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画家林风眠》 浙美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美术说课稿-画家林风眠-浙美版秋

六年级上美术说课稿-画家林风眠-浙美版秋

六年级上美术说课稿-画家林风眠-浙美版秋一、教学目标1.了解著名画家林风眠的艺术作品及创作风格;2.掌握以“浙美版秋”为主题的秋季画作的表现技巧;3.提高学生绘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

二、教学重点1.介绍著名画家林风眠及其绘画风格;2.探讨以“浙美版秋”为主题的秋季画作表现;3.引导学生学会绘画基本技能,提高美术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朦胧派画风的理解;2.学生对秋季景象的感知及其表现。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学习林风眠林风眠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著名的画家,他的作品以“朦胧派“为代表,富有自然气息,且具有欧洲现代艺术的色彩。

本节课首先介绍林风眠的一些重要画作,让学生对他的绘画特点有所了解。

(2)绘画技巧以“浙美版秋”为主题,引导学生探讨秋季景象及其表现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注意构图、配色和形态表现等基本技巧,同时要打破固有的画面框架,鼓励学生从感性层面创作。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介绍林风眠的重要画作,介绍画家的生平及绘画特点。

(2)示范法教师向学生展示具有高度鉴赏价值的著名画作,并结合具体的技法和形式,指导学生进行模拟练习。

(3)评析法教师组织学生互评和集体讨论,评价学生的作品,分享不同的创作过程和体验。

五、教学流程1. 开场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主题,与学生交流自己对秋季的印象和感受。

2. 学习林风眠教师介绍林风眠的生平及绘画特点,并向学生展示其一些重要的画作,反复强调画家注重构图、配色和形态表现等基本技法。

3. 绘画技巧教师向学生展示具有高度鉴赏价值的著名画作,并能引导学生探讨秋季景象及其表现方法。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注意构图、配色和形态表现等基本技巧。

4. 练兵场让学生建立起对秋季的感知和了解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发挥,独立完成以“浙美秋景”为主题的画作。

在练习期间,教师在旁边指导学生注意各个细节,并通过小集体讨论和评价激发学生自信和创造力。

《画家林风眠》(六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教学设计

《画家林风眠》(六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教学设计

《画家林风眠》(六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林风眠的生平经历、艺术风格形成的背景。

深入理解林风眠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包括色彩、构图、造型等方面的特点,能够识别其典型作品。

掌握一定的赏析方法,通过对林风眠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观察、讨论林风眠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想象力。

在探究林风眠艺术风格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合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林风眠艺术作品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艺术大师的尊重和敬仰。

引导学生体会林风眠在融合中西艺术过程中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勇于探索和创新。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林风眠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林风眠的作品融合了中西方艺术元素,色彩上常运用强烈、鲜明的色彩对比,构图上打破传统,造型简洁而富有韵味。

例如,他善于将方形构图运用到国画中,使画面呈现出独特的现代感;在人物和静物造型上,既保留了一定的写实基础,又进行了大胆的变形和简化。

了解林风眠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其风格的形成与他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时代环境密切相关。

他在欧洲留学期间受到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同时又深深眷恋中国传统文化,这种跨文化的体验促使他在艺术创作中寻求中西融合之路。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林风眠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传达了他对人生、社会、文化的深刻思考。

例如,在一些以戏曲人物为题材的作品中,通过独特的画面表现,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表达,这需要学生在了解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深入体会。

启发学生在欣赏林风眠作品的基础上,将其创新精神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尝试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合不同的艺术元素,但又要保持作品的内在逻辑性和艺术感染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林风眠的生平资料、图片、视频,制作PPT。

浙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4画家林风眠-(教案)

浙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4画家林风眠-(教案)

