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贸易失衡分析
中美双边贸易结构分析

中美双边贸易结构分析一、引言中美贸易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全球贸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对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对中美双边贸易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美贸易的现状和未来走向,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二、中美贸易总体概况中美贸易总体规模庞大。
根据统计数据,中美贸易额近年来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截至2019年底,中美贸易额达到约7379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出口约为4181亿美元,美国对华出口约为3198亿美元,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约为983亿美元。
三、中美贸易结构分析1. 主要贸易产品类别中美之间的贸易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化工产品、农产品等几个主要类别。
其中,电子产品是中美贸易中最重要的产品类别之一。
由于中国具有庞大的制造能力,美国的众多电子产品都依赖于中国的生产,因此中国对美国的电子产品出口一直居高不下。
此外,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也是中美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实力和美国的需求。
化工产品和农产品虽然在总体贸易中占比较小,但也是中美贸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 贸易方式中美贸易主要是以货物贸易为主。
货物贸易占据了中美贸易总额的绝大部分。
此外,中美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服务贸易,如金融服务、旅游服务等。
然而,由于中美双方对于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存在一些限制,导致其规模仍相对较小。
随着双方对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逐渐提高,服务贸易有望成为中美贸易的一个新增长点。
3. 区域分布中美贸易的地域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是中美贸易的重要节点和枢纽。
这些地区拥有发达的港口和完善的物流体系,为中美贸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此外,中美贸易也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中国的内陆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地。
四、中美贸易的挑战和机遇中美贸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中美贸易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体现在贸易顺差问题上。
贸易顺差问题不仅对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同时也引起了美国的关注。
理性看待和正确处理中美贸易逆差——论影响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因素

( )中其 之 间贸易争蚺 日 增 多 四 直
近年来 ,中美 之问的贸易争端频繁发生,并呈逐
年 增 多的趋势 。从我 国商务部 的统 计来看 ,2 0年美 国 05
总产 值 的 比 重不 到 1 鬈,相 反 制 造 业却 是 中国 的 比较 5
维普资讯 htΒιβλιοθήκη p://理 性 看 待 和 正 确 处 理
中奠 贸曩逆差
论影 响 中美 贸易 不平衡 的 因素
■ 柏 振忠 中南 民族大学
服装 、家 电产 品、笔记本 电脑、信患技术产 品以及大 量消费品等一大批产业部门,对美 出口商品的7 鬈以 0 上是纺 织品、服装 、玩具 、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 而 中国主要从美 国进 口农产品、矿产 品、化工产品,
维普资讯
价值5 2 . 亿美元;并以我国产 品涉嫌侵犯知识产权为 7 由,频繁发起3 7 3 调查案件。在纺织品贸易方面,美国
对 我 国 多种纺 织 品设 限 ,并 发起 特 保 调 查 , 涉及 我 国
国海关统计 ,1 9 年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对美商品出口 91
口市场 和 第 六大 进 口来源 国 ; 中国 也成 为美 国 的第 三 大 贸 易货 币、第二 大进 口来源地 和第 四大 出 口市场 。 ( )中翼 经济结构互 补性 覆 二
差 ,到20 年上升到2 1 亿美 元 ,1 m上 涨 了6 0; 05 0 6 2 0 ̄ 倍。2 0年以后 ,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超过 日本,成为美 00 国最大的贸易逆差 国。此后 贸易逆差继续一路攀升,
( )中真甄边 I易持 囊增长 一 r
贸易不平衡问题也逐渐凸现。据 中国海关统计 ,中美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是中美两国的重要经贸合作领域,也是两国之间合作的重要方向之一。
由于两国在高新技术产品领域存在一些差异和竞争,存在一些贸易摩擦和问题。
下面将对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现状和对策进行分析。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现状是相对不平衡的。
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具有较为先进的技术和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中国则相对较弱。
美国的高新技术产品主要涵盖了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而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
