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合集下载

24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测验

24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测验

1.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有过长时间的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经历。

在各种思潮的反复比较中,毛泽东最终自觉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开路先锋和最杰出的代表,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正确答案:A2.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和奠基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历史元勋。

正确答案:A3.毛泽东领导南昌起义的队伍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正确答案:B4.1942年,整风运动开始,这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毛泽东的正确思想在党内得到普遍接受和广泛认同。

正确答案:A5.1937年,他先后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两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的重要著作,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系统分析了党内“左”的和右的错误的思想根源。

正确答案:A6.独立自主讲的是党根本政治原则,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正确答案:A7.在《实践论》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科学论断,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内涵。

正确答案:B二、单项选择题8.以下哪一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地位,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正确答案:B.遵义会议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做出科学评价的历史文献是?正确答案: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0.在哪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正确答案:B.八七会议11.1948年,毛泽东在哪一篇文章中完整的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正确答案: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2.毛泽东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全面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是在()。

试论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底蕴

试论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底蕴

试论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底蕴作者:李绍来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35期摘要: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有革命遗址、革命文化作品、老区精神,种类繁多,丰富多样,底蕴厚重,承载着“中国特色民族政策”的探索精神,内涵着革命经验承前启后的发展脉络,体现着党得到各民族忠心拥护的真实缩影,在《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进一步深入挖掘老区红色文化的内容,凝练老区红色文化的底蕴和特色,对加快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促进老区真正实现振兴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2015年3月,国家正式发布《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下文简称《振兴规划》),左右江革命老区终于迎来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并开启新的发展征程。

《振兴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而红色文化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深入研究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内容底蕴,对凝聚推动振兴发展的精神力量,加快实施《振兴规划》步伐,提升和扩大左右江地区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内容左右江地区的革命活动主要涵盖今天的广西百色、河池、崇左三市三十个县区和南宁部分地区,以及临近广西的贵州、云南小部份地区,革命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积淀了内容多样、影响深远的红色文化。

(一)革命遗址左右江地区革命遗址数量繁多,种类不一。

比较著名的有百色市的百色起义纪念馆、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红七军军部旧址、右江苏维埃政府旧址、红七军红八军会师纪念馆、百色总工会会址、红七军和红八军会师旧址等;河池市的东兰烈士陵园、红七军二十师师部旧址、东兰县列宁岩农民讲习所旧址、魁星楼、凤山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红七军河池宿营地旧址、特牙庙等;崇左市的龙州起义纪念馆、龙州起义纪念碑、龙州起义纪念广场、红八军司令部旧址等;黔东南榕江、黔南荔波红七军军部旧址、望谟黔桂边(革)委驻地旧址等。

其中,百色起义旧址,龙州起义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乐业会师旧址,东兰红色旅游区,是广西8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的4个;百色、河池、凭祥—龙州是广西4个红色旅游基地中的3个;左右江红色旅游区是国家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

邓小平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对李明瑞的统战工作研究

邓小平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对李明瑞的统战工作研究

邓小平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对李明瑞的统战工作研究作者:吴丽娜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4年第06期[摘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百色起义,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对国民党左派上层军官李明瑞开展一系列统战工作,取得显著的成就,为百色起义的举行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字]统一战线;李明瑞;百色起义;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一、中共对国民党左派高级将领统战工作政策的认识大革命时期,我党与国民党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

大革命失败后,国共第一次合作关系破裂,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此时,我党能否认清这种变化,能否继续与国民党进行合作,如何合作,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且尚未解决的问题。

共产国际曾对中国革命给以过很多帮助,但是由于不了解中国国情,共产国际在阶级分析上采用公式化和定型化的方式,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主要对象且是危险的敌人。

1929年10月26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通过《共产国际执委给中共中央关于国民党改组派和中共任务的信》,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妨碍工农革命运动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必须对他们实行最坚决的斗争。

在国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影响下,中共六大政治决议案,把民族资产阶级排斥在革命阵营外,并且把民族资产阶级视为阻碍革命取得胜利的最危险的敌人之一,因此必须反对民族资产阶级,才能获得革命的胜利。

中央派邓小平来广西对俞作柏、李明瑞做统战工作。

但是并没有把俞作柏、李明瑞当作真正的同盟者,相反还多次来信指示批评广西对俞作柏、李明瑞的统战工作。

强调不能对广西的军阀政府存在幻想,俞作柏、李明瑞最多是个急进的改良主义者。

对他们的工作路线,不是巩固他,而是破坏他。

如果不能认清这一点,将是极其危险的。

邓小平在面对共产国际以及中央的指导思想和政策压力下,并没有盲目的遵从。

他正确运用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思想,深刻分析了广西的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及其变化,得出了在当时的广西,进行革命活动,建立与俞作柏、李明瑞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浅谈邓小平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党的建设

