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中药养阴清热之剂辅以病毒唑气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分析

中药养阴清热之剂辅以病毒唑气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分析陈怡;王剑;张旗【摘要】目的观察口服中药养阴清热之剂为主病毒唑气雾剂口腔喷雾为辅,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口服中药养阴清热之剂和病毒唑气雾剂口腔喷雾.对照组54例采用口服利巴韦林颗粒治疗,疗程各5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优于对照组74.07%(P<0.05).结论中药养阴清热之剂辅以病毒唑气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程短、显效快、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3(022)009【总页数】2页(P1501-1502)【关键词】疱疹性咽峡炎;小儿;中药治疗;病毒唑气雾剂;局部用药【作者】陈怡;王剑;张旗【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成都610000;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四川成都,610017;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6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个特殊类型。
多由柯萨奇A 组病毒引起,好发于夏秋季[1]。
目前由于缺乏抗病毒的特效药物,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病例选择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临床表现为发热、口疮、流涎、烦躁、舌红、苔黄厚、脉数。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7 版《儿科学》[3]中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断标准。
排除手足口病、疱疹性口腔炎、溃疡性口腔炎及未按规定正规治疗者。
1.2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在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1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7个月至7岁,平均3.50~1.50岁;病程1~2 d。
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观察

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喜炎平、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
对照组常规给予利巴韦林口服抗病毒。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
观察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天数、疱疹溃疡愈合天数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的体温恢复正常天数(1.96±0.52天,2.76±0.79天),疱疹溃疡愈合天数(4.51±0.42天,5.42±0.84天)缩短。
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在常规静脉补液的基础上,对照组利巴韦林颗粒10mg/kg.d,分三次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生产厂家: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静脉注0.2-0.4ml/kg/日。
对发热患儿(体温>38.5℃)给予口服布洛芬对症处理。
纳入病例均详细填写观察表,记录各项临床资料,包括体温、疱疹、溃疡等临床表现等有关检查结果及用药情况,同时观察用药后有无恶心、腹痛、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定(自拟)显著有效:2d内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咽峡疱疹缩小并逐渐消失,无溃疡形成;有效: 3d内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咽峡疱疹缩小并逐渐消失,有或无溃疡形成;无效:治疗4d以上体温仍不能恢复正常,疱疹不愈,溃疡形成且融合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加用喜炎平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正常天数、疱疹溃疡愈合、总有效率与对症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3、不良反应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
4、讨论疱疹性咽峡炎是婴幼儿夏秋季节呼吸道常见疾病。
主要由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
利巴韦林联合多种维生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分析

利巴韦林联合多种维生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分析目的观察利巴韦林与维生素B2、维生素C联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
方法将12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维生素B2、维生素C,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流涎情况和疱疹溃疡愈合时间,评价疗效。
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 <0.01),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巴韦林联合维生素B2、维生素C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利巴韦林;维生素;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以往治疗以抗病毒、退烧、补液对症治疗为主,但这种疗法只能对一部分患儿起到较好疗效,还有很多患儿病情迁延不愈或者反复感染,所以笔者希望能够找到新的治疗方法能够迅速控制症状,提高治愈率,同时又安全、廉价、易行,笔者所在科室应用利巴韦林联合维生素B2、维生素C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就诊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24例。
其中,男79例,女43例。
年龄5个月~6岁;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和咽峡部疱疹,并伴有体温升高。
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2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口服,相应症状对症处理,合并感染者酌情加用抗生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维生素B2、维生素C,其中利巴韦林10~15 mg/(kg·d),维生素B2 1~1.5 mg/(kg·d),维生素C 100~200 mg/(kg·次),用生理盐水配置成10 mL溶液,置于喉头喷雾器中,首日第1小时喷4次,以后每小时喷1次,睡眠时停用,每次2揿;第2天开始每天4次,每次2揿,连用5 d。
利巴韦林喷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观察

