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上册 难忘的一件事 教案 浙美版
难忘的一刻美术绘画教案

难忘的一刻美术绘画教案教案标题:难忘的一刻美术绘画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感知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合作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内容:1. 美术作品欣赏:介绍一些著名的美术作品,如《蒙娜丽莎》、《星空》等,让学生欣赏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 绘画技巧学习:教授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技巧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创作主题确定:让学生选择一个难忘的时刻作为绘画的主题,鼓励他们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回忆。
4. 绘画实践: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主题进行绘画实践,老师提供指导和帮助。
5. 作品分享和评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动和评价,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和提供建议。
教学步骤:1. 引入:展示一些著名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欣赏与讨论: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并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 技巧学习:介绍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技巧。
4. 主题选择:鼓励学生选择一个难忘的时刻作为绘画的主题,并鼓励他们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回忆。
5. 绘画实践: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主题进行绘画实践,老师提供指导和帮助。
6. 作品分享和评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动和评价,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和提供建议。
7. 结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发展自己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1. 著名美术作品的图片或幻灯片。
2.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等。
3. 学生选择的难忘时刻的图片或文字描述。
教学评估:1. 学生对著名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2. 学生绘画作品的创意和技巧运用。
3. 学生在作品分享和评价环节中的参与和互动能力。
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

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题首页图版教材分析本栏目小学时期以我国工艺美术作品为主,中学时期以绘画、雕塑、建筑为主。
小学时期选取的作品有民间玩具、剪纸、泥塑、青铜动物雕塑、皮影、陶瓷等。
本册选取了中国古代的漆器,有战国的虎座立凤、彩漆豆,西汉的彩绘云龙纹漆案与杯盘,明代的黑漆描金云龙纹药柜。
这些漆器不仅灿烂夺目,构思奇巧,而且彩绘与雕刻结合得很和谐,突出地反映了我国漆器工艺的精湛技艺。
教学目标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现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作品,使学生取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直观地了解中国漆器的艺术风格特点。
2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取得对传统艺术的熏陶,培育学生从小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在经济全世界化的背景下,我国的传统艺术日趋受到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挑战,如何正确对待我国传统艺术,如何从小培育学生酷爱本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是新世纪给予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前预备学生:上网查找中国的漆器教师:教学进程设计共案个案本栏目的内容要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可适当进行引导和启发,也能够通过适当的提问来活跃堂气氛,激发学生评述的欲望。
学生学习本页内容能够在堂上,也可在后学习。
教师还能够利用新书下发的机会,提出诸如:这些是什么器物,你喜爱或不喜爱等问题。
也能够提出学生后能够探讨的问题,如:中国古代漆器的进展史是如何的?各个时期的工艺特点是什么?建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写出研究报告。
教学跋文六年级上册美术学科备人备时刻题第一漂亮的家乡教材分析人们以为最美的风光只在远方。
远方固然有迷人的景色,但在咱们的身旁美景也无处不在。
不管是繁华的新街,仍是广漠的农田;不管是鸟语花香的新小区,仍是宁静古朴的水乡老街……美有万万种样子。
通过本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光、风情,初步把握风光画的构图技术,同时学会运用必然的表现手法创作刻画家乡风光的作品。
教学时应寓景于情,从而培育学生观看生活、酷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导语: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
在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中,我们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艺术,培养其对美的独特感受和表达能力。
本教案为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的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材的特点和内容。
2. 掌握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的基本内容。
2. 学习并掌握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色彩:学习基本颜色的概念和运用,理解色彩对画面效果的影响,学习调配和运用颜色的方法。
2. 线条与形状:学习线条和形状的表现力,了解线条和形状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3. 水墨画:学习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运用水墨画进行创作。
4. 素描:学习素描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通过素描刻画对象的形态和细节。
5. 剪纸艺术:了解中国剪纸的历史和发展,学习剪纸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进行剪纸创作。
6. 装饰性艺术:学习装饰性艺术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手法,进行装饰性艺术的创作。
7. 美术鉴赏:学习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绘画创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作品和不同风格,帮助学生理解艺术的多样性和个性化表达。
4. 鉴赏法:通过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五、评价方式1. 作品展示:学生进行画作的创作后,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进行评价。
