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态_从句子到语篇的推广_李战子

合集下载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域下的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影片《功夫熊猫3》为例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域下的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影片《功夫熊猫3》为例

2472020年42期总第534期ENGLISH ON CAMPUS多模态话语分析视域下的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影片《功夫熊猫3》为例文/李轶圆自己身世的故事展开。

在揭开自己身世之谜的过程中,阿宝与生父和熊猫村的同胞相遇,虽在途中遇到了邪恶势力的干扰和破坏,但阿宝从不气馁、迎难而上,并在那些淳朴可爱、善良勇敢的熊猫同胞的帮助下,共同对抗并最终战胜了邪恶力量。

这部中美合拍的3D动画片,在中国上映首日票房就轻松过亿。

能获得如此佳绩,接地气的字幕翻译功不可没。

仔细研究该片的字幕翻译,笔者发现,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该片的翻译中得到了完美的运用。

因此,笔者试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三个方面来分析该片的字幕翻译。

1. 文化层面。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国家的语言蕴含着该国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习俗,电影中的语言也是如此。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国外电影中的原声台词,阻止了他们理解其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

因此,字幕翻译者,实际上承担了帮助观众跨越语言障碍的桥梁作用。

张德禄教授(2009)对字幕翻译中的文化成分非常注重,因为文化元素的翻译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接受。

因此,对于字幕翻译者来说,在重视翻译本身功能性原则的同时,也要重视在翻译中体现出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如在影片中,阿宝的师傅为了激励阿宝,曾反问他:你神龙大侠每天就满足于“high-five buddies”? 这里, “high-five”在美式口语中是朋友间互相击掌以示友好和亲密的意思。

然而,在中国,朋友间很少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亲密。

因此,若直译为“每天跟朋友们击掌”,就会让没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中国观众感到莫名其妙。

该片的字幕译者显然注意到了这种文化成分的差异,将其译为:“你每天就给猪大婶卖萌,给兔子耍帅?”猪大婶和兔子都是片中人物,是阿宝的近邻,观众很容易就能理解师傅的言外之意。

这里,译者很好地运用了时下流行的网络用语,将原语中的文化现象以中国观众可以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

对系统功能语法情态意义研究的历史追溯

对系统功能语法情态意义研究的历史追溯
为三类 g基 本 助动词 、情 态助 动词 和半助 动词 。在
句法作用中,传统语法讨论了情态动词作为助动词
收 稿 日期 :20 0 2 0 6— 3— 7
作者 简介 :吴 静 (9 8 ) 17 一 ,女 ,重庆市人 ,四川外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语用学 、认知语言学研究。

1 7・ 3
维普资讯
第 3期
宜春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 )
第 2 8卷
能 的手段考 虑进来 ,同时韩 礼德认 为 ,情 态功 能不
二 、逻辑 学 中的情 态
仅 限于 情 态 动 词 ,还 可 以通 过 名 词 ,形 容 词 ,副 词 ,借词 短语 以及相应 的不 同结 构 ,比如 :小 句来 表 现 。 系统 功能语 言学将 语篇 纳入 了研 究 的 范畴
吴 静
( 四川外语 学 院研 究 生部 ,重 庆 4 03 00 1)

要 :人 际功 能是韩礼德 提 出的三 大元功 能之 一 ,而情 态是 人 际功能 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 。传
统语法范畴 中的情 态仅限于情 态动词,逻辑学中对于情 态也有一定的探讨。本文通过追溯情态意 义的研究历程 ,发现 系统功能语 言学派借鉴 了 家所长,在此基础之上 ,扩展 了情态意义的研究 各 范 围,这对研 究语 篇 的人 际功能 具有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关键词 I情 态;传统语法;模 态逻辑 中图分 类号 IH1 文 献标识 码 :A 4 文 章编号 117 30 (06 3— 17— 3 6 1— 8 X 20 )0 0 3 0
情态可以被普遍看作是说话人对一个状态的认 知上 、情 感上 和意 愿 上 的态 度 。 情 态 不仅 是 一 个 重要 的语 法 范畴 ,而且 是一个 复杂 的功 能领域 。本 文追溯情态意义的研究历程 ,并且试图找出系统功 能语言学派情态意义的研究和其它语言学家的历史