中美之间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上存在一定的贸易逆差,中国进口美国的高新技术产品较多,而出口相对较少。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存在一些贸易摩擦和问题。
美国对中国的一些高新技术产品采取了限制措施,如对华为等中国企业的制裁等,导致中国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
中国在一些高新技术产品领域存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问题,这也使得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受到一定的影响。
针对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现状和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几个对策:1. 加强研发创新能力。
中国应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加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创新的法律保障,为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供更好的环境。
2. 加强合作交流。
中美两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双方可以通过加强合作与交流来促进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
可以通过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共享技术信息等方式来加强合作,共同开发市场。
3. 扩大出口市场。
中国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方面可以加大对其他国家市场的开拓力度,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可以加强与欧洲、亚洲等地区的贸易合作,拓展出口渠道,提高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多样性。
4. 推动贸易平衡发展。
中美两国应加强贸易沟通,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和摩擦,实现贸易的平衡发展。
双方可以通过减少贸易壁垒、提高市场准入程度等方式,促进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良性循环。
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双方的贸易模式差异明显。
美国认为中国的市场准入条件不公平,中国则觉得美国的贸易壁垒非常高。
这种贸易体制差异导致了贸易摩擦的不可避免。
其次,双方的结构性问题也是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
例如,美国一些产业领域受到外国竞争的压力而失业率上升;而在中国,官僚主义和经济不平衡也导致了中国贸易体制内部的一些问题。
其三,双方的货币政策和汇率也是贸易摩擦的原因。
美国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人民币贬值,而中国则认为美国的货币政策和印钞是导致全球通胀和汇率的问题。
其四,知识产权问题一直是中美贸易摩擦的热点。
美国认为中国没有足够的保护知识产权,而中国则认为美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会剥夺中国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
为了解决中美贸易摩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首先,双方可以通过对话和协商,以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这包括双边和多边机制,像G20、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
其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的管理,避免侵犯知识产权,并鼓励技术交流和创新。
其三,促进形成相对平等、透明、非歧视性的贸易体制,减少贸易壁垒和技术转让的限制。
其四,促进互利共赢,通过双边和多边贸易协议、自由贸易区、投资协定等机制,加强经济联系,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
总之,要想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问题,需要双方有诚信合作和构建和谐的贸易关系,以实现交流与合作。
只有在平等、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中美两国以及国际之间中商的贸易关系才能够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
论中美贸易失衡的成因和对策

题 也会再 次成为美 国讨价还 价 的一
个重要
筹码
。
因此
如何正
,
确看待
和 处 理 中美 贸易 不 平衡 问题 , 将成 为今 后 一 段 时 间 中美双 边 经 贸关
系 中无 法 回 避 的 现 实 。
- ◆ 二 、 中美贸易产生 失衡的原 因
(1 ) 中美统计技术差异
造成美 中贸易统计 差 异 的原 因有很 多 , 如美 中双 边 统计 的方式
不 同 、 转 口 贸 易 统 计 方 式 不 同 、 转 口 加 价 服 、 务 贸 易 统 计 的 差 异 运 输
时滞 等 。
(2 ) 贸易 的不 同结构性
从 产业 来说
,
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
劳动力相对密集
的产业
而美
,
国则在技术
和人力
资本
密集
的产业
。
随着经
济全球化
的发 展
在一
,
些
资本密集或高技术产业
美 国跨 国公 司 在 世 界 有 大 量 子 公 司 , 把 本 由本 国生 产 或 出 口 的
大量商品及 服务转化 为海外子公 司的巨额生 产与出 口 , 并相应 地 增
加 美 国公 司 从 其海 外 子 公 司 对 美 国 的进 口 , 从 而 扩 大 了美 国 的 “ 外 贸
逆差 ” 。
美 国也 逐 渐将 国 内丧失 比较 优 势 的产业 转 移 到 中 国 ,美 国对
中 国转化剩余劳动力 提供
了
有利条件 。
但是
.
