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第六章
06 第六章 R-Q型因子分析

X = nW
于是有
(6.24)
F=
nWU
∧−1 2
=
nF R
∧−1 2
即
(6.24)
FR =
1
F
∧−1 2
n
(6.25)
其中各记号同前文一致。 现在用图 4-9 中汇水盆地的样本为例说明R-Q型因子分析的计算与应用。由样本中 25
个样品 6 个变量作R型因子分析后得因子负载矩阵A于表 5-2。它就是R-Q型因子分析中要求 的R型负载AR。表 5-2 对应的R型因子得分矩阵F列表 5-3,由(6.25)式可求得R-Q型因子分 析中要求的Q型的负载AQ=FR,所得结果列于表 6-1。
三、R-Q 型因子分析的图示
矩阵AR和AQ都是p列的,这意味着m维变量空间和n维样品空间样品都可用一p维因子空
3
间代替,因为p<<min(n,m),故原始空间维数约简了许多。 由于下面的关系成立
AR ARΤ = W ΤW
AQ AQΤ = WW Τ
可见,变量间关系完全保留在ARARΤ中,样品间关系完全保留在AQAQΤ中。
一、R-Q 型因子分析的相似性矩阵
我们考虑用相关系数作为变量间相似性的度量,用欧氏距离作为样品间的相似性度量,并
以此建立起变量间相似性矩阵与样品间相似性矩阵的联系。设原始数据矩阵为如下的形式:
Xn×m=(xij)n×m 其中xij为样品i变量j的观测值;并对数据作如下变换,即类似与标准化变换:
(6.1)
n
j =1
j =1
∑ (xij − x j )2
i =1
(6.8)
∑m
=
(xkj − xLj ) 2
n
= hkk + hLL − 2hkL
06 第六章 烯烃

3
C 2 H 5 OH
CH 3 CHCHCH F
3
+ CH 3 CH 2 C H
F
CH
2
CH 3 CH
CHCH
3
CH 3 CH 2 CH
CH 2
(主)
中间体:碳负离子
碳负离子稳定性: CH 3 >
RCH
2
Hofmann烯 >
R 2 CH
>
R 3C
19
3. E2(双分子消去)
以正丙基溴为例:
3
E tOK,E tOH 70℃
H C CH
3
H C CH
3
3
例:顺-4-叔丁基溴环己烷和反-4-叔丁基溴环己烷发生消去反 应得到同一产物,但顺-4-叔丁基溴环己烷的反应速度为 后者的500倍,为什么?
t- B u Br
(CH 3 ) 3 COK (CH 3 ) 3 COH
t- B u
(CH 3 ) 3 COK (CH 3 ) 3 COH
倾向于发生SN2亲核取代反应。
例: CH 3 CH 2 Br
C 2 H 5 ONa C 2 H 5 OH
CH 3 CH 2 OCH 99%
2 CH 3
+
CH
2
CH
2
1%
注意:①.当卤代烷结构复杂,可能发生消去反应。
R Br
+ C 2H 5 O
C 2 H 5 OH
C 2 H 5 Br
取代产物 + 消去产物 99 1
CH 3 CH 2 Br
NaNH
2
CH 2
CH 2
CH 3 (CH 2 )15 CH 2 CH 2 Br
06 第六章 灌浆工程

缺点:大多有毒,污染环境,施工工艺复杂,价格 较贵,使用场合受到一定的限制。
(1)环氧树脂:强度高、粘结力强、收缩率 小以及可常温固化。多用于补强加固。(可灌入 0.08~0.5mm的裂缝)
(2)水玻璃:即为硅酸钠水溶液,是一种无 机化学材料。多用于帷幕灌浆,具有长期的抗渗 稳定性。
(3)铬木素:是废纸浆(木质素)和固化剂 重铬酸钠、促凝剂三氯化铁等混合后生成的稳定 凝胶。具有成本低、粘度小、可灌性好和胶凝时 间可控等优点,但强度低、有毒。多用于地基加 固和防渗堵漏。
灌浆机械
(二)冲洗
在灌浆以前将残存在孔底和粘滞在孔壁的岩粉铁末冲洗出孔 外,并将岩层裂隙和孔洞中的充填物冲洗干净。
冲洗方法有单孔冲洗和群孔冲洗。
1.单孔冲洗: ①高压压水冲洗:
冲洗压力可采用同段灌浆压力的70%~80%。回水洁净延续 10~20min就可结束。
②高压脉动冲洗:
采用高低压力反复冲洗,先用高压(为灌浆压力的80%或100%) 经5~10min后,将压力在几秒时间内突降到零,形成反向水流将 裂隙中的碎屑带出,此时回水多浑浊,当回水变清后在升高到原 来压力,如此反复直到回水洁净再延续10~20min。
(2)分段灌浆法:可 分为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 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和综 合灌浆法。
1-压力水进口;2-压缩空气 进口;3-压力水压力压缩空 气进口;4-钻孔;5-阻塞器; 6-缝隙
①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
优点:可以逐段加大
灌浆压力,提高灌浆 质量,地面不会冒浆, 岩层不会被抬动。
缺点:钻机移动次数
多,钻孔工作量大, 待凝时间长,工效低。
第一节 灌浆种类及灌浆材料
06 第六章 对映体