2. 批判性评价:通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评价。
3. 知识与技能测试:通过以书面测试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技能掌握进行评价。
浙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全册)

1徐悲鸿与奔马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事迹以及奔马作品的艺术特征,感受画家通过奔马表达的情感。
掌握基本的中国画表现技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发现、欣赏交流中,了解徐悲鸿手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雕塑《铜奔马》还有郎世宁笔下的马的区别。
2.通过欣赏与临摹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的强烈的生命力与中国画艺术表现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中国画学习,提高欣赏中国画艺术表现的能力,通过徐悲鸿的事迹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是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属于“欣赏·评述”的领域。
课表要求以临摹或者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思想感情。
本课重在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有怎样独特的特点,从而感受作品透露出来的情感,使学生有初步的鉴赏与感受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中国画打下基础。
教学上既要求掌握画马的基本步骤与用笔的干湿浓度,也要学习徐悲鸿通过画马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关键是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兴趣。
三、课时安排2个课时四、教学重点欣赏徐悲鸿奔马作品,掌握马的基本造型,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事迹以及奔马作品的艺术特征。
五、教学难点把自己感受到的情感通过墨来表现奔马,并体会画家的创作情感。
六、教学过程1、初步感知形成认识(1)教师播放视频,引出画家生平(2)介绍徐悲鸿的代表作品,了解他以画马驰誉中外(3)欣赏徐悲鸿的奔马,谈谈对作品的感受。
2、欣赏发现形成知识(1)通过与自然中奔马的对比,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具有概括、生动、形象的特点。
(2)通过与雕塑《铜奔马》中的马的对比,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更加气势磅礴、神勇矫健的特点。
(3)郎世宁笔下的马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通过与它的对比,了解徐悲鸿在表现马的立体感上具有概括、夸张的特点。
(4)通过欣赏徐悲鸿的奔马与其他画家的奔马作品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画家通过奔马表达的情感。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案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案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激发学生对美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2、录像带《群马奔腾》;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4、水墨、毛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马,丰富知识。
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提问:①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马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2、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千里识途的马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3、鼓励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从图书、图片、电视、广播、电脑网络中查找,收集马的各种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与信息。
活动二: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组织幼儿将收集到的马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图片、图书等)2、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不仅同学们喜欢马,有一位叫徐悲鸿的先生也爱马,他不但喜欢观察马,还喜欢画马。
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讲他的故事)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4、出示作品:《奔马》(1)提问: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④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2)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画家徐悲鸿的《奔马》,这是一只非常欢快,自由奔放的马儿,他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把马儿始终作为人才的象征。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浙美版).doc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浙美版)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美丽的家乡课题第一课美丽的家乡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赏析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作品,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
2.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描绘家乡的作品。
3.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
难点:灵活运用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描绘家乡的风景。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家乡富有特色的风景图片资料或美术作品。
(教师)各种风格的风景画图片作品、课件及背景音乐。
教学活动设计1.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
提问:你认为最美的风景在哪里? (1)让学生讲述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风景。
(2)教师课件演示:展示各地风光图片资料,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感受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特色。
(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不同风格的美景,并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风景具有不同美感。
