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6课 音乐之声(节选)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6音乐之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6音乐之声

16 音乐之声(节选)知识与技能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过程与方法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重点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难点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朗读品味赏析法、讨论法、点评法。

多媒体课件、《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片段。

1课时这是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有一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这个故事曾被拍摄成德国影片《菩提树》,后来由“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改拍成电影《音乐之声》。

影片获得五项奥斯卡奖。

两年内放映收入四千二百五十万美元,超过《飘》。

许多观众——多半是妇女,连看十几次,到1971年《音乐之声》仍然脍炙人口,在美国历年来票房收入最多的影片中排第三位。

勒曼:美国剧作家。

1.背景知识。

《音乐之声》是根据百老汇一出上演四年而盛况不衰的歌舞剧改编的。

该片获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5项奖。

该剧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这部影片成为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

剧中广为流传的经典音乐有:《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多来咪》《晚安,再见》等。

1960年“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以一百万美元购得歌舞剧的改拍权,但附带一个条件:在百老汇未结束演出之前,影片不得上映。

人教版九下语文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ppt课件)

人教版九下语文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ppt课件)

☆课堂提高☆
做的怎样?
2.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 “我”心痛的事?
☆课堂提高☆ 找到窍门了吗?
响收成,孩子上学没有学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你知道吗?
☆课堂提高☆
3.分析选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 点敲下来……
☆课堂提高☆
你知道吗?
【答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敲雪时动作的小心翼翼,表现
了父亲对这些树的细心与重视(生怕不小心敲断树枝,影响收
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
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
☆课堂提高☆
灵活运用哟
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
☆课堂提高☆
你知道吗?
(17)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
起来吧,我吃一个!”
(18)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原文有删节)
你知道吗?
☆课堂提高☆
1.请分析选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3分)
☆课堂提高☆
你知道吗?
【答案】关爱子女,重视教育,坚韧,吃苦耐劳。(答出三点
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
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
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
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逃散而去。

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音乐之声(节选)ppt课件(精选)

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音乐之声(节选)ppt课件(精选)
(玛丽亚在萨尔茨堡郊外纵情歌唱游玩→正面 描写。修道院内,众人对玛丽亚的议论→侧面 描写。玛丽亚风风火火地闯进修道院→正面描写)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22
理解分析
读《音乐之声》的歌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试找出这段话用到的所有的修辞手法。
排比 前三句和后三句。 比喻 我的心想要像鸟儿从湖上飞回森林。
精品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6
电影《音乐之声》剧照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7
电影《音乐之声》剧照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8
话剧《音乐之声》剧照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9
话剧《音乐之声》剧照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10
话剧《音乐之声》剧照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11
感知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文中共有8个人物,包 括旁白需有9位同学朗读:
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 情歌唱。
第二场景(:“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 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16
理解分析
阅读第一个场景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剧本开头是怎样描写阿尔卑斯山的风光的? 这样写起什么作用?
全方位由远而近,由高而低地描写。这一环 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与玛丽亚的歌唱相映衬,情 景交融,烘托出玛丽亚的自由快乐。
天真活泼,热爱自由,不守常规,无拘无 束,大胆而富有活力,可爱而又让人头疼。
4.通过众人之口来表现玛丽亚这个人物的 形象,这种方法叫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侧面描写。能更全面、更完整地塑造人物 形象,使玛丽亚这个形象真实地、丰满地展现 在人们面前。

九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第16课_《音乐之声》ppt课件(精选)

九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第16课_《音乐之声》ppt课件(精选)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
玛丽亚与上校结婚,全家组成了家庭合唱 团。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德国军方胁 迫上校接受任命,为他们服务。上校一家在音 乐会上演唱歌曲,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并 激起全场人们的爱国之情。在音乐会尚未散场 之际,全家摆脱了监视,开车驶往国外,逃离 了德国军方的魔爪。
音乐之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电 影 《 音 乐 之 声 》


