,则M中起作用的消化液是胃液2.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的酶能促进淀粉初步分解B.胃只能暂时贮存食物,不能初步分解蛋白质C.小肠皱襞和绒毛多,能扩大消化和吸收面积D.大肠能吸收少量水分、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3.如图是人体部分消化系统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②内能初步消化脂肪B.位于消化道外的大腺体有①③C.③分泌的消化液能进行物理性消化D.④内的消化液有肠液、胆汁、胃液4.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C温水中10分钟。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会变蓝色B.②③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C.①②对照,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D.37°C温水模拟的是人口腔内的温度5.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同学设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已知1号试管内的实验材料是2毫升淀粉液和2毫升唾液,则2号试管内的实验材料应为()A.1毫升淀粉液和2毫升碘液B.2毫升唾液和2毫升碘液C.2毫升淀粉液和2毫升清水D.2毫升唾液和1毫升清水6.以下图表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的实验设计和结果,根据图表判断,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甲物质能抑制该淀粉酶发挥作用B.pH=7时,该淀粉酶的作用速率最快C.该淀粉酶在40℃条件下作用较佳D.该淀粉酶在作用35分钟后失去活性7.下列有关对人体消化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胃液中的消化酶能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B.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C.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D.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位8.由口、咽、食管、胃、肠、肛门和肝脏等器官组成的系统是()A.呼吸系统B.运动系统C.循环系统D.消化系统9.下列结构中哪些是消化腺?()①肝脏②肠腺③胃④小肠⑤胃腺⑥咽A.①②⑤B.①②③C.①④⑥D.②④⑤10.图甲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图,图乙是膈肌所处的两种状态,图丙是气管a、肺c、胸腔b三者组合示意图。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检测试题一、多选题1.下列哪项是呼吸道的主要作用()A.保证气流的通畅B.温暖湿润进入的空气C.主动吸入新鲜的空气D.清洁空气【答案】ABD【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保证气流的通畅,没有主动吸入新鲜的空气的作用。

【详解】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出入肺的通道,保证气流的通畅,鼻腔黏膜内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鼻毛和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空气起到过滤作用。

因此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保证气流的通畅,没有主动吸入新鲜的空气的作用,可见ABD符合题意。

故选:AB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呼吸道的功能。

2.下列各项中,能够体现出用鼻呼吸的好处的是()A.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够粘住灰尘、细菌,并可以湿润过滤吸入的空气B.黏膜内分布有大量的毛细血管,能够温暖吸入的冷空气C.鼻腔内丛生鼻毛,能够阻挡灰尘D.黏膜内有嗅细胞,能够感受气体的刺激【答案】ABC【分析】鼻腔是呼吸道的器官之一,与呼吸功能相适应,其内部有鼻毛,可阻挡灰尘;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粘住和阻挡灰尘和湿润空气;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这些都能够减少了对肺的刺激。

【详解】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够粘住灰尘、细菌,并可以湿润过滤吸入的空气,A符合题意;鼻黏膜内分布有大量的毛细血管,能够温暖吸入的冷空气,B符合题意;鼻腔内丛生鼻毛,能够阻挡灰尘,清洁空气,C符合题意;黏膜内有嗅细胞,能够感受气体的刺激,与处理空气无关,D不符合题意。

【点睛】此题考查了鼻腔对吸入气体的作用。

3.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吸烟引起的各种疾病,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危害人体健康。

中考生物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单元测试及答案

中考生物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单元测试及答案

中考生物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测试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是小肠绒毛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肠绒毛是小肠内表面皱襞上的绒毛状突起,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B.图中6所示的结构是肠腺,它分泌的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C.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它们都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营养物质中的麦芽糖、氨基酸等成分能通过小肠绒毛壁进入循环系统2.如图是某食物在人体不同消化器官中停留的时间。