利巴韦林喷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利巴韦林喷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疱疹性咽峡炎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
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喷剂喷咽腔,首日每2 h一次,共8次,第2日及以后每4 h一次,4次/d,2~3喷/次,共用5~7 d。
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0.0%,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显效率38.9%,总有效率7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退热时间及疱疹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利巴韦林喷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明显,依从性好,可作为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首选药物之一。
【关键词】疱疹性咽峡炎;利巴韦林;病毒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疼、不能吞咽、流涎等症状,其主要病原为柯萨奇病毒感染。
我科应用利巴韦林喷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40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收集2005年6月~2006年6月我科留院观察及住院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76例,病例选择条件[1]:(1)年龄4月~5岁,突然发热、咽疼、不敢吞咽、流涎;(2)咽充血,咽弓、软腭、悬雍垂的粘膜可见数个及十数个灰白色疱疹,直径1~3 mm,周围有红晕;(3)病变局限于咽峡部而不波及口腔前部,亦不发生于齿龈及颊粘膜;(4)局部淋巴结不肿大;(5)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无异常淋巴细胞。
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退热、口腔护理,静滴穿琥宁10 mg/(kg·d),合并细菌感染加用青霉素或大环内酯类等治疗。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利巴韦林喷剂(蓬莱诺康药业有限公司)喷咽腔,首日每2 h 一次,共8次,第2 d及以后每4 h一次,2~3喷/次,4次/d,共用5~7 d。
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李春香
【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
【年(卷),期】2008(017)011
【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将124例临床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应用阿昔洛韦治疗;对照组60例,应用利巴韦林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44%,对照组有效率为90.00%.两组差异有统计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症状消失快,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总页数】2页(P909-910)
【作者】李春香
【作者单位】榆次区第一人民医院,山西,晋中,030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9
【相关文献】
1.阿昔洛韦缓释片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2.阿昔洛韦联合双料喉风散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3.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附60例报告)
4.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阿昔洛韦口服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观察
5.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30例疗效分析

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30例疗效分析疱疹性咽峡炎属于儿科常见传染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发病快,好发于夏、秋两季,多是因患儿感染A组柯萨奇病毒,A组柯萨奇病毒主要传播方式为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该病传染性较强,患儿可突发高热,并伴有咽痛、流涎等症状,体格检查可于患儿咽腭弓、悬雍垂等部位发现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疱疹。
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21年7月-2021年7月13例给予利巴韦林等常规药物治疗患儿以及17例常规药物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患儿单位时间预后情况,具体内容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21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30例儿童疱疹性咽患儿按照是否治疗中是否行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未应用开喉剑喷雾剂治疗)与实验组(应用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实验组17例患儿一般资料如下:男(10例)女(7例)比例为10:7,年龄在1岁至5岁,中位年龄为(3.12±0.22)岁,患儿发病至入院系统治疗耗时最短为6h,耗时最长为35h,平均病程在(22.14±O.12)h。
对照组13例患儿一般资料如下:男(8例)女(5例)比例为8:5,年龄在1岁至5岁,中位年龄为(3.11±0.23)岁,患儿发病至入院系统治疗耗时最短为6h,耗时最长为37h,平均病程在(22.21±0.14)h。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经统计学验证,PO.05。
1.2病例选择标准本次研究参考我国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制定的儿童疱疹性咽炎相关内容,参与本次研究的患儿均因咽喉疼痛入院,医师结合患儿临床症状以及体格检查结果均判定患儿符合疱疹性咽炎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排除在入院前接受系统治疗前服用其他治疗性药物患儿。
(2)排除合并呼吸道感染或手足口病患儿。
(3)排除机体重要脏器疾病患儿。
(4)排除对本次用药过敏患儿。
(5)排除不配合本次研究给药患儿。
1.3方法(1)对照组患儿均给予予利巴韦林常规治疗及利巴韦林喷雾剂口腔喷药处理,利巴韦林静滴剂量为每次7.5mg/kZ,一天2次,等量5%GS稀释后输注,利巴韦林喷雾剂剂量及方法为4-5小时喷雾吸入1次,每次2喷。
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52例疗效观察

