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培养“神童”更重要的五件事
勤奋比天赋更重要优秀作文

勤奋比天赋更重要优秀作文勤奋比天赋更重要优秀作文勤奋与天赋,往往是被人用来比较的一对。
非常多人相信,天赋决定了一切。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一分的天赋,才能有成功的基石。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勤奋比天赋更重要优秀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勤奋比天赋更重要天赋+努力=成功,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公式,可它却告诉了我们成功的基本条件,有一个故事很好的向我们诠释了它其中蕴含的道理。
相传,宋朝江西金溪有一位神童方仲永,他五岁就会写诗,并且能在诗上踢上自己的名字,诗中蕴含的文采和道理皆可给人启迪。
他这么的有才,是上天眷顾的神童,可他那鼠目寸光、贪图小利的父亲,把他当做了摇钱树,不让他学习,最终从天资过人变成了泯然众人。
这个故事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先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的,题目名为《伤仲永》,意为:为仲永而感到叹息。
故事中的方仲永为什么从神童泯灭成了普通人呢?原因很简单,成功的条件中的天赋与努力,他只拥有了一样。
如果说天赋是一条在大海中遨游的小船,那么努力就是双桨,即使小船再精致、再坚固,没有船桨,也无法行驶。
正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方仲永因为父亲不让他学习,以及他自己不努力学习,最终泯灭成了普通人。
我们再说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的艾萨克·牛顿,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所谓的天才、神童,他资质一般、成绩平平,但他喜欢读书,勤奋好学,喜欢研讨、探究问题,最终成为了一代伟人。
同学们,我们听了这两个故事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现在我们在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可有些同学不珍惜这样好的教育,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完成,虚度光阴,你们又没有想过,白驹过隙,韶华易逝,如果现在不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那注定会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连方仲永这样的神童不接受后天教育都成了普通人,我们是不是要从中吸取一点教训呢?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诚信名人故事简短

诚信名人故事简短1.现代名人的诚信小故事1、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郭沫若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
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
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
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
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2、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华盛顿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
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
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
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
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3、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宋庆龄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4、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林肯林肯早年当过水手。
1831年6月的一天,他和几位水手来到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上,他们看到,一排排黑人奴隶戴着脚镣手铐站在那里,他们都被一根根粗壮的绳子串在一起。
奴隶主们像在买骡子买马一样仔细打量奴隶,有时还走上前摸摸奴隶的胳膊,拍拍奴隶的大腿,看奴隶是不是结实、肌肉发达,将来干活有没有力气。
奴隶主们用皮鞭毒打黑奴,还用烧红的铁条烙他们。
这时,年轻的林肯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我有机会,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
”1860年,林肯五十一岁时在美国总统竞选中获胜,当上了美国总统。
他真的废除了奴隶制,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抱负,同时他也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
5、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雷锋一次雷锋和他的新助手小乔,运送给养回来时汽车过河汊陷入了淤泥,加大油门冲了几次都没冲出来。
23神童的秘诀