中美双
边
贸易发展
快
、
问题
多
不
,
仅美方有成本
“中美贸易战”大数据分析报告

“中美贸易战”大数据分析报告中美贸易战,这一近年来备受全球瞩目的经济交锋,对中美两国乃至世界经济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大数据的视角来审视这场贸易战,能为我们揭示出许多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关键信息和趋势。
首先,从贸易数据的变化来看,中美贸易战导致了双方贸易额的明显波动。
在贸易战初期,美国对中国实施了一系列加征关税的措施,中国对美出口受到了直接冲击。
相关数据显示,某些特定行业的出口量大幅下降,例如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
与此同时,中国从美国的进口也受到了影响,尤其是农产品和能源产品。
大数据还反映出贸易战对两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中国的制造业在面临压力的同时,也加速了转型升级的步伐。
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应对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成本上升。
而美国的一些依赖中国市场的产业,如农业和部分高科技产业,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例如,美国的大豆出口中国的数量锐减,导致美国农民的收入大幅下降。
在就业方面,大数据分析揭示了贸易战给中美两国就业市场带来的冲击。
在中国,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由于订单减少,不得不采取裁员或减少招工的措施。
而在美国,与对华贸易相关的产业,如运输、仓储等行业的就业岗位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
从企业层面来看,大数据可以追踪到众多企业在贸易战中的表现和应对策略。
一些大型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通过调整供应链、开拓新市场等方式来降低贸易战的影响。
而中小企业则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资金紧张、市场份额下降等问题困扰着它们。
消费者行为也是大数据分析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贸易战背景下,消费者对于商品价格的敏感度提高。
由于加征关税导致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上更加谨慎,消费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从全球经济格局的角度看,大数据显示中美贸易战引发了全球供应链的重新调整。
一些企业为了规避贸易战的风险,将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这对全球产业布局产生了连锁反应。
同时,其他国家也在这场贸易争端中寻求新的机遇,加强与中国或美国的贸易合作。
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贸易不平衡:中美贸易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即美国对中国进口大于对中国出口。
美国认为这种贸易不平衡不利于本国经济发展,导致失业增加,工人收入下降,故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贸易逆差。
二、知识产权保护:美方指责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不足,包括技术转让、强制要求美国公司分享技术等问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美国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引发了贸易争端。
三、市场准入:美国指责中国对外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准入存在限制,特别是在金融、电信、互联网等领域。
这使得美国企业难以进入中国市场,成为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国家安全考虑:美国认为中国通过一些贸易手段侵蚀了自己在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方面的优势地位,威胁到了自己的国家安全。
美国采取了限制中国投资、技术和产品进入的措施。
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加强沟通与合作:中美两国应加强高层对话与沟通,增强互信,避免贸易争端升级。
双方可以通过谈判与合作,以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二、扩大市场准入:中国可以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法治化水平,为外国企业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
美国也应对本国企业加强市场准入限制的问题加以反思,开放中国市场。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应加大力度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并鼓励自主创新,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水平。
四、建立争端解决机制:建立一个独立、公正、透明的争端解决机制,使双方在贸易争端中能够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解决,避免采取单边主义措施。
五、加强国际贸易规则的协商与改革:中美两国可以共同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完善国际贸易规则,减少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
六、深化经济合作:中美两国可以在全球贸易中加强合作,推动双边贸易增长,扩大贸易规模,共同应对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