电影《小妇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电影《小妇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收稿日期:2020-9-9公们对生活、爱情和理想的思考和追求。

该影片延续了原著中对积极、善良与勇敢的赞美,又突出了成长的矛盾和女性的力量。

本文通过对该电影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方面的分析,解析不同的符号系统如何相互合作,构建电影中的隐含意义,并从新的角度探索电影中的社会信息。

理论概述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学者对多模态话语分析进行了探索。

Barthes(1977)探究了语言和画面的关系以及两者如何在交际过程中通过互动来表达意义。

o’Toole (1994)探讨了语言在绘画、雕塑和建筑这些视觉艺术中的作用,并认为图像可以像语言一样被深入研究。

Kress et al.(2006)在著作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中阐述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并提出了视觉语法理论,极大地推动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发展。

还有许多学者开展了创新性研究,不仅对理论本身进行探讨,而且将多模态话语分析实际应用于各个领域。

李战子(2003)首先将视觉语法理论引入中国,其后多模态话语分析及相关研究在国内迅速发展。

朱永生(2007)、胡壮麟(2007)和张德禄(2009)等学者介绍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本文以Kress et al.(2006)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

他们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中元功能的应用为基础,认为图像和其他视觉模式,如语言模式,可以实现三个元功能。

语言语法决定了将单词、从句和句子组织成一个整体语篇的规则,同样,视觉语法以不同的复杂性描述了由人物、地点和事物组成的视觉陈述。

视觉语法理论为视觉图像的分析提供了新方法。

视觉符号能够反映现实世界中的事件和经验,代表不同的人际关系,而且构成不同视觉模式布局。

视觉语法的核心是再现意义、交互意义和构图意义。

再现意义由被描绘的事物、参与者、参与者的行动以及环境设置构建而成,它可分为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下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演讲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下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演讲分析

1562018年10期总第398期ENGLISH ON CAMPUS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下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演讲分析文/刘畅【摘 要】作为政治话语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演讲语篇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

本研究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三个纯理功能为理论框架,以特朗普的就职演讲语篇为语料,探究其演讲中运用的语言策略以及语言策略的功能。

研究结果表明,特朗普主要采用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陈述语气、大量的情态动词“will”、大量的人称代词“we”、“you”和标记主位等语言技巧,旨在引起听众共鸣、获取听众信任、抚慰听众。

本文对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政治演讲语篇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特朗普就职演讲;系统功能语法;语言策略;语言策略的功能【Abstract】As a political discourse, the inaugural address of American president Trump has been focusedcontinuously in the academic circle. The research employed Halliday’s three functions of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 and selected Trump’s inaugural address as the language material,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language tactics of the speech and the functions of the language techniques.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rump mainly adopted material process and relational process, indicative mood, the modal verb——“will”, the personal pronouns——“we” and “you” and marked theme to draw resonance and confidence of audiences and to provide consolation for the audiences. The article has made an enlightening impact of understanding and analyzingthe discourses of political speeches.【Key words】Trump’s inaugural address;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language tactics;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 tactics 【作者简介】刘畅(1996.09- ),女,汉族,辽宁本溪人,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英语(文化与交际)。

评价理论视角下的《声声慢》英译本

评价理论视角下的《声声慢》英译本

121一、引言评价理论被认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范式下对语言人际意义的重大发展,主要关注的是作者或说话者如何表达他们对事物、人和情况的立场和观点,以及他们如何在文本或话语中构建和加强自己的声音(Martin & White, 2005)。

