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环评导则比较汇总2016

合集下载

导则设计方法汇总

导则设计方法汇总

各导则涉及方法汇总一、总则1、工程分析的方法:⑴类比分析法,⑵物料平衡计算法,⑶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2、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⑴收集资料法,⑵现场调查法,⑶遥感法。

3、环境影响预测方法:⑴数学模式法,⑵物理模型法,⑶类比分析法,⑷专业判断法。

4、环境影响评价方法:⑴单项评价方法,⑵多项评价方法。

二、大气导则1、大气稳定度的定:⑴γd 法(干绝热法),⑵Ri法(理查逊数法),⑶M-O法(莫宁-奥布霍夫长度法),⑷σA法(风向[wiki]标准[/wiki]差法),⑸ΔT法(温差法),⑹UR 法(风速比法),⑺LD法(城市稳定度判别法),⑻Pasquill法(帕斯圭尔法),⑼烟流形状判断。

2、拟建项目污染源调查方法:对于新建项目可通过类比调查或设计资料确定;对于改扩建项目的现有工业污染源调查,可以现有的“工业污染源调查资料”为基础,再对变化情况进行核实、调整。

3、常规气象资料相关分析方法:相关分析方法建议采用分量回归法。

4、大气预测方法:⑴三级评价项目,建议采用正态模式进行预测。

⑵一、二级评价项目,可采用正态模式(包括某些修正的正态模式)或平流扩散方程、随机游动等数值模式预测,预测中应估计到地形的影响及气象平均场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尽可能估计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⑶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在可能出现背风涡以及下沉、下洗气流的复杂地形高大建筑物附近,必要时,还应通过室内模拟([wiki]风洞[/wiki]、水槽)试验进行预测。

三、地面水导则1、非点污染源调查基本上采用收集资料的方法,一般不进行实测。

2、水生生物预测分析采用类比分析法或专业判断法。

3、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方法:⑴幂指数法、⑵加权平均法、⑶向量模法、⑷算术平均法4、K值确定:(一级和/或二级)多点法或多参数优化法;(三级和/或二级)两点法。

四、声导则1、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方法:⑴收集资料法,⑵现场调查和测量法。

2、获得噪声源数据两个途径:⑴类比测量法,⑵引用已有数据。

环评常用技术导则、规范及标准

环评常用技术导则、规范及标准

环评常用技术导则、规范及标准2011-2目录(注:标注红色为必看,其余为选看)相关导则·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 2.1-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8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 130-2003)·9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HJ 463-2009)·10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民用机场建设工程(HJ/T 87-2002)·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 HJ/T 88-2003)·1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石油化工建设项目(HJ/T 89-2003)·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项目(HJ/T 349-2007)·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 453-2008)·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农药建设项目(HJ 582-2010)·1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药建设项目(HJ 611-2011)·1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HJ 616-2011)下载地址:.cn/hjbhbz/bzwb/other/pjjsdz/相关验收技术规范·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13号令)·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_T 394—2007)·3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水利水电(HJ 464-2009)·4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技术规范公路(HJ 552-2010)·5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石油天然气开采(HJ 612-2011)下载地址:.cn/hjbhbz/bzwb/other/hbysjsgf/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4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1988)水环境保护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3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4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5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6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92)噪声标准1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1988)3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 9660-198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下载地址:.cn/hjbhbz/index.htm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气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2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中石化工业COD标准值修改单噪声排放标准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2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 12523-90)3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4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 12525-1990)5关于发布《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修改方案的公告固废排放标准1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2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01)3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4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6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01)其它标准1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2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1992)3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1979)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6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 T3840-1991)7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8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1—2010)9酵母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2—2010)10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2-2010)11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5—2010)12镁、钛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8—2010)13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6 —2010)14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4—2010)15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7 —2010)16硝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1-2010)17油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3—2010)18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1—2011)下载地址:.cn/hjbhbz/index.htm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求总则1) 执行总结(简要说明项目特点、环评的工作过程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2) 编制依据(建设项目应执行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及规划、相关导则、技术规范等)3) 评价内容、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明确评价内容、分列现状评价因子和预测评价因子,给出各评价因子所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其他有关标准及具体限值,参照国外标准应按规定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4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附图列表说明评价范围和个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类别或级别,各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和功能及其与建设项目的相对位置关系等)5) 相关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附图列表说明建设项目所在城镇、区域或流域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或保护区规划等)6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7) 资料引用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图表文字结合,概要说明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组成、主要工艺路线、工程布置及与原有、在建工程的关系);(对所有项目组成和施工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所有时段的全部行为过程和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特征、程度、方式等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并从保护周围环境、景观及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出发,分析总图及规划布置方案的合理性);(一个表:项目组成表两个平衡:物料平衡和水平衡三张图:总平面装置图、工艺流程和生产工艺图、环保措施工艺流程图)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根据当地环境特征、建设项目特点和专项评价设置情况,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质量和区域污染源等方面选择相应内容进行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给出预测时段、预测内容、预测范围、预测方法及预测结果,并根据环境质量标准或评价指标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环境风险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识别、分析情况,给出环境风险评估后果、环境风险的可接受程度,提出具体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明确建设项目拟采取的具体环境保护措施。