4 画家林风眠1教学目标初步了解林风眠绘画的艺术特色,感受画家的艺术思想。

通过观察、对比、实践等方式学习如何欣赏画家的艺术作品。

引导学生对杭州美术文化及人文环境的关注,培养对家乡的自豪感。

2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美术课堂中已学习了《水墨游戏》、《水墨画鱼》、《泼墨画》、《齐白石笔下的蔬果》、《徐悲鸿与奔马》、《水墨人物》等,了解了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认识了水墨画的基本概念。

能控制水墨线条的变化,懂得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做自由的造型练习。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林风眠的作品,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自然、人文及个人经历对画家作品的影响。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画家林风眠一、引入学习,揭示课题初识林风眠,揭示课题。

老师结合图片与旁白的叙述方式,向学生介绍曾经有一位绝代风华的青年(出现林青年时期的照片),他28岁就被聘为杭州国立艺专、就是现在中国美术学院的首任校长,然后又在颠峰中沉寂于艺术的孤独与探索(出现老年作画的照片),并开辟了现代中国画的创造之河。

让学生猜一猜他是谁吗?从而揭示课题。

课程解读:这段就要让学生的去感受、感知,在文化与历史的铺陈中拓展学生的知识、感受和理解,增强对画家林风眠的了解。

二、欣赏观察,初步感受走进林风眠的艺术世界,初步了解画家生平、艺术特色、艺术成就。

课程解读:这里让学生从视频中感受林风眠的艺术人生,并表达自己对林风眠最真切的感受与认识,是美术教学活动一个重要的方面,视频是直觉性的,可以激发学生自我更丰富、更细微、更多样、更生动的对林风眠的理解与感受,并形成自我的视觉世界与情感积奠。

三、鉴赏作品深入感受1.整体感受,作品比较分析三位画家作品的异同(简介:这是齐白石的国画作品《寒夜客来茶当酒》,这是法国著名画家塞尚的油画作品《静物》、这是林风眠的作品)。

课程解读:通过欣赏画家作品,并展开简单的分析与交流,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林风眠作品彩墨意象的理解,及进行艺术表现的方法性和创造性。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4课 画家林风眠1∣ 浙美版 (共21张PPT)课件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4课 画家林风眠1∣ 浙美版 (共21张PPT)课件
只有真正坚持过,你才可以坦然地说一 句“尽 人事, 听天命 ”。 那夜子都想,自打他俩分手以来,他 看着若 总觉得 隔着、 不透亮 ,像在 雾里, 掩着纱 帘…… 是由于 他不适 应新角 色、心 理有问 题,还 是她的 确有事 儿瞒了 他…… 他画着 问号, 一时又 理不出 头绪… …
第4课 画家林风眠
中国现代美术
画家林风眠
The painter Lin Fengmian
国立艺术院首任院长 最早进行国画改革者 融合中西绘画的开拓者 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的先驱
● 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杰出的艺术大师 ● 当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 ● 是一位中国现代绘画的启蒙者 ● 开创了彩墨画的新纪元 ● 至今仍极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
● 记得很久以前,傅雷先生说我对艺术的追求有 如当年我祖父雕刻石头的精神。现在,我已活到祖父 的年岁了,虽不敢说是像他一样的勤劳,但也从未无 故放下画笔,永远描写出我的感受。




1.梦开始的地方——1920年游学欧洲 2.1925年回国后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 3.国立艺术院旧址 4.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
【林风眠爷爷的故事】 画家自述
● 我出生于广东梅江边上的一个山村里,当我
六岁开始学画后,就有强烈的愿望,想将我看到的, 感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
● 后来到欧洲留学的年代里,在四处奔波的战乱 中,仍不时回忆起家乡片片的浮云、清清的小溪、远 远的松林和屋傍的翠竹。我感到万物在生长……
人生充满起伏 一生勤奋笔耕
《白蛇传》
《伎乐》
【作业】
以彩墨画的方法创作一幅作品,看谁最能表现出彩墨的趣味和新意,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1.挑选一幅林风眠静物作品,临摹完成。 2.以写生的方式完成一幅静物彩墨画。