) 2.欣赏描绘风景的绘画作品。
提问:风景画和风景照片效果一样吗?为什么?(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风景画作品。
从这些风景画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展开欣赏与讨论。
(2)教师重点讲解《雨》、《干草车》等三幅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画家用不同手法表达对雨景独特的审美感受”,并让学生探究“表现手法与意境表达”之间的关系。
(3)小结:看似平凡的风景,在艺术家的眼里会有不平凡的美,这取决于一个人对于美的感受能力。
3.分析风景画的艺术特点。
提问:你知道怎样才能画好风景画吗?(了解风景画的构图特点。
) 师生互动:赏析作品,理解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不同的感受。
教师举例分析:①油画具有写实效果较强和色彩丰富的特点,适合表现色调优美、色彩丰富、写实的风景画,如《干草车》、《村口》;②水彩画具有色调明快、善用肌理效果的特点,适合表现色彩及写实或有特殊效果的风景画,如《都市情怀》;③版画具有线条块面明确,色彩较为单纯的特点,适合表现明暗对比强烈,造型以线条块面为主,色彩关系较简单的风景画,如《山城印象》、《西递村系列之十一》。
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案一:难忘的艺术形像一、教学目标1.感受竹秀美、挺拔的自然美,体验竹带给人们的美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2.了解部分竹制乐器(笛、萧、芦笙)的造型、音色和旋律风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准确绘画。
三、教学准备课件、笛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欣赏民乐《紫竹调》进教室入座。
(二)看竹林,感受竹的色彩、形态。
“今天,老师邀请同学们一起跟随我走进竹林去看一看。
”1.你喜欢竹吗,为什么2.你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表达你对竹子的感受1.绘画,以国画居多2.雕刻,竹根雕小学美术教案二:古建筑的保护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探索、总结问题及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热爱家乡的自豪感,树立保护身边古建筑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学重点:认识古建筑的价值,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古建筑。
教学难点:能比较准确地画出古建筑的外形,思考保护古建筑的措施。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保护文物》一课,谁还能记得文物有哪些分类(生答)古建筑物不仅仅是文物的一个简单的分类,它与当地人们的历史风俗、生活习惯和文明息息相关,中国地大物博,东西南北各地的古建筑都有自己的风格,有很多还被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进入《古建筑的保护》一课,来探究一下我们身边的古建筑,并学习保护古建筑。
板书课题。
二、新授阶段⒈欣赏感知欣赏图片: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北京故宫、贵州地坪风雨桥、北京四合院、江南水乡等。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说出这些古建筑的名称、地理位置,初步感受建筑风貌及艺术价值。
⒉结合图片了解古建筑的分类宫殿是皇帝的居所,建筑面积庞大。
宫殿的建筑有严格的法则,里面雕梁画栋,精美至极。
坛是中国古代用来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地方。
主体建筑四周要筑一至二重低矮的围墙,四面开门。
中国园林中水榭的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份架在岸上,一部份凌空伸八水面,平台跨水部份以梁,柱凌空架設於水面之上。
坊是中國古代具有表彰,纪念,标志等作用的建筑物。
六年级上美术教案难忘的艺术形像_江

《难忘的艺术形像》
一、教学目标
1.感受竹秀美、挺拔的自然美,体验竹带给人们的美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2.了解部分竹制乐器(笛、萧、芦笙)的造型、音色和旋律风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准确绘画。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欣赏民乐《紫竹调》进教室入座。
(二)看竹林,感受竹的色彩、形态。
“今天,老师邀请同学们一起跟随我走进竹林去看一看。
”1.你喜欢竹吗,为什么?
2.你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表达你对竹子的感受?(三)讨论竹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1.绘画,以国画居多
2.雕刻,竹根雕
第二课时
①提出问题:雪为何会呈现出黄色和蓝色?
②演示、观察环境色、光源色对白色石膏体色彩的影响。
③分析风景画中,白色物体的色彩变化。
二、讨论:
1/ 2
如果物体的固有色不是白色,而是红色、蓝色或其他的颜色,那它的色彩会呈现怎样的变化?
①得出结论:
1、受光面:固有色+光源色
2、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3、背光面:固有色加暗+环境色的反光
2/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忘的一件事
教学目标:
1.回忆生活中一次难忘的经历,感受事物的细节之美。
2.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学会用记忆画的形式描绘一件难忘的事。
3.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形成将生活与创作相结合的美术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
生活中总有一些难忘的片段,值得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将其表达出来。
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难忘经历,关注生活场景中的细节之美。
本课教材围绕课题,选用了多种形式的欣赏范例。
如:漆画、版画、儿童画、漫画等,意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以及材料和工具。
教材中的4幅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漫画作品,从多角度表现了同一个主题。
漫画的画风简洁,幽默风趣,人物形态丰富,叙事风格紧凑,为学生创作提供了形式和内容的借鉴。
教学重点:
刻画最难忘的场景细节。
教学难点:
人物的动态表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思考什么样的事最难忘,为什么难忘?常用的绘画工具,假日生活照片。
(教师)美术工具一套,课件,范作,班集体活动的照片。
教学过程
1.活跃气氛、趣味导课。
(1)提问:你最难忘的事是什么?(简单地描述当时的场景。
)
(2)情景表演:请一位或一组学生上台大胆地表演一场难忘的情景。
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表演的情景,让台下同学充分感知肢体与表情的特征。
(3)师生共同点评讨论,解决课程难点。
2.探究需要表现的主题。
出示课件“最难忘的一件事”。
展示班集体活动记录或播放班级活动视频,师生讨论确定最适合表现
“难忘”的场景。
3.深入讨论。
(1)学生出示自己的假日生活照片,通过照片回忆场景。
四人小组讨论:从什么角度选择表现内容?(2)反馈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著名的叙事画。
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
4.大胆创作。
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学会用记忆画的形式描绘一件难忘的事。
5.欣赏交流。
(1)评一评,同学或自己的作品。
(2)教师评价:主题是否明确、构图是否饱满、色彩表现是否合理等。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