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美术馆的采光设计-课件
博物馆自然采光的设计与研究

博物馆自然采光的设计与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化需求的提高,博物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博物馆不仅承载着展示人类文明和自然历史的使命,同时也是人们接受教育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在博物馆设计中,自然采光的选择与运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良好的自然采光设计不仅能够为博物馆创造舒适的光环境,还能为展品提供最佳的展示效果,提高观众的参观体验。
关键词:博物馆、自然采光、设计、研究、光环境、节能环保在博物馆自然采光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自然采光的优势。
利用天然光照明可以节省能源,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自然采光还可以提高博物馆的舒适度和展品的视觉效果,为观众营造一个愉悦的参观环境。
利用天然采光:通过合理的设计,充分利用天然光线为博物馆提供照明,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控制室内光影:合理控制室内光线的投射方向和照度,避免光线直射观众眼睛,同时确保展品能够均匀受光。
保持适当照度:根据展品的需要,保持合理的照度,既要保证展品的清晰展示,又要避免过度曝光造成视觉疲劳。
自然采光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和现场调研。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实验研究可以直观地反映自然采光的效果,数值模拟可以预测设计方案的照明效果,现场调研则可以真实反映实际运营中的照明情况。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自然采光设计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取得了以下成果:提高了展厅的光环境质量:采用自然采光设计的展厅,照度更加均匀,光线更为柔和,大大提高了展品的视觉效果。
节能环保:采用自然采光设计的博物馆,运营成本显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也相应减少。
提高观众参观体验:自然采光为博物馆创造了舒适的光环境,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更能专注于展品,提高了观众的参观体验。
总结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自然采光在博物馆设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建议:进一步优化自然采光的设计方案:结合新型材料和技术,提高自然采光的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同时增强博物馆的展示效果。
室内照明设计第六办公空间室内照明设计七章博物馆美术馆照明设计

第一节 博物馆、美术馆空间的展示照明设计
一、陈列室的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 二、陈列室光环境设计的一般要求 (一)根据陈列品的感光性决定适宜的照度 (二)陈列室的光环境设计要以突出陈列品为主 (三)陈列品的照度、陈列室的环境照度要均匀 (四)防止光学辐射对陈列品的损害 (五)尽量避免产生眩光 (六)阴影的调整 (七)合理按排光源投射角 三、安全保障照明、维护照明的设计
灯光的最佳投射角
灯光的最佳位置
顶棚灯光位置图解
第二节 常见的展示空间照明方式
一、发光顶棚照明 二、格栅顶棚照明 三、嵌入式洗墙照明
四、嵌入式重点照明 五、导轨投光照明 六、反射式照明 七、环境照明
八、局部照明
独立展柜照明设计图
第三节 光源与灯 具的选择
照明方式 一般照明
间接照明(漫射照明质量)
工作面临近窗户的距离变化引起的相对健康损害
办公空间照度的满意度分析
第二节 营业性办公空间室内照明设计
营业性办公空间是指银行、证券公司的营业厅以及火车站、 汽车站、民航售票处、旅行社的售票厅等对外营业的办公空 间。这种办公空间一般层高较高,空间较大,功能区划丰富 多变,既有内部员工工作区域、公共活动区域等,又有对外 服务的柜台、设备等。