浅谈邓小平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党的建设

浅谈邓小平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党的建设作者:刘雯伟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4期摘要:在土地革命时期邓小平在广西开展了一系列党建工作,建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创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把党的建设与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

坚持群众路线,巩固和促进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为党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邓小平;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党建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141-011929年3月,国民党新军阀蒋桂之间的战争爆发,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军阀战败,被驱逐出广西,由余作柏、李明瑞回到广西执政。

这时,邓小平就受党中央派遣于1929年7月到8月经过香港,秘密到广西开展革命工作。

邓小平在广西领导了白色、龙州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形成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不断地在根据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大的根据地之一。

一、改造旧军队,培养革命骨干,秘密发展党组织改造后的旧军队是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基础。

邓小平利用中国共产党员余作豫和余作柏、李明瑞的关系(余作豫是余作柏的弟弟,李明瑞的表弟)做好上层工作,促使李明瑞、余作柏成立教导总队,培养初级军官。

同时把党中央派去的干部深入到广西党政机关中担任要职,启用共产党员张云逸任教导总队副队长等。

教导总队名义上是训练军官的学校,其实质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军官教导总队以达到改造余作柏、李明瑞旧军队的目的;培养革命骨干,为建立革命根据地打下基础。

同时对士兵进行革命思想教育,惩办民愤较大的旧军官,把大量的工人农民安排到部队中去,使部队的成分和思想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

二、支持农民武装,发展工农武装割据“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

”右江东兰的农民运动,早在大革命时期就蜚声省内外。

从乡村知识分子到红色革命家

从乡村知识分子到红色革命家

从乡村知识分子到红色革命家作者:吴崇粼翟海涛来源:《西部学刊》2022年第05期摘要:韦拔群同志生于晚清民初的这个特殊时期,各类思潮纷纭交错,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出身于富农家庭的韦拔群曾接受过新式学堂的教育,却并未读书入仕,而是重返家乡,成为乡村知识分子的一员。

他变卖家产,四处游历,赴广州农讲所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回到广西开办农讲所,领导农民起义,最终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

综观其革命历程,韦拔群由激进民主主义者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并通过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成功实践,最终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被后人赞誉的红色革命家。

追忆壮乡革命风云,韦拔群同志的革命历程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韦拔群;乡村知识分子;革命历程;红色革命家中图分类号:D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5-0010-03韦拔群(1894—1932年),广西东兰人,壮族,曾用名韦秉吉、韦秉乾、韦萃。

1926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卓越的农民运动领导人、百色起义领导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领导者之一。

1932年10月19日凌晨,韦拔群被叛徒杀害于广西东兰赏茶洞,时年38岁。

2009年韦拔群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本文现就韦拔群从乡村知识分子到红色革命家的革命历程进行研究。

一、韦拔群生活的时代背景(一)动荡不安的时局从1840年到1911年这段时期,古老的中国不再安宁。

西方列强的入侵,打破了往日里的平和宁静,腐朽没落的清王朝逐渐滑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894年韦拔群出生,那一年正是中日甲午海战的时候,清王朝在东洋鬼子坚船利炮的轰击下曲膝投降,《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此后,随之而来的是八国联军侵华和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川工运史题库

四川工运史题库

四川工运史题库篇11.1935年1月召开的()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2.中共“一大”是在()召开的。

3.党的第()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区分并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4.中共“三大”是在()召开的。

5.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中国共产党第()次大会上做出的决策。

6.1927年12月,广州起义由()发动。

7.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南陈北李”是()。

8.1928年毛泽东和朱德两军在()会师。

9.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10.1925年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负责人是()。

参考答案:1.遵义会议2.上海3.二4.广州5.三6.张太雷、叶挺、叶剑英7.陈独秀、李大钊8.井冈山9.全国代表大会10.毛泽东篇21.周恩来在黄埔军校任()。

2.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是在()上制定的。

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克敌致胜的“三大法宝”是()。

4.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人是()。

5.党的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

6.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中,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的三大战役是()。

7.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标志是()。

8.建国初期进行的“三反”斗争的内容是()。

9.1977年7月,()作出决定,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被错误撤销的党内外的全部领导职务。

10.为了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的伟大构想。

参考答案:1.政治部主任2.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3.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4.王稼祥5.毛泽东思想6.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战役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8.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9.党的十届三中全会10.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篇31.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2.()正式把邓小平理论载入党章。