它由三个子系统组成:态度(分为情感、鉴赏和判定)、级差以及介入。

态度表达主体的情感反应、对事物的评价和判断;级差调节态度的强弱和主体介入的程度;介入系统则关注说话者参与话语的方式及声源的问题。

运用语言学理论进行翻译研究是20世纪以来的一种流行实践,然而,很少有学者采用评价理论进行研究。

目前为止,评价理论的应用虽然已扩展到各种类型的翻译研究,但在诗词翻译方面的研究却相当有限。

从评价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李清照《声声慢》的三个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是评价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适用性的又一例证,能进一步拓展评价理论的应用范围。

同时,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充满思想、情感以及音韵美的文学形式,在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遗产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通过运用评价理论来解读李清照词中的态度,一方面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词人的情感和观点,并探讨不同译者如何处理文本资源;另一方面能够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并为世界文学的多样性做出贡献。

二、评价理论评价理论是韩礼德提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

系统功能语言学确定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Halliday,2000),其中人际意义涉及社会关系的谈判。

长期以来,学者们一直从小句的角度研究人际意义,包括语气和情态;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Martin等人开始从词汇的角度拓展人际意义的研究,并提出了评价理论。

自建立开始,该理论一直都是国外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

Martin和White在2005年合作的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 出版后还对该理论进行了陆续的拓展研究。

多模态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语篇分析

多模态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语篇分析

多模态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语篇分析海娜【摘要】Commercial advertising discourse involves the discussion of texts, audio files and video files as well, while the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approach can provide a fresh perspective and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it. Under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muhimodal grammar evolved from Halliday's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modes used by the advertisement designers to negotiate and align with readers so as to persuade and advertise them, thus in turn proves the massive superiority of muhimodality theory in the analysis of advertising discourse.%商业广告语篇分析涉及到文字、声音、图像等多模态的探讨,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能为其提供新的视角和有效途径。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为基础,多模态语法框架分析了一则商业广告语篇,探究广告设计者与读者协商以联盟读者,达到劝说和推广的目的,进而验证了多模态理论对分析商业广告语篇优越性。

【期刊名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4页(P38-41)【关键词】多模态;商业广告;语篇【作者】海娜【作者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兴义56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语篇世界也变得异彩纷呈,瞬息万变。

商务英语中的情态表达及其人际功能

商务英语中的情态表达及其人际功能

商务英语中的情态表达及其人际功能情态表达在商务英语中应用十分广泛,几乎涉及到商业活动的各个领域和交易过程的各个环节。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Halliday)建构的系统功能语法可以引导我们对具体语境中的语言使用进行客观描述,从而选择得体的语言表达模式;同时,该功能语法也有利于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以及各种文体的语言运用,进而更好地明白和掌握其中的规律。

本文通过对商务英语,如商务谈判英语、公函英语和契约英语中的情态表达进行功能语法分析,着重探讨商务英语中情态表达的多重人际功能。

一、情态的定义语言是社会活动的产物。

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它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发挥多种功能。

以韩礼德为代表的功能语言学派把语言的纯理功能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其中人际功能是指语言体现各种人际关系的功能,主要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体现。

情态系统是表达说话者对事物的判断或评价的语义系统。

作为人际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情态系统所表达的意义是从说话者本人角度对其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作的判断,在命令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或在提议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

情态具有“归一性”,也就是说它所涵盖的意义领域是介于“是”与“不是”两极之间。

[1]广义的情态指表达命题的情态和表达提议的情态。

当语言用以交流信息时,小句以命题的形式出现。

情态意义的归一性表现为断言和否定,也就是从可能性或经常性的角度看这个信息的可靠性,韩礼德称之为情态化。

而当语言用以交流物品和服务时,小句则以提议的形式出现,其情态意义的归一性表现为规定或禁止,也就是表达说话人对于交换最终成功的自信程度,这种情态被韩礼德称为意态化。

