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生物《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课时)说课稿

《昆虫的生长和发育》第一课时说课稿老师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昆虫的生长和发育》第一课时,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北京版初中生物第三册,第11章第三节《其他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今天讲的是第一课时即昆虫的变态发育。
生物的生长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生长方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又展现了不同生物类群在连续性方面所表现的发展和进化。
本章先介绍植物、人的生长和发育;然后介绍了其他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包括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长和发育。
着重突出了生物和发育与人类以及环境的关系,进一步体现了整套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思路。
本节讲述的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兴趣的一类动物,昆虫的生长和发育。
它在本章中体现了昆虫的生长与发育过程及特点,突出了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2,教学目标椐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实际,这节课的教学目标:①说出蚕、蝗虫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及特点②通过观察、分析课文和标本区别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
③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增强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表达交流、合作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④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致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这四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含义。
二、说教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利用学案,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昆虫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我的说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本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学习了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主要讲的是:昆虫有性生殖和变态发育。
为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学习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好奇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说出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图文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家蚕生殖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品质。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描述家蚕和蝗虫生殖发育过程,理解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教学难点是:区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二: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为了讲清楚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我将采用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和讲解法。
三:说学法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提问导入2,新课教学3,巩固新知环节一:提问导入首先,课件展示美丽蝴蝶,毛毛虫;家蚕和蚕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问题:1,毛毛虫是哪来的?它是如何变成蝴蝶的?让学生举手回答,接着,点评学生的回答。
这样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好奇心。
环节二:新课教学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理解本节知识点,我准备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指导学生观察、阅读教材第10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播放视频,学生分组合作整理家蚕一生经历的阶段,概括家蚕一生要经历哪几个时期,比较家蚕发育各个阶段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什么不同。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昆虫生殖和发育》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节选自: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下面我将从一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详解: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安排在《植物的生殖》之后,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能使学生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家蚕和蝗虫作为代表动物,对“变态发育”中的“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描述变态发育过程,说明变态发育的概念;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2、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昆虫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树立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好好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3.1)重点:理解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2)难点:理解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二、说学法:1、学情分析:学生对昆虫比较熟悉,但对于它们是怎样生殖和发育的却知之甚少。
需要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直观教学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2、学法分析: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独学、対学、群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独学,比如阅读课本,、观察、思考、分析;再同桌之间対学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其中的难点,以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小组学习成果通过精彩展示向全班展现,再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三、说教学:采用“7+1”教学模式,设计了“学习任务”、“精彩展示”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尽量做到学生已经掌握的不讲,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大的不讲,只讲课标要求的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课堂的主人。
初中生物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

卵——幼虫——蛹—— 成虫
卵——若虫——成 虫
课堂检测
美丽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那么 “毛毛虫”与“蝴蝶”分别处于发育的哪个 阶段?
“毛毛虫”——幼虫 “蝴蝶”——成虫
小作业:自主完成课后 练习题,并通过查资料 的方式了解身边的昆虫 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思维拓展 思考:青蛙的发育是变态发育吗?
卵——幼虫——蛹—— 成虫
在由受精卵发育
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体与成体的形态 结构和生活习性差 异很大,这种发育 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①蝴蝶的发育过程是什么?
②所有昆虫幼体和成体都不一样吗?
比一比,谁想得快
自主阅读并以同桌两人一组合作: 讨论以下问题: 是不是所有昆虫都是变态发育?
并写出: 蝗虫生殖和发育的时期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想一想
看到“蝴蝶”和“毛毛虫”这两个词, 大家能想到什么问题?
①蝴蝶的发育过程是什么? ②所有昆虫幼体和成体都不一样吗?
①蝴蝶的发育过程是什么?
比一比,谁想得快
四人小组合作:
讨论以下问题: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是怎样的?