解决中美贸易摩擦需要双方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沟通与合作,扩大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争端解决机制,推动国际贸易规则改革以及深化经济合作等措施,以实现双赢的局面,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与繁荣。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美制造业双边贸易结构分析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美制造业双边贸易结构分析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美制造业双边贸易关系呈现出复杂而多样化的特点。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制造业贸易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
本文将从中美制造业贸易的整体结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美制造业贸易的整体结构中美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根据数据显示,中美之间的制造业贸易规模庞大,高度互补,紧密相连。
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纺织品等领域。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出口了大量的电子产品、纺织品和机电产品等制成品,而美国作为创新型经济体,则主要出口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产品。
二、中美制造业贸易的主要特点1.产业链深度融合。
中美两国的制造业产业链已经形成了深度融合的态势,双方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美国的高科技产品和技术研发能力为中国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中国的制造成本优势则为美国提供了低成本生产基地。
2.双向投资增加。
随着两国制造业贸易的增长,中美之间的双向投资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企业纷纷投资美国市场,建设生产基地,而美国企业也加大对华投资力度,寻求更大的市场份额。
3.创新驱动合作。
为了提高竞争力和稳定市场,中美两国在创新领域展开了密切合作。
双方共同开展研发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为两国制造业贸易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4.贸易摩擦逐渐加剧。
随着中美之间的制造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也逐渐加剧。
在贸易逆差和知识产权等问题上,双方存在一定的分歧,需要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
三、中美制造业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展望1.贸易摩擦加剧。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仍然存在,双方在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争议。
需要通过加强对话和协商,妥善解决问题,维护双边贸易的稳定发展。
2.制造业转型升级。
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和技术变革的推动,中美制造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贸易失衡分析李㊀焱,张筱涵,黄庆波(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㊀116026)内容提要:从2009年起光电设备制造业的双边贸易差额在中美贸易逆差总额中的占比超过40%,剖析其双边贸易失衡问题对于揭示中美两国真实的贸易态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㊂全球价值链理论体系的兴起为重新审视双边部门贸易情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研究框架,本文利用WIOD国家间投入产出表,采用增加值贸易核算法,从贸易规模㊁产品结构㊁产业关联以及国别结构等方面,对2000-2014年间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贸易进行增加值分解,研究表明传统贸易统计模式下的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贸易失衡被夸大;尽管中国对美国确实存在贸易顺差,但中国在双边贸易中的获利能力相对美国较弱,中国在双边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份额低于美国,且以最终品出口为主;尽管中国产业中间品的生产能力不断加强,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仍低于美国;美国工业的电子信息化及服务化程度相对较高,而中国光电设备出口中的服务业投入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中美光电设备双边贸易网络中的主要贸易伙伴国较为稳定,其中墨西哥的重要程度日益提升,而日本的地位则有所下降㊂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中美双边贸易;光电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中图分类号:F74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1-148X(2019)03-0087-08㊀收稿日期:2018-11-13作者简介:李焱(1977-),女,河南周口人,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㊁全球价值链;张筱涵(1996-),女,辽宁大连人,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全球价值链;黄庆波(1968-),男,辽宁本溪人,