下射照明
低压白炽灯 小型光源
易于更换 过滤紫外辐射 光源破损防护
抗高温棱镜 过滤紫外辐射 菲涅尔光学系统 可调角度 提供色彩媒介和色彩修正 精确调焦 旋转色轮 投射影像和图示 要有维护人员和操作人员 使用寿命长 连续工作 可靠性好
器远离安装
型
7~9W紧凑型荧光灯
带状灯类型:
小型的约19mm×19mm
大约50mm×50mm
—------
易于成型,可制成所需形状可
建筑采光分析课件

侧采光
侧采光:在拱形结构山墙一侧,拱顶 与填充墙分离,形成一条摆线状拱形采光 带,细细的光带增加了端部的采光效果, 既揭示着展室外分割和过度又不至于产生 眩光,这条细长的光带更进一步说明支撑 与围护的分离,强词了单元的造型特征和 结构传力的简明性。
庭院采光
庭院采光:博物馆内共挖出三十内庭,各 自承担着采光和视觉休息过渡的功能。其中一 个展厅的庭院,用与墙面同样的灰色大理石做 成主题性雕塑,水在其中流淌,植物攀爬于侧 壁。阳光照向内庭,把植物的阴影洒落在墙壁 和地面上,宁静中不乏自然的气息。
四 、苏州博物馆新馆 — — 诗意的光
建筑设计:贝聿铭
贝聿铭被称为"光线魔术师”, “让光线来 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贝聿铭借鉴了中国传 统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在苏州博物馆新馆 的设计中,将天窗开在屋顶的中间部位,自然 光线透过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交织的光影,进 入到博物馆的活动区域。光线经过色调柔和的 遮光条的调节和过滤所产生的层次变化,以及 不同空间光线的明暗对比,仿佛能让周围的线 条流动起来,令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光线 透过不同图案中的木纹遮光条板滤下,令人如 同置身于一个巨大绣球的内部。甬道的屋顶是 三角形向上拱起的滤光板,细密的光条投影于 地面和墙体,并随着太阳的移动而变幻。
The end
在建筑内部运用垂直空间和天 然光线在建筑上的反射达到富于光 影的效果。白天玻璃屋顶和天窗让 自然光线倾泻而下,教堂内部空间 充满纯净的光线。夜晚,教堂的灯 光从玻璃屋顶和天窗散出,营造出 一份天国的景观。
三 、金贝尔艺术博物馆 — — 宁静的光
建筑设计:路易斯 ·康
金贝尔博物馆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 沃思堡的郊区,于1972年建成。该馆主 要收藏19世纪的艺术作品与古代美术作 品。博物馆是以混凝土修筑,由16个成 平行线排列的系列拱状建筑单位组成。
公共建筑采光

公共建筑采光根据公共建筑功能和视觉工作的要求,选择合理的采光方式,确定采光口面积和窗口布置形式,创造良好的室内光环境。
公共建筑采光设计要形成建筑内部与室外大自然相通的生动气氛,对人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并减少人工照明的能源耗费。
公共建筑类型繁多,采光各具特色。
其中博览建筑的观赏环境和教室、办公室等建筑的工作环境对采光要求较高。
此外,公共建筑的形式与采光的关系也很密切。
博览建筑采光通常指美术馆建筑、展览馆和博物馆建筑的采光。
其特点是要同时满足良好的视觉条件和展品不受光辐射损伤两个要求。
为此,应使馆内有适宜的照度,并避免反射眩光。
照度为了尽量避免光辐射对展品的损伤,照射在珍贵展品上的天然光照度一般应控制在50~200勒克斯。
由于室外天然光照度很高,为使观众在进入展室之前眼睛得到适应,往往在建筑上设计一个光线逐步减弱的过渡区(见光的视觉性质)。
防反射和眩光观赏展品时,如果明亮的窗口与展品同处于观众中心视野,则将形成强烈的直射眩光。
另外,室内光线分布不当,还会在光滑的展品上形成镜面反射,呈现出人和物的映象,使观众看不清展品的原貌。
因此应采用适宜的采光形式,尽量避免反射眩光。
采光形式根据公共建筑对采光的要求,确定采光形式。
采光口的位置、大小和形状应与建筑的几何尺寸相适应。
采光形式有多种多样(图1),对观赏质量要求较高的博物馆、美术馆等多采用顶部采光。
为防止日光直射展品,减少紫外线和热辐射对展品的损害,博览建筑的采光口都设有遮阳装置。
近代还采取复式天窗或利用控光设备控制室内天然光的强度和分布,消除反射眩光,使室内照度保持稳定,并突出展品的艺术效果。
实例伦敦戴德美术馆新馆建于1979年,它是由21间长宽均为9米的展室组成。
采用天窗采光,在天窗上方设有两层走向互成90°的遮光百叶,上层百叶用于遮阳,下层百叶用于调节室内光线的强弱;两层百叶均由自动控制系统根据太阳位置和室外照度的变化随时调整角度,确保艺术品不受阳光直射,并使展室内的天然光保持稳定;当天然光不足时,自动控制系统就调节灯光,平稳地过渡到人工照明。