环评师《导则与标准》级别总结

环评师《导则与标准》级别总结

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应划分工作等级,一般可划分为三级工作等级调整幅度不超过一级大气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大气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一级大气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大气在一类区内,除市政、建筑施工临时用沥青加热炉外,禁止新建各种工业炉窑地表水污水水质复杂,污染物≥3或污染物=2但水质参数数目≥10地表水污水水质中等,污染物=2参数数目<10或污染物=1参数数目≥7地表水污水水质简单,污染物=1参数数目>7地表水均水深≥10m,大湖是≥25km2(均水深<10m翻1倍)地表水均水深≥10m,中湖是2.5-25km2(均水深<10m翻1倍)地表水均水深≥10m,大湖是<2.5km2(均水深<10m翻1倍)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二级时,江心洲位于充分混合段,可以按无江心洲对待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一级且江心洲较大时,可分段进行简化,江心洲较小时可不考虑地表水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地下水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按包气带中岩(土)层的分布情况分为强、中、弱三级地下水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为易、中、不易三级地下水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三级地下水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可分为大、中、小三级(≥10000一级、≤1000二级,中间三级)地下水污水水质复杂,污染物≥2且水质指标≥6地下水污水水质中等,污染物≥2且水质指标<6或污染物=1且水质指标≥6地下水污水水质复杂,污染物=1且水质指标<6地下水II类项目根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分为大中小三级(≤0.5小、0.5-1.5中、≥1.5大)地下水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三级地下水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按照影响程度大小可分为强、中等、弱三级生态在矿山井工开采可能导致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明显改变,或拦河闸坝建设可能明显改变水文情势等,评价工作等级应上调一级生态、≥10000大)。