根据此图,判断此食物在接触胆汁之前,最可能已存在消化管中几小时()A.4 B.11 C.13 D.143.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肝脏是位于消化管外的消化腺B.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C.胃和小肠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D.大肠只有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4.下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后各加入唾液加入清水了加入唾液滴入2滴碘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3支试管均变为蓝色充分搅拌、充分搅拌不搅拌B.3支试管均不变为蓝色馒头碎屑I馒头碎屑、馒头块C.①号试管不变蓝色,②号试管变蓝色,③号试管变浅蓝色D.①号试管和③号试管不变蓝色,②号试管变蓝色5.如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 37℃温水中 10 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B.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D.②与③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6.在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时,先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照表的设计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试管①和试管④可作为对照B.滴加碘液后不变的是试管②C.试管②和试管③可以证明温度影响馒头的消化D.实验证明,部分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为葡萄糖7.消化道组成依次是()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B.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C.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D.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8.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消化系统由口腔、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B.胃只有贮存食物的功能C.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D.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含有多种消化酶9.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是()A.神经系统B.消化系统C.呼吸系统D.循环系统10.如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a→b表示人正在呼气,膈肌收缩B.图b→c时,外界气压>气管气压>肺内气压>胸廓气压C.图c→d时,气体出肺,肺收缩,胸廓扩大D.当人在水中站立时,感觉呼吸不畅,是因为c→d过程受到了影响11.图甲是肺内压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人体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的呼吸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答案栏内):
1.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
A.鼻、喉、气管、支气管、肺 B.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C.呼吸道、肺 D.鼻、气管、支气管、肺
2.人体呼吸道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下列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有( )
①鼻毛②声带③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④鼻黏膜⑤会厌软骨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3.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鼻腔
B.肺
C.喉
D.气管
4.下列器官中,既属于消化系统,又属于呼吸系统的是()
A.口腔
B.鼻腔
C.咽
D.喉
5.人受凉感冒时,鼻腔常常被阻塞,这是因为()
A.扁桃体发炎
B.气管发炎
C.鼻腔黏膜充血
D.鼻腔黏膜分泌过多
6.人在进食吞咽的食物,一般不会进入气管的原因是()
A.悬雍垂的阻当;
B.会厌软骨盖住了喉;
C.声门裂缩小;
D.环状软骨缩小。

7.右图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三部位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c>a>b
B.a>b>c
C.a>c>b
D.b>c >a
【解析】
试题分析:当肋间肌收缩时,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上下径都增大;膈肌也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这样胸廓的体积增大,胸廓内的气压小于肺内压,肺就随着扩张.这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面的气体就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演示实验:模拟膈肌的运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下列哪项与肺泡完成气体交换无直接
...关系 ( )
A.肺泡虽小,数目很多
B.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
C.肺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
D.支气管入肺后反复分支
9.右图中甲、乙表示人体呼吸运动中的膈肌(用a 表示)所处的两种状态。

据此判断甲、乙各处于呼吸的什么时期?( )
A.甲吸气、乙呼气
B.甲呼气、乙吸气
C.甲、乙都吸气
D.甲、乙都呼气
10.肺泡适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是 ( )
A.肺泡数量多 B.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C.肺泡壁薄 D.以上都是
11.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至少通过的细胞层数是 ( )
A.1层 B.2层 C.3层 D.4层
12.右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的变
化情况,如果I代表肺泡问的毛细血管,Ⅲ代表
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
(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养料 D.废物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

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呼气排到体外,进入血液的氧气随着血液循环不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被利用。