最新浙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优秀教学课件

最新浙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优秀教学课件

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形式
衬物
根据画面需要 来添加衬物,使画 面更加生动,主体 突出。
背景 单纯的背 景突出了主体 人物。
人物主体 人物是 画面的主体, 头部、手部 要全力刻画 表现。 落款 内容包 括题目、年 月、作者名 字等。
水墨人物画步骤
3.画出人物的背景。
1.从五官入手,先 画出人物头像。
2.依次画出人物 的胸部及上肢。
生、旦、净、丑
生:
男角色的统称。 武生:擅长武艺 的男角色。 老生:又叫须生, 或胡子生。主要扮演 中年以上的男角色。 小生:比较年轻 的男角色。特点是不 戴胡子,扮相一般都 是比较清秀、英俊。
旦:
女角色的统称。 青衣:或正旦,在旦行里占据重要的位 置,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 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旧社会 的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 花旦:旦行的第二大类。从服装上来 说,都是穿裙衣裳,即便是穿长衣裳也绣 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 演青年女性,人物性格一般都比较活泼, 开朗,动作比较敏捷、伶俐。 老旦;老年妇女的角色。 武旦: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
南天门
渔村
林风眠吸收了西方印象主 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 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 林风眠经常描绘一些风景画 题材。 这件《渔村》作品可以明 显看到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 影响。画中的用色,蓝与黄 的配置,简单的构图,轻松 的描绘,寥寥几笔却意境尽 显,无不体现出作画者超凡 的功力,是林风眠难得之作。
双鹭
此幅《双鹭》,简化 的姿态中精准地传达了鹭 鸶灵动的身形,以浓淡曲 线勾画的羽、尾、足、嘴 及屈伸的颈部,除了流畅 劲柔的线条功力之外,更 体现出在磁州窑瓷器上朴 拙却又奔放不拘的淋漓畅 快,一种生命与自然互动 的生机悠然而生,芦苇的 三两交错,逸笔涂刷,皆 营造出毫不作态的空间美 感。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林风眠笔下的戏剧人物丨浙美版(20xx)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林风眠笔下的戏剧人物丨浙美版(20xx)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林风眠笔下的戏剧人物丨浙美版(20xx)林风眠笔下的戏剧人物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画家林风眠生平,以及画家笔下戏剧人物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特点。

2.通过对林风眠戏剧人物作品的探索,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体会画家为中西融合改革做出的努力,对艺术执着的追求。

3.初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艺术。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画家林风眠生平,以及画家笔下戏剧人物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画家对艺术终身的执着追求,学习画家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记号笔。

教学过程:一、人物背景介绍 1.初识林风眠(1)出示图片感知:你认识这位老人吗?(2)视频:看了这段视频以后你就认识了!揭题:这位老人就是《画家林风眠》今天我们就走进林风眠的人生,感受他的艺术魅力。

(3) 看了刚才的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动的地方吗? 2.了解林风眠的生平(1)出示人生简历:出生勤工俭学游学做校长隐居入狱移居。

如果请你用一条线来表现林风眠的一生你会用怎样的一条线?请你画一画。

(2)你为什么这样画?(3)这样的一生,你猜想一下林风眠具有怎样的艺术思想?(坚韧不拔,游学对他的影响坎坷的经历对人生的看法不同,绘画有深度。

)出示课题《林风眠笔下的戏剧人物》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林风眠笔下的戏剧人物》。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有什么想问的吗?师:要想知道他的作品,首先要对林风眠的生平背景有一定了解。

出示林风眠简介他1900年出生在xx梅县;6岁亲眼目睹母亲被族人迫害;19岁去法国勤工俭学;22岁妻子难产去世,孩子夭折;23岁德国学习;26岁任北京国立校长;28岁来到杭州创办国立艺术学院;37岁逃难xx,5年隐居;50多岁来到上海,画画、谋生;60多岁文革被迫害入狱,画作全毁;70岁离开祖国来到香港;91岁去世。