《 音 乐 之 声 》
《 雪 绒 花 》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
其剧情梗概是: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喜 爱歌唱的姑娘玛丽亚,由修道院院长派去给海 军上校冯·特拉普的七个孩子当家庭教师。特拉 普上校失去了妻子,他像统领军队一样严格死 板地管理孩子们,使孩子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 暖。玛丽亚来了以后,给孩子带来温暖,带来 欢乐,带来歌声,受到孩子们的爱戴,也改变 了上校的沉闷心境。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
注音并解释
峥嵘( zhēng )rón涟g 漪( ) lián yī
伫( zh)ù立
鳞次栉( )比 zhì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16课音乐之声教学课件共39张共39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16课音乐之声教学课件共39张共39张

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改变。 忍不住笑。
各种说法又多又杂,很不一致。
整体感知
细读感悟 听朗读,完成下列问题。 《音乐之声》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 答:是世界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
课文可分为几个场景?每个场景写什么?
全文共有两个场景,分别是: 第一场景:
第二场景:
(开头至“急速地跑下山来”)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利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 纵情歌唱。
《音乐之声》这部影片获得了巨大成功,得益于她音乐的艺术感染力,课文在这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玛丽亚的内心独白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嬷嬷对白式的、带有夸张式的歌唱,则富有 喜剧风格。二者都体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玛利亚在萨尔茨堡郊外纵情歌唱,快乐游玩→正面描写 修道院内,众人对玛利亚七嘴八舌地议论→侧面描写 玛利亚风风火火地闯进修道院→正面描写 很好地体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答:老成持重,城府很深 2.你是如何理解“反正我看黑羊身上的毛也一样 暖和”这句话的言外之意的?
答:言外之意是说玛利亚做修女也未尝不可,一样合适。
3.众人对玛利亚的评说虽褒贬不一,但我们依然能够看出她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玛利亚的个性特点。
答:天真活泼,热爱自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大胆而富有活力,可爱而又让人头疼。
(“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利亚的议论。
阅读第一个场景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剧本开头是怎样描写阿尔卑斯山的风光的? 这样写起什么作用?
答:全方位由远而近,由高而低地描写。这 一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与玛利亚的歌唱 相映衬,情景交融,烘托出玛利亚的自由快乐。
2.“流连往返”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 答:留恋得忘记返回。表现了主人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课文原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课文原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之声》课文原文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

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残雪斑斑点点,山风阵阵呼啸。

乐声在旷野中荡漾响。

钟声嘹亮。

山麓下。

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座落在绿树浓阴中。

山上。

流连忘返的玛丽亚在山坡草地上远眺群山,她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俯身拾起一块石子丢入溪水中,溪水激起了涟漪。

她又向前走去,一面放声歌唱《音乐之声》:群山洋溢着音乐之声,群山唱着古老的歌儿,群山把音乐之声充满我心房。

我的心要把听到的歌儿欢唱。

我的心想要像鸟儿从湖上飞回森林,它的翅膀不停地扑腾;我的心想要像小天使随风飘出教堂,深深地叹息;像在石头上翻滚的溪水一样欢笑;像初试歌喉的云雀通宵达旦地啼唱。

每当我的心感到寂寞,我要到山里去,我又会听到过去听到过的歌儿,我的心又会充满音乐之声,我又会放声歌唱。

玛丽亚伫立良久,隐隐听到修道院传来的钟声,她陷入遐思。

忽然,她猛省过来,用手一拍自己的额头,急忙拔腿就跑,没跑上几步,又转身奔回捡起地上的外衣,发出一声惊呼:“哦!”急速地跑下山来。

古老的修道院优雅、肃穆,从院里传来阵阵唱圣诗的和谐女声。

修道院内。

修女们从各处走来,端庄严肃的修道院院长、大嬷嬷贝尔塔和玛格丽塔三人正容款步走入经堂,一起虔诚地做日常功课。

钟声响起,院长顶礼膜拜,众修女齐声唱起《哈利路亚》。

院场上。

贝尔尼斯嬷嬷急匆匆走来,对院长说:“院长嬷嬷。

”院长:“贝尔尼斯嬷嬷。

”贝尔尼斯不无抱怨地说:“哪儿都找不着她。

”院长问:“玛丽亚?”贝尔尼斯:“她又跑到外头去了。

”大嬷嬷贝尔塔生气地:“也许……应该在她脖子上拴个铃铛。

”玛格丽塔大嬷嬷对贝尔尼斯说:“牲口棚去过吗?你知道她最喜欢牲口了。

”贝尔尼斯:“我到处找遍了,想得到的地方都去了。

”院长:“贝尔尼斯嬷嬷,别忘了这是玛丽亚,就应该到想不到的地方去找找。

”院长和两位大嬷嬷边走边接着谈论这件事。

人教版九下语文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课件(基础版)