[1](P89) 二、商务英语中的情态表达韩礼德把情态系统划分为情态化和意态化。

情态化可以由语气中的限定性情态助动词、情态副词来表达,或由两者一起来体现。

意态化一般由语气中的限定性情态动词、被动谓体动词或谓体形容词来体现,也可以由语气副词与限定性情态动词一起来表达。

论情态值在《黄色墙纸》中的人际功能

论情态值在《黄色墙纸》中的人际功能

论情态值在《黄色墙纸》中的人际功能作者:盛彧航来源:《东方教育》2018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从纯语言的角度出发,在功能语法情态量值理论框架下,通过对小说《黄色墙纸》中话语情态的分析,意在揭示语言如何通过情态表达态度、体现意义,从而更好地剖析小说中人物的心理,理解语篇的社会意义,也为系统功能语法中利用人际功能探讨语篇意义提供了佐证。

关键词:情态量值;《黄色墙纸》;人际功能;语篇意义1.引言韩礼德(Halliday1994)把语言的元功能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人际功能指的是讲话人运用语言参加社会活动的功能(朱永生,严世清2001),讲话人可以在某一情境中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态度,甚至可影响到听者的态度和行为。

情态(Modality)是人际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态的选择通常与说话者的态度、地位、身份等特征息息相关,通过阐述讲话人的主观看法,体现话语使用者本人对所认知事物的态度,因为“主观是情态的基本特性”(Palmer 1986)。

短篇小说《黄色墙纸》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权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代表作。

此短篇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经验叙事,讲述了一位知识女性在父权制家庭里备受压抑的进而疯癫的经历。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于吉尔曼的小说《黄色墙纸》的大部分研究是从文学的角度出发,关注叙事策略的解析、人物形象的构建和女权主义的体现,而忽视了语言形式以及其背后意义的分析。

功能语法理论的产生,为话语人际意义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采用韩礼德的情态量值理论分析小说中人物情态的选择,意在揭示语言如何通过情态表达态度、体现意义,从而更好地剖析小说中人物的心理,理解语篇的社会意义。

2.文献综述传统语法主要关注情态意义在形式、逻辑和概念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忽略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力。