环评师《导则与标准》方法总结

环评师《导则与标准》方法总结

备注
工程分析的方法
内容:工程基本数据、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生态影响因素分析、原辅材料产品废物的储 运、交通运输、公用工程、非正常工况分析 、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污染物排放统计汇 总
现状调查与评价的方法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声环境现状调查基本方法
数学模型法包括:数值法、解析法、均衡法 、回归分析、趋势外推、时序分析
生态现状调查方法
一级的样方实测、遥感;二级的推断或实测 部分有代表性的;三级的借鉴已有资料进行 说明
生态现状评价方法
系统分析的具体方法有:专家咨询法、层次 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综合排序法、系 响识别方法 污染源估算方法
规划方案的初步筛选方法
规划现状调查分析方法
规划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规划的预测方法
环境影响分析方法
生态竣工类调查方法 危险废物处置方法
主题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
方法
矩阵法 网络法 GIS支持的叠图法 类比分析法 实测法 实验法 物料平衡计算法 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收集资料法 现场调查法 遥感和GIS分析法 数学模式法 物理模型法 类比分析法 专业判断法 矩阵法 数学模型法 类比预测法 I类标准指数法 II类预测水位与现状调查水位相比较 收集资料法 现场调查法 现场测量法 资料收集 现场勘查 专家和公众咨询 生态监测 遥感调查 海洋生态调查 水库渔业资料调查 列表清单 图形叠置 生态机理分析 指数法与综合指数 类比分析法 系统分析 生物多样性评价 海洋及水生生物资源影响评价 矩阵法 网络法 GIS下的叠加图法 类比分析法 调查核实法 排放系数法 综合分析 专家咨询 类比分析法 矩阵法 核查表法 资料收集与分析 现场调查与检测 专业判断法 叠图法与GIS基础法 会议座谈 调查表 核查表法 矩阵法 网络法 GIS下的叠加图法 系统流图法 层次分析法 情景分析法 类比分析法 系统动力学 投入产出分析 环境数学模型 情景分析法 加权比较法 费用效益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 对比评价法 环境承载力分析 文件资料调查 现场勘察 公众意见及调查 遥感调查 焚烧法 安全填埋法 其他物化法

环评技术导则总纲

环评技术导则总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T 2.1-93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工程环境保护治理方法》,制定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及要求。

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其它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可参照本标准所规定的原则和方法进展。

2引用标准HJ/T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3.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下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预备阶段,主要工作为争辩有关文件,进展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工程,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其次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展部境影响推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其次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3.2在进展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如需进展多个厂址的优选,则应对各个厂址分别进展推测和评价。

3.3如通过评价对厂选厂址给出否认结论时,对选厂址的评价应按 3.1 的规定重进展。

4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4.1划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是以以下因素为依据进展划分的:4.1.1建设工程的工程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有: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包括水〕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4.1.2建设工程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有: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

4.1.3国家或地方政府所公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评师导则记忆点总结(非常详细

环评师导则记忆点总结(非常详细


河口
丰、平、枯,至少平、枯
平、枯,至少枯(时间紧)

地面水部分
湖泊水库
丰、平、枯,至少平、枯
平、枯,至少枯(时间紧)

海湾
大潮期、小潮期
大潮期、小潮期
大潮期、小潮期
河宽、水深、流速、流量、坡度、糙率、弯曲系数
地面水部分
迁移、扩散测试;非点源:资料,不实测
一级评价 :中湖库可视为大湖库,停留时间短可视为小湖库 三级评价 :中湖库可视为小湖库,停留时间长可视为大湖库 二级评价 :看着定 H>10m 且分层期>30d 时,视为分层湖库;串联型分开评价,无大面积回流区死水区停留时间短可视为河流
只考虑潮汐作用,不考虑波浪作用;三级评级只考虑潮周期的平均情况
地面水部分 地面水部分
≥3 点/层;
上游≥1 点,
场地、下游≥2 点
地下水部分
各井点样品数量要求
一级(I 类 III 类)
二、三级(I 类 III 类) 所有 II 类项目
H>20m:3 个样品,T1.0m@1/2H@3/4H H<20m:2 个样品,T1.0m@3/4H
不论井深,1 个样品,T1.0m
地下水部分
监测频率要求
一级评价 二级评价 三级评价
1 个连续水文年,丰、平、枯期水质、水位各 1 次 有 3 年内丰、枯资料,评价期内水质、水位至少 1 次 无资料,1 个连续水文年,丰、枯期水质、水位各 1 次 评价期内水质、水位至少 1 次,尽量枯期进行
地下水部分
评价区主要污染源
等标污染负荷比>70%; Pij=(Cij/Coij)*Qj (实测/标准)*排放量
地面水部分

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总结

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总结

环境保护标准体系1.我国环境标准法规特点:国家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部组织制定、审批、发布;地方环境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审批、发布。

2.环境质量标准以国家级标准为主,地方环境质量标准补充制定国家级标准中没有的项目,国家级标准和地方级标准同时执行。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项目可以是国家级标准中没有的项目,若与国家级项目相同的要严于国家级排放标准,执行标准时地方级标准优先于国家级标准。