人教版九下语文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课件(基础版)

题时结合题目阅读文段,分析句子结构,理解所讲内容,提取
答案。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课堂探讨☆
要点二: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做的怎样?
☆课堂探讨☆
做的怎样?
课文主要写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 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1.本文叙述了“80枚果子”的故事。请按例子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他”把采来的果子寄给母亲



灵活运用哟
☆课堂提高☆
【答案】“他”得知野果有毒急忙赶回家。 “老母亲”等待儿 子一起吃果子而避免不幸。 (语言简洁,意思符合即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把握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感知文章的 起点。对故事情节的概括,是近几年中考小说阅读的热门考题之 一。学生能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避免的是 前后相互交错,力求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课堂提高☆
做的怎样?
6.第(11)段中:“娘啊!”他不等母亲把话说完,就一把抱住母亲,把头 深深地埋在了母幸的怀中。此时此刻,文中的“他”肯定有许多话要说,请 你发挥想象,代“他”说几句得体的话。(不超过30字)
☆课堂提高☆
做的怎样?
【答案】略。(可从“惭愧、后悔、惊喜、庆幸”等角度描写,符合主题情 景,想象合理,语言得体即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具体应符 合人物的身份,职业和年龄等特点,还应注意说话的语气和口吻,内容还应 围绕“对母亲的爱“来组织。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

学 科网
仔细品读第一个场景描写,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画面,感受其诗尔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树林中不时传来云雀的歌声,婉转悠扬。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点点残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温润的白玉般,摄人心魄。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 山脚下,群峰相拥,绿水环绕,萨尔茨堡坐落其中。极目远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一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矗立,山坡上绿草葳蕤,树林茂密,小溪潺潺,真乃人间仙境也。 场景描写的作用: 这一段环境描写,由远及近,层次清晰,动静结合,色彩和谐。作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景,与人物相映衬,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 科网
感受形象美
(1)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玛丽亚的唱词和动作描写的语句。) 玛丽亚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拍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作描写,从外在形象上层现了她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学 科网
剧中为什么没有对玛丽亚的心理描写?
画面感,是影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影视作为视觉艺术,是由画面构成的。与之相应,影视剧本除了人物语言描写之外,主要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动作,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事件,使之能转化为影视中实际的视觉形象或读者头脑中想象的视觉形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视剧本的画面感。课文中对玛丽亚在野外放声歌唱时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玛丽亚和众嬷嬷的动作、神态描写,都具有生动的画面感。 心理描写难以转化为视觉形象,观众看不到。
学 科网
(2)课文第二个场景是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说说众人眼中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之声》(节选)背景资料《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

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欢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现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剧本集中体现了画面感和音乐故事片特有的音乐特色。

指导学生自读本文,应引导学生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体会其画面感;感知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体会音艺故事片的艺术特色。

课堂教学可采用朗读品味赏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能力目标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点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底色。

教学方法1.朗读品味赏析法2.讨论法3.点评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资料助读;研习课文,整体感知;欣赏品味,鉴赏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说话训练,体现鉴赏的个性。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戏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影视剧等。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大型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

(多媒体出示课文标题)二、资料助读影视剧本的特点电影文学剧本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

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

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

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三、明确学习目标多媒体显示:四、整体感知,了解剧情1.多媒体播放《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片断,学生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明确: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写少女玛丽亚当了见习修女后仍不改她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庄重的宗教礼仪时。

跑到野外放声歌唱、忘情游玩,后来猛然想起此时应做日常功课,于是匆忙赶回修道院。

而在同时,修道院里正乱作一团,嬷嬷们在到处寻找玛丽亚,院长就玛丽亚当修女的资格问题征询意见,众嬷嬷议论纷纷,她们都十分喜爱玛丽亚,但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回到了修道院时。