师:请你自己先想一想,这样的人生,会造就他怎样的艺术思想?生交流回答生1:坚忍不拔的艺术思想;生2:东西方精髓融为一体;生3:对人生看法不同,画也不同。

浙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套PPT课件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谢谢欣赏
31
水墨人物
32
说一说:这些分别都是什么画?
水粉画
速写
油画
33
小知识 我国的水墨人物画历 史悠久,名家辈出。从宋 代粱楷到现在的蒋兆和、 周昌谷、刘国辉等,都擅 长画水墨人物。
泼墨仙人图(中国画)粱 楷(宋)
流民图(中国画) 蒋兆和
• 《南天门》是著名的京 剧剧目。讲的是明末吏部尚 南天门 书曹正邦得罪魏忠贤被黜, 携眷返里,中途遇伏,仅老 仆曹福及曹女玉莲得脱,相 伴逃往大同投亲,曹福冻死, 玉莲得救。这是一动人心弦 的老戏,描写恩怨仇杀、出 逃,以及义仆的自我牺牲, 是林风眠生前非常钟爱的戏 目,画家曾多次以此为题。 • 该幅《南天门》为林风 眠1977年移居香港之后所作。 画中,玉莲身着水裙旋转身 段,义仆曹福面色凝重忧郁,
50
渔村
• 林风眠吸收了西方印象主 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 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 林风眠经常描绘一些风景画 题材。 • 这件《渔村》作品可以明 显看到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 影响。画中的用色,蓝与黄 的配置,简单的构图,轻松 的描绘,寥寥几笔却意境尽 显,无不体现出作画者超凡 51 的功力,是林风眠难得之作。
14
生、旦、净、丑
15
生:
男角色的统称。 武生:擅长武艺 的男角色。 老生:又叫须生, 或胡子生。主要扮演 中年以上的男角色。 小生:比较年轻 的男角色。特点是不 戴胡子,扮相一般都 是比较清秀、英俊。
16
旦:
女角色的统称。 青衣:或正旦,在旦行里占据重要的位 置,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 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旧社会 的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 花旦:旦行的第二大类。从服装上来说, 都是穿裙衣裳,即便是穿长衣裳也绣着色 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 年女性,人物性格一般都比较活泼,开朗, 动作比较敏捷、伶俐。 老旦;老年妇女的角色。 武旦: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

浙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优质课件


林风眠擅长描写 仕女人物、京剧人物、 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 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 房子的风景画。 从作品内容上看 有一种悲凉、孤寂、 空旷、抒情的风格; 从形式上看一是 正方构图,二是无标 题,他的画特点鲜明, 观者一望即知。
林风眠的作品
渔获
《渔获》是林风 眠创作于1950年后至 1960年初的作品,描 绘了充满喜庆节日气 氛的渔村中,10名妇 女和小孩“渔获”丰 富的欢快情景。 香港苏富比“二 十世纪中国艺术专 场”,《渔获》拍出 1634万港元高价,打 破画家个人世界拍卖 纪录
2.依次画出人物 的胸部及上肢。
4.画出部分的色彩。
欣赏
学 生 作 品
谢谢欣赏
画家林风眠
林风眠介绍
林风眠(1900—1991)现代画家、 美术教育家。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 县,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 他先在蒂戒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 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1925 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 教授。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 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后来的浙江美术学 院)任校长。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 画师。林风眠于70年代定居香港,1979 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取得极大成功。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
美术
全册优质课课件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1节 质量
徐悲鸿与奔马
徐悲鸿(1895年7月 19日-1953年9月26日), 原名寿康,汉族,江苏 宜兴屺亭镇人,中国美 术家、美术教育家,擅 长画马。他是中国现代 美术的奠基者。
谈谈你对徐悲鸿以及他的马画的了解, 说说你知道的他的马画作品。与周围同学交 流学习,再听听老师的讲解,进一步加强巩 固你的知识。

