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合集下载

人类的起源教学设计

人类的起源教学设计

《人类的起源》基于数字化教学平台下的教学设计河南省虞城县谷熟镇中心校汪俊芳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一章第三节《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第一课时(P20-28)。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生命的起源及进化》的基础上更细微的去研究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在这里教材把人类作为生物世界的普通一员,同样也是从整个生物进化的角度来探讨人类起源和进化问题。

因此,教材内容不仅注意人类与其它动物的区别,更加注意人类与其它动物的联系,在教材内容具体安排上,以讨论人类和类人猿的亲缘关系为切入点,进而探讨由猿向人的过渡及人与猿的分界标志。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人类的由来这个问题并不陌生,他们也听说过这方面的一些传说,比如女娲造人、耶稣造人、人是有猴变的等。

而且他们对这个问题很好奇,很感兴趣,也具有一定得分析、比较等能力,并能凭着已有的认知基础来判断哪种说法更切合实际。

于是,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把文中的叙述部分具体化了,采用一段由猿向人过度的视频,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比较、分析,总结出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两足直立行走,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资源环境分析近年来,我校在原有电教设施的基础上,正在建设覆盖全校的校园网。

基本上所有的教室都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因此我选择了在具备投影仪和电脑的多媒体环境下,利用已收集的教学资源展开教学。

在立足学生生活经验的前提下,以信息技术为媒介更好的从多方面呈现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力求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更容易获得知识经验,在自主探究中更快捷的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由猿向人的过渡和人猿分界的标志,掌握类人猿与人类特征的比较。

2.在自主探究中,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总结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图片对比、视频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3.3人类的起源说课稿八年级生物下册(冀少版)

6.3.3人类的起源说课稿八年级生物下册(冀少版)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丰富的人类起源和进化图片、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
3.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探讨人类起源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能够理解较为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充满好奇,特别是关于人类起源的话题,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然而,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依赖性强、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生物进化的基本知识,如物种的形成、自然选择等。但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理解较为模糊,容易混淆不同阶段的人类化石。
2.对人类与类人猿的亲缘关系认识不足,难以理解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3.对各种人类起源说的了解不够深入,容易产生误解和困惑。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直接输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学习。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主动探索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4.最后,讲解几种主要的人类起源说,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人类起源。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PPT精品课件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PPT精品课件

考考你:
1.在古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变化是(C )
A.造山运动活跃,山脉隆起 B.气候变化加剧,出现冰川 C.四肢行走变为直立行走 D.森林毁灭,草原稀疏
你会吗?
2. 在 人 类 起 源 和 发 展 的 漫 长 历 程 中 , 森 林 古 猿 下 地 生 活 的 原 因 是
( B)
A.由于其他动物的入侵 B.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变化 C.为了扩大领地 D.为了躲避敌害
蒙古利亚人 高加索人 尼格罗人 澳大利亚人
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因素: 遗传和变异(内在因素)
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因素:
自然选择、迁移、隔离、人种混杂
03 本课小结
1.现代类人猿: 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长臂猿
人 类
生活 进化
现代类人猿
在森林
的 2.森林古猿 地球环境
起 源
发生变化
生活在 进化
人类

稀树草原
大脑
人类
……
使用 语言
发达
距今300万年前的化石 ——“露西(Lucy)少女”
石器
距今175万年前的古人类 ——“东非人”遗物
目的要求: 完成系红领巾的活动,
体验中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 的重要意义。
交流: 1.拇指不能活动时,对完成系 红领巾的障碍是什么? 2.当拇指不能自由活动时,你 怎样改变手的动作才能完成这些 动作?
智力大比拼
3.下列各项中,属于人类语言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C )
A.使用和制造工具 C.大脑越来越发达
B.群体生活 D.火的使用
4.下列哪项不是伴随人类祖先在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形
成的( C )
A.产生语言 C.直立行走

八年级下册生物河少-第三章03-第三节人类的起源

八年级下册生物河少-第三章03-第三节人类的起源

第三章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第三节人类的起源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人类的起源1.促使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直接原因是()A.在树上活动范围小B.喜欢地面的生活C.天敌增多D.地形和气候的变化导致森林大量减少2.(2021山东青岛期末)中国网络电视台推出的纪录片《类人猿(精编版)》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高度相似。