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㊁装备制造业㊂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16YJC79005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项目编号:3132018293;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L16AJY003㊂㊀㊀长期以来,中美双边贸易所呈现的巨额贸易逆差是美国向中国发起贸易制裁的理由之一㊂2018年3月美国采取了加收高额关税等一系列措施阻止中国产品向美国出口,其中就包括信息通讯技术等光电设备,剖析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贸易失衡缘由对于揭示中美两国真实的贸易态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㊂本文利用WIOD国家间投入产出数据,采用增加值贸易核算法,从贸易规模㊁产品结构㊁产业关联以及国别结构等方面对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贸易额进行解构,以期更加科学准确地刻画中美两国双边部门贸易的真实特点㊂㊀㊀一㊁模型解释与数据说明(一)WWZ总贸易核算法根据国家间投入产出表,WWZ总贸易核算法是将双边部门层面的总出口分解为16部分,从而对出口中增加值的来源和去向进行追踪与分析,本文通过三国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对WWZ核算方法进行说明㊂表1三国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㊀㊀产出投入㊀㊀中间产品最终产品s国r国t国s国r国t国总产出中间投入s国ZssZsrZstYssYsrYstXsr国ZrsZrrZrtYrsYrrYrtXrt国ZtsZtrZttYtsYtrYttXt增加值VAsVArVAt总投入Xs()ᶄXr()ᶄXt()ᶄ㊀㊀如表1所示,假设世界只有三个经济体s㊁r㊁t,每个国家拥有n个产业部门,Z和Y分别代表中间投入与最终品,VA代表增加值,X代表产出㊂那么投入产出表中Zsr为n阶方阵,代表s国各部门㊃78㊃产品以中间品形式被r国各部门使用的情况㊂VAs为1ˑn行向量,代表s国各部门产品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增加值㊂Xs和Ysr均为nˑ1列向量,分别代表s国各部门的总产出以及s国各部门产品以最终品形式被r国使用的部分㊂其余矩阵表示类推,上标 ᶄ 代表矩阵的转置㊂定义直接消耗系数aij为zij与Xj的比值,其中zij表示i部门对j部门中间产品投入量,Xj表示j部门总产量,则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srʉZsrX^r()-1为n阶方阵,其中X^r()-1表示Xr对角矩阵的逆矩阵㊂则表1可以表示为:XsXrXtéëêêêùûúúú=I-AssAsrAstArsArrArtAtsAtrAttéëêêêùûúúúæèçççöø÷÷÷-1Yss+Ysr+YstYrs+Yrr+YrtYts+Ytr+Yttéëêêêùûúúú=BssBsrBstBrsBrrBrtBtsBtrBttéëêêêùûúúúYss+Ysr+YstYrs+Yrr+YrtYts+Ytr+Yttéëêêêùûúúú(1)其中B=I-A()-1为经典的列昂惕夫逆矩阵,表明增加一单位最终产品时所拉动的总产出㊂L表示国内里昂惕夫逆矩阵㊂由此,WWZ总贸易核算法将s国向r国的出口Esr分解为16部分㊂Esr=AsrXr+Ysr=VsBss()ᶄ#Ysr+VsLss()ᶄ#AsrBrrYrr()+VsLss()ᶄ#AsrBrtYtt()+VsLss()ᶄ#AsrBrrYrt()+VsLss()ᶄ#AsrBrtYtr()+VsLss()ᶄ#AsrBrrYrs()+VsLss()ᶄ#AsrBrtYts()+VsLss()ᶄ#AsrBrsYss()+VsLss()ᶄ#AsrBrsYsr+Yst()[]+VsBss-VsLss()ᶄ#AsrXr()+VrBrs()ᶄ#Ysr+VrBrs()ᶄ#AsrLrrYrr()+VrBrs()ᶄ#AsrLrrEr()+VtBts()ᶄ#Ysr+VtBts()ᶄ#AsrLrrYrr()+VtBts()ᶄ#AsrLrrEr()(2)图1㊀WWZ总贸易核算法的基本框架总的来看(如图1所示),第1项到第5项表示最终被国外吸收的s国本国增加值,其中第1项为以最终品形式被r国直接吸收的s国增加值,第2项为以中间品形式被r国吸收的s国增加值,第3项到第5项为被t国吸收的s国增加值㊂第6项到第8项表示最终返回s国的本国增加值㊂第11项与第12项表示出口中包含的r国增加值㊂第13项与第14项表示出口中包含的t国增加值㊂第9与10㊁15与16项分别表示国内与国外增加值的重复计算部分㊂(二)数据说明本文使用WIOD数据库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该表提供了15年间世界43个主要国家以及 世界其他地区 共44个经济体的35个行业及56种产品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详细刻画了国家内与国际间,产业内与产业间的中间品与最终品的来源地与去向地㊂本文分析对象为光电设备制造业,对应WIOD投入产出表中的C17,即ISICrev.4中的第26部门计算机㊁电子与光学仪器制造业㊂㊀㊀二㊁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贸易分析(一)传统统计口径下的双边部门贸易分析1.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较大㊂传统贸易统计下,光电设备制造业已经成为中美之间双边贸易差额最大的产业部门㊂如图2(a)所示,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出口贸易额在15年间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㊂2014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对美国出口贸易额相对于2000年增长了706 53%,而美国仅增长了171 93%㊂期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额下降了16 47%,并在随后3年始终呈现负增长㊂相对而言,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仅下降了6 45%,受到影响较小,并在2010年迅速回升了27 98%㊂2 