CH2OH
(Ⅱ)
CH2OH
H F F H
H
有对称中心
镜象和实物能重叠,无手性
结论:有对称中心的分子,实物和镜象能重叠,无手
性,无对映异构体,无旋光性。
20
21
3. 对称轴 定义: 穿过分子画一直线,以它为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 以获得于原来分子相同的构型,这一直线叫对称 轴.
H H H H
Cn
H H H
C4
( 360 ) 90
29
COOH H C
CH 3
COOH
OH
对映异构体:
HO
H3 C
C H
S–(+)–乳酸
(R)
注意: R、S与右旋、左旋没有一定关系。
CH3 C H OH CH2CH3 CH3CH2 OH CH3 C H
(S)–2–丁醇
(R)–2–丁醇
30
H H3C C OH CH CH2
H
OH COOH C
(S)–3–丁烯–2–醇 (S)–2–羟基苯乙酸 2. 对映异构体的表示方法 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18
2. 对称中心( i ) 定义:分子中有一点 P ,以分子任何一点与其连线,
都能在延长线上找到自己的镜象,则 P 点为
该分子的对称中心。
19
例:环丁烷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P
H H
H
有对称中心
镜象和实物能重叠,无手性。
Cl
Cl H F H H F H Cl
例:
H Cl
O C OH CH3 H H H
28
O C CH3 O O C
第二较优
O C H O O H
06 第六章 氨解

1
2、液相氨解法 酚类与氨在氯化锡、三氯化铝、氯化铵等催化剂 存在下于高温、高压下制取胺类
N H 2 O H N H C l 2 H H N
O
OH
O
NH2
NH3
O OH
Na2S2O4或 Zn粉 H3BO3
O NH2
O
NH2
氧化剂
1
O
NH2
3、Bucherer反应 某些萘酚衍生物在酸式亚硫酸盐存在下,在较温 和的条件下与氨水作用转变为萘胺衍生物的反应,称 为布赫勒(Bucherer)反应。Bucherer反应主要用于 从2-萘酚磺酸制备2-萘胺磺酸。其反应可表示如下:
3
二、氨解剂
在反应中提供氨基(或芳胺基)的物质称为氨解剂, 常用的氨解剂有液氨和氨水。 1. 液氨 如果有机化合物在反应温度下是液态的,或者氨 解反应要求在无水有机溶剂中进行,则需要使用 液氨作氨解剂。用液氨进行氨解反应的缺点是: 操作压力高,过量的液氨较难再以液态氨的形式 回收。
4
C l C N N O 2 2 N H + 3
N ( C H 2 C H 2 O H ) 3
2
第三节 羰基化合物的氨解
一、醛酮的氨解
第六章
氨解
Ammonolysis
1
主要氨解方法
• • • • • 卤代烃氨解 羟基化合物氨解 羰基化合物氨解 磺基氨解 硝基氨解 硝基还原
2
胺 制 备 方 法
第一节 概述
一、氨解反应及其重要性
• 氨解指的是氨与有机物发生复分解反应而生成伯 胺的反应。 • 合成胺类化合物目的: • 胺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具有广 泛的用途,除可用作矿石浮选外,还广泛用于表 面活性剂工业。此外,胺类也是一类重要的有机 中间体,通过它可制得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或相转 移催化剂等,某些芳胺与光气反应制成的异氰酸 酯是合成聚氨酯的重要单体。
06_第六章 气体动力循环

6-2 活塞式内燃机的混合加热循环
预胀比 表示定压燃烧时气体比体积增大的倍率。
(6-3)
2)循环热效率
混合加热循环在温熵图中如图6-3所示。它的热效率为 (a)
6-2 活塞式内燃机的混合加热循环
假定工质是定比热容理想气体,则 (b)
将式(b)代入式(a)得 (c)
6-2 活塞式内燃机的混合加热循环
6-4 活塞式内燃机各种循环的比较
2、在迚气状态以及最高温度(Tmax)和最高压 力(pmax)相同的条件下迚行比较
图6-13示出了三种理论循:
123451为循环加热循环
12’451为定容加热循环
12”451为定压加热循环
三种循环放出的热量相同: q2p = q2 = q2v = 面积 71567
图 6-7
6-3 活塞式内燃机的定容 加热循环和定压加热循环
1、活塞式内燃机定容加热循环分析
有些活塞式内燃机 (如煤气机和汽油机) , 燃料是预先和空 气混合好再迚入气缸的 , 然后在压缩终了时用点火花点燃。 一经点燃, 燃烧过程迚行得非常迅速,几乎在一瞬间完成, 活塞基本上提留在上止点未动, 因此这一燃烧过程可以看 作定容加热过程。其它过程则和混合加热循环相同。 定容加热循环(又称奥托循环)在热力学分析上可以看作 混合加热循环当预胀比 时的特例。
6-3 活塞式内燃机的定容 加热循环和定压加热循环
图 6-8
图 6-9
6-3 活塞式内燃机的定容 加热循环和定压加热循环
2、活塞式内燃机定压加热循环分析
有些柴油机的燃烧过程主要在活塞离开上止点的一段行 程中迚行,一面燃烧, 一面膨胀,气缸内气体的压力基本保 持不变,相当于定压加热。这种定压加热循环(又称狄塞 尔循环)也可以看作混合加热循环的特例。 状态3和状态2重合,混合加热循环便成 了定压加热循环(图6-10、图6 -11)。令式(6-4)中 , 即可得定压加 热循环的理论热效率计算式:
06 第六章 转矩流变仪