而产品质量标准以国家级标准的效力最高,有国家级标准的就不能再制定相同适用范围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3.4.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做出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并报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5.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

6.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

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7.环境标准的实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总纲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为2.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工艺路线(施工方案)的环境可行性。

用因子进行分析、评价,突出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有关单位和个人及当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意见。

3.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工程所在区域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进行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资源禀赋,量化分析建设项目与所在区域资源承载能力的相容性,明确工程占用区域占用的合理份额,分析建设项目的制约因素。

4.否符合相关规划的环境保护要求。

5.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

6.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7.评价因子筛选8.9.10.评价工作等级的调整:对于某一具体建设项目,其环境要素专项评价11.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应以量化评价为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目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目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煤炭采选工程-- HJ 619-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 2.1-2011 代替HJ/T 2.1-1993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 HJ 616-201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 19-2011 代替HJ/T 19-1997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药建设项目-- HJ 611-201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 610-2011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农药建设项目-- HJ 582-201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 2.4-2009 代替HJ/T 2.4-19959.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 HJ 463-2009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 HJ 453—2008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 2.2-2008 代替HJ/T 2.2-93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项目-- HJ/T 349-20071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 169-200414.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T 131-20031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HJ/T 130-2003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 HJ/T 88-20031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石油化工建设项目-- HJ/T 89-2003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民用机场建设工程-- HJ/T 87-200219.