下列有关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现代类人猿的脑容量与人类的相同B.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C.现代类人猿失去森林也会进化成人D.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根本区别是人类能使用工具3.【新独家原创】现今还有个别的返祖现象出现,如有的孩子出生就全身长满体毛,有的孩子出生就带着一个小尾巴等。

下列有关人类起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类的祖先是类人猿B.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C.人类与黑猩猩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D.人类与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4.【学科素养·科学思维】进化论认为人类与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人类与猿类分界的标志是() A.大脑更发达 B.开始使用语言C.制造和使用工具D.两足直立行走5.(2020陕西凤翔期中)如图为人类和类人猿的骨骼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可以看出,人类与类人猿的骨骼很相似,这说明人类与类人猿有共同的。

(2)从行走方式看,类人猿的行走方式为臂行,而人类为。

(3)从骨骼看,类人猿的上肢明显比下肢,而人的下肢长、上肢(填“长”或“短”)。

(4)从头骨看,人的头骨脑容量。

知识点2人类的发展6.化石研究表明,人类的进化过程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如图为人类起源与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已有证据,古人类学家推测,在①之前自然环境曾发生过对人类起源有重大影响的变化,这一变化是。

(2)目前,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①阶段、②阶段、③阶段、④阶段。

(3)从①到②表示人类开始向着的方向发展,被解放出来,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7单元 第21章 第3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7单元 第21章 第3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第3节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学习目标】认识: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3.说出甲种现代人种。

理解:1.简述森林古猿进化为类人猿祖先和人类祖先的大概过程;2.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

感受: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两者的分化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经自然选择不断适应各自生活环境的结果。

【温故知新】1.生物的进化是______的结果。

2.在研究生物进化问题中所彩的最重要的方法是______。

【要点概括】1.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而猕猴、金丝猴等则不属于现代类人猿。

2.人类和现代类人猿都是由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

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3.人类进化的阶段主要代表距今年代脑容量(mL)身高能否直立行走能否制造工具是否会使用火文化遗物南方古猿“露西”少女100~400万年前500 130 能否否能人200万年前550~750140 能能否砾石工具直立人北京直立人10~180万年前1000 150 能能会石器全,有厚灰烬层智人山顶洞人120万年前1300~1500150~180 能能会矛、标枪、绘画、雕刻4.现代人种:蒙古利亚人(黄种人)、高加索人(白种人)、尼格罗人(黑种人)、澳大利亚人(棕种人)。

【示例分析】例一、下列关于类人猿与人类区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祖先不同B.运动方式不同C.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D.脑容量不同解析:本题考查类人猿与人类的区别。

类人猿与人类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

类人猿与人类的主要区别如下:类人猿人类运动方式主要是臂行直立行走制造工具的能力可以使用天然工具,但不会制造工具。

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脑容量约为400mL 约为1400mL答案:A例二、科学家认为,两足直立行走对人类的进化有重要意义,是现代人类区别于现代猿的一个重要特征。

你能推想出当人类的祖先从树上刚下到地面生活时,是哪些主要变化促使古猿逐渐进化为人的吗?答案:(1)人类祖先来到地面上生活后,逐渐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防御和劳动,使古猿逐渐由四肢行走变为两足直立行走;(2)两足直立行走使前肢得到解放,而学会了使用和制造工具;(3)劳动过程中的交流逐渐产生了语言,由于脑的进化,人类出现的原始文化和意识;(4)原始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彼此的交流活动和文化意识的产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形成。

21.3+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同步训练)(解析版) (1) 基本功训练 同步练习

21.3+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同步训练)(解析版) (1)  基本功训练 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1章第三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同步练习1、从猿进化到人的标志是()A.钻木取火B.会使用工具C.直立行走D.群居生活【答案】C【解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

故选:C。

2.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A.猴子B.森林古猿C.大猩猩【答案】B【解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B。

3.人和猿分界的标志是的是()A.制造工具B.使用火C.产生语言D.两足直立行走【答案】D【解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