众嬷嬷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

提问,本文写了哪些画面?明确:课文主要写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艘艘对玛丽亚的议论。

五、欣赏晶味,引读提高1.师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1)仔细晶读第一个场景描写,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画面,感受其诗情画意。

学生讨论交流。

示例:巍峨峥蝾的阿尔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

树林中不时传来云雀的歌声,婉转悠扬。

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点点残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温润的白玉般,摄人心魄。

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

山脚下,群峰相拥,绿水环绕,萨尔茨堡坐落其中。

极目远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

一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矗立,山坡上绿草葳蕤,树林茂密,小溪潺潺,真乃人间仙境也。

(2)学生评点并体会其作用。

示例:这一段环境描写,由远及近,层次清晰,动静结合,色彩和谐。

作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景,与人物相映衬,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2.感受形象美(1)师生共同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生品味玛丽亚的唱词和动作描写的语句。

明确:玛丽亚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

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拍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作描写,从外在形象上层现了她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2)课文第二个场景是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请概括众人的意见,说说众人眼中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由发言。

课文科代表作总结: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

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

她们对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3)课文临近结尾处写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

请仔细阅读课文,尝试表演,体会其性格特征。

选五个同学表演,一人演玛丽亚,其余四人演修女。

选两位同学以导演的身份点评。

明确:玛丽亚闯进来时的一连中动作要匆忙,慌张、快捷:在众修女严肃而毫无声息的注视下,玛丽亚的表情应由羞愧转为无奈。

这一段文字是显示玛丽亚个性的生动文笔。

(4)剧本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生1: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如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等。

生2:立体刻画,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文中有正面描写,如第一个场景以及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

也有侧面描写,如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对话和对唱。

二者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这个人物形象。

特别是侧面描写,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地加以表现,颇见艺术功力。

教师提问:剧中为什么没有对玛丽亚的心理描写?学生明确:心理描写难以转化为视觉形象,观众看不到。

教师引申:画面感,是影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

影视作为视觉艺术,是由画面构成的。

与之相应,影视剧本除了人物语言描写之外,主要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动作,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事件,使之能转化为影视中实际的视觉形象或读者头脑中想象的视觉形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视剧本的画面感。

课文中对玛丽亚在野外放声歌唱时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玛丽亚和众嬷嬷的动作、神态描写,都具有生动的画面感。

(5)教师总结: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育描写和动作,神态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3.体味音乐美师生再次欣赏《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玛丽亚歌唱片断。

教师提问:课文是如何体现音乐故事片的特色的?学生明确:剧本中,玛丽亚的内心独自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嬷嬷对白式的歌唱,富有喜剧风格。

二者都体现了《音乐之声》这一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教师适当补充:音乐故事片是似音乐为重要表演形式的故事片,它在欧美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早已是一种相当成熟的电影艺术类型。

《音乐之声》被誉为“新风格”音乐故事片的杰作。

在这部影片中,音乐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剧情发展的重要表现手段。

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六、说话训练教师创设讨论氛围,《音乐之声》曾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一度风靡美国,你认为人们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生1: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影片塑造了一位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

据说许多观众连看十余次都不满足,这其中多半是妇女。

生2:我认为主要是因为音乐不朽的魅力。

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

人们也许彼此言语不遇,但音乐在哪里响起,哪里的人就可以共同起舞。

无怪乎,全世界都为玛丽亚所倾俩倒。

生3:剧中众修女活泼风糙的议论,突出体现了音乐故事片常有的喜剧色彩,这也是(音乐之声)成功的一个因素。

……七,课堂小结《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这一节课我们集中欣赏了其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

眼前似似乎是萨尔茨堡那壮田优美的景色、玛丽亚活泼轻快的身影,耳边似乎传来玛丽亚欢快的歌唱,那优美动人的旋律从心里流过,得到了至美的艺术享受。

让我们诚挚地道一声:癌谢玛丽亚,感谢勒曼。

八、布置作业1:修遭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榆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提示:结合语境,这两个比喻句生动而恰当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以及众嬷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2: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注意观察,用一段话描写这个人。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