美术馆照明之天然采光照明方式

美术馆照明之天然采光照明方式美术馆照明之天然采光照明方式天然采光在美术馆照明中的应用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用于展品照明,二是为美术馆交通空间提供功能性照明的部分,即环境照明。
天然采光可以系统地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天顶采光、侧顶采光、侧窗采光、高侧窗采光。
1.天顶采光在美术馆照明中,天顶采光(如图1)是典型的利用天然光实现照明的方式。
天顶采光最常用的天窗是屋顶上水平或者稍微倾斜的、装有玻璃的通光孔。
同样,透过它可以毫无遮拦地看到广阔的天空。
因此,它可以透过照度级很高的光线。
作为美术馆照明天然采光设计中最为有效,同时也是最为广泛运用的一种采光模式,它不但能提供均匀的照度,在大面积光线入射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明暗对比,减弱阴影:而且可以避免在墙壁上开设窗户把整个墙面用于展览,以增加展示面积;另外还可以为展柜、雕塑、分隔提供照明。
在具体设计中,天顶采光根据空间流线展开的不同方式以及展示平面的长宽比,又会细分为点式的采光口、线形的采光带以及大面积的采光顶。
一般尺度较小的方形展示空间适合于采用点式的采光口,展墙围绕在采光口四周进行展示。
而随着长细比增大,矩形甚至线形的展示空间则适合采用线性的采光带,展墙一般会沿着采光带的走向安排展示活动。
至于一些进深较大或出于特殊的策划、设计构思的展示空间,则会采用整体的采光顶,或由密集的采光口及采光带构成的采光面进行采光。
在整体屋顶采光的展室空间,展墙的布置就有很大的灵活性。
例如,伦敦克络勒美术馆作为泰特美术馆的一部分,收藏了特那自1851年以来的300件油画和1900件水彩画。
设计师斯特林把展示分成两部分:水彩画和强光敏性的绘面采用人工照明;油画等采用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相结合的混合照明办法。
在天然光的照耀下,特那的油画所强调的色彩完全被真实地揭示出来。
天然光经滤色片把其中的紫外线过滤掉以后,再由凹面镜反射进入室内空间,反射的角度也经过了仔细计算,以免引起眩光的产生。
2.侧顶采光侧顶虽然是顶棚的一部分,但侧顶采光与侧窗采光有相类似之处,都是属于从侧向导入无然光(如图2)。
博物馆美术馆的采光设计

德克萨斯金贝尔博物馆: 德克萨斯金贝尔博物馆:
自然光分成两部分:“银色之光” 来自于侧顶的自然光;“绿色之光” 来自于博物馆中庭的绿色植物。
丹麦北欧艺术博物馆: 丹麦北欧艺术博物馆:
来自侧顶的自然光经反射直接进入 室内,反光板不仅发射入射光,还 把入射光加以发散。
慕尼黑博物馆 :
通过侧顶把自然光成对角线地投向室 内,同时使室内北向的场面不会有直 射的阳光,另外可由白色金属包装的 屋顶提供间接光。
缺点: 缺点:
不能达到均匀的垂直照度; 天顶与墙面的亮度对比易造成不舒适的眩光 ; 展品表面也会形成反光 。
一般应用于顶层照明: 一般应用于顶层照明:
多功能的综合博物馆中,绘画等可陈列在顶层,而 没有天顶采光的下面几层可布置生物、科技等陈列; 在美术馆中,油画等光敏性比较弱的展品就要布置 在合天顶采光的顶层,而水彩画、印刷品等光敏性 强的展品就要布置在以下儿层 ; 如果所有的展品都要采用天顶采光,那么只有在单 层建筑物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
博物馆、 博物馆、美术馆
采光设计
目录
综述 天顶采光 侧顶采光 侧窗采光 高侧窗采光
综述
博物馆、 博物馆、美术馆的照明发展
选用天顶采光 单纯采用人工照明 天然光重新回归
采光的类型: 采光的类型
天顶采光 侧顶采光 侧窗采光 高侧窗采光
天顶采光
优点: 优点:
提供均匀的照度,在大面积的光线入射可降低明暗 对比,减弱阴影 ; 可避免在墙壁上开设窗户,把整个墙面用于展览, 以增加展览的面积 ; 为展柜、雕刻、分隔提供照明 。
柏林国家美术馆 :
建于二次大战结束后,主要收藏十九世纪、二十世 纪普鲁土文化的艺术品。 整个建筑属于现代主义作品,由玻璃和钢结陶组成, 巨大的天顶由八根钢柱支撑,它遮挡了阳光的直射, 以免过量太阳光的进入。
博物馆亮化方案课件

亮化方案设计原则与方法
设计原则
01
02
03
04
尊重原建筑风格
亮化方案应充分尊重博物馆原 有建筑风格,体现其历史、文
化、艺术价值。
符合功能需求
根据博物馆不同区域的功能需 求,设计合理的亮化方案,如 公共区域、展厅、办公区等。
节能环保
在满足照明需求的同时,应尽 量采用节能环保的照明设备和 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风格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注重对称和 比例,细节处理非常精致。