中国向美国出口以最终品为主㊂从贸易结构来看,光电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生产分割性,一国从事中间品贸易较多可能意味着该国主要生产核心零件,能够获取较多的产品附加值,而从事最终品贸易较多可能意味着该国主要从事加工㊁组装等最终环节,创造的产品价值与获取的附加值相对较少㊂如图2(b)所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光电设备主要以最终品为主,在2013年以前最终品占比不断上升,甚至达到90%的水平㊂而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光电设备中间品占比虽相对波动较大,但在2013年以前始终高于中国对美国出口中该部门中间品的比例㊂2013年以后,中美之间中间品与最终品贸易结构差距明显缩小甚至达到较为接近水平㊂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美国比中国受到了更严重的金融危机影响,自2010年开始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中间品出口贸易整体下滑;另一㊃88㊃方面是因为中国逐渐开始重视对工业科技的转型升级,于2013年先后发布‘ 十二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 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等政策文件,推动中国高端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国制造业中间产品的研发与生产㊂图2㊀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出口额及贸易结构情况(数据来源:根据WIOD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数据库计算整理,下同)图3㊀2000-2014年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贸易分解情况㊀㊀(二)双边部门出口贸易额增加值解构1 中美贸易失衡存在虚高现象,且中国在双边贸易中的获利能力低于美国㊂图3描述的是2000-2014年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贸易分解情况㊂从增加值贸易的角度进行再次测算,2014年中美光电设备双边增加值贸易差额为697 05亿美元,比传统贸易统计模式下的986 44亿美元逆差减少了289 39亿美元,可以看出传统贸易统计模式对中美光电设备双边贸易不平衡性的刻画并不准确,存在虚高现象㊂(1)中国出口中包含的国内增加值份额低于美国㊂中国在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贸易中出口的国内增加值(DVA)份额占比要低于美国,这说明尽管中国对美国的双边贸易呈顺差状态,但事实上美国在贸易往来中的获利能力仍要高于中国㊂中美两国DVA比例的变化趋势虽大致相同,但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光电设备中包含的DVA份额接近90%,比中国高出10%以上㊂另外,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光电设备中所包含的返回本国的国内增加值(RVA)份额的最大值甚至不超过0 5%,而返回美国的RDV份额虽在15年内有所波动,但整体上相对于中国较高㊂这说明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美国光电设备 加工工厂 的角色,而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产品大多被美国或第三国家吸收,不会再次返回中国㊂(2)美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高于中国㊂从国外增加值占比的角度来看,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光电设备中的FVA份额要比美国平均高出10%-20%,这意味着中国相对于美国位于光电设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下游位置,需要从国外进口中间品,而自身则处于加工㊁组装的低附加值环节,向美国出口的更多是最终品㊂从2007年开始,中国出口中的FVA份额逐年下降至2014年的24 01%,说明中国正在逐渐摆脱对中间品进口的依赖,自㊃98㊃主研发生产能力近年来不断提升㊂尽管如此,中国的中间品出口能力仍然低于美国,这一点可以在重复计算项(PDC)的变化趋势中得以体现㊂2012年以前,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光电设备制造业产品的跨国传递次数虽然有一定波动性,但整体始终高于中国㊂而2013-2014年中国PDC占比开始上升,这与上文中国在2013年开始加大对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中间产品出口的趋势是一致的㊂PDC㊁RDV与双边中间品贸易曲线的高度重合也能够说明美国在2008年RDV份额下降的原因是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光电设备中间产品减少,出口品跨国次数减少,因而回到美国的国内增加值也相应减少㊂图4㊀2000-2014年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DVA分解情况㊀㊀2 美国以中间品形式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份额高于中国,但差距在逐年减小㊂一国出口中所包含的国内增加值会以中间品(DVA_INT㊁DVA_IN⁃TREX)和最终品(DVA_FIN)两种方式流向其他国家,这一结构变化能够体现一国在该部门价值链上位置的相应走势㊂图4对2000-2014年间中美两国在双边部门出口中所包含的国内增加值的结构进行了分析㊂(1)中国出口中包含的国内增加值主要包含在最终产品中㊂中国向美国出口光电设备中包含DVA_FIN份额较高,在2012年甚至达到91 33%,而以中间品形式被美国直接吸收的国内增加值DVA_INT从15 21%下降至7 12%,被第三国以中间品形式吸收的国内增加值更是不足5%㊂原因在于中国在加入WTO后,为积极促进经济开放不断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中,依靠劳动力要素优势承担了 世界工厂 