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竹记(白居易)》阅读答案附翻译

合集下载

养竹记翻译

养竹记翻译

《养竹记》原文及翻译[唐]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译文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

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

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

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

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

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

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敝,毫无生气。

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

白居易《咏竹》白居易《养竹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白居易《咏竹》白居易《养竹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古诗文,达成以下小题(一)《咏竹》白居易不用裁为呜凤管, 不须截作垂钓竿。

千花百草凋落后, 留向纷繁雪里看。

(二)养竹记(唐)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立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发奋。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天,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别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帚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数无百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辈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假如,天性犹存。

乃除粪壤,疏此间,不整天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旧,欣欣然,如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而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可以自异,唯人异之。

贤不可以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后来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修改)(说明)①殄瘁:此指残害。

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

③彗帚:扫帚。

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79.以下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 .竹本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 .整天而毕. 众妙毕 备.C .以 其有似于贤以中有足乐者 ..D .以贻 后来之居斯者尝贻余核舟一 ..80.用“ / ”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后来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81.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 明天,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2) 贤不可以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82.有人说“不用裁为鸣凤管, 不须截作垂钓竿”中的两个“不”字很有表现力,说说你的理解。

83.诗文中的“竹”分别有什么特色?分别表达了白居易怎样的感情?【答案】79. C80.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后来之居斯者/ 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养竹记文言文全文翻译

养竹记文言文全文翻译

养竹记文言文全文翻译白居易,现实派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下面是养竹记文言文全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白居易《养竹记》原文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虚受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白居易《养竹记》翻译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

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

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

《养竹记(白居易)》阅读答案附翻译

《养竹记(白居易)》阅读答案附翻译

养竹记(白居易)竹倾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①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②荟郁,有无竹之心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注】①关相国:指关播,唐德宗时任宰相。

②菶(běng)茸:草木茂密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竹心空,空以体道体:实践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假:借C.刑余之材,长无寻焉寻:寻找D.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贻:留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①由是筐篚者斩焉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C.①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②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①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②赵岂敢留壁而得罪于大王乎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B.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C.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D.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8.文章写竹如君子,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写目的是什么?(4分)答: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诗养竹记翻译赏析

古诗养竹记翻译赏析

古诗养竹记翻译赏析《养竹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原文】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虚受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注释】①体道:包含仁德②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

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

③贞元十九年:即公元803年。

④拔萃:唐代考中进士,还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授官。

自居易三十二岁这年,以“拔萃”登科。

⑤校书郎:秘书省属官,管理校勘和整理国家图书典籍。

⑥常乐里:长安的里名。

关相国,疑为德宗时的宰相关播。

⑦殄(tiǎn):灭绝,此指摧残。

瘁:劳伤,此指毁坏。

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

⑧关氏之老,关家旧人,如老仆,管家之类。

【翻译】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

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养竹记》练习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养竹记》练习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养竹记》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养竹记【唐】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①者斩焉,彗帚①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①焉,数无百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注释】①殄瘁:此指摧残。

①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

①彗帚:扫帚。

①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竹本固.固:牢固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求:探求C.不终日而毕.毕:完成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贻:留给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⑴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⑵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5.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答案】3.(2分)B4.(6分)①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

①贤才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赏识和任用贤才的人来加以区别。

5.(4分)文章末段,作者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人才的遭遇,阐述了“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认为贤才是不能自我显示其才干的,只有掌权者赏识和任用贤才才能充分发现贤才的才干,从而培养、重用他。

白居易《养竹记》原文及译文

白居易《养竹记》原文及译文

白居易《养竹记》原文及译文白居易《养竹记》原文及翻译白居易原文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虚受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译文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

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

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

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

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

白居易《养竹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白居易《养竹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白居易《养竹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白居易《养竹记》原文,解释,译文,赏析白居易:养竹记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篲帚者刈焉,刑馀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又有凡草本杂生其中,摹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本文写于德宗贞元十九年(803)春,白居易以书判拔萃科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开始踏上仕途。

这是篇题壁记。

题壁记,一般都写建筑物兴建缘由、结构特色,有的还记述兴废沿革乃至人事变迁。

因此,往往有一定的文献资料价值。

阅读这类题壁记可以丰富文化史知识,有助于提高鉴赏能力,并从中获得某些有益的启示。

本文可分三个段落。

第一段,讲君子养竹的原因;第二段,记述关相国东亭丛竹的芜毁和复苏;笫三段·就竹的遭遇阐发事理。

首尾两段,写得尤为精彩。

文章起始,就用“竹似贤”三字,开门见山,点醒题旨。

这里所说的“贤”,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比况贤人,二是喻指贤德。

然后就题发挥。

从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四个方面,阐明竹品,而又处处关合“贤人”“贤德”,着重申说竹品对人陶冶情性所起的积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竹记(白居易)》阅读答案附翻译
养竹记(白居易)
竹倾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①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②荟郁,有无竹之心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
【注】①关相国:指关播,唐德宗时任宰相。

②菶(běng)茸:草木茂密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心空,空以体道体:实践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假:借
C.刑余之材,长无寻焉寻:寻找
D.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贻:留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①由是筐篚者斩焉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①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②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①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②赵岂敢留壁而得罪于大王乎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B.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C.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D.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8.文章写竹如君子,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写目的是什么?(4分)
答:
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4分)
译文:
(2)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3分)
译文:
(3)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3分)
译文: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