南疆播火──邓小平创建左右江根据地的革命活动片断

南疆播火──邓小平创建左右江根据地的革命活动片断

观点 和 方 法
,
,
严 格区 分
,



积 蓄力 量
伺机

两 类不 同性质 的 矛盾
审 慎地 处理 民族地 区 都
,
反蒋
应俞
、 ,
李 的要求

,
中共 中央 派 邓小 平
的 各种政 策性 问 题
实践
,

在整 个 民 族 工 作 中
张云 逸 西工 作
陈 豪人
叶季壮 等数十 名干部到 广
, 。
深 刻 体 现 了 小 平 同志 一 切 从实 际 出 发
一 切 工 作都

在 蒋 介 石 的 威逼 利诱 下
,
其 主 力 部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壮 大 工 农 武装

相 继投 蒋
蒋令 粤 军 的

3

个 师在 飞机
军舰
,
不 事 声张
的掩 护下 兼 程 入 桂
走 龙州



李 见 大 势 已去
,


会后
邓 小平

张云 逸 等制 定填 密的

邓小 平等 当机立 断
,
命 令 已 为党所
:
右 江 革 命根 据 地 都说
: “
许多 红 七
,
八 军 的 老同 志

之 计的 确
江 督办
,

要得

.
随 即决 定
;
委 张 云 逸 为右
,
邓 斌 实副其 名
文武 双全

以 此 名 义 接 管各 县 政 权

左右江流域红色歌曲传播机制研究(1921—1930)

左右江流域红色歌曲传播机制研究(1921—1930)

左右江流域红色歌曲传播机制研究(1921—1930)作者:***来源:《歌海》2023年第05期[摘要]左右江流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的革命根据地,是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的发源地。

该区域广泛流传的红色歌曲以马列思想为指导,经革命骨干编创、宣传队推广、群众传唱,形成民歌化特征,体现人民性、革命性、边疆性、民族性特质。

左右江流域红色歌曲环形传播机制在田野与文献中得以互证。

此类官方文献鲜有记录,却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红色歌曲信息,为边疆民族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事实依据,打开了认识革命时期人民主位视角的窗口,对整体认识反帝反封建背景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革命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红色歌曲;左右江流域;传播机制;边疆革命史2020年,笔者在广西百色学院从事民族音乐学课程教学工作期间,导师赵塔里木教授常提醒笔者教学研究中应注意百色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质,尤其是各民族在共同熔铸中华民族精神过程中的贡献,由此启迪了笔者对左右江流域革命根据地的关注。

2021年8月,笔者与覃金盾副教授在右江、巴马、东兰、凤山,进行网络微型课程“百色起义红色歌曲赏析”项目的田野调查,并收集百色起义的红色故事、歌谣等材料。

基于此前对400余首左右江流域红色歌曲的梳理,笔者思考:为什么红色歌曲能克服政治形势不利和交通、语言障碍在群众中广泛传播呢,其传播机制是什么?红色歌曲的文化特质有何共性?关于红色音乐的概念界定,李诗原从军事政治学视角将红色音乐视为服务政治的音乐文化,是一种具有战时文化和军事文化特征的音乐文化,在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红色音乐具有阐述和表达、诠释和维护、塑造和构建、展现和讴歌、集聚力量的五种功能属性。

1笔者认为,从民族音乐学视角出发,红色音乐与人民互为研究主体,研究方法需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故界定:红色音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斗争中诞生,汲取学堂乐歌与各族民歌之精华,其传播、承载并受益于人民,于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中蜕变、创新,是反映人民思想、体现民族气魄、展示群众智慧及艺术情操的各类音乐艺术作品的总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大农 民群众 , 进行反帝 、 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 在农民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必须从实 际出发 , 以对具体情况进行的科学分析为出发点。 左右江地区位于广西西部 , 是壮族 、 瑶族等少数民 族的聚居地 , 由于长期受 到野蛮 的封建农 奴制度
统 治压 迫 , 加 上 帝 国主义 的入侵 , 左 右江 地 区群众
主要 内容 , 以开展 土地 革命 、 解 决农 民土地问题 为立足点 , 采取 多种方式广泛 宣传 中国共产 党的思想主张 , 推 进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为当前我们进 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积 累了经验 。 关键词 : 左 右江革命根 据地时期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 : D 6 1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5 6 4 5 ( 2 0 1 4 ) 0 1— 0 0 6 5— 0 5