的角色,从事加工㊁组装等价值链下游环节的工作,因此以最终品形式出口的产品相对较多㊂而自身光电设备制造技术仍不成熟,没有掌握行业核心技术,所生产的中间品不具有国际竞争力,无法满足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加工生产需求㊂自2013年起,中国开始积极提升制造业科技研发与自主创新能力,大力促进中间品的生产出口,使情况有所改善,DVA_FIN在国内增加值出口中的占比降至70%以下㊂(2)美国的国内增加值结构整体以中间品为主㊂美国DVA_FIN的占比在2008年以前不断下降,达到22 42%的低水平,而DVA_INT㊁DVA_INTREX则呈持续扩大趋势㊂自2009年开始,DVA_FIN的份额不断向上攀升至2014年的62 81%,DVA_INT㊁DVA_INTREX则分别减少了14 37%和26 03%㊂原因在于:一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部分企业将许多曾经在海外完成的加工㊁组装环节转移回了国内,以节省支出,因而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中最终品份额上升;二是由于中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远小于西方国家,这期间并没有停止对自身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对创新能力的提升,本国可以生产的中间品种类和规模越来越多,对国外零配件的进口依赖性逐渐减小㊂而中国也开始从初始的加工组装环节向价值链上游环节攀升,出口的最终品数量不断减少,因此通过中国被第三国吸收的美国国内增加值DVA_INTREX也在持续降低㊂3 国外增加值来源均以第三方国家为主,但产品结构存在较大差异㊂国外增加值可以从增加值来源地以及产品结构两个维度进行分解㊂其中增加值来源地可以分为来源于直接进口国(MVA)或第三国(OVA),产品结构可以分为蕴含在中间品(FVA_INT)或最终品(FVA_FIN)中出口㊂图5对2000-2014年间中美两国在双边部门出口中所包含的国外增加值的结构进行了分析㊂(1)美国国外增加值中来源于直接进口国的份额逐年上升,且已超过中国㊂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贸易中的FVA绝大部分来自于除中美以外的第三方国家㊂但不同的是,15年间中国的OVA份额不断增加,从88 8%上升至93 7%,对美国的进口依赖性在逐渐减小㊂而美国FVA中包含的MVA份额却在逐年上升,由2000年的4 2%上升至2014年的21 5%,这说明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成熟,所生产的零配件已经能够逐㊃09㊃渐替代美国对部分第三方国家中间产品的需求㊂(2)中国以最终品形式出口的国外增加值居多,但近年来有所改善㊂中美两国FVA的产品结构与DVA以及总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㊂美国早期FVA出口以中间品为主,但在金融危机后,生产重心逐渐向最终品转移,FVA_INT份额由2008年的61%降至2014年的25%㊂而中国FVA_INT份额在2013年突增至25%以上,超过同期美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已经开始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逐步摆脱被困于加工㊁组装环节的 低端困境 ,以生产中间品为导向进口国外零配件,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㊂图5㊀2000-2014年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FVA分解情况表2产业部门对照表Code行业名称对应WIOT产业部门Code行业名称对应WIOT产业部门SEC01农林牧渔业C1-C3SEC03光电设备制造业C17SEC02其他工业C4-C16;C18-C23SEC04服务业C24-C56㊀㊀(三)基于产业关联层面的增加值贸易测算借鉴Wangetal (2015)㊁王直等(2015)的研究方法,本文将产业层面的前向关联定义为光电设备制造业(C17)蕴含在本国各产业部门中向双边贸易伙伴国出口,包括本国C17部门增加值与国外C17部门增加值两部分,能够体现该行业在其他产业部门生产过程中的投入水平㊂而后向关联则是分析本国对双边贸易伙伴国出口的C17部门中所蕴含的其他产业部门增加值的结构,从而反映该行业生产过程中所蕴含的其他产业部门的贡献㊂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将WIOTs中的56个产业部门根据其行业共性与特点重新归纳成4个部门,如表2所示㊂总体来说,光电设备制造业在中美双边贸易中的后向关联程度要大于前向关联㊂2014年,中国基于前后向关联测算的出口到美国的C17部门增加值分别为438 1亿美元和1047 6亿美元㊂相比之下,美国对中国出口的C17部门基于前向与后向关联的增加值差额较小,仅为4 4亿美元㊂其原因除美国C17部门向中国出口基数较小之外,主要在于美国工业的电子信息化程度高于中国,其他工业部门的光电设备利用程度相对较高㊂为进一步分析中美两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在产业结构层面的差异,本文对比了2000年㊁2008年㊁2014年三年基于产业前向与后向关联测算的中美光电设备双边增加值贸易情况,如图6所示,并得出以下结论㊂1 产业部门间的前向关联以光电设备制造业为主,而后向关联相对更加紧密㊂中美两国通过光电部门自身向对方出口的C17产业部门增加值比例均超过80%,较少蕴含在其他工业部门中,对于农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的贡献几乎没有㊂而相对而言后向关联的结构分布更加紧密,可以看出两国C17部门的出口均需要光电设备制造业㊁其他工业以及服务业的共同投入㊂2 中国对国外增加值的依赖高于美国,且后向产业分布较为平均㊂中国基于前向与后向关联测算的国外增加值份额都相对较高,尤其是光电设备制造业对本部门的自身贡献中约20%左右的增加值来自于国外㊂而美国无论是其他产业部门对国外C17部门增加值的需求还是C17部门对国外其他产业部门的增加值需求都不足10%,这说明美国更多的是利用国内各部门的增加值投入进行生产活动㊂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光电设备中来自其他工业㊁C17部门本身以及服务业的增加值贡献差距不大,而美国相对而言其他工业部门的投入㊃19㊃比例要小于中国,减少的部分由C17部门自身取代㊂原因在于光电设备制造业作为高技术行业,美国掌握其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配件,生产产品的技术含量更高,因此要使用更多来自部门本身的中间品投入㊂而中国从事的更多是低技术的加工㊁组装环节,所涉及的其他工业部门的生产活动更多㊂图6㊀2000年㊁2008年㊁2014年基于产业前后向关联测算的中美光电设备双边增加值贸易情况㊀㊀3 