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曹刿论战》教学设计-word范文模板 (6页)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

《曹刿论战》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

《曹刿论战》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教学设计题目:《曹刿论战》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篇章节,本篇以曹操率军进攻乌巢为背景,主要讲述了刘备主将曹刿通过智谋和辩论,成功说服曹操撤军,保全了刘备的安全。

通过教学《曹刿论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论技巧,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曹刿论战》的内容和背景,掌握辨证反思和批判意识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论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曹刿论战》中的辩论技巧和智慧,理解曹刿的战略思维。

2.难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辩论和表达个人观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课堂辩论活动。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课前浏览、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曹刿论战》的背景和大致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组阅读(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段课文,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互相交流,理解课文中的辩论技巧和智慧,同时解答相关问题。

3.整合讨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进行辩论。

4.课文赏析(15分钟)5.辩论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两个辩论小组,一个组扮演曹刿一方,一个组扮演曹操一方,进行角色扮演辩论活动,以模拟《曹刿论战》中的辩论场景,并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

6.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从辩论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论技巧。

七、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讨论和辩论的内容、个人表达等,进行个别评估;通过辩论活动成绩等方式进行团队评估。

精选《曹刿论战》教案3篇

精选《曹刿论战》教案3篇

精选《曹刿论战》教案3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

(三)能够把握__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2.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了解一些词语的句中义,并能够了解__大意。

导入新课: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记叙过曹刿的故事。

曹刿即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出示文言,教师讲述故事大意)曹刿,不但勇力过人,而且智慧亦有过人之处。

(二)诵读活动1.教师范读课文。

活动策略:朗读时语速稍慢些,突出句子内的停顿,最大限度地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2.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诵读要求与策略: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能指出其他学生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三)读文正音1.学生端坐,师生齐声朗读。

2.请学生认读下列词语。

曹刿又何间焉小信未孚下视其辙望其旗靡(四)读文欣赏1.请学生自读第1段,结合注释,翻译句子,了解大意。

学生活动要求: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为一组,互相听、译。

要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能指出对方朗读、翻译中的失误与不足。

2.明确段中重要词语的解释。

齐师伐我:伐,征伐、攻打。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通用15篇).doc》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jiaoxuesheji/2183902.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推荐】《曹刿论战》教案四篇

【推荐】《曹刿论战》教案四篇

《曹刿论战》教案【推荐】《曹刿论战》教案四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曹刿论战》,它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第一篇课文。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新大纲对文言文的学习阅读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背诵一定量的文言文。

2、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了解古代社会,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课文的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精彩段落,简明完整地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

这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赞扬了曹刿热爱祖国,关心国事的精神及其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点考虑: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历史上的经典战例,从而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本课精当剪裁,短小精悍,和第二课《陈涉世家》,第三课《出事表》相比,放在第一课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和吸收积淀古代文化。

2、教材单独组元,意在指导学生单元集中比较,比较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今词义既有发展变化,又有继承、联系的特点。

3、教材注意到第六册的特殊地位,作为开篇,它是对前面五册的总结,又是对前面文言文知识基础的升华与发展。

对今后高中阶段语文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我班作为毕业班中的普通班,语文基础相对比较差,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因此对曹刿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意义的把握应循序渐进,有浅入深,适当取舍。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文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借助工具书用自学的能力及圈点批注的方法掌握文言词语、句式。

2、把握人物对话,探究人物思想观点。

3、从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重点是目标1、2。

课文2、3段对于表达中心来说是本文的难点。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通用8篇)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通用8篇)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通用8篇)《曹刿论战》教案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曹刿论战》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篇1教材分析:1、本文记录曹刿对战争的论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战略上把握时机,这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详略得当,语言简练,充分体现了《左传》的特点。

2、课标对初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能使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理解词句的含义,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等,背诵积累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

这在本单元的字词掌握有一定难度。

第二是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的深厚文化底蕴。

本文是一篇很好的素材。

学生学习经验分析:九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诗文阅卷基础,但分类总结积累文言知识的意识还比较弱。

从历史的角度和现代观念理解评价文章方面易流于表面。

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赏析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与用法。

2、理解曹刿对战争的论述。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正确地翻译课文。

2、了解本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二、能力目标:1、理解课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分析认识曹刿、鲁庄公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情感目标:学习曹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秀品质和卓越的军事才华。