系统功能语法的形成和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情态分析模式。

Halliday (1994:362)将情态系统分为情态(modalization)和意态(modulation)两个类别,有主观性和客观性两种取向(Halliday1994:35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rom concluding that you lifted 50 lbs. ( 某 些前提使我不能得出你 能举起五十 磅的
结论) 作用于 主体的社 会- 物理力 量和 作用 于说 话
人的推理过程 的预 测的逻 辑 力 量 被看 作是可 以
类比的, 因此情态词的多义性( 根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 认知意义)
2000 年第 4 期 总第 102 期
外语学刊 FOR EI GN L AN GUA GE RESEA RCH
2000, 4 Ser ial 102
情态 从句子到语篇的推广
李战子
(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南京 210039)
摘 要: 情态是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常认为其语言体现者是情态动词和情态修饰语。作者通过对 情态概念的系统调查, 建议紧紧抓住话语中的人际意义, 同时拓展话语层级概念, 以期分析更具体、更连贯。
2 2 传统语法中的情态 情态词的意义 在传统语法中, 情态就是一系列情态 助动词所 表达的意义。语 法学家 把情 态等同 于在 句法 上或 词素上的情态 表达 法。每个 句子可 看作 由两 部分 组成, Dictum ( 所 说 的 内 容 ) 和 Modus ( 如 何 说 的) 。语言学家的主要任务 是区分情态部 分和内容 部分。当情态是由高一级的述位 表达时, 区分较为 容易, 但当情 态表达 是简 单句 的一部 分时, 区 分就 变得复杂了。在这种情况下, 情态表达可 有多种形 式, 如作为副词, 作为情态动词, 或作为动 词上的标 记( 语气 、时态) 等 。
2 情态及其分类 情态可被看作是说话人对一个状 态的认知上、 情感上和意愿上的 态度。( A sher , 1995: 2516) 这 是 一般意义上的理解。 2 1 逻辑中的情态 语言学中对情态的理解源于模态 逻辑, 即 一个 命题映射于 一系 列 可能 世 界 中真 假 值的 有 效性。 传统模 态逻辑中 唯一的 模态和 必要性 和可能 性有 关。逻辑中的 模态 是建立 在必 要性和 可能 性基 础
最后, 他区分了情态的两种向度 ( or ientations) : 主观和客观。例如, 情态可以被隐 喻性地编码 在一 个显性的主观从句中, 突出说话人的主观观点 。
I think that she is right. 另一方面, 说话人也可以用显 性的客观的 形式 来淡化他自己的观点, 为本来只是 一个看法的 东西 增添客观确定性。( Halliday , 1985: 340)
It is obvious that she is right. 与此相关联的是 情态隐 喻 。在 功能语法中, 韩礼德用 情态 隐喻 这 一概 念拓宽 了情 态研究 的 范围。所谓 情 态隐喻 , 以可 能性 为例, 说 话人 对 他的话的可能性不是用小句中的情态 成分来表示, 而是用一个单独的主句构成主从复句 来表达, 这个 主句就是情态隐喻, 如下例中的 I think : I think it is going to rain. 这可用反义问句来检验, 我们说
上的。可能性指 某个命 题至 少在一 个可 能世 界中 是真实的。模态 的实质 在于 把句子 意义 相对 于一 系列可能世界的有 效性相 对化。L yons( 1997: 793, 823) 把情态区分为两种: 认 知的和道义 的。认知的 情态是关于知识的可信程度, 而道义的情 态是关于 道义主体的行 为道 义上的 可允 许的 程度。这 是源 于逻辑的两分法。
T he dir ect force( of M om s aut hority)
co mpels you to come home by ten. ( 妈 妈的权威迫使你十点回家)
( 2b ) Y ou must hav e been home last night. ( 昨晚你一定在家)
T he available( direct ) ev idence compels
类似的我 们 可把 I m cer tain , It s likely ,
8
it s certain , you can t ser iously doubt t hat. . . , everyone admits that . . . 等 都看作 情态 隐喻, 因为 它们都表示 I believe . ( Halliday, 1995: 355)
3 2 功能语法研究情态的不足之处 3 2 1 情态和意态? 在韩礼德的情态体系中, 我们可感到 一种不和 谐, 那就 是他 把认 知型 的情 态叫 做 modalization , 而把道义 型的 情态 叫做 modulation ( 意 态) , 似乎 这两者是一个总的 modality 的分支。 传统上把情态 分成 认知型 和道 义型 两种 经常 造成一些多义现象, 即同一情态词可有两 种情态意 义, ( Bybee, 1995: 5) 如在 You may come in now .
Some potentiality enables me to life 50lbs. ( 某种潜力使我 能举起五十磅)
( 3b) You can t have lifted fifty pounds. ( 你不可能举起五十磅)