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且对其他工业部门的贡献不断增加㊂美国通过C17部门自身向中国出口的光电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在2014年相比于2008年减少了10%,这一部分流向了其他工业部门㊂这与上文提及的美国工业电子信息化程度的提升相符㊂美国C17部门出口中包含的服务业投入份额在逐年降低,但这并不代表美国生产光电设备制造业的服务化水平不高,而是由于美国实行再工业化致使C17部门自身增长速率过快所导致的㊂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基于后向关联测算的服务业投入份额持续上升,揭示着中国近年来制造业服务化的不断发展㊂(四)基于国别关联层面的双边增加值贸易测算除了产业关联的角度,本文还基于国别层面对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增加值贸易进行了测算㊂事实上,增加值贸易的概念不同于贸易增加值㊂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对美国出口的增加值不仅包含在中美双边贸易中,也会隐藏在其他国家其他部门对美国的出口中,可以看作是在国别层面定义的前向关联㊂而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光电设备中也会包含其他国家各个部门的增加值贡献,即对第三国增加值OVA进行来源地分解,可以看作是在国别层面定义的后向关联㊂通过国别层面的双边增加值贸易测算,能够明确中美光电设备双边贸易与第三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分析其变化情况㊂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贸易网络中包含的贸易往来伙伴主要集中在行业领先以及具有地缘位置优势的国家或地区,包括墨西哥㊁中国台湾㊁韩国㊁日本㊁加拿大以及德国等㊂总体来看,前十位贸易伙伴国的排名没有发生太大变化㊂这是由于光电设备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各国不会轻易将核心生产环节转移到其他国家㊂而后向关联中俄罗斯㊁巴西排名的上升,也能说明中美之间光电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越来越多地通过新兴市场国家进行贸易往来,而与欧洲发达国家之间的关联性逐渐减弱㊂图7对比了2000年㊁2008年㊁2014年三年基于国别前向与后向关联测算的中美光电设备双边增加值贸易情况㊂1 国别层面的后向关联相比于前向关联趋于平均化㊂基于后向关联测算的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贸易国外增加值主要来源地相对波动变化较小,与前向关联相反,来源地国别份额逐渐呈现平均化趋势㊂2000年,中国出口中来源于日本的国外增加值份额超过20%,远高于韩国和中国台湾㊂而在2014年,日本的排名已下降至第三位,占比份额降至9 76%,排名前两位的韩国与中国台湾占比份额分别为14 03%和12 65%,中国对日本中间品的依赖性逐渐减弱㊂美国的平均化趋势则更为明显,2014年美国排名前十的来源地国别份额差额均不超过1%㊂这是由于随着各国生产技术的普遍提升,直接输出光电设备的过程中可选择的中间品来源国越来越多,而在经由其他国家向对方间接出口产品时仍需优先选择与其贸易关系紧密的国家㊂㊃29㊃2 双边贸易网络中的主要贸易往来国变化不大㊂总体来看,日本㊁韩国与中国台湾三个国家及地区在中美贸易网络中处于关键地位,在2000年㊁2008年㊁2014年中美基于前向关联测算的国别排名中始终处于前五名之内㊂在后向关联中,日本㊁韩国和中国台湾始终是中国增加值来源国的前三名,比第四名德国的占比份额高出5%以上㊂而在美国后向关联中,日本始终处于排名的前两位,而韩国在2000到2008年的占比份额由8%降至5%,后又逐渐恢复至8%,国别排名也重新回到第三名㊂图7㊀2000年㊁2008年㊁2014年基于国别前后向关联测算的中美光电设备双边增加值贸易情况㊀㊀相对而言,日本在中美贸易网络中占比份额的波动较大㊂2000-2014年日本在中美后向国别关联中的份额分别下降了11 62%和9 67%㊂原因在于日本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11年日本大地震的影响,其在全球光电设备制造业生产网络中主导地位有所下降㊂但是由于日本始终掌握着一定的行业核心技术,因此尽管在产量及贸易量上受到冲击,但排名并未下降太多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光电设备增加值经由墨西哥流向美国的份额远高于其他国家,这是由于美国向墨西哥进行了产业转移,将加工㊁组装等低附加值环节的工作外移,因此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国增加值大多需要在墨西哥完成最终环节后才能流向美国㊂这也能够印证美国与欧洲以及北美地区之间的贸易联系更加紧密㊂㊀㊀三、结论与建议基于WIOD数据库2000-2014年国家间投入产出表相关数据,本文对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贸易进行增加值解构,并基于产业关联与国别关联层面对其进行增加值贸易测算,得出结论如下:第一,传统贸易统计口径下,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贸易失衡被夸大㊂第二,中国向美国出口光电设备中的国内增加值份额低于美国,且主要是以最终品的形式出口,说明中国相较于美国仍在从事全球价值链中较为低端的加工㊁组装环节,在双边贸易中的获利能力不如美国㊂第三,尽管近年来美国出口中所包含的中国增加值不断增加,且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其他国家零配件对于美国的出口,但美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仍要高于中国㊂第四,与中国相比,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与其他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且工业整体的电子信息化程度及服务化水平较高㊂但是,中国出口中包含的服务业增加值投入正在逐年攀升,说明中国制造业正在积极朝服务化的方向发展㊂第五,日本㊁韩国㊁中国台湾㊁墨西哥㊁加拿大等㊃39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