展品分类与分布
展品分 类
博物馆的展品主要分为古代艺术品、历史文物、民族文物等几类。
展品分布
展品按照不同的主题和历史时期分布在不同的展厅中。
重点展品与特色
重点展品
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幅巨大的油画,描绘了城市的历史事件。
特色展品
博物馆还展示了一些当地特色的民族文物,如刺绣、陶器等。
环保考虑
为确保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应优先选择环 保材料和设备。同时,在方案实施过程中, 注意遵守相关环保法规和规定,避免对周边 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合理安排作业时 间,尽量减少对博物馆正常运营的影响也是 必要的。
博物馆亮化方案案例分析
北京故宫博物院亮化案例
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其夜景亮化工程旨在展现其厚重的历史文化 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和绿色能源的使用, 如太阳能、风能等,为博物馆提供可持续 的照明方案。
亮化方案实施步骤与细节
实施步骤
1. 需求分析
首先对博物馆的建筑特点、展示内容、地理位置和周边 环境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
2. 方案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规划出符合博物馆风格的亮化方案, 包括颜色、灯光类型、灯光布局和照射方向等。
美术馆采光设计的要点

美术馆采光设计的要点
美术馆采光设计的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光的利用:采光设计应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光,以减少
能源消耗。
要充分考虑建筑朝向、阳光路径和遮挡物等因素,选择合
适的采光方案,使室内获得足够的自然光照。
2. 光线的均匀分布:美术馆是展示艺术品的重要场所,光线的
均匀分布对于展示效果十分重要。
采光设计应保证光线从多个方向进入,避免明暗不均或有眩光的情况,使展品能够得到均匀的照明。
3. 光线的可调节性:由于美术品对于光线的敏感性,采光设计
应考虑到光线的可调节性。
可以使用遮光设施或调光系统来控制光照
强度,根据不同的展览需求进行调整,以避免光线对艺术品造成损害。
4. 防止紫外线和红外线的入侵:紫外线和红外线会对艺术品造
成损害,因此采光设计应考虑采用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使用特殊的玻
璃或窗帘来过滤紫外线和红外线的入侵,保护艺术品的安全。
5. 考虑光线的色温和色彩还原性:美术馆的展览往往需要还原
艺术品的真实色彩,因此采光设计应考虑光线的色温和色彩还原性。
选择适当的光源和色温,使光线能够准确还原艺术品的色彩。
综上所述,美术馆采光设计的要点包括自然光的利用、光线的均
匀分布、光线的可调节性、防止紫外线和红外线的入侵,以及考虑光
线的色温和色彩还原性。
这些要点可以保证艺术品在适宜的光照条件
下展示,同时保护艺术品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慕尼黑博物馆 :
n 通过侧顶把自然光成对角线地投向室 内,同时使室内北向的场面不会有直 射的阳光,另外可由白色金属包装的
屋顶提供间接光。
u 柏林创造博物馆 :
n 通过北侧的侧顶,把自然光采集到穹
隆,井漫反射到室内空间。
u 不来梅艺术大厅 :
n 通过两侧采光,在墙面的上部得到直 接光。艺术品的照明由间接光提供, 压低的中心天顶避免了眩光的发生, 参观者只能位于间接照明区域,但可 以看到直接照明的墙面。
n 为减少室内由于墙壁造成的阴 影,墙壁和高侧窗都稍有倾斜, 这样也避免了外界的高楼大厦 对采光的影响
参考资料:
u [美]亚瑟·罗森布拉特,著. 周文正,译. 博物馆 建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u [英]德里克·菲利普斯,著.李德富等,译. 现代 建筑照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u 王长庆,龙惟定等,译.绿色建筑技术手册.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杜
侧窗采光
u 早在博物馆建造的初期,侧窗采光就应 用于雕刻和绘画的小型展览。