毛老师又亲切地对陈毅说:‚以后 做事要多多留心!‛陈毅点点头。
毛老师惊奇地问:‚这些符号是什 么意思?‛ 毛老师十分高兴地称赞道:‚真是 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总算发现 了你学习成绩好的‘秘诀’。人们称 赞你是‘神童’,说你聪明,其实更 重要的是你勤奋。你真正懂得了‘ 学 问学问,多学多问’ 的道理!‛
聪明出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
名列前茅:
春秋时代,楚国行军,有人拿着茅草当旗帜, 走在队伍的前面。如遇敌情,就举茅为号, 告诉后面部队。比喻名次排在前面。
预习课文: 1.默读读2-6小节,不懂的地方试着在词语或 句子下面画“?”
2.思考:“神童”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用——画出来。
今天我总算发现了你学习成 绩好的‘秘诀’。人们称赞你是 ‘神童’,说你聪明,其实更重 勤奋 要的是你勤奋。你真正懂得了 多学多问 ‘ 学问学问,多学多问’ 的道 理!‛
你在学习上有什么好 方法?把你的好方法, 或者你收集到的好方法 和同学交流,行吗?
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 , 他有弟子三千 ,大家都向他 请教学问。 有一次 ,他到 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 , 就觉得新奇 ,向别人问这问 那。 有人笑道:“孔子学问 那么大 , 为什么还要问?” 孔子听了说:“什么事都问 一问,得到一些新知识,有 什么不好?” 孔子学问渊博 , 可是仍虚心向别人请教。
毛老师惊奇地问:‚这些符号是什么意 思?‛ 陈毅回答说:‚打圈圈的,是懂得的。打 半圈圈的,等老师讲明白了,再打圈圈。打 黑点的是生字。‛
毛老师十分高兴地称赞道:‚真是 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总算发 现了你学习成绩好的‘秘诀’。人们 称赞你是‘神童’,说你聪明,其实 更重要的是你勤奋。你真正懂得了 ‘ 学问学问,多学多问’ 的道理!‛
历史上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上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历史上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很多,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吗,和店铺一起看看吧!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历史上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历史上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1、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和母亲住在坟地附近,早晚跟祭坟的人学悲号啼泣。
孟母怕耽误了儿子的学业,便搬到屠宰场附近居住。
孟子又学屠宰之事。
孟母再次搬迁,住到学宫附近。
孟子于是跟从学宫中人学习礼仪和文化知识,孟母为给儿子找到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三迁其居,后世传为佳话。
孟母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看到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作用的人。
(《烈女传》)2、买肉啖子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
“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
有一次,邻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备杀猪。
孟子见了很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在干什么?”“在杀猪。
”“杀猪干什么?”孟母听了,笑了笑,随口说到:“是给你吃啊。
”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心想邻居不是为了孩子杀的猪,我却欺骗了他。
这不是在教他说谎吗?为了弥补这个过失,孟母真的买来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了。
3、断机教子“断机教子”,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
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
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你背给我听听。
”可是孟子总是翻来复去地背诵这么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
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才织好的布割断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
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
学习如果不时时努力,常常温故而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
方仲永留给受教育者的几点启示 方仲永的故事启示

方仲永留给受教育者的几点启示方仲永的故事启示在《伤仲永》一文中,主人公方仲永对我们改良教育观、人才观均具深刻的启示。
1启示一: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天赋的,其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而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如此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
先天的天份也需要后天的栽培,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2启示二:应该由自己努力加强后天的学识和修养天才无疑可贵。
倘若既有才,而又进一步治学,那就更加可庆。
方仲永作为一位天才儿童,要是坚持了学习,必定不会殒落。
他5岁时能“指物作诗立就”,而到20岁时“泯然众人矣”,其中固然与贪图小利“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的父亲这个外因有关系,然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自己放弃了主观努力。
个人的成长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
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个人的主观努力不同(基础、目的、动机、态度、方法的不同),才导致学生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
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重视内因的作用,因为内因是变化发展的根据。
才份虽是与生俱来,是上苍和爹妈给的,而学识和修养则是后天的,应该由自己掌握,本来也可以由自己掌握。
只要人非下愚,只要有中人之资,便可通过学习和历练而有所成就,甚至达到巅峰。
3启示三:天才往往需要苦难作为一块垫脚石文学巨匠巴尔扎克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富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方仲永具有很好的天赋,但他没有刻苦学习,没有经历过苦难,没有克服困难的精神,因而泯然众人矣。
天赋虽可贵,但放弃不珍惜,只知道利用这本领来赚钱,来享受,仍会变普通。
王安石与《伤仲永》的故事

王安石与《伤仲永》的故事
王安石,北宋神宗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本文我们说说他的文章《伤仲永》,此文讲述了一个叫方仲永的江西金溪人,5岁时就成了神童,本来再继续培养,日后定能成为有用之才。
但是他的父亲把方仲永看成了摇钱的工具,带着他走街串巷,捞取眼前的利益,导致方仲永不思进取,最终落了个一事无成的结局。
王安石是江西抚州临川县人,而方仲永是江西金溪人,两地相距有一段距离,王安石是怎么认识方仲永的呢?
原来王安石的外婆家就住在金溪,小时候的王安石去他外婆家游玩,他就听说了方仲永的事迹。
方仲永5岁就被称为神童,才气不在王安石之下,但是方仲永的父亲把方仲永看成了摇钱的工具,打着神童的招牌,过早消费了方仲永的才华,最后导致方仲永一事无成。
而王安石也是少有才华,他17岁时随父入京,写的文章得到了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
但是王安石并没有固步自封、沾沾自喜,其父也没有把他当做赚钱的工具,王安石反而更加刻苦认真,21岁时考取进士第四名,日后成了唐宋八大家之一。
当他再次想起方仲永的事情时,写下了这篇《伤仲永》,以方仲永为例,告诫天下人,先天条件固然重要,但是后天的努力更加重要。
告诫人们不能沉溺于先天的优势之中,而忽略了后天的教育和刻苦努力,最后必将一事无成。
挑选兴趣班,我的“四不”原则