2——5——4——1——3— 并—写6出: 家蚕生殖和发育的时期
卵——若虫——成 虫
蝗虫的发育过程
要经过卵——若虫— —成虫三个时期,像 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 称为不完全变态
小结——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
及时回顾本节课知识点,
在由受精对卵比发与育区别变态发育和 成新个体的不过完程全中,变态,能直观的蝗虫的发育过程要
幼体与成体表的示形出态 两者的不同经点过,卵——若虫——成
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若虫——成 虫
蝗虫的发育过程
要经过卵——若虫— —成虫三个时期,像 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 称为不完全变态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讲义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讲义昆虫,作为地球上数量最为庞大的生物类群之一,它们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多种多样,充满了奇妙与独特之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昆虫的生殖方式。
大多数昆虫是通过有性生殖来繁衍后代的。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雌雄个体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但也有一些昆虫能够进行孤雌生殖,也就是雌性个体不需要雄性的参与,就能独自产生后代。
比如蚜虫,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时候,它们主要进行孤雌生殖,能够快速增加种群数量。
昆虫的生殖行为也是十分有趣的。
许多昆虫在交配前会有一系列的求偶行为,这些行为往往具有特异性,以确保同种昆虫之间能够准确识别并交配。
例如,一些昆虫会通过释放特殊的化学物质——信息素来吸引异性;还有些昆虫会通过特定的舞蹈、鸣叫或展示鲜艳的体色来吸引对方。
接下来,我们重点探讨昆虫的发育过程。
昆虫的发育大多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这种发育方式被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以蝴蝶为例,蝴蝶妈妈会产下小小的卵,经过一段时间后,卵孵化出幼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毛毛虫。
毛毛虫不断进食,生长迅速,经过几次蜕皮后,就会变成蛹。
在蛹这个阶段,昆虫的身体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内部器官重组,最后破蛹而出,成为美丽的蝴蝶。
另一种发育方式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这类昆虫的发育过程只有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若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但身体较小,生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
比如蝗虫,蝗虫的卵孵化出的若虫被称为蝗蝻,蝗蝻经过几次蜕皮后,逐渐长大,最终发育为成虫。
在昆虫的发育过程中,蜕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因为昆虫的体表有一层坚硬的外骨骼,它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来摆脱旧的外骨骼,长出新的、更大的外骨骼,以适应身体的生长。
昆虫的发育速度和时间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温度就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一般来说,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昆虫的发育速度越快。
食物的充足与否也会影响昆虫的发育,如果食物短缺,昆虫的生长发育可能会延迟甚至停滞。
初中生物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环节+试讲环节)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昆虫的生殖和发育》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以及其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植物的生殖,已经掌握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为本节课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又为下一节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打下基础。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昆虫有了一定的了解,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昆虫,但是本节课涉及昆虫生殖和发育的整个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抽象的,那么可以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说出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概述出变态发育的概念。
3.阐明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的区别。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家蚕生殖发育的各个阶段,运用比较的方法得出昆虫的发育过程是变态发育。
2.运用已有知识,观察其他昆虫生殖发育的方式。
【情感目标】1.体会家蚕生殖发育的过程,形成爱护动物的意识。
2.关注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
【难点】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五、教法学法【教法】直观教学法、问题导学法、讲授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六、课时安排一课时(40min)七、教学过程2/ 64/ 6八、板书设计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发育方式:变态发育6 / 6二、 其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蝗虫:不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成虫 蛹卵若虫成虫。
1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环节+试讲环节)——送非配套说课稿、教案、课件资料文档

一、说课环节:1.1 课程背景昆虫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群体之一,其生殖和发育过程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研究意义。
通过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学生可以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探究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1.3 教学内容(1)昆虫的生殖方式(2)昆虫的发育阶段(3)昆虫的变态发育(4)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二、试讲环节:2.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讲解昆虫的生殖方式介绍昆虫的生殖方式,如内寄生、外寄生、卵生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2.3 讲解昆虫的发育阶段讲解昆虫的发育阶段,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等,并强调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2.4 讲解昆虫的变态发育介绍昆虫的变态发育类型,如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2.5 讲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总结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如短寿命、高繁殖力等,并引导学生思考昆虫生殖和发育的意义。
2.6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昆虫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有趣现象。
2.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昆虫生殖和发育的重要性。
2.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三、说课环节: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3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四、试讲环节:4.1 教学内容安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4、发育不通过蛹期的昆虫是( A )
A、螳螂
B、蜜蜂
C、菜粉蝶 D、家蚕
读图分析:
5、写出有关名称: A 卵 ,B 幼虫 ; C 蛹 ,D 成虫 ;
6、由A D发 育方式称为:
完全变态
7、列举出家蝇对人类的危害。
污染环境; 传输疾病
赤眼蜂的卵从害虫的卵中 吸取营养物质,进行生长 发育。害虫的卵不能发育, 以达成杀灭害虫的目的, 同时减少农药的污染。
成虫
有三对足,两对翅, 体被白色鳞毛
不取食,几乎不能飞行, 雌雄交尾后,雄蛾死亡, 雌蛾产卵后也死亡
体表光滑,体形呈 不食不动,羽化成蛾,
蛹
椭圆柱状
破茧而出
P10-1家蚕是通过哪种生殖方式繁殖后裔的?
有性生殖
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 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 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
以家蚕为例,我们懂得:
1、昆虫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 (卵生)
2、昆虫的发育方式—— 变态发育
是不是全部的昆虫都像蝴蝶同样 进行生殖与发育呢?
天牛
金龟子
蝇
卵
幼虫 蛹 成虫
完全变态发育
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等。
蝗虫的发育过程
成虫产卵
若虫
成虫
不完全变态
蜻蜓
P11-1家蚕与蝗虫生殖发育的 异同点
赤眼蜂在昆虫卵上产卵
——“好问题大收集”
1、为什么昆虫的发育过程都要 通过几次蜕皮?