13.你的身体时刻都在与周围空气进行气体交换,你呼出的气体在组成成分
12题图
上的变化是()
A.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B.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14.右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曲线AB段的变化中,肋间肌和膈肌所处的状态是( )
A.肋间肌舒张,膈肌收缩
B.肋间肌收缩,膈肌舒张
C.肋间肌和膈肌都舒张
D.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
15.通过呼吸运动,肺实现了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下面关于平静呼吸的确的? ( )
A.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B.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出肺
C.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D.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16.下列是关于人体的呼吸方面的论述,其中错误的是( )
A.鼻腔对吸入的气体能起温暖、湿润、清洁作用
B.气管壁的腺细胞能分泌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
C.吃饭时大声说笑容易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D.人平静吸气时呼吸肌舒张,肺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
17.当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发生变化,下列正确的表示该变化的曲线是 ( )
A. B. C. D.
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既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动脉内流得血液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氧气很少.在流经肺泡时,由于肺泡内是从外界吸入的空气,氧气的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就会自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直到平衡,所以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应该是增多,直至平衡,不能无限增多;二氧化碳会从血液中扩散到肺泡中,直至平衡,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逐渐减少的,直至平衡的.根据上述,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根据气体扩散的原理血液中的氧气不可能全部扩散到组织细胞,因此血液中氧气不能为0,也不能无限增多;因此选项A、B、C不符合题意;选项D曲线体现气体扩散后,达到平衡.
故选:D
18.人在吸气时,肺和肺内气压的变化是 ( )
A.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 B.肺收缩,肺内气压减小
C.肺扩张,肺内气压增大 D.肺收缩,肺内气压增大19.法医判断死婴是否产前死亡的方法之一是将死婴的肺剪下一块,投入水中,下沉者为产前死婴,因为()
A.肺泡内充满了痰液 B.肺泡被血块堵

C.肺未吸入空气呈实体状态
D.婴儿肺的质量大
20下表是某同学测量胸围差的记录,则该同学的胸围差是()
状态平静时尽力吸气
时尽力呼气时
胸围长度88厘米95厘米84厘米
A.4厘米
B.7厘米
C.11厘米
D.3厘米
21.北欧人的鼻子较大,其作用是 ( ) A.使人漂亮 B.使鼻孔较大
C.使鼻腔较长 D.使鼻毛较长
22.由于森林减少及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现在全球环境出现了
A.赤潮 B.沙尘暴 C.温室效应
D.酸雨
23.冬天上课教室门窗关闭较久后,不少同学会出现打"阿欠"的现象,是因为 ( )
A .打"呵欠"会传染
B .同学们想睡觉
C .教室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 .大家养成了打"呵欠"的习惯
24.住宅装修完毕,室内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苯、甲醛、氡等有害气体,除
去这些有害的气体的根本方法是 ( )
A .关闭门窗,放大量的茶叶
B .关闭门窗,放大量的醋
C .喷空气清新剂
D .打开门窗,通风透气 二、非选择题
1.下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

请回答:
(1)图1
所示的
实验装
置中,序号 模拟人体的膈,序号 模拟人体的胸廓。

(2)图2模拟的是人体在 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此时由于膈肌的收缩,胸廓的 径增大。

(3)若用此实验装置探究人体吸气和呼气的原理,则此实验装置还存在不足,因为它无法模拟胸廓前后径和 径的变化。

2题图 1题图
2.下图是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瓶内均装入澄清的石灰水,请据图分析回答:
(1)如果吹气和吸气均选择弯管,在实验时,应向甲

,向乙瓶;
(2)经向两瓶内分别吹气、吸气后,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瓶;(3)在本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瓶。

3.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系统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2)[ ]___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________的场所。

(3)鼻、[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支气管共同组成呼吸道,主要作用是将吸入的空气变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红色水彩笔将咽涂上颜色;用黄色水彩笔将喉涂上颜色。

4.如图是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下列各部分的名称:
[2] [3] [5] [6] .
(2)外界空气到达图中[3]后,进行气体交换,此处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
3题图4题图。

(3)根据非典所属的传染病类型和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预防“非典”我们应该做到。

人体的呼吸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每空2分,共52分))
1.(10分)(1)④②(2)吸气上下(3)左右
2.(8分)(1)吹气吸气(2)甲(3)乙
3.(22分)(1)呼吸道(2)[6]肺气体交换(3)[3]咽 [2]喉 [4]气管温暖湿润清洁(4)略
4.(12分)(1)气管肺肺泡壁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2)肺泡壁薄;肺泡数量多;肺泡周围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薄。

(3)保持空气清洁,不随地吐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