教法:情境创设法示范朗读法讲解点拨法学法:圈点勾画法诵读法交流探究法预习设计:1、查阅读资料,了解《左传》;2、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在历史上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可谓何其的多呀?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砝码一定决定于军事实力的强大吗?你知道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吗?(若学生答出本文,则请说出了解的具体情况)检查预习,介绍《左传》。

语文《曹刿论战》教案范文

语文《曹刿论战》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语文《曹刿论战》教案范文经典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曹刿论战》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其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曹刿的智谋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曹刿论战》中的重要概念和句子。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曹刿的智谋和爱国精神。

2. 如何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曹刿论战》的背景和作者。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讲解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层次。

5. 讨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理解其深层含义。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深入分析曹刿的智谋和爱国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其优秀品质。

3. 结合实际,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三、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僻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曹刿论战的文章。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3.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课文内容。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引导学生学习曹刿的智谋和爱国精神。

在课后,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曹刿的智谋和爱国精神。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曹刿论战》。

2. 与课文相关的注释、译文和解析资料。

《曹刿论战》教案精选3篇

《曹刿论战》教案精选3篇

《曹刿论战》教案11.知识与技能(1)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2)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2.过程和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读中得.(2)让学生谈谈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强化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曹刿赤胆忠心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本文记述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2.难点理解曹刿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你肯定了解了不少的知识,你知道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有哪些吗?(全班交流)你知道以少胜多的战争有哪些吗?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古战场,了解这场以少胜多的"齐鲁长勺之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走近作品《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史记》和《汉书》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而作。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

知识点:关于历史散文体例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

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

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

《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

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

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优秀3篇)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优秀3篇)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优秀3篇)《曹刿论战》教学设计篇一21 曹刿论战从容说课《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这一战争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全文的关键是“远谋”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教学本文,首先应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并要求学生积累文言重点词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其次应引导学生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选材,组材,详略得当的特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课堂教学应以诵读法贯穿始终,读读译译,想想品品,以读代讲,以品促读,让琅琅书声伴随课堂每一角落,让学生思考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全面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德育目标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

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方法1.诵读法2.品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

把握文意;研读课文第一段,背诵第一段。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前面我们刚刚学习丁先秦诸子散文,领略了诸子散文特有的艺术魅力。

今天,我们学习先秦历史散文著作《左传》中的选段《曹刿论战》,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设计(二)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让我们通过长于记述战争的《左传》去了解鲁国取胜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深入钻研课文,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了解判断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用法;解释“牺牲”“狱”“间”等古今异义的词。

4、借助课文注释及词典读懂课文内容,并掌握文中对句意表达起关键作用的实词。

5、从立意、选材、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理解课文,为与下文的比较阅读作准备。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论”的特点来记叙战争,论作战前取信于民,战争中掌握战机是本篇的重点。

2、因为我国古代记载史实常与史论结合起来,所以此文虽是一篇记叙文,但又以“论”为中心。

这是教
学中的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对孟子文章的学习,我们知道,无论是治国还是战争,孟子都主张以
人和为主,今天,我们再从一场古老的战争中来看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些因素。

二、简介作家作品及相关背景
1、《左传》:
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

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

原书名为《左氏
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
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2、相关背景: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
国避祸。

公元前685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
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

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
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起兵迎击。


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三、教师范读课文
1、要求学生注意其中字词的读音。

读后引导学生解决字词读音。

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刿(guì)间(jiàn)徧(biàn)帛(bó)孚(fú)
辙(zhé)靡(mǐ)
2、学生自由散读课文,然后齐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段。

2、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理解文句的意思,并标注出自己不能理解的词句。

3、采用学生自由提问的形式,学生向老师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注意重点的字词,如:
⑴ 曹刿请见:曹刿请求面见。

⑵ 肉食者鄙:当官的目光短浅。

⑶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牺牲玉帛,不敢虚报夸大,一定如实反映。

⑷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的信用不能使鬼神信服。

“福”是名词,在这里作动词用,“保佑”的意思;“可以”应译为“可以凭借”,和今义“可以”用法不同。

⑸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详细审察,但一定按照实际情况处理。

⑹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这是忠心尽力为人民办事。

可以凭借这点一战。

作战时请让我跟您同往。

4、思考:
⑴ 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
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⑵ 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
对于第一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对于第二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对于第三个准备,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⑶ 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⑷ 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热爱自己的祖国,深谋远虑。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2、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这一段。

3、指名学生翻译这一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