u 艺术品挂在侧窗附近,参观者在欣赏时, 容易引起眩光。
u 但是如果处理得适当,窗外的景色可与 陈列的展品相辅相成,增添艺术的效果。
u 柏林国家美术馆 :
n 建于二次大战结束后,主要收藏十九世纪、二十世 纪鲁土文化的艺术品。
n 自然光通过稍倾斜的玻璃窗,进入顶 棚空间,在那里经处理后再投向对面 的墙面。如需要,还可提供人工照明, 以维持恒定的照度
u 德克萨斯金贝尔博物馆:
n 自然光分成两部分:“银色之光” 来自于侧顶的自然光;“绿色之光” 来自于博物馆中庭的绿色植物。
u 丹麦北欧艺术博物馆:
n 来自侧顶的自然光经反射直接进入 室内,反光板不仅发射入射光,还 把入射光加以发散。
u 慕尼黑绘画陈列新馆 :
n 主要陈列在顶层,在设计师布兰卡的 设计下,用玻璃构成倾斜的采光空间, 自然光通过各种棱镜均匀地撒向室内 各处 。
u 伦敦国家美术馆 :
n 由玻璃构成一个三角形采光空间,水 平布置的格栅有效地阻止阳光的直射, 并使陈列空间的照度维持不变;
n 从三角形空间射出的光,平行撒向两 侧的墙面,天顶的中心部件是不透光 的,这样减弱了展厅中心的照度,相 对增强墙面展览区的亮度,并避免眩 光的产生 。
The end
观感 看谢
u 与天顶采光相比,侧顶采光在室内空间 获得的照度更均匀,还可有效的防止天 棚所引起的眩光。
u 法国梅埃特基金博物馆:
n 把自然光采集后,经反射进入室内空 间,也有部分光直接进入室内,以作 为侧顶采光这种方式的强调
u 东京国家博物馆:
n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采集自然光,顶 棚空间做得很大,上限直达屋顶,下 限为整个展览区域。
n 可避免在墙壁上开设窗户,把整个墙面用于展览, 以增加展览的面积 ;
n 为展柜、雕刻、分隔提供照明 。
u 缺点:
n 不能达到均匀的垂直照度; n 天顶与墙面的亮度对比易造成不舒适的眩光 ; n 展品表面也会形成反光 。
u 一般应用于顶层照明:
n 多功能的综合博物馆中,绘画等可陈列在顶层,而 没有天顶采光的下面几层可布置生物、科技等陈列;
u 虽然这种方式使参观者得不到室内外视 觉的对比,但它可使整个室内空间作为 展区。
u 德国帕德堡博物馆:
n 为避免相邻高大建筑物对它的影响,该博 物馆每一层都设置了高侧窗,以得到充足 的采光
u 纽约古根汉姆博物馆 :
n 在纽约众多的高大建筑中,以 其独特的旋转行结构脱颖而出;
n 高侧窗首先采集自然光然后发 散投射到对面的墙壁上;
u 伦敦克络勒美术馆 :
n 水彩画和强光敏性的绘画采用人工照 明,油画等采用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 相结合;
n 自然光经滤色片把其中的紫外线成分 滤掉以后,再由凹面镜反射进入室内 空间,反射的角度也经仔细计算过, 以免引起眩光的产生 。
侧顶采光
u 侧顶采光主要应用于小型顶棚、塔顶之 类的场合。它通过侧向把自然光采集到 顶棚空间,再经色温、光谱和投射方向 等各方面的处理,最后把所需场合明亮。
n 在美术馆中,油画等光敏性比较弱的展品就要布置 在合天顶采光的顶层,而水彩画、印刷品等光敏性 强的展品就要布置在以下儿层 ;
n 如果所有的展品都要采用天顶采光,那么只有在单 层建筑物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
举例
u 美国耶鲁中心 :
n 通过照明设计师理查德·凯利的设计, 自然光经玻璃穹隆可进入顶层以及四 层的入口,穹隆可阻挡直射阳光进入 画廓 。
n 整个建筑属于现代主义作品,由玻璃和钢结陶组成, 巨大的天顶由八根钢柱支撑,它遮挡了阳光的直射,
以免过量太阳光的进入。
u 丹麦路易斯安那博物馆:
n 该馆充分考虑了室内外环境的统一, 把建筑、环境、陈列展品融为一体, 从侧窗采集的自然光经处理后投向展 区的走道,使室内空间与室外环境统 一起来。
u 俄罗斯圣彼得堡博物馆:
博物馆美术馆的采光 设计
u 综述 u 天顶采光 u 侧顶采光 u 侧窗采光 u 高侧窗采光
目录
综述
u 博物馆、美术馆的照明发展
n 选用天顶采光 n 单纯采用人工照明 n 天然光重新回归
u 采光的类型:
n 天顶采光 n 侧顶采光 n 侧窗采光 n 高侧窗采光
天顶采光
u 优点:
n 提供均匀的照度,在大面积的光线入射可降低明暗 对比,减弱阴影 ;
n 以收藏法国印象派绘画而闻名 世界,它的画廊照明由侧窗采 光取得,展出的画悬挂在侧窗 之间。
u 意大利佛洛伦萨尤费艺术馆 :
n 原是一个办公大楼,经改建后作为艺术馆;
n 它的外形为U字型,两边较长的走道采用单侧窗 采光,而较短一边的走道采用光敏性不强的雕 刻等作品
高侧窗采光
u 高侧窗采光的采光窗口位于观察者的水 平视线以上,这样布置的窗户可提供更 充足的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