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

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

因此人和猿分界的标志是的是直立行走。

故选:D。

4、1993 年在南京汤山发现南京直立人颅骨化石。

研究发现,南京直立人和北京直立人形态特征十分相似,都显示了许多蒙古人种的性状。

证据表明直立人是最早能够()A.直立行走B.用火、狩猎C.语言交流D.缝制兽衣【答案】B【解析】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使用制造工具,是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进行狩猎和捕鱼。

g《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g《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脑容量 1088mL,行走 姿势类似现代 人,
尼安德特人丁村 人、马坝人
克罗马人 山顶洞人
脑容量 450 体质 ~ 530mL 特征 ,两足直 立行走 文化 遗物
脑容量与现代人 相似,完全直立 行走,头骨介于 脑颅增大, 猿人与晚智人间 下颏突出
砾石工具
石器全、有很 厚的灰烬层
有骨器
长矛、标枪 、绘画、雕 刻
上肢较细 下肢粗长
直立行走
1、“东非人”用 当作工具,用来 图中所示的石块 砍砸和削刮物体 做什么? 2、从石块的形状 具有制造和使 来推测,“东非 人”已经具有什 用工具的能力 么能力?
直立人
又经过若干万年
并且能够用火, 古人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 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中产生了语言。
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大脑的发育;
地质学家告诉我们,1000万~2000万年前,地壳 运动剧烈,相继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 山等山脉,在东非则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裂谷, 全长6000多千米.当时地球上气候也发生剧烈 变化.在地形和气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 大裂谷地区原先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 稀树草原。
1000万-2000万年前,地壳运动引起 的森林变成冰川、草原。
最能证明“东非人”时代的古人 类比“露西”少女时代的古人类 更进化的特征是,“东非人”时 代的古人类能
A、站立 B、直立行走 C、制造简单工具 D、使用工具
下列动物中,与人类的亲缘关系 最近的是
A、黑猩猩 B、长臂猿 C、猩猩 D、森林古猿
自我评估
一、没问题
1、下列哺乳动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
“露西”少女生活在距今约300 万年前,她不可能具有的本领是
A、下地生活 B、直立行走 C、使用树枝、石块等工具 D、产生了语言

第三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课件

第三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课件

人类进化中的重要特征
火 语言 制造和使用工具 直立行走 脑容量的增加
练习:
1、在古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变化是( ) A.造山运动活跃,山脉隆起 B.气候变化加剧,出现冰川 C.四肢行走变为两足直立行走 D.森林毁灭,草原稀疏 2、除能制造石器外,还会制造长矛、标枪用以狩猎、 捕鱼的原始人类是 ( ) A.南方古猿 B.能人 C.直立人 D.智人 3、最早直立行走的是( ) 已经具有语言能力的是( ) 最早使用火的是 ( ) 最早制造工具的是( ) A.南方古猿 B.能人 C.直立人 D.智人

人类的起源:

