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完整版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诫子书》是三国期间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信。
从文中能够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行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穷希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经过智慧理性、精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特别深切,成为后代历代学子修身发奋的名篇。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寂静无致使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可以励精,险躁则不可以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说明⑴诫:警示,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谈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道德崇高的人。
指操守、道德、道德。
⑶修身:个人的道德涵养。
⑷养德:培育道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安静而不贪恋富贵荣华。
心里淡泊,不慕名利。
清心少欲。
明志:表示自己崇敬的理想。
⑹寂静:这里指寂静,集中精神,不分别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华。
⑻广才:增加才华。
⑼成:完成,成就。
⑽淫(yin)慢:不以为意。
慢:懒惰,懒散。
励精:悉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焦躁,狭小烦躁,与上文“寂静”相对而言。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⑿与:跟从。
驰:疾行,这里是增加的意思。
⒀日:时间。
去:消失,逝去。
⒁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同样飘零,形容人年光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肩负事务,对社会有利。
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屋。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分的享福,懒惰。
淫:过分。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寂静来提升自己的涵养,以节约来培育自己的道德。
不安静寡欲没法明确理想,不清除外来扰乱没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一定静心专一,而才华来自学习。
因此不学习就没法增加才华,没有理想就没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没法振作精神,焦躁冒险就不可以陶冶性情。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译文及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译文及知识点《诫子书》诸葛亮·三国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依靠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来培养品德。
不内心恬淡无法用来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无法用来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必须来自勤奋学习。
不学习无法用来增长才干,没有志向无法用来完成学业。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时光疾行,意志随岁月丧失。
最终成为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悲哀地困守在穷人住的房子里,到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注释1.诫:警告,劝人警惕。
2.书:书信。
3.夫:语气助词,用于句首。
4.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5.行:品行。
6.静:宁静专一。
7.以:连词8.淡泊:内心淡泊,不慕名利。
9.无以:没有办法来,10.明:明确、坚定。
11.志:志向12.致:达到。
13.远:远大目标14.广:增长。
15.成:达成,成就。
16.淫:放纵。
17.慢:懈怠。
18.励:振奋。
精:精神。
19.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躁:浮躁。
20.治:修养。
21.与:跟随。
22.驰:疾行,指飞速逝去。
23.意:意志,24.日:岁月。
25.去:消逝,丧失。
26.遂:最终。
27.庐:陋室。
28.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词类活用1.非淡泊无以明.志,明:使…明确。
形容词作动词,2.非宁静无以致远.,远:远大目标。
形容词作名词,3.非志无以成学,志:立志,名词作动词。
4.非学无以广才: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古今异义词1.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古义:轻薄,今义:危险。
治,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2.意与日去,去,古义:离开,丧失,今义:去一词多义之:1.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2.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3.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无意义)以:1.静以修身:(连词)2.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3. 可以.为师焉(凭借)志:1.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学:1.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成:1.成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2.遂成枯落:(变成,成为)行:1.三人行:(行走)2.君子之行:(品德,操守)意:1.意与日去:(意志)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打算,想要)3.意暇甚:(神情,态度)去1. 太丘舍去.(离开)2. 意与日去.(消逝)重点理解1.《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
诫子书文言文加翻译

