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同步习题: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必修1)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高一生物: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练习

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
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分子构成B.细胞膜表面有糖蛋白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答案:B解析:细胞识别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2.用两种不同的荧光分子分别标记两个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再将两个细胞融合,经过一定时间后,会发现两种荧光均匀分布在细胞膜上,这表明了组成膜的脂分子( ) A.在双层之间做翻转运动B.做自旋运动C.尾部做摇摆运动D.沿膜平面做侧面运动答案:D解析:该实验表明组成膜的脂分子,沿膜平面作侧面运动。
3.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论述,能揭示出不同的膜物质分子之间排布关系的是( )A.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B.球蛋白分子覆盖或镶嵌于脂双层C.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D.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有流动性答案:B解析: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较恰当地表明了磷脂和蛋白质的关系。
4.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下列哪种现象( ) A.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B.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C.变形虫的变形运动D.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间答案:C解析:变形虫的变形运动是建立在膜的流动性的基础上。
5.人体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这个过程的完成依靠细胞膜的( )A.选择透过性B.保护作用C.流动性D.扩散答案:C解析:变形运动是由结构特性决定的,结构特性主要指流动性。
6.细胞上与细胞的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着有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A.糖蛋白B.磷脂C.脂肪D.核酸答案:A解析: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的镶嵌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与糖分子结合成一种复合蛋白(糖蛋白)位于细胞表面。
膜内蛋白主要作为载体,而膜外的糖蛋白主要用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
高中生物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 2 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础牢固1. 以下过程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没关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B.某合成酶进入细胞核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别复原D.变形虫的运动分析某合成酶由核孔进入细胞核, 该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没关。
答案 B2. 脂溶性物质可以优先经过细胞膜, 这是由于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支架B.细胞膜上有转运脂质物质的载体蛋白C.细胞膜外有一层糖蛋白D.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多数可以运动分析细胞膜的成分中约50%是脂质 , 而且脂质中的磷脂双分子层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依照“相似相溶”的原理 , 脂质物质能优先经过细胞膜。
答案 A3. 以下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的表达, 错误的选项是 ()A.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基本支架B.组成膜的物质的运动使其拥有必然的流动性C.蛋白质分子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或贯穿于其中D.结构特点是拥有选择透过性分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拥有必然的流动性; 功能特点是拥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 D4.右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表示图, 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细胞膜上的③多数是不可以运动的B.②有疏水性的尾部 , 亲水性的头部C.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与②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①在细胞膜内外侧均有分布分析细胞膜上的③蛋白质多数是可以运动的,A 项错误 ; ②是磷脂分子, 有疏水性的尾部, 亲水性的头部,B 项正确 ;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③蛋白质分子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 项错误 ; ①糖蛋白在细胞膜外侧有分布 , 内侧没有分布,D 项错误。
答案 B5.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 在“流动镶嵌模型”中, 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 由于的分布使生物膜的结构表现出不对称性。
(2)用荧光抗体标记的人—鼠细胞交融的实验过程及结果以以下列图所示。
此实验结果直接证了然细胞膜中的, 由此能较好地讲解细胞膜结构的性。
(3)以下列图为胰岛 B 细胞结构模式图 ( 局部 )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同步检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温故知新:1、下列四项中除了()外,其余都是一个植物细胞组成的渗透系统的理由。
A、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是全透性的B、由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构成的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膜C、液泡中具有一定浓度的细胞液D、细胞液的浓度大于(或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2.请根据下述条件设计一实验,鉴别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写出实验步骤并分析实验结果。
一瓶10%的蔗糖溶液。
一瓶30%的蔗糖溶液,250ml烧杯1个,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一个,刻度玻璃管一支。
细线一根,支架一个。
(1)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2)实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讲解:例1:欲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请你帮助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选取人体的作为获取细胞膜纯净物的来源。
A.成熟红细胞B.神经细胞C.白细胞D.口腔上皮细胞(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中,由于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再用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上清液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4)1985年,O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解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5)1925年,Gorter Grendel用丙酮提取细胞膜的磷脂,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时,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由此可以认为细胞膜由组成。
如果单a层磷脂分子的面积为S,则该细胞表面积为。
例2:一位科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这是由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所决定的()A.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是选择透过性膜C.具有专一性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例3: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膜中央凹陷,最终缢裂形成2个子细胞,与这一现象有关的细胞学基础是()A.细胞核具有排斥性B.细胞质具有流动性C.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细胞具有周期性例4:食醋中的醋酸成分是活细胞不需要的小分子物质,蔗糖不是活细胞需要的大分子物质。
人教版必修一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作业

课时作业1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生物膜的“三合板式”静态结构不能解释下列哪一种现象( )A.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B.变形虫的变形运动C.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间D.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解析:生物膜的“三合板式”静态结构把膜结构描述成静止的、不变的,无法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答案:B2.科学家将细胞膜中的磷脂成分提取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这说明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上的分布状况是( )A.单层排列B.均匀稀疏排列C.双层排列D.均匀紧密排列解析:由于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呈双层排列,因此将细胞膜中的磷脂成分提取出来铺成单分子层,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答案:C3.下列有关生物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磷脂分子在生物膜的功能上起重要作用,所以功能复杂,磷脂分子种类和数目就多B.磷脂分子在生物膜的功能上起重要作用,所以功能复杂,磷脂分子种类和数目就要一样C.蛋白质分子在生物膜的功能上起重要作用,所以功能复杂,蛋白质分子种类和数目就多D.蛋白质分子在生物膜的功能上起重要作用,所以功能复杂,蛋白质分子种类和数目就一样解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其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决定不同生物膜功能的主要因素。