1、进化论的建立者 达尔文 2、人类起源于 森林古猿 3、原因环境的变迁 4、证据 化石
要点
(1)人猿同祖,共同起源于 森林古猿 (2)人类进化经历四个阶段: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 人 (3)最显著的变化—脑容量 增加
思维拓展
人类被称为“生物圈的主宰”,那么, 是否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自己的 迫害:“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结合本 节课,应如何理解? 大猩猩等类人猿正面临灭绝的危害, 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
三、人种或种族
在体质特征方面,如肤色、眼色、 发色、鼻型等具有某些共同遗传性状的 人群。
蒙古利亚人
高加索人
尼格罗人
澳大利亚人
猩猩
白颊长臂猿
云 南 长 臂 猿
赫胥黎用比较解剖法,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
孕期 尾 牙齿 染色体 平均寿命 共患疾病 猩猩 黑猩猩 223 无 240 无 32 32 24 24 38 41 结核 脑炎 感冒 天花等
大猩猩 人
265 无 275 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月10日中生代
裸子植物、爬行类时代
11月寒武纪开始 10月中旬 前寒武纪 9月下旬 动植物祖先 3月末
真核藻类、无脊椎动物
单细胞真核生物 单细胞原核生物
2月中旬
1月1日 地球形成
生命起源
树栖生活
地面 生活
感官集中,声 带发展,产生 语言,大脑变 得越来越发达, 形成人类社会。
三、人类的进化阶段
自学交流3 阅读课本24-25页, 回答下列问题。(3分钟)
1、人类的诞生地可能是在? 非洲 2、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3、我国直立人有哪些例子?
云南省的元谋直立人、和县直立人和蓝田直立人
• (4)棕种(澳大利亚人):肤色棕黑或浅 棕;波发或卷发,发色黑;瞳孔黑褐色; 眼裂较大;鼻较宽;体毛和胡须发达。主 要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南太平洋诸 岛。
自我检测
1、根据对大量化石的研究分析,人类最可能最 早出现在______。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美洲
2、生活在云南的“元谋人”和广西“柳江人”的 石分别属于______。
克罗马农人
四、人种
自学交流4 阅读25-26页 回答问题(2分钟)
1、现代人分为哪四个人种?
蒙古利亚人(黄种)、高加索人(白种)、 尼格罗人(黑种)和澳大利亚人(棕种)
2、人类求得生存的手段和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是?
人类祖先制造、使用工具和进行劳动
• (1)黄种(蒙古利亚人):皮肤黄或黄白、 黄褐 ;发型直,发色黑;鼻梁高度和宽度 属中等;嘴唇厚度适中 ;脸扁平,颧骨突 出;眼睛黑色;体毛和胡须不发达。分布 于亚洲大部及美洲
人们发现在与古猿 相同的地层中有橡 树等植物化石,认 为这类古猿是生活 在森林环境中。
思考: 森林古猿是如何进化成现代类人猿和 人类的呢?
森林古猿
环境变化
森林减少 地面生活 树栖生活
现代类人猿
人类
树栖生活
地面 生活
两足直立行走, 前肢获得解放, 发挥手的作用。
树栖生活
地面 生活
手越来越灵活, 腿越来越粗壮
过度繁殖是前提,遗传和变异是基础,生存斗争是手段,适者生存是结果
讨论
人类与其他动物有什么区别? 人类与其他动物是否有关系呢? 人类是怎样起源和进化的呢?
第三节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一、类人猿与人类有极为相似的特征
自学交流一:阅读课本20-22页,回答下列问题。 (限时3分钟)
1、现代类人猿包括什么? 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
• (2)白种(高加索人):肤色浅淡;直发或 波发,发金黄色或黑褐色;瞳孔碧蓝色;鼻 梁高,鼻尖突出,有的呈鹰钩状;唇薄;体 毛和胡须发达。主要分布于欧洲、西亚、北 亚、北非等地。
• (3)黑种(尼格罗人):肤色黝黑,头发
黑而弯曲,波发或卷发;鼻梁宽扁;嘴唇 厚而突出 ;瞳孔深黑色。体毛发达程度为 中等。主要分布于非洲大部分地区。
2、互相讨论,填写21页表格。
项目 外部形态 身体结构 面部表情 行为表现 其它
实例
外形与人接近。类人猿面扁平,两眼在同一平面,无尾。
类人猿的骨骼与人相似,大脑遮盖了小脑,与人相似。 类人猿大多有喜、怒、哀、乐等多样表情,和人面部表情相似。 类人猿善于模仿;懂得交流;会使用枝条作工具等。 类人猿喜欢群居,有的有家庭生活;可勉强直立行走等。
• 直立人依靠两只脚,能够奔跑,当一群直立人出动 时,他们甚至可以猎取大型的动物。大约50万年前, 直立人为了取暖、做饭、防卫和狩猎学会了使用火。 他们已经学会使用双刃手斧及各种各样的捣具和切 割器具。
直立人生活想象图
• 智人 形态特征比直立人进步的人类。 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①早 期智人生活在距今25万~4万年 前。早期智人的主要特征是脑容 量大,在1300毫升以上;眉嵴 发达,前额较倾斜,枕部突出, 鼻部宽扁,颌部前突。著名的早 期智人化石有尼安德特人、西亚 的塔篷人、中国的许家窑人和马 坝人等。
A.南方古猿和能人 C.直立人和智人 A.长臂猿 B.森林古猿 B.智人和能人 D.能人和直立人 C.猩猩 D.黑猩猩
3、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类人猿的是
4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A.脑容量增加 B.会使用工具 C.产生了语言 D.能直立行走 、
5、现代人根据肤色和鼻形等可划分为 、 、 和 4个人种,我们属于 6、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 段是( )