《南天门》是著名 的京剧剧目。讲的是明 南天门 末吏部尚书曹正邦得罪 魏忠贤被黜,携眷返里, 中途遇伏,仅老仆曹福 及曹女玉莲得脱,相伴 逃往大同投亲,曹福冻 死,玉莲得救。这是一 动人心弦的老戏,描写 恩怨仇杀、出逃,以及 义仆的自我牺牲,是林 风眠生前非常钟爱的戏 目,画家曾多次以此为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 画家林风眠——笔下的戏剧人物丨浙美版(2012)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画家林风眠——笔下的戏剧人物丨浙美版(2012)教学内容本课以画家林风眠的戏剧人物为主题,通过欣赏林风眠的画作,引导学生了解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进而学习如何在绘画中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来表现戏剧人物的动态和情感。

教学内容包括林风眠的生平简介、艺术成就、戏剧人物画作欣赏以及绘画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画家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2. 培养学生对戏剧人物绘画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3. 使学生掌握绘画戏剧人物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4.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教学难点1. 林风眠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较为独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把握。

2. 戏剧人物绘画需要较强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学生可能在绘画过程中遇到困难。

3. 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绘画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林风眠的戏剧人物画作图片或书籍。

2. 绘画工具,如画纸、铅笔、水彩等。

3. 投影仪,用于展示画作和讲解绘画技巧。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画家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引导学生对戏剧人物绘画产生兴趣。

2. 作品欣赏:展示林风眠的戏剧人物画作,引导学生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3. 技巧讲解:讲解绘画戏剧人物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运用、色彩搭配和构图设计等。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的绘画技巧,进行戏剧人物绘画练习。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画家林风眠——笔下的戏剧人物2. 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3. 戏剧人物画作欣赏4. 绘画技巧讲解5. 练习和创作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创作一幅戏剧人物绘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林风眠戏剧人物画作欣赏的心得体会。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画家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戏剧人物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4画家林风眠 |浙美版(2014秋)

画家林风眠教材分析该文本选自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林风眠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他的彩墨画作品别具一格,具有”东方神韵、西方格调”的美誉。

林风眠自己在绘画创作时力图站在中西方之间,根据自己的个性,将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构成艺术的精华引进自己的画面之中。

他吸收了西方素描的明暗及光影,和西方油画里的色彩、笔触和肌理,并把这些运用到其画中。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初步学习林风眠构图的表现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构图方式,尝试三角形构图、水平线构图和均衡式构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林风眠作品的构图特点。

【教学难点】三角形构图与水平线构图的应用与物品均衡性的摆放。

【学生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大多在11~12岁,正处在学龄中期。

学生的思维以抽象思维为主导形态,但具体形象仍在思维中占有重要位置。

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愿意接触和尝试。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了解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色,感受画家的艺术魅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2)游戏激趣法3)探究式学习法【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课件、彩色笔。

白纸等【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新课导维师:有一个人,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杰出的艺术大师,开创了彩墨画(红颜色突出)的新纪元,至今仍极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

猜一猜,他是谁?师:画家林风眠,你还知道关于他的其他信息吗(二)介绍生平、欣赏发现师: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专校长。

擅长侍女、花卉、芦雁等题材师:林风眠1900年出生,那1925年他是几岁呀。

师:他25岁就当上了艺专的校长,你们说他厉害吗?师: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在探索林风眠画的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方形和圆形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家林风眠
林风眠 介绍
林风眠(1900—1991)现代画家、 美术教育家。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 县,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 他先在蒂戒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 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1925 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 教授。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 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后来的浙江美术学
院)任校长。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 画师。林风眠于70年代定居香港,1979 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取得极大成功。
林风眠的作品
林风眠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 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
从作品内容上看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 情的风格;
从形式上看一是正方构图,二是无标题,他的 画特点鲜明,观者一望即知。