腔病损 , 患儿疼痛明显 , 严重影 响进食 , 尤
其是婴幼儿表现为拒食 、 哭闹 明显 。引起
的降解 , 安全 性较 高 , 不 良反 应 小 J 。近
年来 , 国内外学 者 多主张雾 化 吸人 给药 。
本 文 中 通过 对 两 组 患 儿 的 观 察 比较 , 利 巴
天后两组 疗 效 比较 无 显著性 差 异 ( P> t b J L 疱 疹 性 咽 峡 炎 是 一 种 急 性 咽 峡
0 . 0 5 ) 。见 表 1 。
讨 论
炎, 多由柯 萨奇 A组病毒 引起 , 埃 可病 毒
3 0型 也 可 引 起 。多 发 生 于 7岁 以下 的 婴
每 次 5—1 0分 , 2次/ 1 7 1 。相 比 口服 和静 脉用药 , 每次治疗时间短 , 创伤刺激 小 , 患 儿 和家 长都易 于接受 。雾 化 吸入 给药 使 药物迅速达 到作用部位 , 避免 了在 胃肠 道
幼儿 , 有 一定 流行 性。临床表现为骤 起发
疱疹性咽峡炎具有 自限性 , 病程 7天 左右 。患儿全身反应较轻 , 主要表现为 口
热、 口痛 、 流涎 、 口臭 、 拒 食。疱疹 多发 生 于软腭 、 悬雍垂、 舌 腭 弓等 处 , 开 始 为 小 疱, 很快 破裂 , 可见浅溃疡 , 表面覆有淡黄 色或 白色假 膜 , 周 围黏 膜呈鲜 红色 充血 。
参 考 文献
1 沈 晓明, 王万平. 儿科学 [ M] . 第 7版.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 2 0 1 1 : 2 6 2 . 2 陈谦 明. 口腔 黏 膜 病 学 [ M] . 第 3版 . 北京 :
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入选的5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
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喷雾剂,观察组采用蓝芩口服液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96.55%,高于对照组79.31%,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食欲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05±0.56)d、(3.53±0.41)d、(3.45±0.53)d、(9.23±1.23)d,均低于对照组(6.76±1.05)d、(4.76±0.86)d、(4.80±0.75)d、(13.05±2.6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采用蓝芩口服液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蓝芩口服液;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该病好发于小儿群体中,是一种急性感染性咽峡炎。
该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尤其在夏秋两季节较为高发。
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惊厥、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
同时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哭闹、拒食,对于该病,通过有效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但是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患者可能会并发心肌炎或脑炎,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1]。
目前,临床中对于该病主要采取抗病毒治疗方法,蓝芩口服液是常用于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一种药物,该药物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2]。
本研究对59例患儿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入选的5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
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100例。
治疗组采用利巴韦林气雾剂喷雾口腔局部治疗,5 d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针剂静脉滴注,5 d为一疗程。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利巴韦林气雾剂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科较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多为柯萨奇A 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表现为骤起高热、咽痛、厌食、呕吐等。
体格检查可发现咽部充血,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2~4 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
疱疹溃疡后可形成小溃疡,疗程为1周左右。
湖南省郴州市儿童医院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本院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疱疹性咽峡炎诊断标准[1]的患儿200例,患儿有发热、咽痛、拒食等临床表现,查体可见咽部充血,可见疱疹,部分已形成溃疡,病变局限于口咽部且未波及口腔前部。
实验室检查:WBC(3.5~13.5)×109/L,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偏低。
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4个月~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5 h~2 d。
对照组10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3个月~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6 h~2 d。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利巴韦林气雾剂(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
商品名:信韦林,每瓶总量10.5 g/60 ml,内含利巴韦林75 mg,每瓶150喷,每喷含利巴韦林0.5 mg)喷雾口腔局部治疗,用法:第一日:1 h内用药4次,用药3喷/次,以后每隔1 h用药1次,用药3喷/次,2 d后,用药4次/d,每次用药3喷,5 d为一疗程。
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针剂10 mg/kg加入5%葡萄糖液100~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5 d为一疗程。
对体温>38.5℃者,两组均采用物理、药物降温及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分别治疗5 d后,复查血常规1次。
观察患儿发热、咽部疱疹等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显效:治疗5 d,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咽部疱疹消退;有效:治疗5 d,体温正常,症状好转,咽部疱疹减少;无效:治疗5 d,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P<0.01)。
3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柯萨奇病毒引起,主要侵犯1~7岁小儿,同一患儿可多次发病,治疗措施主要为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的抗病毒药,对大多数DNA和RNA均有抑制作用。
体外具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病毒等多种病毒生长的作用[2]。
其作用机制是本品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其产物作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和mRNA鸟苷转移酶,从而引起细胞内鸟苷三磷酸的减少,损害病毒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病毒的复制与传播。
有报道利巴韦林针剂肌注或静滴可导致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3],而局部用药一般能很好耐受,且不良反应少[4],故现多主张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喷喉局部用药。
首先大剂量冲击疗法,阻断病毒复制,充分压制病毒,以后1次/h,持续靶部位保护,病毒无喘息之机,2 d后,给予维持疗法,显著改善局部症状。
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P<0.01);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上述临床结果显示,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取得了较好疗效,能快速改善患儿的症状和体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71175.
[2] 刘雪成,万经江,于菲.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7):1584.
[3] 候秀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疗效观察.河北医药,2012,34(10):15421543.
[4] 杨宝峰.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