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其上的蛋白质分子种类和数目就多。
答案:C4.下列有关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组成B.核膜和内质网膜在结构上有密切联系C.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中的蛋白质分子是相同的D.细胞膜中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不是静止的解析: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两种膜中含有不同的蛋白质分子。
答案:C5.将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更容易运输到患病部位的细胞中,这是因为( )A.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允许对细胞有益的物质进入B.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骨架,且具有流动性C.生物膜上的糖蛋白起识别作用D.生物膜具有半透性,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解析:生物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磷脂分子易与细胞膜融合,并将药物运至患病部位。
整合高中生物必修1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同步练习 含答案

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当具有蛋白质衣壳的SARS病毒侵入人体后,体内的淋巴细胞就能识别这一异物,并产生相应的抗体。
淋巴细胞之所以能识别SARS病毒,是因为其细胞膜上具有()A.磷脂分子B.糖被C.蛋白质D.抗原2.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把人和鼠的两细胞融合。
融合后的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将融合后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保持其活性,会出现的现象是()A.细胞表面只发红色荧光B.细胞表面只发绿色荧光C.细胞表面一半发红光,一半发绿光D.细胞表面红、绿荧光均匀分布3.细胞膜与其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相适应的极为重要的结构特点是() A.磷脂分子排列成双分子层B.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C.球蛋白分子覆盖或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D.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4.细胞膜常常被脂质溶剂和蛋白酶处理后溶解,由此可以推断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①糖类②磷脂③磷酸④蛋白质⑤水⑥核酸A.①④B.②④C.②⑥D.①③5.经实验测定植物细胞的强度大于动物细胞,是由于它含有较多的() A.核酸B.脂质C.纤维素D.蛋白质6.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能反映该特点的是()①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②变形虫能伸出伪足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Na+、K +的吸收④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⑤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⑤D.①②④⑤7.吞噬细胞具有识别功能,是因为()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细胞膜表面具有糖蛋白C.细胞内能产生蛋白质D.细胞膜内有磷脂双分子层8.甘油、胆固醇等脂溶性物质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优先进人细胞,这最可能与下列哪项有密切关系.()A.载体的存在使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C.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甘油、胆固醇等物质进人细胞D.糖被能特异性地识别甘油、胆固醇等物质,9.细胞膜在功能上的特性是( )A.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具有选择透过性C.具有渗透性D.具有半透性10.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毒,这些生理活动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 )A.选择透过性B.主动运输C.一定的流动性D.保护作用11.食醋中的醋酸分子是活细胞所不选择的小分子物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同步练习 (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以下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是A.导管细胞B.人的红细胞C.白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D.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2.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一定条件下,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C.当外界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D.当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水分子停止进出细胞3.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其结构特点是具有A.全透性B.保护性C.选择性D.流动性4.如图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其中①和②表示细胞膜的组成成分,a和b为细胞选择吸收的物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识别与①密切相关B.①和大多数②是可以运动的C.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无关D.物质a和b的转运方式相同5.下列有关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B.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低时,哺乳动物红细胞失水皱缩C.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低时,洋葱磷片叶的表皮细胞吸水涨破D.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相同6.如图为甲同学进行的一项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其中叙述错误的是A.步骤B是观察细胞质大小及细胞壁的位置B.步骤E滴加的是清水C.该实验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实验前后的处理形成了自身对照7.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通透性实验,发现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得出了“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结论B.科学家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染料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并将两种细胞融合,发现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
这一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从细胞膜中提取的脂质铺成的单分子层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2倍,提出了“细胞膜只由脂质分子组成”D.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8.如图所示,白细胞在发现入侵的病原微生物或组织细胞碎片后,就会召集伙伴,伸出伪足将这些有害物质包裹起来吞掉,然后将其消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练习题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解析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无关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B.某合成酶进入细胞核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D.变形虫的运动解析:某合成酶由核孔进入细胞核,该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无关。
答案:B2.人的成熟红细胞溶血后,只剩下一层细胞膜外壳,称为血影。
如果将血影中的脂质抽提出来,在水面上铺展开,并用板条将其推挤到一块,则测得的脂质面积约是红细胞表面积的()A.1/2B.1倍C.2倍D.4倍解析: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将脂质抽提出来,在水面上铺展开,其表面积约是细胞表面积的2倍。
答案:C3.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欧文顿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科学家通过提取红细胞中的脂质实验,得出结论:膜的脂质分子是双层排布C.罗伯特森通过电镜观察,提出了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D.在建立生物膜结构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解析:欧文顿是通过对物质跨膜运输现象的推理得出结论的。
答案:A4.下图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模式图,正确的是()答案:A5.下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鉴别细胞膜的内外侧的依据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对于细胞膜来说,糖被只能分布在外侧,这是区分细胞膜内外侧的重要依据。
答案:A6.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这个细胞最可能是()A.人的白细胞B.鸡的红细胞C.蛔虫的体细胞D.大肠杆菌细胞解析:生物膜含有两层磷脂分子,如果磷脂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说明该细胞除了细胞膜外,没有其他的生物膜。
大肠杆菌细胞为原核细胞,除细胞膜外,没有其他类型的生物膜。