掌握和 自 觉运用 的过程。产生于西方工业化社会 的马克思主义 , 无论其 内在的理论 内容还是外在 的表达方式 , 同中国农业社会 的传统文化和价值 体系有着较大区别。在创建和发展左右江革命根
据 地时 , 中国共产 党根 据 左右 江地 区 的实 际 , 结合
当时的实际需要 , 对马克思主义在该地 区的传播 内容和方式进行 了认真研究 , 从 中精选 出与 中国 社会联系密切的部分进行重点传播 , 为我们党推 进 马克思 主 义 大 众 化 积 累 了 宝 贵 的经 验 。 因此 ,
作者简 介:陈飘飘 , 女, 河南禹州人 , 广西大学政治学 院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一6 5— Fra bibliotek西安 石 油 大 学 学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了能 够在左 右 江地 区顺 利 开 展党 的工 作 , 中 国共 产 党根 据左 右 江地 区的 实 际 情况 , 开展 了 以人 民 群 众是 历史 主人 为基 础 的唯物史 观教 育 。在红七 军 编 写 的工 农兵 识 字 课 本 中 , 通 常用 一 句 或 者 一 小 段话 向广 大群 众 讲 解 基 本 政治 理 论 常 识 , 诸 如
2 3 卷1 期
方 向, 才 会有 革命 胜利 之 日; 只有 在共 产党 领导 下
向着革命的大道上走 , 坚决奋斗到底 , 最终胜利是
不远 的。 ” 嘶
1 . 3 以改变社 会 陋 习为基础 的社 会教 育
“ 工农和士兵, 受痛苦最深 ” 等 l I 在 苏维埃政府
组 织 的培训 班 中 , 学 习 的 内容 不 仅 包 括 马克 思 主 义基 本理论 , 还包 括 对东 兰革命 失败 原 因的 总结 ,
并 明确提 出 了失 败 的首要 主 观 原 因就 是 “ 单 纯 军
毛泽东在《 湖南农 民运动考察报告》 中提出, 除去土豪劣绅 、 不法地主以外 , 各种封建宗法思想 制度 , 乡村 的恶劣 习惯 也是农 民的主要 攻击 目标 。
但 是各 种封 建思 想 “ 都 随着 农 民权 力 的升 涨 而 动
大革 命 时期 , 毛 泽 东 在 当 时 全 国农 民运 动 的
“ 注 意 同群 众 结 合 , 这 是 中 国马 克 思 主 义 思 想运 动一 开始 就 具有 的一 个 特点 和 优 点 。 ” 2 _ 】 为
中心之一湖南进行 了 3 2天 的考察工作 , 并写 了
收 稿 日期 : 2 0 1 3—1 0— 2 7
西安 石 油大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左 右 江 革 命 根 据 地 时期 马 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研 究
陈飘 飘 文 东升
( 广 西大学 政治学院 , 广西 南 宁 5 3 0 0 0 4 )

要: 左右 江革命根据 地时期 , 中国共产党结合 当地革命 实际, 以马克 思主义群众观 、 阶级观 、 革命观 为
0 引 言
马克思 主 义大 众 化 , 就是 把 马 克 思 主 义 由抽 象 的理论 转 化 为生 动 的实 践 , 由被 少 数 人 理 解 和 掌 握转 变 为通 俗 易懂 并 为 广 大 人 民群 众 所 理解 、
《 湖南农 民运动考察报告》 一文。毛泽东认 为, 农
民阶级 中蕴 含 着 不 可 估 量 的 潜 力 , “ 其 势 如 暴 风 骤雨 , 迅猛异常 , 无 论 什 么 大 的力 量 都 将 压 抑 不 住。 ” _ 1 l 1 而 中国共 产 党 所 要 做 的 , 就 是 团 结 动 员
事行 动 , 没 有 广 大 群 众 力 量 ”, “ 武 装 群 众 力 量 很 少” _ 4 硝。通 过 这些 简单 的文字 叙述 , 让广 大群 众 意识 到 c a己的命 运 由 自己掌 握 , 广 大 无 产 阶级 只 有 团结在 一起 , 才能 推 翻反动统 治 , 争取 解放 。使 广大 群众 在潜 移 默化 的过 程 中 , 对 马 克 思 主义 有
论中有关“ 历史 唯物主义 , 尤其是 阶级 斗争和社 会革命理论” , l 3 进行 了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阶 级观、 革命观 , 以及破除封建思想为主要内容的马
克思 主 义大众 化 。
1 . 1 以群众 是历 史 的主 人为基础 的政治启 蒙
1 马 克 思 主 义大 众 化 的 内容
对 这一 时期 的历 史 经 验 进 行 梳 理 和 总结 , 对 当前 我们 深入 推 进 马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 全 面 建 成小 康 社会 具有 重 要 的借鉴 意义 。
直生 活在 水 深 火 热 之 中 , 苦 不 堪 言 。在创 建 和
巩 固左 右江 革命 根 据 地 的过 程 中 , 中国共 产 党 人 “ 并 没有 抛 弃 五 四运 动 的科 学 和 民主 精 神 ” , l 2 J 1 ’ 而是 围绕这 两大 主题 , 重 点 选 择 了马 克思 主义 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