转矩流变仪是一种多功能、 积木式流变测量仪, 通过记录物料在混合过程中对转子或螺 杆产生的反扭矩以及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可研究物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分散性能、 流动行为及 结构变化(交联、热稳定性等),同时也可作为生产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由于转矩流变仪与 实际生产设备(密炼机、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等)结构类似,且物料用量少,所以可 在实验室中模拟混炼、挤出等工艺过程,特别适宜于生产配方和工艺条件的优选。 转矩流变仪的基本结构可分为三部分: 微机控制系统, 用于实验参数的设置及实验结果 的显示;机电驱动系统,用于控制实验温度、转子速度、压力,并可记录温度、压力和转矩 随时间的变化;可更换的实验部件,一般根据需要配备密闭式混合器或螺杆挤出器。 密闭式混合器(图 6-1)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密炼机,由一个“∞”字型的可拆卸混合室和 一对以不同转速、相向旋转的转子组成。在混合室内,转子相向旋转,对物料施加剪切,使 物料在混合室内被强制混合;两个转子的速度不同,在其间隙中发生分散性混合。
∆E -1 T + n ln N R
(6-3)
显然,根据系统自动记录的转矩 M、温度 T 和转速 N,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可得到∆E 和 n、 K′。但困难在于常数 K、C1、C2 无法确定。 6-2.2 温度补偿转矩 物料在混炼过程中,由于摩擦生热导致物料温度随时间延长而升高。对高聚物而言,其 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导致转矩下降。因此,应当对温度效应进行补偿。通常可采用 Arrhenuius 公式获得温度补偿转矩:
转速 N 为常量,因此上式两边积分可得
EM =
(6-9)
其中 MT 为总转矩,可由系统自动积分得到。 定义比机械能为机械能与物料重量的比值:
ES =
06 第六章 国际贸易中的政治经济

第六章国际贸易中的政治经济一、贸易政策措施限制贸易的方式主要有关税、配额、禁运、外汇管制、自愿出口限制、国产化规定和行政管理政策以及反倾销政策等。
近几十年来,关税壁垒下降,非关税壁垒如补贴、配额、自愿出口限制和反倾销政策呈现上升趋势。
1. 关税◆关税是对进口或出口商品征收的一种税收。
关税分两类:从量关税是按进口商品每单位征收一个固定的税额;从价关税是按进口商品价值的一定比例征收的税额。
在大多数情况下,向进口品收取关税以提高进口品的价格,是为了保护国内生产商免受国外的竞争;同时,关税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征收关税:政府得益,因为税收增加了政府收入;国内生产者得益:因为关税通过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给他们以某种保护,使其免遭来自外国的竞争;消费者受损:因为他们必须为某些进口品支付高价。
政府和生产者获得的利益是否超过消费者的损失取决于各种因素。
◆从经济角度分析进口关税的影响可以得到两个结论:①关税无疑地是保护生产者而损害消费者的,当它们保护生产者免遭外国竞争时,对供给的限制也提高了国内价格。
②关税降低了世界经济的总体效率。
这是由于保护性的关税鼓励国内企业把理论上在国外生产效率更高的那些产品放在国内生产,其结果是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有时关税是向出口到别国的商品征收的,总的来说,出口关税有两个目的:第一,提高政府收入;第二,通常是因为政治原因限制一个部门的出口。
2. 进口配额和自愿出口限制◆进口配额是对进入一个国家某种商品数量的直接控制,这种限制通常是通过对个人组成的团体或企业发放进口许可证强制实行的。
关税和配额的结合产生了关税配额,在关税配额下,向超过配额的进口品征收的关税超过配额内的。
◆自愿出口限制是由出口国政府——通常是在进口国政府的要求下——对贸易强制采取的一种配额。
外国生产商同意自愿出口限制是因为他们害怕如果不这么做,可能遭到更具破坏性的惩罚关税或进口配额。
同意自愿出口限制被看成是缓解一国保护主义者的压力,扭转不利形势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