答案:D7.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也叫糖被),下面有关糖被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保护、润滑作用B.识别抗原C.信息交流D.选择透过性答案:D8.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的论述,错误的是()A.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基本支架B.组成膜的物质运动使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蛋白质分子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或贯穿于其中D.结构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解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练习: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课时训练1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础夯实1.下图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结构的是()答案:C2.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这些事实说明了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A.糖类和脂质B.糖类和蛋白质D.蛋白质和核酸答案:C3.不同植物间不能完成传粉过程,原因之一是不同植物的花粉和柱头细胞间不能相互“识别”,使花粉管不能萌发,这一现象最可能与柱头细胞的哪种物质有关?()A.硼B.磷脂双分子层D.蛋白质答案:C4.三种血细胞中,白细胞体积最大,却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中,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白细胞完成这两项生理活动是依靠()A.变形运动和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渗透作用和细胞膜的流动性C.变形运动和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C5.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C6.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
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答案:A7.在人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罗伯特森提出的三层结构模型与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同点是()A.都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B.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均匀排列在脂质分子的两侧C.都认为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脂质答案:C能力提升8.将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更容易运输到患病部位的细胞中,这是因为()A.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允许对细胞有益的物质进入B.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微球体能将生物大分子药物水解成小分子药物,优先让生物大分子物质通过答案:B9.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基本支架B.组成膜的物质运动使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球形蛋白质分子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或镶嵌、贯穿于其中答案:D10.细胞膜与其完成各种生理功能极为重要的结构特点是()A.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B.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C.球蛋白分子覆盖或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答案:D11.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C.全部蛋白质分子都镶嵌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也可运动答案:C1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实例不能反映该特点的是()A.人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的融合B.吞噬细胞吞噬病菌C.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D.变形虫伸出伪足答案:C13.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基础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关系最恰当的是()。
A.S1=2S2B.S1>2S2
C.S1<2S2D.S2<S1<2S2
解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因此细胞膜铺成单分子层后是表面积的2倍。
口腔上皮细胞还有具膜的细胞器,因此口腔上皮细胞生物膜铺成单分子层后大于细胞膜表面积S2的2倍。
答案 B
2.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
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
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
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
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解析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且油滴内部贮油,所以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头部向着油滴外,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
答案 A
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
①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②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③静止的④流动的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解析②③是罗伯特森提出的“三明治”模型特点。
答案 C
4.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
A.物理模型B.概念模型
C.数学模型D.计算机模型
解析流动镶嵌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答案 A
5.下列关于细胞膜流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磷脂分子有头和尾,磷脂分子利用尾部摆动在细胞膜上运动,使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因为蛋白质分子无尾,不能运动,所以它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C.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蛋白质载体的翻转运动,与磷脂分子无关
D.细胞膜流动性与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有关
解析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
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大多数也是可以运动的。
答案 D
6.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把人和鼠的两细胞融合。
融合后的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将融合后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保持其活性,会发生的现象是()。
A.细胞表面发红色荧光
B.细胞表面发绿色荧光
C.细胞一半发红光,一半发绿光
D.细胞表面红、绿色荧光均匀分布
解析由于组成膜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所以应当是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 D
7.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基本支架
B.组成膜物质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
C.蛋白质分子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或镶嵌、贯穿于其中
D.结构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解析选项中A、C介绍了细胞膜分子结构和空间结构,是正确的。
B选项描述了结构特点及原因。
而D 选项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的生理功能特点而不是结构特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2分)
8.(12分)如图为细胞膜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化学成分看,图中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
(2)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这种特点表现为图中①②③大都是可以________。
解析细胞膜是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构成的,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与蛋白质和脂质(特别是磷脂)构成的基本支架大都是可以运动的有关。
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蛋白质
(2)①磷脂双分子层(3)具有流动性运动的
9.(10分)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的脂质双层膜的原理而制备的人工膜。
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极性端(亲水)与非极性端(疏水)排列是不同的,搅拌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
(如下图)
(1)将脂质体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没有变化。
这一事实说明脂质体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________。
(2)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的模式图是()。
(3)由脂质体的形成原因及特点分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同时也可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物质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________成分有关。
美国科学家阿格雷试图从人血红细胞上寻找这种蛋白质——CHIP28。
他以这种细胞为实验材料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
解析本题通过模式图、示意图,探究制备的人工膜——脂质体的成分、结构、功能以及用途,应联系知识点,结合模型图,逐项分析到位。
答案(1)稳定性(2)B(3)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成熟的红细胞除细胞膜外无其他的膜结构,便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