1.这个世界不符合所有人的梦想,只是有人学会了遗忘,有人却一直坚持。

2.别让过去的悲催,或者未来的忧虑,毁掉自己当下的快乐。

3.人生的目标不应是祈求风平浪静,而是要造一艘大船,破浪前行。

4.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着我们。

5.给时间一点时间,一切都会过去。

6.痛苦对每个人而言,只是一个过客,一种磨练,一番考验。
他试图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共通 的艺术语言。
林风眠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
渔获
《渔获》是林风眠 创作于1950年后至1960 年初的作品,描绘了充 满喜庆节日气氛的渔村 中,10名妇女和小孩 “渔获”丰富的欢快情 景。
香港苏富比“二十 世纪中国艺术专场”, 《渔获》拍出1634万港 元高价,打破画家个人 世界拍卖纪录
末吏南《部天南尚天书门门曹》正是邦著得名罪的魏京忠剧贤剧被目黜。,讲携的眷是返明里,
中途遇伏,仅老仆曹福及曹女玉莲得脱,相伴 逃往大同投亲,曹福冻死,玉莲得救。这是一 动人心弦的老戏,描写恩怨仇杀、出逃,以及 义仆的自我牺牲,是林风眠生前非常钟爱的戏 目,画家曾多次以此为题。
该幅《南天门》为林风眠1977年移居香港之 后所作。画中,玉莲身着水裙旋转身段,义仆 曹福面色凝重忧郁,似为主人担忧。画家虽然 未作惊心动魄的场景的刻画,但凭块面色彩对 比、人物造型和表情的勾画,传达出的悲壮紧 张气氛仍然慑人心魄。
《读书仕女》是 他多年风格的集大 成之作。其优美的 色彩与眼睑低垂的 娴雅姿态,都代表 了这一类作品中突 出的审美追求。
芦雁图
这幅作品是林凤眠最擅长的题材之一,它 并没有采用以往贯用的正方式中景图式,而是 采用长方形宽银幕全景式构图。画面中三两只 芦雁排成一列悠闲地滑翔于广阔的湖面上,湖 侧芦草的线条具有非凡的速度和韧性,表现出 的中国文化含蓄、优雅、宁静、清冽、刚健的 特质。以及西方推崇的希腊艺术特有的“清穆 的哀伤”特质,都被林凤眠以宽大的人文胸襟 化为充满生机、静谧和谐、孤寂与优美的审美 整体,这是林凤眠的独特之处。
秋林
林风眠的“秋”系列风景画,有一些共同的 特点,就是都比较注重用色彩营造一种特殊的 意境。此幅《秋林》中所看到的,画面中存在 着多种色彩的对比关系,背景处浓重的群山与 逆光的亮黄秋叶形成了一种截然的对比关系; 同时,黑色的树干与金黄、中黄或柠檬黄的树 叶,也构成了一种色彩对比关系。这样的处理 使画面意境深远,使人很容易产生一种秋日黄 昏,落日西沉的视觉感受。虽然画的只是山村 秋色的小景,却似乎有了一种“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的准地传达了鹭鸶灵 动的身形,以浓淡曲线勾画 的羽、尾、足、嘴及屈伸的 颈部,除了流畅劲柔的线条 功力之外,更体现出在磁州 窑瓷器上朴拙却又奔放不拘 的淋漓畅快,一种生命与自 然互动的生机悠然而生,芦 苇的三两交错,逸笔涂刷, 皆营造出毫不作态的空间美 感。
读书仕女
渔村
林风眠吸收了西方印象主 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并 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林风 眠经常描绘一些风景画题材。
这件《渔村》作品可以明 显看到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影 响。画中的用色,蓝与黄的配 置,简单的构图,轻松的描绘, 寥寥几笔却意境尽显,无不体 现出作画者超凡的功力,是林 风眠难得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