盖闻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称意。
故君子之行,务以自强不息。
夫君子之学,必先正其心,正其心者,所以立其德也。
立其德者,所以安其身也。
安其身者,所以治其家也。
治其家者,所以安其国也。
安其国者,所以天下也。
是以君子之学,自修身始。
吾儿年幼,学未成形,宜早勉力学,勿令岁月虚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非独书也,凡百技艺,皆需勤学苦练,方能登峰造极。
夫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若一日懈怠,便觉千里之遥。
夫志者,学之始也。
非志无以立,非志无以成。
志不可一日无,学不可一日辍。
夫志之所趋,无远勿届;志之所向,无坚不摧。
吾儿当立大志,勿以小利诱,勿以小害止。
凡百事,必先立志,然后为之。
夫君子之德,莫大于孝。
孝者,所以事亲也。
亲者,所以教子也。
教子必以孝,则子必敬。
敬者,所以事长也。
事长必以敬,则长必慈。
慈者,所以事幼也。
事幼必以慈,则幼必孝。
是以孝为百行之首,孝为百行之终。
吾儿宜以孝为先,孝悌也者,为人之本也。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是以居家之道,必以孝悌为先。
夫孝悌者,所以事亲也。
事亲者,所以立身也。
立身者,所以立国也。
立国者,所以天下也。
吾儿当敬长而尊幼,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夫人之所以立身,在乎行己有耻,修己以安人。
吾儿宜常思其身,勿忘其初。
夫君子之行,静以养德,俭以养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不可以已,志不可以退。
君子之学,无有穷期。
吾儿宜以学为业,以志为舟,以德为航,以孝为舵,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吾儿其勉之,勿以吾言为迂腐,勿以吾志为荒谬。
人生在世,贵在自强。
自强不息,方得始终。
吾儿当以此为训,铭记于心。
谨此诫之。
子某顿首亲爱的儿子:我听说君子的行为,应当静心修身,节俭养德。
学习必须静心,才能增长才干。
没有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业。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诫子书原文及翻译诸葛亮的《诫子书》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诫子书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诫子书原文:两汉: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一作:澹泊;慆慢一作:淫慢) 译文及注释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冶性: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诫子书文言文带翻译

子曰:人生在世,贵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吾儿吾女,吾望尔等克己复礼,勤学敏思,修身立事,以成家国栋梁之才。
兹特撰诫子书一篇,以期为尔等引航。
【原文】吾儿吾女,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夫天下之难,必起于忽微。
故吾教尔等,当以小事为重,勿以小善为轻。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翻译】我的儿子女儿们,做事要谨慎终始,那么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
天下的难事,往往是从微小的疏忽开始的。
因此,我教导你们,应该重视小事,不要轻视小善。
积累善行就能成就美德,那么自然会有神明的庇佑,圣人的心灵就会准备就绪。
【原文】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志在廉明。
修身以立其本,治国以安其民。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翻译】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成为圣贤,做官的目的是为了廉洁明正。
修身是为了确立自己的根本,治国是为了安抚民众。
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小就不去做。
只有贤能和德行,才能使人信服。
【原文】居家则孝悌,出门则忠信。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言必信,行必果。
不为利诱,不为名牵。
【翻译】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出门在外要忠诚守信。
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爱护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护他。
说话一定要守信用,行动一定要果断。
不被利益诱惑,不被名声所束缚。
【原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吾儿吾女,宜以学为本,以思为用。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翻译】学习而不思考就会一无所获,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我的儿子女儿们,应该以学习为根本,以思考为用途。
广泛学习并坚定志向,勤于提问并深入思考。
人不是生来就懂得一切的,谁能不犯错误?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什么比这更大的善了。
【原文】人生在世,当自强不息。
勿以富贵而骄人,勿以贫贱而自卑。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勿以言语伤人,勿以权势凌人。
【翻译】人生在世,应当自强不息。
不要因为富贵而傲慢别人,不要因为贫贱而自卑。
《诫子书》原文和译文解释

《诫子书》原文和译文解释《诫子书》原文和译文解释1、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题目是后人加的)2、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静以修身)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俭以养德)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
(非淡泊无以明志)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夫学须静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才须学也)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非学无以广才)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
(非志无以成学)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
(淫慢则不能励精)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
(险躁则不能治性)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
论语诫子书原文

论语诫子书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未之思也,未何怨?”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创作:曾经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他告诫子弟们说:“学习并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反而应该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
当有朋友从远方来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到快乐吗?当别人不了解我们而不生气的时候,我们能够称之为君子吗?” 孔子的话语充满了人情味和智慧。
孔子的弟子子贡说:“巧言令色虽然很吸引人,但真正的仁爱却很少见。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件事:为他人谋划,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接受传承,是否勤学习?” 孔子说:“治理国家就像驾驭一辆千乘之国的车,要恭敬事情,要守信用,要节约用度,要热爱人民,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诫子书》的原文、翻译

《诫子书》的原文、翻译《诫子书》的原文、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诫子书》的原文、翻译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翻译: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诫子书》创作背景: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诫子书》赏析: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