挑选兴趣班,我的“四不”原则▲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吧,现在除了从小让孩子学习无数特长考取证书的“考级派”家长以外,还出现了认为孩子就应该光玩不学习的“反智派”家长。
而且很多也不知道哪儿跑出来的专家,会向大家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只有中国家长才让孩子上这样那样的班,外国孩子都是傻玩长大的。
事实真的如此吗?若我邻国东瀛,孩子们每天上半天课,其余的时间全在学校参加社团活动——也就是兴趣课程。
若我对面美帝,不但课余特长培训极其丰富,而且擅长搞全美排名,奥数钢琴游泳排名竞争极为激烈,而且各名校全都热衷于招收特长生。
至于欧洲,那更不用说了,你要是从小不搞点音乐美术或是别的什么艺术类特长,那简直都成了异类。
所以,我一直很阴暗地想着:那些宣称孩子应该傻玩,童年应该拒绝学习的“专家们”,是在给自家孩子创造低水准竞争环境吗……当然,话说回来,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在国外风生水起,孩子们乐在其中的兴趣班行为,怎么到了我国就有些变味了呢?咱们的孩子怎么就确实瞧着累呢?这一切,并不是兴趣班本身出了问题。
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变成了全家疲于奔命的兴趣班,其根源,还是家长的心态出了问题。
说起来,小秧现在也上了四五种兴趣课程,每一种都上得趣味盎然。
而且,这么多的兴趣课,不但没有让我们一家人疲于奔命之感,甚至都不耽误小秧每天晚上和小朋友疯玩傻闹。
怎么做到的呢?其实就是选择的技巧。
有四种兴趣班,我是坚决不去的,哪四种呢?且听我细细道来~01千里迢迢的不去一说起兴趣班,很多家长就有一种“拜师学艺”的心态。
故此务必一步到位,寻求名师。
最典型的是丁俊晖家——从江苏搬家到广东。
我并不是说拜师学艺的心态不好,而是假如这样,我觉得这就算不得是“兴趣班”了,这叫“职业培训班”。
而职业培训班的讨论,不在本文范围内。
话题回到兴趣班,既然是兴趣班,乐趣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们应该让这份乐趣尽可能的轻松愉快。
名师肯定是好的,但对于幼儿来说,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离家够近。
一勤天下无难事作文八篇