南方古猿的头骨
• 南方古猿生活在树木比较稀少的开阔地方,过的是地面上的 生活。 这就是说,它们的骨骼构造是跟它们的直立行走的 生活相联系的。 由于直立行走,它们就有了自由的虽然还 是原始的“手”。有了这种“手”,它们可以利用天然物体 例如树枝和石块来寻食和御敌。有了这种“手”,它们开始 制造粗糙 的工具。在这个基础上,就逐渐过渡到能够制造 原始石器的早期猿人了。
早期智人
电脑复原的尼安德特人
• 早期智人的脑量已经达到了现代人的水平,它们
不仅可以狩猎巨大的野兽,还用野兽的毛皮来遮 挡身体。直立人的火种来自于天然火,比如雷击 起火,而早期智人已经学会了自己生火,比如钻 木取火 。
尼安德特人人生活想象图
②晚期智人是解剖结构上的现代人。大约从距今四
五万年前开始出现。有名的晚期智人化石,有欧 洲的克罗马农人、格里马第人,中国的柳江人、 山顶洞人等。能制造复杂的石器、骨器和角器等 工具,能制作精制的、别具风格的艺术品和装饰 品,能缝制衣服,建造帐篷,能进行大规模的狩 猎活动。可能开始过母系氏族社会生活。
A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 B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C产生了语言 D四肢行走转为双足行走
南方古猿 7、目前发现最早的两足行走的原始人类是( )。 8、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 )、( )、( ) 能人 南方古猿 直立人 ( )。 智人
地 球 生 物 多 样 性 的 产 生
12月31深夜人类出现 12月26日新生代 被子植物、哺乳类时代
知 识 回 顾
1、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生物进化的趋势?
2、动植物的进化历程?
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 说的观点、内容?
• 动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生活在海洋中的 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的无脊椎动物(腔 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 和环节动物等) 这几类动物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但是, 它们大都需要生活在有水的环境中。后来 发展到了原始的节肢动物,它们有外骨胳 和分节的足,比如昆虫等,对陆地环境的 适应能力较强,脱离了水生环境。
4、我国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有哪些例子? 金牛山人和丁村人属于早期智人。 柳江人、资阳人和山顶洞人属于晚期智人。
• 南方古猿 在遥远的非洲南部,人们发现了另一类古猿的化石,叫做 南方古猿或南猿。这是一 种新类型的古猿,是从原始古 猿过渡到人类的类型。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100万年到 420多万年前之间。他们可以分成两个主要类型:纤细型 和粗壮型。一般认为,纤细型进一步演化成了能人,而粗 壮型则在距今大约100万年前灭绝了。
南方古猿生活想象图
• 能人(早期猿人) 这些古人类的脑容量较大,约在600 mL以上,脑的大体形态 以及上面的沟回与现代人相似,颅骨和趾骨更接近现代人。 在分类学上,古人类学家将他们归入人属能人种(Homo habilis)。与能人化石一起发现的还有石器。这些石器包 括可以割破兽皮的石片,带刃的砍砸器和可以敲碎骨骼的 石锤,这些都属于屠宰工具。因此,可以说能够制造工具和 脑的扩大是人属的重要特征。
能人的头骨
• 直立人(晚期猿人) 生活在距今约180万~20万年前。直立人头骨平 扁,骨壁厚,眉脊粗壮,脑量平均小于1000毫升 (从早期的800毫升左右增加到晚期的1200毫升 左右)。身材明显比南方古猿高大,平均身高为 160厘米,平均体重据估计约有60千克,肢骨与 现代人差别不大。在中国有元谋猿人、蓝田猿人、 北京猿人、和县猿人、郧县猿人; 在国外,有爪哇猿人、海德堡猿人、 阿特拉猿人、魁梧猿人等 。
二、猿向人的过渡 自学交流2 阅读课本22-24页,回答下列问题(3分钟)
1、为什么类人猿和人类有着如此相似的特征?
它们有着较近的共同祖先,而且两者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和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3、简述森林古猿进化为类人猿祖先和人类祖 先的大概过程?
森林古猿 是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课前小测(5分钟) 1、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内容是
A.生存竞争 B自然选择 C.人工选择 D遗传变异
2、下列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鱼类 ②爬行类 ③两栖类④鸟类 ⑤无脊椎动物 ⑥哺乳动物
A.⑤③①②④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⑤①③②④⑥
3、达尔文1859年发表巨著( )。 4、自然选择是通过( )实现的,( )是自 然选择的结果。 5、( )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 长臂猿: 生活在亚洲热带雨林,在树 上活动,以植物为食。
• 猩猩
• 大猩猩是最大的类人猿。大猩猩也是前肢比后 肢长,它们的两臂伸开,可以达到2.7米。
• 黑猩猩的毛色乌黑,所以叫黑猩猩。 它们的
头比较圆,鼻子小,耳朵很大,犬齿也发达。 它们喜欢群居,每群由十几只到三四十只。 它 们喜欢在树上活动,大部分时间在树上度过。 它们善于用臂行法从一棵树荡到另 一棵树上去, 它们在树上的灵活性远远超过猩猩。它们的智 力很发达,善于模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