2、为什么低洼多水的地方蚊子特别多? 3、为什么大旱之年易闹蝗灾?
4、赤眼蜂是如何被运用于防治农 林害虫的呢?
课堂小结
昆虫的生殖 有性生殖,卵生
昆虫的发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师院附中李忠海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生殖方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又展现了不同生物类群在连续性方面所表现的发展和进化。
本章先介绍植物生殖后,介绍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包括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着重突出了生物和发育与人类以及环境的关系,进一步体现了整套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思路。
本节讲述的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兴趣的一类动物,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它在本章中体现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及特点,突出了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二、说教法
围绕本节课的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思想。
”我大胆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利用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设计一个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索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尽管学生们对与蝴蝶、蜜蜂等昆虫接触的机会也比较多比较熟悉,但是他们却缺少更加系统和完整的的科学知识结构。
所以本节课就是以学生对昆虫的好奇为切入点,所以我在本节课堂上设置小组讨论等活动方式,不仅使学生能够解决自己的疑问同时学到科学知识,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师不再单纯是教育任务的执行者,而是教育任务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新者。
把握好教师的角色,使自己明确在生物科学知识的教育中,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探
究者。
(二)“授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根椐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阅读、思考、分析、合作探究、讨论等多种途径,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四、说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
◆教学目标
根椐新课“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实际,制订以下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看教学片和发育示意图,理解家蚕和蝗虫的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其他昆虫的生殖发育方式。
(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致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家蚕和蝗虫发育的视频增强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表达流、合作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通过昆虫发育的视频的展示,给学生直观的美好感受,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原始情感,培养另眼看世界思维习惯,多看事物的美好面。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说出常见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难点:对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方式的理解。
四、说课教学过程
基于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本着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其勤于动脑,并逐步发展
学生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基础上,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分五个环节:
(一)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导入,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1.冬季几乎看不见蚊子、苍蝇,为什么春暖花开的季节蚊蝇就多起来了?2.食用物品中,如何就长出了肉虫子”
3.在阳地下翩翩起舞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变的。
“毛毛虫”是从哪儿来的?它怎么会变成蝴蝶呢?
(二)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内容
1、家蚕的生殖与发育的过程及特点
①在学习家蚕的生殖与发育之前,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思考家蚕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展示相关的图片,进而引导出有关“丝绸之路”的历史典故,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又为程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②学生对家蚕已经初步了解,通过阅读书中的活动观察,明确这一教学步骤中所需完成的问题,由于教学条件有限,教师播放《家蚕的生殖》实验视频,学生经过认真观看视频,回答活动观察中设置的问题。
教师在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评价。
③在屏幕上播放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示意图,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并且进行充分的理解。
这一过程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
2、蝗虫的生殖与发育的过程及特点
①设置疑问“危害农作物的害虫有哪些?”,引导学生联想到蝗虫,进而介绍有关蝗灾发生的原因和治理蝗灾的措施,这一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通过介绍蝗灾的有关知识,引出问题“小小的蝗虫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危害”“蝗虫又是怎样进行生殖和发育的呢?”,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②播放视频《蝗虫的生殖》,在学习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的基础之上,使学生将蝗虫与家蚕的发育方式进行对比,总结出蝗虫的不完全变发育的特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之进行充分的理解,进而归纳出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和特点。
这一过程是学生攻破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
◆教学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比较分析的能力。
(三)知识的学以致用和能力培养
进行技能训练,先分析课本上家蚕和蝗虫蜕皮说明原因,并说明这问题不明确、不具体。
从而再引导学生针对本节内容进一步知识的拓展。
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
(四)课后练习,加强知识
加强教学重点、难点的巩固,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和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充分体现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体现了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提升能力
以表格的方式,总结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征,通过提问学生,进行表格的填写。
这一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巩固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
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完全变态
1.定义——在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著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2、发育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3.例如:蜜蜂、菜粉蝶、蝇、蚊等。
二、蝗虫的生殖和发育——不完全变态
1、定义——在发育过程中要经历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
2、发育过程:卵、若虫、成虫
3、例如:蟋蟀、螳螂等。
五、教学反思
此次授课的八年二班的整体班风比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部分同学掌握的知识量也很多,整体的学习氛围特别浓厚,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但是在本次课中未能设置游戏等其他活动方式,使教学活动显得有些单一,由于条件的限制,未能对书中的活动进行
实验,不过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观看视频,弥补了这一不足。
【素材积累】
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
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晶的。
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2、摘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
房檐上挂满了冰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摘大地毯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旧出来了,原来是雪摘告我们: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
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真好看呀!。