一勤天下无难事作文一勤天下无难事作文八篇【篇一:一勤天下无难事】从古到今,天下人都说“勤”的好处,仿佛那是弥补一切不足的灵丹妙药。
其实,“勤”有不有好处,还要看在什么地方哪些方面“勤”。
倘若是勤玩耍勤享乐勤违法勤捣乱……,那是越“勤”越不好。
“勤”,一定要有正确的方向。
当勤学。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学,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勤于学习,便能像走不快的人有了一匹马,不善游泳的人有了一条船。
这种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只有勤于学习才能达到。
勤学必须善于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要活到老学到老,学不可以已。
若勤学,则所学范围内的难事将不再让你为难。
当勤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
有学必要思,勤学是“死方法”,勤学加勤思才更有生命力。
常骑马的人懂得了骑术,使马在狼群中也不会慌张得弃人奔逃;常行船的人摸索出御船之法,使船在风浪里也不会漏水翻船。
这些跟“学”加上“思”是一个样。
勤思必须善于观察,勇于提问,时时做有条理的总结。
牛顿曾说过:“如果我所见到的比笛卡尔要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我想在后补充几个字“思考着”。
牛顿所学便是“巨人”,而牛顿并不安于“巨人”的高度,他加上了他思想的高度,因此看得远些。
若勤思,则所思而知的范围内的难事,将不再使你为难。
当勤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再多,思再勤,如果不运用,终究是一场空。
知晓方法是一回事,而照方法做就是另一回事了。
如果不去试一试,又怎知方法是对是错?怎能体会方法带来的好处?爱迪生在找寻灯丝时,试了上千种材料,才找到了钨。
那上千次的失败在他看来,却是变相的成功,因为每失败一次,就成功地知道有一种材料不适合作灯丝,从而离完美的灯丝更近了一步。
若勤试,则所行的范围内没有难事。
勤学、勤思加勤试,三勤合一,则一勤天下无难事!【篇二: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曾说:“业精于勤。
”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
勤,对好学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培养“神童”更重要的五件事
每个孩子都是神童
就天性而言,每个孩子都是“神童”,他们都是哲学家、艺术家,他们都有可能在游戏、绘画、音乐、数学、语言、推理或者其他方面显示出非凡的才能。
做父母的,要善于观察、善于倾听、善于发现,不能随意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依据孩子自身的规律,营造一个有益于孩子个性成长的空间。
这就是对“神童”的最大尊重。
早期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绝不是培养“神童”。
教育,不是简单的开发智力,包括培养品德、塑造人格、养成习惯、认识社会、建立关系等等。
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和技术,而是学会做人做事。
比培养“神童”更重要的5件事
1、快乐和坚强
现代人活的好苦好累,所以保持快乐的心态是重要的。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不能耿耿于怀,要能够迅速地从委屈中自我恢复,要善于调节沮丧和失落感,往积极的方面想。
“快乐”包括的内涵太多,比如,懂得体谅他人才会快乐、懂得接受失败才会快乐、懂得付出不求回报才会快乐,等等。
心理承受能力很重要,“弱不禁风”怎么面对漫漫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受点打击就跳楼跳河?坚强的人,摔的头破血流依然勇敢地微笑,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这样才能接受人生的各种挑战,把握人生的各种机遇。
2、独立和负责
独立首先当然意味着生活自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包办式生活,会使孩子产生依赖的性格。
前面提到的退学“神童”魏某,他的衣服袜子都是妈妈帮忙洗。
还有,以前曾经在网上看到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参加夏令营的表现,中国孩子居然连找水喝、添减衣服这样简单的生活常识都没有,夏令营最大的感慨居然是“妈妈太重要了”!一个人如果连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不具备,他怎么可能去服务他人和社会?
独立还意味着孩子应该具有判断能力,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知道应该做什么事情,知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将来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一旦做了决定,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们看到很多孩子,总是责怪家长没有做这没有做那,而家长也愧疚地道歉。
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养成自己负责的习惯,不要总是怨天尤人。
实际上,当你发现很多事情之所以糟糕,都是自己造成的,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
3、专注和耐心
生活是很复杂的,又是很简单的。
复杂的是,你总感觉一天到晚有那么多忙不完的事情;简单的是,你可以在某一时刻只专注于某一件事。
时间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懒懒散散浑浑噩噩,一天天过去,什么进步和变化也没有。
但是,每做一件事,都全身心地投入,耐心加恒心,就会创造出让人惊讶的成绩。
4、表达和交流
许多人肚子里很有墨水,但是就是吐不出来。
学会表达,无论语言还是文字,就能够让别人理解你的思想。
同时,还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思想,并且进行沟通。
孩子如果觉得交流是一种享受,无论跟谁交流都能轻松自如,那么他的交际圈就会越来越大,他的未来与社会的相融性就会越来越强。
5、团结和合作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容易自私自利,但是人在社会中并不是孤立的个体,必然要和别人相处。
所以,要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鼓励孩子帮助别人,学会热情友好地交朋友,愿意与他人分享。
当代社会既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又是一个必须要合作才能共同发展的社会,所以,要通过游戏和生活实践让孩子建立团结合作的意识。
坚决不培养“神童”的N个理由!
(1)健康的体魄是远远超过知识的最大财富。
(2)品德教育比传授文化更有意义。
(3)健全的性格能够决定人一生的命运。
(4)高情商,是高智商得以发挥的保证。
(5)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单纯开发智力更有价值。
(6)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比掌握专业技术更重要。
(7)教孩子知书,更要达“理”。
(8)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学习本身更有效。
(9)广泛接触社会事物比钻研单一特长更有利。
(10)没有什么比“快乐的童年”更珍贵,会笑的孩子真好。
(11)“玩”是硬道理,就不能让孩子“虚度光阴”吗?
(12)不要从小就树立“竞争”意识,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又如何?
(13)如果孩子成为“神童”了,那又怎么样?
(14)“神童”只能发现,根本无法创造。
选择星级评定差一般不错很好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