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 HJ/T 25-199920.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 24-199821.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 HJ/T 10.3-1996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HJ/T 2.3-93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T 2.1-9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现 状 调查 与 评 价 监测布点
冰封期:较长且作为饮用、食品或渔业水; 丰水期:面源污染严重,丰质劣枯质; 调查天数: 河湖湾:每期 1 次,每次 3~4d; 河口:每期 1 次,每次 2d。 河流、河口: 断面:上游 500m、范围两端、重保对象、水文 突变(支流汇入) 、水质突变(排污口处) 、重点 水工物(取水口、桥梁涵洞) 。 垂线垂样: 规模 小河 大中 垂 线 垂 样 河宽<50 河宽>50 水深>5 水深 1~5 水深<1 2(左右 1/3) 1 (主) 3(主,左右 0.5) 2(上下 0.5m) 1(上 0.5m) 1(上下 0.3m)
点数:一级≥10;二级≥6;三级 2~4; (公铁按集中源;道路不限;无同污可减) 点位(测期主导风为轴,上风向为 0°) 一级: “米” ,下风加密 1~3; 二级: “十” ,下风加密; 三级: “一” ,下风加密;评围有例可不测。 测点条件: 采样口水平线与建筑高度夹角<30°; 点周围 270°捕集空间; 周围 20m 内无排放源; 周围 15~20m 内无高树。
类别 敏感 较敏感 不敏感
地下水(2016 版) Ⅰ类 Ⅱ类 一 一 二 一 二 三
Ⅲ类 二 三 三
占地 特殊 重要 一般
生态 ≥20 或 100 其他 一 一 二 一 二 三
≤2 或 50 一 三 三
声 0 类,或增量>5,或人显增;详细评价 1、2,或 3≤增量≤5,或人较多;一般评价 3、4,或增量<3,且人不大;简要评价;
现状调查要求: 生态敏区,专题调查; 调查原则: 一级: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数据(样方实测) 、主 收资+现场调查结合,场地调查+类比考察结合,现状检 要物种名录、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料; 测+长期资料分析结合; 二级: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数据可根据资料推断, 一、二级改扩建开展现有工业产地包气带污染状况调 或实测代表性样方; 查; 三级:充分借鉴现有资料。 区划:各功能区声现状; 长输油品、化学品管线等线性,重点针对场站、服务站 敏点: 名称、 规模、 人口分布; 与项目关系 (方 等开展。 现状调查主要内容: 位、距离、高差) ; 生态背景调查: 影响因素:同预测; 调查内容: 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过程; 现有声源: (相当于污染源调查) 水文地质:气象、水文、土壤植被、地层地质、包气带 非生物因子(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地质; 区内声源:名称、数量、位置和源强等(现 渗透、地下水概况(场地范围重点调查包气带) 保护物种:逐个物种类型(关键种、土著种、建 状超标或接标) ; 污染源:调查评价区产生或排放同种特征因子的污染 群种和特有种) 、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 改扩建:现有厂界的噪声达标、超标及原因。 源; 一、 二级改扩建开展包气带污染情况调查 (分层取样, 敏区:逐个区类型、等级、分布、保护对象、功 0~20cm 埋深一个样,浸溶试验分析) 能区划、保护要求等。 现状监测:水质、水位监测。 水文地质勘察试验:一级必须进行,二、三级必要时进 生态问题调查: 行 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生物入侵、 污染危害等,指出类型、成因、分布、发生特点。
布点原则: 控制性+功能性结合布点; 布设在项目场地、敏点、地下水污染源、确定边界条件 点; 在潜水层和含水层布点。 水位监测点数不小于水质点数 2 倍以上。 布点要求: (单位:个/层) 靠近场地、主体工程,根据等级和水地条件确定 一级:潜水层≥7、含水层 3~5; 上游和两侧各≥1,场地和下游共≥3; 二级:潜水层≥5、含水层 2~4; 上游和两侧各≥1,场地和下游共≥2; 三级:潜水层≥3、含水层 1~2; 上游≥1,下游≥1; 管道型岩溶区等水地复杂,视情况确定,说明理由 包气带厚于 100m 或难设井基岩地区, 可调整监测点数目, 一二级至少 3。
/
同评价量
监测制度
一级二期(冬夏) ;二级一不利必二;三必一。 每期代表性 7 天; (无同污项目可减少) 优先自动;否则一级:2、5,二三级 2、8;无 法连测特污,一次值。 数据有效性: 年均:324d/a,27d/月(2 月 25d) ; (TSP、Pb 和 BaP:60 d/a;5 d/月) 季均(Pb) :15d/季,5d/月; 日均:20h 或采样时间; (TSP、Pb 和 BaP:24h 采样时间) 8 小时(O3) :6h; 时均:45min 采样时间;