Some set of premises dis - enables me
关键词: 模态; 人际意义; 话语
中图分类号: H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0100( 2000) 04- 0007- 06
1 引言 情态是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也是一个 复杂 的功能领域, 以其独特的方式挑战 着功能主义 理论 ( Givon, 1995: 111) 。在语篇 分析中, 系统 功能语 法 认为情态是人际元功能的主要实现手 段, 当我 们把 对情态的分析应用于语篇时, 发现 学者对这一 概念 的理解经历 了从 狭义到 广义、从 孤立到 联系、从 单 纯语义到社会建 构意 义的过 程。本文 的目 的正 是 寻找情态研究从语法到语篇的轨迹, 讨论扩大 及加 深对情 态这一传 统语法 范畴的 理解对 分析功 能主 义框架中的人际元功能的重要性, 旨在使它成 为分 析特定体裁话语的人际功能时的中心概念。
I think it s going to r ain, isn t it? 而非* I think it s going to r ain, don t I? 可见该句是 It s probably going to rain( isn t it ?) 的 变体, 而不是 John thinks it s going to r ain 的 第一 人称对应句。
( 1b) Jo hn may be there. ( John 可能在 那 儿)
I m not bar red by my premises from t he
conclusions that he is t here. ( 我 没 有 被
我的推理禁止作出他在那儿的结论)
must ( 2a) You must come home by ten. ( M om said so) . ( 你 必 须 十点 回 家 妈 妈 这 么 说)
韩礼 德 首 先 区 分 了 两 种 情 态, 情 态 本 身 ( modalization) 是说话人对命题的 可能性的 判断, 包 括可能 性阶 ( possible, probable, certain) 和 通 常性 阶 ( sometimes; usually , alw ays) 。 意 态 ( modulation) 是 说话人对命 题的可希 望性 的判断, 包 括道 义阶( al low ed, supposed, r equired) 和倾向性 阶( willing, keen, determined) 。韩 礼德给这些形式 赋值, 在每一 个阶 中, 第一项为低值, 第二项为中值, 第三项为高值。
性般配
Sw eetser 从认 知上 解 释根 情 态意 义 扩展 到 认 知领域 即我们总是 把描 述外 部世 界的 语言 用
到描述内部 世界, 即 心理世 界, 这一世 界与 外部 世
界在结构上是隐喻性地平行的。
may ( 1a) John may g o. ( John 可以走)
Jo hn is not barred by ( my or some other) author ity from going. ( JOHN 没 有被 我 ( 或其他权威) 禁止走)
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you were
ho me. ( 现 有的证据迫使我 作出结 论 晚在家)
你昨
对( 2b) 的 认知性 分析 把说话 人心 中的 推论 看 作和( 2A ) 中外在的权威的力量是平行的。
Can ( 3a) I can lift fifty pounds. ( 我能 举起 五 十磅)
T his may be your lucky day ! 中, M AY 分别表示 道义 性的允 许和 认知 性的 可能 性; 同样, M U ST 既可表示道义上的允许, 也可表示 推测的可能性, 如:
You must be here at seven.
T hat must be the mailman at the door . 最近 的 研 究 ( Sweetser , 1995; Bybee, 1995) 认 为, 并不存在一个 统领这两者的 Mo dality , 而应把 道义型情态看作是根情态, 即通常由它发 展出认知 性情态意义。认 知型情 态是 由道义 型情 态的 比喻 化而来。这里所 说的比 喻化 指的是 两个 域之 间的 转化, 即从外部世 界转为心理世界。下面 就来更仔 细地看一下认知型情态和道义型情态的关系。 3 2 1 1 情态动词的多义性 传统上区分的 认知 型和道 义型 情态 有时 会造 成多义, 即一 个情态 动词 可用 来表示 这两 种情 态。 如英 语 中的 may 既 可 表 示道 义 上的 允 许 ( 如 you may come in now ) , 又 可 表 示认 知 上的 可 能性 ( 如 this may be your lucky day! ) , 而 must 可以表示道义 上的必须, ( 如 you must be here by seven) 也 可以表 示推测的可能性( 如 that must be the mailman at the door) 。对这种在多种 语言中都 可观察 到的多 义性 的历时研究表明, 所谓的道义型情态意义 典型地是 从认知型情态意义发展而来的。如 Sweetser( 1995: 50) 发现英语的情态词在历 史上是从非情 态意义演 变而来的, 如古 英语 M AGAN 原意为 强壮、能 干 等身体方面 的 力量, 然后 带 上了 道 义型 的 情 态意 义, 再到 后来才扩展到也可包括认知意义。 3 2 1 2 认知 上的 解 释: 两 个域 之 间 的隐 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