评价要求
/
/
预测评价范围与调查范围一致。 影响判据: 相关法规政策标准、规划区划要求; 科研判定或实际监测结果; 区域生态背景或本底值; 性质规模敏性类似项目类比影响; 领域专家、管理部门及公众意见。 工程分析内容: 时段:勘察、施工、运营和退役; 内容:位置、类型、组成、占地、总平布局、施 工方式、运行方式、施工时序、替代方案、投资、 规划环评和设计方案。 工分重点: (4 个工程行为) 重大影响、资源占用、涉敏、间累影响。
评价范围
2D10%直径或边长; 范围:5km≤X≤50km; 线源中心线两侧各 200m;
包括对地面水影响较显著区域,按污染物可能 的达标范围。 据污水量和水域规模参考现状调查范围表,表 列范围为河流排污口下游的长度。
预测评价范围覆盖调查范围。
预测评价范围与调查范围一致。
地下储油、危废填埋均按一; 同一项目涉多处,分别判定后按各自等级展开; 线性工程分段判定,分别展开。 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其他地下水资源保护 区;较敏感:准保护区外补给径流区、未划保护区的集中 水源、分散式水源、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外的分布区等 调查范围计算(非线性工程、线性工程站场) 公式计算 L=a*K*I*T/ne(a 变化系数取 2;K 渗透系数 m/d;I 水力坡度;T 质点迁移天数,不小于 5k 天;ne 有 效孔隙度) 查表(无法公式计算时)一级≥20km2、二级 6~20、三 级≤6,均应包含重要地下水保标 自定义,可用水文地质单元边界 线性工程:工程边界外延 200m,至少包含水源保护区 预测评价范围与调查范围一致。 一级:详细掌握水地条件(场地≥1/1w 图、评价区≥ 1/5w 图) 动态变化、 水力联系; 监测进行现状评价 (详 细掌握) ;开展勘察试验,查清包气带;水质数值法预 测,不宜概化可实际;提措施、跟踪监测计划及应急 预案。 二级: 基本掌握 (≥1/5w 图件) ; 监测进行现状评价 (基 本掌握) ;补必要勘试现评;水质数值或解析法预测; 提措施及跟踪监测计划。 三级:了解水文条件地质等;基本掌握现状;解析法或 类比预测;提措施及跟踪监测计划
线源调查内容: 坐标、两高(距地面和街道街谷) 、路宽、三车 (车速、车流量、车型比) 、排污速率。 其他: 建筑物下洗(局部高浓度) ;
粒径分布:分级不超 20、分级粒径、质量密度、 各颗粒物质量比。 K Na Ca Mg CO3 HCO3 Cl SO4 由水质、源状况可调 常规+特征(根据包气带浸溶试验识别,由水质、源状 况可调) 一般只取一个水质样品(地下水水位下 1m) 改扩项目, 特征因子 DNAPLs 重质非水相液体含水层底 部至少一个样 水位资料: 一级:3 年内一个水文年丰平枯的水位资料时,至少开 展一期水位监测; 二级:3 年内一个水文年丰枯的水位资料时,可不开展 监测; 三级:3 年内至少一期水位资料时,可不开展。 水质资料: 3 年内至少 1 期基本水质资料,可在评价期补 1 期;但 特征因子至少测 1 次; 包气带厚于 100m 或监测井 难以布置山区, 3 年内至少 一期监测资料则可不测水质、水位;否则至少一次质 位监测。
/
三级小河不论深浅,只 1(上 0.5 下 0.3) 水样混合: 一:独样;二三:混段垂混,其余段混; 湖库、海湾 取样位置:口为中心,放射性布设;可参考表; 样数: 水深 <10m ≥10m 样数 1(上下 0.5) 2(上下各 0.5)
监测因子
排污属常规; 排污有质标; 无质但毒大,选代污并给出处;
常规+特征(特征见表) ; 一二级且水域要求高(保护区) ,水生生物和 底质。 水质调查时期: 类型 河流 河口 湖库 海湾 一级 丰平枯 至平枯 同上 同上 大小潮 二级 平枯 至枯 同上 同上 大小潮 三级 枯 同上 同上 大小潮
调查原则: 点源:收资为主,必要实测; 面源:收资,一般不实测; 调查内容: 点源(排污口) : 位置(附图) 、断面上的位置和排放方向; 排放方式:分散、集中排放; 排污数据:排放量、浓度、速率等; 用排水:取水、用水、循环和排水量; 处理状况:处理设备、效率、规模等。 面源(堆场等) : 物料堆放位置(附图) 、面积、形状、厚度、 地面铺装和遮盖方式等; 排放形式:有组织汇流、无组织漫流; 排污去向:集中后直排、处理后排放; 排污数据:量、浓度、季节、时期等; 处理情况:单独排放、与工废生污混排。
现 状 调 查 与 评 价
污染源 调查
调查对象: 一二级:项目、在建、已批和拟替代; 三级:只项目。 调查内容: (下为一级,二从简,三只概) 排污概况: (源改非周) 满负荷,逐一统计有和无组织源强; 改扩建:三本帐; 剧毒污染物非正常量; 周期性排放系数(0~1) 。 点源调查内容: 坐标、两高、风速、内径、温度、正排和毒非排; 面源调查内容: 均要:坐标、两高、正排; 矩形:长宽、正北逆时夹角; 多形:顶点或边书; 近圆:半径; 体源调查内容: 坐标、两高、正排、边长 W; 源型 单源 连体 间隔 横扩 W/4.3 W/2.15 2W/2.15 源位 源底地 形高=0 建上或 邻建 非建上 或不邻 垂扩 源高/2.15 建高/2.15 源高/4.3
记:特一、重 123、般 233 面积或长度不同类别,按较高; 改扩按新增占地; 矿山显改、闸坝显改,上调一级; 有重叠,按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